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1|回复: 0

第44讲《楞严经》视频+文字 印广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17: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楞严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044讲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这是从第四个角度来看。既然空也不能生意识,明暗也不能生意识,见性也不能生我们的意识,也就是说,那个意识会不会无中生有呢?既没有能缘,也没有所缘,这个所缘缘能不能无中生有生起来?那么最后就会造成什么荒谬的逻辑?没有能缘,没有所缘缘,就能产生意识。那等于说白天中午叫大家看看月亮什么样子,是不是造成这种情况啊?大白天的中午有没有月亮?你既然也不要能缘,也不要所缘,就能产生眼识,那除非我们脑袋出了毛病。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所以到地、水、火、风、空、见、识,越到后面佛越要强调,我们要把心变得非常非常细。粗心、浮躁的心态很难入这个道。
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在前面一个一个地个别分析批判以后,防止阿难还不死心,就强调再好好地综合起来想一想,观照一下——在所有当前这个眼识所能涉及到的一切能缘、所缘里,你看看识从何而出。
「见托汝睛」,我们能见的这个见分,和见分所依托而起作用的这个眼睛,这是两样东西。「相推前境」,眼睛所能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相状,明啊、暗啊、虚空啊,就在你眼前。「前境」,就是你眼前的境界,包括了一切的所见。「可状成有」,可以用形状来比划的都叫有。比如山河大地、风云雨雾,都有形状。虽然有形状,它逃不过明和暗这两种大的相状。虚空虽然没有形状和数量,但是它的相就是空旷通达,也是一种相。包括虚空也是「有」,它有虚空之相。「不相成无」,我们能见的见没有相,那无是不是也是一种相啊?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是识缘因何所出」,在这些能缘、所缘中,到底是谁产生了你的意识?提示一下大家,把这个眼识再扩大到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不是都存在能缘、所缘?
识动见澄,非和非合:「识」怎么动呢?「识」能够分别。前面讲了三种分别:五种俱生意识有直觉,它有一念分别;第六种意识心会打妄想,叫随念分别;「见」是无念分别。那这两样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前面的五种俱生意识和第六识是分别,这个见只是提供一种能量,也叫分别,也不叫分别。所以这个意识心与我们能见的见分不能和合,在前面已经讲了。
在事实上来讲,讲圆顿大法,无论是前七转识还是后七转识,乃至包含第八识与前面的眼识、意识这六种意识心,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能不能讲谁生谁?还可以再进一步涉及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一念所变现,都是一个本体。尽虚空遍法界,你不能讲它是一个念,不能讲它是佛,不能讲它是菩萨,也不能讲它是泥巴瓦块;它可以显出一个念,也可以显出无量的万法、山河大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有没有谁能生谁?是现,而不是生。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27.png
闻听觉知,亦复如是:这里「觉」包含嗅觉和触觉。这整个来讲,六识心都不是从因缘和合而产生,也不是从某一种因缘单独产生。找不出它的来龙去脉,它又明明白白就现前了。
不应识缘,无从自出:每一段都是这样。总不可能它有无因之果啊!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那么这个因在哪里啊?(真心)。讲真心也算对,但是还不是很精确。因在哪里呀?果当下就是因,即果即因。圆顿大法里是因果不二。注意,因果不二,不是讲因产生果,又不能讲因不产生果,因果不二,是对二说不二。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若」,就是这回事,如此而已。「本无所从」,本来就是这样,法尔如是。它并不是从能产生,也不是从所而产生。它本身就是能,本身就是所,都是我们一个本体。按照世间的这种相对待的办法随缘显现,以空显色,以明显暗。所以这个「本无所从」,不管是识,不管是性,所有的万法是不是都是「本无所从」?其实这个识心就包括了万法。「当知了别见闻觉知」,「了别」就是分别。「见闻觉知」,为识大,也就是六识。
圆满湛然,性非从所:任何一法之性,在圆教来讲,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乃至一根草,尽足为一真法界。能见的、能识别的灵知,就是那些无情的泥巴瓦块。这个好玩呐!果真把心回过来,停止攀缘和妄想,我们就会出现种种奇迹。「湛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样子。所以我们的意识心圆融圆满圆通一切法界,包括过去、现在、未来,包括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这个样子。
「性非从所」,跟前面的「本无所从」是一个意思。它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从后来而有或者从别人而来。它的本来面目就是「圆满湛然」,就是本来如此。
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这个七大没有哪一大不是哪一大。为什么后面这七个问题加上个大?我们在前面讲了大佛顶首那个大,「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虚空、地水火风、能见的见分、能分别的那个眼识,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可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只有一啊,所以这叫不二法门。不二法门不是仅仅讲一和二,是讲一和无量。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
性真圆融:七大之性就是一个真,就是一真法界,是真实的圆融圆满圆通。皆如来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本无生灭:不仅仅是随缘妙用,万法是互相对应显现。
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阿难啊,是因为你自己的心很浮躁、很粗鲁,你不明白我们的能见、能知所随缘显现出来的六种意识心,本来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从第五大以后提出同异生灭,或同或异,非同非异,这是引导我们的心渐渐地由粗到细。如果讲我们这六处识心为同的话,那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它同不同?眼睛只能看不能听,所以不能讲它同。如果讲它为异的话,那么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意识心是不是都是一精之明啊?能看的那个能、能听的那个能,是不是都在我们意根里?而且它看了以后转过来又来听,是不是一个东西?注意,我们眼睛能看,同时耳朵也能听,你是两个心还是一个心?这叫一心二用。你讲同的话,它是二用;你讲不同的话,它就是一个心。
「为空为有」,你讲我们这六种意识心是空、是没有的话,那么当境界现前的时候,它那个分别心是不是当下就现前了?你不能讲它是空。你讲它是有的话,时过境迁,它这种分别心还在不在?也不在了。所以你不能讲它有。
「为非同异」,「为非同」,实际上就是异了,因为上面有个异,这里把异分成两种情况,再来细细地剖析,大家要明白佛的良苦用心啊!「非同」,就是异,如果讲「非同」的话,这六种意识心本来就是一体;如果讲非异的话,它分别对六种境界这个妙用各不相同。「为非空有」,也就是为非空非有。如果讲它非空,实际上就是有;讲它不空、讲它有的话,这六种意识离开六尘一无所有。如果讲它非有,也就是讲它无,那它是灵明不昧啊。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如果按照前面的语言格式,应该是「性识真空,性空真识」。「性识真空」,识大是一种事造功德,它的本质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空如来藏。注意,这是用次第三藏来帮助我们悟一心三藏。它是我们一念变出来的,虽然带妄,妄当下是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带妄的意识心就是那个纯真的真如本性,是不是一下悟到一心三藏?真假不二,即相即性。「性空真识」,无形无相的真如本性当下就是那个带妄的意识心。真当下就是妄。
妙觉湛然:我现在知道了,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变现出来的。这个仍然是方便法。你看到任何一个法是不是都是妙觉?茶杯是不是妙觉湛然?泥巴瓦块是不是妙觉湛然?没有哪一法不是妙觉。
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这段经文实际上是重复解释前面「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说明这个法太重要,佛讲了以后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还是再来叮咛几句,实际上意思跟前面都是一样的。「遍周法界」,就是圆满圆通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含吐十虚」,还是「遍周法界」啊。「宁有方所」,是不是还是「遍周法界」啊?它哪是才一方一所?无所不在,无方不在,无时不在。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他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左右逢源。
循业发现:因为到了第七大的时候,把意识心、把一切已经全部归于一个心了。所以这里的「循业发现」,我们也可以分成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来分析。我们在因地修行,往往抓住别业妄见来观照同分妄见。当我们观照到同分妄见的时候,我们就是明心见性。从自古以来那种共见,从无量百千万亿人那种共见,我们能看到妙真如性。这是通过我们的别业妄见这种妙用。所以别业妄见既能向坏,也能向好,一旦明心见性,他这个别业妄见、这种意识心,当下就转识为智。他这个意识心一转,包括后面的第七识、第八识,统统都在转。一转一切转,他本来就是一个东西,这是「循业发现」。依照我们所造的同分业和别业而「发现」为六道轮回的凡夫,或者是佛菩萨的自在解脱,要么就成就为泥巴瓦块等器世界无情万法。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要是你离开了一心三藏,你怎么样说都是分别计度,都是戏论法。好好地回顾佛在《妙法莲华经》里斩钉截铁的教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楞严经》也是《法华经》,叫《妙法莲华王》。这两部经是一部经,它是相辅相成。《楞严经》是把《法华经》展开,来论述一朵妙莲华;《楞严经》从头到尾是不是也是讲一朵妙莲华呀?《法华经》就是把《楞严经》高度地提纲挈领,然后强调这个法怎么重要怎么重要。我们只有把这两部经读懂了,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关系。
34.《楞严经讲记》 第二次修订版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这里的「微妙开示」,实际上还是局限于次第三藏中的空如来藏。心细的人,在这里已经可以悟到一心三藏。从前面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再到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二十五个有会归如来藏性,让我们明白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过去在迷惑颠倒之中,以肉团身这个四大作为自己的身,以这个妄想心、分别意识心作为自己的心,所以我们的本来面目被局限在四大假合之六根中,被我们自己的这六种妄想分别心所束缚。现在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真心随缘显现出来的,所以「身心荡然」。法身遍于一切之处,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都是我,都是我的法身,都是我的慧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解脱了,所以「得无挂碍」。「挂」是悬在心里,过去现在未来有种种的担心、忧愁。「碍」呢,明白自己过去认物为己,认己为物,现在知道一切都是我,还有没有障碍?我吃个亏,他占个便宜,会不会生烦恼?一切顺其自然,不再为个人的名闻利养去执著。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法会大众明白了万法都是当下一念现出来的。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万法在我心中就是一片树叶。这个心量是不是大了?过去认为我的心在肚子里,外面的东西都是别人;现在不是的,一切东西都在我心里。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进一步解释一切万法怎么回事,都是「菩提妙明元心」,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皆」是一物不漏,一人不漏,一丝不漏,一时不漏。「菩提妙明元心」就是一,全事即理,全相即性。心精遍圆,含裹十方:解释同上,也就是性圆周遍。「含裹十方」就是「心精遍圆」。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反过来再看我们这个肉团身,「犹如十方虚空吹一微尘」。这个时候把心和身分开了,心比天大,身比微尘。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是我心中的一片树叶,那肉团身是不是这个一片树叶中的一粒乃至亿亿分之一的小微尘啊?「若存若亡」,存的时候就生,死的就是亡。我们被这种肉身所迷惑。「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这个身体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水泡。这个大海是不是就是我的心?无量的生生世世我们把这个水泡当成我,却把大海丢到脑后。虽然丢到脑后,丢了没有啊?虽然没有丢掉,它有没有得到妙用?没有。这是不是很可惜?把这个大海的功用降低成一个水泡,这还有智慧吗?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了然」,就是明明白白地知道了,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心。我的心是那么大呀!「常住不灭」,生生世世的轮回是肉团身这个假相,而我们的真心从来没有生过,也从来没有灭过。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28.png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礼佛合掌:是表自己与佛已经道交感应,融为一体,僧佛不二。下面解释偈颂。
妙湛总持不动尊:方便解释为,佛啊!你真是「妙湛总持」啊!说的法很妙,你集中体现了一切的智慧,你也帮我们解释了奇妙的智慧。这个「不动尊」就是佛。究竟解释为,「妙湛、妙总、妙持」。一个「妙」,贯通三个字。「湛」是表法身功德,带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含义。所以在佛经里讲,叫「清净佛法僧,湛然应一切」。我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我们还没有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法身。这里已经不是讲那个无形无相的法身。一定要注意,圆顿大法里,法身、报身、化身当下是一。所以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次第圆融。「总」呢,这里是作为动词来用,是总理的意思,总理万机。这是讲我们报身功德的妙用,总法身、总化身。「持」,在这里方便说为是化身功德。任何一法总有它一定的形相特征,这叫「持」,否则不足以叫化身。化身一定要有所依,有所靠,有所持。
注意,这里的「妙湛总持」,首先讲我们的本来面目的三种功德。那么再怎么「妙」呢?「湛」,即湛、即总、即持。「总」,即总、即湛、即持。「持」,即持、即总、即湛。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叫次第圆融。
「不动」,不动是对动说不动。相上来讲,我们千变万化;性上来讲,变来变去还是一个东西。动就是不动,不动就是动。比如说,我这个拳头变现为手掌,相上是不是动了?性上动了没有?手掌是不是还是拳头?所以这个就是对动说不动。「动」,按照世间法来讲,它一定是越过了本位,那我们这个「动」它有没有越过本位?没有。我们在世间法里,在个别的局部的空间看到它在动,在整个的全局的范围它动了没有啊?(没有)。所以我们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而至」就是动,所以「不动而至」就是不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这里的「尊」方便说为释迦牟尼佛;究竟说为,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尊。这一个「尊」,你不能讲他是一,也不能讲他是无量;又不能讲他不是一,又不能讲他不是无量。唯此为「尊」。
这第一句话是不是就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呐?所以阿难这第一句话一出来,祖师大德就评判这个偈颂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了,八地的菩萨才能见到这种境界,所以你不能讲他是次第三藏。
首楞严王世希有:这是表成佛由法化生。通过法来化,由了义法来化生,也就是叫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首」是表第一,也可以讲「首」就是脑袋。人缺胳膊少腿了还能活,缺了脑袋还能不能活啊?(不能)。所以讲一切的万法,唯以「楞严」为首。「楞」,是表坚固,无坚不摧。它能破一切邪法,一切邪法和一切方便法都没有办法动它。它压倒一切,又包容一切,还又成就一切。它把你打死的当下,你的法身就活了。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它把你判为牛屎狗粪的当下,你即已变成跟它一样的首楞严王。「严」,是严密,这是表装饰、装潢,在圆顿大法里是表圆融圆满圆通,表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一见一切见。你懂得了我们的眼性周遍法界,你马上就懂得眼睛所对的色尘也是周遍。耳朵的能听、所听等,没有一法不是周遍。这叫闻一悟千,以此为「严」叫庄严。「王」,表自在,懂得了「首楞严」这个法,你当下得到自在。「世希有」,在整个世间出世间是希有的。如果叫我来讲的话,不是世希有,而是世独有、世仅有!因为三藏十二部经只有《楞严经》独露天机!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29.png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就是讲「花开莲现,即悟即证」!其它方便法中,藏教修无量劫不能明心见性,修通教、别教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人成就,无量百千万亿劫也难得成就。唯有《法华经》《楞严经》之「一心三藏」,来一个成就一个,来两个成就一双,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万分之万!而且成就高,下可保底不落六道轮回,上不封顶直到十地等觉,乃至像龙女那样成为究竟圆满之佛!就是成就率百分之百,成就的品位高!成就的时间呢,你可以一生成就,也可以一个月成就,也可以一天成就,也可以一时一念成就!
所以观照这段经文,就能销除我无量劫以来的颠倒妄想啊!有哪些颠倒妄想呢?时间上有颠倒: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有颠倒: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其实都是一念)。佛法上、世间法上有颠倒:认为什么法门都能成佛。种种的相貌上颠倒:有你、我、他。所以这个「颠倒」呢,我们从时间、空间、佛法、万法之相这四个角度来观照。
这么多颠倒啊,「不历僧祇获法身」呐!不需要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年而「获法身」,也就是说我当下就已经见到了法身,获得了法身。圆顿大法这个「获」视同于「证」。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在见道位所见到的真如与在证道位所证到的真如无二无别,你明心见性的当下就是如如佛。这是讲《楞严经》的妙用不可思议!







法华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1:04 , Processed in 0.1238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