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有我在,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这是我国一位失踪了三十年的男子亲口说出的话,你以为他是猖狂吗?不,他带头研制了第一艘核潜艇。
想必大家都知道核武器与潜艇,但对于核潜艇却不太了解。核潜艇其实是潜艇的一种,特殊的是核潜艇是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运行的。
核潜艇能潜入水下行动,可以避开空中的监视,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时间行动,续航能力有20万里,长达两三个月。
因为这种种原因,核潜艇在军事上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海上战斗力大幅提升。
美国在二战之后就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一直大力发展军事领域。1954年,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试航成功,宣告了核潜艇的诞生。从此美国在海面也占据了武力主权。
1970年,我国宣布第一台核动力攻击潜艇下水,之后又相继研发了多艘核潜艇,部署于北海舰队,用于守护祖国的重心。
美国在核反应堆基础上,用时十年,走过弯路、经历过多次失败才研发出第一艘核潜艇,苏联甚至几经波折才研发出最合理的核潜艇。而我国在外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独立研发出第一艘潜艇,这其中少不了一位伟人的努力。
他就是黄旭华。
1924年,广东省汕尾市有一个小孩出生了,父母给他取名黄旭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炮弹雨点一样袭来,看着家国危难,黄旭强在心里下定决心,长大后自己要造武器,让外国不敢轻易侵犯我们。
1938年,黄旭强和大哥告别家人,前往聿怀中学求学。之后黄旭强听说西南文化的大后方在广西桂林,于是黄旭强选择前往桂林中学求学。黄旭强根据“旭日荣华”四字,为自己改名为黄旭华。
战争之中的求学之旅艰难困苦,1944年,多年漂泊流浪的黄旭华因为优秀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央大学航空系。但黄旭华志不在此,他拒绝保送,用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大学生活丰富又精彩,黄旭华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在交通大学的学生社团山茶社中,通过各类文艺活动宣传进步思想。
1946年,国民政府内部斗争,国立交通大学的校长与教育部的部长分属两个派系,两方经常有矛盾摩擦。为了打压对方,教育部压缩经费,最后甚至想要取消航海、轮机两门专业。
国立交通大学的学生对此不满又愤怒,为了表达自己的抗议,学生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护校运动”。
黄旭华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黄旭华前后两次躲开了特务的追捕。
1949年,黄旭华成功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积极发展重工业,因为几年战争带来的教训,我国决定要对外开放,重点研究武器,来威慑敌人,保护自己。
在多方讨论后,国家决定派黄旭华前往苏联,学习潜艇的设计方案。
黄旭华知道自己是背着任务去的,因此他埋头苦学,积极向教授们请教。苏联的教授们虽然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但对于一些私密的国防知识,却还是缄口不言。
从苏联回来后,黄旭华和其团队成员被国家安排了重大任务,为了任务的绝对保密性,黄旭华没有告知父母,和团队成员偷偷跑上了辽宁的一座荒岛上。
这一呆就是三十年。
因为岛上条件有限,没有高科技设备辅助,他们只能用算盘计算,为了计算精准的数据,他们分组计算,结果相同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计算。
在这样一日复一日大量枯燥的演算下,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在1974年投入战斗准备中。这艘饱含科研人员心血的核潜艇被赋予一个具有艰苦斗争意义的名字——“长征1号”。
后来,我国研制了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运载火箭设计,实验为了结果准确,需要潜入深海。
但是深海的水压远超常人想象,如果潜艇承受不住压力有了哪怕一条小缝隙,潜艇内的人员都会当场死亡。
一时之间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敢第一个下海实验。这时候黄旭华站了出来。
“这是我带头研发的核潜艇,由我来第一个实验最合适不过了。”
实验结果完美成功,黄旭华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亲自下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三十年的埋头苦干,三十年的隐姓埋名,黄旭华的母亲从耳顺之年等到了耄耋之年。
黄旭华的父亲至死都没等到儿子回来,在想念与不满中离世,而葬礼上黄旭华也没有回来,亲朋好友都骂他不孝不悌,但当时还在研究的黄旭华一无所知。
直到1987年,因为核潜艇已经顺利下水投入使用,黄旭华等人的工作不再需要保密。
为了让这些无名英雄的努力被世人看见,《文汇月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了黄旭华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的经历。
黄旭华的母亲看到了这篇文章,泪流满面地告诉别人,她的儿子不是不孝,他只是去完成更伟大的事业了。
终于在1988年,黄旭华得以回家与亲人相见。
时隔三十年的重逢感人肺腑,黄旭华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得知真相的家人也原谅了他。
而时至今日,黄旭华依旧奋斗在研究第一线。
让我们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