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2-18 09:59 编辑
注意:本文为旧版本,新版本请转到下面链接下载学习:
楞严经讲记第六卷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修行人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法门,这个耳根圆通章同〈普门品〉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是由于《楞严经》是观世音菩萨介绍自己因地修行的功夫,在某种意义上,比《法华经》的〈普门品〉稍微详细一点。在这个耳根圆通章中,你把「观世音」三个字讲清楚,就是讲一部《楞严经》,就是讲一部《法华经》,就是讲一部〈普门品〉。「观世音」三个字就是讲一心三藏。 先看「观」字,拆开了,就是又见。怎么又见呢?举个例子。比如说眼睛看这个茶杯,心里就知道茶杯里是空的。这是不是一心三藏?有形有相的是不是不空如来藏?里面的空是不是空如来藏?而且当下就是一体。你能不能把这个空和茶杯分开?是不是空不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是不是一个东西?观「音」,音当下是不是色?色当下是不是香?那我讲观世色菩萨,对不对?观世风菩萨,对不对?这叫闻一悟千。 尔时:前面二十四个菩萨一个接着一个,有没有「尔时」啊?没有。现在是观世音菩萨出场了。「尔时」是道交感应之时。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就回到了《楞严经》第一卷讲的,如果不懂得两种生死根本,不明心见性,一天到晚修行,也只是很冤枉地在六道轮回。「闻思修」,闻必有慧。小乘人修戒定慧,是有漏之慧,大乘人修「闻思修」是见一心三藏之智慧。这里体现出悟道、修道、证道,次第很明白。「闻」是悟道,「思」和「修」就是行道,后面「入三摩提」是证道。也有的把「入三摩地」这个证道包含在修道里,这样解释都可以。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里的「闻」,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能闻这种妄觉——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我能闻(此是闻外尘),是往外攀缘,这个能闻是妄觉;然后听到的这个声音叫所闻(外之所——六尘),这是妄缘(所缘),然后产生这个耳识叫妄识,耳识是所缘缘。 而这里是什么闻呢?叫「反闻闻自性」。我这个能闻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的这个能闻已经变成始觉。这个始觉从何而来的?就是从诸佛菩萨出世,通过这个声尘把这里能闻的闻性引出来,变成了始觉智。虽然变成始觉智,是不是当处出生,不离本处?所以通过这个耳识,通过佛菩萨的开导,知道我这个能闻仍然是空中华,是我的真心本觉所变现。 「初于闻中」的这个「闻」呢,就是再反过来向内观照自己的本觉,不再向外攀缘。能闻 (内之所——本觉) 的始觉智、所闻的本觉智,能和所当下是不是都是本觉?所以这个「初于闻中」集中地体现出禅宗色彩。这也是对于初上路的人引导。如果说修行有素,不需要这样修行——十方三世万法当下就是这一个念。你只需要保持这种心态,叫自性大定。念佛也行,不念佛也行;修禅也行,不修禅也行。明心见性以后,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 「入流亡所」,即合觉背尘,当我们心力集中于这个反闻的时候——是入大光明藏之流,即「入流」,即合觉;然后停止对声音的攀缘,慢慢地把外部的世界放下,即「亡所」,即背尘。 所入既寂:「所」和「入」这两个方面,「所」是外部的境界安静下来了,对我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有执著了,也不会通过头脑里法尘去打妄想了。「入」,就是把心定在本处。你别以为「入」是还有什么方向,不是的,停止妄想当下就是入,进入我这个自性光明流。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里就解两个结,一个是动结,一个是静结。所谓动结,已经不是「入流亡所」中的那个所,即根、尘、识,地、水、火、风等等,因为前面已经寂了,所以前面「所、入」已经「寂」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又出现另外一种「所」,那就进入其它法界。 我们在心念归静以后,就很容易与天道、鬼道、神道、仙道、天道还有二十八层,与各个法界里的众生结法缘。这就是动相,修行人在这个阶段就开始走火入魔,可以讲百分之九十五乃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这里走火入魔。开了天眼、开了天耳以后,就会看到一会吕洞宾来了,一会老子来了,一会那个杨三郎来了,一会王母娘娘也来了……像走马灯一样来跟他套玄乎。有时仙人还告诉他什么什么事情,三天以后就会怎么长怎么短。到时候,竟然就是真的。所以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会欣喜若狂,以为是活菩萨出现了,结果误导一大批众生。也有的是现恶人相,那要把他吓死了,那就走火入魔了,一天到晚胡说八道。 那佛菩萨也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来调教他,但能不能调教好要看他自己的福报。因为他这个时候不辨真假,好话他还当成驴肝肺。所以佛在《楞严经》讲,悟无咎。只要他醒悟了,他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下就没有事了。但往往这样的人可悲就悲在他不会悟,他自以为是。这是讲动相。 这是我们修气功也好,修外道禅也好,修出世禅也好,几乎是不可逾越的第一关,你要经受考验。那么按照经典的教诲,你不要理他(也就是出现的种种所谓的仙人、诸佛菩萨等等),看到了就当没看到一样,你知道这是魔境就行了,即「木人看花鸟,万境不动心」。修禅宗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像我们修圆顿大法,是魔来魔度,佛来佛度。 那么解除了这个动相以后,比如说我们不理睬他,魔境自然销灭。他不会跟你纠缠不清的。你越是心量大,定力随之转深,心里越亮堂,那魔连看都看不到你,明白吗?那动结解除以后就是静结。这个静结什么也没有。 我记得小时候睡到晚上十二点钟的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醒来是不是感到有些害怕啊?相当于那种环境。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如果胆小的人甚至会自杀,怎么会自杀呢?前面的动相也没有了,叫前不着村;后面什么也没有,叫后不着店。即使吓不死也要走火入魔。平时执著一点神通境界,那是到走火入魔的边上,这个人还能救,问题是在于他自己愿意不愿意受救。但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哭哭闹闹,就不好说了,佛都救不了。因为那个时候比较高层次的天魔已经附到你的身体上了,你已经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们要用好心呐!你用私心、黑暗的心来修道,将来如果走火入魔,我都没有办法救你,这是真的。你有所修为到一定的境界时,那些冤亲债主就会来干扰你,不让你成就。你要是不发勇猛精进心,他还懒得理你。 所以当这个静态出现的时候,心里就要沉住气。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这个时候按照七菩提分,通过择、进、喜这三种办法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三种,把念提一下子就行了,很简单。有些人好像为了好奇,就让这种静态保持,看看它怎么样,到最后不行了再及时调理心态。那么出现境界动相,动的时候就是乱,你这个时候用除、舍、定这三种办法的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三种并用,把这个念压下来,始终保持一种心态平衡,而不是追求境界——「啊,我今天在禅定过程中,这个满屋通亮的!」你第二天的话,「怎么还不亮?怎么还不亮呢?」你这就走火入魔的境界。对任何境界既不要追求,也不要抗拒。出现亮的境界,有也当作没有。你知道都是你的自性在变现,都是你自己,要有这种心态。我是净土也修过,禅宗也修过,是过来人,所以把这些经验供大家来参考。 外道禅定是心外求法,他是在这个地方(眉心)看光,在这个地方(百会)听声音,或者怎么样……当然心外求法,如果你没有重大的过错,不仅不会落三恶道,还可以保证你生生世世在这个法门里成就,最后也可能像月光童子、持地菩萨一样,遇到肉身佛在世给你指点一下就成就。 观世音菩萨过六关这个法门呢,我先按照这种意思来解释,然后再按照藕益大师文句里那种解释来给大家圆融。 如是渐增:按照这种心态继续用功,提升定力。这种功夫急不得,缓不得,「渐增」,充分体现出这种平衡的心态——急了就乱了,动大于静;缓了,心气会下沉,静大于动。所以这种「渐增」是在没有增、没有减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地定力加深。 闻所闻尽:是解「根结」。怎么解根结呢?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脱离了六根、六尘的这种阴影,对六根、六尘已经没有一点点的攀缘和执著。这是解六根之结。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尽闻」就是「闻所闻尽」。他已经感觉到六根、六尘在我心里已经消失,达到了初步的这种空。到了这种境界,但这个境界还不能住。「觉所觉空」,这个「觉」,就是觉察到那个「尽闻不住」,「所觉」就是「尽闻」。我觉到了「尽闻」,觉到了「所觉」。「觉」是能觉,「所觉」就是「尽闻不住」。就是我已经知道了我那个六根已经彻底解除的那个知,把它空掉,所以在这里是解「觉结」。这个「觉」的心比那个「尽闻不住」的心还要细。「尽闻不住」的心已经没有了,但知道「尽闻不住」的心是不是还在啊?在这个时候就空掉了。「觉所觉空」是把能觉的这个心也放下。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心仍然是由粗到细,也就是说,能觉到「尽闻不住」的那个心开始已经空了,那越空越空,空得很圆满了,它总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是一种心态的体悟。所以「空觉极圆」是心更加细了。「空所空灭」,这里的「空」是能空之念,所空就是空那个空觉,我已经感到我跟这个虚空一样了。在这个细的过程中,心量扩大了,好象无边空,我就感觉到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但是他这是一个空相。他不是我。所以「空所空灭」,连能空之心都要把它灭掉。这个时候灭掉,一般来讲,这达到了空如来藏的境界,已经破除了灭相无明,这段叫解「空结」。到这里就已经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登圆教初住位。当然,藕益大师的说法有所区别。这个可以一带而过。前面的「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可以判为证到阿罗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是解除「灭结」。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这是见一心三藏乃至成究竟如来果位。也有的把这个「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说为是通教的寂灭,而把「忽然超越」说成圆教的寂灭。因为这个寂灭既可以解释为二空,也可以解释为三空。到了三空寂灭那就是不二法门。 因为这个法很难讲,我看到藕益大师的注解中,有些地方虽然很难经得起推敲,但是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帮助我们开智慧。所以我把藕益大师这种讲法在这里给大家再作一个说明,也供大家作一个参考。 对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藕益大师他是这样讲:六道凡夫以声音的振动为动,以声音的静止为静。没有声音就声灭了,为静。如果六道凡夫能够达到声音的动静二相也没有执著了,同时对于这个色尘的明暗二相是不是也不执著了?那么对于香臭有没有执著了?也没有了,所以这二相不生呢,「则超同居土劫浊」。真正到了这种功夫,他已经了生死了,位置在圆教七信位,这是证量。 「二乘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超方便土劫浊,位在十信」,二乘人就是讲阿罗汉和辟支佛,他是以生死为动,以涅槃(人我空)为静。十信位相当于初住菩萨,只是相当于,但不精确。一个信位也有无量的等级,但是无量的等级不能细说,只能是概说。 「菩萨以二边为动」,哪二边呢?一个是空(法我空与人我空),一个是有。这里注意,是以通教菩萨向别教过渡。通教菩萨见到空性以后,他马上就知道从空出有。 「以中道为静」,有也是我,空也是我,这是中道,但这里带有次第性。所以证到这二相不生,「则超实报土劫浊」,就到常寂光净土了,起码是别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萨,相当于圆教初住以上。 「佛以不变随缘为动,随缘不变为静」,这里的佛应该是圆教菩萨。如果是佛的话他不存在修。前面六凡也好,二乘也好,他见的这个道见得不圆满,信心不足,必须修证才能达到那个位子。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凭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这个法你信不信?对这个法真正地刻骨铭心地深信不疑,你回家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一个人躲起来狂呼乱叫:我终于成佛了! 「又不变随缘,故非动说动,非静说静」,随缘不变,随缘是不是动了? 「随缘不变,故动亦不生,静亦不生」,这是证到常寂光净土。「真善妙色」,这种情况是位在妙觉,究竟成佛。这个「动静二相」是这样。 下面是「闻所闻尽」解这个根结,看藕益大师怎么分析。 「六凡」以六根为能闻,以六尘为所闻」,我们这里还是讲的以耳根为能闻,以声尘为所闻,这样讲觉得更贴切一点。但我们讲到耳根一定是要代表六根,这就是前面佛讲的,六根横向解结,一亡六亡;纵向解结,六亡一亡。「以声尘为所闻,岂有自他之别」:那么解除了六根之结,就超越了同居土见浊(破人我执),位在七信,超越了同居土见浊就生到方便土了。 「二乘以慧耳为能闻,真谛为所闻」:慧是见空性,这个真谛是指人我空的偏真涅槃,还没有达到通教禅宗的那种人我空、法我空,所以他这个人我空叫偏真。因为他已经证到这种真谛,他要超越这种境界,就对着他来思维观照,以真谛为所闻。 「起无我见」,就是(破法我执),位在十信。 「菩萨以法耳为能闻,俗谛为所闻」,这个菩萨是指明心见性——见到空性的禅宗菩萨。怎么叫「法耳」啊?他已经没有人我见了,他已破除了一分法执,所以叫「法耳」。过去把「俗谛」判为无明相,现在从空出有来观照俗谛。「为所闻」干什么?修道种智,修分别智;这就是通教菩萨从空出有,大做佛事。那么解除了这个根结就超越了「亦空亦有,亦我亦他」这种实报庄严土的见浊,位在初住以上。 「佛以佛耳为能闻,以中谛为所闻」,这里的佛实际上就是圆顿大教的菩萨,我们在这里都是佛耳。佛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讲,大乘行人这个肉眼就是佛眼,那肉耳是不是佛耳啊?这个是一致的。所以讲「以佛耳为能闻,以中谛为所闻」,中谛就是别教菩萨的境界了。通教执空,藏教执有,别教执著一个中道,亦有亦空。圆教非我非无我,非有非空非中。那么在这种修持的过程中,别教菩萨还可以在初住位以上。圆教修行很简单,几天乃至从初住位以上起修,通过听经闻法可以直接到等觉。《法华经》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不是七地菩萨? 那到了印光大师,把能受持《法华经》的人说为「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所以到了以佛耳为能闻呢,这个东西往往是一念间的事情。或者一天时间,或者一年时间,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你必须把一心三藏的道理刻骨铭心地搞明白,最低保障线不落六道轮回,最高不封顶,乃至十地等觉,乃至像龙女那样成佛,这个法妙不可言。我这是讲以佛耳来解这个根结,是不是一步登天? 注意,藕益大师在讲解六结的时候,每一个结以佛耳来讲,他都直接成佛。因为他讲解六个结,解每个结证的品位都是一样的。按照《楞严经》的角度,与藕益大师的讲法没有区别。说明对于圆顿大法的人一步登天。 但是我们把握一点,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我们来个糊涂官医糊涂病。如果是修禅宗,你就保守一心三藏,你不要管他什么结不结。到了一定的程度,功到渠成,水落石出。你去刻意地追求到了什么境界,你的心就已经乱了。这是修禅宗的规矩,你就保持一个动静平衡的心态,不要去打妄想分别自己到什么境界了。尽管这样,圆顿大法还是把它判为坐鬼窟窿。但对于明心见性的人来讲,坐鬼窟窿照样成佛,时间有长有短。 这是讲佛,「以中谛为所闻」,就是破中谛。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中流,但是必须明白,是在中谛来破中谛。当一切破了以后,破了人我空,破了法我空,连中谛也空了,是不是一切都现出妙有来了?怎么妙有啊?有形有相也是妙有,无形无相也是妙有,那个中谛是不是还是妙有啊?所以圆顿大法在有说空,在空说有,在中说非中,在非中说中。为什么?破来破去都是自己一个人。 我们把这个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一步登天啊!因为这个方法成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信。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些别教位的菩萨都不能相信,别教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只有从初地以上的人才能相信,前面四十个位次都不相信,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法。所以今天在座的同修能接受这个法,你自己印证一下你是什么级别,你就知道你过去世中修行的道行。 其中也有百分之一的人,比如说他过去世什么也没修行过,但是他能心态平和、柔软地来接受,便宜给他占光了。早晚上床,一起天亮。那么这上面从六地凡夫一直到佛,这个《楞严经》是不是真正三根普被啊?这才真正是三根普被。修禅宗的人一定是上上等根机的人,你没有办法去形容他那种顽强的意志力。祖师大德看到外道苦行,怎么说啊?如果让他闻到正法,刹那常住!刹那是二百四十分之一秒,这么快他就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这个心力不可思议。我们想都不敢想象睡石板凳、睡玻璃渣、吃烂泥巴,再冷再热的天都是一丝不挂,甚至请人家把自己两只脚扣起来倒挂在树上,修忍力,修耐力。这才是上上上上等根机的人,虽然他不会受大苦,可是他遇不到正法,只能得一些鬼神道的福报。这个法你真正搞明白了,相信了,你要嚎啕大哭一场。你那个大慈悲心油然而生。这几千年以来,多少人都在受苦受难,都在盲修瞎炼,执迷不悟。他们可怜到极点却自以为是,还瞪着眼睛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之所以不敢相信,就是因为这个方法太简单,成就太快。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呐?「老子修了无量劫,老子这一辈子起码都修了几十年,还不知道明心见性叫什么东西,你怎么就成佛了?」你把脑袋砍了他都不相信,他都不服气。这样的人多得很呢!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可不要对别人乱打妄想。特别是这样的法,你听一堂课,一时半刻你就可能成为大菩萨。所以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 虽然前面讲是讲六道凡夫怎么样,二乘人怎么样,菩萨怎么样,其实大家明白吗?六道凡夫也好,二乘人也好,如果真正把一心三藏道理搞明白了,是不是都是从佛的位置起步啊?是不是都是佛耳能闻啊?不管是谁,《法华经》怎么讲的?能够一念法喜《法华经》,就是如来使,就是阿惟越致,有没有什么七信、十信、初住啊?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是解第四个结,「觉结」。我这里仍然是按照藕益法师的解释来给大家作一个说明。六道凡夫在这个问题上是以六根、六尘为所觉,以邪慧为能觉。因为他这个时候还没有开智慧,但邪慧是不是也是智慧呀?相对那个正觉智慧来讲,它是有漏,所以它就成了见思烦恼。邪慧——我就是我,六根、六尘是我所。那么通过观照,心由粗变细,由暗变亮,观到所感觉的这种粗心消除,它的位置就超越了在同居土的烦恼浊,位在七信。 二乘修行人以真谛为所觉,因为他已经证到了真谛,证到了人我空;以空慧为能觉,证到人我空是空慧。他这个时候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分段生死已经了脱。那么进一步把心变亮变细,把这个一念觉来觉到我已经证到四果罗汉了,把这个觉破除掉了,也就是破除一分法执而超方便有余土烦恼浊,进入菩萨的实报庄严土,果位在十信位。大家注意,前面的七信到后面的十信位等等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要当真。这是藕益大师的方便说。他也可以直接到妙觉位,龙女还在畜生道,她都直接到妙觉菩萨。 「菩萨以二谛为所觉」,这里的菩萨已经证入人我空与法我空,他马上就明白,这一切万法都是我啊!所以这时他不需要佛再来关照,他可以直接就从空出有,以空和有这二边作为所觉来观照,当下就转过来。 「以道慧为能觉」,在这种情况之下,心由粗变细、变亮,并且超越出这种境界,就超出这个实报庄严土的烦恼浊,而证入常寂光净土,果位应该是在初住位以上。 「佛以中谛为所觉,以佛慧为能觉」,大家要注意,这里的佛,实际上就是讲圆教菩萨和别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萨。所以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可以列入圆顿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心会进一步变细、变亮,可以说从初住位一直到妙觉位,他可以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这是讲在破除第四个结,「觉结」。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这是破除第五个结,「空结」。 六道凡夫在这个位置是「以有名生,以无名灭」。所以六道凡夫一切的行持都叫有漏之行,不是漏在有中,就是漏在无中。那么通过见了一心三藏以后来观照,或者通过无量无量劫那种外道苦行来观照,能够超出这个境界,就能够超出同居土这个众生浊,果位在七信位。 阿罗汉、辟支佛这二乘修行人呢,他以生死为生,偏真为寂灭,但这还是有漏。所以心由粗变细、变亮,超出这种境界。也就是说把人我空这种境界空掉,就超出方便有余土这个烦恼浊,位置在十信位。 通教菩萨和别教十回向位以前的菩萨,都是以二边为生灭,这个二边就是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两边,也就是真空和妙有这两边为生灭法,中道为寂灭法,证到了中道是寂灭。 「成漏无漏行」,「漏」还漏在中道,「无漏」就是把两边圆融为中道。但中道还是有漏,仍然带有次第三藏这种境界。那么通过进一步地观照,就可以破除了这种境界。 「则超大道心众生浊」,位置在初住位以上,圆教初住位以上,他已经达到一心三藏的境界。 注意,圆教一心三藏已经不是那个什么所谓的中道。圆教的中道是第一义中道,了义中道,它包容一切的万法。别教的中道是不了义中道,是亦有亦空。圆教的中道是非有非空,即有即空。所以菩萨在这个位的果位是初住以上。 「佛以不变随缘为生灭,随缘不变为寂灭,成不思议行」,这就是别教初地菩萨和圆教初住位菩萨修行的法门。「以不变随缘为生灭」,愿身再来的菩萨随缘显现天人鬼畜,随缘显现有生有灭。「以随缘不变为寂灭法」,再用智慧观照,既然是不变随缘显现的生灭法,这个生灭法当下是不是就是寂灭法?这叫非同非异。在这个境界中,虽然知道这个理,他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但是他还要细细地用心来体会,还要来实践。 所以在见道位首先要树立起我们的信心,然后以此再进行细细地观照,就成就不思议妙行。但是不能用凡夫的心态来思来议,也不能用藏、通、别教菩萨的心态来思议,叫不思议行,位在妙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这是解「灭结」。有些人把这个「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作为通教的寂灭,而把下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作为圆教的寂灭。那么我们很难把它分得很清楚,其实怎么样圆融都可以。首先来说圆教的「寂灭」,这里的「寂」并不是对动、对乱而言的那种寂。它不是相对待的寂,这种寂是本寂,本来寂静,这种寂是三空之寂。也就是把人我空和法我空也再来空掉。三空之寂当下真空妙有,统统变成一个东西了。所以这个「寂」是寂而不寂。这个「灭」,并不是对生而言灭了。寂和灭是一个意思,而且是本灭。仍然是讲,你不是两个都空了吗?是灭相归性了吧?我现在把灭相归性的性也灭掉,再去从空出有。所以通过这三空之寂、三空之灭或者叫三空之空,而展现出真空妙有当下是一。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叫「寂灭」。真正体现出不二法门。 虽然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现空现有,但是一般情况之下,在地藏王菩萨示现成佛之前,这些十方法界能不能灭掉啊?所以这个无比漫长的时间,我们总是对生灭说寂灭。因为地藏王菩萨是最后一个成佛啊,那个时候跟我们一起——好,现在统统现寂灭相,什么也没有,所以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成佛,只要还有一个泥巴块没有成佛,我们这个一真法界就不算圆满。 现在十法界里的那些阿弥陀、观世音、释迦牟尼,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出来表法的,他们当下就是我们这些东西。但他们在众生位已经得到解脱,回归到大光明藏。他能体会到我们,可是我们体会不到他们。 「凡夫以现前为世间,妄计诸天神仙为出世间,成有漏识」,能够相信有天仙鬼神的人就有救,有些人连这些都不相信。六道凡夫把人道作为人世间,把天堂作为出世间,作为佛界。 那么在见到了一心三藏道理的前提之下,他把这个问题看破了,知道不是这回事,都是我们一个念,但由于他对这种邪知见执著太深,他在开始明白一心三藏的时候,应该是超同居土命浊。实际上也就是说超分段生死证到四果阿罗汉,果位是在七信位。这当然是一种保守的说法。 阿罗汉、辟支佛等二乘人,是「以三界为世间,偏真涅槃为出世间,成无漏识」,四果罗汉知道自己现在是出世间,三界六道的轮回这些众生属于世间,他有这种心态。那么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从闻思修入,在证道位明白这个道理,就超出了方便有余土的命浊,而升到菩萨实报庄严土,所以果位在十信位。七信位、十信位,再次提醒,都是方便说。也可能七地位,也可能十地位,都说不准。任何人在任何位置起步,都可以一步登天。 「菩萨以生死涅槃皆为世间,以中道佛性迥超二谛为出世间」,这个菩萨主要是指通教禅宗菩萨,也包括别教十回向位以下的菩萨。他们在见到空性以后马上就悟道,这个有为的世间也是我们的心所变现,所以他就以中道佛性为出世间,以生死和涅槃都作为凡夫的世间。《楞严经》前面在「真性有为空」那一段是不是讲过啊?「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他在这里明白,虽然证到了空性涅槃,仍然是凡夫,故以「亦空亦有」这个别教的中道作为出世间。他继续通过观照而超出实报庄严土这个命浊,到达常寂光净土。什么叫常寂光呢?我们现在知道一心三藏,这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失一事,叫常寂光。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在常寂光净土。不是把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讲得玄乎其神,好像非要成为究竟圆满大佛才是常寂光,不是的。所以这种菩萨的果位在住位以上,从初住位以上一直到妙觉位。 「佛以如来藏性不变随缘为俱即世出世间」,既可以显现为世间凡夫,又可以不变随缘显现为出世间,那个世间还包括有形有相的愿身再来的菩萨显现。 「随缘不变为俱非世出世间,成庵摩罗识」,怎么随缘不变呢?我虽然显现出六凡法界、四圣法界,但我的真心没有变。上面是讲「即一切法」,后面是讲「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叫俱非,即一切法叫俱即。这叫净识。脏的也是我,净的也是我。现脏现净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都是我们的智慧妙用。净和染都是我,这是真正的净,要明白。 所以圆顿大法的妄也好,净也好,既要区别于世间法所谓的妄和净,又要区别于方便法的妄和净。许多人对于把这个别业妄见说成菩提都不理解。我再三讲,如果一个人都不会想坏主意,都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能不能成佛啊?不能成。不在于我们做不做,只在于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报身功德。烦恼即是菩提,造业即是解脱。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我们懂得了,明白了,就自在了,就可以随缘妙用。 这里呢,特别是讲别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萨和圆教初住位的菩萨,是以佛的境界、以一心三藏在观照,所以成就了「法性无量寿」。从本性上来讲,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无量的时间都是我一念,这是纵向来看;从横向来看,东南西北上下十法界森罗万相万法,无一不是我。从时间、空间、万法上来讲,无非是我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叫法性无量寿。 关于解六结,这以上是藕益大师的注解内容,可以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我们修行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按照观世音菩萨的这个次第,实际上就是闻思修入。我们重复一下,「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一开始就展现出从悟门进入修门,再进入证门。闻思修入一定是通过读《法华经》《楞严经》开智慧以后来修行,可我们是企图通过种种方便法门来明心见性,搞反了。这是低级错误,不应该发生。第一卷讲得很清楚,你不明心见性,「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华严经》也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佛讲这类话都不需要解释,可我们就会犯这个错误。 至于耳根圆通法门解六结这个过程,你可能是几个月,可能是几天,可能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念你就可以有大大的成就。整个过程是不是逐步地由粗到细,而且始终不要忘记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头脑里出现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所以这种修行很快。更何况圆顿大教的修法?我们是怎么修啊?在有即是空,始终带着这个念。有也好,空也好,都是我一念现前。你保持这一念观照,要不了一个礼拜,你奇迹出现。 怎么奇迹出现呢?人家打你、骂你、背后诽谤你、偷你、骗你、哄你,在过去你要跟他拼命,在现在你想生烦恼都生不起来。成佛是不是很容易啊?只在于你愿意不愿意。你愿意当下成佛,还是过几天再说,还是等到死的时候?但是你已经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不观照,你都不会落三恶道。我之所以把这段讲细一点,包括藕益大师的这个解释,你只能作为参考。最圆融的是圆瑛大师、交光大师的解释。 现在我们再看这段经文。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超过了世间是不是就到了出世间?超过了出世间是不是又到了世间?这就是一心三藏。十方圆明:空也是我,有也是我。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这是证入大光明藏。原来我这个观世音菩萨就是原来那个观世音如来,原来我还就是释迦牟尼如来啊,我原来就是阿弥陀如来,所有的老古佛都是一个佛啊!妙不妙?「十方诸佛」包括三世诸佛,一佛不漏,合为一个本体。「本妙觉心」,我经常问大家,我讲了这么多经,在没有讲这些法的时候,这些法在不在我心里啊?在。在我心里有没有形相?没有。你们没有听到这个法的时候,这个法在不在你们心里?在,不在你心里的话你永远听不到。既然在你心里、在我心里都没有形相,那这个法是不是一个心呐?这是「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我看藕益大师的解释也很妙,比我讲得好。这是藕益大师精辟的论述,「证得众生同具平等如来德性。诸佛本妙觉心,即是众生心内诸佛」,这个话讲得太妙了!妙绝了!诸佛是不是在你心里啊?那在你心里,你心是佛,你这人是不是佛?「上合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你证到这里了,这是诸佛的慈力,你跟他已经通了。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原来这些众生都是我,所以众生是不是同一个本体啊?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供养:方便解,无非是两种——一种就是侍奉如来,做种种内财或外财供养;一种就是依教奉行,弘扬佛法。因于此缘,蒙彼如来传我金刚三昧法门。究竟解,是明白一心三藏法理后,蒙彼如来传我悟后进修的金刚三昧法门。 蒙彼如来授我:因为我明白了观音如来,观音如来当下就是我,这叫道交感应。你明白了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就是你。 如幻闻熏闻修:你坐在这里傻呆呆地瞪着眼睛,两个耳朵拉得长长的,你成就了。谁也没有看到你修,是不是「如幻」呐?一个薄地凡夫变成罗汉、菩萨甚至等觉,谁看到你修了?「闻」是听闻,通过理解;「熏」就好像熏香气一样。我在这讲法,是不是熏你们啊? 所以这种「闻熏闻修」呢,具体解释为:我讲那么多法都叫始觉智,始觉智没有现相之前是本觉智,我的本觉智是不是你们的本觉智?当然我的本觉智也是通过佛菩萨、通过佛法那种始觉智提起来的,只不过是从我这个突破口来告诉你们的,也就是由我的本觉智变成始觉智再来熏你们,这叫「闻熏」。当你们明白了本觉智的时候,这个本觉智是不是就是你自己?明白了本觉智的时候,在见道位明觉了,然后我用始觉智再回光返照,观照我的本觉智,这就进入修道位、证道位,这叫「闻修」。 这就是圆顿大法的次第圆融。他悟的当下就是修,就是证。修、证,就是养悟,提升菩提位。 金刚三昧:「金刚」是表坚固,这是形容、比喻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三昧」,在这里是自性大定、楞严大定,也叫法华三昧,是一切诸禅定之王。不像其它种种禅定,躲在山洞里,避在房间里;这个定不离一切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是这样的定。你不要刻意地去修定,你想不定你还没有办法不定,你说厉害不厉害?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这是常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作双重观照:我们在见道位明白一切万法都是我,就是比量意义上的三十二应身。当我们本期生命结束以后,肉团身这具无明壳销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粗心、浊心销毁,我们那个灵体——因为他现在已经比量成就无量色身三昧,所以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愿意——就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圆教初住位以上的菩萨与佛的无量色身三昧平等具足,但力量没有佛那么样圆满殊胜而已。因为这个三十二应身是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他本来就存在,不需要你去学。只需要破除烦恼和习气,它自然显现。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下面一一介绍观世音菩萨以种种的化身成就。这里是修菩萨道的人在定中要修佛果,这种无漏是真正的无漏,是绝对意义上的无漏。 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他这时对佛法的悟解已经快要究竟圆满了。怎么圆满呢?祖师大德打个比方,过去是不是钻木取火?等钻的木头发烫发热的时候,意味着火就要出来了。他这是要成而不成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现佛身而为说法——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过去佛号是正法明如来。这个时候来帮助他破除生相无明。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这是针对一部分缘觉修行人。这个缘觉呢,其中还有一种独觉。独觉人就是在没有佛、也没有佛法的时代,通过这个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世就修行的这个法门,实际上也是十二因缘,他在那儿修行,一般是闭关在深山老林里。所以叫「寂静妙明」。在深山老林山洞里,放下身心,观照天地之间万法、万相的生住异灭也是一种奇妙,把身心与大自然混同为一体来观照,所以「胜妙现圆」,解释同于前面的「胜解现圆」。 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所说之法仍然是后面十二因缘。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里仍然是说缘觉法,但这里是指在有佛、有佛法的时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那么这是快成就的时候,在关键关头,观世音菩萨就现他的同类来帮助他,人家才好接受。这是作为过来人帮他一把。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这是针对声闻人。得四谛空:是讲这些人已经破除了见惑,证到初果罗汉。他已经破除了身见、边见、计取见、戒禁取见和邪见。 不光是大乘法一步登天,小乘法也可以一步登小乘天。一岁修行不为早,八十岁修行不为老。到他大难来临的时候,你叫他打妄想他都打不起来。比如说,一个人的后面正有亡命之徒在追,前面有大河堵住了,这个时候他会不会想——哎呀,那个王老五还借我两万块钱,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还我——他会不会打妄想啊?他只会想着怎么样过河能逃生,你以这样的心来念阿弥陀佛,能往生。任何法门都能成就,就看具体落实到你这个人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不能自己哄骗自己啊! 修道入灭,胜性现圆:见道以后要「修道」,「入灭」就是证道。「胜性现圆」与前面解释都是一样,快成就而没有成就,像这么个关键的时候。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无非是把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关键的地方给他点明。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因为在欲界的众生,男女之欲望是障碍我们的大敌。当有的众生明白了这个男女生活很害人的时候,这叫「欲心明悟」。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在家居士要逐步地克制。不犯欲尘:不想再在男女生活上纠缠。欲身清净:想修清净心、清净身。 我于彼前现梵王身:印度外道认为不过男女生活就能成佛,把这个法门叫做梵行。但是,仅仅断绝男女生活是不能成佛的。那么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并且没有其它问题,可以得到初禅天、二禅天的福报。「现梵王身」,无非是告诉他怎么样解除男女这种欲望。无量劫以来,由于自己对男女生活纠缠不清,所以在六道里轮回,在三恶道里受苦。我们要生恐惧心,生出离心。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些人官瘾比较大,不仅想做国家主席、总统,还想做天王,观世音菩萨也来成就他,那所传之法呢,一般是上品十善之法。我们许多同修不是读了《十善业道经》吗?修十善的人可以升天,那么再加上各种禅定功夫,在二十八层天的境界也不一样,但十善是基本法。帝释:道家叫玉皇大帝,佛家叫释提桓因,在第二层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自在天:是指第六层天,是欲界天的天顶。在第七层天往上就没有男女生活。虽然是欲界天,但男女生活比较微薄,男女只要眼睛看一下就能得到满足,而且那种快乐感是下界人天所不能及。所以叫「自在天」。另外呢,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需要想办法,而是靠第五层天来供养,自己可以游行十方。这个「十方」是所谓的十方,他不会超出小千世界。也有的把欲界天说成是波旬魔王所在天,所说之法那就是十善基本法。哪十善呐?以人道的五戒为基础而扩展——五戒,杀、盗、淫这三戒是身戒,把妄语又扩大为四项,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这是七善,还有贪、嗔、痴要破,这是十善。还加个未到地定,但是没有达到初禅的境界,达到初禅你就解脱了欲界而升到有色界。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大自在天:这是有色界的最高一层天,在第二十四层天。但是有的法师对此说法不一。还有的法师把大自在天说成是第十九层天。因为第二十四层天有三果罗汉在修行,从第二十层天到第二十四层天这五层天都有三果罗汉在,叫罗汉天,也叫五不还天,除了五不还天应该是在十九层天。在二十四层大自在天的修行人一般被判为是外道,但你不能讲阿罗汉是外道。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参考。大自在天就更加自在,他是「虚空飞行」,可能相当于一个中千世界,乃至于大千世界这个范围内。那这里的说法来讲,一般地除了十善基本法还要加上四禅定。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指一些有福报的鬼神。像鬼道里的众生从地狱道出来以后,在鬼道该受的罪也受得差不多了,那过去世好歹有些修行的,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被上天选拔,为天人服务。有些也跟军队一样,要保护国土。统帅这些鬼神的就属于天将之类,像韦驮菩萨就是八大天将之一,主要负责统领鬼神大众。那么对这些人所传之法,包括五戒十善,这是基本法,教他们不要利用手中的权利去伤害众生,而且还传些密咒之类。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四大天王:他们是住在须弥山半山腰,他们保护国土,执行玉皇大帝命令的。观音菩萨对所说之法呢,无非是上品十善、护国安民之类。所以越往天界,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层次比下一界更高更高。越往上觉悟越高,责任心越强。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驱使鬼神:跟前面统领鬼神是两种情况。统领鬼神属于天大将军,像韦陀菩萨这一类;「驱使鬼神」属于四大天王的太子这一类。包括天将都能由太子来管理。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最大的人王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统管四大部洲,银轮王统管东、南、西三洲,铜轮王管东、南二洲,铁轮王管理南洲。其中北俱芦洲比较特殊。因为北俱芦洲的人福报太大,每个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乃至一切日常所需皆可以随心所欲,随用随取。寿命二千岁,命终时自然升到忉利天,忉利天福报满了以后就开始堕落。他拒绝佛法,所以韦驮菩萨是三洲感应。所以人天福报把人害死了,北俱芦洲人死了以后他自然升天,都是他前世修来的痴福。 在四种转轮王下面,过去我们讲的地球球长,他还算不上铁轮王,因为铁轮王起码是管理一个南瞻部洲,我们地球是南瞻部洲的一个岛屿而已。这是我们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传这个法,是不是更灵啊?我们当国王一定是为了把这个国家治理得更好,让民众更幸福,让正法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传播,只要发了这个愿,真实发这个愿,你来世一定能当上国王。不要怀疑,但你不能有私利。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族姓:就是大家族,往往一个大家族里总有一个人出类拔萃,为大家所信服。所以有什么事情也不要通过什么村委会,也不要通过法院,通过他来几句话一说,就摆平了。也有社会上的一些德高望重之人,同样可以轻松调解各类矛盾。 而为说法:帮助这些人成就,无非是讲一讲过去世中有些什么人会当长老、会安慰人心,举些例子、谈古说今,等等。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里的「居士」不是佛法中的优婆夷、优婆塞,是指那些有一定的学识、威德和社会地位的人。但这些人不愿意当官,还躲避仕途。他就喜欢一杯茶泡起来,说古论今。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这些人往往能健康长寿,他与世无争。有些人对这种居士很崇拜,有些人反而看不起,认为他对社会不负责任。 像范仲淹那样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极少数。范仲淹是菩萨再来,他即使在忧愁中而死,他死得其所。他情愿忧国忧民而死,他死得快乐。所以什么叫快乐,就在各人的心。但是这样的居士比起那些为名闻利养在争斗的人,是不是要高尚得多啊?但是他也赶不上像范仲淹那样的人。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一部分众生是想当官的。爱治国土:就是爱管理、建设国土。剖断邦邑:帮助处理案件,决定政策法令。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这是现官太爷的身份。而为说法:无非讲一讲怎么样护国、安民,怎么样施行廉明政治、不要贪污受贿等等。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数术:是指自然科学一类,比如天文、地理、阴阳八卦、风水、画符等等,在这里道家的成份比较多。摄卫自居:是怎么样调养身体。比如练气、调心等等。因为「婆罗门」讲这个念咒、画符属于神通方面的东西,这也是行善积德。我们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要自觉地用各种善巧方便来引导这些人。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关于「出家」,有几点要告诉大家:第一,身出家很重要,但心出家更重要;第二,出家就没有家,对于家庭中的成员,你可以供养你的母亲,她能消化这个福报,其他人不好说,这个情执要断;第三,出家就是要受苦,如果是为了钱财出家,你不如在家搞钱;第四,出家要受气,这种气是莫名其妙的,没有道理的;第五,要严格把持佛门的各种戒律。出家必须是为了了生脱死,必须是为了度化众生。这个肉团身只是为了服从如来家业的需要,该长寿就要长寿,该往生的时候就往生。生死自如,来去自在。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男女居士要求戒,那好嘛,把五戒的道理开示给他。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按照中国的家庭传统,女人主内,男人主外。女人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一个女人当不好,涉及到这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可以导致家破国亡。当得好,小则家庭兴旺,大则国富民强。女人的作用非常重要。许多男人在外面可以呼风唤雨,唯独在女人面前又六神无主。所以当好一个女人可不简单呐!你要有智慧。历史的教训太多太多。 女主:一般是皇后、王后。国夫人:是大臣的夫人,比如宰相、部长等高级官员的夫人。命妇:有些特殊功德的女人受到皇帝的御赐,比如诰命夫人。大家(gu):是朝廷任命的妇人,在女人中出类拔萃。有些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诰命,由于她有特殊的才能和道德,为一方平民百姓乃至官府所共同认可的模范,也叫「大家」。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所说之法,无非是相夫教子、能够和睦左邻右舍、要做到默默无闻等等。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讲有人不愿意涉及男女情欲这种污染,要洁身自好。童身入道是个宝,他没有经历污染,心地容易清净。但是,即使经历过污染,认真修行也同样可以清净。童真之身还不容易生病,有利于健康长寿。相对而言,他的妄想不会很多,无非涉及到一些人我是非,这方面的事情也比较淡泊。 如果有小孩子愿意出家,大人千万不要障碍,否则你将来报应很重。这些小孩一般都是大根机再来的,否则哪有五六岁说不吃肉就不吃肉,他都是有使命的,你万万不能耽误他! 你看有些所谓的居士,他也知道吃肉、吃鱼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们不以为戒——管他往生不往生,他还是要吃,往生不了就算了。曾经有人还不同意我讲这个法,说听了心里就难受,他不知道这个难受就已经在给他消业障了,他不知道感恩。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从这里往下就是天龙八部,厌离本位而生人道来修行。这里好玩吧?天人不愿意在天上呆,他要到哪里去呀?就到人间来,还要求观世音菩萨帮忙。我们作何感慨啊?佛在《华严经》讲,成四圣必须在人道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不要珍惜?要珍惜这个人身呐!要大成就。所以给这些天人传法,无非是无常、苦、空、无我之法。为什么在人中道容易成就?有苦、有乐;有光明、有黑暗,通过对比容易开智慧。观音菩萨给他传法就是赞叹天人这个发心很好,然后再给他加固一下信心。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龙族的众生在某些方面比人道还自在快乐,他还可以变现天身在天上护法。乐出龙伦:它们也是想到人道来投胎。一般龙族来投胎的人,也是比较庄严、聪明的,天人也一样。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下面涉及到鬼神类众生,他到了一定的时候是不是要上升到人道?有些如果遇到增上缘,可以提前来投人胎。 药叉:这种鬼叫捷疾鬼。这种鬼速度很快,力气很大。他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分别有四个人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射箭,这时有一个人在他们四个人同时射箭以后,把四支箭全部抓到手里;这个鬼的速度比这个人的速度还快无量倍。五种神通连鬼都有,当我们出现某种神通境界的时候,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明心见性。这点很重要,那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心一起步就是超光速。药叉鬼能一拳把须弥山打成两半,然后再把它合起来。现在种种的神通境界,那连鬼的力量都不如,你执著什么啊?不需要学,你死了以后就有,要那个东西干啥呀?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开智慧。不管是天上天下,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百千万亿劫,想听到法华之名都不可得。你以为天人就能听到吗?不一定。好不容易我们在这一个时空点遇到正法,你要抓住不放,赖也赖在这里不走才对。 所以「现药叉身说法」,就是要告诉他要持戒、修福,五善十戒之类。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乾闼婆:是香神,他以闻香来作为生命能量。他的特长是唱歌舞蹈之类。乾闼婆要想到人间来修行呢,观世音菩萨就会现同类身而说法。而有些投身为人之后却沉恋于唱歌,谋取名闻利养,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愿。有些歌唱家出家了,但是还没有忘本,为这一部分人说法呢,要讲远离放逸嘻戏之法,心要修清净,要持戒。因为这些人开口一唱,往往心是放逸的,特别容易为情执所困。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阿修罗:译作非天。他有跟天人一样的福报,但是没有天人的德行。也叫无端正,男丑女美。他好搞人我是非,吵嘴打架。对阿修罗所说之法,无非是叫他们修慈悲、忍辱、谦让。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跟乾闼婆属于一类,也喜欢唱歌的。这类众生像人,但是脑袋上有一个角。「紧那罗」也叫疑神。观音菩萨现同类身,也就是讲一些唱歌乱心,世间欲乐无常,以及中品十善之法。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摩呼罗伽:是大蟒神,它是蛇头人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蛇这一类众生灵性比较高,还有乌龟、黄鼠狼之类。如果杀害了这些众生,你搞不好落个家破人亡,它们嗔恨心特别大。对于这一类的众生说法,要教它们修慈悲、忍辱。它嗔恨心很强,你动它一下,它跟你不会客气,它咬你的时候就没有准备活着,要跟你拼了。所以蛇死了以后还能把人咬死,死了的蛇你都不要动它。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人道众生。他想来世还得人身,也不想升天,也不想做鬼。观音菩萨现身,给他讲一些五戒十善的道理。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非人:包括天龙八部等其他众生。无想:这个泥巴瓦块是不是无想啊?《楞严经》是不是又一次讲出这个无想众生? 乐脱其伦:那无想众生有没有灵知性啊?如果没有,它怎么还能「乐脱其伦」?所以这个「无想」是佛恒顺众生的一个假名而已。十方三世没有一块死东西,都是活东西,都是活宝。你以为这个泥巴瓦块、苹果不是活宝啊?它也有嗔恨心,只是比较轻微。水果、蔬菜都是有情,许多人会以此来问难佛法:吃大米、蔬菜是不是也是杀生啊?回答:是杀生。但这一类众生意识心比较弱,同时把我们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它们,就足以还债。因为不吃这些东西我们不能活命,有命才能修行,所以这是权衡利弊的问题,不可能两全其美。一杯水里就有八万四千众生,但是不必要的杀生要尽量避免。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以上解释的这些事情呢,就是我三十二应国土身。注意,「三十二应」是表无量。凡是证到初住位的菩萨,他跟诸佛同等,可以示现无量色身三昧。这种神通是我们的本能,所以劝大家在人道的时候不要急着修这些东西。你这一期生命结束了,在中阴身期间(所谓的中阴身期间实际叫后阴身),你进入了佛土,这就是你的本能。至于你愿意用隔阴之谜把自己神通隔住,再到人道来广度有缘众生,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在佛土现那么多色身三昧,谁要你去度化呀? 当然,作为愿身再来的菩萨,你可能在这里有化身,在其它法界里也有化身。同样是在人道里,比如张居士、李和尚、王菩萨,可能就是一个人,但是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因为隔阴之谜给隔住了。所以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哪条狗、哪只猫,搞不好都是你化身变现来的。 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再次强调,圆顿大法无修无证,一步登天。「三昧」特指首楞严大定。「闻熏闻修」,前面讲了,本觉智成就了始觉智,始觉智再回过头来观照本觉智,是不是带果行因、修因证果啊? 「闻熏」就是以本觉智熏起始觉智,「闻修」就是以始觉智再来观照本觉智。始觉智作为在因地修行,本觉智作为是果地觉,即因即果。所以这个法太妙了,当下就要明白,森罗万相、千变万化,皆是当人当下一念。高贵无上的阿弥陀、观世音就是我,乌龟王八也还是我。你说这个法妙不妙?高贵和下贱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甘露水是我,老鼠药也是我。这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是石破天惊的大法。 「无作妙力」,「无作」就是无修无证,完全调这个心,你这个心一大了,这个力量自然就大。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我心里,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我解脱了,我成就了,一点点都不怀疑。在佛法里叫解脱知见,都是你自己印证自己。《法华经》《楞严经》从头到尾就是讲发心的重要性,明白这个道理当下成就。观世音菩萨这么大的神通,可不是苦修得来的,没有那回事。「无作妙力、闻熏闻修」就是用心观照。这种用心观照不是非要盘腿坐在那儿观照。《楞严经》讲得很清楚,「心能转境,即同如来」。你要历事炼心。 「自在成就」,不是刻意地追求而成就,你不知不觉地去除了烦恼习气,不知不觉地智慧德能就涌现出来。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第一个无畏,叫苦恼难无畏。 不自观音:不需要我自己去观照世间万法怎么苦怎么苦,离开世间的五欲六尘。以观观者:不外观而内观,以始觉智来观我自己的本觉智,回光返照。 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明白了观世音就是一心三藏。所以当众生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是不是得到佛力加持了?所以我们讲,是观音菩萨帮忙,那是不是地藏王帮忙呐?是不是释迦牟尼帮忙呐?是不是多宝如来帮忙呐?是不是自己帮忙呐?所以只要我们一念回头,当下成就,反正阿弥陀佛的手一直伸在那里,哪是观世音一个人?有没有哪一个不是观世音?你自己就是观世音,要明白。所以这个法妙不妙呀?! 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而不是观其名号,所以他虽然求的观世音,他是不是求的自己啊?这叫「观其音声」。所以我们想一想,「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为什么文殊菩萨选观音法门?就是一定要明心见性在心上用功。这里「观其音声」,仍然要按照我们本卷开头讲观世音那个「观」来悟。你要懂得见不见之见,懂得眼睛看到这个瓶子,心就能看到瓶子里面是空。如果它不是空,它能不能装水啊?或者叫又见,眼睛看到这个瓶子,心里知道它是地、水、火、风和合而有,地、水、火、风由心变化而有,这叫「观其音声」。所以叫观世音、观世光、观世色、观世香、观世臭,是不是一个道理啊?怎么观法啊?拿观声来讲,前面佛是不是讲了六尘十二处会归如来藏性? 比如说,这个声音怎么来的啊?不是师父嘴巴里来的,也不是我耳朵往那里去的,找不到来龙去脉,但是它又宛然现前,就是我们自己心变现出来的。这叫「观其音声」呐!不是讲,观世音菩萨救命啊!不是观这个音声,这个音声叫声尘、叫攀缘、叫听音,不叫观音。「观」一定是见不见之见,眼睛见不到,心能悟到,这叫「观」。我们就能救护自己,这个法妙不妙啊? 所以讲「开悟的楞严」呐!所以这第一个无畏是带有总体性。一切苦恼众生,明心见性了当下解除一切苦恼。是不是讲这个道理啊?同样去求,有人求到,有人却求不到。有些是再来的菩萨,他已经成就了究竟菩提心;有些人虽然是凡夫,他用心用到极点,也会感动天地,金石为开。所以必须有这个总前提,下面还有十三个无畏,我们就好解释。从两种角度来观照。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这是第二,大火难无畏。 知见旋复:「旋复」是转变之义。「知见旋复」就是「旋见循元」,「旋见」就是转变你的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也是把我们向外攀缘的那种见分、见相旋过来;「循」就是依循、依照;「元」就是一精之明,就是我们的本觉。见性平时通过六根来攀缘六尘,产生六种意识心。现在要把它旋过来,怎么旋?「反闻闻自性」,是往这里(见性)的方向,是不是把它旋过来了?旋到这里来也不能落空啊。「循」,就是依循自己的见性,到这个(见性)位置就如如不动了。归到见性来的时候,我们的力量是不是强了?往外的时候力量是不是分散了?无量的烦恼现在集中在这一点,就跟原子弹一样,说爆炸就爆炸,要用就用。所以「旋见循元」,就是把精力集中于见性,到一定功夫后灵感爆发,即事无不成,就能得大自在。 同时我们仍然可以显现出六根六尘来,这个时候再显现出六根六尘,它已经是有备而来,已经知道条条理理的了。这个时候叫从真入俗,依理成事。他是再来的人、再来的菩萨,不一样。所以我们修行人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将来我们作为愿身再来的佛,愿身再来的菩萨,虽然你现的形相跟人跟牛跟马都是一样,但你知道你已经得到自在。 「旋复」,既叫「旋见循元」,也叫离根解结。旋了,是不是离开六根了?离根同时是不是就离尘了?离根、离尘同时是不是离意识心了?这才把结解开了。解开了结,我们的心即通达大光明藏。三世十方都是我,叫「离根解结」。还叫什么?当业轮转,这时成了菩萨业了。 所以观世音菩萨在这里是不是讲的一心三藏的道理啊?是不是教我们回家的这个道理呀?他没有叫你念我观世音的名字,而是叫你「观其音声」——观你自己的音声,你自己来破无明,传法一定要传出真理,不能误导众生。这是讲的「知见旋复」,下面涉及到火。 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我们见是不是能看到啊?能看到是不是亮啊?亮是不是属火啊?「旋复」,就是归元了,是不是性火真空?性火真空的人,那「大火」能不能把空烧掉啊?「大火」是指我们的嗔恨心。所以「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用第一义谛来讲,就是明白了如来藏道理的人再也不会被嗔恨心所害。有嗔恨心的人,嗔恨心是下哪里啊?下地狱,受火难,这是究竟义讲。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这是第三,水难无畏。 观听旋复:这还是讲的「旋见循元」,或者「旋尘循心」,「旋复」就是复归真心本来面目。 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讲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啊?所以一个人,比如说这期生命结束以后,性水真空,性空真水他会不会下那个寒冰地狱?各种各样的地狱他与它就没有缘了。贪心属水,我们没有贪心了,没有这种情执了,就不会往下落,这是救我们的来世。所以一定要明白,明心见性的人首先他不落三恶道。他与地狱之业,与饿鬼之业,与畜生之业已经分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会为名闻利养、为人我是非而去纠缠不清,这也叫「水不能溺」。今生来世都不会为贪心之水、不会为嗔恨心之火所伤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这是从究竟义、从根本上解。 观听旋复,此句是妙力,下是大用。谓由反观听闻之性,旋彼妄闻,复归真闻。听闻属水,故闻业交,则见大水,今既旋闻复性,则无闻业,是以水不能溺。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亦即大士自证之力,加被众生,故水难无畏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这是第四,罗刹难无畏。 妄想是不是属于风?是不是无明风动?凡夫的妄想大多是为了损人利己,很少有是舍己为人。损人利己放在心里又不敢讲,这叫做鬼事,他心里是阴暗的。所以当我们停止妄想,心里没有鬼事,就不会有堕落鬼国的缘分,就不会跟他道交感应。所以走火入魔者,首先是自己有心魔。明心见性之人,当然不会落到鬼道。 妄想乃是第六意识,前佛破识非心文云: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喻之如贼。能杀害众生法身慧命,如同罗刹能食人,深可怖畏。大士反闻入流,外不缘尘,内不循根,根尘不偶,识心亦灭,故曰断灭妄想。妄想既灭,心无杀害,全超鬼神心行;以此威力,加被众生,故能令众生,入诸罗刹鬼国,但能一心称名,鬼不能害,则罗刹难无畏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这是第五,刀兵难无畏。 熏闻成闻:能熏是本觉,所熏是妄觉。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熏妄闻而成真闻,回光返照,妄相入性,会相归性。 六根销复:佛怎么讲的?一亡六亡——耳根解脱了,六根同时解脱,而回归到一精之明。同于声听:声音听了,它有没有什么形相的东西?六根这个肉团根就跟声音一样,虽然存在,但等于不存在一样,就是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临当被害」,从究竟意义来讲,明心见性的人临当断气的时候,是不是这个肉身被害了?「刀段段坏」来讲,这个「刀」是三恶道的刀,特别是地狱的那个火山刀海,是不是更厉害?这些东西与我们无缘。因为我们已经对这个肉团身看破放下了,好不容易到了中阴身,我们再不会投肉胎受苦去,更不会有地狱的那种感应。所以从究竟意义讲,不会再受三恶道刀山火海之苦。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这是第六,鬼难无畏。 闻熏精明:「闻熏」,可以说为回光返照,以始觉智观照本觉智,定力转深。「精明」呢,就是成就了一精之明。本来一精之明在通过六个肉团根向外观照的时候,他已经带妄显真,因为他受到六根的局限。现在离开了六根,就圆满了这个一精之明的力量。 明遍法界:已经解除了外尘境界对自己的障碍。则诸幽暗,性不能全:凡是想伤害众生的那些鬼神,他是不是阴暗的心理?天人是行善的,他本身就超过太阳光速。正因为他不想伤害人他才亮,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天人来加害。要加害我们的,一定是下三道的那些幽灵。鬼白天敢不敢出来呀?他不敢。受持观音名号,承菩萨之威神力,众生看都看不到你,眼睛不能睁,又如何能加害你呢? 我为什么经常劝那些被附体的人必须听《楞严经》呢?只要你明心见性了,心亮了,那些附体自然而然离开你;或者附体的心同样亮了,他会感恩你,做你护法。可是往往这些被附体之人都是非常贡高我慢、非常古怪之人。万一这些附体上身,邪魔上身,你就更加不可救药。不要说我,连佛都难以救你。所以修行人要心地坦荡,做事光明磊落。 下面有几种鬼神,介绍一下。 药叉:也叫轻捷鬼,有地行、空行、天行三种,药叉是男鬼。罗刹:这是女鬼。这两种鬼都喜欢吃人,人死了以后即使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他们也可以通过念咒把臭的尸体念成美味佳肴,然后再吃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鸠槃茶鬼:长得像坛子一样,很好玩。我们有时候睡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感觉到有一阵风或者一个东西压上身来了,想叫叫不出来,想动动不了。这就可能是遇到了鸠槃茶鬼或者其他鬼了,这个时候一般念念阿弥陀佛就没事了。有的鸠槃茶鬼属于逗你逗着好玩;有的属于报仇,但他不敢真正把你搞死。毗舍遮:这种鬼也叫啖精气鬼,专门吃人和五谷的精气。富单那:也叫主热病鬼,他会叫你发高烧发热,这都属于是中邪了。等:就是其他的那些种种鬼。 虽近其旁,目不能视:为什么?你心里亮的。凡是来害你的,他功德都不如你,你只要把真心发出来,甚至发一下脾气,骂句脏话,很容易就把他赶走了。但是,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当结法缘了,劝他别再来这一套了,跟我一起学如来藏。好好劝劝他,有的就走了。或者念几句阿弥陀佛、观世音、地藏王,都行。诸佛菩萨名号有特别的加持力。 闻熏精明,明遍法界者,反闻熏修,伏归本元真精之性。发本明耀,耀性发明,遍周法界,则诸幽隐暗昧为性之鬼神,皆不以自全矣!此明能破暗故。大士以此威光,加被众生,能令众生,仗承威光,诸鬼虽近其旁,目不能视,以彼背明向暗,反不堪于光耀。如枭鸟昼盲夜视,罗刹向日不见,视尚不能视,何能加害耶?(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这是第七,枷锁难无畏。 音性圆销,观听返入:就是我刚才讲的「离根解结,旋尘还元,旋见循元」,都是这个意思。这都是指我们修行人的功夫。究竟说为,明心见性的人就是「音性圆销,观听返入」,他对一切的万法都已经深信不疑,观照为自己,达到同体大悲,哪有自己还害自己啊?真正到了这种心态,首先免除你三恶道之苦。从方便法上来讲,修佛门内部的方便法也好,修佛门外部的外道法也好,他这种观照的定力可以把自己从这个肉团身中解脱出来。修风得风,修光得光,修空得空,他达到了这种境界,所以「返入」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功夫。即使在凡夫的这种功夫来讲呢,也能得到一些福报,解除一些灾难。所以这里的「音性圆销」,就是究竟法讲万法都是我,万法归一。方便法来讲,就是我离开了肉团对我的障碍,那叫「圆销」。 「观听返入」,这里的「观」和「听」都作为闻。能观的、能听的,统统还原,还到一精之明这个本位。所以在这个到一精之明的人呢,就是在《楞严经》后面讲到的破除了行阴,阿罗汉破除了见思烦恼,破了行阴,就永远不落六道轮回。外道来讲呢,他没有破除见思烦恼。一旦他破除了行阴以后,那种功德简直不可思议啊!可以自己变现金银财宝,自己变现莲华宝座,自己变现别墅,自己还变现美女供自己享受。但即使到了这种功夫,也还是要下无间地狱。因为他有我执,所以他还要往下落。他是凭一种顽固的意识心来改变。所以我们想一想这修外道的是多么可怕呀! 有些人腿一盘,开了个天眼,开了个天耳,他就自以为证果了。这种心态最危险。修外道吃亏就吃亏在这里。修正法、修菩萨道的人,他开了天眼、开了天耳以后,不会因此而糊涂,他可以利用天眼、天耳来度化众生,帮助更多的众生排忧解难,这是菩萨道。所以他不受凡夫报应,而是受佛报和菩萨报,这就看他的用心。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离诸尘妄:肉身是内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六尘。他已经得到自在,再不受根尘之累。所以这个身体来讲,虽在犹无。下面这个文章就好解了。他身住空了。 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你著到上面那样,他一摸是个空,那个枷锁是不是掉了?所以这里呢,也有个佛法的公案。 据记载,晋朝一个人叫窦传,是河内人,在永和七年,和他的同伴一共七个人被敌军所俘,不久将执行死刑。有一个僧人,法号道山,正好在军营中,因为和窦传相识,所以就去大牢看他。后来,这七个人按照道山法师的交代,各自默念观音圣号几天,突然刑具都自动解开了,这几个人得以逃脱到乡里,从此笃信佛法,敬奉观音。 如果用究竟了义来观照,这个枷锁难无畏,是指我们明心见性的人能够正确地看破放下情执。父母、夫妻、儿女是不是三把枷锁啊?这三把枷锁来讲呢,不能障碍他修道。我们许多人就被这三把枷锁控制死了,父母夹在脖子上,是枷;夫妻枷在手上,是手铐;儿女呢,锁在双脚上,叫脚镣。就是这三把枷锁,他开不了,所以障碍了自己的道行。你可以作如是的观照,是不是通过明心见性把这个名闻利养看破、看空了?他自然就有智慧来处理,理顺方方面面的事情。果真做到这样,他们不仅不会障碍你学佛,反而还会跟着你一起学佛。我们总是有一种逆反心理,总觉得身边的亲人度不了。确实比较难度,但是你必须把道理跟他们讲清楚。即便你不能讲清楚的时候,也可以请别人去讲。有些人就是这样的,自己家人讲十遍不如外人讲一遍。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会用心。 音性圆销者,音声动静二性,悉皆销灭,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故曰圆销。观听返入者,即观照能听闻之性,逆流而入,故曰返入。如是,则入一无妄,不但声尘销灭,则色等诸尘,亦随声尘以俱灭,故曰离诸尘妄。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见等诸根,亦随闻以旋复,根尘双泯。以此妙力,加被众生,故能令被难人民,而能称名即成感应,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其身。(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这是第八,劫贼难无畏。 灭音圆闻:「灭音」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离根解结」。对外面放下了,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放下名闻利养了。这个「音」表一切的尘。「圆闻」,就是开了佛知佛见,知道万法都是一念之所变现,圆满了我们的佛知佛见,圆满了智慧。 遍生慈力:这个「遍生慈力」就是无缘之慈。从第一义谛讲,万法无非是一个人一个念而已;从第二义谛讲,万法无非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这个「慈力」呢,是一种自性流露。灭音圆闻者,即大士反闻入流时,灭音、而解脱声尘,圆闻、而证极根性。尘灭、则外无敌对,根圆、则咸归一心,故能「遍生慈力」。乃至碜心毒人,亦不能起恶,悉化为慈悲眷属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我们大光明藏之行,断气以后经过地狱道、经过鬼道,我们都不会遇难,他已经断了与那个方面的缘。这个慈悲之心与那个地方的气氛不相适应。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经因为拒绝母亲出海打渔,就踢了母亲一脚,所以下了地狱。他踢了母亲一脚这个心是不是嗔恨心呐?是不是要下地狱啊?当他下了地狱以后,看到那些小鬼被剥皮抽筋,他这个大慈悲心油然而生。马上升起一种念,愿意自己去替那些小鬼受罪。这个心一升起来,还没有开口讲话,他就从地狱飞到天上去了。因为他的这种心与地狱的气氛不相适应。所以《楞严经》讲到底,就是要成就我们的心,都是我们靠自利自救自护。所以叫做「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你这个心量很大的时候,就跟大气球一样,你把它按到水里能不能按得下去呀?你再怎么按都按不下去它。小气球可以按下去。你的气球膨胀到整个虚空法界那么大,谁能按得下去呀?它自然是往上飞。你的我执很重,沉甸甸的,《楞严经》叫想升情坠,想就是看破。就像气球一样带有浪漫主义、想象力,把名闻利养不看在眼里。情坠,名闻利养是不是心事重重的?他一直往下堕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叫「灭音圆闻,遍生慈力」。 「贼不能劫」,从方便意义上来讲,也确有其事,确有其理。真正行善积德之人,在遇到灾难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明不会袖手旁观。如果自己有禅定功夫,他能把自己身体隐起来,所以贼都看不到。 昔尼宗本,高平金乡人,幼有清信,日诵《普门品》,乡党称之。后出家为尼,被虏所拘,急诵《普门品》,旋即得释,归路出冀州,复遇贼所逐,攀上枯树,诚念观音圣号,贼寻索不见,得免贼难。(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这是第九,贪毒无畏。 熏闻离尘:修习耳根圆通,念念回光返照,熏妄闻成真闻,离尘之后,六根也是摆设,自然六识也不会再有了,所以再也不会为男女之欲所动,他压根起不了那个念。 天人的禅定之乐是欲界众生男女生活之乐的一万倍,再到四空天那种快乐又是有色界禅定快乐的一万倍。那么到了明心见性的菩萨,在现量国土他已经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的那种感受。那这种感受呢,又是凡夫之乐的不可思议的倍数。所以我们眼光要放得远呐!但是为什么佛菩萨证到那种快乐他不享受啊?那是出于慈悲心,他要来教化众生。 熏闻离尘者:此乃反闻照性之功,熏彼出流之妄闻,而成入流之真闻,入流则必亡所。声尘之结既解,诸尘之结齐解,而色尘岂能劫于家宝乎?能令一切多淫众生:淫而言多者,乃是夙习深重,数数入声现起淫念,发为淫行,轻则损身失德,重则倾家丧命。其尤甚者,淫欲属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多淫众生,能常念菩萨圣号,由菩萨威力加被,即能远离贪欲,则离贪毒,自可无畏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这是第十,嗔毒无畏。 纯音无尘,根境圆融:也还是讲那种功夫,「离根解结,旋妄归真,旋尘归性」。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放下对一切名闻利养的执著,返璞归真,回归大光明藏,这是究竟法。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嗔恨心能不能生起来呀?谁对谁呀?但是有时候明白这种道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还最容易生嗔恚心,比如看到众生不听话,看到弟子不乖,他就生烦恼,是不是?但是这种嗔恨心在佛法里叫尔焰。他这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所以你看这里「纯音无尘」,一定要注意,无尘是在尘说无尘,过去讲有尘,叫认己为物。现在明白一切都是我,哪有尘啊?就达到了那种无分别心。万法归一就是「纯音」,就是「无尘」。 「根境圆融」,「根」就是当下这个我,「境」就是所对的周边环境。这是解释从人事环境到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都圆融为一,都是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是不是一心三藏的法呀? 无对所对:过去是「有对」,认己为物,认物为己;现在万法都是一个念,是一个绝待之我。绝待绝待,没有任何对待。 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我们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嗔恨众生?明心见性之后没有自己、没有别人,都是一个人,能不能发嗔恨心呐?没有对与所对了嘛。 纯音无尘者,纯一闻音妙性,别无所对声尘。此句,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无所对之境,亦无能对之根,根境双泯,惟一圆融,清净宝觉,内外一如,无能对之与所对;以嗔恚生于对待违拒,大士自证境界,圆融一体,无对无碍;以此加被众生,能令一切有忿怒嗔恨之众生,但能常念恭敬观世音,以念力而伏嗔机,仗慈风扫除恚热,便得离诸嗔恚,则离嗔毒,自可无畏矣!(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这是第十一,痴毒无畏。 销尘旋明:也就是看破放下了一切的身根器界。「旋明」,明白一切万法都是我,是不是开了智慧呀?旋邪知邪见为佛知佛见,恢复到光明智慧。 法界身心:这是总讲。「法界身心」就是一心三藏。「法界」,是十法界无量万法。身心是当下自己这个肉团身和我们的妄心、妄觉。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自他不二,事事无碍,就是在前面讲的「于一毛端,融大千界」,「于微尘里转大法轮,不动道场,周遍沙界」,万法都是我一念真心自性流露。这是比喻像琉璃一样「朗彻无碍」。琉璃是一种青色宝,遇人遇事以后,当下人和事变得跟它一样明亮透彻。 一切昏钝性障:就是愚痴颠倒的众生。诸阿颠迦:「阿颠迦」是一个印度语,翻译成汉语叫邪知见,邪见人,没有根机的众生。永离痴暗:解脱愚昧。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这是第十二个,是求男无畏。 融形复闻:仍然是讲把一心三藏。无量法界圆融为一个本体,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复闻」,返璞归真。「融形」,把一切有形有相圆融为一个本体,证到寂灭场地,就证入一心三藏。 不动道场:不改变一切的万法,不改变当下这个肉团,没有动它。所以明心见性的人,有没有见哪个多了一个眼睛或者少了一个耳朵?有没有啊?一点没有动。 涉入世间,不坏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与万法交融为一体,所以有些法师在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仅仅特指化身佛,化身菩萨涉入世间。其实这里我们应该圆融为明心见性的人,他凡夫的业报身——这个肉团身当下就是菩萨愿身,他的心已经融入十法界万法。「不坏世界」,并没有看到他改变了自己的一块肉团,或者看到他能把这个房子变成琉璃塔,并不是显神通。但是他的心已经融入了万法。 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这就是《阿弥陀经》讲的,「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不能按照有些人解《阿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有神通啊,用这个兜兜了无量的华到无量佛面前,给你一朵,给他一朵……是不是啊?不是这样的。《法华经》佛解释很清楚啊!你生一念欢喜心,即为供养无量佛,所以这跟释迦牟尼佛是一个腔调。都是由你一念心之所变现,你即为供养无量佛,即是无量佛身边为法王子。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男子在佛法里是表能承担如来家业之义,你这个人当下就承担如来家业,是解释法王子的。所以《楞严经》妙就妙在这里,所以叫天书。那么作为我们有些人要求儿子,求观音菩萨能不能求到呢?我告诉你,还真能求到,无量法门有求必应。还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的「得男子」不是那个意思。这叫巧合碰到一起了,扯到一起来了。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这是第十三,求女无畏。 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六根圆通」,每一根都能起六根的作用。眼睛会说话,还会吃饭,什么事都能办。耳朵、鼻子也是一样。到了三禅天以上的人,大概是十五层天以上的人,他可以六根通用,更不用说明心见性的菩萨在现量境界。他必须回到佛土才能显现。 这里都是讲啊,通过修持一心三藏,我们能够得到这种现量功德。明白一心三藏的人,这种功德就已经有了,都在你的保险柜里。其实来讲,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凡夫有没有呀?统统都有。这种功德不需要修,但是来讲,他在受用的时候不一样。受用得不好就落入旁门左道。明心见性的人就是为了把这些神通管好,不至于惹祸,问题在这里。所以这个「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是不是统统都是在讲那个圆教菩萨?圆教佛果位的的功德,我们前面这些经文解释太多了,在这里不再重复。 有相之女:这个跟前面求男一样。你前面看修到什么程度,求男是「融形复闻,不动道场」。「融形复闻」,证到阿罗汉,证到菩萨了,谁还求什么男?求什么女?修到「六根圆通,明照无二」,你还求女干什么?是不是找罪受啊?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求个儿子、求个女儿。但是你真想要求儿子、求女儿,也照样能求到。 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万法都是我。不是秘密法门,十方佛都是我。他自然能包容一切万法。 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受领无失」,明心见性的人他进入真修,他不需要向老师请教该怎么修。受也好,领也好,处也好,左也好,右也好,他都没有事。就是佛在《法华经》所讲,受持《法华经》的人,他所有的想法、做法、说法都是对的,你不要怀疑。他就是有他的道理,他会用他的心。所以有道无道,我们自己要知道。明心见性的人不需要人教他,他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下面呢,就是「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有这么多吉祥的祝福。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她能够生出一切的慈善功德。所以女众的特征就是慈悲,她能够舍己为人,能够养育万法,是表这个法。 圆者圆融,六根互相为用,随举一根,皆具见、闻、嗅、尝、觉、知。通者通达,六根根隔无碍。圆通二字,贯下诸句。由通达故,明照无二,六根灵明照用,无二无别,所以立大圆镜,能承顺十方,微尘如来,一切秘密法门。由圆融故,含十方界,而能含裹十方,诸佛世界,所以立空如来藏,能领受诸佛法门,大小权实,完全无失。《正脉》云:承顺即坤仪柔德,受领即闺门能事,故能应求女也。(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这是第十四,持名无畏。 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法王子」,狭义来讲,就是等觉菩萨位以上。「六十二」是表无量,在《法华经》以六十二种邪知见表无量的邪知见。有无量的邪知见,是不是就有无量的智慧功德?所以这个「六十二」一定是表无量,有邪必有正,何况后面还加个恒河沙数?再三强调,这是个无量,有无量的法王子。修法垂范:他的修行堪为人天师表。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化众生。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所得圆通本根:即耳根法门。发妙耳门:成就了这个耳根法门的功德。 能令众生持我名号:怎么「持我名号」啊?你只要把观世音三个字搞明白了,就是持名号。可不是念南无观世音、南无观世音……念那个名字没有用,就是师父讲的,你叫观世光、观世香、观世臭、观世长、观世短,行不行啊?你叫能观,所以这叫持名号。没有讲念名号,没有讲喊名号,叫「持」。什么叫「持」啊?左边提手旁加右边的寺,提手旁是表力量。寺,在唐朝这个寺是表教育的意思,能让人开智慧。 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与这个不求质量,只求数量一样不一样啊?所以这与佛在《法华经》讲的又是一样。佛在《法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藏」——一念信解啊,胜过修无量法门修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三个无量,好好观照。所以这个明心见性妙不妙啊?你当下包容十方三世,但是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明了没有?见了没有?这个要自己问自己。当然师父传这个法,重要的是还要帮助解释,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当下成佛? 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者:然后称体起用,应化无方,身之微妙也;鉴机不谬,心之微妙也。含容,指妙心,谓心含十方无量世界众生;周遍,指妙身,谓身遍圣、凡、染、净十界。故能令众生,持我观世音一名,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数诸法王子名号,二人福德,正等无有别异也。(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
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第十四,持名无畏。持一名就是持无量名。 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这里千万不要理解为观世音菩萨这是讲自己,而是以他来代表一切修行圆顿大法的说法,这个「我」就是真正的我。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十法界万法万相圆融圆满圆通,唯一念之所变现,这叫真圆通,这是真真如性。在佛法里讲的「真」是无妄,「如」是不异。如果在你这个心中还有一样东西是假的,你这个真就不真,就是假的,这说明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你还有分别心;如果还有一样东西跟你不一样,是异,那你这个如仍然是假的,你没有见到如。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无畏」,我们来供养三宝、供养众生的时候,首先起念「我能布施」——我有能施之身心;我能布施大米、油盐,我能布施钱财,这是我所布施;我布施给了寺庙,布施给了灾区,后者是受施,是不是有三个东西啊?那观世音菩萨的无畏施是三轮体空,无能施之身心,无所施之无畏力,无受施之众生。供养众生,这是菩萨在因地修行不可避免之事。当明心见性的人在提起观照的过程中,慢慢地把这个能施、所施、受施三者都要空掉。哪有能?哪有所?是不是都是这一个念变出来的?真正到了这种境界,就是无畏施。 福备众生:你有了这个念,你即已经「福备众生」。你还没有开口讲话,还没有动手做事,没有做一点点慈善功德,你只是明心见性知道万法都是我,就已经是「福备众生」。《法华经》讲得最多。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供养一切佛;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圆通:万法圆融为一,万法圆满不缺,万法圆通无碍,皆是我们自性显露。无上道:不是讲第一法门,不是讲世界冠军,是无上无下,无前后左右,无内无外,无边无际。万法都是一法,一法即是万法,叫无上道。 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不思议」,是指没有办法用凡夫的心态、用世间的逻辑来做出判断与认知,但它是真实存在;「无作妙德」,「无作」是自性显露,随心所欲;「妙德」就是不可思议的妙力功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这是第一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修圆顿大法证到初住位菩萨,你就能具足像佛那样的无量色身三昧。因为这种神通道力是我们本有,你破除了无明微细烦恼,当下显现。「妙妙闻心」,由我们的本觉——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本体(本体也叫理,本觉妙体,或者妙理,或者妙性),而成就我们的始觉智。这个始觉智也叫妙智,或者妙力,再由我们的始觉智回光返照这个妙理、妙体、妙性,妙来妙去是不是很圆融的一个妙啊?这两个妙就妙在这么多妙里。除了妙,还是妙。妙理起妙智,妙智观妙理。越观妙智是不是越圆满呐?越观妙理是不是越真实啊?这叫「妙妙闻心」。 心精遗闻:「心精」,就是观照的结果,圆满了一精之明的智慧。「遗闻」,再不会执著在对六根、六尘、名闻利养那种妄觉之上。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见闻觉知」,以四代六,六根在凡夫的时候,是不是各自为政?现在没有办法分开了。「成一圆融」,也就是六亡一亡。六根都解脱了,还有没有一了?连一都没有了,是方便说为一。什么五种俱生意识、独头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是不是都变成一个精明?你不能讲它是一,但是也不能没有个说法。这个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清净宝觉」,就是一心三藏的智慧妙用。 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众多妙容」,就是无量色身三昧,他同时还能广说无量的秘密神咒。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首」,就是脑袋。「首」为六根之至贵,是表法身德。有形有相也好,无形无相也好;法身功德也好,化身功德也好,是不是一个东西现出来的?法身、报身、化身都是真真如性现出来的。法身叫真如,能现法身的叫真真如性,它既能现法身,又能现报身,又能现化身,但仍然是方便说。能现的那个东西当下是不是法身?是不是报身?有没有谁造谁呀?都是自己在变现。能就是所,所就是能。数量呢,由一三五一直到八万四千,这是表无量法门,也是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一个特征。「烁迦罗」,译作坚固不坏。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母陀罗」,译作印。臂各有手,手各结印。印带有印证之义,手臂有提拔之力。这是表我们的本能——神通法力和道力,也是表解脱功德,表方便智慧的妙用。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眼睛是表真实智慧,手臂是表方便智慧,皆为报身功德。进一步显现出前面三十二应身(化身)功德的内涵,又是法身功德(首)的随缘显现。 在这里涉及到三种菩提。前面「首」表法身功德,是真性菩提;「手」有提拔之力,说为方便菩提;「目」可以见到,是表实智菩提。所以把这三个菩提的概念圆融一下,就显示出真心本来面目这三大特征。法身本体具有这个实智菩提和方便菩提的妙用,那么把这三个菩提用次第圆融来观照,当下就是一。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众多妙容显出本来面目的三性菩提三种功德,具体要因人而异,逗机观教。「慈」是以积极、柔和的方法教化众生,也就是调;「威」是以一种带有强制暴力的手段,对应为御;「定」是对那些心比较乱的众生,以种种手段使其定心;「慧」是对于那些心比较沉闷、钻牛角尖的人,以种种说教使其开智慧。所以菩萨救护众生,不拘一格。既可以示现善相,也可以示现恶相。种种法门不能一概而论。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
这是第二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二者,由我闻思:「闻思」,就是耳根观照法门,就是用心。《楞严经》从头到尾都是在讲怎样善用其心,把定力一步步转深。脱出六尘:解脱对六尘的攀缘。包括外六尘、内六尘。离开了六根,离开了六尘,还有没有六识了?六识当下转识成智。 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我在这里讲话,外面能不能听到啊?声音度过了这个矮墙。「垣」就是矮墙。修行到最后,你能上天入地,穿墙越壁,千山万水能不能障碍我们啊?一念心说到哪里就到哪里。这是我们的本来智慧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修行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智慧。
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与上面第一种不思议无作妙德相比,上面是以一形现多容,一身而为千眼千手;这里是现无量身各各说无边神咒。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这是第三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段经文也非常敏感,解释不好就成了:看到观世音菩萨像就拜,供养水果,往功德箱里扔钞票;然后:观音菩萨,你救救我……这是就方便义来讲,能得福报。下面具体用究竟义来讲。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是说我们众生自己,由于修习了「本妙圆通」,而悟得清净本根。注意这个「本妙圆通」,就是带果行因,修因证果——带果,就是先明心见性,行因就是悟后进修;修因证果是进一步圆满成就究竟如来,是这个意思。「圆通」,在带果的时候,初学者必须先明心见性,这就是带果了。明心见性我们就已经证到分真即佛的果位,然后再行因,以求圆满如来果位。所以从一开始就带果行因,修《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心地法门,在佛法里叫果教派——从果地起步,而不是从因地起步;是以果为因,他在因地即已证果,叫「本妙圆通」。「清净本根」,即一心三藏,非一心三藏不可为本根,那都是杈根,枝根。所以大家看前面,佛在《楞严经》第四卷,一切俱非,一切俱即。是即非即,即当下就是非,不二法门。讲一心三藏,这就是「本根」。 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经过我们这十来年传一心三藏,「所游世界」,所到之处,凡是能听闻一心三藏的人,不管是信佛还是不信佛,乃至诽谤佛的人,当下「舍身珍宝」,「舍身珍宝」就是把这个我执看破放下了,原来把这个当成宝了。「求我哀愍」,这里的「我」是真正的我,是一切万法。我过去都把你们当成别人,是认己为物;现在我知道你们都是我了,是不是「求我哀愍」呐?也就是《阿弥陀经》讲的:「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我终于回到了十方法界!这才是我啊!这叫「求我哀愍」。绝对不是说,「观音菩萨你哀愍我啊!」 佛公开讲,佛不度人,唯人自度。因为他讲的是本根。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这是第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四者,我得佛心:就是得到在因地心,要首先见一心三藏这个法,把果地觉作为因地心再证果地觉。明白了果地觉是什么,当下他就是因地心。明白的当下,你即已了生脱死,证到分真即佛。证于究竟: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进一步修证,而成就圆满的果地觉。 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这里的「珍宝种种」就是无量万法都是我,这就是我的「珍宝种种」。我以此一念明白了无量万法皆是我,当下就是对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众生的供养,这叫一供一切供,这叫法供养。所以在佛法里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供一切供。 「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这是总说。这种供养唯是心供养。所以佛在《法华经》讲,我们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供养一切佛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以如来藏的智慧,供养一切众生,一个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他要什么没有呀?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不求自得。所以《法华经》把明心见性的人,生生世世得大福报叫什么?叫以道受乐。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三昧」是禅定。从长寿,一直到大涅槃,到成佛。 所以这段经文充分体现出,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可不是走到哪里,我给你一个念珠,我给你一个什么什么……我们到哪里都是以如来藏正法供养众生,不要去增加众生的情执。但对于那些个别的情况,对于佛法一窍不通的众生又当别论,给他一点名闻利养是可以的。这也是我们的良苦用心,那是限于个别的情况而言。有时候来讲我们还要靠他们帮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吃一餐饭都可以,不能把话讲死。但是就我们弘法来讲,到一个道场,到一个法会,只能以法供养。所以佛讲,不讲第一义法,非我弟子!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佛啊,你问起我在因地是怎么修行证果的,那么根据我的情况来看,我是修习耳根法门成就的。「圆照三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圆满地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一心三藏,这个「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不从他得。当我们明白了十法界一切万法就是我自己,你这个定有没有办法把它破掉?没有办法破掉。 缘心自在: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以三十二应身遍入国土,是不是不变随缘呐?他虽然以三十二应身做人、做鬼、做畜生,是不是还是观音菩萨?那是不是随缘不变呢?「心」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心,「缘」就是三十二应身遍入国土身。在缘在心都自在,这叫和光同尘。 因入流相:回忆他因地修行开始那个阶段,首先「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解脱对六根、六尘的攀缘,也就是背尘合觉,入一精之明之流,入圣人大光明流。得三摩提:是成就了首楞严大定。我们在见道位即已成就了「三摩提」的一大半,进一步修证去除烦恼习气,圆满成就。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因为观音如来做他的师父,教他修成耳根圆通法门,所以授记他「观世音号」。弟子跟师父的名号一样的。观音菩萨之威名闻于十方。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五体:是脑袋加四肢。同放宝光:是表我们的智慧与万法圆融一个本体。远灌十方:「十方」是无量方。微尘如来:是表无量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这是恒顺众生的方便,如来是法王,菩萨是法王子。那么我们讲「微尘如来」是表无量如来,微尘如来当下是不是法王子啊?「法王子」是不是一切万法呀?而且都灌在顶上。无量的顶归于一个顶,道交感应为一个本体,都是以心相传。这个心是表我们的智慧妙用。你现在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是不是五体放光了?是不是灌到了一切如来、一切法王子的顶呐? 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我们以心力观照十方法界,十方法界当下是不是回馈我们?就是前面讲的「不能分隔」。我们发一个善念、正念对万法,首先得到功德受用的是谁啊?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先得益,然后万法再反馈给我们,这叫「应供」。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这在《楞严经》再一次提出,无情是不是也是有情呐?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这不是电影演的那种光芒万丈,是讲心电感应。但是,它有没有光呢?就是有光。人与人之间,物与物,包括这些茶杯,都有光。这个「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一个本体,是不是讲一心三藏啊?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凡是听到说法的人,当下成就了首楞严大定,得到金刚三昧。并没有说——是诸大众,听观世音菩萨讲了以后,有的回去修行了二十三年,有的修行了八十年,有的修行了一个月,各自都得到了金刚三昧……有没有这样讲啊?没有节外生枝啊!是不是没有离开讲经堂,没有离开座位就证果了?《法华经》《楞严经》像这样的经文太多太多了。当下成就是不是就带来两个耳朵?要明白这个道理。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天雨百宝莲华:是表成就了无量的智慧德能。这里的「天」是表第一义天,是表真心本来面目。不要理解为这是当时的天人都在散华。青黄赤白:是表即因即果,各人次第千差万别。有什么心,就现什么相;有什么色,你就发什么光。间错纷糅:这里表千差万别。虽然千差万别,它都是圆融为一体。为什么千差万别啊?老师同样传一句法,各人得到的受用不一样,也就体现出那青、黄、赤、白种种的颜色,但是它并不互相对立。 十方虚空成七宝色:「十方虚空」是表法身,「成七宝色」是表化身。真空不空,它随现为妙有,妙有是无量。「七」,在佛法里是表无量,无量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是不是变成十方虚空了?所以这里正报、依报,法身、化身、报身,是不是圆融为一体了?也是进一步解释前面的「间错纷糅」,空和有都在「间错纷糅」。 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当下空有不二,这个「一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非空非有,它可以现空现有,即空即有。非一非无量,即一即无量。这一真法界叫真真如性。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这是表解脱知见,法喜充满。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注意,佛讲二十五个菩萨「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们心里起一个疑。佛的意思很明显,二十五个菩萨修证二十五个法门,都证得圆通,共同证得同一个如来藏性,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初修行的人,是不是要选择一下,看看哪个法门最方便、最容易成就呢? 所以第一卷讲了,我们要从悟门耳入。那文殊菩萨在后面选择的是观音法门,因为他就是从明心见性起修。而我们这几千年以来,不听佛的话,不听文殊菩萨的话,想通过修方便法门来开悟,你这是打妄想。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为什么要叫文殊来回答这个问题?文殊菩萨虽然示现菩萨位,但他是三世佛倒驾慈航,文殊菩萨又是七佛之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凡是菩萨要成佛,都必须经过文殊菩萨的指导。下面看这段偈颂,要求大家都要背熟。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觉海性澄圆:上来两句就是为一心三藏开路。「觉海」就是真心本来面目,「性澄圆」就是讲性空真色。「觉海」是不是无形无相的真空?注意,这是用别教开路。「性」,他的真空本性是什么?就是「澄圆」——这个「澄」是寂,这个「圆」是照。寂而常照,不变随缘,显现出十方法界,是不是「圆」呐?也就是说我们的真空不空,真空当下即是妙有。「澄圆」,就是即空即有,即寂即照。 圆澄觉元妙:这是讲妙有非有。妙有当下就是空。也就是「性色真空」,万相的本性就是真空。这个「圆」是讲十法界之万法,就是照,这里「澄」就是寂。照而常寂,随缘不变,即照即寂,即有即空。「圆澄」,就是我们本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圆」当下就是不变。「元妙」,本来就是我们的妙体,本来就是本觉智慧,始觉原来就是本觉。也就是重复,「圆」原来就是那个「澄」,妙有原来就是那个真空。「觉元妙」的「元」就是原来的原,这是按照别教的次第来观照。 元明照生所:在后面连续几句话高度概括总结168个字,在高度概括总结三种相续。「元明」,是我们的本觉、本明、本体,本来就明,本来就有智慧。「照」,就是生相无明。「生所」,由于生相无明而显现出业相无明,就是「因明立所」。 所立照性亡:「所立」,因为现出这个业相无明以后,紧跟着就第二个念、第三个念,然后盯住业相无明再观照。那个第二念是表无量的第二个念,是作为转相无明,然后转相无明又被业相无明调虎离山,离开了本觉本明,盯住了那个妄现的业相无明,在这打妄想。所以本觉本明就遗失在我们的邪知邪见里。虽然亡,有没有真正亡掉啊?他当下就是转相无明。 业相无明也好,生相无明也好,元明也好,都是一个东西。可是不这样讲,我们不容易明白。佛硬着头皮讲了《楞严经》,讲了《法华经》。真正大根机之人,几句话就了事。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就是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所立照性亡」,这是我们本有的智光就被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 我以上讲的那个山西老居士,念佛念到九点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不是叫「元明」?后来他夫人回来,说黑咕隆咚干啥呀,他一下什么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本有的智光是不是就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了?所以能见的黑暗是不是黑光啊?然后灯一开就看到白光了,就变成见分之光了。因为他老婆回来说黑咕隆咚的,是不是所立了?所立了,这个照性就亡了。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总而言之,虚空是迷妄而来。我们有了一念业相无明,是不是变成我、他这个对立了?是不是就有空间了?是不是就有虚空了?这叫「迷妄有虚空」。就是由一念业相无明将本有真空浑浊为晦昧之空,成就了这个虚空。「立世界」就现相了。当我们有了虚空的感受以后,我们的转相盯住业相在观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本有的那种坚固的妄想就显现出地水火风、红黄黑白、山河大地等种种的相分,这叫「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了国土。广义而言,风云雨雾是不是都是国土啊?我们的肉团身都是国土。「知觉乃众生」,「知觉」就是能知、能觉。这里「众生」是有情众生,前面的「国土」是无情众生。当然,无情众生也是知觉,这里特指生命层次比较高的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个「空」是虚空,「大觉」是真空。我以上讲了,我们有时呆头呆脑地在那里发愣发傻,别人叫你几声,等叫第三声你惊醒了。又说你在想什么,但是你刚才什么也没想到,是不是?什么也没想就是真空,一出定就有想了,就成虚空了,是不是有了空间的感受?所以以先后次序,这个虚空是不是生在真空中啊?没有任何念头那就是真空了,打这个比喻。「如海一沤发」,「沤发」是个水泡,打比方,虚空在我心里就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泡。实际上虚空是不是当下就是真空?到底谁大谁小?都是一个东西。 有漏微尘国:包括有情世界、无情世界,和所谓根身与器界。「微尘国」,大至佛刹,小至微尘,皆是国土。皆依空所生:世界上的万法都在虚空包容之中,虚空由我们一念妄想所现,依此观照十法界万法。这个「生」解释为变现。因为讲生就有能生、所生,就是有二法门,而能现、所现是一个东西。 沤灭空本无:我们的真心比如大海,虚空就好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这是通过分别法来观照,拓宽我们的心量——何况天人鬼畜、泥巴瓦块这些东西?是不是虚空这个水泡里的一点点东西啊?况复诸三有:「诸三有」是欲界、无色界、有色界。说到有情、无情一切众生,都是唯真心一念之所变现。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无二」再没有第二个法门。「方便有多门」,明心见性以后,我们修任何法门都能帮助我们成为究竟圆满之佛。像龙女那样根机特别利,当下即成圆满佛。她不用方便法就成佛了,用究竟法就可以直接成究竟圆满之佛,但是绝大多数人来讲呢,他先成分真即佛。要成为圆满之佛还要有一个过程,要修证,这个时候你修任何法门都行,包括什么法门都不修也是一种法门。所以一定要搞明白,必须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说万法平等,都能成就。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圣性」就是指我们的本性无所不通。正法、邪法、大法、小法,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自心本性所显现,叫「圣性无不通」。所以这个「圣性」一定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任何一法之性都是「圣性」。这个茶杯是不是圣性啊?它跟诸佛菩萨是不是通达的?无不通,本性就是通的。一定要搞明白。所以成佛不从修得,他本来就是佛。但是不修不得,不修的话即使你是佛,你也得不到真实妙用。「顺逆皆方便」,是表无量法门皆是不了义之方便法门,进一步肯定,成佛(归元)的法门,只有先明理这一条路。无量法门讲成究竟义都能成就。到下面就有文章了。 初心入三昧:「初心」就是指刚上路的修行人。迟速不同伦:明心见性的人可以一步登天,不明心见性的人不知道猴年马月。「迟」与「速」就是快与慢不是一回事,前面讲了,是日劫之倍。 对于下面的二十五个法门,文殊菩萨分别作了具体的分析。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是针对优波尼沙陀尊者观白骨的法门。「色想结成尘」,色尘是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精了不能彻」,这句话应该是「非精了不能彻」。也就是说,这个坚固的色尘是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那我们要破是不是也要通过坚固的妄想去破除?那么至于初心的人是不是很难修啊?「如何」,那你怎么可能通过?「不明彻」,不容易明白。以这种不容易透彻的色尘作为初心修行的法门,怎么能明心见性呢?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这是针对憍陈那尊者以音声为观来成就。「音声杂语言」,当我们声音发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语言、文字的形相啊?音声和语言是不是各有特性呢?音声是一种振动,语言通过声音来表达,有时候还话中有话,弯弯曲曲。所以直与曲杂在一起,是不是很难分别和判断呢?「但伊名句味」,就是那么一点名句味啊。怎么「名句味」呢?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法理法义。「一非含一切」,一句话能不能表达无量义?苹果能不能具足一切水果的味啊?不能。而修这个声尘,我们耳识仅仅是取决于一时,一时的这个声尘能不能明白无量的义啊?不能。所以「云何获圆通」?我们不能通过声尘这个「一」来包容含摄无量义。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香严童子菩萨以香尘为观而开悟。「香以合中知」,闻香尘之香臭、通塞,必须通过鼻根与味尘合起来才能成就。「离则元无有」,离开香味,离开通塞,这个觉知性能不能存在啊?不能存在。所以这个香尘不恒,我们怎么能够从中成就呢?「不恒」就是生灭法呀。「不恒其所觉」,前面讲的「离则元无有」,就是离开香尘,所觉不恒,能觉能不能恒啊?那就合于另外一种香尘,不就变化了?前后不一,初心怎么能成就啊?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这是药王、药上二大菩萨修的味尘。跟香尘类似,但也有区别。前面是以鼻根来嗅香尘,这里是以舌根来尝味尘。「味性非本然」,没有食品的时候,舌头能不能尝到食品的味道啊?「要以味时有」,有食品现前的时候味道才有,这也就讲了味性也不恒,也要在合中才能知道。「其觉不恒一」,我们能尝味道的这种尝觉不能保持专一不变。那怎么能成就圆通啊?注意,药王、药上菩萨通过品尝各种树木华草、土石、有毒、无毒等各种万法的味道,那么「其觉不恒一」,为什么两个菩萨能够成就啊?因为他是修了无量无量劫,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大家明白吗?修这个法门是大信大行大解,一般的人不能成就。许多法门都能成就,这要根据各人根机不一、时空点的机缘不一这个情况来决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跋陀婆罗菩萨以观照触尘而开悟。「触以所触明」,注意,不要把触尘误解为触物。离合、违顺的这种感觉才是触尘。「所触」,是指触物,包括肉团身,各种外部环境等等。「无所不明触」,没有所触之物我们就显现不出触尘来。「合离性非定」,没有触物就没有合离这种触尘,没有触尘就没有感觉。「云何获圆通」,修禅定是不是强调自己能知的这个性呐?修任何法门都离不开这个能知的性,能知的性离开触尘都没有感觉,你还修什么禅定,谈什么成就啊?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摩诃迦叶以法尘作为观照而开悟。「法称」就是法尘。「内尘」就是我们头脑里的回忆。「凭尘必有所」,法尘离不开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实尘,五根对五种实尘形成五种俱生意识,这俱生意识就是法尘。所以俱生意识能不能离开五根和五尘啊?「能所非遍涉」,「能」指意根,「所」指法尘。我们意根对某一个法尘的时候,它能不能把所有的法尘统统包容进来啊?不能。如果我们修经教、修圆顿大法观照的时候你能够圆融,可是在修禅宗不可以,他只是观静,不能包容无量的万法。「云何获圆通」,这是法尘不能圆遍之故。所以这个法门对初根机人不能成就。对于迦叶这样的人呢,修无量劫的这种意根,他能不能成就啊?能成就。观一就是无量。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阿那律陀尊者修眼根。「见性虽洞然」,眼睛的见性虽然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明前不明后」,前面讲了,眼根是八百功德。若以四维论,只见前两维,不见后两维,故言四维亏了一半;则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云何获圆通」,眼根这个能见不圆满,所以这个法门对于初心也不能成就。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周利槃陀伽尊者修鼻根。他观照这个鼻息的出入。「现前无交气」,在吸气和出气之间是不是停顿一下呀?这是不是障碍?这个地方不圆满。「支离匪涉入」,「支」就是吸气,「离」就是出气。「匪」是不的意思。「涉入」是表圆融。「云何获圆通」,鼻根功德本来就是三分言功,一分无得,不圆满。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这是憍梵钵提修舌根。他以舌知味,只不过舌头没有那么灵罢了。「舌非入无端」,没有食品之味,他不能修舌根。修舌根的知觉不能离开味尘(食品之味)。「因味生觉了」,要有味道才能生出舌根的这种尝觉、知觉。「味亡了无有」,有没有哪一个人二十四小时之内把东西放到嘴里啊?更何况成年累月放到嘴里,有没有啊?所以味尘没有的时候,这个知觉就没有了。「云何获圆通」,所以修禅定功夫相对而言,它有种持久不变的过程,心里才能平静,否则心就容易乱。也就是说,这个味尘无恒,那么我们能尝的尝性是离尘就无体,离尘就无觉。所以这个法门不能成就。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这是毕陵伽婆蹉尊者因身根观照而开悟。「身与所触同」,身根是能知,所触的触尘是无知。这里「同」是什么呢?是同样「各非圆觉观」。身根遇不到所触,他不能圆满地观照。所触遇不到能触,当然就更不可能产生灵知性,所以根尘不两立,它必须要合起来才能产生作用。「涯量不冥会」,「涯」是边际,「量」是数量。身根和触尘各有各的边际,两者在不能相接触的时候,能不能在冥中沟通啊?不能。比如我手接触这个茶杯,我有感觉了;如果接触不到,它在冥中会不会有感觉啊?不会。我也没有感觉,它也没有感觉。它不接触我,它也没有感觉。「云何获圆通」,所以讲我们这个身根在没有所触之物的时候,就不可能产生圆满的感觉。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须菩提尊者修意根。「知根杂乱思」,「知根」就是我们六种意识心的根,叫意根,也叫第七识。「杂乱思」,第七识夹杂着前面的六种意识心。虽然是六识作用于七识,那六识是不是由前面的五种俱生意识来成就的?所以第七识一定是夹杂着六识。「湛了终无见」,这是讲六识很难调服,很难真正达到湛然了达,一点不夹杂。「终无见」,是很难达到。为什么?「想念不可脱」,所以像须菩提这样的修了无量劫啊,而且修得不好的话要么就落入昏沉,要么就落入打妄想。「云何获圆通」,窥基大师在雪山堆里埋了好几千年都不能成就,到最后还是通过深入经藏,几年的功夫就成就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舍利弗尊者修眼识。舍利弗眼睛看到什么,不需要头脑想,一本全知。这个「识见」就是眼睛对色尘的第一念直觉,他不需要第二念。「识见杂三和」,必须通过眼根这个能见,通过色尘、茶杯这个所见,然后才能产生眼识。修眼识要有这么三个恒久的因素,这样心就比较复杂了。所以一般的初上路的人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诘本称非相」,「诘本」就是研究,从根本上来研究。「称非相」,这个眼识不是从眼根产生,也不是从色尘产生,所以它查无根本出处。查无根本出处就是「自体先无定」,这本体就没有个一定,所以它是妄相,所以初心修这个法门不容易成就。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普贤菩萨修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跟舍利弗的眼识一样的,都是通过心见、心闻。「心闻洞十方」,他就懂得离开耳根,像舍利弗离开眼根一样。舍利弗看的时候这个眼根虽然在,但是个摆设,他没有障碍。所以这种闻叫离根解结。「生于大因力」,什么「大因力」啊?发大心,行大行,修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大根机之人他能成就。所以普贤跟舍利弗都能离根解结,但不是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明心见性以后离根解结观照,区别就在这里。所以不是发大心修大行的人,不能成就,这叫「初心不能入」。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孙陀罗难陀尊者修鼻识。他观鼻端白,没有离根。「鼻想本权机」,用眼睛观照鼻子端白这里,这是不是用意识在观啊?「权机」,是权宜之计,他是著相来修的。「只令摄心住」,这是种因缘所生法——眼睛看在鼻尖,把心摄在鼻尖,不要东张西望,把心集中于一处。这等于是心外求法,是方便说为心外求法。「住成心所住」,这里有能住与所住——当我们把心住在鼻尖,观到这里的鼻端白,有了成就的时候,心就有了所住,然后定力进一步加深,它有这种过程,叫「住成心所住」。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富楼那尊者修舌识。「说法弄音文」,讲经说法无非是拨弄音声文字。「开悟先成者」,先开悟以后才修这个舌识。没有开悟的人再如何妙语连珠、出口成章,都不能了生死。「名句非无漏」,名相、词语、文字、句子等等都是依有为法而存在,所以有漏。初心学者,不能依此法门成就,不能跟富楼那比。因为他已经是老修行,又是发心特别大、特别猛之人。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这是讲优波离尊者修身识。「持犯但束身」,持戒是约束自己的身体,修身能得到人天福报。「非身无所束」,「非身」是不是我们的心呐?心怎么束缚呀?所以持大乘戒,你心里打了妄想就是破戒。但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一个念就忏悔掉了,马上消除罪过。所以大乘戒既好持也难持。「元非遍一切」,连心都不能束缚,这个小乘戒它能起多少作用呢?「云何获圆通」,怎么能成就啊?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这是讲目犍连尊者修意识,他的神通是靠意识心来控制。「神通本宿因」,目犍连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利用神通来行善断恶。「何关法分别」,哪是修不修的问题?虽然目犍连尊者是因为意识而悟入,其实和意识有什么关系呢?「念缘非离物」,因为对法尘攀缘、打妄想,你才能修意识。心外求法怎么能成就?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这是持地菩萨修地大。若从地大之性来看呢,它是坚固之相,有种种障碍而不能通达。「有为非圣性」,持地菩萨生生世世修桥补路,是不是一直在地大上做文章啊?他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那持地菩萨为什么能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修了无量劫的修桥补路,他福报太大了,是福至心灵,但是不遇毗舍浮佛他也不能成就。毗舍浮佛一句话,一语点破梦中人。你修桥补路是为修什么啊?心平则世界平,他一下子明白了。如果我们不像持地菩萨那样,叫你心平世界平,你能不能明白呀?你还不知道他讲的什么话呢,这个心平与世界平有什么关系啊?所以修这个法门不容易成就,属于藏教菩萨著相修行。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月光童子修水大。他是通过自己顽固的意识心来观照水,妄想成真。可是这个法很难修啊!有时候出现幻相也能看到水,但如果保持这种幻相,以水滴石穿之功夫来修的话,幻相就可以变成真相,连自己的身体都能变成水,而且别人也能看到。「想念非真实」,这种通过意念所成就的定观不是真如本性如如不动之理。 「如如非觉观」,「如如」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如本性,不是你意识心所能看到的。佛在前面不是讲「见见非见」吗?你能见到的那个东西就不是真的。所以「如如」,就是讲只有用智慧才能看到。所以「若以水性观」看到的那个水真实不真实啊?不真实。凡是意识心看到的东西都不真实,「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这是讲乌刍瑟摩修火大而成就。「厌有非真离」,他知道男女这种欲望之火对自己伤害太大,想解脱;「厌有」本身是不是用念呐?这个念是不是真离呢?既然是念,还是没有离开啊,他还有这种意识心。「非初心方便」, 初心不容易成就这个法门。他是因为害怕这个男女欲望而修清净心,把欲望之火到最后转变为智慧之火。也是大根机之人才好成就,为什么?因为他通过神通观照到自己生生世世被男女这个欲望害得太苦太苦太苦,他吃的这个亏太大太大太大。铜柱地狱、铁床地狱,都是针对淫欲心重的众生而有。这是我们欲界众生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你能破除这种男女欲望,就是出尘罗汉。一次夫妻生活伤害七万八千个风虫,所以这个造业最深,要好好慎重。初心修行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切肤之痛,一般法师也不愿意随便开口讲这个法,他不愿意叫人家生烦恼。《楞严经》里没有正淫与邪淫之分,你都要承担因果报应。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琉璃光法王子修风大。「动寂非无对」,风有动有停,这是对待之法,是生灭法。「对非无上觉」, 「无上觉」是不生不灭的,修风大是以生灭之心求不生灭之果,无有是处。「云何获圆通」,那么对于琉璃光法王子这样的人,也是修了无量劫。如果不修无量劫,这个法门也不能成就。修得不好就变成风神鬼神之类,修得好你也是明心见性的菩萨。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虚空藏菩萨修空观。「昏钝先非觉」,虚空是由一念业相无明将本有真空浑浊为晦昧之空而形成,到了虚空就已经形成昏钝,已经不是本觉,不是原来的真空。「无觉异菩提」,「昏钝」跟「菩提」是不是相对待的?你修什么空观?如果一般的人来观空的话,他反而会观起色来、观起现相来,所以这个法门初心不容易成就。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弥勒菩萨修唯识。「观识非常住」,识心离尘无体,没有常住之相。他是用生灭心反复地观照。「存心乃虚妄」,「存心」就是用心来分析,「虚妄」就是动啊,仍然是讲生灭心。「云何获圆通」,以生灭心求不生灭之法,没有这个道理。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这是大势至菩萨修根大法门,也就是念佛。「诸行是无常」,念佛的时候嘴巴是不是在动啊?同时耳朵还要听,是不是在行啊?绕佛的时候还阿字落在右脚,弥字落在左脚……是不是「诸行无常」?「念性元生灭」,嘴巴念的这个性是不是生灭法呀?阿-弥-陀-佛,四生四灭。可是如来藏本体是不生灭法。「因果今殊感」,以生灭之因求不生灭之果,因果有差别。「云何获圆通」,怎么能成就啊?但是大势至菩萨是念了恒河沙劫的佛号,真正形成一种习气,其中包括有多生多世可能走火入魔过……机缘成熟时又在肉身如来座下得到点化,最后才真正成就。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现在对老佛爷讲,你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啊,这一方真正能成就的「教体」——即法门。「清净在音闻」,能得到清净心这样的法门称为「音闻」。 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要想成就我们这种定功,要以开智慧而悟入。闻必有慧,是能解法理法义,而不是听。如果是以听中入的话,那就变成禅宗的那种修音声的法门,保持一种清净心。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要想了生脱死,最好的就是「观世音」的耳根圆通法门。所以观世音修耳根法门,一个「观」字就已经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怎么「观」呢?见不见之见。也就是会相归性。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这实际上是在开示修观世音法门所显之功德妙用,在见一心三藏之力以后它的这种特征。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观世音都是通过自己的自性一念于恒沙劫,入微尘国。他是不是就是如我们所想象的以无量的化身到处在每个角落里飘啊?可不是的。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你当下就是入恒沙劫,当下就是入微尘佛国。证据就是佛在《法华经》所讲,一念信解如来藏,一声称赞《法华经》,就是供养无量佛,供养无量佛是不是供养十方三世佛啊?是不是入恒沙劫?是不是入微尘国啊?要结合起来观照。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我们不用抬腿,不用开口,仅仅是一念就把十方三世包容在内。自在不自在呀?太自在了!而且你当下也就感到自在,怎么感到自在啊?过去受到别人伤害,耿耿于怀;现在受到别人伤害,心里生不起烦恼来,是不是自在了?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啊!种种自在,你果然体会到这种法味,叫解脱知见。「无畏施众生」,明心见性的人他怕不怕死啊?他不怕了。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妙音」是表真心本来面目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性音真空,性空真音,就妙在这里。一切的音声、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真心本性随缘变现。「世音」,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的音声、一切的万法。「梵音」是表清净心、清净音,一尘不染。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净也是净,染也是净,这才叫「梵音」。如果这个声音好听,那个老牛叫不好听,你讲这个好听的叫不叫梵音呐?不管什么音都是我们自性变现。没有好听不好听,妙与不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海潮音」,是表菩萨的利他功德,像海潮那样讲守信用,有求必应。 现在一些人修观音法门,他专门用耳朵听海潮的声音。能不能听到呢?还真能听到。我们这个心不可思议,不仅可以听到海潮音,而且可以看到海潮。月光童子是不是修水观呢?这是真的。但是这可不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呐!我看到一个光盘,有个披着长长头发的人,穿着也是白衣服,像观世音一样坐在那观海潮音,然后海潮来了,还有蝴蝶在旁边飞,就好像进入蓬莱仙境一样……而且这些人非常执著这个法门。这只能得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从方便义来讲,「救世悉安宁」,赞叹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这是利他;「出世获常住」,是自利功德。实际上是不是介绍一心三藏呢?我们懂得了一心三藏,救了自己的当下救助了众生。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这里打一个比方。「静居」,是心比较定的时候。十方东南西北上下同时击鼓,你一念能同时听到十方的鼓声。有没有方位的区别啊?有没有时间的先后啊?这个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妙用,也就是「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我们眼睛隔着这张纸就看不到前面。口鼻亦复然:食品不到嘴里,舌头能不能尝到啊?香味不现前,鼻子能不能嗅到啊?可是耳根不是这样。 身以合方知:身根必须与所触之物合起来才有触。那么耳根需要不需要合?不需要合。四面上下它统统都能听到,隔墙都能听到。心念纷无绪:「心念」就是意根,通过法尘打妄想的时候有没有一定的规矩啊?一会儿跑到过去,一会儿跑到现在,一会儿跑到未来。在我们凡夫的境界上,你这个意根能不能同时回想起许多事情来?你要一个一个地来,可耳根需要不需要这样啊?它能同时感觉到。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前面讲了五根的局限性以后,体现出耳根的这种特性——隔墙就能听到音响,不管远近都能听到。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五根靠一精之明是不是最近的?五根都达不到耳根的这种特性,何况六尘啊?是不是更加不能与这个耳根相比?所以在这里「是则通真实」,也就是耳根,它当下能通一切法。这里是方便引导,下面还有究竟开示。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音声就是声尘,它的特性分为动、静两种相,是对待之相。在我们能闻的闻性之中,这个声音可有可无。「有」就是动相,「无」就是静相。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这是针对前面阿难他们讲的无闻,文殊菩萨这是顺手牵羊。你们讲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听不到了,但是,听不到声音的静相,不等于没有闻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声音没有了,并不是那个闻性灭了;声音有了,也不是那个闻性就生出来了。我们能闻的闻性并不是随声音而生,闻性一直都在。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世界万法的生生灭灭并不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在生灭,而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可以随缘显现出生,随缘显现出灭。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在生非生,在灭非灭。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生、不是灭,它可以示生、示灭。怎么「圆离」呢?生的时候即是灭,灭的时候即是生。生和灭都是一个东西在变现。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你在睡梦中时,不会因为六识停止了,闻性就丧失了。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觉观」就是闻性,就是一精之明。它是超出思维,不假思维。「身心」就是我们的身根和意识心,跟一精之明这个见性是相对独立的。因地凡夫的妄想心停留在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十八界里。所谓「不能及」呢,实际上是及而未及。我们有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一精之明呐?但是我们的迷惑颠倒把它忘记了,顾不到它。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娑婆国」就是娑婆世界,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佛灭之后,是地藏王菩萨在代管;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菩萨下世,作为贤劫第五尊佛。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是以音声为教体,在我们这里能够宣扬、开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一精之明通过耳根听到声音产生意识,意识再对着这个声尘打妄想。受什么轮回啊?看你讲话好听还是不好听,这是在打妄想;与此同时眼睛看你是好还是坏,舌头吃到的味是好还是坏,这都是六识围绕六尘在打妄想。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以阿难为例,阿难虽然博闻强记,无量的三藏十二部经能够过目不忘、入耳成诵,这么好的善根连释迦牟尼、阿弥陀都望尘莫及;却仍然难免落入邪知邪见,还差点被摩登伽女拉下水。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岂非」,就是难道不是。「随所沦」,就是「循声故流转」。难道不是因为依文解字而沦落吗?难道不是因为迷了本闻而流转吗?「旋流」,是背尘合觉,把过去出流攀缘的那种妄想心、妄觉回过头来,回到一精之明这个本位,离根解结。「获无妄」,明白道理了,开悟了。 「旋流获无妄」,要联系到佛在前面讲的一切俱非、一切俱即、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一定要联系到三个如来藏,联系到四科七大,会归如来藏妙真如性来解释。你如果离开这些内容,那前四卷就是白讲了。所以文殊菩萨在这特别地提醒,修观音法门首先要明心见性。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阿难啊,你好好地从真听来啊,不是像你过去那样依文解字啊!「我承佛威力」,我讲的这个话不仅是我的话,而且是佛在定中加持我啊!我是三世佛再来,你别以为我是菩萨说法啊!「宣说金刚王」,「金刚王」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一切诸禅定之王,一切三昧之王。「如幻不思议」,就是无修而修,无证而证。「不思议」,你不能按照凡夫的心态来著相——啊?没有看到你修行,两个耳朵听听经就成佛了?可是心地法门就是这样。「佛母真三昧」,「佛母」就是诸佛成佛之母,特指一心三藏。我们怎么成佛?是不是由法化生啊?就是由一心三藏之法来化身啊。「真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这才是真正的大定,它是自性本定。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汝闻」,你已经懂得了。「微尘佛」,是一切佛。「一切秘密门」,是一切佛修的一切法。「欲漏」,就是我执,只有破除了我执,我们才能真正观照一心三藏。「欲漏」,具体说为有色漏、无色漏和欲漏,破除这三漏,必须修无漏行。下面注意把眼睛睁大一点,什么是无漏行?什么是无漏法?如果不把这三个漏除掉,那么,「畜闻成过误」。「畜闻」就是多闻。你听得再多,学得再多,修得再多,都是「过误」,你是盲修瞎炼。虽然都是行善积德,但是你越修我执越重——我修了多少善,我积了多少德……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将闻」,是讲攀缘、妄闻,是循声流转、循色流转、循相流转。「持佛佛」,以妄闻来受持佛号,受持佛法。第一个「佛」是指佛号,第二个「佛」是指佛法。你念佛、念经,「何不自闻闻」啊?你怎么不去看看你自己是谁啊?你怎么不回光返照佛是谁啊?「自闻闻」,自己开智慧,用始觉智看看是谁在当后台老板,你怎么不返闻自性啊?所以「将闻持佛佛」,是著相修行,枉入诸趣。所以祖师大德形容这种修行,叫「数他家珍,自无分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等于在替别人数钞票。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这就是破非因缘法,不要以为把因缘法一破掉就了事,没有因缘也不能开智慧,《妙法莲华经》讲,佛种从缘起。没有因缘法,不足以开智慧。但是你执著因缘法,那就是盲修瞎炼。「因声有名字」,因为声尘,因为种种的名相概念,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才可以开口讲话。你怎么讲否定因缘法啊?佛就是能缘,法就是所缘,有能缘、所缘,在这里才能开展佛法的教育。佛的智慧就是能缘,佛的肉团身就是所缘,没有这个色心连持为体,没有这个因缘和合的肉团相,谁知道佛是怎么回事啊?所以我们要以因缘法作为道路和桥梁来成就我们,而不是把因缘法作为宝所、作为涅槃、作为目的地,不是这样。 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旋转能闻之根,以及所闻之声尘,意识就不存在了,旋转归于哪里呢?归于一精之明。这个时候叫背尘合觉。「能脱欲谁名」,你还说什么解脱不解脱啊?你解脱也解脱了,不解脱也解脱了,还有什么能脱不能脱。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观音菩萨从耳根入手来解六结,一根解则六根同解,所以一亡六亡。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在前面六根成解脱,我们即已超越众生浊,位置在四果罗汉、七信位菩萨,再也不会在三界里六道轮回。「见闻如幻翳」,进一步破除见性所带之妄。当解除了六根、六尘,我们的本位回到见分、见性,这个时候见分、见性仍然是带妄,所以「见闻如幻翳」,真中带妄。「三界若空华」,三界万法都是由这个见分、见性所显现出来的。 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闻复翳根除」,明白这个道理就破除了无明。「尘销觉圆净」,在尘销尘。通教是破一切相归性,圆教是在相就见性。不管哪个,在这里都已经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在初住位以上。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比如两盆水,一盆浑水,一盆清水。我们对着浑水能不能看到自己啊?放到清水上呢?这叫水清明月现。以此比喻,我们心水混浊的时候,它看不到真心本来面目。当心水清净以后,我们才知道,整个十方三世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出来的,这叫「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我们在清净心中都知道,虚空都是一念变出来的。这也叫虚空爆炸,见到了本心。「寂」就是真空,真空现出了虚空,何况虚空中的世界、山河大地等等?虚空爆炸了,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全部都归于销除了?那么在圆教的境界,你就可以在相见性,可以在相见到真空,在相就可以由真空见到虚空,由虚空见到万法。所以圆教菩萨在任何一个时空点都能观照到全体,这就是圆顿大教的妙处。 他在真空无相能观照到真空无相,观照到妙有;在妙有也能观照妙有,也能观照到真空无相;也能观照到真空无相变成妙有,也能观照到妙有归到真空;也能观照到妙有当下就是真空,真空当下就是妙有。这是圆顿大教不可思议的殊胜。像这些话,要作为口头禅经常提起观照,养成了习惯以后,你会灵感爆发,奇迹发生。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在梦中的一切境界,有自己,有父母夫妻儿女,有亲朋好友,还梦到刮风下雨、香蕉苹果,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一个人变出来的?在梦中是真的,梦一醒,「哎呀,原来是假的!」诸佛出世就是叫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做梦啊?虽然我们现在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心能不能知道?所以「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你梦中梦到一个人,能不能把你留在梦里啊?真是可惜,要是梦到好人,我情愿在梦里,可是留不住啊。这是打比喻。人生如梦,你怎么看不破、放不下呀?如果我们看不破、放不下,就等于我们老在执著梦里的境界。当你懂得了这个是梦的时候,这就不是梦。不是梦怎么办?老老实实受持一心三藏。一真一切真,梦中的情形也是真的。并不是说既然这样是做梦,那大家就可以混日子过了,可不是的。知妄即真,知梦即醒。当你一醒过来回想梦中那个情形的时候,是不是已醒过来了啊?当我们现在了明白一心三藏,你就已经醒过来了。佛法不坏世间法,继续做好梦中佛事。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木偶戏有不少人看过。人在幕后提,木偶在前面动。我们现在是不是都是木偶啊?就是里面那个真心在控制我们,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还把这种生命当成真的。实际上,这六根对六尘、六识,是不是木偶啊?一精之明就在这里(幕后人)。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这个心不动了,然后六根、六尘也都不动了。「归寂然」,就是「诸幻成无性」,就是「三界若空华」。六根、六尘成无性,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修至这个位次,我们即可了生脱死,超越分段生死,超越众生浊。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在前面已经解释了,前面是喻,这里是法,以喻来显法。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是幻师来变幻的。「元依一精明」,它本来就靠见分来指挥。我们把心还执著在六识上,所以流转无尽呐。「分成六和合」,眼睛能看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讲话,嘴巴能吃饭不能走路,鼻子能闻不能看,身体能触不能见。六样东西合起来是不是还是这个一精之明呐?既然能合,是不是也能分啊?那能不能再归一啊?有合必有分。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一处成休复」,还是前面讲的一亡六亡,耳根或者眼根修成就了,五根随着同时成就。「六用皆不成」,「六用」就是出流攀缘造业,现在这种造恶业的作用都停止了。这里对应前面的「诸幻成无性」,就超越众生浊。 尘垢应念销:「尘垢」,是积蓄在我们身心中的尘沙烦恼、无明微细烦恼、贪嗔痴慢疑这些粗重的烦恼。一般来讲,我们离开了这些尘垢就能超越分段生死,但是习气还在。而且圆顿大法的修证不是在事相上执著,而是用心修。即使进入三摩提,进入禅那,仍然通过心修。不要以为就是坐在那里用心,吃饭、穿衣、走路,都在用心修,见什么就观照什么。看到一只猫,这猫是谁?脚一不小心踩了一堆牛粪,这牛粪是谁?贵在时时提起观照。 成圆明净妙:这是明心见性的心态。所谓「圆」,我们对有情、无情已经没有那种分别心,十法界万法都是我。所谓「明」,白天是明,夜里是不是明啊?是我们的清净心遇暗现暗,遇光现光。懂得这个道理,在见道位即已明了。那么到了证道位在现量佛土,你有没有什么明暗的区别啊?压根儿就没有。佛光无光也无暗。所谓「净」,再也没有根尘自然,再也没有净秽之别。你不能讲甘露水就是净,老鼠药就是不净。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你这甘露水也是不净。这是佛讲的,「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所以诸佛菩萨在现量境界喝甘露水与吃老鼠药有没有区别啊?吃香蕉苹果与吃钢筋混凝土有没有区别啊?没有区别,这就叫真正的「净」。这个「妙」,达到了圆,达到了明,达到了净,就达到了自在无碍,这就是「妙」,我独无所畏。在什么场合他都自在。在皇宫宝殿、在花花世界、在歌舞厅,他都自在。睡猪圈、睡山洞、坐牢改,自在不自在啊?他还是自在。一切都是在成就我的法忍,一切都是我的真心本来面目,这叫「妙」。 所以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的这种心态是凡夫根本没有办法理解的。当我们在对整个世界发生种种的妄想分别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不要去自以为是,修行人就要敢于否定自己。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明心见性以后还有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需要破,这些烦恼就是「余尘」。「尚诸学」,你还在有学位,包括等觉菩萨都还是有学位。「明极即如来」,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统统破除,不留一丝一毫,你是究竟圆满极果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这是再次提醒法会大众。「旋汝倒闻机」,过去出流攀缘,现在入流照性,也叫离根解结,也叫旋闻归元,也叫背尘合觉。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现在观照内在的自性,不要再在外尘境界留恋。「性成」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你已经得到了「无上道」。「无上」,是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前后左右,非空非有,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就这一个东西。 圆通实如是:圆顿法门就是这个道理啊,就是个一心三藏啊,就是如是我闻啊,就是阿弥陀佛啊!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这个法是一切佛证大涅槃唯一的一条路。就这一条路,过去诸如来已经成就了。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这些菩萨当下已经进入了「圆明」。「圆明」就是一心三藏。前面佛已经讲了一心三藏,观音菩萨再现身说法,我文殊无非在这里给你们进一步加深概念,提醒、点拨,你们现在正式进入大光明藏。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特别强调,未来一切的修行人唯有入此门才能成就。《楞严经》就是妙法莲华王,也叫灌顶章句。若不修此法,修任何法门都不能侥幸成就。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讲了无量佛,又讲了无量菩萨,然后再缩小到当前,我文殊也是这样。哪是观世音一个人的法门啊?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诚如」,感慨于佛,你把这么大的任务交给我,我来代佛传法,还问我哪个法最方便,以此来救度一切众生出世。特别讲「末劫」,我们现在是不是末法时代啊?所以末法时代的人能不能不读《楞严经》呐?这是救我们的法宝。 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只要你想出生死轮回,只要你想成佛了生死,只要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你都必须读《楞严经》。「成就涅槃心」,就是了生死。「观世音为最」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初心修行者最容易成就的,也是唯一的成佛之路。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除了观音耳根法门,那二十四个菩萨所讲的法门就是「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中一类情况是由于他们在特定的时空点特别得到佛力加持,由在世佛直接指导。比如阿那律陀,由于勇猛精进,双目失明,所以佛亲自教他金刚照明三昧。 即事舍尘劳:正好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遇到特定的事情,他成就了。比如乌刍瑟摩,因为他无量劫以来男女习气太重,所以借助于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就是吃这个大亏。一失人身,便是数劫地狱之苦。他害怕了,所以不惜一切修观火,他成就了,这叫「即事舍尘劳」。 一般人没有宿命通,他不知道过去世中因为这个问题吃了多少苦……所以眼睛总是在东张西望,到处搞不正当的关系。或者即使能持身戒,心里的妄想也还是断不了,他下不了恒心修这个法门。孙陀罗难陀也是心乱,就是放不下孙陀罗是美女,所以佛教他观鼻端白,强制自己心定在这里,而且也是带领他上天堂下地狱,看自己的种种果报……事出必有因,这些法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修。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第一句承上,「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这不是一般人所能长期修学的。「浅深同说法」,不是浅根机和深根机都能修同样的法门。深根机的像普贤修耳识,舍利弗修眼识,须菩提修空观,富楼那修舌识,还有大势至菩萨修根大,这都是些大心、大行、大根之人。 即使是歪门邪道的有些人,他们的意志力都无比坚固,也可以不食五谷,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是从空气中吸收能量维持生命;或者钻到山洞里,不由分说把山门一闭,不成功便成仁。那窥基大师的前世,不由分说把自己埋在雪山堆里修禅定,一般人能修吗?一个银河系的人可能都没有几个人能修,大家明白吗?所以无量法门都能得到一种解脱,但是这特定于极个别人。那初心修行者要选择的法门是出力小、容易修、品位高的法门,这才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坚持的。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观音法门原来就是讲如来藏,就是一心三藏。所以前面讲「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只有修如来藏无漏法门,才能达到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缺一时,不卯一事。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这个「无漏」是真无漏,是自性清净的无漏。万法万相都是一个念,谁也漏不掉。漏掉了一法,这不叫如来藏。「不思议」,不仅凡夫不思议,圆人前七方便那些菩萨也不思议,他没有办法理解。 愿加被未来:愿以如来藏加被于未来一切众生,观世音是不是如来藏啊?哪一个不是观世音菩萨呀?哪一个不是地藏王菩萨呀?要明白。如果说有个观世音菩萨穿着白衣拿着净瓶在洒甘露,那是不是「以色见佛」啊?心法不可思议,这种情况是真实有。否则那么多佛菩萨在哪里啊?他们也无处不现身,无处不化身呐。但这种境界,也有可能是诸佛菩萨真身,也有可能是鬼神道众生。无论是哪种,你都不要执著。我们只管把心用在《楞严经》上,踏踏实实学习开智慧的道理,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此门」就是悟门,是「开悟的楞严」。「方便易成就」,你把两个耳朵带来就行了,而且是当下成就。因为我们是修心啊!我们过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是不是都在盲修瞎炼呐?要生恐惧心啊!幸亏遇到《楞严经》,要不然不只是今生今世,你还有无量劫的生生世世都在盲修瞎炼。今生不遇《楞严经》,未来的生生世世还要吃大亏。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这个法能够成就阿难,也能够成就末法时代的众生。 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这就是耳根法门,圆通胜行超越其它二十四个法门。你们现在是不是以此根在修啊?是不是在用耳根听经闻法呀?你先通过分别心来听闻正法,然后转分别心为分别智,明心见性的人如果坐在那里观静,这是修行;如果在那里打羽毛球,也是修行。你说妙不妙啊?你吃喝玩乐都是修行。「真实心如是」,我们真正的心就是这样。「如是」是不是一心三藏?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前有释迦牟尼开示一心三藏,后有观世音菩萨讲耳根修证闻思修,再有文殊菩萨高度概括,这是「得大开示」。佛讲法在先,已明一心三藏,已得悟门;观世音菩萨讲法在中,已得修门、行门;文殊菩萨总结概括在最后,已经选择了最佳法门,所以这个时候「身心了然」。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这是打了个比方,比如离乡背井忘记了道路,后来通过朋友告诉,知道了回家的道路。这时心里这个石头是不是落地了?他只要什么时候愿意回家就能回家。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离尘垢,获法眼净:这里的大众属于发心较大、根机较利、烦恼障较轻的一类众生。「新发心菩萨」,是指圆教利根,他虽然证量不如天龙八部,更不如阿罗汉、辟支佛。但他发心大,特指圆人初发心的菩萨。「皆得本心」,就是明心见性。「远尘离垢」,指阿罗汉、辟支佛初脱尘垢,明心见性了。「获法眼净」,法眼能见文字义理,慧眼能见空性。法眼见文字义理就能见一切法的来龙去脉,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讲,阿罗汉的天眼不过是肉眼,受持大乘经典的人肉眼即是佛眼,即是法眼,即是慧眼。对法眼的定位,最低位是十住位,这是方便说。既可以在十住位,也可以在十地位,也可以在等觉位。对慧眼的定性最低在初住位,他破除一分灭相无明。天眼没有位,天眼与开智慧与了生脱死没有关系,鬼神都有天眼。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摩登伽女听文殊菩萨讲的偈颂,当下由三果证到四果。钝根之人由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还要在四空天修二十万大劫。而摩登伽女只听了几句偈颂,即由三果证到四果。所以我们想一想,听经闻法何其重要?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的众生都已经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是不是讲听经闻法当下成就啊?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阿难这次请法跟以往不一样了,他现在是专门为别人请法了,他自己已经明白了。 心迹圆明:悟门、修门、行门已经明白了,身心了然。悟门,是一心三藏,万法唯一念所现。行门,离根解结,旋见循元,或者背尘合觉。 悲欣交集:内心悲喜交加。悲就悲在跟佛一起发心出家,释迦牟尼成佛已经古得不能再古了,自己还是个罗汉;喜在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原来如此。所以菩萨考虑利他之心,专门代未来众生请法。 所以这里涉及到,「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所谓「自未得度」,自己还没有成究竟如来果位。像地藏王菩萨那样,要先度人,这是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的觉悟已经圆满了,你还能够教化别人,你就是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阿难还没有究竟成佛,他只是菩萨发心。「末劫」,我们现在就是末法时代,现在(公历2011年)已经进入末法时代五百五十五年,已经进入第五个五百年的四百七十五年。所以在末法时代一万年,还有九千四百四十五年;这第五个五百年,我们还有二十五年。我们必须要抓住第五个五百年,还有二十五年的时间,要把这个局面打开。在《楞严经》中,佛怎么不讲正法时代?怎么不提像法时代?唯独只提末法,而且是多次强调。到了《法华经》,他不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五百年,只讲第五个五百年,佛讲这些是不是在强调这个道理啊?我们看看古今中外整个世界,看清了这个形势没有啊?谁把这个问题想得明白,谁得大受用。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我们这个时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可是在有些人眼里他认为没有一个邪师,只要能讲法的都是师父。不了义法害我们生生世世,我们要提高警惕。因为这部《楞严经》,佛自己都说了,「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佛都不轻易讲这部经王,很难讲明白。末法时代修行人离佛年代久远,讲邪法、不了义法的人又太多,很难得闻如来藏大法。阿难向佛请法,有没有什么方便之法,也能引导他们一下把心收住了,能安住于正法道场,远离各种魔事啊?也就是防止被一些天魔外道附体,防止自己走火入魔。前者是外魔,后者是心魔。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连称两声:「善哉!善哉!」。阿难代众生请法,功德无量。同时,佛也好,菩萨也好,老师也好,往往因为一个人请法,他会把一个法讲得更加圆融,更加圆满。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佛讲,你不是常常听我讲「毗奈耶」吗?「毗奈耶」,就是戒律,也可以译作善知、调伏——善知自己的种种不良习气,调伏自己的烦恼习气。 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就是后面的「三无漏学」,依次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个「三决定义」可以分大乘和小乘两个角度来看:小乘人通过种种行持来约束身心,叫持戒;通过约束身心慢慢地把心定下来,然后形成一定的定力;心定了以后,就会灵感爆发。大乘人从闻、思、修起步,闻必有慧。大乘人持戒叫「慧共戒」。他是明白一心三藏,先开悟再持戒,当下戒在慧中,慧当下就是定,叫自性本定。大乘人修的戒、定、慧可以当下一念全部成就,他会不会再去破小乘戒啊?(不会)。可不能错用了心——我是修大乘戒的,所以小乘戒我能破。那你叫大乘戒吗?大乘戒是一戒一切戒。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所以这种小乘无漏修持得好,我们能够得到人天福报;修持得非常非常好,你也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位,乃至菩萨位。但很难很难成就,所谓「恒沙莫一亿劫稀成」。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这是第一种清净明诲,戒淫。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在《楞严经》,把戒淫作为第一戒,万恶淫为首。一切的贪欲以男女之欲贪为最,有了这个贪就有了人类的繁殖,就有了名利之争之夺。有了淫心,他必然生出种种的贪心。前面讲这个十二因缘的时候讲过,你如果没有破除淫欲心,在中阴身投胎期间看到未来的父母在过男女生活时,就会去做第三者,然后就投胎在母亲身体中。你偷着看一眼,就落下去了。所以中阴身期间是自由生命时期,很危险也很殊胜,心清净的人当下成就。所以佛在这里告诫,「汝修三昧,本出尘劳」。从根本上来讲,修行就是想了生死。但是「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所以修行人如果不明心见性,又不能持戒,将来风险很大。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在定中是不是有神通功夫?神通功夫也是一种智慧啊,那也是种禅智。就是禅定功夫修得很好很好的人,如果不断绝男女生活,来世必然落到魔道。「上品魔王」,这是第六层天。「中品魔民」和「下品魔女」,在一层天到六层天之间。这是靠修行人比较好的禅定功夫上去的,否则一定是下地狱。这可不是吓唬大家,这里没有什么正淫与邪淫之别。 阿难不是问佛吗?大地这么多人死了以后,来世能得人身的有多少啊?佛用指甲在地上挖了一点土,说只有这么多人能得人身,大部分人都在三恶道里。为什么?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他男女生活不能断绝。同时过一次夫妻生活就会杀害七万八千个风虫,这都是众生。那他这一生中要伤害多少众生啊?这些债迟早都要还,而大乘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果报很重,但他明心见性了,心量就会很大,就像个大气球一样往上升,这些业障不会影响他往生。 你看《楞严经》倒数第三段是不是这么讲?一个人所有的坏事都做绝了,杀、盗、淫、妄十波罗夷罪全部给他做了,就在即将下地狱之时,他一念明白了如来藏道理,所有的罪过一笔勾销,变地狱为佛土。所以我们应该不应该珍惜这个大法呀?特别是在家居士,这可是你们的救命法宝!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这些魔众也都有各种徒众团体,甚至还公开宣扬,男女生活照样可以成佛。尤其是现在打着真密宗旗号的假密宗,要注意,是「假密宗」,他的第一个特点是吃肉,第二个特点他收谁为弟子就要谁跟他睡觉。他说睡一次觉就能把几十年修行的功德全部加持给你。我们讲到这个法没有办法回避,可要当心啊!这种法在外道里都是最下品之法。你可以男女双修,前提是男女双根必须经过硫酸的考验。你放到里面去,把硫酸吸到肚子里再吐出来,你可以男女双修。因为这个问题在假密宗里最突出、最明显,还大言不惭、不知羞耻。这些败类不知道诈骗了多少修行人。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冒充什么法王、活佛、金刚上师,还有什么什么……因为有了这些败类,所以给大家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以男女之淫为教化,以男女之淫为真修,以为得到大便宜了——又能得到今生的快乐,又能成佛。你也不想想,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所谓「清」,心不要浊,行为不要乱。所谓「净」,心不要受染,行为也不要受染。所谓「明」,要明白法理法义。所谓「诲」,依佛教诲,不可违犯。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这是蒸石成饭,无有是处。煮饭必须用米才能成饭,所以修行也一定要以正因才能成就正果。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以男女邪淫之法来修身、来求如来妙果,即使得到「妙悟」也是邪知妄见。最大的妙果就是做个魔王、魔民,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但是这种福报满了以后还要落到三恶道。「如来涅槃何路修证」,你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还有什么路可以证涅槃?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希冀」是希望的意思。身无淫行,心无淫念。「断性亦无」,连我不淫这个念都不能有,然后修证菩提道,你才有希望。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不按照佛这个说法来解释,那就是邪说、魔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这是第二种清净明诲,戒杀。 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前面是魔道,这里是神道。魔道为高,到六层天;神道在第一层天往下。为什么神道比魔道要低啊?因为有杀心的人特别毒,所以他这个情执就更重,冤亲债主对他干扰的力量是不是也就特别重啊?这个道理我们要善于观照。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他的禅智胜于自己的杀业。比如东岳大帝、河神、海神、山神这一类。龙王不算,它属于善心所,在某种意义上比人道还要殊胜。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中品之人的禅智与杀业基本上相等。比如城隍老爷、土地老、树林里的那些鬼神之类,他也能得到人类的供养。 下品当为地行罗刹:下品人的杀业胜过禅智,这些人如果没有禅定功夫,直下无间地狱。所以,不管是修正法还是修邪法,你只要修了,就能得到一定的解脱,就怕你不修行。可是这些鬼神福报满了以后,还要下无间地狱去受报,苦就苦在这里,他不是永远做这些鬼。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像这些鬼神一般也包括那些所谓修假密宗之人,还有那些所谓顶神附体之人。这些人可不少啊,身边还有几十个人乃至几百个人围着他转,称其为师父。他也能帮人看病,解除一些问题,但这是拆东墙补西墙。你逃得了这一关,逃不了那一关。 我们可以通过做法会、讲开示等方式解决这些附体的情况,做法会之前都要跟他们坐在一起沟通。对于其中有些鬼神,你拍拍他肩膀就好说,他就会离开;有些是耍赖皮不走;有些你拍拍桌子,给他几个耳巴子,他就走了;有些给他搞个皈依、烧点纸钱也就没有事……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这个包括一些修净土、禅宗的都有,美其名曰,学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济公和尚吃过一次肉是不错的,所以他弟子们也说想吃肉。于是济公禅师提来一篮子那个有毒的蘑菇,一个一个地吞进去,并说:你们能像我一样吃毒蘑菇,也一样可以吃肉。他是来示法的,说明自心清净吃什么东西都一样。所以喊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的人,你去搞来钢筋混凝土看看能不能吃进去?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佛这是让我们要懂得所谓「五净肉」的真面目。现在有人美其名曰什么三净肉,五净肉跟三净肉是一个意思。这是自欺欺人,是对佛法的误解。佛在这里讲明了,他当时让比丘们吃的五净肉是用神通变现出来的、没有命根的五净肉。当时佛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根据当时道场所在之地的具体情况不得已而为之,因其周围大部分是些沙石地带,很少能成就五谷杂粮蔬菜,为了解决修行人这个能量补充的问题,佛便用神通变现出所谓的五净肉。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如来灭后你吃众生肉还是佛子吗?可是我们看看现在这个地球上,有几个角落没有粮食吃?而在内地的那些假密宗却依然在到处吃肉,也有些修净土、修禅宗的人在偷偷地吃肉,这也属于假修行,这些人将来都要为此还债受报,乃至下无间地狱。 但是佛法也有开戒之说。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比如与很重要的一些朋友、当事人一起吃饭,如果我们以佛戒的名义不吃肉,会使这些人生烦恼,并且造业受报,那我们就可以开戒。你大大方方地吃一块肉,或者吃一点肉边菜,不算破戒;反之,你这个时候不开戒就是破戒。因为如果这个时候你不仅不吃肉,而且大肆宣扬我是修行人,不能怎么样怎么样,就会使许多人生烦恼,因而轻慢佛法。还有就是在外面人家不明真相供养了你,你不吃的话,扔掉给其它众生吃是不是也是造业啊?你这个时候发心跟众生结缘,以修行功德回向给它,这都是允许的。大乘佛法很圆融,但你这个时候不能生欢喜心——这下可逮到了,所以全靠你的心怎样把握。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是好像三摩地,假的。因为禅定功夫有一种幻相,还有一种真相。这种人修不到真正的三摩地,真正的三摩地可以证到第七层天以上。 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所以那些鬼神啊、神王啊,他有很大的福报,但福报满了以后,就会堕入「生死苦海」。有些人他做坏事吃肉喝酒,还很狡猾——他在中阴身期间诵持诸佛菩萨的名号或者什么真言,以为这样就可以不下三恶道或者躲避冤亲债主,但是他往生不了。因为在投胎的时候带着隔阴之迷,比如死在胎中以后就会把他抓到三恶道里去。为什么有些人在娘胎里就死啊?就是因为前世罪过太大,但仗着会念佛,所以才得以暂时没有下地狱。只要你造罪,必受其报。所以「必沉生死苦海」,这个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我们要做老老实实的修行人,扎扎实实地破除烦恼习气。非佛弟子:凡是这种杀、盗、淫、妄不断的人,不能是佛的弟子,佛弟子的资格都没有。 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修禅定而不断杀,就等于掩耳盗铃,所以是「欲隐弥露」。本来想把这个事情遮住,结果反而全部暴露出来了。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严格来讲,我们走在路上不能踏生草,连吃的苹果皮、花生壳都要以恭敬心放到垃圾筐。你对它有轻慢心,首先是不是自己的心已经坏了?所以我们要好自为之啊!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那些真正认真修行的人,不穿用东方国家的丝、绵、绢、帛做成的衣服。「丝绵」——这是用蚕丝制成的棉絮;「绢帛」——是很华贵的丝织物。但不穿这些也不等于就是光身,他可以把人家扔到垃圾堆的、不用的东西缝缝补补再穿起来。「及是此土靴履」,是那些皮革做成的鞋子。「裘毳」,是动物的皮草。「乳酪醍醐」,是牛奶制品。修行能做到这种程度,这种人会不会再去破戒杀生啊?连草都不踏的人,你叫他杀生,他能杀吗?所以佛赞叹: 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这是真正解脱了。「酬还宿债」,能做到这一点,他宿债已经了了。「不游三界」,是不再六道轮回。我以上讲过,我们在学佛之前所买的皮鞋、皮靴、皮衣可以照穿,但你要发心与它们结缘,超度它们,你不穿怎么办,也消不了它的业障。你送给别人,你是用的什么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看我们怎样发心。但是你如果还去买,就是破戒犯戒,你要受报应。所以什么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这是方便赞叹持戒之人。「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就不能与它们沾边。佛这里打了个比方,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这是讲地球人是从光音天下来,下来干什么?好玩啊。结果到了地球上来以后,发现当时的地球非常美,五谷丰登,各种水果都有。一吃,好了,飞不高了;再吃,更没有办法飞上去了,所以就只能在地球居住了。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离开佛的这种教诲,你再怎么样强词夺理都是歪魔邪说。现在还有不少的修行人还没有净口啊,可要当心。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这是第三种清净明诲,戒盗。 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特别是偷盗的人,他是不是时时提心吊胆的?贼好做,路难行。虽然偷盗没有杀生罪大,但是偷心不除,也是必落邪道。 上品精灵:一般的是在山上、水上的一些怪物。这种众生靠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来维生。会偷的人是不是有种邪慧呀?中品妖魅:他这个禅定不像上品那样能够从日月精华里得到能量,他是盗取人物的精气,包括畜生的精气。下品邪人:这种邪人就是与一些鬼神、附体结法缘。这些鬼神附体能帮助他给人家看病、算卦,讲些什么事情,以此来得到人家的供养。所以许多人顶神到最后还发财了。 诸魅所著:实际上就是些传达鬼,他是用传达鬼来为自己谋生。但是也有这些人利用这种情况来弘扬佛法,这就是菩萨,又当别论。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这种人在山西、山东、东北那里特别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人来圆满一下自己修行的次第,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好与天地鬼神、六道众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发这个心没有错,你只要不把它作为一种究竟即可,至于他收钱不收钱是他受报应。往往他们讲出的一些事情并没有错,但是他们只看得到定数,看不到变数。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特别讲「末法之中」,是不是讲得很对啊?这些人现在特别猖狂啊!「潜匿奸欺,称善知识」,这里面带有这种欺骗、讹诈,称自己是菩萨。「各自谓已得上人法」,「上人法」就是菩萨法。「詃惑无识」,欺骗那些没有觉悟的人,来把他们当成菩萨一样供养。这些人脸上都是一股青气,他是改不掉的,因为他阴气太重。「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吓唬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失心」,就是失去了正常人的那种理智。把他们钱财都骗过来,甚至使他们家破人亡。有些人信邪不信正,信哄、信骗不信劝,你叫他到三宝门中来种福田他不来,往那些歪门邪道那里扔钱他舍得,这实际上就是在结恶缘,拿钱买罪受。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佛制比丘托钵乞食,并且对此还有种种的规定——乞得的食物只能吃四分之一,四分之三要用来供养水陆众生、供养老师等等,不允许自己搞饮食,这就为了破除修行人的贪心。 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不自熟食」,是比丘不可以自己烧饭吃。「寄于残生」,三界就像我们的旅馆一样,这个「残生」是最后身,在六道轮回中这是最后一次。「旅泊三界」,在六道中轮回不息,没有家。「旅」是在陆地,「泊」是在水上。「示一往还」,这是最后一次在六道里轮回。「去已无返」,再也不会回到六道里轮回,除非是愿身再来教化众生。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云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可以呀?这些贼东西借着佛的旗号。「假我衣服」,是不是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啊?大家眼睛瞪大一点,看看这样的贼人在哪里?「裨贩如来」,把如来家业当成做生意来贩卖,搞名闻利养赚钱。出家人为了钱财就意味着要下无间地狱,所以地狱门前僧众多。谁到我这儿来剃度,第一个就告诉你是来受苦的,没有钱,但是能保证你安心修行就行。「造种种业,皆言佛法」,这哪是佛法?出家人对居士的供养就是法供养,讲经说法。 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这是诽谤那个出家人是小乘道,确实是小乘道。真正修小乘法的人首先不为钱财。我听说有一个密宗道场是真正的修行道场,叫多宝禅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是真修行,比我们还苦。居士们看到这样的道场应该供养。你是种福田,是广结善缘。 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讲这个偷盗,是披着如来的袈裟在偷盗,这个罪过更大。我们不就是在介绍如来第一义大法吗?有些人就沉不住气,一听到这个东西就生烦恼;有智慧的人倒吸一口凉气还感恩不尽。所以佛预言末法时代,是不是给佛讲中了?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有些修行人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他方便菩提心发得非常真实,发愿燃指供佛,或者在头上点香。你果真如此真实,你能成就,所有宿债一笔勾销。但烫疤这种事情却被当今社会的一些人造假利用,因为有些人非常执著,你要给他做法会,他首先看看你头上有没有疤,他认为有疤就有功德。 大乘佛法不讲究这些事。佛怎么讲的?你能够明白一句如来藏,胜过恒河沙数的生命来供养诸佛。所以我们不要打妄想,否则就体现不出大乘法的自在潇洒。 长揖世间,永脱诸漏:最起码证到四果罗汉。 虽未即明无上觉路:虽然这个人没有明心见性,但他「于法已决定心」,他这个决定心太大了,这样的人不多见。若不为此舍身微因:如果你能燃一个指节,是不是微小的一个舍身啊?虽然微小,但是很痛苦啊!纵成无为:即使成佛。必还生人,酬其宿债,你还要再来要还债。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佛成佛以后还吃了三个月的马麦。你即使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再来,你也有可能还要得癌症,也有可能还要被汽车轧断一条腿,有可能还要遭到别人的轻慢,还要受罪。所以即使明心见性了,也要严以律己。 如果这个人前世是燃过指头,他今生今世的习气会非常谨慎,几乎不会有任何破戒、犯戒的行为。修行是分分己获,没有一样修行会白费你的功德。包括外道的行善积德都是你的功德,但是我们想要当生了生脱死,除了明心见性,没有其它选择。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水灌漏卮」,那个杯子漏的,你能不能灌满呐?一边灌,一边漏。「卮」,就是酒杯。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自己讨来的东西,有余分的都要分给别人吃。「捶」就是打,「詈」就是骂。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人打你骂你。「同于称赞」,你还要生欢喜心。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修行人要检点自己啊!别说打骂,有时候讲我们一句不轻不重批评的话可能都受不了。同修的批评、老师的教诲,我们都要懂得感恩。有些人站得比师父还要高,这种人不能入道,你不能成就。有理也是师父有理,没有理也是师父有理,你没有理好讲。师父总有师父的道理,不可以打妄想。师父怎么样做都是成就你。修行的过程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讲第二义谛法,所有人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讲第一义法,都是自己一个人。有什么好计较的?你能修到这个境界,到哪都是个不倒翁。 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也就是生命都可以供养众生。特别是对出家众来讲,我们从出家之日起就要发心,我们的生命都要供养众生,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作为居士,要尽一切的能力来帮助建设道场,弘扬正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你不能用不了义法来为自己辩解。只有弘扬《法华经》《楞严经》,这是了义法,是成就众生的唯一法门。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为什么把讲不了义法放到偷盗里啊?你讲不了义法,耽误人家的慧命,耽误人家的时间,在佛法里是偷盗,你是犯罪。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这是第四种清净明诲,戒妄语。 具体说来,分为四种:第一,不妄言——不说假话;第二,不绮语——绮语就是讲那些无聊的话,与修行没有关系的话;第三,不恶口——好话要好讲;第四,不两舌——别来回搬弄是非。 《楞严经》这里讲的妄语是指大妄语,未证言证,未得谓得。特别是那些修种种气功、修四禅八定之人,很容易自以为是。开了一个天眼,开了一个天耳,有了一种神通——这种神通鬼神都有,他就少见多怪,自以为已经证道,乃至有的把四禅八定当成四果罗汉,把初禅天当成须陀洹,把开了天眼、天耳就当成明心见性。 「爱见魔」,这是大妄语的原因。所谓「爱」是一种贪心,他为了贪图供养。所谓「见」是一种我执,自以为已经证到某种果位。所以「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第一种呢,把附体的那些鬼神当成菩萨,什么南海观世音呐、什么药师如来呀,这样的情况多得很。第二种是被附之人。他自以为是菩萨,接受供养。 未得谓得:一般从菩提道上来看,他说他开智慧了,明心见性了。未证言证:一般是指涅槃果,还没有证到菩萨位,还没有了生脱死,他却认为自己已经了生脱死了。 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这是顽固的我执。有个一知半解,能讲几部经,乃至能讲几十部经、几百部经,乃至能读三藏十二部经,就以此来炫耀自己,包括有种种的神通为了求得别人的尊敬。 谓前人言:就是对他面前的人讲。我今已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是初果罗汉。斯陀含:是二果罗汉。阿那含:是三果罗汉。阿罗汉:是四果罗汉。这四种罗汉是小乘果位。辟支佛乘:高于小乘,也叫中乘。十地地前:包括从初住位到等觉位四十一个位次,佛法里也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位菩萨:自称是菩萨,是罗汉,是佛。求彼礼忏:要人家拜他为师,五体投地礼拜他、恭敬他。贪其供养:是贪受他的钱财。是一颠迦,销灭佛种:「一颠迦」,译作永断善根,不能成佛。 如人以刀断多罗木:「多罗木」就是贝多罗树,这个树的叶子很大、很硬,落地以后,古印度人用它来书写文字。这种树木用刀破了皮以后就会死,不像其他树那样。佛记是人永殒善根:佛给这样的人授记,这种人永远都断了善根,不能成佛,都属于狂妄自大。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他没有正知正见,将会堕落三恶道,不能成就禅定。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度诸轮转:度化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菩萨行道,要教化众生,既可以示现善相,也可以示现恶相。做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现国王相也好,官员相也行,童男、童女身也行,这都是现殊胜之相;也可以现那些恶相——「淫女」是妓女;「寡妇」,没有丈夫的女人,很可怜;「奸、偷、屠、贩」是些为非作歹之人。「与其同事」,示现跟他们一样的相,但是有一条,你必须是为了弘扬佛法。「令其身心入三摩地」,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就不可以自己讲,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唯除命终,阴有遗付:只有在命终之前才可以讲,否则不可以。 《楞严经》这段经文与《法华经》对照一下。《法华经》怎么讲的?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如来使,就是大菩萨为慈悲众生而乘愿再来。这是很敏感的问题,我们怎么圆融呢? 首先第一个问题,要把时间划分清楚。这里大概是佛在第二说法时期所讲,《法华经》是佛在第五说法时期。佛为了防止修行人浮躁,防止修行人未得谓得,所以叫修行人慎之又慎,防止修行人半途而废。 第二个,在我们道场用《法华经》《楞严经》究竟法理,叫修行人当下升起信心。要知道,你往往听几句话就能成分真即佛,要珍惜了义大法。但是我们在其它的场合,也不可以轻易讲你是什么菩萨。即使这样讲,你一定不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是为了教化众生。 往往有些人就以《楞严经》这一段来问难大乘佛法,说你们成佛了,怎么现在不死啊?你讲你师父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你师父怎么没有升天啊?怎么还在这里讲经呢?由于《楞严经》不是一气呵成,是佛分了好几个时期来讲的。所以你如果没有把《楞严经》系统地研究透彻,并且如果不读懂《法华经》的话,你就不能圆融、圆通这些问题。 佛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同时《楞严经》在这里也讲,菩萨不计较个人的名闻利养,既可以把自己示现成国王、将军、元帅,也可以把自己示现成下九流,偷吃扒拿都可以。这要根据当时、当地众生的根机,来选择自己教化的手段。凡是装自己是佛的人懂不懂佛啊?我们讲的这个佛,包括泥巴瓦块都是佛,而且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念,这个心量不一样。他们认为自己是佛,其他人却是凡夫的时候——这样来理解佛,会使他们自己下地狱。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人粪干了以后刻成栴檀形,来作栴檀香卖,能不能卖得掉啊?一香一臭,这是两回事。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修行人直心是道场,不可以弯弯曲曲,自以为是。「四威仪」是行住坐卧,前面讲过一次。我们要心如其行,不可以拐弯抹角,更不可以来欺诳世人。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在封建社会,如果一个贫民百姓自称是国王、皇帝,那就要遭到杀头之罪,何况是法王?佛这是打比喻。自称是法王,国家不会杀他的头,但是自己是要遭受因果报应的。因为他这个心太黑太沉。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因地不真」,求菩提道,必须以真实心、智慧心而成就,这个黑暗自私的心不能成就。「果招纡曲」,不真之因只能证不真之果。佛又打了一个比喻,「如噬脐人」,自己咬自己的肚脐眼,有没有哪个能咬到呀?「欲谁成就」,怎么能成就啊?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直心是道场。「直弦」就是弓上的直弦,一点都不曲。「一切真实」,小乘法、方便法持戒,我们能真正做到,是不是也能了生死啊?可是谁能做到呢?你是不是这块料子?自己要掂量。心越直越真实,越容易出烦恼家,到涅槃岸。可是世间人待人接物,包括父母、夫妻、儿女之间,他都做不到直心,心都是弯弯曲曲的。你讲真话,人家生烦恼。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骗人的话。但是修行人要有智慧,好话要好讲,就是难听的话还会讲得婉转一点。就像讲笑话,打的是人家脸上,还要把他打得笑起来。这叫发慈悲心。你别——佛讲的,我们直心是道场啊——直心是道场,你把人讲得都翻了脸,你去教化谁啊?所以圆顿大法讲究圆,要做个圆人,圆人说一切法都要契机契理。 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佛给印证,真正做到直心是道场,妖魔鬼怪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它也没有办法找你的麻烦。走火入魔的人、遭魔附体的人,一般来讲,他都是心里比较喜欢拐弯抹角。这里的「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最高果位证四果罗汉。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