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27|回复: 0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5: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着意革新的实践家。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自己的座右铭。多次上书力陈时弊,多次被贬谪。1043年,做参知政事,时行改革,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二岁失去父亲,随母改嫁朱家。生活清贫。他刻苦读书,以喝稀粥糊口度日,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他在应天府(睢阳)读书时,一次皇帝经过这里,同学们都蜂拥去看,只有范仲淹读书如常,有人说他失去了一次机会,他说:“将来再见也不迟。”他在应天府读了五年书,学到了很多东西。
  1015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把母亲接来奉养。1028年,在副相晏殊的推荐下,做了秘书阁校理,即皇帝的文学侍从,使他得有机会经常见到皇帝,他以天下为己任,每逢看到对皇帝、国家、人民不利的事,都敢直言,因此也多次被贬谪过。
  1029年(天圣七年),章献皇太后想在冬至那天接受朝拜,仁宗皇帝率领百官向她叩头。范仲淹早就对章献太后在仁宗已二十岁了仍不还政给仁宗而认为不对,现在又要在朝廷上接受皇帝的朝拜,不合礼法,就上书说:“在内宫侍奉亲人长辈,自当用家人的礼节,现在却让皇上与百官排在一起,向南朝拜太后,这种礼仪不能成为后世的礼法。”要求太后还政仁宗。因此范仲淹被贬谪任河中府(今山西省南部永济县一带)通判。范仲淹虽被贬,但仍敢论朝政得失,朝廷开始建太一宫和洪福院,从陕西购买木料,范仲淹上书说:“昭应宫、寿宁宫毁于火灾,上天的惩罚才过去不久,今天又要兴土木,破费人民财产,这不是顺乎人心,合乎天理的事情。”仁宗皇帝得见范仲淹的忠心。
  章献皇太后死后,范仲淹被召回朝廷做了右司谏。这时,有许多人上书议论章献皇太后为政时的得失问题,范仲淹上书说:“太后受先帝的遗命,调理保护皇帝十多年,应该掩盖她的小过失,以成全太后的德誉。”因此,仁宗下诏文武百官,不要再论太后听政事。太后临死时遗诏要立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予政事。范仲淹上书说:“太后是皇帝母亲的称号,自古以来,没有因保育的功劳而代皇上立太后的,如今一位太后逝世了,又立一位太后参决国家大事,天下人将怀疑陛下没有一天能缺少母后的扶助了。”
  1033年,长江、淮河流域、山东半岛发生了蝗灾、旱灾,范仲淹上书请求皇帝派使赈灾,没见回音,于是就找机会向皇帝报告这件事并说:“宫中人如果半日没有饭吃,陛下应当如何?”仁宗听了,感到很难过,就派范仲淹去灾区主持工作。他到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完成救灾任务回到京城,特意带回灾民吃的“乌味草”,呈献给仁宗皇帝,并建议传示六宫贵戚,使他们知道人民的困苦,皇宫奢侈之风因此有所收敛。
  仁宗要废掉郭皇后,范仲淹率领谏官、御史跪伏乘拱殿,力谏此事,惹怒了皇帝,被贬睦州。一年后转苏州,正赶上苏州发大水,他一到任,就组织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引太湖水入海,又大修水利。
  1035年,范仲淹因治水有功,被召回京,得荣天章阁侍制,权知开封府。此时朝中官员升任,多出自执掌朝政的宰相吕夷简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献《百官图》,指明图中百官升调情况,指出哪些是按规定升迁的,哪些是不合次序的提拔,并说:“凡是超过制度的提拔和斥退皇帝身边的近臣,不应当全部都委托给宰相。”宰相吕夷简很不高兴。
  范仲淹还发表批评朝政的“四论”,说:“汉成帝信张禹,不疑母舅,所以有王莽篡位的祸害,臣恐今日朝中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吕夷简大怒说:“仲淹离间陛下君臣关系,所引用的人都是他的朋党。”范仲淹毫不畏惧,慷慨抗辩。仁宗无子,仲淹请立仁宗弟为太子,仁宗很不高兴。吕夷简借此公报私仇,把范仲淹贬到饶州。范仲淹在饶州一年多,后调到润州和越州。这时西夏首领李元昊造反,攻延州(延安),皇帝召范仲淹回京。1040年任他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延州知州,延州周围的堡塞大多已失守。先前,诏令规定各将领分统边境军队,总管统领一万人,钤辖统领五千人,都监统领三千人,御敌时,让官位低的将领先出去。范仲淹到任后改革了这种制度。说:“战将不选择合适的人,以官阶的低高作为出击的次序,这是自我失败的办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为六支,每部将领统率三千,分部操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各部轮番出战。又筑兵寨,联诸羌,任用狄青、仲世衡等名将,打退西夏军,西夏军不敢来犯延州。
  由于范仲淹在边疆尽职尽责,立有战功,被召回拜为枢密副使,在欧阳修等人的推荐下,又升为参知政事,即副相。范仲淹说:“当政难道可以由谏官一句话而定局吗?”他坚决地推辞不接受。与韩琦一起去寻视边防,做了陕西宣抚使,还未上任,又改作参知政事。这时,正赶上王伦进犯淮南,仁宗生气,对作战不利的州县官要处死。范仲淹说:“平时忌谈武备的事,敌寇到时却专门让守臣以死殉职,这样应该吗?”于是仁宗免去了这些大臣的死罪。
  仁宗一心一意想谋取天下太平,多次向臣下询问办法。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仰侥悻、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项整顿改革政事的主张,多为仁宗采纳,即是“庆历新政”。
  范仲淹为了新政能够顺利实行,建议从整顿吏治入手,黜免无能官吏,提拔有德有才之人,一时吏风大变。对于调查属实的赃官,范仲淹毫不留情地换掉。有个叫富弼的官员对范仲淹说:“十二文(对范仲淹的尊称)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严肃地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庆历新政实行仅几个月,触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贵族的反对,群起攻击,说范仲淹、欧阳修为朋党,又说支持范仲淹的石介有废立皇帝的阴谋,仁宗也很恐慌。1045年,全部废除了新政,范仲淹的改革遭到了失败,被免去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贬为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后因病情,调到邓州,被提升为给事中,又调任荆南,可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要求范仲淹留任,仲淹也愿意留邓州,被批准。公元1046年9月15日,范仲淹应贬谪朋友滕子京之请,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的体现。后来,他又被调到杭州,再升户部侍郎,又移青州,正当他病情严重时,他自请知颍州,可未到任所,就逝世了,享年64岁。仁宗皇帝很伤心,哀悼很久,又派使者到他家去慰问。安葬后,仁宗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写“褒贤之碑”四个大字。他去世的消息传出,羌族酋长几百人,像哭自己的父亲那样为他痛苦斋祭了三天才散去。他做过官的地方,百姓闻讯,都为他叹息。
  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直言劝谏,力除时弊,因此也多次被贬,他无论做地方小官还是大官,都力争做好本职工作,即使在职权范围之外的事,不利于百姓他也挺身而出,正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一生不畏权贵,对于权贵鱼肉人民的事,敢于按律处理。他在开封做知府时,对皇帝国戚、官僚豪强横行不法的,坚决按法处理。皇帝内侍作恶,历任知府不敢审理这样的案子,他到任后,核查事实,决定严惩。向儿子嘱咐后事后,竟然上书皇帝,按法律严惩,以此开封府“肃然称治。”
  范仲淹一生高风亮节,为后人敬佩,后人司马光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幼时生活贫困,却不以此为苦,他终日喝粥读书,睢阳留守的儿子把他的事告诉了父亲,留守特地吩咐给范仲淹供应官家的食物,但他碰都不碰,坚持喝稀粥。留守的儿子问他:“家父听说你十分清苦,送给你食物却不吃,是什么道理?”范仲淹说:“我对于你父的厚意特别感激,但我却不能食,因为我久已习惯吃粥,如今突然享受精美的食物,将来怎么过得惯吃粥的苦日子呢?”做高官后,他仍然过着这种清苦的生活,妻子亲自做饭。没有宾客不吃两份肉,甚至孩子们出门轮换着穿一件新衣服。他自己生活节俭,却慷慨好施,他61岁了,子孙们劝他在洛阳建别墅颐养天年,这时他因节约和皇帝赏赐手里正有一笔钱,他不为自己建别墅,却用这笔钱购买了义庄、义田、义宅来救济贫苦族人。在苏州任知府时,他买了一块地,想建房屋,有位风水先生说:“这是块宝地,在这里建房了,将将相辈出。”他就说:“只有我家贵,那如天下士都贵,士人辈辈在这里受教育,社会不断出现贵人不是更好吗?”于是在这块土地上建了学校。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家、文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17:35 , Processed in 0.1143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