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36|回复: 2

“揖深圆,拜恭敬”的礼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4: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4-1-31 23:16 编辑

  
    关于“揖深圆,拜恭敬”的礼节



     《弟子规》“谨”的第四条: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这里的『揖深圆,拜恭敬』的解读:
     一,字词解释:「揖」,古人讲「打躬作揖」,这是很恭敬的一种礼节。作辑一般都是左手在上。传统的作辑,就是拱手,也就是抱拳,抱拳就是天地相合。抱拳的左手掌为阳,代表天,右手握拳为阴,代表地,天为圆,地为方,天地相合置于神庭穴上方时,双臂之间就是一个人字,从形势上就是一个天地人合,如能习以为常,形成自然,就能有阴阳和合的宇宙甘露自百会、神庭,印堂会集流入骨髓,通遍全身。 我们要立足社会,要家庭和睦,就需要精神文明和人伦道德,首先要完善自己,修礼以道,修身以德,达修己以安天下,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二,揖深圆姿势: 以前的衣服,我们知道袖子很长,所以打恭作揖怎样才标准?一定要圆,不能挤在胸口,一定是圆的。「圆」,也代表圆融,代表恭敬。我们现在不讲这样的礼节,我们是以打招呼。打招呼我们也要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是由心而生的诚意与恭敬。不要皮笑肉不笑,要发自内心跟对方打招呼,从内心做出你的和颜笑容,一定会让对方感受你如此的尊敬他,跟他作礼。
揖深圆姿势

      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的确如此,有时候看到别人的举止不大得体,本想好意给对方提个醒,但刚一开口,对方马上举出一大堆理由辨驳,其实他根本就没辨清究竟对自己是利是弊,就自以为是急不可待的把本可改正改进的门给堵上了。成年人最重面子,没有受过《弟子规》的熏陶,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宽容理解与信任,实在不易相劝。
   
    三,关于拜恭敬:『拜恭敬』,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有礼拜的时候,我们在行拜的这个礼节,也要特别与人有恭敬的感觉。如果我们仔细一点,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首长,或者参加一些祭典的时候,我们从电视画面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拜法,他与人是恭敬的。有的人头只有低一点点;有的人他的腰很软,他就会稍微再弯一点点。有的人拜的速度很快;有的人很缓和。你会觉得他真的是很恭敬的在礼拜。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拜恭敬」。
     凡是碰到祭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要用虔诚的心,拜也一定要把腰弯下去,代表我们用身体恭敬的向对方,向这个祭拜。譬如说祭拜的话,是对亡者的一种恭敬、一种礼仪、一种礼貌。我们从这样的电视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看过,很多人就是头轻轻的一点,很快动作就起来。虽然他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好象不恭敬的样子。所以,怎样是恭敬?我们可以试验看看,腰没有弯跟有弯,速度很快跟缓和,有很大的差别。对旁人看起来,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有没有恭敬,你有没有从内心发出来。
      就好象我们对长者行礼一样,像蜻蜓点水的那么快,我们就晓得不是真诚的恭敬。你能缓缓的把头配合着腰,轻轻的缓缓的点头,然后再抬头起来。如果你的腰没有弯跟有弯,相差很多,从旁人眼光来看,可以觉得你的恭敬与否,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得出来。
     
     “揖深圆,拜恭敬”的礼节的意义: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命运。
     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大家庭里边有这样一种非常奇怪的规矩:小辈去看长辈,长辈先不跟你说话,先这样从上到下打量你一分钟,很多人以为这就是长辈的尊严,长辈的架子,不是的,这叫望气。长辈就要看看你这个小辈,看你的举止,看你这孩子是不是可以造就,在过去这个叫望气,长辈对小辈都这样,老师对学生也是这样,长官对部下也是这样。最好的例子是曾国藩,到他幕府里的人,或者到他手下当官的,都叫你来面谈,他要把你看到发毛为止。他一直要看你怎么做,一两分钟不和你说话,一个人的坏毛病都会出来的。挠挠头,看看,抖抖腿,如果对面是曾国藩,完了,前途结束,因为他认为你不庄重,不堪造就,这是过去的规矩。类故事在中国传统中很多的。
      
男女鞠躬礼正确姿势


        鞠躬主要适应于向他人表 示
  鞠躬时,应脱帽立正,双方距离约2米左右。在行鞠躬礼时,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尊敬程度就越大,一般在与别人打招呼时鞠躬角度约为15度,正式场合下角度约为30度,在感谢、忏悔等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的场合,角度约为60-90度。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追悼活动用三鞠躬,喜庆场合鞠躬次数不宜为三。
  (1)挺胸、站直、保持姿态端正。保持姿态端正,会给人以精神饱满的感觉。
  (2)膝盖、脚跟并拢。女士在鞠躬时,以左脚在前的丁字步站立为宜。男士在鞠躬时,两腿并拢夹紧,两脚尖开合约一拳距离。
  (3)头、颈、脊背成一条直线。鞠躬时,整个上半身应呈直线,以腰为轴向前倾,后背要挺直,不要驼背,注意千万不要仅把头低下去。
  (4)手指并拢。鞠躬时,不宜将双手背于体后。女士应并拢手指,右手交叠搭在左手上置于腹前,鞠躬时,双手沿鞠躬幅度向下滑动。男士也可采取这种方式,也可以五指并拢置于体侧。
  (5)要注视对方眼睛后鞠躬,站直后再次注视对方眼睛并问候。鞠躬时,视线应落在对方脚下,表示对对方有诚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4 04: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之揖深圆 拜恭敬
钟茂森博士
 
    “揖深圆,拜恭敬。”这句是讲对人行礼,古礼是作揖,礼代表着恭敬心,作揖是两只手抱拳,弯腰动作要圆,不要看起来很生硬。向人礼拜的时候,像古人进入朝廷里面向皇帝三跪九叩,在家里对父母、在学校对老师也是要跪拜。像我在家里对父母也是跪拜,对自己老师也是跪拜,这都是什么?恭敬心。一个人通过这些礼节来养自己的恭敬心,时间久了这个恭敬心就养成了,养成恭敬心,处处有一种谦和之气,这种叫做福气。像《了凡四训》里面提到,“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一个人他有吉凶祸福必定有个预兆,什么样的预兆?他从心里面生起的一个念头是预兆,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他内心的念头,但是通过他的四肢、他的身体、他的神态能够看到他的内心,这些身体的礼节、行为,可以预测他将来的吉凶祸福,所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非常恭敬、厚道,他必定获福,他有福报,如果一个人轻薄、傲慢、懒散,这种人必定会得祸。
    在明朝袁了凡先生在他的诫子文里面就讲到一个他亲身见到的故事,有个读书人,这也是袁了凡的朋友,叫夏建所,了凡先生有一次去拜会夏先生,看到夏先生他的仪态很谦和、很卑下,谦光动人,他自然有一种修养起来的那种谦敬的神情,袁了凡回来之后跟大家讲,夏建所先生必定要中举人。为什么?因为大凡天要给这个人发达的时候,没让这个人发达,先把他的智慧发起来,他有这一分智慧就有这分福分,这个智慧一发,轻浮的人也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能够收敛,变得厚道、变得恭谨,夏先生这样的谦光动人,必定考中。果然后来开榜之后,夏先生中举了。古代读书人懂得这些圣贤学问他就懂得看人,看这个人有没有福就看他有没有这种谦和恭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必定是通过这些礼节体现出来的,即使是忙乱的时候,他的礼节都不缺,为什么他礼节不缺?因为他的恭敬心没有减少,所以他能常常做到“揖深圆,拜恭敬”。我们现在,因为现代的人也是很可怜,废弃了古礼,但是现代的礼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礼节,所以也没办法说应该在哪个场合用哪个礼节。总之,有的人握手,有的人点头,有的人鞠躬,有的人甚至跪拜,有的人可能微笑一下,这些都可以说是礼。不管礼的形式如何,我们要从这些跟人交往的时候修养自己的恭敬心,这重要。
 
恭摘自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52-251-07 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8/1/3
感恩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躬作揖的由来与手法   

    作揖也称为行拱手礼,行揖礼,是我国特有的见面时的行礼问候礼节,它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算起来应该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其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于胸前,并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但男子用左手握右手,女子用右手握左手(拱手,男子尚左,女子尚右),这称作“吉礼”,反之则为“凶礼”。
    拱手礼左掌右拳表达了古人的尊卑观念,即左手为尊,右手为卑,把右拳掩盖住,以尊贵的一面示人,表示对对方尊敬,但凶伤吊唁右为尊。
   《礼记?檀弓上》写道:“孔子和他的学生站在一起,孔子拱手时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学生们也跟着把右手放在左手上面。孔子说:‘你们几个太好学了。我是因为给姐姐服丧才这样做的,你们拱手时应该左手放在上面。’”
   (《礼记?檀弓上》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据说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后来逐渐成了见面时的礼节。
    现时社会,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揖礼已经被“问候”“点头微笑”“轻微鞠躬”或者“握手”替代了,偶然碰到有人给你作揖,倒感慨这人非常有教养,大概出身于书香门第。
    拱手礼还是比现今流行的握手礼好,避免尴尬。有的人主动伸出手去握对方手时,对方却无动于衷不理不睬;有的人主动伸出手去,人家却认为他级别不够,倒转身背过手去,使得此人在众人面前尴尬不堪,下不了台。
    拱手礼是自己握住自己的手,对方不理也无碍。


1.jpg
2.gif 3.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18:30 , Processed in 0.1084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