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0-5 17:50 编辑
重登庵山灵泉寺
来源:林麟斋院QQ空间
早已闻名的建阳庵山灵泉寺(武夷山东南25公里处),吸引着凡来建阳的都要去那里观光! 最近,小孙女畅畅去外婆家玩,我们比较自由了。 昨天太太说,明天我们去庵山玩好吗?我说不知道还爬得动么。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是建阳第一名山,距建阳市区约8公里,海拔1020米,上面风景非常优美,每次当我们一登上庵山,整个建阳和邻近的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
我们和孩子两个舅母早在50岁之前曾多次带孩子们一起游览。虽然时过10多年没去,但只要闭上眼睛,那里的美景历历在目:灵泉寺、关刀峡、仙姑梳妆、青士迎宾、月景波光、鸳鸯柏树、白鹤仙母、龙坛等十八景。孤峰独耸,环山似揖,四时风景不同,娇烧怡人。当听太太建议时,我还真的也想再去看看,所以就爽快答应了。 由于天冷,我们上午9点才动身骑车出发。还好,从建阳童尤到庵山脚下的这一段路已经修成水泥路,虽然一路有慢坡,我们还是在10点半就骑到庵山脚下。
10点35分我们顺着指路牌开始登山了。
3先是途径一片竹林,
大约11点开始登石阶上,
我们途径三个休息亭,
据说原来有4座茶亭,如今只余三亭可供有人小憩。
我们好不容易过了第三个休息亭,一共转了50多个弯(有传说是99个弯),登了2500余级石阶。这人老不服输是不行的,以前是一鼓作气登上,而今天我们中途休息了两次,12点35分才登上庵 山。 这样的石梯有50多个弯 10多年前我来庵山,除了欣赏风景,再就是陪太太到上面去拜拜,现在学了传统文化,更加关注古迹记载:
灵泉寺原名“元君古寺”,奉祀“三皇元君”,依山而筑,灵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万历年间,邑人傅国珍修聋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钦倡捐重建。 灵泉寺分三重大门,我们一到庵山,出现在眼前的是门楼,大门上留有宋代石刻“潭东名山”和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
一重门留有宋代石刻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
二门留有石刻横批“灵泉古迹”;三门留有石刻横批“涌泉胜境”。寺中供祀着三皇元君塑像。 灵泉寺前后的坡地上有6株高30多米、枝叶葱茏的千年水杉,传说为宋真宗年间, 李世民、 徐茂功的后裔纪念“三皇元君”所栽,迎风挺立如历史证人、历尽沧桑。
五代后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时有位高僧石湖,结庵隐此,命名山庵为济灵庵,遂成山名。庵后又一泉井,旱不涸,潦不盈,终年清澈,水如清净,勺饮少许,沁人心脾,故称灵泉。
庵后又一泉井,旱不涸,潦不盈,终年清澈,水如清净 据传,“三皇”即邑人钱郁宵、刘永志和李姓(名不详)的三位女儿,她们练武习艺如同胞所生。当时山区盗贼猖獗,扰民掠财,侵至人命,她们三人组织村民抗击,取得胜利此后修炼成仙。邑人纪念她们,立寺塑像,申报朝廷,被封为三皇元君,御赐“卫国佑民”匾额,迄今依然悬于寺中。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下午2点,我们开始下山,虽然往下走到庵山脚指路牌之处,比上山少用30分钟,但我们的双脚却一直在发抖,太太的腿还发疼,我在她背后走,几次喊她慢点慢点,嘴里还一直默念阿弥陀佛。
我怕她脚踩不稳,捡了一根棍子做拐杖,她开始大概是不好意思,不接受。我说,都是60多岁老人了下山拿着拐杖有什么不好意思?后来下了几个阶梯弯,她终于接了拐杖继续下山。
登庵山,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而这次为什么要动笔写日记,完全是为了5年10年之后再来,是为了促进若言实现。也许是年纪大的缘故,感觉这次登的庵山比以往登的都高,到了山顶往下看,真还有点毛毛的,回家上网一查,怪怪,这里的海拔1020米比武夷山最高的天游峰410米高出近一倍半!所以这次登山成功,下次不一定能行,要看福分!
最后请欣赏和感恩这位师兄给我们做好了这个视频
庵山雪景
附记: 在庵山灵泉寺下约100米处,我们看到有一条公路从哪里开通上来,一问是从小湖上来的,我对太太说,过几年这里一定更热闹,我们过5年10年,一定带着孙子再来重游。结果回家在网上一查,果然 说中了。
据报道,省对庵山森林公园规划已初步完成,拟在庵山森林公园建设规模为2521公顷,主要建设内容:旅游公路10公里,停车场3000m2,公园办公及服务性楼馆3500 m2 ,疗养度假墅苑5000 m2,亚热带树木园80—100公顷,竹种园30—50公顷,百花园2 0公顷,水溪河道整治300 m,园区步行小道20000 m,野营点20个,林中小木屋30—50个。
开展主要服务项目:野营、野游、狩猎、漂流、生态景观览胜,疗养保健、度假、植物花卉观赏、自然科学考察、庙会、特色植物花卉、接待港、澳、台旅行团,国内节假日旅行团,以及开辟建阳自然与古文化一日游,全程服务的武夷一日游,二、三日游等。预测项目建成后,每年接待各种游客30万人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