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07|回复: 0

[转帖]学习的动力是孝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的动力是孝心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自己,我们之前也提到“欲知人者,先自知”,我们自己了不了解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还没有遇到圣贤经典以前,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回想起在以前谈到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怎样怎样,我已经改很多了,假如像以前你跟我讲这种话,你早就怎么样了。就这些话,这些话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

    我记得那时候在南师读书的时候,我的同学寄了一些心理测验给我,那个测验几十题题目,测验完它会给你评分。比方你的分数总分最后是五十分,它会下一个结论说你是老虎型的,我们就高兴半天,有没有?或者是四十五分,你是孔雀型的;得了四十分,你是无尾熊型的。你看我们跟畜生很像,心里怎么样?高兴。所以,人有没有愈活愈倒退的感觉?为什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了解做人的意义在哪里,而我们却觉得跟畜生比我们还高兴,甚至于我们还觉得像畜生是对的。

    昨天周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现在有企业说要是狼的文化,引狼入室会怎么样?很危险。你看都是跟畜生在学,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做的心理测验,它的结论是你的个性、你的人格跟周文王很像,“视民如伤”;跟范仲淹很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唐太宗很像,肚量很宽广,雄才大略。这样的心理测验怎么都没出来?甚至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都会觉得,这些圣贤人是可远观而怎么样?好像那都是很遥远的,现代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其实在这样的认知里面,我们的信心就已经不足了。

    突然我们读到《弟子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好像还在内心里面信心、决心慢慢的被唤醒起来。我是比较幸运,学了经典以后,学了这些古圣先贤教诲,我才去念师范院校,才去接触很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我们有判断的能力。比方说行为心理学派,它所有的理论大部分是从哪里出来的?它大部分是从动物实验结果出来的。把狗的结果,把实验猫的结果、把实验老鼠的结果拿来教育谁?你们怎么这么小声,大家当初都读过的,拿来教谁?当初我们读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你看判断力重要。我们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这样教孩子,教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哪有说在长欲望的!动物牠本身牠就是满足欲望的目的而已!而我们人是要成就天地人三才的人格,要明明德,要开显自己的本善。

    没有读经典,我们真的可能这一辈子都不知道人生应该这样去做,甚至于觉得这些欲望是正常的,愈来愈放纵,把不正常当成正常。当我们在看那些电影的时候,那些杀盗淫妄的东西,是不是愈来愈让我们觉得那才是正常?所以我们必须先明白,才能扭转这些偏颇之处,“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我们在引发孩子是他的善心、他的爱心,还是在引发他的欲望?行为主义学派他们的思惟是引发人的欲望,你看拿东西给狗吃,然后口水就流下来,那不都是用欲望在引发人吗?

    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我们父亲那一代,他生命的动力在哪里?他向学的动力在哪?他们是孝心、是责任心,他们读书不用人家推。我父亲那一辈的所有的长辈,他们读书都是自动自发的,都读到我爷爷说去睡觉,不能再读了,他们就乖乖的去睡觉。等我爷爷睡着了他们又起来读书,很顺从父亲的意思,但是心里面更期许自己这辈子要有成就,父母太辛苦了。以至于父亲那一辈他们踏入家庭,他们经营事业,有没有让父母操一个心?在我的整个成长二十多年来,我没看过我的爷爷奶奶,因为父亲家庭、夫妻或者是事业当中,让爷爷奶奶操过一点心,没有。我们反观自己,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在家庭跟事业当中,我们让父母操了多少心!为什么?我们的心境远远不如我们父亲那一代的孝心跟责任心。

    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现在八岁、十岁的孩子,他的人生动力有孝心吗?我们曾经看到上海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考第一名,他的爸爸给他买一辆BMW。他爸爸很高兴送给他,他高不高兴?他也很高兴。这是得乎道还是得乎欲?欲。这个孩子假如高中联考要给他什么?到时候连命都要给他。欲望,欲是深渊,他会愈打愈开。有一个妈妈她自己也是老师,当老师不见得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要被老师两个字给冲昏了头,好像我们什么都一定懂,我们不从经典当中去学习,人生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真理是什么。这位母亲刚好有一天在我们上课教室的门前,她的孩子在那里耍脾气,不肯回家。她看到我们的老师在那里,妈妈就有点不好意思,孩子在那里吵。但是这个母亲突然露出很诡异的表情,好像她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很诡异的看着我们。她的孩子在那里滚来滚去都不肯回去,她已经叫了三、五次了,叫不动。后来她就从皮包里面拿出一根棒棒糖,就晃到她儿子的脸前。她儿子本来在那里滚半天,突然看到那个棒棒糖的时候眼睛就放光,盯着那个棒棒糖。这个母亲就把棒棒糖慢慢的拉起来,那孩子也慢慢站起来。

    大家看到这一幕想起什么景像?看到什么?有没有看到马戏团里面在训练动物怎么训练?就这么训练的!拉起来的时候,妈妈就说了“想不想吃?”孩子点点头。“想吃就跟我回家。”然后孩子就跟着妈妈走的时候,这位老师还回头对我们的老师笑一笑:你看,我很有本事吧!问题解决没有?好像解决了,但是孩子的心呈现什么状态?呈现的是欲望重要。一根棒棒糖的威力已经大于妈妈的重要性,有没有?你看妈妈喊好几次喊不动,一根棒棒糖就动了。当我们的孩子都是被欲望驱使着走,他这一辈子会因为欲望而做出什么,我们连想都很难想得到。假如是这样去引导孩子,已经让孩子这一辈子成为欲望的奴隶。

    那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报导,在深圳有一个六岁的女孩,她母亲带她出去买东西,结果钱带不够,她还想买,她母亲说不行,没钱了。她马上脾气上来就打她妈妈,打得鼻青脸肿。路人看了觉得很受不了,说妳这个孩子太不象话,妳也不教训教训她,这个母亲说我舍不得打。以前都看到是妈妈教训孩子,现在大家假如一不小心看到路旁是儿子在教训父母,有没有?你们都没看过?那一次听有一位朋友他卖计算机的,他的母亲带着他儿子,那个儿子才念小学。这个东西要多少钱?老板说要两千。母亲说:太贵了一点!儿子说:你给我闭嘴。小孩子!那个卖计算机的老板都愣住了,现在的孩子对父母讲话这么没有礼貌。当孩子说你给我闭嘴的时候,妈妈真闭嘴。你看倒得太厉害,孩子这种傲慢无礼的心什么时候形成的?这都是该教而没有教。我们都觉得小孩很可爱、很好玩,所以小时候都玩坏了,该教他孝道、该教他恭敬的时候都没教,还觉得很有意思。

    所以古圣先贤对教育非常慎重的是慎于始,“禁于未发之谓豫”。他的不好的存心、人格还没起来,就要把它调伏掉,禁于未发,这是预防法。“发然后禁”,他已经形成这些错误的心态你才要禁止,“则扞格而不胜”。这种状态就好像他形成坏习惯已经错了,你给他打得半死他都不承认错误,还斜着眼看你,还瞪你,这就扞格而不胜,他已经形成了。这个小女孩才六岁,可以把母亲打成这样,路人假如管她再打她,她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从这个六岁女孩的行为,这是结果,把原因找出来,回到它的原点,问题出在哪?可能在她一岁、二岁的时候出去买东西,看到想要的东西,妈妈不买,她在地上打滚。妈妈说这个东西家里都有了,别再买了。我不管,你要给我买,就一直哭。这样的景像熟不熟悉?我们以前有没有干过?还是我们的孩子干过?你看当下母亲说“好啦!好啦!给妳买”,马上破涕为笑。这时候孩子在那里笑,那是欲望,满足了,她觉得高兴。当她笑的时候父母笑不笑?假如父母跟着一起笑,觉得“她高兴就好了”,到底是因什么而高兴不知道,所以才造成她六岁这个结果。

    像这样的事我也干过,我也是给我妈耍赖皮要东西,我妈在那里看书,我就在那里吵。本来是站着吵,后来没什么效果,就在地上打滚。滚了十几分钟,我妈妈还是如如不动在那里看书,可能我妈妈以前读过“关公看春秋”,定住了。我妈连看都不看我,可能是我妈妈怕看我以后会破功,会原则把持不住,所以都不看我。十几分钟之后我就开悟了,我了悟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地上打滚很累,然后地又很冷,所以只好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了。你看只要大人坚持原则,孩子下一次会不会再用这种手段来要求?他不是吃饱闲着。所以往往都是,为什么他会吵?因为他很清楚用什么方法就能让父母就范,他可以攻城略地,父母是节节败退。

    现在不只小孩有这个功力,连家里养的狗都有这个功力,大家要注意。那个狗你给牠宠坏了,牠跳到床上,“你给我下来,不然我打你”,牠甩都不甩你,因为牠把你的底细摸得太清楚了。所以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原则?家道才建立起来,班风才建立得起来。得乎欲而喜,悲开始了,谁的悲哀?家里的悲哀,他自己的悲哀,以至于是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带给别人悲哀。这个六岁的女孩嫁出去之后会怎么样?奉劝诸位为人父母者,这种女儿就不要放出来,做人要有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前人真有这个道德,以前的人,《德育故事》里面有一则故事,这个也是道义。钱灼他有个儿子,要娶林氏,林应麒的女儿。结果钱灼的儿子突然四肢有点萎缩,就突然病了。这个钱先生,钱灼就写信给林应麒林家,告诉他说我儿子已经病得那么严重了,这个婚事就算了。你看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去连累一个女子。林应麒这位先生他非常,也是读书人,他说不行,既然已经谈了婚事,我们不能因为你那里的状况,我们就没有信用,就回掉了。但是钱先生觉得孩子这样,现在不适合结婚,就等,等,结果等了十年。钱先生又写信来了,告诉林先生,我看这婚事就算了,你看我儿子十年了都没有好过来。林先生心里想,我们也已经等十年了,他就去跟女儿说,这样我们这个婚事就算了。结果他的女儿就说到,父亲,不能这样,人之所贵者,心也。人最可贵的就是这颗良心,心我已经许了,这件事我已经承诺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再退。本来她的父亲也动心了,反正我们也等十年了,反而是女儿更坚持。后来嫁过去之后,她先生的病就好过来了。你看古人他们的存心,慕贤当慕其心,他们这辈子不管再怎么苦,绝对不违背自己的这颗道义、良知。而我们现在这颗道义、良知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吗?还是遇到一些境界来了,我们可能就会退缩了?

    刚刚讲到的,当我们在满足孩子欲望当中,很可能他人生的悲哀来了,很可能他往后这样的价值观会造成更多人的灾难,甚至于是天下、国家的灾难。当欲望很重的人有了高学历,当了大官,他所贪污的面,民脂民膏都被他搜括完。所以,我们要启发孩子的是“得乎道而喜”。我们前一期有位老师,他很小的时候,站还不算站得很稳,他的母亲跟他一起去坐公交车。母亲怕他站不稳,叫他先坐好。结果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年纪很大了,当下这位老师他心里想,这个老人,我母亲也会老,所以应该要照顾老人。当他自己从座位当中站起来,让老奶奶坐下来的那一刻,他看着他的母亲,母亲看到他让座给老奶奶,内心非常的欢喜,就灿烂的笑了。你看他母亲这个笑容,他记得多久?三十年不忘,一辈子不忘,得乎道。他这个道得乎一个仁爱之道,他让给了老奶奶,而这样的行为让他母亲欢喜,他觉得非常高兴,孝心都起来了。有这样心境的人,他这辈子会得到很多人爱护,因为他有孝心、他有敬老的心、他有感恩的心。
 
恭摘自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十二)52-237-12 蔡礼旭老师主讲
感恩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9:55 , Processed in 0.0963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