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85|回复: 0

论阴阳——解《老子》第四十二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6: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阴阳


--解《老子》第四十二章


      【原文】:(据帛书、敦煌、龙兴碑刻诸本校)
    道生一⑴,一生二⑵,二生三⑶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⑷。天下之所恶,唯孤、寡⑸,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⑹。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⑺。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⑻。故强良者不得死⑼。我将以为学父⑽。
  【注解】:
⑴        道生一:道生于一。所有事物规律产生于宇宙的根本。一:本原、根本。《说文》:“一,唯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此处指宇宙的根本是一团混沌之气,天地未分时的原初状态,如现在观看到的天外星云。三十九章的“一”,指每种事物的根本,见39章注解。
备考:《淮南子.天文训》:“‘道者,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与易异名同体。此云‘一’,即‘太极’,‘二’,即‘两仪’,谓天地也。天地气合而生和,二生三也。和气合而生物,三生万物也。”大田晴轩说:“道,理也;一,一气也;庄周所谓‘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计,故混而为一,’盖此三者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万物生焉,故曰‘三生万物’也。”蒋锡昌说:“道始所生者一,一即道也。自其名而言之,谓之道;自其数而言之,谓之一。然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老子一二三,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万物,愈生愈多之义。如必以一二三为天地人,或以一为太极,二为天地,三为天地合之和气,则凿矣。”
  ⑵二:指阴、阳二气。是说一团混沌大自然分成阴阳二气。《易经》以阴阳代表事物的互生互存,相悖相依的两大成份。
  ⑶三:泛指多。在《易经》**中,有十多处用“三”,如“田获三品”“三岁不觌”“终朝三褫之” 等,均泛指多数。《说文》:“三,天地之道也,从三数。” 也含天地之数多之意。
  ⑷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易. 系辞》)的观点是一致的。其意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阴阳体(负阴而抱阳),有刚也有柔,只有二者平衡(中气),才能和谐。和,平和,和谐。
备考:蒋锡昌说:“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之‘冲’,当作‘盅’,此‘冲’当从本字。《说文》:‘盅,气虚也。’‘冲,涌摇也。’二谊不同。道之盈虚,譬之以器,故用‘盅’;阴阳精气,涌摇为和,故用‘冲’;此其例也。范作‘盅’,非是。”
  ⑸天下之所恶,唯孤、寡:天下所不可容纳的事物,唯有独阴或独阳。恶:厌恶,引为不可容忍、容纳之意。“孤、寡”,指少阴或少阳,因为任何事物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必然不和谐,于人体,要生病;于社会,要**,因此“天下之所恶”。
  ⑹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不谷:不空虚,引为实在、诚实。意为:王公表示诚实,以“孤寡”的恶名自称,显示谦虚。反过来应译,王公表示谦虚,而以孤家寡人自谓。
⑺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是《易》的“否极泰来”“泰极必否”的观点。指事物有阴损而阳增,阴增而阳损,此消彼长,阴阳互相转化的规律。或:有。损:减少。益:增益。
⑻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古人传教下来,我也拟定按此观点教人。故:通假“古”。议:考虑,拟定。
  ⑼强良者不得死:直译,强行坚持真知不得丢失。强:强行,顽强。通行本作强梁,不可取。良:优良的(观点),引为真理、真知灼见。不得死:不得丢失,不得消失。死:消失,丢失。
  ⑽学父:阴阳学之父。本章主旨论“阴阳”,因此称阴阳学之父。通行本作“教”。“学父”,他本皆作“教父”。
备考:范应元说:“《音辨》云:‘古本作学父,河上公作教父。’按,《尚书》‘惟斆学半,’古本并作‘学’字,则‘学’字宜音‘斆’,亦‘教’也,义同。‘父’,始也。今从古本。”罗运贤说:“《说文》:‘父,巨也。’‘巨,规巨也。’‘教父’,即‘教巨’,犹言‘教条’也。训‘父’为‘始’,非是。”
蒋锡昌说:“‘强梁者不得其死’,盖古人遗言。此语与老子思想相合,故老子取以为教条也。”张松如说:“‘斆父’或省作‘学父’,义同教父。父,训‘始’,训‘本’,或训‘巨’(规巨),谊亦相通。故斟酌众说,语译作‘教学总纲’。”
  【译文】:
  所有事物的运行规律、法则,都产生于宇宙的根本,它原是太空中一团混沌之气,然后一分为二成为阴阳。阴阳感应而化生多种物种,这些物种又反复地进行或繁衍、或组合,于是天下各类物种就数以万计。因此,所有的物种,都是阴阳结合而化生的,都是背面为阴、前面为阳的阴阳体,阴阳二者平衡,这样的物体才能和谐。
大凡天下为人们所厌恶、所不容的,唯有少阴或少阳的事物了,一种事物阴少或阳少,都会不平衡,不和谐。少,就是孤,就是寡,于是王公为了表示谦虚,就以“孤家”、“寡人”而自谓。
  “否极泰来,泰极必否”,事物中的阴阳也是如此变化,如此相互转换。少时,它会增加,多时,它会减少,最好的是二者平衡。这些都是古人教导传承下来的,我也拟定以此观点传给后人。关于阴阳化生之道,为真知灼见,我们必须强行推行开来,传承下去,不得丢失,我们将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为阴阳学说之父。
【讲解】:
何为“道生一”,自古众说不一,在三十九章中,勉强地把“一”解为宇宙的根本是一团混沌之气,斟酌再三,这里依然从之,因为没有更合适的称谓。“道生一”,即“道生于一”。道为事物的规律、法则,说它产生于宇宙的根本之气,应该说得通。因为,在物种没形成以前,在“先天地生”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现代人也没有谁能说清楚,如果把“天外天”的星云,说为一团混沌之气,现在的天文学家恐怕也无理由反对。
本章讲的是阴阳,“负阴而抱阳”,很形象的说出了事物都是阴阳体。天如此,地如此,人也如此。中医治病原理为阴阳平衡,老子也讲“中气以为和”,其道理是一样的。“天下之所恶”,是说偏重于阳,偏重于阴的事物,都不可能正常,于自然界,会有天灾,于社会,会有**,于人体,会有疾病,因此“之所恶”。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为老子对阴阳学的态度:阴阳学说是古人传下来的,他也考虑将它传给后人,强行推广,不使其失传,并立志成为“阴阳学说之父”。
“故强良者不得死”,通行本解为:强狠霸道的人决没好下场。乃匪夷所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9:51 , Processed in 0.1113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