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4|回复: 0

南宋贤相叶颙的孙婿方信孺,三度使金,舌折敌酋,是杰出的外交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3 1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1-2-23 13:28 编辑

南宋贤相叶颙的孙婿方信孺,三度使金,舌折敌酋,是杰出的外交家
方信孺像

     他三十岁时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出使金国,大智大勇,舌折敌酋,展现出弱国使臣大外交的风采,留下了“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气壮山河的节义之语,大词人刘克庄写诗赞誉“奉使年三十,名满四夷奇”。他就是南宋杰出的外交家方信孺,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旅行家。

      方信孺(1177—1222年),字孚若,自号诗境,又号好庵、紫帽山人,南宋兴化军莆田县下皋人(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霞皋村),系宰相叶颙的孙女婿。历任番禺县尉(今广东)、萧山县丞(今浙江)、肇庆府通判(今广东)、韶州知州(今广东韶关)、广西提点刑狱、广西转运判官、大理寺丞、淮东兼提刑(今安徽)、真州知州(今江苏仪真)。
试职州县,政才初显
今莆田华亭镇霞皋村,方信孺的出生地

       方信孺生于仕官世家,父亲方崧卿系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方信孺生有异质,幼能通书,九岁就能落笔作文,南宋四大家的周必大、杨万里见到后都感到很惊讶,认为是个奇才。庆元四年(1198),以父荫补授番禺县尉。方信孺文武双全,智擒群盗,“创立廨宇盖造营房,置办军器,教阅弓手,境内肃然”。他深入考察各处名胜古迹,作《南海百咏》七绝百首,纪胜咏史。由于“才望倾一府”,以至“诸公争致之幕下”。三年秩满后,因捕盗有功转任萧山县丞。浙东转运使钱象祖、提刑傳伯成听说方信孺智谋过人,征召处理海防事宜,处事干练有条。
       当时朝廷要求不拘一格,荐举人才。时任淮西总领的邑人、北宋名臣蔡襄的四世孙蔡戡,举荐方信孺,认为“其人年壮气盛,有意功名,奋励激昂,不择剧易。少加涵养,必为成材。内而繁难职事,外而沿边任使,皆可试用。”蔡戡并以身担保方信孺:“将来朝廷擢用后,不如所举,甘俟朝典。”
        开禧二年(1206),平章国事(宰相)韩侂胄借金朝一时内困之机,主张北伐,还启用辛弃疾等主战人士,试图夺回丢失的疆土,打破了宋金两国近40年的和平局面。但多路宋军一战而溃,西线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受诱投降。金军直抵准河、汉江一线,形势危急。韩侂胄心悔北伐,宋金双方和议息兵,但宋廷七次派使议和,无一成功。开禧三年(1206)正月,不少大臣,包括时任柩密院属官的邑人刘弥正(刘克庄之父)也极力推荐方信孺有“专对”(遇事机敏,擅长交际)之才,可以胜任使命。奉使北廷,舌折金帅
龙隐岩 宋·方信孺《世节堂》

       开禧三年(1206)二月,时任萧山县丞的方信孺受命于危难之间,毅然出使金国。因金国反复无常,使者经常死于非命,方信孺自知此行生死难料,临行前告别老母说:“王事不可辞,愿勿以儿为忧。”
       信孺虽是七品之官,但对天下形势却洞若观火,心知此次与金朝和议焦点,在于如何处置北伐首谋者,因此特地问韩侂胄:国家多事之际,不敢因为老母之事而推辞。因为是我方首开战火,金人如果追问首谋是谁,我该怎样回答呢?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无言以答。方信孺以朝奉郎、枢密院检详文字,充任枢密院参谋官,携带督师张岩书信前往金军元帅府。
       金人气焰嚣张,方信孺一行刚到濠州,就被金帅纥石烈子仁拘押,威逼屈服。随行属官吓得痛哭流涕,方信孺怒叱说:你这般痛哭流涕,有辱国格。金帅纥石烈子仁以“五事”相要挟,即反俘、归币、称藩、割地、缚送首谋五项和议条件。方信孺清楚朝廷和议底线,从容应答:遣返战俘,归还岁币可以做,交出战争策划人,自古无此先例,称藩、割地,则不是做臣子能够主张的。纥石烈子仁威胁说:你难道不想活着回国吗?方信孺说:我受命出使离开国门时,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纥石烈子仁无可奈何,予以放行。
      方信孺刚到汴梁,就被困在驿所。金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先派人以“五事”相逼,无法得逞后,只好亲自出面,威胁说:“若五事不从将率兵南下。”方信孺毫不畏惧,仍然据理力争。宗浩词穷理屈,让庞赵与方信孺联诗对句,庞赵借吴曜献蜀降金之事为难戏弄他:“仪秦虽舌辨,陇蜀已唇亡”,讽刺方信孺虽有辩才,但无法挽回时局。方信孺应口而出:“天已分南北,时难比晋唐”,强调宋不会做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石敬瑭。
       针对金国诱降宋将吴曦的狂妄得意,方信孺极夸宋朝两广、两江、两浙、两淮之富饶,强调蜀地之失,无损宋朝之根本。宗浩斥责说:“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方信孺针锋相对:“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无法反驳,但仍然坚持“五事”。
      四月方信孺回到临安,宁宗问候慰劳,官转三秩。并下诏众议“五事”,朝臣认可其中三条,即返俘、增岁币五万,追罪首谋;拒绝称藩、割地两项。同年五月,方信孺再次出使。此时,宋朝已平定吴曦之乱,诛杀吴曦,气势为之一振,方信孺对金人各项要求逐条反驳,几乎寸步不让:一是指出起兵端的原因在金国,当时宋朝已经看到金章宗写给吴曦的诱降诏书,而宋朝动兵是在下诏书之后;二是阐明宋军不弱于金军,金军固然攻取滁州、濠州,宋军也曾攻克泗州、涟水;金固然有胥浦桥之胜,宋也有凤凰山之捷;宋军固然不能攻克宿州、寿州,可金军同样无法攻克庐州、和州、楚州;三是宋人本来就认为增加岁币已经很卑屈,称臣和割让淮南地更是视为耻辱。最后方信孺强调说,金人所要求的“五事”已从其三,如果还不满足,只好再战。此时,金人不再坚持割地和称藩的要求,退而要求宋主称金主为伯,来代替以前的称叔。方信孺坚决不许。宗浩只好放弃这些要求,与方信孺达成初步协议。
       八月,方信孺带着草拟的国书及事前答应的犒军费用,第三次抵达汴梁。此时突然又节外生枝,之前所谈的协议,离金章宗的要求差距太远,宗浩只得反悔前议。方信孺官职卑微,态度强硬、辞锋锐利,让宗浩下不来台。宗浩再次将方信孺投入牢狱,威胁“诛戮禁锢”。方信孺说:“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宗浩无奈之下只好让方信孺南归复命。
权臣误国,功败垂成
方信儒作品《南海百咏》

        开禧三年(1207)八月,方信孺第三次受命赴金朝。不料,方信孺抵达汴梁后,金国降格接待。丞相、都元帅宗浩,也奉金主诏命,全部推翻已经达成的协议,还无端指责方信孺不向朝廷委婉建言,接受金朝条款,威胁要囚禁、诛杀方信孺,但方信孺临危不惧。碰巧四川地区宋军攻取大散关,金人更加不安。对于方信需这样大智大勇、能言善辩的谈判对手,金国既恼怒又无奈。领略到方信孺的胆气之后,金人终于对他彻底死心,决定逼迫宋朝更换使者,寄希望于韩侂胄“择谨厚者来”。
但不幸的是,韩侂胄关键时刻致使方信孺前功尽弃。方信孺返朝后面复韩侂胄时说:“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韩侂胄再三追问其五是什么内容,方信孺才慢慢地说:“欲得太师人头耳。”
      韩侂胄闻言大怒,将方信孺贬逐。这位南宋最优秀的外交家之一,从此离开了外交界。方信孺一年之内,三度使金,不畏艰难险阻。虽被贬官,但名闻天下,时年仅三十岁。此后,宁宗诏命监登闻鼓院王柟北使金国。韩侂胄因金朝坚持缚送主谋者,怒而用兵,朝廷内外忧俱不已。礼部侍郎史弥远等密谋暗杀了韩侂胄,又不顾国格,开棺斩首,函送金国,赎准南之地,并以伯侄之国、改犒军银三百万两(方信孺时为钱三百万缗)的重大代价,决定和议,时为嘉定元年(1208)三月,史称“嘉定和议”。金国多年坚持的苛刻条件,基本得到满足,这些条件,恰是当年方信孺坚拒不许的。而当时完颜宗浩等骁将,相继病死,临战易将,兵家所忌。但宋廷不知乘机制胜,使得金国惴惴不安,以和议求得成功为幸,所以金国嘲笑“南朝无人”。
王楠从金国返回朝廷复命时,也将方信孺的功劳向宁宗奏报,说方信孺出使金国,“公论所在,虽金人亦不能掩(掩盖、否认)也。乞录信孺功,而蠲(免)其过。”于是宁宗下诏恩准方信孺“自便”,放松对方信孺的管制,允许他自由活动。
持节粵桂,守备淮东
方信孺被称为'桂林石刻第一人'

        嘉定元年(1208)三月,方信孺担任通判肇庆府、韶州知州,接连在广、湘、桂一带任职十余年,克任其职。致力于平乱锄恶、决断疑狱、表彰先贤、助学兴教,又能关心民生,体恤下属,因而政声广布。
      方信孺担任韶州知州时,打击黑恶势力“十虎”。在广西提刑任上拨乱反正,清理冤案。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转任朝奉郎、广西转运判官,他父亲方崧卿曾任此职,方信孺将运使厅事命名为“世节堂”,以示继承父节,既减轻百姓负担,又增加盐税收入,用于兴修学宫,增加土廪(学子伙食),创设试院,奏减诸都历年积压的欠税三十六万缗,藉以“广圣恩,承先志”。不久担任大理寺丞。适逢金朝因宋廷停止贡纳岁币,出兵南侵,企图以武力迫服。嘉定十年(1217),改任淮东兼提刑、真州知州,加强防务。
      方信孺奏请筑建翼城,积极备战,重赏谍报敌情,查核兵士,更新旗帜金鼓,增置弩砲兵器。方信孺令大幅降低官房、私房租赁价格,吸引居民进城居住,并在城外高处安葬战死士兵三十七窖,军民为之感奋。方信孺还沿着北山筑石堤蓄水,延绵二十里,很多人不知道筑堤的目的。后来金人来犯,迫近仪真,守城将领打开水柜击退敌人,城镇得以保全,免遭金兵蹂躏,显示方信孺深谋远虑,先见之明。
       后来山东李全,缺粮无食,聚众抄掠。方信孺秘密派人航海赠以粮草,欲以结交,使其归附宋廷。李全归宋后率领忠义军与金兵作战,屡立新功,方信孺赠以金碗、战袍,加以犒劳。制置司怀疑他越权行事。接着方信孺又弹劾豪吏,致使谗言忌恨交相到来,被诏降三秩,但方信孺坦然以对,随即返归莆田故里。
一代奇才,夙志未酬
方信孺建的书斋,取名'云崖轩'

       方信孺在莆田城南择地建房,凿田为寿湖,湖中垒海石为山,环湖植荷、柳、松、菊间有茅、亭、木栈。徜徉其间,如与世相忘。朝廷念其功绩,差主管华州云台观,授承议郎、朝奉郎,后改建康府崇禧观。有一天,方信孺游西淙见瀑泉千丈,飞落云端,认为此瀑不亚于浙江雁荡山名瀑,而千百年不为天下人所知。于是开道直通山顶,在银河观下修建玉虹亭,感慨说:“吾老于此矣!”此后,匹马一童,兴至即往,一月中约有一半时间住宿于瀑上,饮酒赋诗,放浪形骸。嘉定十五年(1222)秋,方信孺病重,仍赋诗数章,叫人张挂诸葛亮像于屏间,发出师未捷之叹。他泪别老母,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逝世,年仅四十六岁。
邑人史家黄仲昭论高度评价方信孺的一生不凡功绩,挚友刘克庄在祭文中,感叹方信孺“进不得伸其有用之志”“有才而无命,有志而无时”。多次梦及方信孺“中原独著鞭,往来绝境几食毡”的英雄功业及“自古英才多顿挫”的历史悲剧。
方信孺书'碧桂山林'

        因家父藏书四万卷,方信孺自幼博览苦学,贯穿群书,善文工诗,著有《南海百咏》、《南冠萃稿》、《南辕拾稿》、《曲江啸咏》、《九疑漫编》等。他也是南宋著名书法家、旅行家,精通书法诸体。因有山水癖好,方信孺北至黄河,南及桂林,以摩崖题刻与诗集记录他的游踪,在广东韶州、湖南道州、广西桂林多地摩崖题刻。据统计,方信孺共留下题名、题榜、题游、题诗等题刻24件,字体有楷、隶、行、篆各体,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书法价值。比如担任湖南道州知州时,在宁远县九疑山玉琯岩悬崖峭壁上题刻“九疑山”三个大字,每字近二米见方,气势雄伟,苍劲遒拔,与紫霞岩联成一气,令人叹止。因其题书,俗称“书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慕名前往探赏。方信孺曾经向爱国大诗人陆游求字,陆游书写“诗境”二字赠予,信孺于是自号“诗境”。方信孺曾在住所修建复阁,题匾“诗境”。也许,这也是方信孺亦仕亦游、中原独著鞭,亦诗亦酒、河山独漫游的一生诗意的写照。
         参考《宋史》及阮其山等人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6 19:00 , Processed in 0.1257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