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16|回复: 1

《弟子规》到底说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子规》到底说了什么(组图)

2011-10-24 11:56:00 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弟子规〉到底说什么》 封面

  1.jpg


2.jpg


郭文斌近照


  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宁夏作家郭文斌的新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中华书局2011年7月出版),引起读书界关注。郭文斌祖籍甘肃,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等。长篇小说《农历》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现任银川市文联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黄河文学》主编。日前,郭文斌应海南省作协之邀前来海南讲学,海南日报记者就《〈弟子规〉到底说什么》采访了郭文斌。
  《海南周刊》:当下有关《弟子规》的书已经非常多,您为什么还要出这本书?
  郭文斌:中华书局出版社在做了市场调研之后,发现市场上有关《弟子规》的书,大多是直译型、知识型的,还没有一本究其精神实质作深入探讨,特别是从实践层面服务当下生活的书,他们知道近些年我在学用《弟子规》,并以其为例学讲安详,就动员我写了这本书。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给我出的第一本书《寻找安详》卖得很好,半年内就重印三次,而《弟子规》和安详本身又相得益彰。
  《海南周刊》:在诸多训蒙养正读本中,您为什么独对《弟子规》情有独钟,花这么大的功夫去推广它呢?
  郭文斌:《弟子规》和安详能够互相印证,并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单就我的儿子来讲,他曾经非常焦虑,而且叛逆,但自从接触《弟子规》后,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有点“入则孝,出则悌”的味道了,现在回家能够给爷爷奶奶洗脚,主动承担家务,生活用度非常节俭,而且乐于助人。他曾经和同学关系很紧张,现在能够和睦相处,最重要的是他本人从一个怨气冲天、愁眉苦脸的人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海南周刊》:您差不多用一半的篇幅讲实践《弟子规》的六个原则,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您为何一再强调“落地”的原因?
  郭文斌:一个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它永远只是一个理论,和我们的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弟子规》是一个非常好的药方,但只有在我们依此用药之后,才会产生作用,否则,它只是一个药方而已。因此,面对那些对《弟子规》说三道四的人,我会先问他们一句,您实践过吗?如果没有实践过,那就没有发言权。
  一粒种子,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它永远是一粒种子;一个面包,只有我们食用它,才能变成我们的能量,否则它跟我们的生命没有任何关系。这事实上就是知和行的关系。因此,我在拙著中讲,《弟子规》是供我们“行”的,不是供我们“学”的。因此,《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确实如此。
  《海南周刊》:《弟子规》只是清代一个秀才写的用于教育儿童的训蒙读本,属于传统伦理规范范畴,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我们还需要毫无保留地完全继承并遵守吗?
  郭文斌:实践证明,它非常有效,前面讲过,我的家庭就从中受益,我的儿子就从中受益,还有周边的很多人,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它的效用,因为它本质上讲的是“根本快乐”的规律性智慧。
  《弟子规》所讲的,就是让我们善待呼吸,善待心跳,让它保持到一个妥善的状态,和谐的状态,健康的状态,安详的姿态,因为它是幸福和快乐的前提。如果我们一定要说凡是现代的就是先进的,那么,请问,近现代社会,有谁发明了一种文字,超过了汉字?有谁写出了一部哲学著作,超过了《道德经》?有谁写出了一部心灵学著作,超过了《六祖坛经》?
  《海南周刊》:如果按照《弟子规》去做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能否立足?
  郭文斌: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够按照《弟子规》去做人,他肯定是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真正的竞争力是爱,而《弟子规》正是成全人的爱力的。如果我们承认没有哪个人会拒绝母亲,我们就会承认没有哪个人能够拒绝爱。既然没有谁可以拒绝爱,那么,拥有爱力的人怎么会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呢?我有一个朋友,当初想方设法赚钱,但是一直没有赚到钱,后来他跟我一起学用传统,不到两年,一位老板就把一层楼给他,让他成立一个文化公司。因为他用传统思维解决了老板用经济思维无法解决的烦恼。
  《海南周刊》:您在长篇小说《农历》中,大量引用了《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也引来了一些评论家的批评。
  郭文斌:作为一个职业编辑和作家,我何尝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最后我还是坚持这样做了,因为在我心目中,好作品首先要具备能够让读者醒来的品质,就像一位母亲为了把孩子唤醒顾不上在乎自己的声音是否符合韵律一样。在银川,有一位名叫楚文的热心人,一次买了两千册给陕甘青的学生义捐,就是看到了《农历》是一本生活化的《弟子规》,方便孩子们直接参照做人。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

郭文斌 著


1.jpg


2011-9-22 17:58 上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郭文斌继畅销书《寻找安详》后推出的一部力作,是作家本人亲身经历、见闻、印证和研习《弟子规》的结晶,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用《弟子规》所蕴含的朴素传统文化精神比照当下,对《弟子规》进行了全面而有针对的阐述。作者解读了《弟子规》中对当下仍然有借鉴意义的内容,用《弟子规》精神观照现实,可供当下人参照自省,语言隽永,多有发人深省的平淡而哲思的论述。其主题融入的感悟式解读,体现了作者体悟传统、融入传统、践行传统的心路历程。该书为中华书局“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名师对话系列读本之一。
近年来郭文斌在致力文学创作的同时,针对现代人的焦虑和痛苦,提出了安详的理念。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安详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丢失的幸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
“安详是让我们进入时间,只有进入时间,人才会告别焦虑,才会告别无意义感带来的生命根本痛苦。
“天灾人祸来自对安详的缺失,或者说是安详的断路。安详不在现场,就像一个人灵魂一旦离开,就要开始腐烂。安详是快乐的灵魂,也是健康的灵魂。”
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中,“安详”和《弟子规》互相取证,理论和实践互相印证,收到了合璧双赢的效果。郭文斌认为,《弟子规》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回到精神家园的入口。中华民族的古传统是向“内”寻找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本身”,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看,那束天生的打量幸福的目光,已经永久睡眠。正因为这种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灿烂,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基本的社会稳定和安宁。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推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
该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作者和华一欣先生的对话,主要探讨现代人的最大痛苦,和如何应对这种痛苦;第二部分是“打开《弟子规》的六把钥匙”;第三部分是践行《弟子规》的六条原则;这3个部分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弟子规》所蕴含的朴素的传统文化精神比照当下进行了全面而针对性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阐述。第四部分为《弟子规》原文配注,对《弟子规》全文和简单解释,以便读者比照阅读。


作者简介:
郭文斌
祖籍甘肃,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小说集《大年》、《吉祥如意》、《郭文斌小说精选》,散文集《寻找安详》《空信封》《点灯时分》《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诗集《我被我的眼睛带坏》等。长篇《农历》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小说《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 获新浪网“中国边远地区十位实力作家”称号,被评为“2007感动宁夏十大人物”。现任银川市文联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黄河文学》主编。


目录:
安详视野中的《弟子规》:回“家”
——与华一欣先生对话
打开《弟子规》的六把钥匙
人生之根
孝顺之门
自性之途
诚信之则
恭敬之心
爱众之道
践行《弟子规》的六条原则
超越原则
快乐原则
落地原则
改过原则
榜样原则
一半原则
附录:
《弟子规》诵读


精彩章节选载:

安详视野中的《弟子规》:回“家”
    ——《〈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序

【华一欣】郭老师,在您眼里,现代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郭文斌】在我看来,一是无家可归,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因为找不到一条回家的路,人们经历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慌乱和空虚。
为了填充这种慌乱和空虚,只有以加倍的速度来掩饰,只有以拼命的忙碌来掩饰,只有以财富的积累来掩饰,好抓着速度、忙碌和财富让生命暂时逃避掉这种要命的空虚和慌乱。
生命进入一个巨大的两难境地:要么被速度累垮,要么被焦虑击垮。最后,速度本身又成为一个焦虑。生命的高速公路上,残骸历历。
更有一种人,因为迷失日久,他们压根就不记得还有一个家,或者压根就不相信还有一个家,也不相信有一条回家的路。
因此,他们以速度为家,以效率为家,以欲望的满足为家。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他们生命的全部。
为了这个利益最大化,不少人直至把车开到不择手段那个道上去。谁都明白要看风景就得先把车从高速公路上开下来,但是那个刹车已经失灵。
【华一欣】您的比喻非常贴切,我非常认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远离家园呢?
【郭文斌】在我看来,是四种飓风把现代人带离家园。一是泛滥的欲望,二是泛滥的物质,三是泛滥的传媒,四是泛滥的速度。
泛滥的欲望抢占了人们的灵魂,泛滥的物质抢占了人们的精神,泛滥的传媒抢占了人们的眼睛,泛滥的速度抢占了人们的时间。
四种飓风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安详的缺席。
因为安详的缺失,人们一点儿免疫力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而消除这种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家。
安详就是想给现代人指出一条回家的路,一条最近的路,一条能够让生活和回家并行不悖的路,而且是不管你现在在任何方位,都可以随时切入的路,一条适合现代人的可操作的路。
【华一欣】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安详?
【郭文斌】安详不是别的,安详正是快乐的方**。它让我们从伪快乐回到真实快乐,从寻找快乐回到在现场打开快乐,直接享受快乐;坦然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唯美地活着,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地活着;喜悦着,快乐着,幸福着,满足着;同时又是最高质量地活着。
换句话说,安详是一种不需要条件做保障的快乐,如果一种快乐它还需要条件,那就不是安详。安详和快乐一体两面,就像我们拿到了一百块钱的正面,就意味着我们同时拿到了它的背面。
快乐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无上的尊严。如果一个人从孝敬中体会不到快乐,那么孝敬就无法走远;如果一个人从尊师中体会不到快乐,那么尊师重道的倡导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一个人从奉献中体会不到快乐,那么奉献就会成为一种作秀;如果一个官员从廉洁中体会不到快乐,那么反腐倡廉就会永远成为一个难题……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要让官员不贪就要让他找到一个比贪更快乐的东西,要让一个孩子不学坏就要让他找到比学坏更快乐的东西,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
我孝敬是因为我快乐,我尊师是因为我快乐,我学习是因为我快乐,我环保是因为我快乐,我奉献是因为我快乐,我安详是因为我快乐。
这既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道德的意义所在。否则,道德就有可能是一个虚伪和欺骗,学问就有可能是一个虚伪和欺骗,生命就有可能是一个虚伪和欺骗。
【华一欣】安详这么重要?
【郭文斌】对,如果我们和安详错过,就是和喜悦错过,和时间错过,最终和生命错过。生命就成了一个大大的亏损。
不管我们绘制多么宏伟的蓝图,从事多么伟大的事业,如果属于喜悦的账面上有出无进,那我们肯定在和生命错过。   
现代人的共同体会是离幸福越来越远,却不知从欲望中寻找幸福犹如缘木求鱼,用物质解决心灵疾患犹如拿油灭火。
刺激欲望不但不会解决我们的心灵饥渴,反而火上浇油,只有水一般纯净的安详才能真正浇灭燃烧在人们心头的火焰。
一列列车,如果方向正确,速度越快越好;假如相反,越快越糟糕。细节决定成败,方向更加决定成败。生命的绚烂和精彩,快乐和幸福,固然来自细节,更来自一个正确的方向。
对于生命来说,安详既是目的,又是方向。
【华一欣】那么,您说的安详与传统蒙学读物《弟子规》又有什么内在关系呢?
【郭文斌】关系紧密。如果一个人向外寻找幸福,生生世世也找不到幸福。现代人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是,本身开着幸福的车子却满世界寻找幸福,最后把车子都开爆了,最终却和幸福擦肩而过。
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因此,安详既能给富人提供心灵着陆,又能给穷人提供心灵温暖。
中华民族的古传统是向“内”寻找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本身”,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看,那束天生的打量幸福的目光已经永久睡眠。
正因为这种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灿烂,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基本的社会稳定和安宁。
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推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
《弟子规》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回家的入口。
安详是一条离家最近的路,又是家本身;安详是全然的喜悦,无条件的快乐;安详既是生命的方向,也是生命的目的。
让我们一同在安详中获得生命的尊严和幸福。
【华一欣】那么,您是如何提出安详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您的安详思想呢?
【郭文斌】打开每天的报纸、网站、电视,重要位置多被天灾人祸占着,触目惊心。而这些天灾人祸又以惊人的速度更新着,人们甚至来不及记住标题,就被新的天灾人祸顶掉。就连天灾人祸都是如此匆忙,如此席不暇暖。
为什么?在我看来,天灾是因为自然失去了安详,人祸是因为人心失去了安详。为此,2006年我提出了安详的概念,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实践。

安详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丢失的幸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
当一个人能够回到现场,获得现场感,那么我们就会在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中体会到最丰饶最盛大的快乐。
安详是让我们进入时间,只有进入时间,人才会告别焦虑,才会告别无意义感带来的生命根本痛苦。
疾病来自对安详的缺失,或者说是安详的断路。安详不在现场,就像一个人灵魂一旦离开,就要开始腐烂。安详是快乐的灵魂,也是健康的灵魂。

这些句子,或被传媒摘引,或被人们作为短信互相转发。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安详对人具有神奇的“改变”作用,在安详的影响下,不少问题学生得以改变,不少问题家庭得以改变,不少心灵疾患得以痊愈。领导们反映,听完报告之后,职工会变得敬业起来,快乐起来。为此,每逢我们搞一些公益活动,那些从中受益的同志会闻风前来做义工。一些没有安排讲座的学校,学生家长要求学校邀请,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听到一堂关于安详和人生根本幸福的演说。
安详之所以如此受到大家欢迎,大概是因为它正好应对了现代人最大的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1:51 , Processed in 0.1201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