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87|回复: 0

儒释道之大同——仁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儒释道之大同——仁爱


北京物理老师的博客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教文化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先秦的孔孟、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的继承和发扬。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大声疾呼:“仁者爱人”。儒家文化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 。只有爱人爱己,才能成己成人。但凡自己所不愿不要强加于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常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弟子规》开篇即云: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为先,方能孝悌,只有老吾老,方能以及人之老。
    孔子说:“仁者爱人”。还要注意这个仁,单人旁的这个“仁者”,“爱人”是人类的人,侧重讲的是爱别人。
    孔子还说一句话叫泛爱众,“仁者无不爱也”,仁者没有什么是不爱的,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你看这个心胸多大。墨子所讲的坚爱也是博爱的意思。所以儒教也讲爱万物,包容万物。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有人说儒家所说“食色性也”,食和色就是人性,此言差矣,孟子何出此言?他是在批驳告子,告子说“食色性也”,然后孟子就说食色你说的就是吃东西,交配,那牛马狗猪都有,你说这就是人性的话,那人性同猪性、狗性、马性、牛性有什么区别?儒家的人性是人同动物相区别的那点。“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兮”孟子说:人同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但是很微妙,人之可贵就在那一点,虽然那一点很少,但是很宝贵,这是人性。《论语.颜渊》: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指上天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而如今之世人为了口舌之爽而暴殄天物,实属不该。
[url=http://s8.sinaimg.cn/middle/4906ea55t8bc90b715807&690[/img][/url]
    道家的仁爱观主要体现在老子,老子他从孔子同时代的大家,他用的词,他用的字眼就是慈,是慈悲的慈,慈爱的慈,孔子讲仁爱,老子就讲慈,他说我有三宝,慈而保之。
故事“大爱无疆”:传说春秋时代有一个郑国人,回家后发现在路上丢了一样东西,家人要他去找回来,他就说:“郑国人丢了东西,被郑国的人捡到也可以了,不用再找。”于是乡里人都称颂这个人的美德。孔子的学生听说后便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道:“好则好矣,要是把郑国去掉,变成人丢了东西,被人捡到,那就更好了。”于是大家拍手称颂孔子的博大胸怀。再后来这事传到老子那里,老子说道:“好则好矣,要是把人也去掉,变成东西丢了,东西捡到,那就最好了!”
     道家另一高人庄子说,爱人利物,他解释仁爱要爱人还要利物,你看刚才我说你对这个东西没感情,但是你做事要有利于他,我们还没喝完水的时候,不把他摔破,免得浪费水,我们喝完水以后,把它拿去回收,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的环境保护,用利于我们物资的兴盛。
[url=http://s4.sinaimg.cn/middle/4906ea55t8bc90d0d4e23&690[/img][/url]
    佛教也讲求:物我一体 ,天人相亲,悲天悯物。佛家讲的慈悲,其实慈这个词老子常用的比较多,悲这个词是佛教用的比较多,悲就是发人出苦,使人出悲。多了一个苦难之境痛苦的环境,这个悲,慈悲之心。慈悲之基石也是爱万物。正因为爱万物,所以“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正因为爱万物,所以佛祖“割肉喂鹰”。
[url=http://s9.sinaimg.cn/middle/4906ea55t8bc90e04f5f8&690[/img][/url]
    其实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也是大同小异。
    孔孟思想以“仁爱”为根本,大乘佛法是以“慈悲为本”。 “仁爱”的根本在孝道,“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人类皆有的“仁慈心”及“测隐之心”。而 “大乘佛经所说的慈悲”的根本亦是以孝顺、戒杀、放生为入门。
    儒家常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亦是佛教所讲的五戒。“不杀生曰仁、不偷盗曰义、不邪淫曰礼、不妄语曰信、不饮酒曰智”。但儒家的五常,仅止于勉人律己;而佛教之五戒,约自利而言:受持五戒就是入道的正因,若能精进不懈,则惑业渐消,功德渐长,最后得证圣果。
     儒教,道教为中华本土文化,佛教乃汉代传入我国。但不论本土还是外来,仁爱皆是核心。基督教也教导人们做一个有仁爱的人。世界宗教核心大同,世间万物大同,世间众生大同。既然万物众生大同,众生要以仁爱之心爱众生爱万物。因同而和,和才能久,只有和谐,才能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06:47 , Processed in 0.1290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