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16|回复: 1

莆田霞皋_方信孺—宋朝杰出外交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1 10: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15-11-10 17:11 编辑

莆田霞皋方信孺—宋朝杰出外交家
来源:[莆田市纪委监察局]\[莆田县志]

莆田霞皋 方信孺 (1177~1222)  

        原文题目:
莆阳古代清官故事点评:杰出外交家方信孺

来源:莆田市纪委监察局      2015-05-07   

  故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自号诗境,又号好庵、紫帽山人,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
  方信孺在番禺县尉任上,面对县政废坏之后的困难局面,“创立廨宇,盖造营房,置办军器,教阅弓手,境内肃然。”一日,一群海盗抢劫海上商人财物。信孺获讯,曰:“鼠子,敢尔(如此大胆)!”亲自划舟前往抓捕。海盗正聚集海滩上瓜分所抢财物,忽见县尉来到,惊慌奔走,欲去船上取武器对抗。不料,信孺已先派人把贼船拖走,断其去路,全部束手就擒,一个不少押往官府。
  方信孺在番禺,深入考察各处名胜古迹,足及新会、东莞、肇庆(今属广东)诸地,作《南海百咏》七绝百首,纪胜咏史。每首均有解题、考证,显示其文才,为后人的广东名胜著述广泛引用。由于方信孺文武双全,忠于职守,善于开拓创新,“才望倾一府”,以至“诸公争致之幕下。”
  时番禺、新会(今属广东)县令缺员,郡府檄信孺代理其事,“铲剔蠧弊,百废一新。”朝廷劝谕纳粟,本府委令信孺措置到三万余石。诸司知其才,同衔奏辟(征召)知增城(今属广东)县,上章列荐者有十数人。三年秩满,以捕盗有功改秩,知肖山县(今属于浙江)县丞。
  方信孺赴肖山到任不久,浙东转运使钱象祖、提刑傅伯成奉命整固庆元(今浙江宁波)海道,以防备金朝自海上来侵。钱帅闻信孺有智,遂征召他往来处理海防事宜。因信孺处事干练有条,多次向朝廷推举差兼淮东随军转运属官,事毕又回肖山县。
  其间,朝廷要求内外臣不拘一格,荐举人才。时任淮西总领的邑人蔡戡(蔡襄四世孙),疏荐方信孺,称其“才猷隽明,风力强敏,文采吏事,皆有可观。”“慷慨敢为,事不辞难,所治辄办。”认为“其人年壮气盛,有意功名,奋励激昂,不择剧易。少加涵养,必为成材。内而繁难职事,外而沿边任使,皆可试用。”对信孺的才华评价虽高,但实事求是,为此蔡戡最后声明曰:“将来朝廷擢用后,不如所举,甘俟朝典。”以身担责。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平章国事(高于丞相)韩胄贪功冒进,乘金朝一时内困之机,策划北伐,宁宗下诏“伐金”,史称“开禧北伐”。五天后,金朝亦下诏“征南”攻宋,倾国南侵,多路宋军一战而溃,西线四川宣抚副使降金封蜀王。金军直抵淮河、汉江一线,形势危急。因兵凶战危,胜负难知,政局不安。韩 胄亦为师出屡败,悔其前谋。宋金双方,均不欲扩大事态,而萌生和议息兵之意。金朝首先遣人喻示后,宋廷亦多次遗使往来接触,但因不得其要领,仅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便被金人刁难胁迫而折回,以至七命出使而无成。
  开禧三年(1206)正月,不少朝廷近臣推荐方信孺有“专对”(遇事机敏,交涉应对)之才,可胜任使命。时任枢密院属官的邑人刘弥正(刘克庄之父)亦极力荐用。宁宗降旨,权臣赴都堂禀议定夺。(阮其山)
  点评:
  方信孺慷慨敢为,事不辞难,颇有政声。他出使金国时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敌人的威胁,视死如归,置生死于度外,事迹遍见古今史籍,其大智大勇、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精神被广为传颂。不愧为古代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参考文献:
  [1] 阮其山:《三使金朝 舌折敌酋(3)——莆阳杰出的外交家方信孺》,《莆田晚报》, 2012年。
  [2] [元]脱脱《金史 宗浩传》;
  [3]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三,《北伐更盟》。
  [4] [清]毕源《续资治通鉴 宋纪》,卷一百五十八。


       附一:
  方信孺,字孚若,号诗境,又号紫帽山人,下皋(今华亭镇霞皋村)人,生于宋淳熙四年(1177)。九岁能文。
  信孺以父荫补将仕郎,授广州番禺县尉。番禺有海盗抢劫财物,在沙滩上分赃。他先叫人暗中移走盗船,然后派兵往捕,盗无路可逃,于是全部落网。不久,调任绍兴府萧山县丞。
  开禧二年(1206),韩侘胄出兵伐金,战败,与金讲和。次年(1207),派信孺通问金国,金帅纥石烈子仁和左丞相完颜崇浩提出“反俘、归币、缚送首谋、称藩、割地”等五个条件要他接受。他争曲直,辩强弱,“以口舌折强敌”,自春至秋,在炎沙烈日中往返三次,对于“称藩、割地”两事始终坚拒不从。因此,和议没有成功。韩侘胄借故论他的“罪”,把他降三级,贬临江军居住。他贬官后,朝廷改派王楠使金。嘉定元年(1208),宋与金达成和议,他一再坚持“不可”的条件,王楠都接受了。王楠回临安后,极力奏陈他的功劳,宁宗因下诏准许他“自便”。
  不久,信孺任肇庆府(治所在高要县)通判,改知韶州(治所在曲江县),就职后不久,转承议郎,移知道州(治所在道县)。至郡,窜逐郡中横行霸道号称“十虎”的土豪。升广东提刑。所属郡有数十年未决和数十家受株连的案件多起,他上任后,“考罪虚实”,奏闻朝廷,一天中就释放狱囚几千人,又经常单人匹马,深入乡间,访问民众疾苦。不久转朝奉郎、迁转运判官。任职期间,稽核盐课,撙节浮支,移余剩金额用于“新学宫,增士廪,创类试院”。属下有不幸的,他一定派人护送死者家属返回原籍。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知真州(治所在仪征县),请筑翼城,没有批复。时金兵又进犯两淮,他“设谍赏,核卒伍,增弩砲,深壕堑”,并就城外北山砌石为堤,筑水匮蓄水,广六里,长二十里。大家都不知道蓄水有什么用处。后来,金兵进逼真州,守将决水退敌,城赖以全。
  盱眙之役,李全在曹家庄打败金兵,信孺以金碗、战袍赠给李全,并用船载酒食犒劳他的兵士。给事中任希夷劾他此举是“侵官邀功”,朝廷把他降三级,免官归里。
  信孺性豪爽,挥金如土,又不喜治生计。闲居累年,费用渐竭,供使唤的人陆续辞去。尽管如此,遇到荒年,他还是把家藏书画换米煮粥,赈济饥民。
  嘉定十五年(1222)十二月,信孺卒,终年45岁。妻叶氏卖首饰成殓,葬于紫帽山(在今华亭镇<霞皋西冲山>)。
     著有《南海百咏》、《南冠萃稿》、《南辕拾稿》、《曲江啸泳》、《九嶷漫编》、《桂林甲、乙、丙集》、《击缶编》、《好庵游戏集》、《寿湖稿》和《通问语录》等。

2611524833938736912.jpg
613fd43fh7ce4ea917338&amp;690_副本.jpg
方信孺作《虞山》即刻于桂林《古相思曲》
虞山
年代:【宋】 作者:【方信孺】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
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四海谁知音。
 
 附二:
                  方崧卿
  方崧卿,字季申(信孺之父),宋绍兴元年(1135)出生。
  隆兴元年(1163),崧卿登进士第,授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移两浙漕司属官,改奉议郎,知信州上饶县,有政声。常平使者潘峙奏明他的治绩,诏授都堂审察,通判明州。任满,改知南安军。崧卿持身廉洁,办事勤谨,施政平和简易,甚得民心。移知吉州,奏“罢米运力胜钱岁万余缗,减放诸邑月斛钱岁六万八千缗”,并在郡治东北隅建“六一堂”,搜集欧阳修遗墨八卷,刻石其中。不久,迁广东提点刑狱,到任后,大力清除两广“权摄冒滥”的现象,做到“一路肃然”。除广西转运判官。就职后,“改定盐法”,奏罢“岁解鄂靖钱十一万缗”。又“采访盐课利害,编为书十二条”,上奏朝廷,但没有施行。迁京西转运判官。
  绍熙五年(1194),崧卿卒,终年59岁。
  崧卿“自治严,接人和”,居家常用“宁人负我,毋我负人”八个字训戒子弟,俸钱多移为抄书的费用。 家中藏书四万卷,都亲自校勘过。 曾校正《韩昌黎文集》,并著有《韩集举正》、《外集举正》和《韩诗编年》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学 于 2015-10-22 08:53 编辑

   听说霞皋是个八卦村,难怪人才辈出,顺手转载一则:
古相思曲
来源:百度

桂林之游,在虞山公园韶音洞,见洞口石刻,特抄录。

古相思曲

西风搅桂树  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  余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  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  寂寞薰子琴

我欲奏古曲  俗耳便洼淫

古器不可见  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  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  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  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  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  四海谁知音

嘉定八年二月朔莆田  方信孺书刻于韶音洞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 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 登高望断天涯路。
     虞山原名石鱼山,相传上古时代,舜帝南巡,游历此山,在此听到潺潺流水,阵阵松涛,如闻天籁之音,如醉如痴,当下抚琴调弦,在洞口演奏了一曲韶乐《相思曲》,以表达他对家中娥皇、女英二妃的思恋之情。琴声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传说,舜帝演奏韶乐时,空中宝雨缤纷,天花乱坠;地上凤鸾和鸣,鹤唳鹿吟。满山惠兰,为之盛开。

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归葬湘西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追寻丈夫,来到洞庭湖畔,闻帝噩讯,大恸血泪,悲染斑竹,投江而去,化为湘、灵二妃,成为湘江女神。桂林兴安,湘漓分派,湘灵二妃,每年清明,都要顺流而下,来到虞山,祭奠夫君。每逢清明,漓江都要涨水,那就是女神莅临桂林啊。于是桂林人修“双妃冢”,以示缅怀之情。人们有感于“尧天舜日”的功业,把鱼山改为虞山,洞为舜洞,又名韶音洞。

方信孺所刻《古相思曲》,是在感怀舜帝与二妃的凄美往事,思绪悠悠,情意绵绵啊。

当我看到这首诗时,感慨古今中外,人类的相思情怀都是亘古不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6:27 , Processed in 0.1243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