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金台资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部分,深刻论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长期探索并实践的重大课题。“两个结合”重大命题的提出和系统阐述,在这个探索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两个结合”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指明了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方向,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一、“两个结合”中的“第一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能性问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目的和具体途径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一度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付出了惨重代价。1938年,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之带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可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的、根本的要求。
这说明,从一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内在地包含着同中国现实革命运动、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结合。这也表明,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跃升到了理性认识阶段。
之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洗礼,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第一个结合”原则逐步成为全党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从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的理性行为。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二、“两个结合”并提,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问题,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
这个重大命题与“第一个结合”前后相续,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科学理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思想文化上首要的“结合”对象。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化”入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文化日常,就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思想文化力量的战略地位愈益突出,“第二个结合”尤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既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需要、内在机理、结合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提炼升华,形成了关于“两个结合”的系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等方面,“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两者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可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它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结合”中的重要地位,把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并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
“两个结合”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科学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正如“第一个结合”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密切相关一样,“两个结合”的提出与确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两个结合”指引下的新时代伟大变革,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两个结合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普遍理论意义
“两个结合”具有超出一国范围的普遍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表明,“两个结合”探索、解决的是方法论问题。因而,它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而且对于探讨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同样具有普遍价值。
民族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创立了列宁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之路。他说: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完成这一课题,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中国共产党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进行长期不懈探索,形成了“两个结合”的科学认识,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两个结合”立论的主体是“中国”,是特殊性,但它所反映的认识、所揭示的规律,则是普遍性的。毛泽东多次强调要重视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特点,提出“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 。邓小平更明确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
同样,“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也反映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另一条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结合”既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科学方向,同时也为在世界更大范围内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是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作者:李珍,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 ) |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6 06:29 , Processed in 0.1043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