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跟读——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作者:高明艳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12-13
所谓“道人善 即是善”,当他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能够四处宣扬或称赞他人的善心善行,就是一种美德,就是在行善。
比如,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如果我们经常宣扬的话,这个人知道后,就会不断地勉励自己,从而做更多的好事。也许这个人一开始做好事是无意识的,当被媒体宣传或他人口口相传之后,他就会变成有意识地去做好事了,而且会越做越好。至于其他人听到这样的善行时,也会见善思齐,会积极地去做好事。
之前,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何大妈的女儿韩女士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孙老伯的救人目的,她认为孙老伯应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作法。此事经网络和媒体传播后,无论是被救者还是救人者,一时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八旬孙老伯做了好事该不该求表扬?笔者认为:该,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求表扬。
虽然,社会倡导“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但是如果他人在做了好事后要求表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只要是人,就希望得到别人的敬重和赞美,这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流露。
正如孙老伯所说:“当时在场那么多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没去救,结果还是我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先跳进湖里。现在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了,看见别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肯出手相救的人也不多了,所以,有必要把这样的事情宣传一下,感染更多的人。”
的确,当今社会存在着好事难做、好事不做、做了好事有后顾之忧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通过媒体表扬孙老伯的善行,既是倡导社会美德,提升社会文明,又可以激励更多的人闻知善行,增加善心,多做善事。
因此,不论是媒体还是个人,当看到他人的善心善行时,应该更主动、更慷慨地给予他们更多的掌声和赞赏,通过弘扬、宣传正能量,来培养和集结更多善的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任健康
弟子规跟读——泛爱众 让世界更美好
作者:高明艳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12-11
近日,全国104个城市身陷十面“霾”伏,包括山西。多地雾霾天气的持续,不仅造成多省市高速封闭、交通受阻,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由此,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神吐槽,“雾以‘吸’为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看似幽默的调侃,其实是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与讽刺。
近年来,由于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在急切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漠视了自己和自然、地球的关系,相继出现乱砍乱伐、捕杀野生动物、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现象,导致水土流失、气温升高、地震、洪涝灾害、沙尘暴以及雾霾等现象频发。几十年下来,地球已经不堪重负。而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已向人类重锤击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
“我们今天热议雾霾,其实,环境恶化才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在微博上留言,“雾霾笼罩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似乎在用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环境污染不是某个人的事、某个地区的事。人人平等,当然也就人人有责。当新鲜空气都成为奢侈品的时候,有关部门更应明白,放弃了环境的发展不是进步而是灾难,幸福的前提是可以自由地呼吸。”
是的,我们的老祖宗在《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凡是人 皆须爱”,这里的“人”,不仅仅特指人类,更指地球上的万物。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共同守护着地球这个大家园。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胸扩大,用博爱的精神爱护一切众生,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爱护地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们生活的地球、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如果我们不爱他人、不爱动植物、不爱大自然、不爱地球,那么,这一切万物也不会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也就不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所以,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事,而且要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每时每刻、随时随地节约能源的好习惯。我们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森林;节约用电,就是在珍惜资源;节约用水,就是在保护江河;少开一次车,就是低碳环保……只要我们对地球有爱心,人人都能做到“泛爱众”,那么,我们身边的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曹慧茹
弟子规跟读——做错事本身不可怕
作者:高明艳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12-10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确是这样,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误。但是,面对错误时,有的人敢于承认,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有的人却为了逃避责任,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那就变成“倘掩饰 增一辜”了。
那么,对于我们所犯的错误,如何区别是“错”还是“恶”?事实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要看当时的存心和念头。如果不是故意做的,错事就只是“错”;如果我们是成心、故意做的,错事就是“恶”了。
在此,分享一则名人故事。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他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美丽的果园。有一天,父亲从大洋对岸买了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父亲非常喜爱这棵樱桃树,把树种在果园边上,并告诉农场的所有人要对它严加看护,不能让任何人碰它。
后来,有人送给乔治·华盛顿一把明亮的斧子。乔治非常喜欢这把斧子,他拿着它砍树枝、砍篱笆,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那棵樱桃树。他又急又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那天傍晚,父亲忙完农事,来果园看他的樱桃树。没想到,自己心爱的树被砍倒在地,十分生气,大声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还是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说谎,只怪我粗心,把樱桃树砍倒了。”
他的父亲看到华盛顿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但没处罚他,反而称赞他:“好孩子,你的诚实让我很欣慰。因为即使是一万棵樱桃树,也比不上一个诚实的孩子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认错、改错。这也是一种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也面临在承认错误和逃避错误之间做出选择,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胆量和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
所以,做错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掩盖错误而撒谎。《弟子规》讲“过能改 归于无”,只要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别人不仅会谅解你的过错,还会欣赏你做人的品格。
达尔文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歌德也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所以,我们应该从《弟子规》和名人的格言中用心领悟,认真践行。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犯的错误,都要敢于承认、勇于改过,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
责任编辑:曹慧茹
弟子规跟读——欣然接受批评
作者:高明艳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12-09
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条规矩的人并不多。因为好话顺耳,所以我们往往喜欢别人的表扬与赞美。而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提出批评时,心里就很不悦,不耐烦,甚至与他人当下翻脸。
俗话说:“马常走软路要失蹄,人常听好话要栽跟斗。”如果我们要求朋友在自己面前总说好话,那么,时间久了,那些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接近我们,而真正的良师益友就会疏远我们。因此,只有良言相告,我们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取得进步。
今年11月底,我们小区新开了一家酸辣粉店,上周五,我和朋友吃完付账时,小老板问:“您好,请问我们的酸辣粉是否合口?”当时,我愣了一下,到底该实话实说还是搪塞?小老板大概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没关系,有啥说啥,我们刚开业,就是想听听每一位顾客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样,我们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好。”听完之后,我和朋友都提了点小建议,小老板还认真地记下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店老板听到别人当面指出缺点时,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或者听到顾客称赞自己做得好时,就欢喜得忘乎所以,今天这个小店的生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正是由于店老板的虚心和谦卑,不断改进小店的服务和质量,才赢来更多顾客的赞誉。
同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把正确对待批评与赞誉的态度传给孩子。
如今的孩子,从小听惯了长辈的夸奖,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尤其是现在提倡赏识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但是,适当的批评还是很必要的。
上周一,儿子下学回来高兴地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还当作范文读了一遍,我真开心。”我先是夸儿子,鼓励他继续努力。随后,我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鼓励。所以,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时,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只有继续努力,以后才能做得更好。 ”
昨天下午,儿子打完乒乓球回来,一脸的不高兴。我问怎么啦?儿子委屈地说:“教练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我动作不规范,还罚我做练习。”我对儿子说:“既然你没做好,教练批评你是对的呀。”儿子还是嘟囔着说:“那也应该给我留点面子。”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就看你会不会去改正。如果今天教练给你留足面子,明天等你参加比赛时,就会输更多的球,所以,教练指出你的过错,你应该感到荣幸。这样,你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改正,是件好事,而不该感到沮丧。”我教育儿子要学会欣然接受他人的批评。
也许,对于孩子来说,还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如何正确对待赞誉与批评,是否能结交“益友”、远离“损友”,关键在于他的心胸。如果面对他人的批评,孩子能欣然接受;面对他人的赞扬,孩子能感到恐慌,那么就会广结“益友和善友”,“损友”自然会离他远去。
责任编辑:曹慧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