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纳入文明城市考核测评
【 2012-08-03 08:34 】 【来源: 四川日报 】
本报讯(记者李旭)今年中秋节,全省将组织首届中华经典诵读调演。记者8月2日从省文明办获悉,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群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今后,我省将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测评。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精心选择名篇名段、名章名卷作为中华经典诵读基本内容,注重与不同年龄的认知水平、不同行业的职业特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经典的学习传播相结合。年龄上,要让幼儿在游戏、故事中接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等启蒙读本;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将《唐诗三百首》、《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典籍纳入诵读内容。行业上,要在诵读活动中充分发掘、传承弘扬《齐民要术》、《黄帝内经》、《天工开物》等精彩篇章。地域上,要深度挖掘全省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诵读中激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范围上,要统筹规划,将革命经典、红色经典、少数民族经典等纳入诵读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开拓未成年人阵地,在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家庭“亲子共读”、社区“经典学堂”等形式;积极开办公益性讲座,依托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道德讲堂、活动中心等讲解阐释经典篇目,传授学习“读、诵、吟”等基本方法,培养一批爱好者、传播者;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利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一些重要节庆活动、地方性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将棋琴书画、民乐歌舞、中华武术和非物质遗产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努力开发地方性资源,运用各地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公园、文化长廊、文化墙等传播中华经典,把诵读活动与城市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镇村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