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其面门放种种光:这里的「面门」与后面的六种震动相对应。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都在「面门」?虽然讲意根在心脏,但真正起妙用的是不是在头脑里?这是表「始觉智」。六根对六尘、十八界开始觉悟,首先从六根觉悟,与下面「六种震动」相对应。佛在讲开示之前是从哪放光?是从这里(指头顶),是显现出「不空如来藏」——自己虽然眼睛看不到,心里就知道有头顶。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表根本智慧。在开示了一段法理以后,信众已经有所悟处,这个时候呢,就体现在「面门」,这六根也叫始觉智。「种种光」,是表无量的智慧德能。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这是打比喻,法力无边。你如果真的认为佛后面现许多许多光,不要说「百千日」,有两个太阳的话水陆空众生也统统会变成焦炭。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方便说为一佛出世,面对十方法界讲法,皆得受益。用四悉檀来讲叫「世界悉檀」,普遍能得到受用。讲究竟义,当人当下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就是完整的「普佛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叫「普佛世界」。 「六种震动」,同样作两种观照:先方便观照。哪六种震动?从声音上来讲,击、震、吼。比如敲桌子,这是「击」;那么击了以后是不是感到空气里有震动?量变引起质变,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吼」。我们境界总是不断地提升,定力总是不断地加深。这是击、震、吼。它是表修行中的一个次第过程——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外形变化而言,动、起、涌。我在这儿是不是在动?等站起来的时候,比「动」的幅度是不是要大?那「涌」呢,大家从中间往上涌、往四面涌,是表它波及的面越来越广。这是恒顺世间法,循序渐进,叫做六种震动。 它又分三个层次:动、遍动、等遍动。动,是指本方这一片国土在动;遍动,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说法遍动了全国;等遍动,遍动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讲「动」在地球,「遍动」是整个大千世界,「等遍动」是无量法界。这都是讲方便说。讲究竟说,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所以把这六种动呢,联系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震动。 师父每讲一句法,这六根是不是在震动?这个震动不是那个震动,动到最后牙齿动了,还要掉牙齿了(众笑)。是讲你这个心态在调整,这六根在动。大家明白吗?是这样的动这叫六「动」。动了以后,我们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遍动了没有啊?原来看到这就是茶杯,现在一看到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是不是六尘在动啊?叫「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然后我们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是不是都是我?然后进一步想到这个茶杯是由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有,地、水、火、风是由于我们的心变现而有,是不是动到六种意识界了?十八界整个都在动,叫「等遍动」。 可见,这六动是比喻明心见性的一种过程——第一「动」,首先破除我执,第二「遍动」,破除法我执、人我执;第三,「等遍动」,法我执破除了,变成空了,还要从空出有,一切的形形相相都是我,叫「等遍动」。 如是十方:这就是讲明心见性的境界。「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十方没有哪一方不是阿弥陀佛。在佛法里,有空间必有时间,有时间空间必有万法。所以这里的「十方」是表时时、事事、处处、法法,没有一法不包含其中。这就叫「如是我闻」,这就叫「阿弥陀佛」。也可方便说为佛的神通示现,度化下等根机众生。 微尘国土,一时开现:小至微尘、大至国土,表一切法;也可以讲像微尘数那么多的无量国土一时涌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法在我们心中当下显现。这个「一时开现」,就是华开莲现,即开即现、即悟即入。诸佛出世都是为了开示佛知佛见,令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在这里是预示着佛要开讲这样的大法,让大家明心见性呐!因为阿难跪地求法呀,阿难在七处征心的过程中做了种种的转计。这是一种瑞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里的「佛之威神」理解为我们的报身智慧妙用。通过肉身佛特别的加持力,使法会大众与正法道交感应。「威神」,在三德里是与般若德相对照。「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就是「一心三藏」。诸世界,就是三个如来藏;合成一界,就是一个念。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也不得。听经闻法就是借助佛法来化去我们的贪、嗔、痴种种的习气,而把整个的虚空法界一切的万法刻骨铭心地认识到都是我当下这一个念,把一切世界「合成一界」。这是打比喻表真实义——我们一切万法本来就是一个念。 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我们天天讲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我们不要杀生,每个人每一天讲一万遍,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叫扬汤止沸,说说而已。所以我们发大愿,肩担如来家业,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在这个地球上弘扬「如来藏」的道理,才能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才能拯救一切众生。这叫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发心把这个法要向全世界去流通。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这后面讲得更妙,「皆住本国」,怎么样?十方道场不动而至啊! 既可解释为:诸大菩萨,住持本地风光,而得全体照用。正显根性、尘性,一切诸法,皆是不动周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对显一切众生,皆具此光,昧而不知。若肯舍识用根,当下解脱。(引用自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也可以这样解释: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还有什么十八层地狱,在哪里呀?就在这个房间里,就在我们的毛孔里,就在指甲缝里!你信不信?下午五点钟以后,开了天眼的人好好看一看,大街上人鬼共行,人鬼并肩,你从他肚子里穿过去,他从你腋下穿过来,谁也不会把谁碰伤。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粒菜籽就是无量的虚空。 电视机这么大空间,有好几百个频道。好几百个频道就意味着可以变成无量的频道,无量的频道是不是就在一个空间?你开了二频道的时候是中央台,开了三频道的时候是江苏台;那开了江苏台的时候,二台没有开,中央台在不在里面?(在),但是你不开它,你能不能看到?(不能),虽然你没有看到,它在不在开?(在),这就叫明心见性。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佛讲众生可怜呐!他本来跟佛同样具足如来德性,无量智慧德能在圣不加一分一毫,在凡不损一分一厘,可是凡夫就是因为迷惑颠倒不能证得。「种种颠倒」,后面讲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概括说为「种种颠倒」——心颠倒想、口颠倒说、身颠倒行。 业种自然:起一个心,动一个念,讲一句话,永远永远都不会消失,会作为阿赖耶识的种子永恒地保存。你就是成了佛也不能消灭,叫「业种自然」。现在讲的这些话,做的什么事,在你无量百千万亿亿年以后成佛了,一念当下都能现前。 明白这个道理,要好自为之。我们过去做的种种的恶业,成佛以后也要受报。怎么报?报为与众生结法缘,你去度他,但是也很辛苦;或者生病,也很痛苦。没有解脱的人你要去还债呀!你杀生了,就要被别人杀去;你欺骗了别人,那这一世人家来欺骗你。凡夫的果报与诸佛菩萨的果报不一样:前者是轮回果报,后者是示现果报。 如恶叉聚:「恶叉」,树名,一个枝节必定结出三颗果实,在佛法里比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自从无始以来,一念生相无明为咎,继而三细六粗,渐次产生。我们由原始佛而背觉合尘,产生种种的颠倒分别,这是惑道。有惑便开始造业,有造业即有业种,为将来因,这是业道。有业,则必然受报,产生苦果。所以,惑、业、果三者俱生,缺一不可。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特指「一心三藏」,就是文殊菩萨在第六卷那首偈颂所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你不能究竟成佛。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在「无上菩提」与「声闻缘觉」之间还有不了义大乘。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这都是歪门邪道,但有别于世间法的歪门邪道。这里仍然是好人、善人、行善法,但是不究竟,他连人我空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说,有些人开了天眼、开了天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自以为是明心见性,这是诈骗佛法!鬼都有五种神通,二十八层天的人个个能腾云驾雾、排山倒海,都是外道。因为我遇到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些人手一伸,这个手上站了五尊阿弥陀佛;有些人口一吐就是一道金光、吐出一个阿弥陀佛相来;有些人坐到那里,开了天眼的人你看到他身上金光闪闪……这些与道行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色身调整,连鬼都有这种功夫。 那么作为我们修圆顿大法的同修,在离开这个道场以后看到人家搞舍利子啊、什么肉身佛啊,包括送往生的过程中出现的瑞相啊,我们一定要恒顺,并说:「嗯,功德无量!」这是怎么样怎么样……是要借此把那些不信佛法的人「骗」进佛门、引导进佛门。你不要跑到九华山去:「这个东西给我把他毁掉!是个妖魔鬼怪!」你罪过无量。在那里我们要恭敬虔诚地礼拜,做给人家看,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大乘佛法圆融、圆通。 包括送往生,死人笑起来了、骨头软起来了,与往生不往生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往生来宣传。我们不能以此作为往生的标准,只能作为一种法门方便引导他。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下面佛具体有讲,一个是「生死根本」,一个是「菩提涅槃」,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都叫「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你没有明心见性而在这里修行,等于用泥巴来煮白米饭、蒸馒头,这样行吗?不行,那不是煮饭的材料。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我们由大光明藏沦落到六道轮回有没有开始啊?这是一种没有开始的开始,所以叫「无始」。有开始的话,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永远讲不出来,它永远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就是没有边际,这是不可思议的开始,所以叫做「无始」。什么是「无始生死根本」呢?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今者」,是当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意识心,把它当成我,这是「攀缘心」。我看到这是电灯光,这是攀缘心;我听的你是讲话,这是攀缘心;我吃的这个饭很好吃,这都是攀缘心。把这个东西当成是我了,所以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里说菩提心还带有方便意义。怎么「菩提心」呢?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脑袋能想,那么,在我眼看、耳听、心想之前,这个能看、能听、能想的东西在不在?可以把它方便说为「菩提心」,也就是第七识,也就是意根。可是很少有人往这个方面想啊!注意,我这是方便引导,第七识后面还有第八识,第八识后面还有第九识,第九识后面还有第十识。现在呢,我需要画龙点睛:告诉各位,前面的六种意识心是攀缘心,后面第七识是菩提心,这是几个心啊?一个心。 (以下内容看光盘容易理解,看文字稍逊) 举例来讲,(伸手掌)我们前面的攀缘心在这个指头上。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我们在这里往外看、往外听、往外想、往外讲,这是攀缘心;但是来讲,在我们看、听、想之前这个心是不是在这里?(指根关节处)这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当我明心见性的时候,这几个心是一个心。我们本来是一个心,但是我们执著在前半段,就把后面的半段忘记了;当我们明心见性以后,后面也是我,这前后是不是一个本体呀? 在这段经文中,你不要把两种「根本」变成两回事,两种「根本」就是一种「根本」。比如说这个眼镜盒,你只知道用了前半截的心,而不是用后半截心,后半截是不是也是你呀?前半截后半截是不是一回事呀?只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由于这个浮躁,执著在粗浮的这种意识层面。 「菩提涅槃」这是两个概念:「菩提」,是智德,表见道;「涅槃」,是断德,表证道。把「菩提」与「涅槃」分开讲,这是就分别法而言。 那么,声、缘、藏、通、别的五个「菩提」是有漏菩提,明白以后还要修证涅槃。「菩提」,是觉悟,开了智慧;「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再生死轮回了,身心得到解脱;也可以讲「菩提」是心解脱,「涅槃」是身解脱。在圆顿大法而言,菩提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菩提。 星云大师也讲,修行贵在开悟,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成就的。尤其是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悟,即悟即证!在《法华经》《楞严经》这个法会上一次次地用这个菩萨当下成就的事实来奠定「华开莲现」、「即念即佛」的这个理论基础。要搞明白。《法华经》《楞严经》少则十几处,多说几十处,就是讲听经闻法当下了生脱死! 可是很多修行人就是不相信,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这是因为我们做贱人做惯了,本来当下得到无量珍宝是无比殊胜之事,但他一下受宠若惊,而不敢当真。就跟一个国王的儿子一样,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寄托在平民百姓家里,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是王子。等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接他回去,他受宠若惊。他过穷日子过惯了,根本不相信,「是不是要把我抓过去害我?我怎么可能是皇帝的儿子呢?」可他是不是皇帝的儿子?他就是啊!这是打比方(穷子喻)。 涅槃通常有四种: 一者,自性清净涅槃,也叫性净涅槃,一切众生当下即是涅槃。不管你是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你都是涅槃,不可否认。圆顿大法讲,牛屎狗粪、一粒微尘、一根草、一根丝,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当下就是圆满佛,是一个本体。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你都是一个性净涅槃,你都是阿弥陀,你都是观世音,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啊!你可以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你不懂不信就得不到当下受用。 二者,有余依涅槃。佛当年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讲经四十九年,成道后的这四十九年就叫「有余依涅槃」。「余」了什么?余了这个肉团,依靠这个肉团来讲经说法度众生。 三者,无余依涅槃。他已经成佛了,在八十岁时用三昧真火化掉自己,肉身已经不复存在,进入自性大光明藏。 现在一般人讲解「涅槃」大多按照「无余依涅槃」来讲,这是受禅宗的影响——「真佛无相」啊、「真法不可说」啊。《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几千年以来比较普遍的说法。 四者,无住大涅槃。这就是「一心三藏」,不住空,不住有,不住中流,一无所住而无所不住。有相、无相、是非长短都是我们的一念真心变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空,但是它可以现有、现空、现中,而且是即空、即有、即中,即一即无量。真正成圆满之佛,即当下具足四种涅槃。实际上第四种涅槃是不是就具足前面三种?统统具足了。 「元清净体」,这四个字是表述「菩提涅槃」的特征。所谓「元」,法尔如是,原来如此,本来就是这回事。有的人问到最后,那我们的真心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候来的?这个没有办法讲。它是个「元」,本来就是这样。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就是这样,叫「元」。不能按照世间人的逻辑推理来想,一个事情总有开始、总有结束。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这就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说。其实「没有办法说」是不是已经说出来了?圆顿大法就是这么妙,没有办法说,它也说出来了。 这个「清」呢,是表不夹杂。注意,不夹杂是特对夹杂而言。我们看到是非、好坏、长短、黑白、香甜、苦辣、天、人、鬼、畜,是不是无量杂七杂八的?黄金白银、臭垃圾、老鼠药……是不是夹杂?圆顿大法妙就妙在这里。这也是夹杂嘛,它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我经常讲,这一杯水对人是甘露,鬼看到是一团火,天人看是块石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你讲牛屎狗粪,鬼看了是美味嘉馔;那这个色身呢,修行人在定中可以变成一股风,可以变成一团火,可以变成一滩水,它到底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就是我们一念心变现。好好明白。世界上没有是非好坏长短,是非好坏长短都是我们的心在变现。当你看这个世界、看别人一片黑暗的时候,你赶快忏悔,要使自己的心转亮。那都是你的妄想心!心里黑暗之人往生的前景一定非常糟糕。 「清」,是这样清,在清为清,在浊也为清。这是「妙莲华」的本质啊——生于污泥浊水,妙莲华仍然清香、洁白、微妙。「净」,可以看成是「定」。十法界花花世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我们一定要明白变中有不变、动中有不动,动与不动都是我们的智慧德能。明白了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就是「首楞严大定」。这种大定绝对不是叫你坐在那里像个木头像个石头一样如如不动,你那是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仍然是有为法。用圆顿大法讲,叫「坐鬼窟窿」。 什么叫「首楞严大定」?一天到晚坐在那发呆,谁去教化众生啊?行菩萨道,是转妄想分别心为道种智、分别智,去教化众生。祖师大德到什么地方修禅定啊?最热闹的地方。不在于你事相上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样用心。 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吃饭、穿衣、走路无非念佛、拜佛,无非修禅、修密!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修任何法门,都是「错乱修习」。一定是先明心见性再修无量万法;不明心见性,修无量万法都是颠倒行事。佛在这里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不明心见性就是「错乱修习」。 几句话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怎么看得那么复杂啊?佛在世的时候几句话叫人了生死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要破除这个迷信。到这个道场来,你只要是很认真地听课,都能成就。讲两个半月,是要成就登台弘法的讲师;就成就了生死而言,几句话你就了了。这叫「石破天惊的大法」呀!老天爷听了都害怕,是不是《妙法莲华经》讲的?舍利弗再三请法,佛讲,「哎呀,这个法不能传!」传了以后天人、阿修罗都会害怕、吃惊,连通教菩萨、别教菩萨都不敢相信。不光石破天惊,连菩萨都吃惊。不要怕,瞪着《楞严经》,或者把一些你们非常崇拜的祖师大德、高僧大德的高论放在旁边对照,看我们讲错了没有。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识精元明」就是第八识。由八识中见、相二分而生诸缘。我在这里把《楞严经》的法理法义讲给大家,这些道理在我讲、在我想之前,在不在我心里?虽然在我心里,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有没有任何动静?这就是「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我这个「识精元明」生出什么「诸缘」呢?生出了声音之形,生出了文字相,生出了文字义。「缘所遗者」,当我生了这个诸缘以后,我们执著在外面声音的大小、文字的形相、文字的义理,我们都往外看了,却不懂得往里看,是不是把那个「元明」遗失掉了? 佛讲了,你如果只知道往外看,这是讲的什么什么理,不知道里面那个元明,叫「缘心听法法也缘」。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一定要懂得,讲出来的这个有文字相、文字义,有声音振动的这些东西,就是里面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是一个本体。你不懂这一点,你听法是白听呐!许多人打口头禅,那叫一知半解。 换句话说,你们能听的那个东西,在听之前它在不在?也在啊!那就是你们的「识精元明」。你那个「识精元明」跟我这个「识精元明」能不能分开呀?是不是都在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我在这里讲出来,你在这里(二指)听进来,能讲的、能听的是不是都在这里(中指)?所以我在这里讲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你们听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我讲是不是就是你们讲?你们听了是不是就是我在听啊?有没有老师和弟子?回答「没有」的扣十分。也有也没有。 所以拜我为师的人,第三个条件:你必须要发心来世你要做我的老师!要不然我每次都这么辛辛苦苦的,这个吃亏的买卖俺不干,大家轮流来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与燃灯佛,你们能不能搞得清谁是谁的师父?你根本都搞不清,他全部稀里糊涂的。有些人反而以此来诽谤:释迦牟尼糊里糊涂的,一会儿是燃灯佛的师公,一会儿又变成燃灯佛的弟子,一会儿是文殊菩萨的师父,一会儿又是文殊菩萨的徒孙,搞得莫名其妙。可有意思了!你以为佛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啊?他故意地讲乱,看你懂不懂。这就是叫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你本事再大都不要贡高我慢。 修行人不可以自暴自弃,那么根据众生的需要,有时候要示现尊师重道,并不是老师需要。分别法与无分别法我们都要次第圆融,只看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所以佛有时候慷慨激昂:「老子就是人天师!天人大众都来听我说法!」有时候又把自己装成个掏大粪的老头子、跟乞丐一样。 圆顿大法自在无碍,只是根据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同的形相、身份——你贡高我慢,我比你还要贡高我慢;你是军长,老子是元帅,老实一点;你感到自暴自弃的时候,我比你还要自暴自弃;你是小学毕业,哎呀,我斗大的字也识不到两篓筐,我都能听懂,你为什么不能听懂?大家明白吗?这要根据众生的根机。有时候你把自己讲得很下贱、很谦虚,人家看不起你,「谁听这个东西讲法?走,还不如去听我小孩子念三字经呢!」你有时候把自己说得贡高无比了,人家看着你:「这个人是狂人。走!不理睬他。」 所以我们讲经说法能够得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听众的认可,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讲经者;但你非要得到百分之百的人都来认可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自己要量自己的力,要有自知之明。菩萨说法,不拘一格。 那么「缘所遗者」,「遗」到哪里去了?就在我们迷惑颠倒之中。圆顿大法不是教你怎么念佛、怎么拜佛、怎么去打坐,而是告诉你:你是谁、你周边的环境是谁,告诉你这一切的一切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告诉你一切的一切的来龙去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一步登天。就是把这个「缘所遗者」找出来。把这个东西找出来是不是三句话、两句话就了了?哪有那么复杂的事啊?佛在《楞严经》就是讲啊:「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谁叫你去苦修?谁叫你去认真修?可我们有些现在认为自己能修苦行、能做许多许多事情的人,他听了马上就生烦恼。你想叫他做一本万利、万万利的事情他不愿意做,他只愿意去做一本十利、一本二利、一本三利的事情,慢慢地来。这是我们一种本能的下劣心。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是不是仍然讲的跟文殊菩萨一样啊?「归元性无二」,要成佛首先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路,明心见性以后再去修。那么这里呢,「由诸众生遗此本明」,不能明心见性,是不是?「虽终日行,而不自觉」,一天到晚「行」,你都不能觉悟,不能开智慧。「枉入诸趣」,是冤枉地受轮回。这个「终日」是表无量劫生生世世行都在六道轮回呀!这几千年是一个大颠倒。他不是先从「如是我闻」、从《法华经》《楞严经》明心见性再修无量法门,而是想通过修无量法门来明心见性。没有这个道理啊!事实胜于雄辩。「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是这几千年以来在修行人所公认的历史事实,而佛当年肉身在世,一场法会——楞严法会、法华法会中间几个阶段,每讲一段经、每讲一部经,佛马上宣布多少多少人成就!不离讲堂、不离板凳,当下成就。 有些人读《法华经》、读《楞严经》他是过过而已,要害的东西他是一点点感觉都没有。因为他是以浮躁的心读经,他认为读经诵经就能成就,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去理解去,所以他不懂。有一个人读《法华经》读了十几年,〈药王菩萨本事品〉里打了十个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讲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他还不知道有这个内容。而会读经的人,往往前面第二页不懂的事情,他往下来读到第一百页的时候,里面的人就会告诉他,帮助他读懂。你只要用心,总会有个悟处。 关于「听经闻法当下成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里根本都不要解释,是不是?所以这段经文大家要刻骨铭心。佛就讲: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终日行」还「枉入诸趣」,冤枉,怎么冤枉呢?他还自以为怎么样,到最后还要落入三恶道。有些人「枉入诸趣」太容易了——佛在《妙法莲华经》第三品讲啊,你对《法华经》以及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就会下无间地狱,不费吹灰之力就会下地狱,是不是?但是圆顿大法妙,你一念悟,当下变地狱为佛土!所以我们希望这样的同修赶快觉悟,你可不要恩将仇报。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
愿出生死:小则出六道轮回,中则出部分变易生死轮回,大则圆满地解脱两种生死。今复问汝:这是给他打预防针,你既然有这个心,要老老实实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阿难的第一个回答是含糊不清——他没有讲心见还是目见。 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是心目同时见。佛也不傻,非要问个水落石出。 汝将谁见:你到底用心见,还是用眼睛见?不能让他蒙混过关。 阿难言:我与大众:这就是他狡猾的地方,他把大众扛在前面,哪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在世间法里叫转移注意力。真理就是真理,不在于人多人少,真理就是讲真实。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啊!包括修行人队伍中也有这样。而且有些人下劣到什么程度?他说:「大家都这么认为。」我说:「你这个大家到底有几个人?」他硬着头皮举出来一个两个人,那正好跟他一样都是烦恼习气重的人。 同将眼见:马脚终于露出来了,他不讲心见,认为是眼睛见;到现在还没有转过弯来。前面佛已经讲了,窗户能见吗?实际上眼睛是窗户,心通过眼睛这个窗户来看。人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林泉,虽然是通过窗户,窗户自己能不能看?六根叫内六尘、内尘,跟外尘稍有区别,这个心时时在摆弄它。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佛继续追问。你既然是以眼睛来看到的,那么你「以何为心」?是以眼为心?以心脏为心?还是以什么为心?一直是追问,到底心在哪里?所以这里呢,相当于第二个阶段来征心。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就是前面的攀缘心、六种意识心。你如果能懂得意识心能见的话,相对而言,比眼能见是不是要稍微好一些呢?所以在佛再三追问之下,是不是有所进步啊?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佛在这里是棒喝,相当于现代人的:「胡说!这不是心!」带有一点咄咄逼人的气氛。如果我们听到这个话,是不是也害怕呀?这个心还不是我?能吃饭、能看、能思维、能讲话的这个东西还不是我?那我的心在哪里呀?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矍然:是害怕、惊慌不安的样子。想一想啊,阿难跟佛一起发菩提心,无量百千万亿年的老修行,遇到这样的大法尚且怀疑。所以我们对于身边的同修各种各样的误解,我们是不是应该发慈悲心呢?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即使他们诽谤甚至伤害我们,我们也要发慈悲心帮助他们。情有可原呐!连阿难都还在稀里糊涂,何况这些普通的凡夫?这些人并不是坏人,他们是一时糊涂。避座合掌,起立白佛:这里不是从座而起了,这叫慌乱而失常人之态。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前面刚讲了,攀缘心是生死根本,而阿难不往这方面想。他正是带有一定逆反心理。为什么?他的我执很重,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恨不得来战胜佛。他的悲剧就在这里,因为他太聪明了,脑袋转得非常快。所以佛法里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老实人呢,你讲一他就听一,讲二他就听二,他当下成佛。所谓的聪明人呢,你讲一句话他马上就反驳你,叫逆反心理。这点很重要啊!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这里是进一步解释六识妄心。 前尘虚妄相想:在六尘里属于什么?法尘,即前尘影事。什么叫「法尘」?比如说眼睛看到了灯光,灯光是色尘;耳朵听到声音,是声尘。当我们眼睛离开灯光、耳朵离开声音以后,在头脑里是不是留下色尘、声尘的影子?这个时候可以不经过具体的实际环境,在头脑里就出现这个东西,也可以称为「回忆」。这叫「法尘」,像影子一样;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头脑里再现,叫「法尘影事」。然后呢,大脑就可以不用再看电灯、不用再听声音、不用再闻香味,就可以闭门造车去想象,这叫「前尘虚妄相想」。凡夫在这六种前尘影事里反复地执著,张家长李家短……所以必然在六道里轮回。 惑汝真性:当后台老板的第七识,我们平时谁想得到它呀?虽然想不到它,它在不在?它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你,可我们就是不知道。这里把它方便说为「真性」,是步步引导啊。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我们一直就是这么认为能看、能听、能想的这个心就是我。当明心见性以后——阿罗汉都知道这个肉团身、这个妄想心是贼。佛把组成色身的地、水、火、风这四大说成是四条毒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说成是「家贼」;把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说成是「外贼」,把这六种意识心说成是「贼媒」——为家贼和外贼来搭桥、铺路、搞联系,叫贼媒。这三贼、四蛇勾结起来破坏我们的法身慧命,使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受报,我们却把这三贼、四蛇当成宝、当成我。想一想,我们有智慧没有?顺治皇帝懂了这三个贼,皇帝都不干,毅然出家修道。 失汝元常:「元常」,就是前面的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真性」和「元常」有不同的境界——阿罗汉的等级、通教菩萨的等级、藏教菩萨的等级、别教菩萨的等级,对这个「真性」和「元常」的解释都不一样。我们讲课以来这个问题已经强调过好几次了,不再重复。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说为第七识,比如像阿罗汉那样的「元常」、那样的「真性」,一步一步地引导。 故受轮转:自己的如意宝都忘失了,受轮转是不是很冤枉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当下能得到大福报。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明白,他当耳旁风,半明白半糊涂,他也不愿意去进一步地深究。于六道轮回而言,钱再多、官再大,这些都是虚妄,都是我们的贼。修行人要于此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呀!这是小乘方便引导,对于圆顿大法而言呢,看破放下的当下就要提起来。这四条毒蛇、这三个贼当下就是法器,自利利他。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是不是很可怜呢?讲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真心在哪里。阿难顽固地认为六识心就是我,他供养一切佛、做一切善事就是靠它;当然做坏事也是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有一句经文:「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意思就是讲,不明心见性的人修无量法门、行无量善,都不能成就。何况谁能修无量法门、谁能行无量善呢?佛的教诲啊,我们要刻骨铭心! 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这就是主观武断,他认为离开了这个能想的心哪还有什么东西啊?他看不到。稍微想一想,「我这个能想的东西,在想之前它在不在?」他就明白离开能和所还有一个东西在,一定要追根寻源。 我实惊怖:这是他讲老实话。检验一下,如果你们听了这个法,感到「哎呀!原来如此啊」,或者认为「哪有这么回事」——这是不是两种境界啊?佛讲了,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已经在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善根;而能够提起一句佛号的人,在《无量寿经》讲,是四百亿佛法中种了善根。四百亿跟十万亿是不是有天地之别?有些人你再怎么劝他念佛他也不相信。他自己不相信还好,别人要相信的他还感到怀疑:那些人怎么就相信?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根机。检验我们的根机可不是要贡高我慢——哎呀!我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菩萨——而是要我们去承担如来家业。 兼此大众,无不疑惑:这是他的下劣心。他认为自己疑惑,所以别人也疑惑,这是一种错误的估计。别人是这样也好,不是这样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讲你的想法,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你别开头结尾都要把大众拿起来给自己作掩护。真理与多数、少数没有关系。比如讲「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是一个人都不相信,影响不影响它是真理?你讲名闻利养,就算无量的人都相信,它能不能成为真理?不能。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无生法忍:在不同的次第含义也不一样。阿罗汉的无生法忍,是了脱肉团身分段生死,证得一个空性灵体;通教、别教的无生法忍是破一切相,见人我空、法我空;圆教的无生法忍,没有哪一法不是无生法忍,没有生、没有灭,随缘现生现灭,都是自性变现。我们成佛以后可以把过去死过的无量个身体一念现前;生过无数次的人、鬼、畜生,一念现前。有生、无生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同分妄见也是我。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生、非无生,可以示现有生和无生。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与唯心所造一样不一样?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与别教大法的根本区别,一字之别。孙悟空造出一个茶杯,他必定熟知这个茶杯是我造出来的;孙悟空如果现出个茶杯的话,你能不能看到孙悟空?是他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梦中儿子是不是妈妈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医院里生了个儿子,是变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要搞明白啊!往往一字之差呀,天地之别。所以别教叫「次第三藏」,它有次第性,有「能」与「所」;到了圆教,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真心变现出来的。这是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要讲清这个道理。至于「诸法所生」是先恒顺世间说法,然后以唯心所现来开示。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十法界的正报,凡、圣;染、净;因、果;与依报之大至世界,小至微尘,皆因心而能有体,而能存在。真心不生不灭,而随缘现生现灭,变现一切万法。真心既能变现万法,故真心必有体。真心有体,则其所变现之万法必有体。 草叶缕结:这把物体说到较小的地步。把草叶撕开以后,里面是不是还有一根叶脉,叫「缕结」。诘其根元:刨根问底,问清楚、查明白。咸有体性:有体有性。如果草有体,那就是长条的;有什么性呢?如果用方便法来讲,也有根、有种子,能发芽生长。当然这种「性」在佛法里仍然是相。纵令虚空,亦有名貌:这空旷通达也是一种相。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何况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怎么会无体呢?我们能看、能讲、能听,到底是谁在主宰?要把真面目找出来。清净、妙净就是以上所解释过的,这是讲两个「净」。「清净」,是讲如如不动;「妙净」呢,是讲我们一个念能够现空、现有、显现一切的万法。「妙」,在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佛就是人,人就是鬼,鬼就是天,天就是泥巴,泥巴就是风,风就是雨……世间人讲水火不相容,其实水就是火,火就是水,这就是「妙」。 举个例子:干柴、干煤掺一点水,火力是增强还是减弱啊?(增强)增强了是不是证明水就是火?把岩石放到炼钢炉里,化成了铁水;把一块铜、一块铁、一根金、一块银放在锅里,用火是不是烧出了铁水?(那本来是个固体的东西又没有掺水,完全是通过温度变成了水,证明那个火是不是就是水?即使在世间法里,只要我们细细地用心观照,就可以破除很多的邪知邪见。如果读过化学的同学就明白,在实验室里把一滴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本来就是着火,氧气是助燃。)所以「清净妙净明心」呐,就是要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这个妙心所变现而已。 性一切心:这就是「即一切法」,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自性。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真心当下变现,真心变现的万法当下是不是心?孙悟空变现了茶杯,茶杯当下是不是孙悟空?可是茶杯没有孙悟空的相啊,所以叫「离一切相」。为什么「离一切相」呢?我们的心不是任何一个相,但是它可以现任何一个相。 《楞严经》后面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实际上是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相」?也可以讲「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离相即相。没有哪一法不是心,没有哪一相不是心。那为什么佛有时候讲「离一切相」呢?因为凡夫执著我这个妄心,所以叫你找出来到底哪一个心是你。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之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那么佛在这里批判,说阿难你执著你这个「分别觉观」的「了知性」一定是心。对于明心见性的人,这个分别心、妄心是不是真心啊?就是真心。这是阿难在这个阶段来讲,他仍然有顽固的我执。 所以佛在这里是以邪对邪。因为前面讲了,妄心是前尘虚妄相想,是因尘而有,离尘无体的。既然你有一个真心存在,那它一定是离尘有体的。诸尘事业:「事」,是名词,表万法;「业」,是动词,表万相动静之相。这个「诸尘事业」说尽了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 别有全性:怎么「别有全性」?你说的这个「性」是离于一切的根尘而单独存在。比如说离开这个茶杯「别有全性」,一定有个东西站出来,有名有貌、有形状大小、有方位处所,看得见摸得着,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空如来藏」,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真心,离开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不是有「全性」?但就是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比如,我把拳头变成手掌了,你眼睛看不到拳头,心能不能看到拳头?心看到拳头是不是拳性呐?心能不能看到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与这个手掌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心看到的这个无形无相之性,跟眼睛看到的有形有相之相,有没有区别呀?(没有),这就更能显现出它的智慧。这个拳头就是真实存在,心就能看到。 比如嘴巴讲了「一二三四五」,心里想了「一二三四五」,那么没有讲、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它在不在呀?虽然无形无相,我们用智慧来观照,比有形有相还要真切,非常真切。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那你这个听法之心就是对境起念的,以此类推,见色、嗅香、尝味、觉触、知法,而产生的种种心是不是都是前尘虚妄相想?是不是前尘分别影事?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里的话讲到位了。即使不看、不听、不嗅、不尝、不触、不想,一切见闻觉知、六种意识心统统停止。「内守幽闲」,「幽」,是表无形无相,「闲」,是无动无静,在佛法里一般地把它说为后七转识。怎么后七转识呢? 我们刚才讲到,比如我讲「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头脑想了就变成第六种意识,头脑想之前是不是在心里啊?我们把它说为第七种意识。可是第七种意识来讲,一定要注意,第七种意识后面还有第八种意识。那么第七种意识这前半边的七转识,把第八识里的种子运输到这后七转识;后七转识再来通过六根来对外攀缘,集中在这里。到了这个位置来讲,看上去它是不是没有任何分别心?它时刻在这里等待使用。这叫「内守幽闲」,闲在这里。虽然没有动,它有一个所,「守」是不是还在用心?也有将之说为定中独头意识,也有方便说为第六识中的忘记功能。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我不是非要强迫你,把你这个妄想分别心说成不是真心。你对第六识心,包括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意识心,统统包括在内,自己细细思维揣摩。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如果离开前尘,离开这个灯光,眼睛有没有刺激?离开声音,耳朵有没有震动?离开脑子里那些回忆,你有没有思维?统统没有。这是按照凡夫思维来讲。离开前尘,如果还有分别性的话,也许是你的真心。这是佛再次退一步来讲。那么,再用智慧来观照,离开了前六尘,心有没有分别性?如果没有分别性的话,你怎么能想起来?如果是死东西的话,你前面六种意识心再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这里的「分别性」就是六识。你现在用来分别的这六种意识心如果「离尘无体」,那就是前尘影事。 尘非常住:六尘生住异灭,变化不停。风过去了就没有了,雨落地了就变成水了,整个世界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这是于分别法而言。用究竟法而言,没有哪一法不是永恒常住,它仅仅是示现种种变化而已。永恒常住是无始无终之义,它也生不出来,它也死不回去。在物理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开智慧:不管什么东西,作为一种能量的存在,它都灭不了,仅仅是变化。一碗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它真没有了吗?它只是变成水蒸气升到天上去了,仍然是在啊!一块木头烧掉没有了,它真没有了吗?有没有减少?它变成热量在虚空。虚空是不是仍然在我们心里?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消灭,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出生,示生示灭是我们心的这种妙用。 就像我们以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它就是拳头;拳头灭了没有?还在这里。张家生了一个小孙子,李家死了一个老爹爹,张家的小孙子生了没有?他就是前世的王老八来投胎的;李家死了个老爹爹,他死了没有?他又跑到赵八家里去做了人家个小外甥,是不是?都是不生不灭的。好好想想真心本来面目,我们还图什么呀? 那佛在这里讲「尘非常住」,这是以邪破邪。什么是「尘非常住」?一切东西都是一个念,一真一切真,一常一切常。《楞严经》很难讲的,它是权实并重,在立的当下你要能把它破掉,在破的当下你要能把它立起来。不把「一心三藏」的道理彻底掌握,你没有办法圆融。 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六种意识心离尘无体,离开前面的六尘是不能存在的。六尘如果变灭,那六识必然也不复存在。那你这个心跟「龟毛兔角」一样,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啊!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连心都没有了,法身是不是也不在了?如果用究竟法来讲,你一个人的心断灭了,所有人的心是不是都断灭了?叫一断一切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那我们还谈什么修证无生法忍啊?你讲六识是你的真心,那六识离尘无体,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都不存在,谁来修证成佛啊?在这里「无生法忍」呢,可观照为禅宗的见空性。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默然自失:怎么「默然自失」了?开不得口了,心里感到若有所失。佛讲的这些问题他们已经有所触动——这六种意识心,确确实实不能把它作为自己的真心;可是又不知道真心在哪里;虽然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但他知道自己真实存在。也就是说,自己明明是个真实存在,却找不到自己。因为他不明白真心、妄心当下是一个心,他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只在于他一念的转变。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九个次第之前八定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禅四定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修证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证第九个次第之定。四禅八定为凡夫定,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灭除烦恼。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证得阿罗汉。 不得漏尽,成阿罗汉:这里是什么「漏尽」呢?阿罗汉虽然解脱了分段生死,证到人我空,但是他还有个法我执没破。他与其他人还有你、我之别,虚空世界、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对他来讲还属于是外部的环境,他不懂得这一切的外界都是自己,所以「不得漏尽」。他还漏在人我空里,(证得人我空)还没有进入到法我空,所以只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不能成就菩萨果位。 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这里的「生死妄想」就是讲这个人我空它有一个「空」,是不是跟「有」还相对呀?它仍然是生灭法。这种生灭法只涉及到尘沙烦恼和无明微细烦恼这种变易生死。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这个「多闻」,注意,他是向外闻,而不是向内闻。这里的「圣果」最起码是四果罗汉,这是凡夫中的「圣果」。对于明心见性的菩萨来讲,这种圣果仍然是佛门内部的凡夫外道。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恃佛威神,常自思惟:仰仗佛是自己的老大哥,好像有种依靠,放松了自己的修行。阿难作为佛的堂弟,他有一种美好的妄想。 无劳我修:不需要我认真地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我是你的老弟,又是你的侍者,送还不送一个佛给我当当?这个「三昧」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证果位。佛也好,分真即佛也好,四果罗汉也好,总不会让我在六道里轮回,他是这样想。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却不懂得各人吃饭各人饱。 失我本心: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明心见性呐!知道一个心在,却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地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也就是始终把这个肉团当成是我,把心当成我心里的这么个东西。不知道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真正的出家是明心见性,出烦恼家。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虽有多闻:他是针对自己的特点。无量佛讲无量法,阿难看一次、听一遍,过目不忘,入耳成诵。摩诃迦叶感慨,「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在小乘法里「解行并重」,只解不行与不解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也有区别,真正解了可以永远不落三恶道,这是初果罗汉的境界。初果罗汉一般经过七返人天就能成就;可是阿难呢,别说七返,七万万万万亿亿亿返他还没有证四果罗汉,因为阿难的烦恼习气很重。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这是讲口头禅。现在口头禅很多啊!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修行人。他还能讲「如来藏」——千佛一如、万法皆是我。我有一次拿起一支笔,问他:「这是什么?」他讲:「这是笔呀!」我说:「这个笔难道不是我啊?」「这个笔是我写字的笔啊!」「你不是刚才讲万法皆我吗?」他这个时候不讲「万法皆我」了。这就是口头禅。也有的人口头禅又深一点,你若问他:「这支笔是什么?」「这笔就是我啊!」「那为什么讲笔就是我啊?」「不知道耶。」这叫「说食不饱」,很有意思。 现在这样的口头禅太多太多了。他对佛法没有系统地理解,就在那里随便打妄想,随便造口业,随便诋毁正法,这要受报应的。有些人讲:「那个印广师我知道,那个人胆大呀!什么都敢讲啊!」其实我胆最小,比老鼠胆还小。因为《法华经》《楞严经》讲的,你敢皱一皱眉头,你下无间地狱。你不如实地把《法华经》经理传出去,你将来是周利槃陀伽第二。所以我是最胆小,不敢不讲。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万法止于一朵「妙莲华」,止于「首楞严大定」。因为几千年以来没有人拍桌子、打板凳狂呼乱叫,所以我传这个法大家感到很奇怪。可这是佛的苦口婆心,金口玉言啊。两千多年前,魔王率领他的魔子魔孙,当面对佛发恶誓——他要让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只读、只诵而不懂。谣言重复三遍就变成真理,何况有些谣言重复了无量百千万亿遍?我们都已经麻木不仁。 在座的同修啊,个个都要发大心,要让正法久住于世,要把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弥勒佛下世前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只要我们发心真实,就一定能成就!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讲《法华经》《楞严经》,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敢出来横行霸道。 我等今者二障所缠:「二障」,就是指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种种的习气,障碍我们证涅槃、障碍我们了生死;所知障障碍我们证菩提,障碍我们开悟。就是我们自以为懂得了多少,那种所谓的世智辨聪障碍了自己,不愿意跨出雷池半步。他用已经知道的、既定的所谓的世间的学问把自己捆住了,不愿意再向外探求真理,叫所知障。所以往往世间的学问装得越多,离开真实智慧就越远,这些人也就越难度。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良由不知」,实在是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啊!「良」,是实在;「由」,是原因。「寂常心性」,「寂」,是本不动摇,「常」,是不生不灭,「寂常心性」,就是常住真心,就是「如来藏」。天天抱佛面,朝朝还共起,却不知道真我在哪里。这个肉团不是我,能看、能听、能讲、能吃饭的这个六种意识心也不是我;真正的我就藏在迷惑颠倒中。明白了真正的我,你这个六种意识心当下是不是我啊?就这么妙。明白了什么是真人,假人当下就是真人,从心起用。绝对不是像通教一样非要把这个假人破掉,然后两条腿一盘来证真人。能不能证到?能证到,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人成就。法是妙法,人未必就是妙人。可是圆顿大法通过「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当下即可明白。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穷」,就是迷惑颠倒,没有开智慧;「露」,就是在六道轮回,无处安身;求佛哀悯我这个没有解脱的众生。 发妙明心:既可以理解为求佛用你的妙明心来照照我,也可以理解为来成就我这个「妙明心」,让我知道它在哪里。「妙明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妙」就妙在「一心三藏」,三个东西当下是一。「妙」就妙在不二法门,你讲它是二呢,它性是一;你讲它是一,它是两个相。这个拳头妙不妙啊?眼睛看到拳头,心还能看到手掌,是不是?你讲它是一的话,它有拳头相,还有手掌相,还有锤子相、剪子相、扫把相……无量相,它是不是一?它是无量。你讲无量的话,它就是一个东西啊!这个锤子是不是剪子?剪子是不是扫把?扫把是不是拳头?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就妙在这里。不二法门讲,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同时性相不二、空有不二,叫「妙明心」。这一个拳头就是我们宇宙人生的本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拳头,还有其它什么东西?这是打比方。 开我道眼:就是开「奢摩他」,先从悟门而入。《楞严经》讲到现在少说讲了三次了,要从悟门而入。你不先开悟,不先明心见性,「虽终日行」,都是「枉入诸趣」! 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承担着挽救如来家业、整顿佛法的历史重担!我们不要怕人议论,不要怕人生嫉妒心,不要怕人说三道四,我们只看在如来家业的份上要敢于承担,忍受种种的一切误解、指责与诽谤,这是难免的。佛当年在世也在所难免。佛当年讲《法华经》还有五千人退席,何况我们现在讲这个法? 我们明明讲的是法我是非,但是由于众生的无知,他非要牵扯到人我是非。可是我们没有办法超越,因为众生这个习气在。我讲这个法,包括我自己的弟子曾经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师父都能理解。所以你们只有把这个法真正搞明白了以后,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师父。你们将来也要当师父,明白此法很重要。 所以「开我道眼」,关键性的一些名相概念我们可以用笔做一个小小的记号,便于将来容易找出来,帮助开导一些还在迷惑颠倒中的同修。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他读诵经典不是为了理解而读,他是为读而读,所以明明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法理,他却看不到,像这样的字眼太多太多。 就跟走路一样,你都不知道从扬州到南京怎么走,你不能看到一条路就走啊!人家讲:「那里不行,从这里才能到南京。」他说:「你胡说,我走惯了,是路就行。」他认为法法平等,都能成佛。结果你就跑到安庆去了。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这段经文我们不可以用那种神通的境界来说得天花乱坠,这是表万法同一个本体。 如来从胸卍字:「卍字」,表无漏性德,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卍,还比喻为法轮。这个「卍」字是不是像个轮子?它转转转,车轮转来转去是不是把地上高低不平轧平了?就是表证平等心,万法都是一体,把种种的迷惑颠倒妄想都推平。我们就是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万法都是我,是不是一个平等心呢?通过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我们由凡夫的生死彼岸而过渡到佛菩萨涅槃的彼岸。涌出宝光:表智慧。我们讲了「一心三藏」,破除了邪知见,是不是「从胸卍字涌出宝光」?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这是表我们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就是无量,我们不仅能做佛做菩萨,还能做鬼做畜生,做乌龟王八,做泥巴瓦块。如果一个人的心不能做泥巴瓦块,他能不能做佛?不能。圆顿大法,烦恼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业还是解脱。你信不信?地狱、饿鬼、畜生,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明白这个道理,只在于你感到哪一样自在你就往哪方面去用心而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这是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十方」,是无量的方向,按照世间人的习气把它说为东、南、西、北四方,再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以这十个方向代表无量的方向,向整个的宇宙空间扩散,无穷无尽。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时辰、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动作不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这是「遍灌十方所有宝刹」,所有宝刹表一切的万法。「诸如来顶」,任何一个法都是如来。这里的「顶」,表道交感应,表我们的智慧德能。 「遍灌」,无一不「遍」,不漏一法、不漏一人。只要有人讲「一心三藏」的道理,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加持。谁把这个问题观照得深刻,谁得大利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这一念已经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妙法莲华经》讲得更为具体: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佛并不是鼓励我们,也不是恭维我们,佛是讲真话,就看我们信不信。那么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心力大了,心里光亮了,所以包括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受益。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一念回归到大光明藏,叫「入流圣人」,你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个法要好好地往细处观照。 「所有宝刹」,粒微尘、一根草叶、一堆狗屎,都是「宝刹」。你们听我这样讲法,害怕不害怕呀?牛屎狗屎、黄金白银都没个真实,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真正一念信解「一心三藏」,你就是「从胸卐字涌百宝光,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你一念之中,你的心已经包容了整个宇宙太空一切的一切。要常作如是观照啊!祖师大德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这一只眼就是一念,就是我们的智慧眼,就是我们的法眼。我在法会第一天写的那首偈子:「六动一时法眼明」,就是讲这个法。 旋至阿难,及诸大众:上面是讲普遍,下面是讲特别,特别把「阿难」和「诸大众」点出来,表上齐诸佛,下至众生。生佛一如,无所欠缺。 吾今为汝建大法幢:非《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不可言「大法」,「大法」就是「一心三藏」。「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幢」,是条幅。名将出征时,军旗一竖,条幅一挂,既可鼓舞军心,又可震慑敌人。这是表一种力量。那么这个「大法幢」,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以「一心三藏」作为大法幢号令天下,不可思议。无量的法门、无量的经典都在这大法幢的统辖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纲举目张」——以「一心三藏」为纲,以无量法门为目,纲举目张。万法都要以《楞严经》为纲,它对一切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既是一个独立的法门,又是一个普遍的法门;它既能单独成就你,又可以先帮你开智慧,然后你任选一个法门都能成就。为什么?无量经典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如是我闻」?《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如是我闻」。 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妙微密、性净明心」,就像这样的名相概念在《楞严经》已经出现好几次了。「妙」就妙在「一心三藏」,即空、即有、即中;「微」就微在我们不容易感觉到。我们当下就是「一心三藏」,你之所以感觉不到,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你本身就是「一心三藏」,你却把自己当成了名闻利养、六道轮回。「密」在哪里?它就藏在你身上。一旦开了智慧,当下现成的,不劳修证。怎么不劳修证?我当下就是佛啊!圆顿大法一步登天,你懂得了你是佛,当下即是佛。 「性净明心」,「性」,分别法来讲,透过现相看实质,就是我们的空性、真心,就是「阿弥陀佛」的「阿」,是我们的本性;「净」,是来解释「性」和后面的「明」。怎么个「净」呢?性也好,相也好——后面的「明」就是相,就是「弥陀」——都是清一色,一个人一个念。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其它人,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心」呢,就是概括「性净明」,就是一个心,就是一个念。 得清净眼:「清净眼」就是法眼,就是智慧眼。我们以「清净眼」——以法眼、以慧眼,就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圆顿大教的明心见性只能从《法华经》《楞严经》来当下成就。佛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这样讲:阿罗汉、辟支佛的慧眼是肉眼——他那个慧眼虽然见到了人我空,能看到恒河沙数世界里的种种现相——但他是肉眼。为什么呢?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耳、目、手、足是怎么回事。而受持《法华经》《楞严经》大乘经典的人,肉眼就是佛眼。我们现在没有开天眼,也没有看到什么,但是我们能见到真心,能见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而且刻骨铭心、深信不疑。 这句话我们记好,往往有些人以外道神通来问难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人:你能看到天堂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看到两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开法会的场景吗?这是一种鬼神通,连阿罗汉的神通慧眼、天眼都是肉眼;可是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你就是佛眼。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佛在这里还在紧追不舍:到底你用什么东西来见?因为前面佛已经呵斥他了,说这不是他的心。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仍然是著相。那跟普通的凡夫回答没有二样,换作我们也是这样回答你说你那个光明怎么形成的?肯定是由身体放出的光。 阎浮檀金:「阎浮」,是一种树名,这里涉及到地球的地理情况。太阳系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脚有四大洲,南边的就是南瞻部洲,也叫南阎浮提,地球是南瞻部洲的一个小岛而已。南瞻部洲盛产阎浮树,故又被称为南阎浮提。「阎浮檀金」,是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此处用「阎浮檀金」来比喻佛的形体非常殊胜,也就是常讲的「紫磨金色」。 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他还在著相,认为是从皮肉里放出来的。「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都有光,这是真的。那么,这个光是由皮肤发出来的,还是由心发出来的?《阿弥陀经》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就是讲因果报应,依报随着正报转,那就是华开莲现。你是什么样的心,就放出什么样的光。 《楞严经》讲的一切法我们都可以自己去亲证,只要把心放细,从对名闻利养的执著来反观自性本心。将来在往生的过程中,就靠自性的光明来成就自己。你走到哪里,天上天下都有无量的护法来护持你。因为天人鬼神都开了天眼,谁的光亮怎么样他们都知道。要会用心,修持好自己的心性才能成就。这个不是可以装模作样的,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只要深信不疑:「我已经把我的整个身心奉献给如来家业」,你高枕无忧。别人再怎么吹捧你,你别当回事,大家明白吗?那都是假的。必须是自己知道自己。 那么,我们在对外界的回话要有智慧。比如说有些同修问我,「那你明心见性了没有?」因为我是个讲经的法师,我说,「我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与你没有关系,我也不会给你讲。」他问为什么?我说,「我为了保护你。我讲我没有明心见性你马上就轻慢我——你没有明心见性你讲什么经?我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你不相信,你说我吹牛。这个没有必要跟你讲,只有我自己知道。」各人管好自己就行,大家明白吗?心一回光返照,明白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深信不疑,你就是明心见性、你就是佛。这是不是佛在《法华经》给我们肯定了,给我们授记了? 我实眼观:我确确实实是用眼睛看到的。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五轮」,这是指五个手指,「五轮指端」,张开就是掌、捏起来就是拳,手不动的话不能称为拳。那么是手动了还是心动了?如果没有心,人死了以后你手会不会这样抓来抓去?不会的。我们要在这个上面细细地用心。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这是佛在套他。佛讲,如果没有这个手的话,能不能握成拳?那么因为阿难他执著用眼睛看,所以这个比喻就是在讲,如果没有眼睛能不能看。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看阿难多乖,「嗯,是的。」他毕竟比不上佛的智慧,一套就套住了。他肯定佛的说法是对的。他如果想一想,「这么个道理你还用问吗?」他也许就能开智慧。往往人家问你一个司空见惯的东西,这里面必然就有文章,你就要注意。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你觉得这个比喻合适,也就是说你认为没有眼睛不能见,这个道理不能成立。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为什么?如果没有手肯定不能握成拳。彼无眼者,非见全无:那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就没有见。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盲人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眼睛一闭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开眼看到灯光,眼睛闭起来能看到什么?能看到黑暗。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怎么「见何亏损」呢?因为眼睛是光明球,那个光明球没有了,现的是黑球,它就见黑球。它亏损了没有?没有亏损。天人、阿罗汉、辟支佛可以见好几个大千世界,那我们只能见十公里之内的范围,我们见亏损了没有?没有,我们的见跟他们的见一模一样,而且都是一个见。那为什么我们只能见十公里?是因为被我们自己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大家明白吗?所以我们就要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 所以见没有亏损,这个见,你烦恼习气来了它就见烦恼习气,在十公里范围中是不是烦恼习气?妙就妙在这里。佛来见佛,凡来见凡,因为万法都是一个念,都是一个见。所以「见何亏损」要这样理解。正因为见从来没有亏损,方能示现出它没有亏损。如果它只能见佛、不能见凡夫的境界,只能见万法的大千世界、不能见这小小的空间,那它还真成「亏损」了。它既能见大也能见小,证明它没有亏损。所以法就靠我们心里怎么想就能怎么讲。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他还在钻这个牛角尖,他认为暗就不是见。他这样认为。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暗有别?为无有别?
这第二个比喻是说,盲人看到的暗,与正常人在黑暗的房子里看到的暗,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都是黑暗,没有差别。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见眼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有意思?有一个盲人,只能看到黑暗,突然眼睛治好了,可以看到种种色尘了,如果这个叫做眼睛能见的话——那么在黑暗中的人因为开灯看到了光明,这个就应该叫做灯见了。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灯能看到东西还叫灯吗?那就叫眼睛了。又则灯观,何关汝事:那灯能看到与你有什么关系?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为什么眼睛能见呢?我们眼睛随着房子里的黑暗能够见到黑暗,随着房子开灯就能见到灯光,我们眼睛随缘显见,而不是灯能见。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盲人因为恢复光明而重见光明,不是因为开眼能见,闭眼就不能见了。开眼能见到明尘,盲眼能见到是暗尘。眼睛可以显色,而能见的是你的心,不是你的眼睛。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亦默然:阿难不敢犟嘴了。心未开悟:仍然不能明白真心在哪里。犹冀如来慈音宣示:他心态是好的,还要听佛继续详细的开示。我们「心未开悟」的同修也应该以这种心态来听法,你不要以嫉妒心、逆反心来对待师父的讲法。合掌清心,伫佛悲诲:对待善知识,对待大法,放下我执,以诚恳心随文入观。随着老师的教诲来观照自己的自性本心,千万不可以以逆反心理对待。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小棉华,白而嫩,极其柔软,以此来比喻佛手。「网相」,每个人都有手纹,不一样。手纹就可以揭示我们今生今世的智慧、福报等信息。看手相也是一门学问,但是不能执著。那么作为再来的佛,他那个手相是不是更加殊胜?佛的手端,皆有缦网之相,而且有金光,所以叫「兜罗绵网相光手」。 开五轮指:就是伸出手掌。讲经说法就是「演讲」——「讲」是用嘴巴,「演」是用身体。指手划脚是不是叫演?摇头晃脑是不是也叫演?声音的大小长短也叫演,这是用肢体语言配合声音语言,更好地传达信息,形成一种气氛。当你对法理法义非常圆融、圆满、圆通的时候,你不想手舞足蹈也做不到,明白吗?当你仍然心存疑惑,心里有拘谨时,你想挥手都不习惯。想有演讲能力,就要逐步使自己达到圆融无碍。演讲时,演讲者要观察整个的会场,一举一动就要把气氛调动起来。有的人好打瞌睡,他讲一个笑话,气氛就起来了。讲课是一门艺术,要让听众感到是一种享受——当然,个别的人会有各种心态,他看不惯,又当别论。只要能使大多数人欢喜,你这个演讲就是成功的。诲敕阿难,及诸大众:「诲」,是教诲;「敕」,是帝王法王的命令。 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关于「鹿园」的由来,有一个大因缘。往昔时,印度有一个国王,带领文武大臣去打猎,把一个地方围得水泄不通。这个树林中有两群鹿,一群由释迦牟尼带领,一群由提婆达多带领,各有五百只鹿。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都是两个老修行啊!这是他们过去世中就示现畜生相来教化众生。诸佛菩萨既可以示现人相、天相,也可以示现鬼相、畜生相。这两个鹿王就商量:这样下去到最后不就得被他们赶尽杀绝了?怎么办?后来商量了一个主意,一起来见国王。 国王一看到两只鹿来给他讲话,感到很惊奇。怎么鹿还会讲人话呀?鹿王就跟国王讲:「你把我们赶尽杀绝,你也只能快乐一时。不如你把军队撤回去,我们每天送一只鹿给你进贡,这样你每天都可以吃到鹿肉,我们又可以繁殖后代。」国王一想:哎呀,这个鹿还能讲人话,而且讲得很有道理,就撤退了。 过了几天,在提婆达多的队伍里派了一只母鹿要去送死。母鹿就流着眼泪跟提婆达多讲:「我不是怕死啊!我肚子里怀孕了,能不能先派其它的,等我把鹿生下了以后再去进贡吧。」提婆达多说:「不行,谁也不愿意早死一天,轮到你就派你去。」母鹿没有办法,就找到释迦鹿王把情况讲了一下:「我们的王不允许,你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释迦鹿王一想,达多鹿王讲的话也对,谁愿意去早死?然后说:「这样吧,我代替你去吧!」 释迦鹿王走到国王面前,国王感到很奇怪,说:「难道你们的鹿已经被吃完了,轮到你这个做王的来?」释迦鹿王把这个情况讲了以后,国王被感动,讲了四句偈:「汝是鹿头人,我是人头鹿,我从今日后,不食众生肉。」然后下令,从此以后不准打猎,而且保护鹿园。从那以后,这个鹿园就变成了修行的道场。 「阿若多五比丘」,「阿若多」就是大家熟悉的憍陈那,也叫憍陈如,也就是《金刚经》里的歌利王。太子刚出家时,净饭王命令憍陈那等五位大臣把太子找回去。他们找到太子说:「你若不回去,我们怎么敢回去交差?」但是,悉达多太子很果断,把自己的头发砍下来:「就说你们已经找到了太子,我坚决不回,与你们没有关系。」可是再怎么讲,这五个大臣也不敢回去,就跟在太子后面修行五年,这五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先后离开佛,去了鹿苑。 所以佛最初成道时,就考虑先度谁?然后在定中看到这五个大臣都是自己过去世中的仇人。所以佛发了一个愿心:成道以后首先度自己的冤亲债主,并不是首先度自己的恩人。我们想想,连冤亲债主都能度,还有谁他不能度? 「阿若多」,译作「最初解」,也叫「解本际」,因为憍陈那比丘是佛弟子中第一个证果的人。佛把小乘苦、集、灭、道四圣谛宣布了两遍,憍陈那当下证四果罗汉。他从听经闻法直证四果罗汉。舍利弗听马胜讲了四句偈,首先证初果罗汉;再听佛把苦、集、灭、道四圣谛讲完了,当下证四果罗汉。 这个法对我们也很重要。不仅是大乘法,即使是小乘法,你个人相信、悟解的程度不一样,成就的速度也不一样。他一听就明白,一明白就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证四果罗汉。钝根之人,对法存有怀疑、信得不深的人,从初果罗汉到证四果罗汉要七返人天——七次做人、七次升天,在人间的寿命很短,在天上的寿命很长啊,也不知道多少个百千万亿年。即使证到三果罗汉以后再证四果罗汉,就跳这一级,钝根之人还得多修二十万大劫——一个大劫少说五十二亿年,多说百亿、千亿、万亿。想一想,听经闻法何等重要! 佛讲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了义法,自古以来公认的就是《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劫的了生脱死的功德,修圆顿大法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只看你会不会用心,只看你认可不认可《法华经》《楞严经》。每当讲到这些问题,我们都感慨万分。为什么人家当下就能成就?就是他信得很真实。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客」,是执著于这个肉团身是我,其实它是我所;乃至六种意识心也不是我,也是我所,是真心示现出来的一个形相而已。实际上它是客人,不是主人。「尘」,是我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人事环境到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乃至在名闻利养里执著。因为这两个问题,使得我们不能成就菩提果,不能证得涅槃果。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这也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艺术。到一定时候,别开生面,不光是由自己在这里讲,这时如果再换一个人、换一种口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往往就能起到妙用。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憍陈那:就是前面那个阿若多。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解名」,就是阿若多。「长老」,我们在前面讲「上座」的时候讲了「四种上座」,也就可以叫「四种长老」,是一个意思。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这个不用解释。有没有人没做过行客的?去旅店也好,朋友家也好,住好了,就要离开。那毕竟不是你自己的家。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俶装」,就是把东西整理好;「前途」,就是奔向前途,离开。不遑安住:他不会安闲自在地住在那里。 若实主人,自无攸往:那么客人走了,那开店的老板会不会说「客人走了,我也走了」?会不会?走了谁赚钱?傻瓜。这是比喻法性常住不灭。「攸」,就是所的意思,自无所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打比喻,真心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主人,整个的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是不是都是我开的旅馆呢?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这是解释「尘」字。 新霁:雨过天晴以后,露出了太阳,叫「新霁」。这个时候空气比较清爽。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在过去人家一般住茅草棚,难免从墙缝里偶尔一下有光射进来。那么射进来的时候,家里那时候是不是还有微尘飞? 尘质摇动,虚空寂然:虚空之内森罗万相、千变万化,虚空有没有动啊?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变,你怎么样变他都不变,这是叫我们回归自性。所以在这里「尘质摇动」,首先抓住当下。「摇动」在哪里?在六道轮回受苦受难。所以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不是镇定自如?「虚空寂然」,虚空还一本正经。「寂」是如如不动;「然」,是这个样子。尘怎么摇动,虚空都不动。 澄寂名空,摇动名尘:这里的「澄」表清净心,这里的「寂」表自在身。以摇动者,名为尘义:憍陈如解释:「哎呀!这个肉团身这个妄心是客;见性才是主人,才是真我。本来我是虚空,我却只把摇动的浮尘当成自己。」把这个看破了,当下是不是就是主人了?当下是不是虚空了?憍陈如当下证四果罗汉。 证四果罗汉的时候到讲《楞严经》的时候已经好几十年了,他有没有当下就到火葬场去?是不是成佛、成阿罗汉都是活着走啊?可是我们现在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大倒退!以为到临死的时候请大家来助助念就可以送往生成佛。诸佛菩萨三藏十二部经没有这个说法。人都是活生生地证果、了生脱死,不是等死了以后去证果、去了生脱死。有些人把往生就理解为死。从开始讲《楞严经》,我们就已经往生,天天讲,天天在提高往生的品位。
佛言:如是!
佛予以印证。菩萨讲法,佛在场印证,此法就不叫「论」,叫「经」。如果讲这部经时佛不在场,是菩萨所讲,就是同样的话也只能叫「论」。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佛这个时候借机说法,等憍陈如这么开示以后就再来考阿难,看他怎么样。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拿手好戏?展来展去,你再看看怎么样。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他仍然讲「见」。佛呢,已经习惯了他讲见了,以前也讲见,现在也讲见,但现在境界已经不一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这个法问得多有智慧啊!到底是「我手」有开合,还是「汝见」有开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这下讲对了,「我见」没有开合。见性是开来现开,合来现合。我们的真心可以随缘显见,在当人当下你要找出你的自性。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不住」就是动。佛进一步地考核他,实际上开合是不是动静?防止他这里打口头禅,把同样一句话换一种说法来问一下。这就是帮助众生进一步来微细观照。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因为我们这个见性不动——「静」就是不动。一定要注意,动与不动、与静都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但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现动、现静、现不动。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搞明白。(阿难的这个回答稍微绕了一点。佛的手有动静开合,但是我的见性常住不动,所以谈不上动,谈不上静。)这个法佛花了好大的精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开示这个道理。在后面十番显见、八还辩见里讲得更为详细。
佛言:如是!
佛就好像松了一口气,阿难终于有点开窍了。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这是佛在示现神通相。每个人都有这个功能,晚上你就能看自己的手可以放光,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放光,也可以看到别人头上会放光。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经过三番五次,阿难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六种意识心有动、有止,而我们的见性不动。耳目手足都可以动,我们能见的心从来没有动过,也永远不会动。如果有动的话,谁都没有办法回到自性本心之中。虚空中万法都在动——风起云涌、鸟飞鱼跃,但是虚空从来寂然不动。以此来比喻、来观照我们的真心法尔如是。 以头摇动、以眼在动,比喻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沉沉浮浮、轮回受报,可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来没有动过。眼也动、耳也动、鼻也动,我们的见性不动。人也动、鬼也动、牛也动、马也动、风吹草也动,这个十法界一切的万法共一个念,这个念从来没有动摇,这就是法尔如是。按照分别法来讲,这就是空性、真空;而一切动,对明心见性而言,都是妙有。这里呢,阿难知道了我的见性没有动,他这个境界,很难把他的见性说成是人我空还是法我空,还是这两个空也空。但最起码在人我空,乃至法我空。
佛言:如是!
最起码他这里的口头禅已经正确。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很难讲,但是比过去有了进步。过去他种种的说法一再受到佛的呵斥,这里得到佛的肯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佛在这里适时地画龙点睛。 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这里的「客」,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摇」,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千变万化。我们看十法界花花世界无非是各种万法,无非是各种万法的千变万化,都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而真心不动。 手自开合,见无舒卷:怎么「舒卷」呢?变成手掌是不是叫舒开?变成拳头叫卷起来,叫「舒卷」;开拳为掌,收掌为拳,叫「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这段是正论。通过阿难头动、佛手开合,引导阿难和大众认识到动的是客,不是主;动的是尘,不是虚空。也就是说在我们无始以来把尘、把客当成了虚空,当成了主人。这是比喻我们把这个能动、生灭的肉团身、这个妄想心当成了真,这是我执——阿罗汉破此我执证得人我空;把我们所面对的周边环境——在生住异灭变化的环境,当成了真正的天地,这是一种法执——通教破此法执证得法我空。 实际上,用通教、别教的分别法,讲出一个如如不动的真心,这是帮助一切著相的众生破除我执、破除法执,回到我们的自性。这也是诸佛教人的一个手段。《楞严经》是通过权实并重,藏、通、别、圆这四个次第圆融起来,把我们引导到圆顿大法。 那么,讲禅宗的同修就执著在这里——佛讲的,你怎么可以以身为境呢?怎么可以以环境为境呢?他不懂得这仍然是佛的方便说,是通教次第,是不了义大乘,是权教大乘。圆教讲,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肉团身是不是我?山河大地是不是我? 往往有人讲《楞严经》悲剧就在这里,或者讲到这里以后,后面没有办法了,要哭了。哎呀,怎么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是那样,他没有办法了。你如果后面九卷没有把握,你前面第一卷讲的就全部是错误的,你那是依文解义了;你如果讲前面第一卷有把握的话,后面九卷你全部讲对了,全部能讲,就是这个道理。三藏十二部经你把一个字真正搞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就全部懂了;你一个字不懂,哪怕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不懂,你三藏十二部经统统不懂,讲出来的都是错的。 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是不能成就的。佛法里依法不依人,我们要用各种办法,把「如来藏」的道理渗透到每一块佛土。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肩上担子非常重。我们始终要发这个心,要度化天地万法一切众生。谁把这个心发得真实,谁得大受用。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这个生死的肉身为我。「以动为境」,以外部生住异灭的种种环境——天、人、鬼、畜、风、云、雨、雾等等,当成是他。这就是法执。「从始洎终,念念生灭」,生生世世从生到死都在这么样执著。「遗失真性」,众生认妄为真,便是遗失真性,其实遗而非遗。这个「真性」就是不动的见性。比如说,我在这讲「一二三四五」,在头脑想之前存在的那个「一二三四五」,在这里方便说为「真性」。只知道往前面开口讲话、张耳听话,却不知道里面能讲、能听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一切皆是由它变现出来的。 「颠倒行事」,明明一切的万法都是我,我们却认为万法中只有这个肉团身是我,其他都是别人,然后造种种分别妄想,行种种恶业,是不是「颠倒行事」?并不是说吃饭、走路就是颠倒;问题是看你把吃饭看成是什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再吃饭、再走路,颠倒不颠倒?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照样地念佛、拜佛——你念的是自性佛、拜的是自性佛。 所以同样念佛、同样拜佛,天地之别啊!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天天念佛,天天在骂佛;天天拜佛,天天在打佛。有人以为这是讲笑话。这可不是笑话。没有明心见性,你念「阿弥陀佛」,你是把他当成一个鬼王,当成一个神仙,当成一个救世主,当成一个英雄好汉,那是不是骂佛?是不是诽谤佛?那是阿弥陀佛吗?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拜佛的时候跪在拜垫上——有没有哪一个捧着这个拜垫:「拜垫啊!我的佛啊!」他会不会这样?「你是一块木头、是块布,我要靠你来拜佛。」他把头顶上的那个泥巴当成佛,把脚下的木头板子当成什么了?当成是无情。这是不是打佛?你跪的那个拜垫是不是佛?你说,「那我不跪拜垫,我跪在地上。」那地是不是佛?你真正知道什么是佛的话,没有你拜佛的地方,到处都是佛。早晚功课本前面你注意看,有一段小文字:要拜虚空佛、拜法界佛才有功德;拜佛堂上的雕像,用心不对还有罪过。你懂得虚空也是佛,泥巴瓦块也是佛,牛马猪羊都是佛,这叫拜佛。 「性心失真」,「性心」和「心性」,注意,这两个字在佛经里经常出现。提醒各位,这两个字其实是一个意思。那么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时候来讲,我们可以把它来分别解释一下。「性」表体,「心」表用;或者「心」表体,「性」表用,通用的。如果这两个字只出现一个,就按照体和用这两个法理来解释。 也就是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忘记了,把这个假人当成真的;把无量的智慧德能忘记了,而把能吃、能睡、能喝、能赚钱、能走路的当成是我了。现代科学都知道,人的潜能真正开发出还不到千分之四,其实还不到无量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过分依赖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在佛法里来讲就是「性心失真」,把我们的烦恼习气当真了。 「认物为己」,还有一个「认己为物」,这八个字要作为口头禅,经常提起观照。既然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那么茶杯是不是自己?刮风下雨是不是自己?我们却不认为它是自己,它是茶杯、它是风、它是雨;那是张三、那是李四;这是牛、这是马……这是不是叫认己为物?那么现在来讲,如果它是物的话,那四大和合的色身是不是也是物?可是我们却把它认为是自己啊!是不是「认物为己」?这就是众生的悲哀。如果我们懂得一切的万法都是自己,那你就解脱了。但是不能像那个走火入魔一样:「这都是我,你们都是我变出来的,我生出来的!」佛讲这是大我慢,成外道种。但这个念也有大福报,毕竟心量扩大了。 「轮回是中」,这一生做人、下一生做牛,再来世做马,乃至变泥巴瓦块。这个「是中」就是迷惑颠倒之中。讲话一定要讲得彻法底源、讲到根子上去。六道轮回是不是还是我?都是我的迷惑颠倒。 「自取流转」,至关紧要!是不是别人逼你流转的?佛法里上天堂、下地狱,成佛、成菩萨,做牛、做马,命自我立。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第一卷到这里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