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18|回复: 0

[转帖]秀屿与宝峰游氏的历史渊源(作者:游开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6: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秀屿与宝峰游氏的历史渊源(作者:游开兴)

一、祖地秀屿地理概述:
    秀屿亦称“小屿”,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庄镇醴泉半岛,半岛末端的平地上突兀起三座山峰,形成犄角,相距约2公里。秀屿山巍然屹立,是湄洲岛通往枫亭等地的必经之道,望山紧靠港口,嵩山居中,俨如后盾,总揽大局,三山鼎立形成天然屏障。三山有三寺,历史悠久,形成了秀屿港口的一道独特景致。
    秀屿山又称“鳌城山”、“狮头山”,貌似雄狮昂首,威风凛凛。南面山坡陡峭,曲径回旋,登临峰顶,极目远眺,山环水抱,气象万千,蓝山碧海紧相连,南宋宰相赵汝愚曾留下“天风直送海涛来”的名句。“秀屿朝航”是莆田沿海十大景之一,但见湄洲湾内碧波万顷,百舸争流,星岛点缀,美不胜收,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青峰岩上有一座青云殿,供奉玉皇大帝,海内外朝拜者络绎不绝。青云殿背后是佛殿“青峰岩寺”,左边天龙殿,右边青莲寺,建筑宏伟壮观,古色古香。正如明代进士游应龙(字念园)的题刻:“海上楼台天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
    青云殿东面悬崖峭壁,奇岩怪石,石缝相通,古迹繁多,其中有“飞云洞”、“读书台”、“超然台”、“钓台”、“枕流漱石”和吕祖的“试剑石”、南宋宰相赵汝愚的“天风海涛”以及南宋道家白真人“玉蟾”等摩崖石刻,还有“吕仙醉酒”石刻画像。
    秀屿风光旖旎,历代诗人墨客题吟不绝。明代进士、族人游念园曾将秀屿风光归纳为“十景”,即:长桥卧波、中流砥柱、壶山倒影、石壁生松、远浦归航、将军枕石、海宇奇观、江边玉柱、飞云仙洞、海底甘泉。
    早在民国十年(1921年)孙中山制定《建国方略》时就已将湄洲岛列为东方渔港之一,民国十一年开港通外轮。1949年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经把湄洲岛列为全国贸易通商港口之一。秀屿所在地湄洲湾,自湾口至湾顶长达33千米,东西处宽约30千米,湾的两岸自然深水岸线达30千米,可建造1万到30万吨的深水泊位150多座,可保证5万吨海轮自由航行,10万吨级海轮乘潮进出。湄洲湾属海湾港,多年不淤,又是天然避风港,湾内岛屿层层阻隔,形成三道屏障。如今的秀屿港将成为我省最大的天然气能源运转基地。能源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障。福建LNG接收站是我省引进高效能源的龙头项目,投资40多亿元的LNG接收站是首要工程,该工程选址在秀屿村,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把大海填平填实,获得32万平方米的项目用地,接着将建成庞大的储罐和漫长的管线,用于供气长达340公里的主管线宛若卧地潜游的巨龙,来回穿梭,向福、厦、漳、泉、莆沿海五城市延伸,使秀屿港成为我省天然气能源的运转基地。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向(塘)莆(田)铁路的建设和福厦高速公路秀屿支线的建设,湄洲湾将以崭新的面貌接纳项目,聚集人气、招集财气、打出名气,秀屿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二.秀屿与宝峰的历史渊源关系:
    秀屿游氏是南支始祖游植公的支脉。据顺德府《邢台志》载:“游植,肇公(452 —520年)八世孙,官泉州府别驾、大理寺评事,世居广平任城,后自颍川徙婺源而后入闽。”游植入闽后择居今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埔村,十传至拔之公,约在南宋初期析居秀屿(又名小屿)山后(旧名祠堂后),为秀屿房始祖。拔之公传有五子:长子晃、次子昱、三子昶、四子景、五子冒。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六世纪中期,秀屿就已开辟了海上航道,唐代始先人就已经在此栖息。据1659年手抄《鳌城志略》称:拔之公因避金乱,迁居秀屿山后,而刘姓居住在西刘尾,游姓同刘、朱、黄诸姓成为秀屿四大姓,至明初秀屿已成为一个商贾云集的繁荣大港。1398年,明廷就开始在秀屿设有巡检司。传说明代时秀屿已“万人丁,不计口,大船三百六十艘,小船不计其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防御倭寇进犯,当地人在秀屿构筑城池一座,史称“鳌城”。据说当时岛上街道纵横,园亭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又修建了一座石板桥,长达1华里多,交通往来更加便捷,后来秀屿本岛西面的海上也修建了一座石塔,造型十分美观。此塔于1963年农历八月初三日遭受强台风袭击倒塌,余下部分于九十年代中因港区建设需要拆除。1972年“前哨围垦”时期,秀屿村与前云村连成一体,长桥从此不再起作用了,七十年代期间被拆除。
    另据《鳌城志略》载,不幸的是,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十二月初六日,海寇郭尔隆率部围城屠民,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岁次乙未(1655年)秋八月,寇归海上,全城房屋尽被寇之戚属载而去矣!官见民无一存,虑孤城将继为贼窟,发兵拆之,城毁于乙未年冬月。至此秀屿已满目苍痍,一片废墟。
秀屿是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屿,但由于地势险要,商贾发达,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倭寇、海盗侵害,加上清初郑氏政权占据台湾,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规定离海岛三十里内不准居住,所以鳌城子民纷纷外移,如今但凡居家大门楹联为“鳌城世泽长......”的皆出自秀屿游氏。经查《仙游宝峰游氏族谱》,其五世祖肖泉公生于1517年,若按每代27年计,始祖国清公当生于1409年,二世祖朝育公当生于1436年。若按每代30年计,始祖国清公当生于1397年,二世祖朝育公当生于1427年。据该谱载“朝育公,幼居莆田小屿,长迁仙邑。”如朝育公20岁成年时随父迁居宝峰,那么迁往宝峰的年间应在1456年或1447年之间。照此推论,秀屿游氏迁徙仙游宝峰的年间约在1450年左右,即明代宗景泰年间。所以,宝峰游氏大门楹联与祖籍地秀屿楹联有所差异。
    秀屿游氏自后浦迁徙以来,可谓人丁旺盛,科甲联芳。本人少年时候路过莆田宁海桥,曾亲眼看到一石板桥上镌刻有“鳌城游氏”字样,可见明代秀屿游氏不但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泽播四方。在这期间秀屿游氏诞生的杰出人物有:应龙公、大川公、云鸿公。清代秀屿游氏更是人才辈出,如水师游击游崇功、台湾总兵游金辂叔侄一门为收复台湾,捍卫国家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
    鳌城自1654年沦陷后,小屿本岛荒无人烟,1923年邻村前云游氏族人始重新迁入秀屿,至目前为止秀屿、前云、肖林、莆头、东沁等村共有拔之公后裔四千余众,成为秀屿港区的第一大姓。现今这里的辈份是自拔之公起第十八代后排行“士启人长东位立,家芳世德置入门”,至此最低辈份为“德字辈”,其楹联为“鳌城世泽长,豸府家声大”,横批“广平流芳”。秀屿镇后江仔村亦有游氏后裔数十户,大门楹联为“鳌城家声大,广平世泽长”。
    据族史考证,南支始祖游植公后裔主要迁往广东和台湾一带,如惠东、增城、汕头、南海等地。而游植公十世孙、秀屿房始祖拔之公后裔也大量外流,如仙游鲤城街道宝峰游氏、东门社区游氏、鲤城街道大坪口的鳌城(利房)游氏以及灵川东海镇前东港村、江口镇上魁村游氏都是从秀屿移居而去的。宝峰游氏与秀屿游氏一脉相承,族亲数百年来互相来往,关系密切。1990年正月十二日,宝峰游氏组成百人亲友团在东海镇灵川游氏族亲的陪同下赴秀屿祖地寻根问祖,加深了族亲之间的兄弟情谊。后因建设需要,宝峰游氏后裔又多次往返秀屿择地安置始祖国清公墓地。原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及将乐县政协主席游永涌(仙游县鲤城街道大坪口鳌城利房)、莆田县人民法院院长游金火等也多次莅临秀屿考察、访问,增进族谊。宝峰族亲游新华多年来热心族史研究,多次在台湾《广平会刊》、《澳门日报》、《福建日报》、《湄洲日报》以及南平市《游酢文化》等刊物上撰文宣传南支始祖,宣扬游氏先贤的历史功绩,扩大游氏在社会上的影响。
借此《宝峰游氏族谱》重修出版之际,谨将本人十多年来对南支始祖及其渊源关系所作的点滴研究呈献于诸位宗亲,盼以此拙作与各地族亲互相交流,不足之处,敬希指教。
                                       拔之公第二十七世孙  游 开 兴
     岁次丙戌年新春佳节于秀屿

    编者注:游开兴,1950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现为莆田市秀屿区政协委员、东庄中学高级教师。开兴族亲自幼出生秀屿,对游氏族史颇多研究。近十多年来,开兴族亲致力于谱牒研究,曾亲自撰写多篇研究论文,热心推动各地族亲之间的联谊活动,乃我游氏后裔之俊杰。
http://dzgy.bigbbs.cn/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14785801&IsInFram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5:01 , Processed in 0.1279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