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71|回复: 0

教育要慎于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要慎于始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作者:蔡礼旭老师

 
    再来,防微杜渐。我们有一些俚语,像我们有一句闽南话,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闽南话应该是唐朝的国语,唐诗用闽南话可以念出来,用北京话念不出来,因为它有押韵,叫“平、上、去、入”。所以现在可以念唐诗的,客家话、闽南话,可以念唐诗的最起码都是几千年了。这句俚语叫,小的时候偷葫芦瓜,大的时候偷牵牛。翻作一般讲叫: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闽南话:小时候去摘人家的那个葫芦瓜,你长大了就是偷牵人家的牛了。这个都是防微杜渐的态度了。
    所以,有一个孩子刚好有一天偷摘人家的水果,结果刚好被他爸爸看到了。这个父亲可能看孩子年龄也不小了,马上给他教训,旁边还有人,他很难堪,就没当场指责他。回到家,拿了一本书,《华盛顿传》,就把华盛顿砍断父亲的这个樱桃树,那一页翻出来,放在孩子的床边,希望孩子自己看,自己来认错。结果当天吃完晚饭,他儿子没有任何动静。这个父亲一看,他好像不承认他的错,又写了一张纸条,说:孩子,你今天有做什么错事吗?放在床头边。还是没动静。
    隔天,看他没反应了,当然,这个教育孩子还要抓住时机,这个父亲就过来跟这个大男孩谈话了。“儿子,今天啊”,(因为他的父亲也是当老师的)他说,“今天有一个老师跟我讲,说他看到有那个孩子,爬墙过去摘人家的水果吃。”然后他的儿子就很紧张,他说:“那那个老师有没有看清楚是谁?”他说:“好像看得不是很清楚。”然后他看他儿子就松了一口气。结果他接着说:“该不会是你吧?”他儿子就矢口否认:“不是我。”结果他父亲接了一句话说:“他们都说是你,我就说不是你嘛,我看我的看法没有错。”先不给他难堪,然后接着父亲讲了,他说:“儿子啊,这个爬上去偷人家果子的孩子的父亲,假如知道了这一件事情,这个父亲会非常非常地担忧跟后悔。”孩子就问了:“他担忧什么?”“因为他爬墙不小心摔下来了,身体会受严重的伤害,他父亲会很担忧。而且他的父亲会担忧,小时候就偷拿人家的水果了,以后怎么办呢?他以后又犯更大的错就麻烦了。所以这个父亲会既担忧又后悔,后悔没有买苹果给孩子吃。假如我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我会买一箱苹果给孩子,让他不要去偷人家的东西。”结果这父亲一讲完,就去把他准备好的那一箱苹果拿来,就放在儿子的前面,他就出去了。
    这个是属于年龄大的孩子了,他要面子,你给他难堪了,反而形成情绪的对立了,反效果。你跟他分析清楚,让孩子能够去体会他父亲的心。这个才能达到什么?父子之间有真正交心啊,不是指责,不是情绪冲突了。
    结果后来这个儿子还很有出息,很有成就。然后他在他那一天的日记就写到,他说,本来他还瞧不起他爸爸,因为他爸爸是个教书的,又赚不了多少钱,可是经过这件事,他爸爸是这么样的用心良苦去引导他,他很感激他爸爸。
    人佩服父母,他就有一个动力:我不能给我父母丢脸。所以这个父亲他抓住了慎于始,防微杜渐来引导他的孩子。他有没有用教训的?有没有用道理压下去?没有。“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个用《礼记.学记》来讲,他父亲教的方法,“当其可之谓时”,刚好发生这一件事,及时教育他的孩子。而且他父亲是循循善诱,“导而弗牵”,引导他,并不是填压他,然后这个就能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而这个防微杜渐,其实我们在《弟子规》当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包含其实每一句都是防微杜渐。“父母呼,应勿缓”,他不可以长傲慢,不可以长不耐烦;“置冠服,有定位”,不长他随便、散漫,要整洁,甚至于对物品要恭敬。这个你不教他好的,他就学坏的,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已有能,勿自私”,你不教他,他就不帮别人,是吧。甚至于他还觉得:我考得高,我比他厉害。长傲慢,长冷漠。我们有没有防微杜渐到他的心性的发展?
    有一个故事大家不知道熟不熟悉?有两个姐妹,那个姐姐今天在学校有同学问她问题,结果回来之后,她就跟她妹讲:今天我同学问我一题数学,我不告诉她。可能这个姐姐还觉得好像这么做了,心里怪怪的,问问她妹妹的意见。结果她妹妹说:姐姐,假如是我,我会告诉她,我会把错的告诉她。现在孩子真的心胸狭窄会这么干哦。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我们班那个前几名的人,到学校都“哎呀,我都没念书,然后都一直玩”。然后我们就跟着他玩,结果一考出来,他成绩都比我们好很多。不过告诉大家,这样的同学,那个相貌都很没有福报,脸都是凹下去的。
    所以呀,“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这个是管子治国的一段教诲。此是“励民之道”,“治之本也”。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治理家庭,治理社会跟中医一样,不治已病治未病,要禁于未发,防微杜渐,深谋远虑。
    所以我们看这“小礼”,任何一个小的动作它不符合恭敬的态度,父母马上要导正。哪怕只是跟长辈打一个招呼,都不能够是随随便便。你说现在那个家长都讲,连起来都没起来,就是头,这样,笑一下,又回来。大人觉得很好玩啊,他慢慢的那个恭敬就不见了。我们这一个时代,长辈来了,都不起来打招呼了,只是转个头笑一笑,请问下一代是什么?再下一代会怎么样?再下一代就是长辈要过来:“小朋友好,吃饱没有?”就倒过来了。
    “行小义。”人的这种道义就是什么,从这很多细微之处,他有没有一种本分?有没有一种承担?你说,为什么那个长子都特别有担当?小时候在很多细节处,爸爸妈妈就,“你当大哥的人要怎样怎样,当大姐的人要怎样怎样”,他就从这很多的生活细节他就提起道义了。甚至包含我们对自己的小区有没有道义?小区脏乱了,我们有没有责任?你说,一个人在自己住的小区里面,底下的垃圾从来视而不见,你说这个人会有道义呀?打死我,我都不相信。“行小义。”甚至于带着孩子坐公交车,让座给老人,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生活的细节,都在长孩子的义。今天坐在车上,就让这六七十岁的老人站在孩子前面,你说他有道义呀?他怎么培养?
    “饰小廉。”这个“饰”其实就是懂得在很多细节之处避嫌。你哪怕是一张纸,公家的东西都不可以拿。所以师长曾经讲到,好像是周邦道老先生,非常廉洁,公家的电话都不用,私事不用公家电话,自己出去公共电话打。然后只要是公家的车,自己私人的事情不坐,搭公交车。我们光听这个故事就非常感动,我们今天真正遇到了周老,那真的他那种德风就感染我们了。包含俭以养廉,所以要让孩子以后是廉洁的,首先他一定要是很知足,很俭朴。甚至于我们没有贪污,没有这种行为,可是这个动作还会造成人家误会,都要避嫌,这个就是“饰小廉”。就好像陶侃,他当一个渔业的官员,他哪怕是自己买的那个鱼罐头寄回家里去,他妈妈可能都会叫他不要这么做。是不是?避嫌啊。这个不知道***讲《常礼举要》有没有讲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个都是很多细节处就懂得去避嫌。
    最后,“谨小耻。”一个动作不妥当了,都会觉得耻辱,这样人他就不会放纵了,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很注重自己的德行。就像好像《德育故事》里面,比方说女子,于妇德、妇言、妇功、妇容,是吧,做得不妥了,都觉得是耻辱;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都觉得是耻辱。甚至于做出来的动作都觉得会给父母丢脸,哇,这个人就“谨小耻”了。
    你比方说这个孩子到国际机场,在那里吵吵闹闹的,那个多丢脸啊,把华人的脸都丢光了。我们出来就是代表父母,代表单位,甚至代表学习传统文化,所以这个举止都要妥当。你比方说打呵欠的时候这个手要捂一下,不然我们那个打呵欠、挖鼻孔,都如入无人之境。真的,我们这个学,学到最后,这些细节都关注不到,全部都是记问之学。真的,为什么?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假如学了老半天,几年了,这些细节统统根本就观照不到了,那全部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了。变化气质,心性一转,言行自自然然就变了。
    “禁微邪。”一开始的,很细微的都懂得要去调整、去对治,去引导孩子改过来。这是劝民之道,治理家庭,治理国家、社会,应该从这些地方下手,防微杜渐,从人心不要起邪念下手。
 
 
感恩老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7:39 , Processed in 0.1017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