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48|回复: 0

王杰教授在北京大学传统文化月上谈中国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17: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杰教授在北京大学传统文化月上谈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新浪博客  2007-09-08 10:37:55|  分类:学术


受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邀请,2007年5月10日晚,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在2007“社会·文化·心灵”之传统文化系列论坛上,王杰教授(我导师)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及普及问题做了主题发言。北大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主持了这场报告会。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问题,王杰教授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是主流、是大树,谈不上反思问题。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先进的中国人为了砸碎旧世界,把希望的眼光转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时候,激起了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认为,中国社会的积弱积贫,被动挨打,完全是由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得祸,于是,把中国近代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扳子打到了传统文化的身上,打到了儒家思想的身上,打到了孔子的身上。于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这个民族却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图最大限度地否定、摧毁甚至完全消灭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一百多年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反而却造成了许多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无知和偏见,造成了“断裂的一代”、“数典忘祖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的无知无畏失落麻木的一代人。正如陈寅恪先生当年曾经预言的那样,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华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激情方式,日后必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埋下很深的隐患,并将导致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国学的深层误解。陈寅恪当年的预言是不幸而言中。一百多年的“去传统化”运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早早都种下了对传统文化仇恨的种子。在我们与传统之间构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在我们与传统之间有了很深很深的隔膜。我们对传统文化反了一百多年,骂了一百多年,但是结果呢?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面对;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盛宴。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消灭被摧毁,反而以各种方式在社会在民间顽强地凸现着自身的生命力,并最终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湖海,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王杰教授讲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普及问题。他说,20年前,在北京昌平爱智山庄的一次中国哲学史研讨会上,就出现过关于中国哲学(当然包括儒家哲学)的研究是否在学术研究的同时需要普及化、通俗化的问题,记得当时的争论很激烈,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张岱年先生说这个问题先不要争论了,放一放再说,争论遂以无果而告终。近些年来,学界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孔子学说、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永恒话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法国发表的《巴黎宣言》,更是对孔子思想对人类未来世界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肯定。此外,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儒学研究机构,出版的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每年都要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机构和学术队伍。按理说,这么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中国哲学、儒家文化应该是深入人心、百姓日用而知了吧,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了我们的研究方式和传播方式上,我们的研究大多还是局限在学术圈子里,局限在象牙宝塔里,还是阳春白雪,而没有真正使之通俗化、普及化,没有走向民间 走向大众百姓,割断了儒学与民间大众之间的根脉和血缘联系。

其实,儒家思想在创立之初,就具有非常浓厚的平民色彩。儒学一开始就与民间大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喜怒哀乐和鲜活的生命价值。它所提倡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它通过一些道德伦常的阐释告诉人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儒家思想究其实质,就是中国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由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经学化、神学化,致使先秦平民儒学鲜活之思想特征丧失殆尽,修身立命的情怀、平治天下的抱负消失了,儒家思想失去了社会大众的基础,斩断了儒学与民间大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尽管明朝末年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试图恢复平民儒学的传统,儒学一度呈露出由庙堂返民间,由经院之学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但在强势的理学统治下,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五四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根出现了断层,怀疑、批判、否定儒家文化成为一时的风尚,从此,以四书、五经为载体的儒家文化从社会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传统断裂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成了游魂野鬼,儒家文化成为落后保守愚昧封建的代名词。这种现象自“五四”经“文革”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自2004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一轮的勃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问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进一步弘扬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抓住有力时机。当前的儒学研究工作者,将肩负着把高深学理化的儒家思想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转化为让民间大众看得懂、容易接受的思想的重任,起着连接学术研究与民间普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将走出儒家思想研究的象牙宝塔,使儒家思想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平民百姓。一部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中国化的道路,影响了几代人,我们相信,当前的儒学研究工作,首先要向大众哲学那样,做扎扎实实的普及通俗工作,对宣传、推广、普及儒家思想文化起到其独特有效的积极作用,正是从这层意义上说,于丹通过自己在百家讲坛上“解读”孔子、庄子,唤回了社会大众已经沉睡已久的历史记忆,重启了民间大众对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4 04:10 , Processed in 0.1135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