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28|回复: 0

七佛传法偈(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8-1-30 13:11 编辑

未命名_副本.jpg
第一毗婆尸佛偈云: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第二尸弃佛偈云: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第三毗舍浮佛偈云:
假借四大以为有,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第四拘留孙佛偈云:
见身无实是佛见,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云: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第六迦叶佛偈云: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第七释迦牟尼佛偈云: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七佛传法偈,皆破身心妄见。良以众生,无始劫来,迷失真性,妄认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既已迷,已为物,而复认物为已。从迷入迷,展转无涯,故佛佛道破,令于身心中,悟明身心,了不可得。法身真智,觌体圆明。所谓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佛语当信,幸无错会也。
   开悟的法门很多,众生根性不一,法门各各有别。这里介绍“持诵七佛传法偈开悟法”。过去七佛皆将毕生宣说之最上乘佛法凝成一偈,传于后世。若每日诵之,当开诸佛知见,灭无量罪障,生无量功德,直证无上菩提。


七佛传法偈(一)


七佛传法偈(一)
据《祖堂集》所记载,过去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离我们最近的七尊佛陀和他们的传法偈如下:

第一、 毗婆尸佛

传法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大意是说:“人们的身体,是由于心念分别,而从本来无相的心性当中,遵循着业力习气的驱使,而被产生的。可以比喻为,如同那些懂得幻术的人(现在可能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从虚空当中变化出来的各种东西和形像一样,完全是虚假的。一切被业力变幻出来的人们,不仅形像是不真实的,连他们的心识也是不真实的,本来就是“空”的。于是,人们应当知道,自己的一切罪业和福报也都是空而不真实的;所以,对于一切善行和恶行等等,人们都不应当执着,而应当让自己的心回归于本性的无所住——这将会帮助人们获得觉悟和解脱。”

或许有人会怀疑:无相的心性当中怎么会产生出有相的身体呢?

这就好像我们夜晚当中的梦境一样,梦中的事物是有相的,至少在睡梦中是如此。然而,这些梦中的景象却是从无相的心念当中产生的。当然,它是幻生——人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乃至于一切罪福善恶,富贵名利等等都是如此,毫无真实可言,它们只是分别心念当中的幻觉而已,所以叫做“空”。

对此完全觉悟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回归并拥有了无比的自在。

而觉悟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对于一切境界都“无所住”——也就是没有执着和在意。这需要长期反复的调整和提高,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修行的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辅助,诸如环境、生活方式、老师和道友、饮食,等等。修行人必须学会调整运用这些因素,让自己不断地趋向于觉悟和解脱。

七佛传法偈(二)

第二、 尸弃佛
传法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大意是说:“众生所发起的一切善法,也就是一切美好和解脱的言行,都是幻化而不真实的。同样,众生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也就是一切罪恶或束缚的言行,也都是幻化而不真实的。不仅如此,从本质上来观察,众生的身体就好像一堆聚在一起的泡沫(——这与现代细胞学,以及量子力学当中的观察结果何其相似!),徒有其表,没有实质内容;而众生的心念,就好像拂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徒有其感觉,也没有实质内容。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幻化而不真实的;而且,这些幻化甚至连根源都找不到,它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实在的本性和内涵。”

即使就世间人们的认识来说,善恶也难以有什么定论。而在大乘佛法当中,只有随顺于清净解脱的思维与言行,才能够称之为善法。即便如此,倘若我们对于所谓的善恶产生了丝毫的执着与牵挂的话,我们的心就已经不再清净,也无法随顺于解脱了。

所以,菩萨们应当“以无所住着之心,行一切善法。”——这绝不是“雷锋们”所能做得到的。
善法和恶业究竟为什么是虚幻的呢?

因为世尊等觉悟者,以他们圆满的智慧观察,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到一切众生的身体和心念,都是虚幻不实的。更何况什么善恶、你我、富贵贫贱、是非观念等等附属产物了。
这实在令人们难以置信。

所以说,佛法是难信之法。

无缘的人,或者缘分浅的人,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世间有智慧的人们,比如一些科学家,对于万物的如幻本性也并非一无所知。例如,现代生物学发展到细胞阶段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已经通过仪器观察到,人体是由无数的各种细胞聚在一起形成的,而细胞壁里面并不是实心的,里面或者有一些液体,或者有一些气体等等。是不是很像尸弃佛所说的“聚沫”呢?

再进一步,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物质(包括人体细胞在内)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和分子之间有着很大的空隙,依靠引力场的能量而自然排列着。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也有很大的空隙。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电子都非常小,里面绝大部分是空的,电子们在“广阔”的空间里面,围绕着原子核飞速地旋转着。——这情景酷似太空当中的星系,比如太阳系等等。“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竟然如此的雷同。

事情并没有结束,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原子核和电子由更小的微粒子们组成,比如中微子等等。而所有的粒子们,在量子力学当中,都呈现出“波粒二象性”——就是说,一方面,它们好像一个实心的粒子;另一方面,它们又好像只是能量场当中的一种波动。到了这里,物质已经不是绝对的物质了。因为,所谓的“场”,是无形的,已经接近于“空”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对于“万物如幻”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而如果他们借鉴一下佛学的话,他们就会发现,各种的能量场,最终都无法离开“心”这个“最根本的能量场”。他们也就不会像伟大的牛顿那样,在晚年无助地找寻着万有引力的根源,最后只好把它归属于万能的上帝。
一切事物都无法离开心灵的参与,诸如高楼大厦,科学研究等等,乃至于生活当中的一切都是如此。离开了设计者、出资者和施工人员的心灵,高楼大厦从何而起呢?离开了科学家们的心灵,科学研究如何展开呢?忽视了自己的心灵,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基础而重要的东西,却往往被人们视而不见。例如空气,例如虚空,例如引力场,例如无处不在的心灵。

就人们的心灵来说,其中大约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作为心灵表象的念头,它好比水中的波纹和波浪,比较容易被观察到;二是心灵的本质——心性,它好比水,以及水的湿润、澄澈等等各种内在特性,不太容易被了解。

显然,人们心中的念头是从心性当中起来的,如同波浪是从水里起来的一样。念头和心性是密不可分的,如同水波永远离不开水一样。

道理看似简单,而事实上,不要说心性,即使对于人们心中的念头,科学家们也了解得很少很少。
佛教当中则不然,所谓的佛陀,其实就是透彻心性的人。了解大乘佛法的人,就会知道,这个命题恰如其分。
当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的时候,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发现了引力场。而在他之前,无数的地球人,对于这个无处不在的引力场都视而不见。

当释迦牟尼看到启明星升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了心性,发现了一切众生所共有的圆满心性。而在他之前,没有人明白。甚至直到现在,无数的人们,仍然对于这个无处不在的心性视而不见。

就在牛顿看到苹果落下来的时候,他观察到了引力场。然而,他却没有能够认识到,他心中的观察力实际上覆盖了苹果和苹果树,覆盖了整个引力场,乃至于覆盖了一切——那就是他的心性。

无论人们发现与否,心性无形而无处不在。

真正认识心性的人,就叫做悟道。但通常,最初悟道的人,还无法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成为圆满的觉悟者。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修行,以达成最终的解脱。

如同牛顿发现了引力场以后,他还需要进行许多的研究,找到万有引力的规律。最终,才能够自在地运用它。
即使真正认识到了心性,想要描述它也是非常困难和勉强的。
描述心念则容易得多。

人们心中的念头像什么?它忽然就来了,忽然就去了,忽然就变化了,无影无踪——就像难以捉摸的清风。所以,尸弃佛说它“心如风”。这个心指的是思维心和念头,而不是心性。

那么,众生如聚沫一般的身体,如清风一般的心念——这样幻化不实的身心,到底是从那里出来的呢?
如前所述,都源自于无形而广大的心性。

由于心性无形,幻化的根源其实是找不到的,所以尸弃佛说“幻出无根”。由于心性本来就不是什么心性,它超越一切描述和定义,而卓然自在,所以尸弃佛说它“无实性”——也就是究竟的空性。

这个究竟的空性看似一无所有,却又不曾产生、不会消灭,具有数不清的智慧功德,所以也叫做圆满觉性,或者法身等等。

它是一切佛陀教法和妙义的核心。

但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早日证悟圆满觉性。

但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如佛陀一般获得究竟的解脱。


七佛传法偈(三)

  第三、 毗舍浮佛


  传法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肉身)。心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境界出现了,所 以心性就对境界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分别的念头,这就是思维心。如果所对应的境界没有了,思维心就自然消失了——它回归于了心性,而心性是寂然 无形的。所谓的罪业和福报等等到底是些什么呢?它们只是众生思维心的如幻造作罢了;而思维心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一切罪业和福报等等,也就随着思维心的生灭 而变幻无常,终究归于消灭。”


  佛陀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觉性。达摩祖师在《血脉论》当中说的很清楚:“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所以,真正的佛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灵明觉性——也就是心性。


  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这个灵明的心性。于是,当心念从其中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形象和认识。如同水本来是无形的,当水波起来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波纹的形象一样。


  显然,水波以及波纹的形象,无非都是水。同样,心念起来以后,所产生的一切形象和认识,也无非都是心性,都是觉性而已。换句话说,随着心念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和认识,无非都是佛陀的法身。


  在古老的印度,人们把一切事物分为地、水、火、风四类元素,合称为“四大”,大是普遍存在的意思。其中,地大以坚实为含义;水大以湿润为含义;火大以暖热为含义;风大以运转为含义。显然,万事万物都由四大组成,包括人们的身体在内。


  于是,众生无形无相的觉性和法身,便随着业力(其实就是分别心念,以及分别的习性而已),暂时借着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而作为自己的身体了。


  佛陀以何为身呢?


  即使假借四大,佛陀也不会仅仅以色身为身。


  佛陀以法界(整个世界)为身。


  佛陀的法身,就表现为整个法界。所以成为圆满的觉悟者,所以叫做正遍知。

  所以有一类菩萨,叫做无边身菩萨。何况佛陀了。


  心性也罢,觉性也罢,本来是不生不灭而无形的。只是由于最初的一点虚妄认知——无始无明,而有了念头。随着念头的相续不断,而显出了种种境界——也就是一切事物。正是因为对应着种种事物和境界,众生才会从心性当中生起种种分别念——于是思维心产生了。


  某个众生如果运用思维心,指挥身体去伤害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造了罪业。反过来,如果运用思维心,去利益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积累了福德和福报。所以,罪业和福报都是思维心造作的产物。


  如果没有了所对应的境界(包括外在境界,以及回忆、设想等等内在境界),众生的思维心就无从产生了。这时,思维心就回归了心性本身——这也正是指导我们开 悟心性的方法。就是放下对于过去的回忆,放下对于未来的设想,放下对于目前外在境界的分别和执着。像这样去禅修,就可以比较快地开悟心性。


  既然罪业和福报都来自于思维心的造作,而思维心又是由起起灭灭的念头组成的。显然,这些罪业和福报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它们是生灭如幻的。一旦我们开悟 并实证了不生灭的心性,思维心就将回归于心性,而失去它往日的力量。这时,罪业和福报就会变得虚幻不实,远没有以往那样真切了。


  当我们如佛陀一般,完全证悟了心性以后,思维心就将完全融化于心性当中。而那些所谓的罪业和福报们,也都将一并融归于心性,最终,了无踪影。


  这时,并非一无所有。


  这时,将现前空而自然明了的圆满觉性。其中,本来就蕴含着无量无边的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功德。


  这时,我们将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0:13 , Processed in 0.1170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