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2|回复: 0

第58讲《楞严经》视频+文字 印广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1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0-24 19:01 编辑





课程介绍







楞严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058讲
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我们自己想一想,这个世间一切的东西,有没有永远不坏的呀?没有。而虚空可以不可以坏呀?这个虚空也是我们的一念心变出来的。相对而言呢,我们知道,先有虚空,后有世界万法。一般人不容易观照出虚空会坏,所以外道把这些东西作为自然。而佛常常以虚空比喻真空、真心本来面目。因为这个虚空与我们的真空贴得最紧,所以「然终不闻烂坏虚空」是方便说。当我们成佛以后,虚空与山河大地一念化为无上菩提。佛在这里也是采取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说一步,你可不要把这里当究竟。这是引导法会大众要用不生灭之心作为我们因地修行的指导思想。

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空非可作」,实际上空也是我们变现出来的。相对其它万法而言,虚空空间大、时间长,它是在万法之先。人们会误以为虚空是自然,是不生灭,是空非所作,空非所生。

前面讲168个字的时候,是不是说先有虚空轮?我们这一念真空起了一个无明妄想,一个业相无明,这一念就将我们清净本然的真空浑浊为晦昧之空,然后由这个无明妄想之心面对虚空打妄想而有风轮、火轮、地轮、水轮,然后水火之**互作用而形成十法界万法,而形成有情众生等等。世界万法都在虚空之内,因此佛用虚空来打比喻,但是也不要认为虚空就是不可以造作,不可以把虚空当成真空。在这个虚空看似不变、不生、不灭、不异的情况之下来看虚空中的万法,是不是都是可生可灭呀?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这是地大,也就是我们的皮肉筋骨。润湿为水:这是水大,就是我们身上的血液、口水等等。暖触为火:这是火大,每个人都有体温,就是死了以后变成零度了,仍然有温度。动摇为风:呼吸、动作就是风大。

所以我们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把肉团身说为四大假和合,就是出自这里。真正来讲,五大假合更好。我们的身体当下是不是个虚空啊?但是这样讲呢,大家容易糊涂。那么包括后面的「心现识变」,实际上这个肉团身当下是不是七大假合啊?地、水、火、风、空、见、识。

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四缠」就是四大和合为我们的肉团身。这里的「分」带有浑浊之义,占据了、浑浊了、结合了我们这个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也就是说,在这个四大出现之前,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圆满的智慧,这是就分别法来说。

「湛」,是表如如不动之义,「圆」,是表圆融圆满圆通,万法都是一个本体。「妙」,是表在如如不动中,它就本来具足了生住异灭之性,在无形无相中它本来就具足了有形有相之性。「觉」,是讲真心本来面目的本体,按照别教把它说为是无形无相本体,它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明心」,指明明白白,从我们这个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来面目,我们明明白白知道,它就是一切万法之性具功德。这个「心」还是继续解释,是怎么样个觉呀?就是这样的觉,或者讲妙觉、明觉,也一个意思。

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为视」,就是为能见之见精,与眼睛对应。「为听」,就是为能听之听精,与耳朵对应。「为觉」,要与三个方面对应,一是鼻子的嗅觉,二是舌头的尝觉,三是身体的触觉。「为察」,是作为意根的那种分别性。所以这里是说,由于地、水、火、风四大组成了肉团身,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在这里把它说为第七识、见分,这个第七识一般地说为前七转识,它这个时候没有分别心,叫无念分别,我们通常把第七识和第八识说为一体)。作用与反作用,就把意根这个一精之明分割为六性,成为六根之性。在这里,六根之性要与六种意识心合起来说为六个性。一个是能分别,一个是所所分别。怎么所所分别呢?六根之性对六尘是一个能缘,一个所缘,产生的六种意识心叫所缘缘,也可以把它说为所所分别。

从始入终,五叠浑浊:这是在总体上来介绍五浊的形成。五浊怎么形成呢?就是由于四尘与我们的那个一精之明交互作用,而把一精之明分割为六根之见性。六根之见性面对外界的六尘——外界六尘实际上是地、水、火、风这四尘——再进行妄加分别,造成了五浊。所以这个「五叠浑浊」,对照前面168个字也是一样,从识阴、从命浊开始,一步一步浑浊到劫浊。劫浊就是讲色阴,从识阴到色阴,中间经过行阴、想阴和受阴。所以,五浊与五阴相对应。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81.png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汨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云何为浊:佛在解释五浊之前进一步地解释造成五浊的基本因素是怎么形成的。「浊」是一种和合之法,和合之法必有它的原料。所以佛在这里打比方,这个「清水清洁本然」就是比喻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尘土灰沙之伦:「伦」是类,尘土灰沙之类。本质留碍:这是比喻四大,实际上讲四大、讲七大都是对的,统统包含在内。但是因为涉及到「本质留碍」呢,一般从相分上来讲比较好理解。注意,法无定法,怎样因地制宜、逗机观教,就怎样来说法。二体法尔,性不相循:这个「二体」,前面「清水」是表心法,清洁本然,没有障碍;后面的土沙之伦是表有形有相的万法,它的本质是有形有相,带有障碍性。这两样东西从本性上来讲不是一回事。

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这里举个例子,把泥巴跟清水混在一起就变成浊水了。因为混在一起,本来清水变成浊水,本来坚固的泥巴稀释在水中,失去了坚固性。注意,这里泥巴是以一大比喻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交妄而成五浊。所以一交妄,真心是不是隐藏在迷惑颠倒之中啊?虽然隐藏在迷惑颠倒之中,但它有没有失去一分一毫?清水虽然变成泥巴水,但清水有没有失去一丝一毫?注意,这是打比方。在世间法里,泥巴就是泥巴,水就是水。在心法而言,泥巴瓦块当下就是无形无相的真心。所以打比喻只能是打比喻,不可当真。它只能帮助我们开智慧。

容貌汩然:「汩」,带有昏昏扰扰、浑浑浊浊的意思。我们生在五浊世界,是不是「容貌汩然」呐?不明白宇宙人生道理,你一切的看法都是颠倒的。一动念就是错的,没有一处不是错的。汝浊五重,亦复如是:这是以法合喻。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82.png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汝见:「见」,是能见的见分、见精,也叫一精之明、见相、见性,也叫第七识。这里的「见」已经转为后七转识,它可以起念分别。但是这种分别叫一念分别,是直觉。虚空:有空旷、通达之相。

遍十方界:有人讲,我这个见只能看到北京城,其它看不到啊。错了,并不是你的见看不到,而是你在这个时候烦恼习气重,见性受你自己烦恼习气的障碍。只有去除烦恼习气,才能使我们的周遍法界的见能够真实起妙用。虽然现在不能起妙用,但我们的见当下就是周遍法界的。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见,要明白。现在不能周遍法界就是因为形成了这个劫浊。这个「遍十法界」,从横向上来看是遍这个虚空法界;从纵向来看呢,我们这个见还能遍过去、现在、未来。讲这个劫浊啊,在佛法里有时间必有空间,有时空必有万法万相。解释的时候,要作如是的观照。

空见不分:眼前是这个虚空,那么,哪个是我的见分?哪个是我所见的虚空?你能不能分开呀?没有办法分。空和见已经交织起来了,浑浊起来了。

有空无体:由于有这个虚空之相现前,所以我们的眼睛就执著在有形有相的虚空上,而看不到自己的这个性体。就像手电筒只能照人,它能不能照到手电筒自己啊?我们能看外面的东西,自己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呐?在这个时候来讲,我们就浑浊了,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有空无体」,就是讲迷执于虚空,而不知道回光返照自己的本性。把虚空当成是它,当知道自己本性的时候,虚空是不是就是自己?所以在这个劫浊中有一点迷情,叫认己为物。

有见无觉:阿罗汉破除了行阴,破除了身根,证得了第七识;但他还不知道后面还有第八识,还有第九识。所以劫浊呢,包括小果圣人在内,都有这个劫浊。超越了劫浊,也就超越了色阴,最起码证到阿罗汉。

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我们六根之性、能见的这个见性与虚空迷执造成劫浊,在这里呢,虚空包含世界万法。有些法师把劫浊解释为时间的污染,那从《楞严经》这句经文来看,好像又变成是虚空、空间的污染。注意,在佛法里,时间、空间、万法是不能相分的。所以解释劫浊,根据《楞严经》全文的通义应该说为,时时事事处处在我们心中都形成了颠倒。那劫浊是如何形成的,佛在这里是总括,在前面168个字里讲得就比较详细。
你看,「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我们真如本性不守自性,一念而有无明,这个一念业相就已经造成虚空之相,紧跟着再有第二念无明,第三念、第四念跟着来就到了转向,转向就是第七识。这个时候,它已经是空见不分,紧跟着地、水、火、风世界万法出现了。第七识就开始起念分别,然后再形成六种能见的见性再形成六识,这时就把所看到、听到、嗅到、尝到的一切的万法当成是它,叫认己为物。把能见、能吃、能听的这个东西当成是我,叫认物为己。这叫劫浊。这个劫浊是造成后面的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基础。

五浊是次第圆融的。所谓次第,各有各的特色。所谓圆融呢,没有哪一浊不是哪一浊。你说劫浊是不是见浊?是不是烦恼浊?是不是众生浊?都是的,但是又有各自的特点。注意,《楞严经》从头到尾让你每上一堂课,都足以开智慧,所以叫开悟的《楞严经》呐。

44.《楞严经讲记》 第二次修订版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这个「见浊」呢,在世间法上与世界观对应。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从根本上、从全局上、从战略上来把握对整个世界万法的认知。因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其实前面的「劫浊」才是世界观的基础,那个时候世界观就已经形成,表现在「见浊」上是它的一个方便而已。下面来看经文。

汝身现抟:「抟」,解释为聚集、和合,是四大和合抟在一起。四大为体:地、水、火、风四大形成肉团框架。

见闻觉知,壅令留碍:「见闻觉知」是六根之性。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知。「觉」,包括尝觉、触觉、嗅觉。六根之性是心法,它有主动性;相对而言,地、水、火、风无情物是被动性。《楞严经》讲,「色杂妄想而有众生」。这个妄想就是见分,见分本具见、闻、觉、知等这六种功能。所以与这个色法和合以后,「壅令留碍」,怎么「壅令留碍」呢?四大之法是无情法,是障碍法,本质留碍。「壅」就是障碍,障碍了第七识这个一精之明。留什么碍呢?使它眼睛能见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见,等等。

所以这里呢,经文试着调整一下,把「水火风土」放到「壅令留碍」前面,把「见闻觉知」放到「壅令留碍」后面,更好理解。也就是:汝身现抟四大为体,水火风土,壅令留碍,见闻觉知,旋令觉知。

地、水、火、风这四大障碍了一精之明,本来这个一精之明可以使眼睛之见能听、能嗅、能尝、能想,使耳朵之听能见、能嗅、能尝、能想,六根可以通用。就是因为有地、水、火、风这四大障碍了,把它分成了六个东西。之所以分成六个东西,注意,这是讲因缘法,是它现出六个东西。一精之明是本来就有,是因为地、水、火、风这个缘,使它现出了本来的这六种功能。

「旋令觉知」,「旋」就是作用。因为一精之明的六种功用,令地、水、火、风无情物产生知觉性。比如一个人在呼呼大睡,其他人推他快醒,使他产生了觉知性。在事实上来讲,我们身上的泥巴瓦块跟地上的泥巴瓦块是不是一回事?都是地、水、火、风。我们经常讲笑话,当下坐在这里这么多人都是一群死东西,没有一个活的,我在这里也是个泥巴瓦块,为什么我们把它当成是活的?这就是见浊,这就是劫浊,就是五浊。我们变得「容貌汩然」呐,这是真的。

真心本来面目非生非死,非有情非无情,非正报非依报;它可以现生现死,现有情现无情,现正报现依报。别以为真心本来面目就是有情,你错了,它什么也不是,但什么也都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83.png
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相织妄成」,谁跟谁相织啊?就是我们六根之性能见的这个东西,与所见的这个东西——这个肉团身也是我们所见的东西——相互作用与反作用,造成见浊。谁也没有吃亏,怎么没有吃亏呢?肉团身由无知变成有知了,那么这一精之明呢,本来只有一种功德的,它现出了六种功德。它有没有吃亏呀?没有吃亏。但是谁也没有沾光。这个肉头本来没有痛苦的感觉的,那现在是不是有了?那见分本来没有烦恼,现在是不是就会生烦恼了?

「见浊」,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身见」,众生都认为肉团身是我;所以要吃好、穿好、玩好。其实这个肉团身,在佛法里不叫我,叫「我所」,是我所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肉团身生生世世生住异灭,可是它的主人是我们的灵体。世间有句骂人的话叫行尸走肉,在佛法里歪打正着,就是个行尸走肉。行尸走肉是不是无情物啊?是不是泥巴瓦块啊?可是为什么它活蹦乱跳,我们还把它当真呢?讲笑话,坐在这里的,从讲经的印广师到听经的各位菩萨都是什么东西啊?我告诉你们,都是一堆烂泥巴。一堆烂泥巴在这里,讲的讲,听的听,还搞得跟真的一样。为什么讲这一堆烂泥巴会变成些活生生的东西?我们先来打个比方,过去放电影把那个胶带往机架上一装,通电以后,那个荧幕上男女老少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是不是全部出来了?当下变活了。虽然变活了,但他本来面目是不是一张胶卷啊?在物理上把它叫视觉暂留,暂留什么?下面还要解释。

再打一个比方,现在也还有一些灯泡属于拉线开关,喜欢搞恶作剧的人把拉线开关一圈一圈一圈……圈了十来个圈,然后往下猛一拉,嗒嗒嗒嗒嗒嗒……一那么嗒嗒嗒嗒嗒的时候,那个灯就一直是亮的。其实响十次的话,这个灯一定是亮十次,暗十次。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暗?这叫视觉暂留,我们先这样解释,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我们的色身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它是无情物(虽然是无情物,它跟有情没有绝对的界限,也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然后由我们这一念妄想来把地、水、火、风这四大搅和在一起,叫「想相为身」,叫色心连持为一体。后面讲命浊」还涉及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心的能动作用呢,对无情的地、水、火、风感应道交,作用与反作用,然后使这个无情的地、水、火、风或者意识感觉很低等的心提升,他有了疼痛的知觉,从此我们就感觉有了生命。我们的主人不是这个肉团,也不是能看、能听、能想、能吃饭的这六种意识心,都不是。它是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能看、能听、能想的那个老板,由它控制这六根,这叫第七识。第七识一秒生灭1280万亿亿次,所以虽然是一堆烂泥巴,但是我们感觉到自己是活的生命啊,在物理上叫视觉暂留。实际上是我们迷惑颠倒的一种情执。那个玩电灯的时候嗒嗒嗒亮,明明有暗现前,却只见亮不见暗,就是由于我们执著于亮光。如果鬼来看是什么?是暗,它以暗为亮。我们是白天出来,正好鬼休息;我们到了夜里休息,鬼出来工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破除了「身见」。

有智慧的人修活物,活物就是修里面那个心;没有智慧的人修这个死物,要吃喝玩乐,要长寿,甚至还想肉身飞天。仙人飞天可以过几万岁的寿命,他这个肉身修得很坚固,死了以后肉身不烂,正好给一些妖精鬼怪来附在上面再次利用。心法不可思议啊!要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我们执著了它,就会被它束缚。天人鬼神都有某种程度的解脱。这一世做人,下辈子做鬼,下下辈子升天,都叫解脱。乃至到虚空天解脱这个肉身的束缚,都能得到一定的福报,但是只有明心见性的菩萨才能彻底解脱。虚空神福报满了以后,仍然要往下落。在后面讲到「众生浊、命浊」的时候仍然要涉及到色身这个问题。你如果能够破除「身见」,后边的「边见、计取见」都会迎刃而解,你心得自在,最起码是初果罗汉,永远不落三恶道。

「边见」,又分为两种:一者「断见」,二者「常见」。「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来世谁见过啊?「常见」,认为人死以后来世还是人,牛马猪羊死了以后,来世还是牛马猪羊。那么这两种邪知见实际上都是取笑修行,既然是这样,我们还修什么啊?修来修去,人还是人嘛!这两种知见很普遍。

「见取见」,一般是修行中的一些邪知见,他没有证到这种果位反而自以为证到了。最常见的是有些人修禅宗、修气功,开了天眼,开了天耳,与一些鬼神仙众能够沟通,应该说这样是扩大了他们的心量——哎呀,除了人道之外,还真有天神仙鬼!然后发起正念,受持大法,很容易成就。可惜这些人自以为是,叫非果计果。

「戒禁取见」,这是对正知正见的一种偏见和执著。不是成佛之法,他认为是成佛之法;不是成佛的经典,他认为是成佛的经典,叫非因计因。外道的执著暂时放一放,重点是讲佛门内部的执著。

讲经说法41年后,佛在临终前告诫修行人:只有《法华经》才是真净大法,《法华经》是「一切诸经之王」,唯有《法华经》讲的是真话。当然《法华经》包括《楞严经》,包括《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专门讲「妙莲华」。《法华经》是概括说、肯定说;《楞严经》是分别说,肯定与否定共说;《阿弥陀经》是秘密说。可是修行人把那些方便引导当真,叫「戒禁取见」。佛在《楞严经》再三讲啊,那都不是成佛之因呐!要想成佛,因地心和果地觉必须是一。

「邪见」,前面四种是大类概括而言,那么剩下的一切统统包含在邪见当中。最典型的就是世间的「俗话说」,这往往成为世人的一句口头禅,认为几千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就都是对的,或者周边公认的就都是对的,这在佛法里叫「同分妄见」。比如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用佛法来讲,知人知面你就一定知心,这个人、这个面是不是心呐?联系到「劫浊」了,是不是也好理解啦?

一切的法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所以你在这里讲怎么长怎么短是不是统统都是邪知见呐?但是,佛法之妙在于,当你知道了是邪见的时候,即邪即正。你知道了是邪见时就已经变成了佛知见,没有知道之前就是邪知见。邪知见是谁啊?也是我们自己。邪知见是不是佛啊?也是佛啊!但你不知道就要受报应,知道了以后是自在地调理。

这是讲到「见浊」,在佛法里也把它说成是「五利使」。很厉害!「利」,即快利之义;「使」,即驱役之义,由于五见之妄惑,使得我们在六道里轮回。为什么讲「利」呢?因为这个世界观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使我们在六道轮回,这种力量是不是很大啊?但它一旦转变就彻底转变,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一变就变,也很利索。你站在这里就成佛。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84.png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这个「烦恼浊」与五阴中想阴相对应。想阴,就是意根对法尘——法尘是前面的五根对五尘产生的五种俱生意识,是保留在头脑中的回忆——所以意根既可以运用法尘闭门造车,又可以在独头意识里执著。下面来看这段经文。

又汝心中:这里的「心」指意根,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可以说为意根。忆识诵习:「忆」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识」是面对眼前、当下的事情,「诵」是计划未来的事情。所以「忆、识、诵」是表我们的意根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那种妄想执著,「习」呢,就是这三种习气。

性发知见:「性」就是见性,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发」是成就。「知见」是眼睛能看的能、耳朵能听的能、头脑能思维的能,是六根之见性。

容现六尘: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叫实尘,由眼、耳、鼻、舌、身通过现量境界当下来一念分别。第六个尘是法尘,由前面的五种实尘产生的五种知觉保留在头脑里称为法尘,也叫「前尘影事」。

离尘无相:这是讲烦恼浊的特点。离开了前面的这六种尘,它现不出相来。它的东西在不在心里啊?在心里。离觉无性:「离觉」,就是离开我们的真心本觉,就是离开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如果没有离开真实本来面目,它会不会生烦恼啊?那始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呀。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相织妄成」仍然是讲由我们的六根之性这种能与所对的外界的六种尘而产生的一种烦恼心。
「烦恼浊」呢,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是无量啊,佛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结,有说为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就好了,嘴巴堵住了;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就开心了,欣赏了,这是不是都是贪?一直到临死都在贪。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不活白不活。有的人还贪死,贪死得快,为什么?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等等,各种「贪」。

「烦恼浊」主要是心苦,你看不出它受什么苦,可它心里在折磨自己。所以离尘无相,它没有苦相,没有外界有形相的那种苦,但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苦。烦恼浊与想阴对应,完全是在心里打妄想。有些人到最后自杀了,是不是由这个烦恼浊造成的?那相反,当我们解除了烦恼浊,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比那做大官发大财的人还要快乐啊?苦与不苦在于我们这一个心。有些人他越是受苦还越快乐。

「嗔」,是嗔恨心。人家得罪我,伤害我,我就耿耿于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甚至大发雷霆。分别法来讲,嗔心是大敌,专门破坏你的定力,往往修行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道行、功德,会因为你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叫做火烧功德林。修行人要培养温顺、冷静、沉著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定力。

「痴」,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愚昧无知。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文盲、植物人,还包括那些所谓的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自以为是啊——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我才华横溢……别人去念佛、学佛他感到好笑,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有什么用啊?在佛法里叫作「世智辩聪」,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因为他是一种情执,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重的东西是往下落还是往上飞?往下落。这叫「想升情坠」,在《楞严经》讲的,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在佛法里讲,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佛法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沾光,没有一个人会吃亏。当你沾沾自喜就是你吃亏的时候,你沾不了光的;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慢」,就是贡高我慢,恃己凌他。人们常常讲:啊!这个事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好骄傲呢?《瑜伽师地论》讲了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第一种「慢」:按照世间法来讲,他总是舍己为人,就是有功德,也就是值得骄傲。我们称之为「慢」,为什么呢?你舍己为人,人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啊!你舍的当下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佛法里叫好人落得做好人啊!他本来就不是好人,他是好自己。你舍到哪里去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的人都是你。你舍了谁了?你给了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没有我慢之心。天大的功德都不值得自夸,当然有的时候要夸,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大家见贤思齐。同样一件事,菩萨论心不论事。同样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用心不一样,功过就不一样: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你这是贡高我慢,是罪过;为了让大家随喜功德种正因,你这是利益大众,是功德无量。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也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在李四头上做人,他就是不行,我的功德大,叫「过慢」。

第三种慢叫「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张三反而还要以下犯上在李四头上做人,叫「慢过慢」。自己本来就不如人家,还瞧不起别人。

第四种叫「我慢」:就是我执,执著一个我,这个我是本分的我,认为了不起,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我执。

第五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非要看成是十五分功德、二十分功德,言过其实。

第六种慢叫「卑劣慢」:前面四种慢多少都有点功德,他不过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而已。这个卑劣慢呢,自己啥功德也没有,这是第一;自己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功德,这是第二;自己通过努力本来也可以成就一些功德,但是就是不愿意,这是第三。即使是这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就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这叫「卑劣慢」。这种人叫无聊,撒谎吹牛脸都不会发红的。他上午撒一个谎,下午你就检查他,他都不会心虚。

第七种慢叫「邪慢」:这种人惹不起他你赶快躲,他根本不知道有是非好歹之事。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我那个弟弟啊,虐待辱骂亲生母亲的话我都不忍心提出来,我感到耻辱有这么个弟弟。」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不要说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儿女都是以那种下劣的心、蛮横的行为、非常恶毒的语言对待,叫「邪慢」。

所谓「疑」,就是狐疑不信、怀疑心。这种人以牛羊眼、以下劣心来对待善人、善事、善法、善业,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你要是去帮助他学《法华经》《楞严经》,他认为你是去戏弄他,算计他。

好,「烦恼浊」暂且说到这里。那破除了烦恼浊,就是破除了想阴,我们心里就会变得坦荡光明、自在快乐。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85.png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是指我们一天到晚妄想不停止,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我们要长命百岁。每欲留于世间:不愿意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业运」,前面讲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所造的种种之业决定了生生世世的轮回果报。

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就是交互作用而形成了「众生浊」。众生浊就是说,生生世世不是人就是鬼,不是牛就是马,在轮转不止。有的祖师解释众生浊是怎么说的呢?「五蕴见慢是其体,秽名恶称为其相」。

「五蕴见慢是其体」,「见」是「横计主宰」,为见我。所谓「横计主宰」,我们在今生今世这个时空点,由于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具有种种特征的众生的形相,或者形成的种种的众生习气,这个特征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慢」是「俱生主宰」,为慢我。所谓「俱生主宰」,当下这个我从无始以来无量的种种习气特征走到现在这个我。佛讲,众生所造之业如果有形有相,那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我们还以为自己是现代人,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古人啊?从唐朝到现在,从秦朝到现在,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现在,这里有没有少哪一位啊?有没有哪一个离开了这漫长的历史啊?这无尽的历史我们谁都没有缺席啊!谁都没有缺课啊!唐朝的时候我是张三,清朝的时候是李四,三皇五帝的时候是天上的杨三郎,这个过去是不是也叫「俱生主宰」呀?那么我们再想一想,唐朝的泥巴瓦块、唐朝的李白、杜甫、李世民是不是我啊?所以把这个俱生主宰又扩大它的层次来观照。要明白啊,一切的万法都共同一个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里有无量的业识种子,无量的第七识见分,每一个第七识见分都可以从中汲取各种各样的气氛来成就自己一生一世的业报。

那么「五蕴见慢是其体」是讲实体法,「秽名恶称是其相」是假名法。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一切的无情万法,都叫「秽名恶称」,这就是破相。一切的名相都是假立。天啊、人啊、鬼啊、畜生啊,假立了以后,我们却当真。但是如果一开始到现在就一直那么叫的,当我们习惯了以后,你还会不会感到叫什么殊胜、叫什么糟糕啊?假设我们一开始把人叫成猪,把猪叫成人,我怕现在我讲你是个人,你就生烦恼了。一切的名相不要当真,都是说说而已,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化而已,没有什么真实可言,它是符号而已。

那么怎么样又叫「秽名恶称是其相」呢?没有哪一法是清净单纯的。一尊佛现相也好,一尊菩萨现相也好,天人鬼畜现相也好,泥巴瓦块现相也好,风云雨雾现相也好,它都是由无量无量的元素大杂烩而成。想想看,如果我们无量劫以来的大小便以及人死以后的尸体都聚集在这里的话,我怕这里都没有空间了,人都在这个牛屎里滚,在人尸体里面爬。那现在那些屎啊、尿啊、白骨到哪里去啦?是不是阿弥陀佛派飞船火箭来装走啦?是不是装到极乐世界去卖钱去啦?不是的,那到哪里去啦?这些东西都在我们的身体上,都在我们的肚子里,都在空间万法的里里外外。你哪有一个干净的地方,是不是?你穿西装革履,昂首挺胸,所以看不起那些拉板车的,拖大粪的,你何苦来哉啊?所有的人、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一样的,叫「秽名恶称是其相」。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是说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嗅、舌头能尝、身体能触、脑袋能想这六种见闻觉知之性,本来是一精之明,没有区别,是一个性。

众尘隔越:因为我们身上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这个肉团,把一精之明这个心水弄浑浊了。无状异生:稀里糊涂的、不明不白地就产生了六根。这个「无状异生」呢,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在十法界第二义谛法里找不出这六根的来龙去脉,但它又宛然现在。它是随着这种因缘而显现出这六根来。这就造成什么情况呢?

性中相知,用中相背:「性中相知」,比如说,我眼睛看到一个酸梅,不用来吃我就知道酸梅的味道。眼睛是不是起到舌头的作用啊?那怎么知道它酸的呢?因为过去吃过。过去吃过是不是脑袋这个记忆呀?是不是「性中相知」啊?这都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再通过修证以后可以六根通用。本来我们这个一个念是通用的,甚至不需要这个肉团。我们这个心尽虚空遍法界,统统都能知、能见、能嗅。明心见性的诸佛如来大菩萨,在佛土是不是这样啊?那么到秽土来,带着隔阴之迷而来,又当别论。「用中相背」,眼睛能看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嗅,鼻子能嗅不能看。谁也不能代替谁。

同异失准:「失准」就是没有一定的标准。你讲它同吧,眼睛能看不能听,不能讲它同;你讲异吧,它性中相知——眼睛看到一个人,就能知道这个人讲话的声音很洪亮,代替了耳朵的作用。

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六种相织妄成都是由我们这个六根之性、第七识这个心与外尘境界交互作用造成的那种意识心,这种感受叫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远契如来常乐我净:「远契」,不要解为很远很远。远也好,近也好,再远再远也好,明心见性的人就能体会出其中的法味。再远再远,我们都没有离开自心本性;再远再远,我们当下都是一念,所以怎么样都能「契」。那怎样来契如来的「常乐我净」呢?「常乐我净」是诸佛如来证入大涅槃以后的四种功德。

那么针对这个五浊烦恼来讲,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我们有了劫浊,这个「常乐我净」的「我」就失去了真我——「劫浊」是怎么讲啊?把外部的世界都当成别人,认己为物,是不是把真我忘记了?你要说外部都是外物的话,这个肉团是不是就是外物啊?他偏偏把靠这个见分最近的这个肉团当成了我,叫做认物为己。是不是「常乐我净」的我混淆了?也有的是这样解释:把「劫浊」与「常乐我净」的「净」结合起来观照。本来我们这个十方三世清一色就是我,那么有了劫浊以后,分别我、你、他,这是不是不净呐?所以法无定法,不管怎么样讲呢,只要能够帮助认识本来面目就没有错。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了见浊和命浊,自己就不自在了,就失去了真正的我。也有的把「众生浊」这个轮回生灭法与「常」相对应,把乐与「烦恼浊」相对应。所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就与五浊来对应起来。我们破除了五浊,就得到「常乐我净」。






法华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0:47 , Processed in 0.1284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