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0-3-30 20:20 编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在祭扫时,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叩头行礼等简单的祭拜仪式,再将纸钱焚化,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弟子规》曰:“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父母对儿女恩重如山,我们即使付出生命的全部都难以报答,父母过世时,常以悲痛心情感怀父母的慈爱;生活朴素断绝美食。丧礼和每年扫墓的祭祀要诚心,宛如父母在世一样尽孝。 《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虽然不在了,我们通过扫墓祭祖 “奉先思孝”,不忘做儿女孝父母之心之志的本分,把握人生以显父母,让父母在九泉之下能得以宽慰。同时影响后代,让子孙代代传承优秀家风祖德,永不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