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09|回复: 3

“百善孝为先”的初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百善孝为先”的初识

  
    一、“孝”字 解:
    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但是从孝道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孝道具有它的两重性。中华民族因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并身体力行。在这种意义上,孝道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增加,讲究孝道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
    1、敬亲。孝道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鸦知反哺,羊知跪乳。人异于禽兽之处,是不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供养,而能有精神层面的尊敬和爱心。尊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爱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官有多在,都必须事父母以孝,尽为人之子的责任和义务。《礼记?祭文》说:“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必有婉容”。孝敬父母,要有温和的态度,愉快的脸色,委婉的面容,以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2、奉养。《礼记》提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勿辱,其下报养。”“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纲领,即赡养父母。《孝经》对孝规定了基本要求:“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具备,然后能事亲。”因此,子女要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三、如何行孝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间第一事。那么,奉行孝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1、孝养父母之身
  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在楚国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积如山,随从的车辆数以百计,吃饭时,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可是子路却很伤感双亲已去,再不能承欢膝下,虽想报父母之恩也不能了啊!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周文王还未继承王位之前,是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的敬爱。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早晨鸡初啼时,即整理衣装,去向父亲请安,中午又去问安,晚上再去问安。听到父亲安康,就心中欢喜。若知道父亲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素,然后才放心。对父亲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对饭菜的冷热,父亲饭量的多少,都关心入微。这就是 ‘入则孝’篇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来,先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好,晚上回家后,亦复如是。有些人,觉得周文王一日三次问安,是很简单的事啊,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现在父母关心独生子女,确实做到了早晚的呵护,关心入微,可是反过来,以这样的爱心体贴入微对待父母的,却只有周文王啊!周文王以孝著称,以德治国,自己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且以德教化四海百姓,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后因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之为皇帝。汉文帝即位之后,没有一点骄慢之气,侍奉生母薄太后非常殷勤体贴。薄太后一次生病,一病三年不起,文帝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几乎没有很好地睡过一觉。有时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每当汤药煎好了,给母亲喝之前,文帝都要自己先尝一尝,体味药的火候是不是适中,会不会太苦,或者是太烫,然后才送给母亲服用。薄太后看在眼里,很感动,也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就说:‘宫里这么多人,都可以照顾我,你不要这么辛苦操劳了,而我的病又不是三两天就能好的。以后叫宫女们服侍我就可以了。’汉文帝跪下来对母亲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您有生之年,亲自替您做点事,那要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汉文帝虽贵为天子,却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他的耐心、他的柔和、他的勤劳、他的体贴,真正做到《弟子规》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示范久病床前有孝子!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所有的官员、百姓,为政不在多言,《论语》中说‘己身正,不令而从’。当时天下大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正是说的汉文帝开创的历史时期。
    2、孝养父母之心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姓莱的人,年纪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莱子。老莱子的父母还在,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老莱子很孝顺,每天给父母提供的饭菜,都是柔软可口,便于老人食用的。老莱子很体贴老人的心,从不说自己老,怕父母伤感自己的老迈。为了娱乐双亲,他常常穿起色彩鲜艳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边玩耍,甚至翻跟斗逗父母开心。有时让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3、孝养父母之志
  我们听说过孟子母亲教子的故事—孟母三迁。孟母不辞辛苦,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迁到市场附近,再搬迁到学校(私塾学堂)附近,使孟子从小受读书人的影响,热爱学习。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杼教子’,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孟子看了吓一跳。孟母以此告诫儿子,你中断学习,就如我剪断这未织完的布匹一样,是一事无成的。从此,孟子发愤读书,继承孔子的儒学,而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孟母有志培养儿子成为出色的人,而孟子不负母亲的栽培,果然光宗耀祖,大孝显亲,这是养父母之志。现代的父母,也都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种发愤精神,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以养父母之志。
  
     实际上,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三者是融合一体的。还有一个例子。古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崔沔(音免),他母亲双目失明,他到处为母亲求医治疗,不惜倾家荡产。他事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么恭敬真诚。晚上,不脱帽子和外衣,以便听到母亲召唤就马上提供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遇良辰美景,大家相聚时,崔沔一定扶著母亲赴宴,让母亲开心,和大家有说有笑,让母亲忘掉失明的痛苦。母亲过世了,崔沔非常伤心,祭祀母亲,发心为母亲终身吃素。他做官,收入很丰厚,慷慨地帮助他的哥哥、姐姐、侄子、外甥。崔沔说:‘母亲已经过世了,我没有办法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了,想到她老人家在生的时候,悬挂的就是哥哥、姐姐、侄子、外甥这几个人。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们,这样做或许可以安慰母亲在天之灵啊!’后来,崔沔官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佑甫,成为贤明的宰相。
    4、报父母之恩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49年,其中他讲了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记述了妇女从怀胎一月至十月所经历的辛苦,胎儿吸收母亲精华生长的情况。佛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而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父母恩深,终生难报,犹其是母亲之恩,因为,一个女性,从**到新娘,再到母亲,直至去世,她对儿女,心用的最多。因此,作为儿女,一定要特别的敬重母亲。
    四、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
有人说,我工作太忙、没空照顾父母怎么办?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例子。宋朝时,有一个才子,叫黄庭坚,是宋朝的大学问家,擅长书法、绘画和写诗。特别是他的行书和草书是传诵古今的。他做过县长,后做到国家太史的官职。他非常孝顺母亲,侍奉年老的母亲很殷勤。每天,一定亲自为母亲清洗马桶(尿器)。这个工作本来可以由仆人去做的。可是黄庭坚坚持自己去做,而且做得很认真,洗得很干净。因为黄庭坚知道自己的母亲平生最喜好洁净,如果让仆人去做怕不能尽心如意。所以自己亲自动手,让母亲生欢喜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无有疲厌。黄庭坚贵为国家的官员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在经济上奉养母亲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的孝敬之心还包括对母亲全面的体贴关怀,顺从母亲的特性爱好。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德说: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黄庭坚成名和做官之后仍不忘本,所以他的事业才长久,名垂千古,正是有源头之水,有根本之木啊!
有人说,我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能力照顾父母怎么办?
   汉朝的时候,有个平民叫蔡顺,父亲早去世了,他奉侍母亲非常孝顺。当时,朝廷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又逢年岁饥荒,收成不好,缺乏粮食。蔡顺只好到野外采些桑椹果给母亲吃。采桑椹时,他总是带著两个篮子来分装。有一次正在采桑椹时,遇到强盗。强盗好奇地问他:‘你采的果子为什么用两个篮子分装?这样子不是很麻烦吗?为什不装在一起呢?’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椹已经成熟了,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没有熟透,比较酸,是留给我自己吃的。所以要分装两个篮子’。强盗听了很感动,也很同情蔡顺。不但没有抢劫他,还送他三斗白米和一些肉。可是蔡顺没有接受,宛然谢绝了。
  蔡顺孝敬母亲的心行。虽遇饥荒之年,而分毫不改。有些人在顺境之中,能孝敬父母,在逆境中,在困难当中就不行了。我们看到蔡顺的故事,就会惭愧和反省。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看到孝是人之天性。它最能感化人,强盗本是要抢劫东西的,可是遇到孝子,他们不仅不抢劫,还生恭敬心,送东西给孝子。从蔡顺的角度来看,他能奉行孝为立身之本,因此不仅不会遭强盗的杀劫,而且还感化了他们自动献出食物。由此,可以体会到孔子所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落实孝道?
不仅要给孩子们说孝道,还要让他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对父母讲话态度要恭敬,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号?让孩子关心的家中事,让孩子为父母做事,等等。促进孩子们对父母的关心思考。从生活中体现孝道。其实最好的落实就是自己做好,孩子照着学。
吕祖在著名的‘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说,我能孝顺,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孙子。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这是最丰厚的利益了。  
    五、弘扬孝道的意义
   儒家将孝道列出三个层次:“养父母之身”(让父母不愁吃不愁穿)是为“小孝”,“养父母之心”(随时体察父母的心思)是为“中孝”,“养父母之志”(立身行道扬名显亲)是为“大孝”。, 《弟子规》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父母欢喜称心。孝要扩大到与单位领导、同事以及朋友中,做到在家孝顺父母欢心,在外工作父母放心,这是大孝。
《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对弟子曾参说:“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在这里。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孝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弘扬孝道,是利国利世利民的事。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传一代的命脉,孝,不正是一切道德的源头。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有了孝心,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慈爱。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同事,朋友;品德教育能落到实处,孝道才能复兴,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和谐社会必须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孝道是顺应天道之理的事情,也是人类本性的一种。知道孝敬父亲的人,明白天道之理;知道孝敬母亲的人,感恩大地之厚;懂得分清长幼之序的人,就能睦上下,亲兄弟。所以,先贤对孝道十分尊重,把孝悌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他们才能成为万世敬仰的楷模。
     家庭的组成根源于天然法则,它内核便是孝道,孝道使人类生生不息。孝敬是人类一种最基本而最神圣的情感。养亲必孝,唯有深知父母生养之深恩,才能知恩报恩。孝养不但是奉养父母之身,更须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从近处,则竭力侍奉,使父母欢乐无忧,安享晚年。就远的方面,则要将孝道的意义传承下去。只有孝道传扬,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不妥之处,恭请网友们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是美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字含义
“孝”字 解:

             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但是从孝道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孝道具有它的两重性。中华民族因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并身体力行。在这种意义上,孝道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增加,讲究孝道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0: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顶礼!理事圆融,说得多圆满啊!谢谢!

如果 你看到本信息 ,说明这条信息是用
0%ove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4 04:35 , Processed in 0.0993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