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97|回复: 2

传世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0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世家风








    名人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是历经多代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家族的主要成员应当成为良好家风的创建者、传承者、发展者,使良好家风,历久弥新,继往开来。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名人名言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  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  逋《省心录》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  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  迅《随感录三十三》


  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阿拉伯谚语


  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土耳其谚语


  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  寅《越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  逋《省心录》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中国谚语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英]彭斯《致布赖克劳克医生》


  人吵败,猪叫卖。——中国谚语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  迅《答客诮》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宋·林  逋《省心录》


  不严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红楼梦》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鲁  迅


  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中国谚语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中国谚语


  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中国谚语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  逋《省心录》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  基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  游《小儿入城》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
听话
”,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  迅《上海的儿童》



  治家者最忌者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中国谚语


  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中国谚语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  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  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  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  迅《安贫乐道法》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  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  荩《修匿余编》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  缨《格言联璧》


  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中国谚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六十多位是医生,还有一人当过副总统,一人当过大使,二十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三百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四百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三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风传世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家风是作风


    家风俗称门风。《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关联着党风政风,它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是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自觉处理好党性与亲情、家风与作风的关系,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以文化人、以学治家,把个人的修身立业与培养良好学习家风联系在一起。从小就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勤于学习的表率,还要激发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这样也能使良好的学习家风薪火相传。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价值追求。是为子女留下万贯家产,还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风的重要标志。唐代诗人罗隐就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的名句留传后世。李克强总理对政府官员也有着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职业要求决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事实说明,家财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懒惰心理,扼杀创造精神,这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3:51 , Processed in 0.1377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