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85|回复: 0

家和萬事興-我們的民族為什麼能夠五千年不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3 0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15-10-23 06:50 编辑

家和萬事興-我們的民族為什麼能夠五千年不衰?

来源:微信   2015-10-22 蔡禮旭老師                 萬物的核心愛



                               导读:

  
  
       家是溫暖的地方,是有愛的地方,是有感恩的地方,是無私付出的地方。我們走進大會現場,感受到的就是愛,就是無私的付出、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祖宗對於後世子孫充滿智慧的愛護和關照、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胸襟與氣度。如今,全世界的人們所組成的地球村,無論膚色、國籍,都已被無遠弗屆的高科技,凝聚成為一家人了。
  「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以祖宗的心境看著所有的炎黃子孫,再來力行這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們團結在一起,祖宗的在天之靈會感覺非常的欣慰。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綿延五千年而不衰的民族,我們的民族為什麼能夠五千年不衰?《易經》已經把真相告訴我們了,這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為我們的祖宗有德能、有福分,成為後代的好榜樣,所以才能讓民族綿延五千年,歷久不衰。我們感恩我們的祖宗,因為有了他們的德能,才有了後代子孫的存在;我們要承先啟後,希望後代也能使家道綿延不絕。
  此前,我調查過,發現我們大家不是堯舜禹湯的後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後代,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比如說,舜王的後代有胡姓、陳姓田姓和虞姓。我們就是有這樣的祖宗,民族才能綿延不衰,因此,我們有責任弘揚祖宗的教誨。
中國古代的經典《孝經》有言,「孝悌之至」,我們真正具有孝悌的精神,就可以「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個孝心以及恭敬老師、恭敬兄弟、長輩的心,可以把我們的智慧、潛能都激發出來。
  祖宗教導我們:「家和萬事興」,我們的目標是家要和。《大學》有言:「身修而後家齊。」所以,修身是因,齊家是果,要種好的因,才能結好的果。我們首先自己要有好的修養,才能把家經營得和樂。

     【一、百善孝為先】
  我們在湯池推展《弟子規》教學,師長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交代我們,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據師長回憶,小的時候,在過年前夕,都會拿著糧食、掛麵去看望每一位老人,那時候社會風氣敬老的氛圍非常好。
所以,前年過年前夕,師長就交代我們,把糧食掛麵等折合成現在的物價指數,差不多五十塊錢人民幣的敬老金,包成紅包,親手交給湯池的老人們;七十歲以上都發敬老金,八十歲以上還加發一個龍頭枴杖。
    結果老人家都很感動。有一次,我們還請老人吃飯,當我們夾菜給老人的時候,老人講到:「我兒子都沒有對我這麼好。 」
有一位老人九十幾歲了,大年初一我們一起去給他拜年,老人家看到我們,笑呵呵地對著子孫講:「你看,中心的老師都希望我長壽。」還重複說了好幾次,他是藉這個機會教育自己的後代啊。
  還有一位老人把敬老金放在祖宗的牌位前面供起來,對後代講:「我再怎麼窮,絕對不會花這五十塊錢,這五十塊錢代表著釋淨空老教授對我們老人的尊敬。」我們的這分關愛,老人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有一位老太太,其實她才六十九歲,也跑來要領「敬老金」,我們一看還差一年,老人很可愛,馬上從口袋裡把去年的敬老金拿出來說:「你看,我去年就領到了。」我們感到,「敬老金」不單是五十元錢而已,最重要的是裡面包含著我們對老者的恭敬心、孝心,所以,老人們時時想到都會很歡喜,還隨身攜帶。
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老人去年的敬老金,是她的兒子以中心的名義供養給母親的。兒子因為怕其他的老人都有,而自己媽媽沒有,會心裡難受,就提早頒給自己的媽媽。對此,政府和中心的領導們都很感動,就立即頒敬老金給這位老太太,以成全孝子的心。可是,這位孝子卻還是沒有接受這五十元錢,他對母親講:「這些錢都是全球的愛心人士捐的,我們不要拿這五十塊錢。母親,兒子給妳發敬老金就好了。」可見,敬老的風氣在整個社會帶動起來了。
  當我們挨家挨戶給每一位老人送敬老金的時候,遇到一些老人行動不便,已是長期臥床了,但是,看到我們感到很感動,竟然堅持下床送我們離開。當我們一步一步離去的時候,長者還扶在門口望著我們,不忍心走進屋去。旁邊的鄰居們看到也都很感動,說道:「這樣是好人的行為。」人與人最可貴的就是這一分真誠的關懷。帶動整個社會善良的風氣,一定是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二、母親的恩德】
  我們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是用什麼樣的心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懷孕時,母親很可能因為不適應而常常嘔吐,那感覺就像暈車一樣很不舒服;吃不下飯,還要硬吃下去,為了孩子的營養、健康。所以,很多學生偏食時,我們會提醒他:「你的母親愛護你的身體,縱使這麼難受,都會盡力把飯吃下去,而你現在還偏食。你的身體都是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才有今天,你還偏食損害身體,太對不起母親的付出了。」
  母親懷胎十月,尤其到末期真的是想翻身都很困難。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過程就好像是每十五分鐘就拿一隻刀在母親的身上割一痕,這樣的痛要持續幾個小時。不只母親在辛勞、在辛苦,在病房外的父親、爺爺、奶奶、家人都非常的擔憂。所以我們的成長是集了無數長者對我們的愛護、關懷,才有了今天。因此,應該早一點成就德行,不要讓愛我們的人繼續擔心。
當母親經歷了這麼多的痛苦把我們生下來,可是此時母親卻是問:「孩子健不健康?」母親對我們的愛可以瞬間把人間最大的痛苦完全拋在腦後。這一念心,我們盡一生都報答不完。
  而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當母親用盡心血,煮了一碗很營養的粥端到我們面前,我們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它給弄翻了;母親無數次幫我們換掉糞便、換掉尿布,不嫌我們髒,甚至看到我們的糞便都會覺是香的。我曾經聽一個母親講,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排洩很正常,就很安慰、很放心,而不嫌棄糞便髒。母親的心境我們感受到了,就會不忍心再傷母親的心。
  有一位老母親,從年輕到現在七十幾歲,睡覺都要醒好幾次。因為她生了三個孩子,連續照顧這三個孩子,晚上怕孩子著涼、怕孩子肚子餓,所以又是蓋被又是哺乳,已經習慣睡幾十分鐘、睡一個小時就馬上起來,照顧孩子的生活了。現在孩子們都四十多歲了,可是母親的這個習慣卻還是一直改不了。

      【三、和睦五倫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都離不開五倫,五倫關係能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了。五倫關係中,有三個是在家庭——父子、夫婦、兄弟。其實,五倫關係是有連帶反應的,例如父子關係和睦了,君臣關係就很自然形成。因為懂得孝順父母,一個人遇到生命中照顧他、提拔他的長者、老闆,那分感恩的心也會油然而生。所以《孝經》提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他侍奉父母很孝順,那分忠誠自然就能夠轉移到對他的領導、對他的公司。
  古代提拔好的官員都用孝廉,一個人孝順就能夠忠於國家、愛護人民,因為有孝心的人,自然能夠提起仁愛的心。知道父母不容易,看到別人的父母也能感受到長者們對家庭、對社會的付出。所以孔老夫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仁愛的根本就是孝悌。
  五倫關係其實都是從家庭延伸出去的。兄弟姐妹友愛,到了學校、公司,自然對同學、同仁都懂得禮敬、懂得關懷互助。
五倫關係的核心就是夫婦。夫婦能做好的榜樣,把孝道演出來,把悌道演出來,整個家庭就會父子有親、兄友弟恭。所以夫妻的關係影響到整個天下的安危。

      【四、夫義婦德傳家道】
  夫婦是道義的結合。在《禮記.昏義》中說,結婚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合兩姓之好」是說,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是讓兩個家族的未來愈來愈好。老祖宗在古代就懂遺傳學,要合兩姓之好,同姓之間盡量不要結婚,因為可能會有些遺傳方面的問題出來。「上以事宗廟」,夫妻的結合是為了承傳祖宗的家道。所以,古代人結婚,周文王娶太姒時候不是說:「妳嫁給我吧。」而是說:「請妳跟我一起來祭祀我的祖宗。」就是一起來承傳家風。
  古代祭祀祖宗有個儀式,在《詩經.關雎》中說:「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祭祀祖宗要用的一種植物,由媳婦去採。一名好的媳婦在祭祀祖宗,祖宗在天之靈就很安慰,因為「娶一個好媳婦旺三代」。這個「三」是指「多」,一名好媳婦就可以讓家道一直興盛起來。
中國文化中稱自己另一半叫「太太」,這是有典故的。周朝出了三位女聖人,太姜、太任、太姒,因而出現如此多的聖賢後代。所以我們對另一半稱「太太」,是對她的尊重,也唯有她們相夫教子,我們的社會才能安定。
  一位真正為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往往都是有好的母親教導,再加上有好的太太扶持。因此,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教女兒比教兒子還重要。娶一名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娶一名不好的媳婦會怎麼樣?不是敗三代,而是敗到底。所以一定要讀古聖先賢的書,我們才懂得去找好的對象。

      【五、婚禮的真義】
  婚姻是道義的結合,讓兩個家族因我們的結合能夠承傳祖宗的教誨,而愈來愈幸福。「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孝」字。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承先啟後,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可分。而我們走在婚姻的道路上時時想著不忘初心,就能盡這一分道義。
  中國的禮儀都是博大精深,我們深入經典,就能真正感受到祖宗的智慧。結婚當天第一件事是昭告天地,這是祭天,因為夫妻的結合是承傳人倫、承傳文化。整個民族文化都是從家庭中傳承下去的。所以我們要對父母負責任,要對祖宗負責任,也要對社會負責任。
  接著,新郎去迎娶新娘,這時,他穿的是狀元服,因為結婚這件事非常慎重,是為整個社會民族有好的下一代。新郎迎娶之前的最後一個儀式,是父親端起酒杯敬兒子。這是代表祖宗敬新郎:「你要承傳這個家道。」而且此時,兒子不用回禮,當下那一幕就深深印在兒子的心中。相信在迎娶的路上,這個情境都會在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來。所以,迎娶不是欲望的結合,而是責任心、道義的結合。
  到了新娘家裡,新郎看到岳父、岳母迎接,親自把女兒交到他的手上。新郎要記住這一幕,時時要對得起另一半的父母對他的信任。
新娘上車之後,就把扇子從窗戶中扔出去。這意味著提醒新娘,嫁過去之後,要盡心盡力為家庭付出,就先要把大小姐的習慣和脾氣丟掉、放下。家庭是談付出的地方,不是談計較的地方。
  《詩經》有言:「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詩經》很美,這首詩描述桃花開得很茂盛,結了很多果實,葉子也很快就很繁盛。這首詩透過桃花,期許女子走向婚姻的時候,都想著要讓夫家的家族像桃花一樣的興盛,像桃子結果一樣的果實纍纍。所以女子出嫁稱為「於歸之喜」,就是這個文化典故而來。因此,不管是先生還是太太,都要不忘走向婚姻的初衷,不忘記責任心、道義的心。
    新郎把新娘接回家裡,夫妻就一起喝交杯酒,它是盛在瓜類裡面的,瓜的肉是苦的,盛的卻是甜酒,提醒我們,走向婚姻要有同甘共苦的態度。所以,文化很美,每個禮儀都提醒我們人生非常重要的心境。
    所以,夫婦要互相勸誡、互相關懷、互相稱讚彼此的付出。夫妻的相處所謂是,「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我們肯定了太太的付出,她會覺得很安慰,有這一分鼓舞,感覺到對方的愛,做再多都不覺得辛苦。假如做了一大堆,先生都看不到,也沒肯定,甚至還嫌棄,脾氣再好也會忍不住覺得委屈。所以應該看到對方的付出,及時給予肯定。
  家和的原則是不言家醜,絕對不講對方的不好。有時候女子把先生的不好講給很多人聽,等到這些批評傳到先生那裡,夫妻關係就很難沒有隔閡了。假如先生八分不好,二分還不錯,太太能稱讚這兩分,這稱讚傳到先生那裡,他就會覺得很感動。所以我們言語要冷靜、要理智,絕不要逞口舌之快。
    其實,當我們把批評自己的另一半講給他人聽的時候,沒有一個會尊重我們。夫妻能互相包容、互相容忍、互相成就,才會贏得別人的稱讚、肯定跟尊重。夫妻之間不言家醜,乃至絕對不講夫家父母兄弟的過失。都把夫家父母、兄弟的好講給大家聽,整個氣氛就能愈來愈和樂。夫婦這一倫正了,接下來父子有親就開始承傳了。

   【六、千年不衰的家道】
    歷史上范仲淹先生很有肚量,在他念書的時候都是想著「以後要當宰相,好好愛護人民」。范公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家道一千年不衰。 范公在家門前種了兩棵松樹,松樹旁寫道:「清蔭大庇,期與千年。」這個樹蔭可以庇蔭子孫千年不衰,他有這個信心。
  有一次我在桃園講課,來了一位長者,一看就是做大官的,很有福相。他很認真聽課,時不時還在抄筆記。我們戰戰兢兢在那裡分享,剛好後半段講到范仲淹先生的風範。結束之後,得知長者就是桃園縣副縣長,就立即請父母官致辭。長者的第一句話讓我們非常感動,他說:「我是范文正公的後代。」在歷史上,封為「文正公」的讀書人屈指可數,所以,子孫念到祖宗的封號的時候,對生命都是一種洗禮,意識到「要以祖宗為風範」。所以,副縣長第二句話說:「我這輩子慚愧,還不能達到祖宗的德行,但是我這輩子沒有讓我的祖宗丟臉。」長者做了三十多年的公務員,造橋鋪路一輩子,其中就包括台北捷運工程。所以,范仲淹一千年之後的後代,都知道選擇職業時考慮再三,一定要利益社會國家。
    真正愛護後代子孫,最重要的是積陰德給子孫,積最好的德行風範讓後代子孫效法。范公有高度的智慧和愛心,他建義田,捐了一千畝供大眾生活;到了清朝,他的子孫將義田發揚光大到四千畝。現在范公的後代,聽說估計已經超過一百萬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公務員、老師,都有承傳讀書人風範。所以,我們的定位應該是開後代千年的好家風。
  家要能和,很重要的要有孝悌的承傳。曾國藩先生一生走過很多地區,見過不少當官的、各行各業的家族,他總結說:「一個家族要想能連綿八代、十代不衰,只有孝悌傳家才辦得到。」

     【七、家和要知所先後】
  在過年前,我們舉辦了「大學生幸福人生講座」,很多知名高校學生都來參加。有個孩子參加完以後生起了孝心,把奶奶從破房子裡面接出來,孩子學得很融通,並沒有去責怪父母,而是自己先做。他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把奶奶接到了他的房間去住。然後,自己在客廳睡沙發。這個孩子他是在自己的房間睡比較舒服,還是在沙發上睡比較舒服?我相信他是在沙發睡的時候最舒服。當自己躺在舒服的床上,奶奶卻睡在破房子裡面,良心過不去。所以這分至孝,沒有幾天時間,他的父母慚愧了,主動孝順自己的母親。
諸位長輩、朋友們,現在家裡最好的房子給誰住?現在家裡最好的東西先給誰吃?如果我們都給了爺爺、奶奶,那麼,孝道就傳承下去了。這些生活的點滴,所影響的家風卻是天壤之別。「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弟子規》的每句話都很有分量,它直接影響我們家道、影響我們事業的發展。
可見,一個年輕人的至孝,轉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所以讀到孔夫子「老者安之」,我們就要從自己做起,從我們弘揚孝道開始做起;「朋友信之」,這樣,成年人互相之間能誠信互助。
  唐朝有戶人家姓崔,家裡有個老奶奶年齡很老了,牙齒都掉光了,沒有辦法吃東西。她的媳婦姓唐,每天自己梳洗乾淨,非常端莊,就走到廳堂,第一件事給婆婆問好,接著給婆婆哺乳。這個發自至誠的動作做下去,家道就已經承傳下去了。所以,俗話講「兒子孝不如媳婦孝」,老太太有這樣的好媳婦,她非常的欣慰、身心很安樂。老太太壽命將終時,已經當曾祖母了,她把子孫召過來說:「我這個媳婦非常的孝順,我對你們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們的媽媽,孝順你們的奶奶。」所以崔氏家族成為唐朝最有影響的家族之一,承傳了孝悌,家族就有大福分。

      【八、婆媳和睦之真因】
  我們曾經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舉辦了兩次好婆婆、好媳婦表揚大會。在表揚會前夕我們訪問了很多好婆婆、好媳婦、好媽媽,深刻感到家庭相處的和樂之道。例如,在媳婦還沒嫁過之前,婆婆就交代小姑、小叔:「嫂嫂過來了,難免比較不習慣,你們不可以欺負她,一定要讓她有回家的感覺。」婆婆設身處地為媳婦著想,令媳婦感覺非常溫暖。婆婆愛媳婦就多了一個女兒,媳婦尊敬婆婆就多了一個媽媽。婆媳關係和樂,就成就先生、成就子孫,所以婆媳的功勞非常大。
  另一方面,好媳婦出嫁以前,母親都有交代幾件事。「第一、你可以不給我們買禮物,不可以不給公公、婆婆買禮物。」母親人情練達,深明大義。「第二、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來。」這是給女兒知道,要盡心盡力去經營好夫妻關係,要有忍耐的功夫。夫妻來自不同家庭,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摩擦,但是要以大局為重,不可以亂鬧情緒,吵架了不能回家。「第三、要把孩子照顧好,生活打理好,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這些媳婦們都是有好的家教承傳的。媳婦能時時想到先生的父母,而先生也能想到自己的岳父、岳母,主動去關心、去送禮,這個關係也會很和樂。

  我們在教學當中深刻感到,孩子的成長,以至於整個社會的問題都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都跟孝悌的承傳直接相關。因為,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所在,夫子講「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沒有孝就沒有德行的根本,就變成自私自利,成為習慣的奴隸。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子在《孝經》開篇的這句話對我們教學者、對為人父母者很有啟發。教育就要從孝開始,真正以孝道教導社會大眾,就能達到「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的效果。真的是,從個人到家庭再到國家天下,無一不是「家和萬事興」。
    「和」是我們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人天和則靈,人物和則親,和乃長生之道也。因此,「家和萬事興」,這個「家」是指地球大家庭。我們要為全地球、全人類著想,從哪裡開始做起呢?當然要回到自己的本分當中來。我們是一名好兒子、好父親,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家庭就穩定了;家庭穩定,我們的國家、社會就穩定;同時,也給其他的國家、民族作出好的示範,這就能夠實現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願景。因此,家和萬事興,宇清、國安、家和、人壽,一切皆以脩身為本、教學為先,這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6:17 , Processed in 0.1162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