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59|回复: 0

方信孺轶事与演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4 2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信孺轶事与演义
方秋松
一、方信儒轶事

  据《宋史》记载: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6年),年仅30岁、时任浙江萧山县丞的方信孺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出使金国谈判“和议”之事。方信孺胸有谋略,胆识过人,能言善辩,出使前虽为七品官吏,但对天下形势却洞若观火。

  当时金军已侵占江淮地区,方信孺行至濠州(今安徽凤阳),被金军元帅纥石烈子仁关押于狱中,断绝薪火饮水,并以利刃威胁,企图迫方信孺签订不平等条约,方信孺神色不改,从容应对,据理力争,面对金军元帅的威胁,方信孺无所畏惧,以其超凡的勇气和雄辩口才将其折服,得以继续北上。

  方信孺抵达金国京都汴梁(今开封),金国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派人到驿所相逼,方信孺以史实反驳,驳得金人哑口无言。完颜宗浩亲自出马,陈兵接见方信孺,并威胁若不早日割地赔款,将率兵南下攻宋。方信孺不畏强暴,据理力争,完颜宗浩理屈词穷,无言可对,遂与方信孺达成了初步协议。

  是年八月,方信孺奉两国“和议草案”及“犒军钱”三赴汴梁。不料金国反悔,并无理责怪方信孺,还扬言“莫非谓我刀不利么?”要挟之。方信孺闻变,镇定自若,不为所动,面对金国提出增加“犒军钱”等新条款,方信孺坚决不从,愿以一死报国。金人在同方信孺三次谈判中领略了其胆识,便在复书中攻击方信孺,要求宋朝更换使臣,妄图从中渔利。

  方信孺南返朝廷,面复权臣韩侂胄,此人官居太子少傅、太师、平原郡王、平章军国事,权位在丞相之上,他想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美名,便千方百计煽动宋宁宗北伐,开始时宋军取得了一些小胜利,后来金兵反攻,宋军惨败,金国要求宋朝割地、赔款、称臣、惩治北伐首谋。当韩侂胄听到方信孺汇报金国“欲得太师头颅!”时,恼怒至极,蛮横无理地拿方信孺出气,将其贬谪岭南。

  后来宋使赴金国,得知方信孺在谈判时坚持寸土不让之事,为其表功,宋宁宗于是下诏表彰。宋宁宗虽然庇护韩侂胄,但迫于金国和朝廷大臣的强大压力,无奈之下只好处死韩侂胄。

  数年后,方信孺因被人陷害而遭弹劾,终归故里,家境窘迫,朋友散尽,情绪消沉,英年早逝,享年45岁。然而,历史自有公论,《宋史·方信孺传》对方信孺“年少奉使,而以意气折金人”作了高度评价,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敌人的威胁,视死如归,置生死于度外,事迹遍见古今史籍,其大智大勇、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精神被广为传颂。

  80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方信孺所题写的诗文石刻如今已成为文物古迹,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广州六榕寺的题咏、黄埔琶洲的题辞、桂林云峰寺的题字、柳州马鞍山和永州九嶷山的石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永州九嶷山玉琯岩,这是一处著名的石山溶洞,洞外溪流仿如玉带,绕山而过,洞口右壁刻有南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嶷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与紫霞岩联成一气,自成一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金芝岩上的方信孺石刻“仙城谁复识金芝”记录了南宋这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清远的一段美好情缘,徜徉其间,总令人忆起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大义凛然,不辱使命的崇高气节。



二、方信孺演义


方信孺,公元1177年在霞皋村下间“大厝里”出生,字孚若,号诗境,自号紫帽山人。“诗境”两字是南宋大诗人陆游题赠的,意指他作的诗,诗中有境,境中有诗。其父菘卿是南宋名相叶颙的女婿,信孺本人又是叶颙的孙女婿。信孺生有异质,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九岁就能落笔作文,与老师对诗。宋朝四大名家中的周必大,扬万里等见到后都感到很惊讶,以为是奇才。信孺出仕后,果然不负众望,其文武全才,胸中万卷,笔头千古,演绎了一部辉煌而又悲壮的历史篇章。其生平轶事,容我慢慢道来。

第一回,叨父荫授官县尉 缚豺狼一鸣惊人

宋时有一项制度,即是上辈为官清正,政绩显著者,其子弟无须参加考举,可由朝廷直接授官。信孺父亲菘卿进士出身,在江西上饶为官多年,政绩显著,有口碑。当时钦差视察江西时印象很好,回朝后呈报。为示表彰,即诏授信孺出任广东番禹县尉,信孺当时才21岁。

那时,广东沿海一带海盗横行,治安混乱,民不聊生,历任县尉(专管治安的官)均束手无策。信孺刚到任时,老百姓见是毛头小子,官二代,只是摇头叹息,不寄予厚望。信孺泰然处之,他一边筹造营房,置办军器,教阅弓手;一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索海盗活动规律,运筹帷幄。以主制客,就重若轻。

忽一日,得报五百多海盗结伙而来,信孺不动声色,一边集结军事力量,布阵拉网,以逸待劳;一边亲自划船带领精悍船工,把海盗停在滩头的船只偷偷移走,断其后路。当海盗抢劫后在海滩分赃时,一声炮响,军民一拥而上,一网打尽。从此海盗再也不敢轻易来犯,境内肃然。信孺胆略过人、处事干练,吏治整整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工作之隙,他深入考察各处名胜古迹,作了《南海百咏》七绝诗百首。纪胜咏史,展现出其广阔的胸怀和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爱,名气很大。于是“才望倾一府”,以至“诸公争致之幕下”。公元1201年即升任萧山县丞。此时浙东转运使钱象祖,提刑官傅伯成等上级领导都经常征召信孺处理海防事宜,其皆克举厥职,政绩显著,令人佩服。

当时朝廷要求不拘一格,举荐人才。时任淮西总领的邑人。北宋名臣蔡襄的四世孙蔡戡,举荐方信孺。说他“其人年壮气盛,有意功名。奋励激昂,不择剧易,少加涵养,必为成才。内而繁难职事,外而沿边任使,皆可试用。”蔡戡并以身担保说:“将来朝廷擢用后,不如所举,甘俟朝典。”由于可见,方信孺确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全才。

话说自岳飞屈死风波后,宋金两国边境近四十年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局面。公元1205年,时任宋平章国事宰相的韩侂胃不自量力,主张北伐,想用武力夺回丢失的疆土,而开启了战端。可是他是草包一个,毫无帅才,多路宋军一战即溃。加上西线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被诱投降,金兵势如破竹,直抵淮河,汉江一线,形势危急。此时韩侘胃已心悔北伐,宋金双方都有和议息兵的意愿,但宋朝七次派使议和,无一成功,其间使者还被处死多人。公元1206年正月,不少大臣,包括时任枢密院属官的邑人刘弥正(刘克状之父)也极力推荐方信孺有遇事机敏,擅长交际之才,可以胜任使命。于是皇帝下诏,令信孺进京受命。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韩侂胃开兵失利    方信孺舌战金邦

上回说过,朝廷危急,诏令信孺出使金邦议和。此时信孺虽然只是七品芝麻官,但他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明白此番是宋朝先动手,打输了,又要去议和,情理上受制于人,且金人暴躁,反复无常。常常是高兴就谈,不高兴就杀人,前途险恶。此行生死难料,但他毅然受命。信孺专程回到老家告别老母说:“王事不可辞,愿勿为儿忧。”即快马加鞭赴京。

信孺到临安京都后,即参加朝臣会议,主和派竭力主张割地求和,信孺年轻气盛,坚持不可丧权辱国,他在朝臣面前陈诉利害关系,宁宗皇帝见他口舌灵辩,就命他为使者,赴金议盟。信孺明白此去议和,焦点在于如何处置北伐主谋问题,因此临行前,请教韩侂胃。他说:“国家多事之际,不敢因老母之事推辞,因是我方首开战火,金人若追问主谋是谁,我该如何回答?”韩侂胃听后惊惶不安,无言以答。但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此对信孺心怀戒意。

公元1206年2月,方信孺以朝奉郎,枢密院参谋官身份,携带督师张岩书信前往金军元帅府。此时金人气焰嚣张,信孺一行刚到濠州就被金元帅拘押,威逼屈服。随行属官已吓得痛哭流涕,信孺怒道:“你们这样贪生怕死,有辱国格,请自重。”金元帅以返俘,归币、称藩、割地、缚送北伐主谋,五个要求为和议条件。信孺从容应答:“遣返战俘,归还岁币可以商量,但缚送战争主谋,自古无此光例,至于称藩,割地,那不是做臣子的能作主的事。”金帅威胁说:“你难道不想活着回去吗?”信孺曰:“自受命出使离开国门时,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你看着处理吧!”金元帅无奈,只好放行。

话说,信孺一行人,过濠州直抵全国首都汴梁。金国上下根本不把他们当使者来对待,仍然是一到那里,就被监禁在驿所,金兵将士持刀守卫,欲挫锐气。金宰相先派下属以“五事”相逼,无法得逞后,宰相只好亲自出面。一开口就威胁说:若“五事”不从,将举兵南下。信孺毫不畏惧回答说:“如你方不想和议,要继续开战的话,我方也只能接受挑战罢了。”金相词穷理屈,让庞赵与信孺联诗对句。庞赵借吴曦献蜀降金事,为难信孺,出口道是:“仪秦虽舌辩,陇蜀已唇亡。”讥笑信孺虽有辩才,但无法挽回时局。信孺脱口而出答曰:“天已分南北,时难比晋唐。”强调大宋不会做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石敬唐,理直气壮。金相斥责吼道:“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针锋相对回答:“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已求和,为生灵也。”金相无话可说,但仍坚持“五事”条件,要信孺回去,传达金邦的要求。

信孺回到临安时,宁宗亲自问候慰劳,官转三秩。宋廷召集大臣共议“五事”,朝臣认可其中返俘,增岁币五万,追罪主谋三条,拒绝称藩,割地两事。同年五月,信孺再次出使,到金邦时,他诚恳指出:“当年开兵事出有因,是我方当时看到金主章宗写给吴曦的诱降诏书后,不得以为之,所以,严格地说,你方挑衅在先。再则宋朝军事实力并不弱于金军,彼此之间都有胜负,增加岁币,我方已经很卑屈了,称藩,割地更是视为耻辱。”他强调“五事”已从其三,如你方还不满足,那只好举兵再战了。在信孺严词义理说服下,金相已不再坚持割地称藩的事,但退而要求宋主称金为伯,代替以前的称呼。信孺坚决不同意,金宰相只好放弃,与信孺达成初步协议。

信孺带着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返回临安汇报,得到宋宁宗批准后,同年八月第三次再受命赴金。这次带去草拟的国书及事前答应的犒劳费用。但到达汴梁时金人节外生枝,推翻前议,无端指责他为什么这么倔强,不肯向朝廷委婉建言,接受“五事”条件。信孺态度强硬,辞锋锐利,金相下不了台,再次将信孺投入牢狱,威胁要囚禁、诛杀。信孺曰:“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面对这样大智大勇,能言善道的谈判对手,金朝宰相宗浩真的是又恨又爱,无奈之下只好让其南归复命。欲知后事如何,清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太师爷自作自受  朝奉郎功败垂成

上回说到,信孺第三次使金,金朝突然变卦,推翻原订和议方案,坚持要宋朝答应“五事”条件,何也?皆因金人贪得无厌,并看透宋朝软弱无能可欺,眼见即将到口的肥肉被大智大勇的方信孺所阻,遂改变策略,给宋朝主帅韩侂胃写一封信,要求“择谨厚者来”。即是明白指出,谈不成的原因是信孺太硬,太狡猾,要派一个好说话的人来谈。

话说,信孺带着遗憾返回,在面复韩侂胃时,信孺说:“敌所欲者五事,割两准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韩侂胃再三追问五是什么事,信孺才慢慢地说:“欲得太师人头耳。”韩侂胃官居太子少傅,太师、平原郡王,平章军国事,权位居丞相之上,他正是战争的主谋,金人要他的人头谢罪。信孺在谈判过程中,一直只同意罪主谋,即降级或免职,说缚送主谋,自古没有先例,坚持不同意。可是韩侂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直认为是信孺在搞鬼,闻言大怒,把信孺贬遂,监禁起来。权臣误国,致使信孺前功尽弃。这位南宋最优秀的外交家,从此被迫离开了外交界。方信孺危难时受命,三度使金,不畏艰难险阻,大智大勇、视死如归、往来绝境几食毡的英雄功业虽未成功,但已名闻天下,时年仅三十岁。

后来,宋朝真的很听话,更换了使者,派王柟出使谈判。王柟可是个聪明人,他不想玩命,金人所提的“五事”条件一一答应。韩侂胃因金邦坚持要求缚送主谋者,怒而用兵,朝廷内外忧惧不已。礼部侍郎史弥远筹密谋暗杀了韩侂胃,又逼于金人淫威不顾国格,开棺斩首,把韩侂胃人头函送金国,割准南之地,尊金邦为伯国,改犒军费为银圆三百万两(信孺当时只答应铜钱三百万缗)的巨大代价,签订了和议,时为公元1208年三月,史称“嘉定和议”。金国多年坚持的苛刻条件,基本得到满足。这些条件,恰是当年方信孺坚拒不许的。呜呼,哀哉!其实金邦当时也是外强内干,公元1207年前后,金朝元帅完颜宗浩等骁将已相继病死,他方根本没有力量举兵南下,自身也是惴惴不安,所以协议签订后,金人一直嘲笑“南朝无人”。

王柟也算厚道,他签订和议后回朝复命时,将信孺出使期间的表现和功劳如实向宋宁皇帝奏报。说信孺宁死不屈的气节,能言善辩的才干,折服金朝。使其既恨又不得不佩服。所到之处,金人常是打听:“信孺安否?”他奏曰:“公论所在,虽金人亦不能掩也!”请朝录其功绩。于是宁宗下诏恩准信孺“自便”即解除管制,允许他自由活动。

第四回:传世节文能治国    精谋略武可安邦

公元1208年三月,朝廷起用信孺,担任肇庆府通判,韶州知州,接连在广东、湖南、广西一带任职十多年,其克任履职,致力于平乱除害,决断疑狱,表彰先贤,助学兴教,关心民生,体恤下属,因而政声广布,深得百姓的爱戴。

信孺在担任韶州知州时,当地有十股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史称“十虎”。官府没作为,百姓有苦难言。信孺克难前行,精心布局、实做实干、一举清除了“十虎”,百姓拍手称快。在广西提刑任上,他考察虚实,拨乱反正、清理冤案,曾一日内释放三千被无辜拘押的所谓罪民,百姓感恩戴德。

公元1214年,信孺转任朝奉郎,广西转运判官。他父亲方菘卿曾任此职,信孺把运使厅事命名为“世节堂”,请状元易拔题书以示继承父节,勤政为民。他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盐税收入,用于兴修学堂,改善学子伙食,创设试院,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同时还奏请朝廷减免诸郡历史积压的欠税三十六万缗,籍以“广圣恩,承先志。”不久又转任大理寺丞。此时因宋廷停止贡纳岁币,金廷再次出兵南侵,企图用武力迫服。公元1217年信孺改任淮乐提刑,真州知州,负责防务。

信孺奏请筑建翼城,积极备战。他派出谍报人员,深入敌方收集情报,摸清底势,查核兵士,更新旗帜金鼓,增置弩炮,兵器。同时颁令大幅降低官房,私房租赁价格,吸引百姓进城居住,协力固守城池,并在城外高处高规格安葬战死士兵,军民为之振奋。另外还沿着北山筑石堤蓄水,绵延二十里,很多人不知道筑堤目的。后来金兵来犯,迫近仪真,守将打开水柜击退金兵,城池得以保全,免遭金兵蹂躏,显示信孺深谋远虑,先见之明。

方信孺的文韬武略又一次大放异彩,受到上下军民的尊崇,时任山东的都督向其请教防务,信孺说;豪杰不能以虚名驾驭,武夫不可以弱势镇压,应该选择有威信的重臣、率数万强兵在山东设立幕府,以主制客、以重就轻、则可以包容山东,固守江北,两河地区,尽在眼下进退自如,何惧金兵来犯。足见方信孺实乃文武全才是也!

第五回:独著鞭笔头千古   莫须有有志难伸

方信孺一生心有三爱,即是奇书,骏马、佳山水。在广东、湖南、广西任职十余年间,工作之余,常常是一人,一马,一鞭、一童四处考察,记胜山水。他的著名诗集《南海百咏》记载了两广岭南一百多个文化景点,每首诗附有解题和考证,明清以来广东、广西名胜古迹的相关著作多引用该书作为根据,影响力很大,南宋大诗人陆游极力赞赏,曾题写“诗境”两字,赠送给信孺。八百年前信孺笔下的风景依然栩栩如生。

当年信孺所题写的诗文石刻如今已成为文物古迹。如广州天榕寺的题咏,黄浦琶洲的题辞,桂林云峰寺的题字,柳州马鞍山和永州九凝山的石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永州九凝山玉琯岩,这是一处著名的石山溶洞,洞外溪流防如玉带,绕山而过,洞口石壁刻有南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凝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与紫霞岩联成一气,自成一体,令人叹止,因其题书,俗称“书岩”。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广西清远清芝岩的石刻:“仙城谁复识金芝”同样记录了南宋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与清远的一段美好情缘。绱祥其间,总令人忆起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大义凛然、不辱使命的崇高气节。

然而“自古英才多顿挫”。南宋腐败透顶、两个皇帝被金人掳去,不思复仇,不想励精图治,君臣一味苟且偷安,“隔江犹唱后庭花”,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屈死风波亭,四十多年后,这一历史悲剧竟再次在方信孺身上重演。

公元1217年方信孺在任淮东提刑,真州知州期间,忧国忧民,当时山东李全率众占山为王,因缺衣少食,聚众抄掠,信孺多次派人去说服,并秘密从南方筹办一批粮草接济,引导李全率众保家卫国。在信孺苦口婆心说服和真诚感召下,李全接受招安,并毅然率领忠义军与金兵作战,屡立战功。特别是在盱眙战役中,李全率部英勇杀敌,击退金兵,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精神,信孺深受感动。他自己掏钱,置办贺礼,以金碗、战袍加以犒劳。这本来是激励民心的义举,却被别有用心的制置司官员以“侵官邀功”罪举报,加上信孺平时胸怀坦荡,对豪吏、权贵不讲情面,得罪不少人,致使谗言忌恨交相而来,皇帝老儿,糊涂透顶,竞也以此“莫须有”的罪名,下诏谪降信孺三秩。此举确如黄仲昭先生所云:“混雌与雄乌莫辨,隔影吠声庞曷知。归来稳坐茅檐行下,闲看白云出翠微”。至此,信孺坦然以对,也不争辩,随即返回霞皋故里。

公元1218年,方信孺有志难伸,愤而回到霞皋,其二十多年间为官清正,好交朋友,挥金如土,回家时已是两袖清风。当年因发生水灾,土地歉收,年景不好,饥荒严重,信孺不惜拍卖了家藏书画,买来煮粥,赈济饥民。后来,他在村西南侧凿田为湖,名曰“寿湖”,湖中垒海石为山,环湖植有青松、翠竹、白梅兰。湖边还置有茅、亭、木栈,建有书斋“云漄轩”,如与世相忘,自得其乐。朝廷念其功绩,曾下诏差信孺去主管华州云台观,授承议郎,朝奉郎,后又叫他去主管健康府崇禧观,信孺却已淡泊名利,不为所动。

有一天信孺游西淙,见瀑泉千丈,飞落云端,认为此瀑不亚于浙江雁荡山名瀑,而千百年不为天下人所知。于是开道直通山顶,在银河观下,修建“玉虹亭”,感慨地说:“吾老于此矣!”此后,匹马一童,兴至即往,一个月中往往有一半时间住宿于瀑上,饮酒赋诗,放浪形骸。公元1222年秋,方信孺病重,仍赋诗数章,叫人张挂诸葛亮像于屏间,发出师未捷之叹。是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位文武全才的奇男儿,泪别老母,驾鹤西去,年仅四十六岁。

后 记

方信孺兼具外交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为一体,其一生不平凡的功绩历史评价很高。其挚友刘克庄(莆田人官致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曾在祭文中,感叹信孺“进不得伸其有用之志。”“有才而无命,有志而无时,”多次梦及信孺“中原独著鞭,往来绝境几食毡”的英雄功业及“自古英才多顿挫”的历史悲剧。刘克庄曾题《沁园春-梦孚若》一词如下:“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面鼓如雷。谁信被晨鸡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译文为“我们在何处相逢、一起游览成阳城的宝钗楼,再登上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东海鲸鱼切成细片。把马夫叫出来,让他牵来西域宝马。天下英雄,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怀。我们准备成千辆马车,网罗大江南北侠士奇才。

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面鼓声。谁也想不到,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感慨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时机才来。如果能象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有幸遇到珍惜人才的汉高祖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呢!披衣起床,只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老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黄仲昭先生在《兴化府志》名臣列传中的方信孺列传论一文云;“信孺为尉,能以智计擒群盗,奉使则能以意气折金人,提刑则奏纵久系之狱,守边则豫为完城之计。又能新学宫,增士廪,表先贤,创试院,随所任所,皆克举厥职,盖一时之奇才也!而荐遭坎(士廪),不克其所蕴,惜哉!”本文意思就是说,信孺文武全才,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得很好,很突出确是一位奇才,可是,却屡遭小人的嫉妒、诽谤、诬告,以致他的才能还未完全发挥出来,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八百年,弹指一挥间,斯人已斯,但丰碑永在,喜悉,信孺公曾任职过的西广一带,至今人民尚十分怀念这位智勇双全,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广西桂林人民还为信孺塑像纪念。然而,作为信孺的后人,我们对这位杰出的老祖宗却知之甚少,或早已淡忘,实是罪过。惶惶不安之下,本人不自量力特撰此文,愿效绵薄之力,籍以告慰先灵,昭示后人。词不达意,或有差错之处,谨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人根据《宋名臣传》有关文献资料整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6 18:19 , Processed in 0.1400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