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83|回复: 0

莆田学院.林毓莎.宋代莆田六桂方氏家族及文学考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4 17: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4-6-7 17:39 编辑

    宋代莆田六桂方氏家族及文学考论

莆田学院.林毓莎.


     摘要:宋代莆田六桂方氏家族,以文学著称于时,然而学界目前已有的成果却相对不足。从家族源流派系和文学成员著作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谱牒和地方志等各类资料厘清方氏家族的源流派系,梳理出三十八位文学成员,并考订出他们的作品存佚,对方氏家族文学和文学家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六桂方氏家族;源流;成员;著作存佚
       文学家族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非常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创作群体。宋代是福建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学家族的数量高达115 家,涵盖文学家人数428 人。[1]彼时兴化府文学之盛,甲于八闽,文学家族的数量亦为全省之冠。兴化,今为莆田。莆田各文学家族之中, 以方氏家族最负盛名。“合天下诸方,不如莆之盛。”[2]宋代莆田方氏之“方山方氏”“六桂方氏”“白杜方氏” 皆有文名,尤以“六桂方氏”声名显赫。此家族在两宋之时,科举盛况空前,且儒学藏书兼善,以世家巨族著称于东南, 为宋代兴化府乃至整个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学世家。其家族成员自方慎言以降,一门三十八人,跨越南北两宋,绵延数百年,以文学闻名于时,有作品或文集传世者达二十五人。方氏一族以其文学传承的世代性和文学成员的广泛性, 理应成为家族文学乃至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学界目前已有的成果却相对不足。本文拟从家族源流派系和文学成员著作两个方面入手, 对宋代莆田六桂方氏文学家族和家族文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家族源流与派系  
        莆田方氏之源流世系,方大琮《铁庵集》卷三二《述莆方三派聚族》载曰:“莆之方,其派三。吾长史一派,自长官始居于刺桐巷,曰方巷,今曰朱紫坊,次房秘监在焉。析为留桥、为后隆、为下坊、为濑溪、为南门外。……此长官六子而唐长史瑎之后也。此外,如白杜一派,其谱以为唐末名阀之后,或传以为长官遗腹子。闻前此长官有兴后塘序昭穆者,更宜考。如方山一派,析为大松之凤冲,为山屏,为叱石,为伯俊。……皆唐长史叔达之后也。三派之谱,皆以紘为远祖,虽世系昭穆莫可推,要皆同出一源。”[3]由是可知,宋代莆田方氏有三大派系:长史派、白杜派和方山派。长史派为“唐长史瑎之后”,入莆始祖为“长官”;白杜派始祖传说是“长官遗腹子”,但谱牒记录为“唐末名阀之后”;方山派入莆始祖则为“唐长史叔达”。三派均“以紘为远祖”,虽世系不明,但应为同一宗族。
       《铁庵集》卷三四又有《方氏族谱序》载曰:方氏“世居河南,有曰紘者遭新莽乱,过江宅吴,自是江左之方悉祖于紘。”[2]174 知莆田方氏三派之远祖方紘本居河南,因王莽篡权,南迁于吴。然《莆阳刺桐金紫方氏族谱》卷首序言却云“汉汝南尹讳紘者,避王莽,过江居歙”[4]。又《闽中理学渊源考》著录有“莆阳方氏家世学派”,载其源流亦云“莆阳方氏本徽之歙人”[5]。由是,方紘南迁之定居地点或为安徽歙县,而非江浙之吴。然谱牒文字,多有讹误;《方氏族谱序》为方大琮所作,其为宋人,年代更早,当更为可信。
        《方氏族谱序》又载:“紘生雄,为司马府君。雄生储、侪、俨。……储生讃之、观之、弘之,皆当世知名世。……本祖琡,乃观之之后,中间世次莫详。则谱不存之过也。琡仕唐为都督府长史,一子殷符为威王府咨议,统兵平巢,改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则僖宗中和四年也。中丞之子七,其三早世。……吾祖廷范为温州平固尉,历宰长溪、古田、长乐县,遂卜居于泉之莆田,为聚族始祖,则中丞第三子也。虽累赠金紫,而所宰三邑皆闽地,父老相传, 至今犹号为长官。”[2]174 知方氏之世系为:方紘→方雄→方储→方观之→? →方琡→方殷符→方廷范。观之之后为方琡,其间具体世系不明。廷范为方殷符三子,唐末因官定居于莆,为方氏入莆一世祖,“长官”为尊称之号,而非人名。廷范累赠金紫,所生六子皆官:“子仁逸水部员外郎、仁岳大中秘监、仁瑞著作郎、仁逊大理司直、仁载礼部郎中、仁远秘书省正字。”[2]175 故此,长史派又称“金紫六桂方氏”。
      另据《莆仙方氏宗谱》所载,方雄生方侪、方储、方俨三子,皆官。方俨生方淮,东汉时为闽官,居闽南。其后裔方叔达,官闽州长史,后居莆田方为“方山派”入莆一世祖。唐天宝年间方氏迁游洋,称“游洋方氏”,南宋后又有一支外迁至莆田城北龙井,为“龙井方氏”。而廷范之第七子仁杰,因屡试不第,自惭避居,迁杜塘里,为“白杜派”始祖。[6]综上所述,宋代莆田方氏远祖为方紘,原居河南,后因王莽之乱,迁居安徽歙县。方紘生方雄,方雄生方侪、方储、方俨,方储生讃之、观之、弘之,观之之后有方琡者,其第三子廷范,唐末因官居莆,为“六桂方氏”入莆一世祖;方俨之子方淮,东汉已迁徙入闽,居于闽南,其后方叔达移居方山,为“方山方氏”入莆一世祖;“白杜方氏”始祖,今之谱牒载为方廷范第七子仁杰, 但方大琮于宋时所见之旧谱牒却记为“唐末名阀之后”,“廷范第七子”之说,其时仅为传说,方大琮于宋时,已然不能辨伪,今又何以言之凿凿? 恐有讹误。
        二、文学成员及著作
        无论“长史派”“方山派”抑或“白杜派”,方氏子孙均以诗书传家,能文者甚众。《闽中理学渊源考》著录有“莆阳方氏家世学派”,成员二十一人,分别为:方仪、方信孺、方龟年、方廷实、方慎从、方大琮、方大壮、方符、方澄孙、方公权、方峻、方元寀、方翥、方耒、方壬、方泳之、方之泰、方峤、方仲宇、方士繇。此二十一人虽为理学大师,亦多兼有文名。前十一人出自“长史”一派,自方峻而下十人则属于“白杜派”。但长史一派之文学成员远不止于此数。本文参阅《方氏族谱》卷末之《方氏世系表》,结合《闽书》《八闽通志》《莆田县志》《兴化府志》等地方志史料,整理出“金紫六桂方”之文学成员38 人。“长史派”的文学成员,集中于六桂之中的方仁载、方仁岳二支。为行文之便利,本文以入莆几世孙来标注各位成员的世代关系, 并按支系分开叙述,具体如下:
        (一)方仁载一支
        入莆第六世:
         方慎言,字应之,仁载孙。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官终朝请大夫知广州。著有诗集五卷、文集十五卷(《莆阳比事》卷三),或为诗文集二十卷(乾隆《莆田县志》卷三三),今已佚。《全宋文》第一三册卷二七三录其文《乞修杭州江岸斗门奏》一篇,摘自《宋会要辑稿》。《全宋诗》卷一一三录诗《题灵岩弄月池》一首,摘自《兰陔诗话》,另有散句一句,摘自《莆阳比事》。
        方慎从,字惟之,慎言从弟,景德二年进士,历知弋阳、同安、导江等县,知潮、漳、嘉三州,再知漳州,终都官郎中。《全宋文》卷三〇五收其文《漳州开元寺景佑钟款》一篇,摘自《闽中金石录》卷六。
        入莆第七世:
        方苹,字仲理,慎言子。尝知广东康州,历任大理评事卫尉寺丞、太常寺太祝、太子中舍人。《全宋诗》卷五一四录其诗《王大令移需岩王隐居手植木樨于郡庭赋诗以赠和黄通判韵》一首, 摘自同治《赣州府志》卷七四。
       方扩,字端之,慎言从子。登绍兴二年进士第,授南剑州保昌县尉,改宣教郎,知福州闽县,转奉议郎,知温州平阳县,转承议郎,赐五品服。累迁朝奉大夫,卒年六十。著有《小蜡堂集》十卷(《莆阳比事》卷三),《丹邱别乘》(《艾轩集》卷九《巴陵史君方公墓志铭》),《岳阳唱和集》十卷(《莆田县志》卷三三),均已佚。
      入莆第八世:
      方希觉,字民先,苹子。高宗绍兴元年,以通直郎知英州军州事,尝筑众乐亭于南山。《全宋诗》第三七册卷二○六四录其诗《到官郡□之余即新众乐亭为州人游观之所因成拙句》《及瓜将行留别南山》二首,皆为其宦游之记诗,摘自《广东通志》卷二〇九。
      方通,一为方仲通,字叔时,慎言孙,方蕴子,方苹从子。熙宁六年以明经登第。授秀州崇德主簿,历迁建州教授、吴王宫宗子博士等,以朝请大夫老于家。《闽书》卷一〇六著录其有文集二十卷(《福建通志》卷七〇作《方叔时文集三十卷》)、《咏史诗》十卷、《杂志》十卷、《诗书意解》 三卷(《莆阳比事》作三十卷,《福建通志》不注卷数)。均已佚。
        方适,字彦周,慎言从孙。元符三年特奏名进士,以对策乞复元祐皇后,讥切时政。崇宁间入“元祐党人籍”。著有《方彦周诗文集》十卷、《王杨义类》十卷(著录于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莆田县志》卷三十三),佚。
       入莆第九世:
        方轸,通子。字叔载,以父荫补太庙齐郎。大观中,蔡京复相,靖康初,轸叙补明州瑾县。后因贫不能归,家于觐。官终觐县令。著有《方轸奏议》十卷(著录于《莆阳比事》卷三,《莆田县志》卷三十三),已佚。《全宋文》第一四二册卷三〇五四收其《论蔡京疏》一文。
        入莆第十一世:
         方万,字盈之,益之,慎从五世孙,绍兴三十年进士,授增城尉、监和剂局。留意经术,笃于教子,朱熹名其堂曰一经。有《斗居文集》十卷(《莆阳比事》卷三),佚。
         入莆第十三世:
          方大琮,万孙。字德润,号壶山,又号铁庵。宁宗开禧元年(1205)省试第三人,授南剑州学教授,历知将乐县、永福县。累迁集英殿修撰,赠宝谟阁学士。谥忠惠。著有《方忠惠奏议》《外制杂著》《壶山四六》一卷、《壶山类草》三卷、《南海县志》《铁庵集》三十七卷(刘克庄《铁庵方阁学墓志铭》),除《铁庵集》著录于《四库全书》,其他均已佚。《全宋文》第三二一册至三二二册录其文四十七卷,即《铁庵集》。《全宋诗》第五十七册卷三〇〇〇录其诗十三首。
        入莆第十四世:
        方澄孙,字蒙仲,大东子。或曰其名为蒙仲,然据刘克庄《方蒙仲墓志铭》所载:“蒙仲,名澄孙,以字行。”[7]知为以字代名之误。方澄孙于淳熙七年等进士第,授邵武军学,后通判泉州辟淮西制置司,擢国子监主簿,累官至朝奉郎,卒年四十八。蒙仲文名颇著,《闽书》云其“高才能文有气节,一时诸贤,如方大琮王迈刘克庄皆与为友。初以文字为贾似道所知,及似道相,澄孙独求补外”[8]。《方蒙仲墓志铭》载其著作有《絅锦集》《通鉴表微》,另有《记过集》《石岩文集》《和后庄梅花百咏》《乌山小稿》一册、《义庄集》著录于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与《莆田县志》卷三十三,然此二本皆题为方蒙仲所撰。《文渊阁书目》卷二记录有《乌山小稿》一册,然注明“缺”。《闽书》卷一〇六又载方澄孙还有《洞斋集》。然蒙仲之所有著述,今皆已佚。《全宋诗》第六四册录其诗一卷,乃据《永乐大典》《诗渊》等书所录合编。《全宋文》第三五〇册卷八〇九三录其《贺天基节表》等文四十篇,摘自《永乐大典》所引之《絅锦集》。
        方实孙,字端卿,一字端仲,号淙山,累举不第。尝以所著《易说》上于朝廷,遂以布衣入史局,遽以风闻罢归。实孙著述宏富,有《读诗》一卷、《读论孟中庸大学》四卷、《读书》一卷、《读易记》八卷、《经说》五卷、《太极说》《西铭说》《淙山读周易记》二十一卷、《史论》一卷(《莆田县志》卷三三),均已佚。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〇〇有《跋方实孙乐府》《跋方实孙咏史诗》,卷一〇七有《跋方实孙经史说》。由是可知,方实孙还有《乐府》《咏史诗》《经史说》三集,今亦不存。《全宋文》第三二五册卷七四七六录其文《淙山读周易序》《淙山读周易后
序》二篇。
        方选孙,生平不详。著有《方选孙诗集》一卷(《莆田县志》卷三三),今已不传。
       入莆第十六世:
         方公权,字立道,号石岩。澄孙子。咸淳戊辰进士,历黄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时称“石岩先生”。著有《古易口》《正通庸言》《石岩存稿》十卷、《尚书审是》(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佚。
        (二)方仁岳一支
        入莆第七世:
        方龟年,字寿先,景祐甲戌进士,官屯田郎中、朝请大夫,徙居姑苏平江,卒葬长洲,子孙因家焉。著有《经史解题》四十五卷、《记室新书》七十卷、《群书新语》十卷、《泊宅编》十卷(《莆阳比事》卷三),已佚。
       入莆第八世:
       方惟深,字子通,龟年子。父卒葬吴长洲,因家焉。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举乡试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遂与弟躬耕,以孝友清介之风著称东南。宣和四年卒,卒年八十三。著有诗文五卷(《北山集》卷三三《莆阳方子通墓志铭》),或曰有《方秘校集》十卷又录一卷(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又有诗集一卷(乾隆《莆田县志》卷三三),均已佚。《全宋诗》第十五册卷八七五录其诗二十七首,摘自《诗
话总龟》《永乐大典》。
        方旬,字时发,慎从族孙。绍兴四年进士,除太学博士,历提举广东京西学士,坐忤权臣,通判建州,降服贼众,移衢州卒。著有《方中奉文集》三十卷(《莆田县志》卷三三),佚。
       入莆第九世:
       方监,字尚周,颜子。绍圣四年进士,累官至广东提学,赠大中大夫。著有《小斩集》五卷(《莆阳比事》卷)。《全宋文》第一三八册卷二九七二录其《动静见天地之心论》一文。
      入莆第十世:
      方廷实,字公美,一字尚美。监子。《闽书》作“方仪五世孙”,核对《莆仙方氏宗谱》世系,当误。政和乙未进士,历官刑部、礼部、吏部员外郎。改殿中侍御史。著有《寿山居士集》《蓄德斋文集》《蓄德斋奏议》三卷(著录于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莆阳比事》卷三仅记《蓄德斋文集并奏议》不注卷数),佚。《全宋诗》第三十一册录有其诗。
       入莆第十一世:
        方崧卿,
字季伸,方宪子,廷实从子。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所至皆有惠政。其居官三十年,所得俸钱半为抄书之费。家藏书达四万卷,皆手自校对。尝校正《韩昌黎文集》。著有《举正》十卷,《附录》五卷,《笺校》十卷,又有《续横浦集》《补襄阳志》《集古录》三种(周必大《周文公集》卷七一《京西转运判官方君崧卿墓志铭》、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京西转运判官方公神道碑》均载)。另《直斋书录解题》记录有《南安志》二十卷《补遗》一卷,为太守方崧卿、教授许开修。《文献通考·经籍考》亦有如是记载。然《宋史·艺文志》仅署名为许开,未知孰是。《续横浦集》应为十二卷(《莆田县志》卷二十二《艺文志》《重刊兴化府志》卷二十六《艺文志》均载有《续横浦集》十二卷)。此外,还有《老人从书集》《韩诗编年》十五卷著录于《莆阳比事》卷三、《莆田县志》卷三三(《韩诗编年》十五卷《莆田县志》作《韩诗辨证》五十卷)。今有《韩集举正》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叙录》一卷,著录于《四库全书》,亦有《韩文年表》二卷并存于世,其余均已佚。另有《全宋文》第二五八册卷五八一七收录方崧卿文三篇,分别为《乞监司各以所察官吏之罪按劾奏》《韩集举正序》《韩集举正后序》。
       入莆第十二世:
       方信孺,字孚若,号好庵,崧卿子。以父荫,补番禺县尉。历萧山丞,兼淮东随军转运属官。开禧十五年卒,年四十六。孚若“有隽材,未冠能文”[9],著有《南海百咏》一卷、《诗境集》三十卷、《出岭后诗文集》三卷、《淮南稿》《南冠萃稿》《南辕拾稿》《寿湖稿》《云台稿》《通门语录》三卷、《南海百咏》一卷、《桂林》甲乙丙三集、《好庵游戏集》一卷、《击缶编》《曲江啸咏》《九嶷漫编》(《宋史》卷三九五)。仅存第一种。《南海百咏》有《琳琅秘室丛书》影印元抄本、《宛委别藏》本;另有《观我轩集》一卷收入《两宋名贤小集》。是二卷皆为诗,《全宋诗》卷二九一四至二九一五录此二卷。《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首,出自《粤西诗载》卷二五。《全宋文》三〇八册卷七〇三八录其《谢某启》等文凡十八篇。
       入莆第十三世:
         方左钺,字武成,信儒子。以荫补官,授德庆府司法参军。年二十有五卒。能诗如宿,刘克庄引叶适之语赞其“句法天成,殆鬼神送与耶! ”[10]有《煮瀑诗》一卷(道光《福建通志》卷七〇),佚。
        入莆第十五世:
        方天若,字彦稽,左钺族孙。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彰信军节度推官。累迁秘书少监,加右文殿修撰,出知泉州,未行,为言者所攻,遂至仕。有《方天若文集》五十卷(乾隆《莆田县志》卷三三),已佚。
        三、结语
        宋代莆田方氏之三派皆有文名,然以“六桂方氏”规模为最,其文学成员数量多达三十八人,几乎人人有集,以文学传承十代,是宋代莆田乃至福建甚至全国颇具代表性的文学世家。本文搜集整理谱牒、地方志等诸多文献资料,厘清方氏之源流派系,梳理出三十八位文学成员的生平概况,并考订出他们的作品存佚, 以期有助于对方氏家族文学和文学家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毓莎.宋代福建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J].福建论坛,2012,(12).
[2][宋]方大琮.方氏族谱序[G]// 全宋文第322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75.
[3][宋]方大琮.述莆方三代聚族[G]// 全宋文第322 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291.
[4][清]方元会.莆阳刺桐金紫六桂方氏族谱[G]//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第1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
[5][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G]//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0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莆田市姓氏源流委员会.莆仙方氏宗谱[M].莆田市姓氏源流委员会印,2006:16-17.
[7][宋]刘克庄.方秘书蒙仲墓志铭[G]// 全宋文第322 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68.
[8][明]何乔远.闽书(卷十)[M].明万历四十年修,崇祯二年刊本补充配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9][清]孙尔准.福建通志:卷一八〇[M].陈寿祺,纂.程祖洛,等,续修.同治七年正谊书院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0][宋]刘克庄.方武成墓志铭[G]// 全宋文第331 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67. 宋代莆田六桂方氏家族及文学考论_林毓莎.pdf (202.72 KB, 下载次数: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6 17:54 , Processed in 0.1449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