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5|回复: 1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探讨中国特色佛教系列报道之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3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11-24 12:16 编辑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探讨中国特色佛教系列报道之五


2022-11-09 18:38:38来源:央广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序言


   感慨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却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针对当今世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出处同上)的局面,笔者谨遵领袖「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符合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的教诲(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2日全国宗教会议讲话),试用领袖倡导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法华》《楞严》为纲,天地万法为目,深刻领悟、科学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完善个人修道理念。


佛教大小乘分与权实之别

   圆实佛教与权小佛教地位辩证

   1.《法华经•方便品》百多处,将《法华经》说为唯一佛乘(一实相印);而将余一切经说为三乘圣教(菩萨法、三法印),权宜之法、方便之教。

   2.佛在《法华经•信解品》将《法华经》喻为如来知见宝藏、法王大宝(唯一佛乘),将余一切经典作矫枉过正之说,喻为诸法戏论之粪(权宜之计、方便之教)。

   3.《法华经•见宝塔品》中佛讲「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传家之宝)。

   4.《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佛以十大比喻,将《法华经》称大、称高、称父、称王、称最,说为唯一佛乘、一实相印,而将余法说小、说低、说子、说臣、说末,说为权宜之计、方便之教。

   5.必要说明:

   (1)《楞严经》就是《法华经》,此乃佛陀金口。二经本同一体。(详见下文答辞)。

   (2)《心经》乃《法华经》与《楞严经》画龙点睛之笔(见《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佛说阿弥陀经》自古说为「法华秘髓」、「华严小本」。

   (4)《法华经》《楞严经》《心经》《佛说阿弥陀经》这四部经,所阐述的「一心三藏」之法,一脉相承,义理贯通(具体内容《四经序》有说),笔者将之选为圆实佛教代表作,作为法华行人必修经典。

   6、祖师根据佛教大小教乘、权实之别,而将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归类为人、天、声、缘、藏、通、别、圆八大次第:

   (1)人、天为佛内凡教乘。

   (2)声、缘为小乘圣教(又分声闻为小乘,缘觉为中乘,合称二乘,或统称小乘)。

   (3)藏、通、别、圆为大乘。

   (4)亦有将声闻,缘觉,佛乘(藏通别圆)说为三乘圣教。

   (5)亦有将藏、通、别说为三乘菩萨法、三法印,而将圆实教乘说为「唯一佛乘」。

   (6)亦有将前七,一并说为权、小教乘,为方便法,为不了义法;第八说为圆实教乘、究竟法、了义法。

   (7)千古公论「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分述

   佛说、祖说:皆说佛教不是权教,更非二乘、人天之教,而是圆教(实教)。

   笔者试说:

   1.佛教不是权教,而是「圆实」之教。由其着眼宇宙本体刨根究底、究竟了义、圆满真实,堪称绝对真理。

   2.「权教」不是佛教,而是菩萨教。由其着眼社会公益、伦理文明、广积善缘、持戒律己,堪称相对真理。

   3.声、缘不是菩萨教,而是「小乘」出世圣教。由其遁世独善,堪称出世善法。

   4.人、天乃佛门内部凡夫之教,由其行持人文道德,堪称世间善法。

   前七教乘,要么小于人、天福报,要么偏空于定性声闻、辟支,要么执相昧性于藏教,要么执性昩相于通教,要么性相次第于别教(「但中道义」、次第三藏、有修有证、回空回有)。

   前七方便,在一定时空段,对和睦家庭,利国利民有积极作用。但是,因其知见有漏,不能从根解结,难臻功德圆满。如《楞严经·卷三》七次申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亦如《华严经》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此乃佛陀,为矫佛徒迷执「不了义法回为己解」之枉,而作「过正」之说。

   虽无「实义」,虽名「魔业」,如若用之于世,一定时空之内,也能起到安定、团结、和睦、进步等积极作用。

   因其不是从根解结,难免浮虚之嫌,所以不能彻底、真实解决个人修道和社会问题,易被浮躁、伪善乃至别有用心之人曲解利用,成为谋生、迷信、敛财、讹诈,乃至离间政教、精神控制、动乱社会、祸国殃民的工具。此从战略思维,框定权实之别、大小乘分、利钝胜劣。

   圆实佛教出世间本体论——十一要道、七身功德、十三种识、十三种色

   1.「十一要道」,铺设道场;各开生面,圆满佛法。

   (1)如是我闻——开山头炮,千经标的。

   (2)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诸佛通称。

   (3)一心三藏——正修行路,天地总纲。

   (4)一实相印——真真如性,印证万相。

   (5)缘起性空——随心应量,法尔如是。

(6)不二法门——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7)双遮双照——一体两面,遮照同时。

   (8)因缘果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9)两种授记——分真自记,圆满佛记。

(10)华开莲现——理则顿悟,悟即解脱,无修无证,成佛分真。

(11)瓜熟蒂落——事则渐修,千万亿劫,成佛极果。

   2.「七身功德」,全性起修;次第而进,圆融佛性。

   (1)「如」者,「阿」也,「空」也,「无相」也,真如本性,法身义。此「法」,不生不灭,原来如此,故「如」。此「身」,「阿」字发音,酷同空口,故「阿」。此「法」此「身」,虽无形无相,却蕴藏森罗万象,故名「性具功德」、「空如来藏」、「无相之实相」。「有」既藏于「空」,「空」即「不空」——「空不空如来藏」也。「性具功德」藏而实具,真即非真——「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也。

   (2)「是」者,「弥」也,「不空」也,「无不相」也,半真如性,报身义。此「报」,能嗅能触,见闻觉知,故「是」。此「身」,过现未来,满十方界,故「弥」。此「报」此「身」,为法身随缘显现,其「空」不变,是为「事造功德」、「不空如来藏」、「无不相之实相」。「空」既不变,「不空」即「空」——「不空空如来藏」,即「空不空如来藏」也。「事造功德」,虽「相」却「性」,「相即无相」——「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也。

   (3)「我」者,「陀」也,「不空」也,「无不相」也,非真如性,色身义。此「色」,形象毕竟,明白无他,故「我」。此「身」,随业化现,随心应量,故「陀」。此「色」此「身」,为法身随缘所现、报身随缘所变,其空不变,是为「事造功德」、「不空如来藏」、「无不相之实相」。「空」既不变,「不空」即「空」——「不空空如来藏」,即「空不空如来藏」也。「事造功德」,虽「相」却「性」,「相即无相」——「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也。性是相中之性,相是性中之相,即相即性,一体两面。

   (4)「如是我」者,「阿弥陀」也,「一心三藏」义,「一实相印」,真真如性,正身义。此「正」,具「真」、「非真」、「真非真」于一体,故名「真真如性」、「如是我」。此「身」,具「空」、「不空」、「空不空」,三位一体,故名「一心三藏」、「阿弥陀」。此「正」此「身」,总持四科(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而成三相续相(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此「正」此「身」,以「一实相印」,印证「法界真相」:「无相、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此「正」此「身」,以「真真如性」,标榜「法界真理」:「一心即三藏」,「三藏即一心」。一心为总,三藏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此「正」此「身」,以「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生不灭,现生现灭;双遮双照,不二法门;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说法至此,佛陀金口,叹为「唯一佛乘」,「胜义中真胜义性」,「方名无戏论法」!

   (5)「闻」者,「佛」也,妙真如性,觉身义。此「觉」,明心见性,见「正身」义,故「闻」。

此「身」,不出凡尘,心已「和光」,故「佛」。此「觉」此「身」,「理则顿悟」,不历修证,直从文字般若,闻即解脱,成就分真即佛,亦名菩萨。此「觉」此「身」,「事须渐修」,悟后进修百千万亿年,破除习气,增上品位,方可成就「金身」,成就极果如来。亦有上上根机者如龙女之辈,闻如是我,觉阿弥陀,可当下直趣金身,证极果如来。

   (6)「如是我闻」者,「阿弥陀佛」也,金真如性,金身义。此「金」,非如非是非我,即如即是即我,随缘现如现是现我,「圆照法界」,故「如是我闻」。此「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应无所住、无所不住、住而不住、不住而住,究竟涅槃,故「阿弥陀佛」。此「金」此「身」,由「觉身」,「事须渐修」,破除习气,增上品位,圆满三十二相,究竟八十种好,毕竟佛陀,亦名「极果如来」。此「金」此「身」——「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所有佛陀,皆是「阿弥陀佛」,并非仅指「西方教主」,此「金」此「身」——「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声闻、辟支、权实诸位菩萨皆光皆佛,至此为极、为尊、为诸佛王。故称佛陀,故称金身。又,所有佛土,皆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也非究竟方位,「西方」寓义日落归根、金秋成就之理,否则,「西方」的「西方」,又往生何方?(参考《龙舒净土文》「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之说)。

   (7)「本末究竟」者,「大方广佛」也。全真如性,全身义。此「全」,见之《法华经•方便品》「十如是」中「如是本末究竟」,显然圆满成就之义,故「全」。此「身」,见之《法华经•见宝塔品》「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以多宝如来全身舍利,寓喻法界众生共成佛道,故名「大方广佛」。此「全」此「身」,十方法界,倘有一人一物一事一时一处一丝一毫……未证金身——佛不圆满!怪不得,地藏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方知没有哪一尊佛不是地藏菩萨!怪不得,文殊、普贤、观世音……古佛降世,现天身、人身、菩萨身、乃至贵贱、善恶、情无情身……现一切相,度一切生!方知没有哪一尊佛不是四大菩萨!

   3.十三种识,对应七身。

  (1)五种俱生意识——五根(眼耳鼻舌身)对五尘(色声香味触)之直觉,前五识也。

  (2)第六独头意识——意根对法尘,回忆、分别之知觉,第六识也。

  (3)第七末那识——种识(亦名传送识、半真半妄、真妄和合之心),去后来先作主人,个体位上称真人,第七识也。

  (4)第八阿陀那识——藏识(亦名阿赖耶识),合四相无明(生相、业相、转相、现相),总见相二分(见分、相分),揽诸种识而为仓库,故冠八识心王之号,第八识也。前八种识对应报身。

  (5)第九性识——无垢识(亦名白净、真如、真心、本性、自性、空性)——性具万法,却无一丝痕迹,第九识也,对应法身。

  (6)双十识——色蕴(亦名妄色、妄象、妄相、无情色法),第十识也;加前九,总十识也。

    ①《心经》有教「五蕴皆空」,进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依「等量代换」,「三段论」形式逻辑推理,「色即是识」也,次第说为第十识。

    ②十识之前,皆是方便、权宜。佛陀说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唯于此处,明了第十识,进悟总十识。「总」者,「识色空」三位一体,管你听不听,管你知不知,管你懂不懂,管你信不信,本地之风光,法尔如是也!故而说为「总十识」。

    ③怪不得《阿弥陀经》有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怪不得无量法界总括而为「十方三世」!

原来,以「十」为圆、为满、为通,非十不能进大,离十无法分小,唯十左右逢源,凭十上下贯通;原来,以「十」盘根错节,横包沙界,纵贯三世,立体坐标十方三世天地万法;原来,以「十」横竖交错,当下一念,把握宇宙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当下一念!故而说为「正识」!

    ④佛法教理:从色反闻,回向自性;复从自性,回向它色。合于哲理,逻辑辩证。当将佛法,归于科学。从此解脱,种种绑架。否定之否定,真千古「绝学」,佐证「正识」,对应色身、正身。

   (7)「佛」者、「闻」者——认识,认识此「十」,当下解脱,分真即佛,第十一识。对应觉身。

   (8)「阿弥陀佛」、「如是我闻」——金识,悟后进修,千万亿劫,圆满即佛,第十二识。对应金身。

   (9)「大方广佛」、「本末究竟」——全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究竟即佛,第十三识。对应全身)。

   4.十三色,对应十三识、七身功德

  (1)心色——对应前八识,对应报身,前八色。

  (2)净色——对应第九识,对应法身,第九色。

  (3)性色——对应双十识,对应双身(色身、正身),第十色。

  (4)觉色——对应第十一识,对应觉身,第十一色。

  (5)金色——对应第十二识,对应金身(化身),第十二色。

  (6)全色——对应第十三识,对应全身,第十三色。

   此说依《心经》「五蕴皆空」、「色空」诸句,辩证而有。

  分述

  「十一要道、七身功德、十三种识、十三种色」,直从宇宙本体揭示天地万法本根本源、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其中法身——真如本性,真心之体,「毗卢遮那」,清净灵明,却无痕迹。万法同一,当下即是。当下即是,却不可见。虽不可见,智慧能知。智虽能知,口却难宣。口虽难宣,不得不宣。所宣虽非,听者能懂。听者虽懂,亦难言宣。所以者何?无所无何。本土风光,法尔如是。强辞夺理,故为玄秘。虽玄虽秘,虽昧虽迷,却是真实,如理不虚。四圣六凡,情与无情,共具私具,本有本藏。世法所谓,天理冥谛。如看电影,正影之时,不见荧幕,终不说言,电影即是,哪有荧幕?亦如拳掌,拳时掌隐,掌时拳藏,终不说言,此拳非掌,此掌非拳。

   其中报身——半真如性,智慧妙用,「卢舍那佛」,遍一切处,随缘起用。八识心王,身识直觉,意识分别,末那执着,赖耶包容,情无情界,差别迥异。

   其中色身——非真如性,尘世色相,「毕竟同中,生毕竟异」,「劳久发尘」、「颠倒华相」、「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耳目身受,「三相续相」,「是非锋起」(详见《楞严经•卷四、卷五》)。圆实教乘,在相见性之「相」;通禅教乘,破妄见真之「妄」;声缘小乘,假人真人之「假」;有情凡夫,「认物为己」之「己」(《楞严经•卷一》)。

   其中正身——真真如性,一心三藏,一体两面,不二法门,是即非即。四圣六凡,情与无情,十方法界,本具本现。至于贵贱圣劣、苦乐祸福,各依法、报、色三身,随缘净、染二业,「随心应量」,「酬业受报」。

   其中觉身——妙真如性,心性起用。「理则顿悟,乘悟并销」,「发明便解脱」,成分真即佛。一切众生虽具虽蕴,唯有觉者,当下受用。

   其中金身——金真如性,圆满即佛。「事须渐修,因次第尽」,悟后进修,破除习气,其金一纯。一切众生虽具虽蕴,唯佛极果,圆满受用。

   其中全身——全真如性,大方广佛。本末究竟,究竟即佛。笔者唯是,说说而已。其中妙用,非到其时,不堪其说。非临其境,何敢冒说?纵佛如来,亦有「已说今说当说」之忌,今人只说「已说今说」之事;「当说」唯待后人去说,世法佛法共遵之理。

   圆实佛教妙用

   1.《法华经•方便品》佛令行人自己授记原则:「自知当作佛」(自己给自己授记)。

   2.《法华经•法师品》佛教自记标准:「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3.《法华经•法师品》佛释「自记原则」和「自记标准」的理由:佛以挖井见湿,水已不远比喻法华行人「闻即往生」、成佛分真。

   4.《法华经》第三、第六、第八、第九等四品:记述舍利弗、阿难等诸佛子等,先后数起人众,依自记原则和标准向佛请记,佛皆认可,并授满记(悟后进修若干百千万亿劫成圆满佛)。

   5.《法华经》第十七品,记述行人听闻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十来分钟开示,不离板凳,成就分真即佛果位,下起罗汉,中经菩萨诸位,上至十地、等觉。

   6.《法华经》后六品(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八品)多所记述,听闻一品经文,多少多少学人,不离会场,当下证果。

   7.《法华经》第十二品记述龙女听闻妙法,当下成就极果如来。

   8.《楞严经》末页,记述「四重、十波罗夷」重犯,瞬息就要断气下狱,「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分述

   千经万论,无量法门,谈玄说妙,道长论短。「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楞严经•卷三》)。唯有圆实佛教,纲举目张,证据确凿,让人正信、自信、自证、克期取证。

   纲举「授记」之原则——「自知当作佛」《法华经•方便品》。

   目张「授记」之标准——「一念信解,蒙佛授记」(《法华经•法师品》)。

   证据「授记」之仪轨——行人自记分真之佛记,向佛请记,佛予印记,并予圆满之佛记。

   确凿「法会」之功德——一次会议,或短或长,不离道场,当下证果。

   正信佛菩、诸天——若非真实,千古焉传!若人造假,天理何容?

   自信「自性」之智慧——逻辑推理,自性辩证,人人皆是真理化身,只在用与不用。

   自证「当下」之功德——以佛说为标准答案,以自性智慧为验证,对号入座。

   此从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对照文件,对比史实,审谛心态,自证自记。当年佛陀,责问阿难:「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圆实佛教妙用之因

   1.《楞严经》前三卷,从七处破妄到十番显见,进而会通四科七大,先令众生觉悟如来密因:

原来情与无情、人文百科、天地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让人明了宇宙来龙去脉之真相。先为点亮行人心灯!

譬如久居暗室,一旦见光,心目俱亮。再入暗室,眼虽复暗,心岂不亮?是名「和光同尘」!

   2.《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除第四、十四、二十六品外,余二十五品,佛于大量篇幅,用「那由他」、「阿僧祇」、「尘点劫」、「恒沙界」、「太虚空」……这些不可思议的天文大数,说人、说事、说时、说处。人们不禁要问,真实吗?准确吗?

   其实呀,真假对错,无关紧要!佛之良苦用心旨在扩大行人心量!

以此「密化之迹」,度之「安乐国中」(七识之灵瞒六识之天,「崇密化之迹」,度生死之海,到涅槃彼岸),是名「瞒天过海」!

   3.亦如久居陋室,身心俱局。一旦出室,身心顿旷。再复入室,身虽复拘,其心岂局?是名「菩提不退」!

   4.又如气球举重,唯大举小。气球,变量也(喻心量)。重物,定量也(喻业障)。业障乃定量,心量乃变量。心量可以无穷大,定量再大,比之无穷量也是「沧海一粟」,是名「带业往生」。

   5.《楞严经》后七卷从有情肉团身成因(众生相续),到无情四大成因(世界相续),再到十法界社会、十二类众生变异,揭示天地万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业果相续)。为修行人指明悟后进修,破除习气、增上品位之正修行路。

譬制点心,油盐米面,原料相同,配比各异,其味岂一?修道亦然。四科七大,人人平等,质与量别,果报岂一?行真善美戒定慧,成胜妙解脱。执伪丑恶贪嗔痴,必下三途:其中质量,决定升举沉浮。其中数量,决定福祸大小。是名「酬业受报」。

   分述

   行人当下解脱,却不自知,反而问难于佛。佛悯众生,苦口问:「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复作狮子吼音「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楞严经•卷七》)。

   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劝修劝行,让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唯有圆实佛教刨根究底、由流溯源,「一路涅槃门」(《楞严经•卷五》)。让人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没有办法不成佛。

   此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寓义喻义解义、「注重最新解经」。

佛教对应各宗教派

   出于学术研讨需求,笔者粗浅涉猎各宗教派,惊喜发现:在宇宙本体论理念上,诸所教派竟然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无奈笔者孤陋寡闻,只能有个大概伦比,期待各宗教友、专家,共同商酌,共肩大义。

   圆实佛教对应哲学本体论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哲学「客观存在」义。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哲学「精神」义。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哲学「物质」义。

   4.「如是我」者、「阿弥陀」者、「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哲学「统一体」义。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哲学「哲理辩证」义。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身」,对应哲学「必然王国」义。

   7.「本末究竟」、「大方广佛」、「全身」,对应哲学「自由王国」义。

   分述

   依上似可一说,圆实佛教与哲学殊流同源,其目的、方向、理路与逻辑推理方式并无差别,而其境界却大相径庭。

圆实佛教已涉七识末那、八识心王、九识真如。今承佛陀「已说、今说、当说」之说,遵照习主席「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的指示,从圆实教典,结合自性智慧,「挖掘」双十识(色识、真真如性)、十一识(妙真如性)、十二识(金真如性)、十三识(全真如性)之「最新解经成果」。

   而现代哲学对此尚未涉足,暂以「客观存在」作为抽象地认定,几同不可知论。其主流气势还停留在六识思维分别之中。怪不得马克思说「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恩格斯说「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总」与「源」是任何主义或思想所不可取代的!只能从「战略思维」上「挖掘」,从「创新思维」上「发展」。

   圆实佛教对应科学本体论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中空白相——「空」。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中波动相——「波」。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中粒子相——「粒」。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双缝实验中「波粒二相」。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科学「发明」义。

   分述

   在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中的「空性」已然现前,这是不争的事实。无奈现代科学,由其执「有」昧「空」,前提先错,故而熟视无睹;它虽熟视无睹,真相不能知而不宣。

   实践反证,波前粒后、波后粒前,「空性」宛然。

   若不认此,波成无源之流、粒成无本之木……既违哲理逻辑,亦悖科学初衷,更为自性智慧所否!

   此「空」非虚空之空。虚空乃顽钝之空,有相可见,归于色法。

   此「空」乃「性空」之「空」,眼不可见,唯智乃知。眼看电影,智见荧幕。虽无所相,心实不疑。于中当见,缘起「性空」之理。

   可知,佛法其发展趋势,必然融理性思维与科学实践于一体,成就华严「四无碍法界」,于此可见「中国特色佛教」之一斑!

   目下,从哲学界、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都有将科学与佛教对立的观点,甚至有认为佛教为伪、为迷、为邪者,实为不了解,当通过宣传、讲述,纠之矫之!

   此从「科学实践」与「辩证思维」上理性认知。

   果真人类共圆「如来藏」,自律「因果法」,谁敢贪腐作恶?谁忍战争掳掠?在严谨的宇宙本体论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深信不疑:

   共产主义大旗、世界和平大旗必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高举起!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球实现!

   此非宣传,亦非口号,而是历史必然、命运使然!

   此从底线思维冷静审视,人类社会,时至今日,共产主义不愧人文世界相对真理之最,其中「公正」、「平等」、「完全」、「彻底」诸说,优胜各种主义、思想!

   圆实佛教对应道教本体论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道家「大道无形」。(《清净经》)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道家「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道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道家「知常」。(《道德经•第十六章》)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化身」,对应道家「元始天尊」。

   分述

   如佛圆实之教,道教宇宙本体论让人从本开悟,能得究竟解脱;几与一心三藏无二无别。

   如佛权小教乘,道家执于个人修身养性,重在神仙之术、长寿之道,比之佛家重在行善断恶,相形见绌。

   此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相形佛道二家,非同非异、即同即异。

   圆实佛教对应儒教本体论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张载四句「为天地立心」之「心」。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张载「四句」,「为生民立命」之「立」。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张载「四句」,「为万世开太平」之「世」。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张载「横渠四句」。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张载「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之「绝学」。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身」,对应儒教「圣人」。

   7.「本末究竟」、「大方广佛」、「全身」,对应儒教「万世太平」。

   分述

  「传统文化」者,「传」到一心,「统」到三藏,「文」到教育,「化」到身心,亦是「四句」。

   此「四字」义,与儒家「横渠四句」,并与道家「大道」互为解释,共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正气凛然!

   相对佛、道二家而言,宇宙本体论毫不逊色。

   而其世间论行持,偏于人生伦理道德,有悖万法平等之旨,相形见绌于佛道二家。

   此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相形佛道儒三家非同非异、即同即异。

   圆实佛教对应宗教本体论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宗教「圣父」、「真神」。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宗教「圣灵」、「光」。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宗教「圣子」。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宗教「三位一体」。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宗教「全知」。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身」,对应宗教「上帝」、「耶稣基督」。

   7.「本末究竟」、「大方广佛」、「全身」,对应宗教「复制品」。

   分述

   这里宗教,特指圣经《新约》——「佛性改良」之「基督宗教」(毛泽东《心之力》第三段)。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各派俱崇「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旨。并有明确定义「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灵、圣子三个位格,同为一个独一真神,完全同具一个本体。圣父也称天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爱的主,自在、永在的神」。

   此旨此义,酷同圆实佛教一心三藏。耶稣一生诸所主张,亦类佛门权小教乘,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东西方民众的觉醒,对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伦比诸家,非同非异、即同即异。

   圆实佛教对应有情日常

   1.试以吃饭过程为例,藉此例同森罗万象。

  (1)嘴动现前,物理之形,眼直接见,此动「现象」。

  (2)动由脑变,思维之相,识心自知,此识「精神」。

  (3)变由心现,心无迹相,唯智乃知,此名「心灵」。

  (4)无量相由识「变」,无量识由心「现」。既说变现,变无非自,现岂是他?岂自岂他?非自非他!即自即他!相、神、心三,不二法门,是名「大体」。

  (5)理则顿悟,心无挂碍,无有恐惧,名「识大体」。

  (6)事须渐修,百千万劫,除尽习气,名「证大体」。

  (7)人人自在,个个平等,「自由王国」,名「共同体」。

   2.对号入座,例行对应: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日常「心灵」。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日常「精神」。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日常「现象」。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日常「大体」。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日常为「识大体」。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身」,对应日常为「证大体」。

  (7)「十如是」者、「大方广佛」、「本末究竟」、「全身」,对应日常为「共同体」。

   分述

   正觉不离世间觉,离开世间没有觉。

   没世没觉觉何觉,谈玄说秘皆邪觉

   正觉邪觉皆自觉,正邪受用不同觉。

   世人苦苦累邪觉,故而碾转觅正觉。

   正邪只在一念觉,发明当下解脱觉。

   此从辩证思维,利用自性智慧,认知真实之理。所谓「依智不依识」,「用实践检验真理」。

   圆实佛教对应无情万物

   1.再以波粒二象为例,类比天地万法。

  (1)波前粒后,波后粒前,空无之相,是名「无相」。

  (2)波动虚形,物理现象,无实质性,是名「虚相」。

  (3)粒子实形,物质存在,形实可参,是名「有相」。

  (4)三相宛然,非彼非此,即彼即此,是名「正相」。

  (5)定业有时,日月薄蚀,无情转情,次第证果:「觉相」→「金相」→「全相」。

   2.对号入座,例行对应。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无情「无相」。

   (2)「是」者、「弥」者、「不空藏」、「无不相」、「报身」,对应无情「虚相」。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无情「有相」。

   (4)「如是我」、「阿弥陀」、「一心三藏」、「一实相印」、「正身」,对应无情「正相」。

   (5)「闻」者、「佛」者、「觉身」,对应无情「觉相」。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化身」,对应无情「金相」。

  (7)「本末究竟」、「大方广佛」、「全身」,对应无情「全相」。

   分述

   比同《华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楞严》更具情与无情,互相转变之述;但是,若离现代哲学之辩及科技 实验辅证,仍难让人信服「无情亦情、无情即情」,这种「爆炸式」的超级理念!

   我们应该感恩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和正信不可思议的佛法。

   需要提及的是,无情的成就,须依有情之缘。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人为万物之灵长」。

   所以,我们人类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有教化天地,广度众生的使命!

   此从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自性智慧,洞彻宇宙源底,奠基绝对真理!

   三、圆实佛教宇宙本体论本身各种说法对照表:

如        是         我           如是我          闻                如是我闻              本末究竟

阿        弥         陀           阿弥陀          佛                阿弥陀佛              大方广佛

                                                   (分真即佛)   (圆满即佛)        (究竟即佛)

无相    虚相      无不相     一实相         觉相              金相                     全相

真如    半真如   非真如     真真如         妙真如           金真如                 全真如

真心    识心      非心        一心             妙心              金心                    全心

真见    识见      非见        正见             妙见              金见                    全见

空藏    半空藏   不空藏     一心三藏      觉藏              金藏                    出藏

法身    报身       色身       正身             觉身              金身                    全身

九识    前八识   十色识    十总识          十一识           十二识                 十三识

九色    前八色   十识色    十总色          十一色           十二色                 十三色

本觉    念觉      非觉        正觉              始觉              妙觉                   大圆觉

一切智 道种智   非智       一切种智        始觉智           妙觉智                大圆觉智

净法    心法      色法        正法              胜义法           胜义中真胜义法   妙法

   四、圆实佛教与各教宇宙本体论对照表:

佛教    阿      弥      陀        阿弥陀        佛           阿弥陀佛    大方广佛

道教    道      生      万法     道可道        知常       太上老君     大道

                                       非常道

儒教    心体   意用   物        天人合一     良知        圣人          万世太平

宗教    圣父   圣灵   圣子     三位一体     全知       上帝           天堂

哲学    客观   精神   物质     统一体        辩证        真理          自由王国

科学    空      波       粒       双缝            发明        定律          真实

领袖    我心   思维   宇宙    我心即宇宙   觉悟        高尚          共同体

                                       宇宙即我心                 纯粹          共产主义

日常    灵      神       象       命                觉悟       完人          天堂

无情    无相   虚相    物相   正相             觉相       金相          全相

                            (双涉情与无情)(转为有情)



综述

   各家教派,世间法则,难免优劣之分;只要各遵其宗宇宙本体论,共以因果法则立教为公、约束身心,则大同之下,小异无碍!

   自古以来,所谓「先发制人」也好,「后发制人」也罢,其实而言,何在先后,只在当下。今者,文字般若纵横圣贤各家之说,现代文明水涨船高势发绝学,自性智慧直面验收日用百事,宇宙真理夺人耳目已然于前。长江后浪推前浪,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性及时代价值前无古人。

   曾几何时,我佛世尊,先于楞严会上敕令大众于末法时期传佛正法,复于法华会上五申「后五百岁」必传《法华经》,更于圆寂之际,头北面西,遗嘱徒众:「我灭度后,二千五百年的后五百年,如来正法当于喜马拉雅山北震旦国中现前,并且很快传遍西方,世界佛法空前兴旺」。

   震旦国者,中国现在!

   二千五百年者,正当其时!

   今年佛历2564年,减佛住世八十年,为佛灭后2484年。距离2500年,剩十六年。也就是说,到2036年度间,何国、何党、何派、何人至国内人民有口皆碑,国际政要由衷敬仰,答案不言而喻!

千经万论,何经、何典、何论、何说,比同《心之力》、「共同体」,切入「一心三藏」,荟萃各家精论,融汇真理源流,贯通天地万法,涵涉国际国内,震摄朝野上下?

   天下大势,后来者居上;历史规律,螺旋式上升;千家万论,归宗《心之力》;十方三世,瞩目「共同体」。如来藏大旗,此时不举,更待何时!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舍我中华,其谁能哉?!

   笔者感慨,崇尚领袖新论,勉敦匹夫之力,唯在拳拳之心。四年期间,拜师谒友,受教领诲;十易其稿,审谛问津;设问二十,解疑释惑。功德不敢,苦心非无,自负些许,不敢自肯!今者付稿,忐忑不己,期盼高贤,屈尊斧正,亦冀同仁,共商共勉。

设问

  或问一:印广法师,佛说万法平等。你为什么只把《法华经》说为唯一佛乘?

   答:一、万法平等是佛说。《法华经》是「唯一佛乘」也是佛说。前者是先说、始说;后者是后说、终说。印广是传声筒,述而不作。佛未说,我不敢说;佛既说,我也不敢不说。

   二、譬如世法,五十年代立法,七十年代修法,依新法还是依旧法?父母平时有说,临终又说,当依何说?印广只敢依于新法,依于父母临终之说。

   三、《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世尊自述初衷:奈于法华难信,而轻慢者、不信者必获重报……佛拟往生,不敢说法,正犹豫间,无量老古佛劝他不要圆寂,教他用三乘权法(藏、通、别三乘菩萨法)作为方便引导,先结法缘,再传法华;并于一百多处将三乘菩萨法(三法印)与唯一佛乘(一实相印),严格分别,叮咛告诫。

   四、《法华经•见宝塔品》「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请您自己掂量一下,好吗?

  或问二:印广法师,你为什么将《法华经》与《楞严经》说为同一部经?

   答:此乃三世诸佛钦定,十方菩萨共论。非是人说、天说、他说、我说;非是一宗、一派、一时、一地之说。根据:

   一、《楞严经•卷八》佛陀钦定《楞严经》经题为「大方广妙莲华王」。

   二、《楞严经•卷五》佛偈「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

   三、《楞严经•卷六》「即时天雨,百宝莲华」。

   四、《楞严经•卷七》中关于楞严道场的建设,佛陀十申「莲华」寓喻「楞严大定」,并现瑞相「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足见二经血脉相承,皮肉一体,筋骨连接。

   问:佛陀虽如此说,道理何在?

   答:《法华经》是纲,《楞严经》是目,纲举目张。《楞严经》举《法华经》之纲,为《法华经》开路、筑基。依正、反两个方面辩证,从最敏感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入手,中经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十二处)、十八界(六根对六尘,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而成十八界),最后回头,复从基础四大(地、水、火、风),重入三大(空、见、识),次第展开,揭示「如来藏妙真如性」、「胜义中真胜义性」,而成「一心三藏」正门正法、摄归「如是我闻」启蒙大教、辄有「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为法华楞严诸经之王!

   《法华经》总持《楞严经》之理,高度概括、充分肯定、反复强调、殷切劝导、乃至强制,依《楞严》法理而修。遂有「大佛顶首」之谓、「如来密因」之诀、「修证了义」之妙、「诸菩萨万行」之「首」、之「楞」、之「严」!

   此两部经之必然联系、微妙关系,细心阅读,不难发现。

   或问三:佛教依法不依人,党和国家也反对个人崇拜,你为什么大谈导师、领袖?

   答:一、法从人传,本为一心。无法,从何谈人?无人,从何谈法?佛劝那些盲从权贵、名师的修行人不要因为人尊言重而循情枉法,不要因为人微言轻而废理慢法;而且,还要「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还要「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并非否定伟人、圣人的作用。

   二、民主政治反对个人崇拜,没错。但是,宣传导师思想,执行领袖指示,热爱党和国家,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无领怎袖?何关个人崇拜?普通公民著书立说尚须署名,引用他人言论,亦须注明出处,引用导师经论、领袖言语怎就不能称名道姓?

   或问四:阿弥陀佛本为西方教主。你怎讲成绝对真理?又是什么几身功德等等?实难让人认可。

   答:一、我遵「深入挖掘教义」和「佛教要同社会主义相适应」等指引,从六大思维出发,以科学实践为据,依哲学逻辑推理辩证,也只是粗浅探索,不敢奢望什么认可,但求有缘关注,相与商讨就好。

   二、佛门教理,八大次第。法无定法,因机施教。譬如1234567,数学家以为数码,因之而有条条命题;音乐家以为音符,因之而有种种曲调;其中是非对错,凭何说言?

我依圆实佛教(第八次第),试解法华奥典,探索楞严密因,而有如上诸说,并非空穴来风,亦非牵强附会。「奥典」也好,「密因」也罢,直待「挖掘」方知。不能因你说「奥」,因他说「秘」,就此知难而退,乃至不敢问津。反将救世法宝,束之高阁,而成「绝学」。

   三、再说,别解阿弥陀佛,非我独说。各门各宗,各别生面。净土执相,一句佛号;藏教执事,六度万行;通教执性,万法皆空;别教双亦,但中道义;小乘、人天,乃至旁门左道,各有修法。观音菩萨,三十二种应身,哪身非佛?您说呢?

  或问五:《法华经•安乐行品》有说「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及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常离国王,及国王子……」。你却研读并宣扬毛主席、习主席思想,怎讲?

   答:佛教尊重国主,古今中外亦然。当年佛陀,率弟子众,应供王舍,法筵波斯、频婆娑罗、阿阇世王,古今周知。何有不亲不近可言?您要看真!《法华经•安乐行品》可是九次明确「后末世」、后恶世」、「法欲灭」时,方可言「不亲」、「不近」……「末法」万年,既说「后末」,「末法」自有「初末」、「中末」、「后末」之分;既说「后恶」,「后末」自有「初恶」、「中恶」、「后恶」之别;既说「法欲灭」,「后恶」自有将灭、欲灭、即灭之别。据此当知,后末、后恶之时,当是此后六六六七年乃至九九九九年以后之时。岂可强以未来设想,约束当今人事?

   或问六:《楞严经·卷七》佛说持楞严咒一百天才证初果罗汉,你怎么说听你讲法,多则几天,少则几时,快则当下,就了生死,成菩萨位(分真即佛)?

   答:百日证果,不是佛说,而是您说;快则当下,不是我说,而是佛说。

   问:明明佛说,你怎说是我说?

   答:佛是这样说:

   一、首先要建「楞严咒场」:

   1.白牛香粪和合旃檀、沉水等十种细罗涂地,建方圆丈六坛场。

   2.十名持戒清净比丘为会众之师。其中若有一僧不净,「楞严咒场」不能成就。

   3.场内布置: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盛八月露水,外围十六莲华,十六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4.场外遍悬幡华,室内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诸天护法。

   5.以白牛香乳并诸砂糖、酥、蜜等八种上味煎饼为供品。

   二、法会行持:

   1.三七日内,拜佛、绕佛、诵咒、发愿,感应十方如来摩顶。

   2.其后安居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证须陀洹(初果罗汉)。

   比较一下,您那是佛说吗?这种修法,您能吗?又有谁能?

   问:佛是怎说?

   答:一、《楞严经》末页,佛说「四重、十波罗夷」重罪,临终闻楞严经义,「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二、《法华经》第十七品,佛告弥勒菩萨,听闻「如来寿量品」十来分钟,无量众生当下证果,下品罗汉,中品菩萨诸位,上品登地乃至十地等觉。

   问:既然有这么好的法门,佛为何还要讲那许多难修之法呢?

   答:我且问你,比较之下,你修哪个法?

   问:一切放下,只修此法。

   答:谢谢你!你已替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佛陀用心良苦在此,难易两种,让人选择,好下决心!

   问:我还是要问,为什么听懂如来藏义,无修无证就解脱了呢?

   答:你又替我解答了你的问题。懂了如来藏,如来就出藏,成如来了呗!解脱了呗!

   问:你别逗我,请讲具体。

   答:我今问汝,汝当如实答我所问:你真懂了如来藏否?

   问:我在法华道场听课已快一年,深信不疑,天地万法,无非一人一念变现。虚空包芥子,芥子包虚空。生佛一体,平等具足一切性具功德。如做点心,原料虽同,配方不同,「法味」自异。真善美戒定慧,必成圣位解脱,伪丑恶贪嗔痴,必至永劫沉沦。自觉心里亮堂,心量扩大,但是,积劫习气犹在,烦恼现前,还是难以把控。佛陀虽言当下解脱,我实难信,请你释疑。

   答:譬如一人,从生至大,坐局暗陋,其心必暗且小。有朝一日,开门亮户,其心立亮且敞。又复暗陋,其身复拘,其目复暗,其心岂能复暗且拘?此名「菩提不退」;又譬如,气球举物,以小举大,岂有此理。以大举小,势所必然。我人业障如物,定数也;人心如球,变数也。以无穷量之心,举有限量之业,「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楞严经•卷七》)此名「带业往生」。

   问:可我烦恼现在,自觉羞愧,难以自知,作佛解脱。还请老师,为解疑惑。

   答:《楞严经•卷十》「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是人罪障应念销灭……成安乐国」,「悟」则当下除惑,生死解脱,即菩萨位;但成究竟如来果位,尚须悟后进修,千万亿劫,除习务尽。《楞严经•卷十》说为「事则渐修,因次第尽」。

   问:可我,还是觉得,凡夫一个,习气这么重,不像佛菩。

   答:身虽造业,心存内疚,「戒坏,见未曾坏」,并不影响往生,但是品位不高,来世仍要酬业受报。不过,报在人天,所谓「重罪轻报」,弘法度人,受诸病苦等,作为「还债」。

   问:老师常说,比量功德,作何理解?

   答:若人溺水得救,衣衫虽湿,已得生还,是为比量功德。及至久焐衣干或者换上干衣,是为证量功德。终不说言「我今衣湿,谁言脱险?」,「我今衣干,终于得救。」亦如泳人,泳技纵精,衣履束身,非泳场所,何能施展?及至泳池,泳衣着身,一任自在。终不说言「泳衣泳池,才会游泳」。

   汝今答我,百年之后,往生西方,是到佛土方生,还是现在已生?

   问:谢谢老师,弟子明白,「闻即往生」,再无疑虑。

   或问七:众所周知,只有佛陀才能授记。听说你给行人授记,道理何在?

   答:一、印广从未给任何人授任何记。只依佛说,述而不作。

   二、授记两种,一种为「分真佛记(菩萨记)」,二种为「圆满佛记」。「圆滿佛记」,唯佛能授。「分真佛记」,佛令学人「自记」:

   1.《法华经•方便品第二》末句,明令「自知当作佛」。

   2.《法华经•法师品第十》公布「自记」标准:「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3.《法华经》第三、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三诸品复以大量篇幅记叙目犍连等八起人众「自记」、「请记」,佛予「印记」并授「满记」的法会盛况。一目了然,无须阐释。

   印广依此,引导学人,忖己所悟,对号入座,「自记」、「请记」,必当得佛印记,乃至满记。至于偶对少数当机,所谓「授记」,纯属激将、棒喝、逗教之法,岂可当真!

   问:佛不在场,向谁「请记」?

   答:此非善问!此不能问!此不该问!

   谁说佛不在场?佛陀何时何刻何事何处不在?这是学佛人问得出来的话吗?

   或问八:印广法师,请问你成佛了没有?

   答:情不投缘,话不契机,实难奉告。

   问:怎讲?

   答:你若读懂《法华》《楞严》,自然明白。否则,无论我讲成佛与否,你都会有种种理由问难。可是,佛法悟证,不可思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言文字,何能表达?

   或问九:《楞严经•卷十》「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成虚谬果」。你却反说,无情也是有情,作何解释?

   答:经文没错,是您错会。「草木为人,人死还为十方草树」外道于其定中所见不讹。却不知道,另外时空,草木与人还可互相化成他物他类,也不知道无量万法可以随缘互转,更不知道万法皆由心现识变。由其妄执所知为「遍」为「圆」,「则堕知无知执」,反「生倒知种」,枉「成虚谬果」。《楞严经》(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卷),大量篇幅开示情与无情相互转化、互通信息、共演法音。

   《华严经》亦有「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之说。上文已从科技实验与日常见闻据实叙说此理。

   或问十:网上有问,佛门慈悲,戒杀放生。而《心之力》,杀气腾腾,怎就对号,圆实佛教?

   答:一、就理而言,入山杀虎,纵为不义,虎入人群,杀之亦非?

   二、就事而言,抵抗侵略,正义战争,杀一活十,难道不是慈悲?

   三、就佛而言,戒有持犯之律,亦有开缘之准。菩萨行道,既可示现善相,亦可示现恶相。当年琉璃,兴兵屠释,       佛陀三次劝阻未果,及至琉璃,全军覆没火海,佛虽提前七天预告,其后未说佛有任何妥善,汝作何解?

   或问十一:您将「阿弥陀佛」解为「如是我闻」?我们查阅很多经典、讲义,未见此说。

   答:一、「未见此说」不假,但非「无有此说」,更非「不能此说」。中华文化,浩如大海,从何而来?结绳记事而来,太极、八卦而来。五千年前,若执「未见此说」,何有今天盛世文明?

   二、佛陀尚有「已说、今说、当说」之说。「当说」之说,难道不是「今说」?若执「未见此说」今何能说?佛门只能永远止步佛之「已说」、「今说」,那还叫「佛说」吗?

   三、虽如此说,印广「今说」,亦非「空穴来风」。《法华》《楞严》,诸部《陀经》,堪称莲华诸经,正说、喻说、寓说、「十如是」说,难道不是为了直接、间接圆融此说?否则,何谈三藏十二部?「法藏」、「洪名」、「奥典」、「秘髓」……法味几何?

   法能契机,随缘就好!似与「见与不见」无关。否则,诸佛出世皆应缄口。因为诸佛出世,皆是为宣「未曾有法」。

   或问十二:我读《法华》多遍,但见佛陀反复赞叹,以及佛事描述,少有具体法门,不知其中奥秘。

   答:《楞严》《法华》本为一经,一脉相承,上下本,姊妹篇。前本唯在张目铺底,演示诸法,后本着重提纲挈领,劝受劝持。二篇具体关联已见以上「或问二」之答。

   或问十三:梁启超说《楞严经》不是佛说,是伪经。你怎讲是真理?

   答:真理客观存在,不因人说、天说、圣说、佛说。唯凭哲理辩证、实践检验、科学发现、自性认知。说《楞严经》是真理,并非因为它是佛说,而是因为佛说对了。虽非佛说,不管谁说,只要它能符合哲理辩证、实践检验、自性认知,就是真理。你甭管是梁说还是佛说,把它看懂再说。

   或问十四:印广法师,您说万法一念变现,您现在能变现一架飞机吗?

   答:一、心中若无飞机之念,能造出飞机?一切科学发明,能离心念?佛讲境界,心速无量!

   二、纵为地球人,长期熏修,亦能变现种种。

   三、佛法常识,缘起性空。「缘」者,万法也;「性空」者,空无一人、一事、一形、一相之痕迹;「起」者,真如不觉,一念而有无明,进而三细六粗、三相续相、由毕竟空现毕竟有。万法、万念皆由当初一念。一念为总,万法万念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非总非别,即总即别。《楞严经•卷四》说为「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四、不能说印广是飞机,也不能说印广不是飞机,印广当下即是飞机,当下不是飞机。《楞严经•卷三》说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佛说阿弥陀经》说为「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世间说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或问十五:印广法师,你说牛屎狗粪也能成佛?牛屎狗粪能变印广吗?

   答:一、《楞严经•卷三》将「地大」会归「如来藏妙真如性」;《楞严经•卷四》将「地大」同「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楞严经•卷七》有说「如土枭等附块为儿」;《楞严经•卷九》更说「日月薄蚀精气,金芝玉草……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地大、泥块、金芝,牛屎狗粪所成。

   二、波粒二象•双缝实验,粒子变为波动,随当机人意念而反复「逗弄」当机。著名物理学家惠勒提出「参与宇宙」的理论,认为「纯粹客观的观察是不可能的,观察者必然成为参与者」,「我们所看到的实在图景,几乎完全是我们的建构」。生物中心主义认为,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相反。科学家已尝试研究无情粒子,可能具人类精神思维。粒子,牛屎狗粪所成。

   三、以人类分段生死百十年之命光,观察万物尘点劫周期之变化,难臻圆通。

   四、现代科技动物克隆,羊血造羊已为既成事实。如果现在问您「未来科技,羊屎能造羊吗?羊屎能造人吗?」,您怎回答?如果在动物克隆之前,有人问您「羊血能够造羊吗?」,您又将如何回答?

   五、各法界众生,皆以己之同分妄见,勉强维持在花花世界。佛法教人,旨在破除同分妄见,从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成就同体大悲功德。

   或问十六:祖师讲佛三身功德,您讲到哪里去了?

   答:我也讲佛三身功德,没有讲到别处去呀。

   问:您讲七身功德,怎说没有别讲?

   答:祖师讲佛之「法、报、化」三身功德,着重实相而言;我讲佛法「法、报、色、正、觉、金、全」七身功德,着重修证次第而言。后讲亦有助于细释前讲。

   问:怎讲?

   答:一、二说「法身」无异,前说「化身」即后说「金身」。

   二、前说之「报身」包含后说之「报、觉」二身;后说之「报」,显凡蕴圣;后说之「觉」,因「正」方显,由「觉」而「金」而「全」,正显报身智慧妙用,总示楞严「本迹双彰」。

   问:我们现在是讲「三身功德」,还是讲「七身功德」?

   答:都讲。「三身」与「七身」,互为因果,互为解释。一般说来,初机入门,宜先「七身功德」,是为筑基固本;鉴于千古传统,先入为主,可先「三身功德」,是为入乡随俗;具体说来,法无定法,因人而异,随缘就好,是为观机逗教。




编辑: 周伟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06:19 , Processed in 0.1519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