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64|回复: 0

净空法师開示—談道場建立的因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2 1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空法师開示—談道場建立的因緣  

1998/9/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我們在一生當中很幸運的聞到佛法,隨佛學習,學習的成就就是往生不退成佛,這是我們一生辛勤努力的方向,一心希求的目標,這一生也就是無量劫中希有難逢。有這個思想、有這種心願的人很多,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很少,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心願而不能實現?都是為煩惱習氣所害。而煩惱習氣時時起現行,一念不覺就迷了,那個現象一定是愈迷愈深,到最後不但這一生空過,這一生還造許許多多的罪業,招得來世不如意。我們把這些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這叫看破。看破之後怎樣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達到自己的願望,那就勢必要放下,一定要放下名聞利養。無論是在家、出家,要想在這一生成就,你不這樣做就不行。
這幾天有幾個同修都很發心,跟我講要建道場,看到居士林講經、念佛生歡喜心,也想回去建道場,事是個好事情,心是個好心,適不適合?不適合,為什麼不適合?緣不成熟。他們建道場,人力夠了,財力也夠了,還有什麼不成熟?你道場建了誰去講經?誰去念佛?如果沒有人講經,沒有人去念佛,這就緣不成熟。我在初出家的時候,四十年前,台灣新竹青草湖無上法師,這都早不在早都過世。他發心建了一個念佛堂,建得很不錯,沒有人去念佛,一直都空在那個地方,以後不曉得做什麼用途去了。所以這一點我們同學應當要牢牢的記住,道場建立第一個因緣是有修道的人。這個人真正修道,我們幫助他建一個道場,這個緣就成熟。絕對不是說我建一個道場到外面去找人,那個後果就很難說了。為什麼?道場如果建得富麗堂皇,愈是大爭的人愈多。人家到這個道場來不是來修道的,他是要來享受的,他是要來佔有這個處所,據為己有,真正想修行的人,他都把他趕跑。為什麼?他自己不修行,看到別人修行難過。這種場所的建立,這決非道場,這是造罪的場所。
我們看看古人,古時候道場的建立都是先有修行人,然後才大家發心給他建道場。而道場的建立也都很小,多半小茅篷。小茅篷很簡陋,送給人人家都不要,沒有人爭,這時候你真的身心安穩,你才真正用功辦道。大道場怎麼形成的?這個人有道、有德、有修持,逐漸聲名傳出去了,仰慕他的人多了,發心親近他的人多了,親近人愈多小茅篷住不下,再添蓋幾間,是這樣自自然然形成的。以後人愈聚愈多,在家出家有幾百人、幾千人,這個時候自自然然感動天龍護法來給你建大道場。
道場之建立,昨天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提過,供養佛菩薩,供養十方到此地來修行的清眾。而常住裡面的執事,住在裡面的人,你看看他們的寮房,現在講是宿舍,依舊是很簡陋,殿宇建得輝煌,自己居住的環境很簡陋,這叫修道。可是現代人我們仔細去觀察不然,現在是自己住的富麗堂皇,像住在皇宮裡面一樣,增長貪瞋痴慢。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一般人評論地位以什麼做標準?以財富,以這個為標準,這叫家當,你有多大家當?不是以道德,這跟古時候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背。沒有雄厚的財富,你在社會上就沒有地位。不像從前,從前出家修道人一無所有,在山上搭個小茅篷,真正有道有德,天下歸心,眾人仰慕,他一無所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印度十六大國王都做佛的皈依弟子,而佛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什麼也沒有。佛的這種示現就是告訴我們,必得用這些方法杜絕貪瞋痴慢,長養道心。我們今天聽到人家要供養道場、供養地皮就生歡喜心,錯了!道業沒有成就,這個東西就是叫你墮落的。
古德有兩句名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修道的人要無事。在物質、精神生活當中,一絲毫負擔都沒有,這叫無事。無事是徹底放下,放下之後再為一切眾生去服務。佛家的事業是什麼?弘法利生,這是我們的事業,如來家業弘法利生。這個事怎麼作法?一切時、一切處,示現一個徹底看破放下的樣子給眾生看,表演給他看,讓他在這裡領悟、去體會,徹底放下。如果有緣,這個緣一定要看同修大眾有幾多?多,道場建大一點,少,道場建小一點,夠用就好了。不必想著將來道場慢慢會發展,發展時候再說,萬一沒有辦法發展怎麼辦?像此地你們看到的,念佛堂本來我們預計念佛堂裡念佛人,頂多不過一百多人而已,哪裡會有那麼多?三、五十個人到一百多人,我們估計只是這個樣子,我們沒有設想。現在人多了,這才要找地建一個道場,緣自自然然成熟,沒有一絲毫牽求在裡頭。
在國外我們也有願建道場,二十年來我們道場修行人數沒有增加。我在美國有道場,真正在一起共修的不到三十人,將近二十年了。那個道場是八三年成立的,實際上狀況跟我們的想像是有差距,各個地區的法緣不相同。我們在澳洲這個道場,通常在一塊共修的大概五十個人的樣子。所以那邊同修來問我,我們道場要不要興建?不要建,你只有五十個人,現在場地足夠用了,偶爾打個佛七,別的都市的人到我們這兒來熱鬧一下,那不是長久。長久的培育道心不是容易事情,我們是有心在做,有心幫助一切眾生,眾生接不接受就不是我們能夠預期的。我們只知道做,做得很自然,哪個地方成熟就在哪個地方建小道場,讓他們去做。這樣子一切隨緣而不攀緣,我們的煩惱就不會生起,菩提道上的障礙就減少了,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必須要了解。在這個時代真正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住小茅篷最適合。如果大家有這個緣分,將來在新加坡可以長住,我們這個小道場足夠了。建大道場別人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他們建了請我們去講經弘法,我們就去,講完了還是回到這個小茅篷來,養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現在這個小茅篷比古人來說,高級得太多了,高級的小茅篷,跟一般道場比確實我們是小茅篷,雖小,我們這裡設備很齊全。真正發心捨己為人弘法利生的人,我們知道不多。此地有一些志同道合,平常我們用功研教。
李木源居士要辦佛學院,非常好!給我們一個教學、講經的機會,我們有機會在講台上鍛鍊。不能夠上台講經的進念佛堂,學習領眾,千萬不要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講經的法師比人高一等,錯了!這個觀念完全錯了。我們華藏圖書館這些年輕法師,過去也有這麼錯誤觀念。每個人都發心來學講經,經過我多次的解釋說明,他們明白了,把講經放下來,走進念佛堂。今天念佛堂有這樣的殊勝是他們的功德,他們的功德遠遠超過講經的法師。講經的法師很難幫助一個人往生成佛,的確非常困難,念佛堂領眾法師幫助大家念佛成佛容易得多。講經是在宣傳,念佛堂是真幹,他在實行。你要能把這個事情看透了,你才曉得念佛堂領眾的法師,其實比講經的法師高出太多太多了。你講經是在信解上,領眾是在行證上,他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歡歡喜喜進入念佛堂;帶動新加坡、帶動南洋,念佛無比興旺的氣象。所以一個健全的道場,圓滿的道場,必須「信、解、行、證」四門具足,這才是如法的道場。無論是哪一宗,哪一個學派,你去看看那個道場,信解行證這四門是不是具足,缺一門都遺憾,不圓滿。在此地這四門具足,所以才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李木源居士本來這次大陸參訪結束之後,他答應界奇法師的邀請到武漢去參學。我聽說這邊彌陀村的地主洪老先生著急要找他回來,他昨天就回來了。武漢那邊,悟永師、許居士好像有三、四個人代表李木源居士到界奇法師的道場,他們二號回來。這個因緣具足!今天我說這些話提醒諸位同修,人家要送道場給我,送地給我,我們要很冷靜的處理,一定要自己問問有沒有必要,沒有必要不惹這個麻煩。有沒有必要這裡面第一個因素,我現在有沒有這麼多真正修行人。古人常說,「只怕沒有道,不怕沒有廟」。你真正有道,佛菩薩送道場來,哪裡要自己去操心?修道人道業重要,這是第一個因素,我們必須要記住,要認真努力來修學。好,今天時間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05:36 , Processed in 0.1048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