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4|回复: 0

《道德经》 第27章 常善救人 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6 11: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5-16 13:04 编辑

27章 常善救人
本文分三段:
一、
善行无辙zhe;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二、
是以圣人常时时事事处处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三、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见人恶即内省)。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1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默默无闻,只做不说。不空就是空)2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破绽(用爱心说话,都是自己,)3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码也能计算;4善于闭守的人,没有门闩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
5的人,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万法万相都是自己)

所以有道的人经常善于渡人或救人做到人尽其才方法因人而异,因而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的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作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见人恶即内省)。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鉴作用,即使自以为绝顶聪明,其实也是大糊涂。这实在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注释】

辙迹:车子在泥土的路上走过,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瑕(xiá)谪(zhé):缺点,毛病。

筹策:古代用竹制的计数的器具。

关楗(jiàn):关锁门户的器具。

绳约:用绳子捆起来。

袭明:聪明不外露。袭,掩藏。

资:借鉴。

要妙:精深微妙。



【导读】

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圣人常常能够以道救人、以道用物,才能做到无所遗漏,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所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道而行,否则仅逞些眼前利用的小智慧,只能陷入大迷糊。

【解析】

这一章旨在讲一个字,即完美。真正的善就是顺道而行。因此对有道之人来说,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也没有无用之人。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人们只有达到上面所说的五善的境界,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行动自如。
老子所说的五善,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种是善行。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迹象,这类人擅长把自己的行迹掩盖起来,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第二种是善言。人们往往会因为说错一句话而被别人抓住不放,成为别人非议自己的把柄。所以,善言者不是每逢说话都能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说话时都能说到点子上且不被人抓住把柄的人。(所有人都是自己)

第三种是善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善于心算,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无误地把结果计算出来。人类可以默记无形的事物的发展运作和各种变化,并且能从各种变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理想方式和状态。这种用心默识、默算的处世态度,正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老子无为的处世哲学。

第四种是善闭。对于善于封闭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利用锁和闩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封闭,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的意思,而是为了避免同类残害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第五种是善结。什么是善结之人呢?就是不用绳索就能把人牢固地捆绑起来的人。老子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阐发善结,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善结借指对事物的掌控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掌控能力呢?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依大道行事。

以上所举的五善正是老子高深智慧的具体反映,也是老子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弃人指的是因毫无用处而被抛弃的人。弃物指的是因毫无价值而被摒弃的事物。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与不善之人,善物与不善之物,都是有用处的。这就要求在圣人的智慧和理性的照耀与揭示之下,使人和物的善的本性展露出来。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里的善人不善人,指的不是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善人即能够认识大道并能遵循大道行事的人。不善人即不能顺从大道行事的人,一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面要劝勉他,诱导他,即老子所说的;另一方面,也为他成为善人提供借鉴。救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指的就是探索追求事物的本性并使之展露出来。而本性就是道性,就是道德。对于那些丧失了人的本性的人来说,探索追求自己的本性就是拯救自己的本性。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为珍视,尊重。大迷意为绝对的迷误与蒙昧状态。不尊重善人的教导,不注重不善之人的借鉴作用,看起来明智其实很愚昧,这实在是高深奥妙的道理。

自然事物的价值与人类的价值相似,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发现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地把自然事物的价值揭示出来。人们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呢?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即人类都能用科学家的眼光看清自身存在的意义。当人类一旦发现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时,就可以从一切耻辱的动机与行为中解放出来,并将自己投身到世界的活动中去,尽情地观赏这个无限奇妙的宇宙。
王弼《道德经注》

善行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善言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善数因物之数,不假形也。善闭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善于旅行的人顺应自然的变化而移动,不创造、不施加影响,所以运送的东西能够到达而没有车辙。善于讲话的人说话顺应事物的本性,不去区别、分析它,所以也就没有犯错的机会。善于计算的人能够直接知道要计量的事物的数量,而不假借外物。善于锁门的人利用事物的自然形态,不设置、安装其他的东西,所以不用门闩、不用绳索也不会被解开。上面五者都是说,不创造、不施加影响,利用事物本身的性质,而不以事物的形态去限制事物性能的发挥。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资,取也。

善人以善齐不善。不以善弃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圣人不以外部形象和为事物定义善恶优劣的方式去约束事物,不用提倡进取、优秀来压制品行不好的。辅助万物以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开创,所以说这样就没有毫无用处的人了。不崇尚能人贤士,使民众不争名夺位;不视难得的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民众不去做偷盗的坏事;不让民众看见能引起欲望的东西,使民众之心不致混乱骚动。总是使百姓的内心没有欲望,没有困惑,就没有人为非作歹而被社会摒弃了。用善的来教导不善的,所以善的可以做不善者的老师。资是供人取用的资源。

善的人以善来整治、规范不善,而不以善来抵制、抛弃不善,所以不善的人是善人来取用的资源。虽然有智识,但是被过分信赖了。不了解事物本身的性质,必然会与道相冲突,所以说虽然有智慧其实还很糊涂。

苏辙《老子解》

乘理而行,故无迹。时然后言,故言满天下无口过。万物之数,毕陈于前,不计而知,安用筹算?全德之人,其于万物如母之于子,虽纵之而不去。故无关而能闭,无绳而能约。彼方执策以计,设关以闭,持绳以结,其力之所及者少矣。圣人之于人,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弃人,而人安得不归我乎?

善于旅行的人因为是靠自然规律的推动而不是依靠车马的机械性能,所以没有车辙。善于讲话的人看到了事物发生的必然性甚至是看到了事物发生才去言说,说什么都不会错。善于计算的人,万物的数据都明白地呈现在面前,不用计算就知道,哪里还用借助工具去计算呢?品德具足的人,他与万物的关系就像是母亲和孩子,虽然放它们离开都不会离去,所以根本不用锁来锁,也不用绳子来拴。别人用工具去计量,设置机关来锁门,用绳子来拴束,能够达到的效果很差。圣人对于别人,不仅能够宽容,又善于挽救,这样的人不抛弃别人,人们怎么可能不归顺于这样的人呢?

救人于危难之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转生死,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与之,使暗者皆明,如灯相传相袭而不绝,则谓善救人矣。圣人无心于教,故不爱其资;天下无心于学,故不贵其师。圣人非独吾忘天下,能使天下忘我故也。圣人之妙,虽智者有所不谕也。

从危难中把人救出来,不是根本、彻底的拯救。人在世事与生死之间流转飘摇,为物质的、具象的欲望与苦难蒙蔽,而我用真正透彻的觉悟来教导他,使别人看不清的东西能够明了,像灯一样相互传递不绝,这才是善于救人。圣人没有去教导的意图,所以需要不善之人做学生;天下没有学习的心思,所以不重视老师。圣人不只是自己将天下忘却,也能让天下忘记自己。圣人的奥妙,是智者也不能完全明白的。

【经典译文】

    在第五章中老子就提出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观点——天生万物,地载万物,却完全显示不出仁慈来,就是因为顺应自然之道。同样在这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如此,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无论做什么都应达到,即依道而行。同时也要认识到天地间的万物无论善与不善都是有价值的,真正的智者能做到不弃人、不弃物,保持虚空之心,不自以为是。

   “善行,无辙迹,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辙迹。但它显然不是单单从走路上说的,不是要去人们像列子那样御风而行。而是说,善于为事的人,会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做事,让它看起来像完全自然的一样。比如,最善于教导别人的人,一定不是教鞭加戒尺生硬地叫学生记住,而是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善于帮助别人的人,也不是完全代劳,而是暗地里帮助,让别人感受不到自己受了帮助;善于资助别人的人,不是成天给别人好处,而是授之以渔,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善生活;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是靠成天宣传道德,成天严刑戒令,而是让人民如水而行,最后道一句我自然

    “善言,无瑕谪,不是说能言善辩,毫无瑕疵。就连苏秦、张仪靠三寸之舌行走天下,也不能完全没有一点错误,也不是绝对不能被驳倒的。所以说,最善言的就是,谨言、不言,就像佛教提倡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多言多败当时时谨记。

     “善数,不用筹策,凡事不可过分算计、计划。心机太多,逞小聪明反而造成大失,正如《红楼梦》中所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封闭的,就像大门没有关楗一样,而不能打开。其实真正的开放,还不是无关楗,而是没有大门,没有房屋。人们总是想建更坚固的建筑,更结实的天门,更精密的锁具来保护自己、保护财产。每天都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财宝,发现自己的秘密,生恐有人时刻想将自己占有的财产抢去。整日里胆战心惊,不仅没有快乐,反而带来了不尽的忧愁。而真正的智者如婴孩无所归独遗弱,他没有秘密不怕别人窥探,他没有财富不怕别人觊觎,他没有华屋丽室所以不需要成天想着关紧大门。古之隐者,以天地为庐,草木为席,星云为被,所以能不知忧愁苦乐,不知得失荣辱,遗世独立,保身全性。

    “善结,无绝约而不可解,善于打结的人,没有绳子的约束所以不能解开。打结是为了将东西绑住,人因为欲望而有所求,所求超过所用就想将它们绑在身上,然而绑得太多就会造成负担,此时又怕这些东西失去,唯恐打的结不牢固。对于身边的一切,他们都害怕失去,伤离别,哀病患,恸夭亡,希望将所有人、所有事都牢牢地绑在身上。得道之士不会这样,他们生于天地之间而无所占有,只取生活所需即可,对于其他万物他们也无所羁留,任其自然。所以和被欲望驱使的俗人不同,他们得而无所乐,失而无所忧。故有儿子死而安然自若者,有妻子死而鼓盆高歌者,有朋友死而吊之以乐者。他们从来没有占有过,所以从来也不会失去,他们和万物之间的联结就是自然规律,无形的,也就无法解开。

   圣人就是因为掌握了,能够用去用人、去用物,所以世间没有不可以用的人,也没有不能用的物。得道之人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这是俗人的典范,而那些未得道的俗人,就充当得道之人治理天下的资用了。那些不爱惜民众的统治者,不知道效仿有道之士的俗人,都是不明智的,自以为聪明,却是大糊涂。此言正如孟子所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党也。不知不觉而不知学者,只能是愚人。

【哲理引申】

民间传说,有两个相识的读书人同时中了进士,不久又被分到了相邻的两个县为官。两县之间隔着一条大河,一年入春以后,天气十分反常,一个县令就想春天天气如此反常,夏季没准会发生洪涝灾害。于是早早地就发动住在河边的人们加固河堤,疏通水道。而另外一边的县令却什么也不做,同僚劝他早做准备,都被拒绝了。

到了夏天,果然暴雨骤至,河水猛涨,一侧因为早有了准备,百姓都没什么忧患,悠闲地待在家中。而另外一侧却堤坝出现很多险情,为了防止洪水,人们不得不冒着大雨进行抢险,县令也亲自踩着泥水加入了救灾队伍。洪水过后,上官前来视察,听说了县令带领民众冒雨抢险的事,对其大加褒赏,而早做准备的那个县令却什么也没得到。

人们通过这两个县令的遭遇,来谈论为官之道,在让人莞尔之余,也不禁陷入沉思。明明是早做准备的县令更加具有先见之明,更加应该值得称道,可大部分人却将爱民的头衔挂在了临时抱佛脚的人头上,着实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于为政。

历史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霍光辅佐汉昭帝,废昌邑王,迎立汉宣帝,有大功于朝廷,权倾朝野,受封为博陆侯。他的家族十分显赫,于是便有很多骄泰不法、肆意妄为的家人、家奴。

茂陵的徐生看霍氏家族生活过度奢侈,曾经多次上书汉宣帝,请求不要过分放纵霍家,对于他们奢侈成性的生活应该及时加以制止,以免造成后患,但屡次进谏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霍光死后,霍氏家族愈加嚣张,果然不久就有人告发他们阴谋叛乱,汉宣帝下令镇压,将霍氏夷灭。这件事结束以后,宣帝对举报、镇压的相关人员都给予了奖赏,而茂陵徐生却没有受到任何奖赏。因此,有人给汉宣帝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议宣帝听完了这个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就赏赐给茂陵徐生绢帛十匹,并任命他为郎官。

真正的善于做事,不是等事情来了以后再解决,而是防患于未然。老子所说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如此,他不是认为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是多么的有这些方面的技巧,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人们不需要行、言、数、闭、结,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善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0:19 , Processed in 0.1205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