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完了妄心,下面就讲到了见性。何为见性,见得是什么性? 这里指的就是佛性,是本性本心,是妙明真心。见性成佛,见性有多重要不用说;十番显见,我佛慈悲,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性,这样修行就有了依止,禅定的时候遇到魔境自然可以以正见正念区分正邪,不被外魔所惑。
一,显见是心
佛告诉阿难,眼睛不是见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说盲人不能看见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睹暗”其实也是一种看见,只不过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已;如果真看不到,那么盲人应该连眼前的黑暗也看不到。佛举例说,一个盲人所看到的黑暗,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黑暗环境中看到的黑暗完全相同;假如眼睛瞎了的人把眼睛治好了,就能在白天看到周围的一切,与正常人看到的没有什么两样,这就说明瞎子的“见性无亏”。
二,显见不动
由于阿难与诸大众仍然没有开悟,佛就请开悟成阿罗汉的法性长老憍陈如站起来说说他悟道的经过。憍陈那长老说,他当初因为听到客尘烦恼的道理而开悟证果。众生自心所现的粗烦恼就好像旅馆中的客人,客人不会住下来,吃完饭准备好就会离开,而妙明真心就好像主人,会安住下来,不会离开。从自心所现的微细烦恼又好像夏天的日光射入门缝中,能看见光束中许许多多乱动的灰尘,而妙明真心则好像虚空一样不会有丝毫动摇。佛又屈拳握掌开合,阿难立即明白了手掌有开合,但见性没有开合。
三,显见不灭
这时波斯匿王在大众中站起来向佛发露了邪疑的断灭见,求佛开示真实永恒的正理。佛告诉波斯匿王,人的身体虽然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乃至每个刹那都有变化,你现在发白面皱,形貌身体比童年的时候衰老,但是你现在观看恒河水的见性,和从前童年时代观看河水时的见性相比较,并没有衰老和改变。由此证明见性常住不灭,人死并非灯灭,而会有中阴身的投胎转世。
四,显见不失
阿难又有疑问,既然在迁变不住的色身中,有不迁变的见性,即此不变的见性,就是众生的真心,显然真心未失,那佛为何又在前面说凡夫众生“遗失真性”呢?这时佛把手臂垂下来开示大众:如果佛的手臂,比喻众生的妙明真心,佛垂手之倒,比喻众生的色身;佛竖手之正,比喻佛所证的清净法身;佛垂手竖手时的手臂不失,比喻众生虽处生死轮回的迷梦之中,但妙明真心不减不失;诸佛悟证清净法身,但妙明真心不增不得。佛说,众生遗失广大的妙明真心,而认缘影的妄心为己,犹如弃海认沤,这是第一重迷惑;执著地把这个六识妄心当成是妙明真心,犹如把一个小水泡当做是大海,更是迷中倍迷。这就和佛垂手一样,手臂本无正倒,而认定有正倒,这是第一重迷感;然后又执著地认为上竖为正,下垂为倒,更是迷中倍迷。众生就是这样颠倒迷惑。
五,显见无还
佛又对阿难及大众说,见性所见的明暗、通塞、色空等前尘,都因外境而有,因此各有所还之处。在这个大讲堂中,明相随日轮而来,所以明相还给日轮;暗相还给黑月;通相还给户牖;塞相还给墙宇;诸缘差异之相还给能起分别的六识;顽虚之相还给虚空;浊相还给灰尘;清相还给霁雨。总结起来,世间万相,都和这八种相一样有可还之处。惟独这个能看见明暗、通塞、色空的见性,不因境有,因此没有可还之处。可以还的明暗通塞等前尘,当然不是你阿难的真心,这个不能还的见性,不是你阿难的真心又是什么呢?所以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故而谁?”
六,显见不杂
为了开示阿难及大众,佛让阿难遍览一切水居、陆栖、空行等所有众生的正报和依报。然后说,这一切的情境,虽然在头脑中有昏暗或者明晰等种种形象的差别,但没有一种形像不是六识对前尘境界所作分别而得的留滞障碍的影像。外界种种物象千差万别,能见诸物的见性本来没有任何差别,这个无差别的见性,就是阿难的真心。佛还从反面证明了见性不是物象。
七,显见无碍
佛又告诉阿难,一切世间中,不论大小内外所显现的上下、方圆等事相,或者明、暗等业用,都源于现前尘境在六识中的留碍,与见性本身无关,所以不能说见性有随境舒展,缩小、夹断等种种相。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迷己为物,失掉了妙明本心,所以为物所转。
八,显见不分
佛多番开示,意在告诉阿难:见性随缘不变,所以不能够在万象之中找出这个见性;见性不变随缘,所以没有物象不依见性而显。
九,显见超情
佛对阿难说,我在前面,多番运用权巧方便,引喻举例,种种开示,无非是想说明真妄两种根本,令你们舍妄归真,得成佛道。可是你还是没有开悟,反而怀疑我说的等同于外道所说的“自然理论”。如果说见性是自然的,就应该在明、暗、空、塞等前尘中指出见性来,这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阿难转而认为见性是从因缘而生。所以佛又解释,见性井非因明、暗、空、塞而生,亦非以明、暗、空、塞为助缘而有。见性不变而能随缘,所以不同外道所执的自然,见性虽随缘而体不变,故能超越万象,不同于佛昔日权说的因缘。因此,佛的结论是:“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十,显见离见
阿难听到佛说见性非因缘、非自然的正理又起了疑问,并以佛以前经常对比丘宣说见性要具有空、明、心、眼等四种缘才会生起的说法为证。佛就告诉阿难,不应该说见明才称为看见,见暗就不是看见了。应该知道,见性是能见的心,而不是所见的境,这就说明了见性非因缘而生。佛说,以能见之性,见于所见之境,能见的见性不是所见之境。妙精明心的真见犹离于见精的自相,见精也有所不能及。这是因为有妄见时,真见全隐,等到弃生灭,守真常,常光现前就是真见现前时,则妄见已空,所以说见精有所不及。所以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