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0|回复: 1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十七集 规劝的智慧和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 1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6-1 19:28 编辑

第十七集 规劝的智慧和艺术
2020-02-14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归结为一句话的话,就是“亲有过,谏使更”,一点也不夸张。古代有谏臣,今日有规劝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人相处时,我们不仅要有进谏的动机,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妥善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圆满的效果。进谏有以言进谏,也有以身进谏。孔子讲到,“当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么意思呢?该说的时候,该给他进行规劝的时候,我们没有规劝,那么我们把这个人就失掉了,而不该规劝的时候,我们对他进行规劝的话,我们很可能就会把缘分做“夹生”。郭老师介绍这些年在推广《弟子规》的过程中,有些人明明缘分不成熟,但我们强行规劝,效果恰恰是适得其反,让他对《弟子规》产生了逆反心理。你比如说,有一段时间,印了许多《弟子规》,见人就送,见人就讲,效果未必好,让人感到你这个人身上有暴力倾向。规劝别人显得有一点不惜一切代价,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要学会观察缘分,观察火候。郭老师介绍了几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对方没有苛求,规劝效果就不好。比如说当大家口耳相传,知道“《寻找安详》《醒来》《弟子规》到底说什么”这些书能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愈效果的时候,那么就有许多人来主动找你,在这个时候,他的孩子,他的家属面临着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折磨,并且很可能有危险发生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百分之百的跟进,效果就很好。比如说有抑郁症的孩子,你帮他把抑郁症缓解了,把他带出了抑郁症,那么很可能因此这一家就会走进你的课堂。就会读你的书,所以在一些公众场合,也就有经验了。不像以前,见到人就宣讲,要学《弟子规》,要读《弟子规》,《弟子规》能让我们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有安全感等等,现在就没有像当年那么执着,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沉默,学会了等待时机,当你感觉不到对方需要的时候,他已经吃得很饱了,你强行给他塞馒头,那你不惹他生气吗?换句话说,他还没有感觉到疾病的痛苦,你给他药他会吃吗?从2006年开始学讲孔子,到现在就有把握火候的一点点经验,就是就是说一个人他的需求感,渴望感没有生成的时候,我们不要强行的推进。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孔子讲的,“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我这个主要强调的是“困而知之”,就是在他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明白一些道理;当然也有一些人,通过主动的学习,他感到这一个读本能给他带来更高级的生活状态,能带给他,更好的生活质量,他也会学习,那么对于这一种人,他不需要多说,他自然会接受《弟子规》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那些生而知之的,就更不需要我们的规劝了,在这里想讲的是,就是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推进,在《弟子规》的推进过程中,要注意“中道”,就是“火候”要把握好,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场合,把合适的精神营养送给对方,这就是最好的。在今天的传统文化弘扬,一定要用“利润思维”,“利润思维”是什么概念呢?









      今天的人们的思维习惯是“利润思维”,简单的说就是,学《弟子规》对我有什么好处?用“利润思维”对人们进行规劝,最好的方法把榜样展示给他看。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办的封闭班。我们一般在第五天结业的时候,我们会邀请一些学员的家庭成员,当他看到他们家庭成员的变化,他也就会对这一课堂产生了兴趣,当然不邀请他也会看到,当他回家看到他们家的成员,发火的频率降低了,抱怨的频率降低了,作息时间改变了,他也会由此产生兴趣,所以最好的规劝就是要把榜样做出来。郭老师介绍《寻找安详小课堂》主持人如在老师真学真能干。最初郭老师给她提出了四个条件,“你能让你的先生说你是天下最好的太太”,“让你的孩子说你是天下最好的妈妈”,“让你的妈妈说你是天下最好的女儿”,“让你的领导说你是天下最好的员工”,如果做到了,我给你这种可能性,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他现在已经讲了七轮《弟子规》,他的第一轮《弟子规》是被他的儿子邀请到他的课堂上去讲的,当时他的儿子上高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妈妈如果没有改变,她能把她的妈妈请到他的课堂上去讲一轮《弟子规》吗?他之所以能让他的孩子对《弟子规》这个读本产生兴趣,并且介绍到他的班里去学习,那么是因为他的妈妈首先改变了,还写了一篇文章“安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影响了她的的家庭,影响了她的同事,影响了她周边的同志,跟着她学《弟子规》的同事就有七位,四、五年不离不弃,这就是把榜样做出来。郭老师以自己学习弟子规的亲身经历,再一次告诉我们劝谏方式多种多样,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身先垂范,做出榜样,感化对方,这样劝谏的效果最好。他认为在劝谏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至关重要,那就是时机的把握和火候的拿捏,孔子说,“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说的就是要把握劝谏的时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就会失去绝佳的劝谏机会。轻则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重则引发对方的不信任,甚至引火烧身。怎么把握适当的时机和精准的火候,郭先生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劝谏的时候一定要察言观色:一是不要在对方还在气头上的时候去劝谏;二是必须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过错有反省,此时再及时进谏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孔子教导我们,“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郭老师讲推行《弟子规》学习的经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同时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弘扬传统文化,讲解《弟子规》,推进《弟子规》让更多人受益,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比如说做了之后有人肯定,也有人指责,也有人批评,甚至有人泼冷水。这个时候怎么办?不管人们怎么议论,不管在事业上,生活上,工作上,包括个人进步上受到多大的损失,但是,毕竟坚持下来了,所以当2013年全国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四个“讲清楚”,传统文化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我可以大张旗鼓的推进传统文化了,当年那真是在争议中,在挫折中,在各种议论中度过,“居有常,业无变”,对你认定的一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到,做到底,我们才能有收获,按照《超凡者》一本书里讲到的一件事情,只有你投入到其中的时间,超过一万小时,它才可能产生效果。用中国人的概念来讲,就是十年才能磨一剑。从2006年到现在,推动传统文化《弟子规》,《了凡四训》的阅读和践行,也是十一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倍尝了精神压力,但欣喜的是这十年没有白辛劳,没有白付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对于传统文化的推进,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她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因为他毕竟断代了一百多年,我们要把这个断流的河重新疏通,那是需要体力的,需要智慧的,也需要耐心的。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们亲人有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汉文帝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母亲生病的时候,衣不解体,目不交睫,自己尝完药的温度之后,才让妈妈喝,他如此效法,影响了一代孝风。前面“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讲的是一个人的感受力培养,在这里让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身心疾患带给父母的身心上的伤害,尽可能的给父母提供温暖,提供贴心的服务,“昼夜侍,不离床”。对照现代生活中,现在的子孙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多了。郭老师给我们讲王希海的故事,他的孝感天动地。他对父亲的爱,已经到达不求回报。所以古人讲“诸事不顺,皆因不孝”“老人堂上坐,一宝压百祸”,郭文斌根据弟子规的入则想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孝心是我们生命力建设的最佳途径。用贴心和孝心劝谏父母亲人,用爱心和关心劝谏朋友,用忠心和静心劝谏领导。历代先祖,包括《弟子规》在内的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劝谏智慧。上下五千年,智慧劝谏的案例写满史书,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通过对自己的朋友、妻子、下属对自己夸赞意图的分析,用同理心让齐威王纳谏;武周时期宰相狄仁杰借用武则天梦见折翅鹦鹉,用敬畏心启发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唐初长孙皇后以盛装庆贺的方式,用激励心劝说唐太宗,使魏征免于诛杀。这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劝谏既要有忠勇之心,更要懂心理战术,要在深刻洞察对方心理的基础上,把握最佳时机,寻找最佳支点,使用最佳杠杆,唤醒对方良知。“亲有疾,药先尝”这些训喻和王希海伺候植物人父亲二十六年的感人故事,展开对“孝”文化的深层探讨,告诉我们什么是感天动地的笑,那就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并由此规劝我们在父母身体不安的情况下要及时尽孝。我们知道,孝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最后演变为“孝”和“文”组成,也折射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教育的根本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会说错话。孔子在这里谈了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如何说话。他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失人”,一个是“失言”。孔子认为,应该给某人说的话,却没有给他说,就是对不起这个人,是失人;而不该给某人说的话,却给他说了,这是看错了听话对象,是失言。不论是失人还是失言,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看清说话的对象。在现代社会中,说话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不仅要看场合、看时机,也要看对象。上面所阐述的固然是对上级说话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的交谈,即便是很亲近的朋友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你有两个朋友,一个性格开朗,胸襟开阔,一个小肚鸡肠,好斤斤计较。他们两个在同一件事上都做得不对,你作为朋友,按理说是有责任纠正他们的行为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情况并不一样。对第一个人而言,你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他心里不会产生不快,还会很感激你,你这就是不失人。对第二个人你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他很可能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生气,这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失言。在社会中生存,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一定要认清与你交往的对象,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否则,不仅会失人,还会失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1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6-1 19:19 编辑

郭文斌说:用孝心劝谏父母孝心是劝谏父母最好途径。
用爱心劝朋友   用忠心和敬心劝谏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05:28 , Processed in 0.105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