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24|回复: 0

德育故事:《二十四孝》【四集卷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18: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愚翁 于 2014-8-21 20:21 编辑

德育故事:《二十四孝》【四集卷一】
来源:学佛网
四集卷一 《二十四孝》    
   孝篇
  
  一、【太姒嗣徵】
  太姒为妃。归宁父母。嗣徵太任。化及命妇。
  【原文】
  周太姒、有莘国之女。在父母家。专志于女功。躬俭节用。尊敬师傅。及为文王后妃。不改其性。嗣太任之美音。妇礼无愆。因师氏以告文王。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周人作诗美之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汙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又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徵音。则百斯男。
  
  尊为后妃。犹归宁父母。又能嗣太任之徵音。以妇礼妇道化天下。卒至诸侯夫人。均奉祭祀不失职。于以采繁。大夫妻均承先祖。共祭祀。于以采蘋。化行若此。宜乎周家母仪。超今迈古已。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太姒。是有莘国姓姒的女儿。在父母家里的时候。就专心一志的。做着女子应做的工作。自己很俭朴、很节省的。又很尊敬女先生。等到做了文王的妃子。仍然不改他的天性。能够继续婆婆太任的完美的德行。他遵守做媳妇的规矩。过失一些也没有。当他回到家中去请父母的安。就告知女先生叫他去转告诉文王。太姒的德行。感化了天下的妇人。使他们一个个都不失妇道。周朝的人就做了一首颂扬他的诗。诗里赞美太姒说、我受了女先生的训告。告诉我嫁到夫家要讲节俭。所以搓我的私服。洗我的亵衣。那样该搓洗的。那样不必搓洗的。常常使衣裳洁净。再用相当的时间、回家去安慰我父母。还有一首诗里说、常常思想庄敬的太任。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因为太任常常爱慕他婆婆太姜的德行。所以能够做京师里王室的贤妇。太姒竟能够继续他婆婆太任的好教化。一些儿没有嫉妒的。所以文王有一百个儿子了。
  
  二、【女娟持檝】
  女娟父醉。渡津误期。操檝救父。通达有辞。
    【原文】
  周河津吏女娟。晋人。赵鞅伐楚。与河津吏期。吏醉失期。鞅怒。欲杀之。娟持檝进曰。妾父闻主君来渡不测之水。恐水神骇动。风波震荡。谨具牲醴。祷祀于神。期主君御禧受福。不胜杯酌馀沥。醉至于此。今主君因其醉而杀之。妾恐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愿俟其醒。鞅善其言。遂赦吏。娟复代父操檝而渡鞅焉。
  
  女娟救父。操檝代渡。且发河激之歌以鸣其意。简子悦。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以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再拜而辞。简子归。乃纳幣于其父。娶为夫人。救父有辞。处身以礼。贤矣哉。
  
  【白话解释】
  周朝河津的地方官。有一个女儿名娟。是晋国人。这时候晋国的赵鞅要去攻打楚国。就和河津的地方官约下了日子。给他渡河。不料到了那一天。地方官因为酒醉了。把约期忘记了。赵鞅就大大的动气。要把河津的官杀了。娟便拿了一片桨子去迎着赵鞅。对他说。我的父亲、知道主君就要来渡这条神秘的河水。恐怕水神的惊骇。把风浪掀动起来。要使主君感到不安。所以很虔诚地备着三牲和美酒。向水神去祈祷。谨祝着主君的平安和幸福。因为他不会饮酒的缘故。饮了一点谢神散福的酒。便醉到这般田地了。现在主君要杀正沈醉着的父亲。我想父亲的身体。既然不会感觉到痛苦。父亲的心里。也不会明白犯了什么罪状的。最好请你等他醒了再讲罢。赵鞅觉得他说得很有理。就免了地方官的死罪。他就代着父亲划船。给赵鞅渡过河去。
  
        三、【周青含冤】
  孝妇周青。含冤莫吐。诬服受刑。三年不雨。
  【原文】
  汉周氏女青。东海人。夫亡。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忍累其年少。潜自缢。姑女告妇杀母。捕青拷掠。诬服。青将刑。以十丈竹竿。懸五旛。誓众曰。青若有罪。血当顺下。无罪。血当逆流。及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竿而上极标。又缘竿而下。嗣是郡中三年不雨。后任太守至。诣青墓致祭。并表焉。雨随至。其岁大熟。
  
  许止净谓匹妇含冤。三年不雨。天人感应之几。不其捷乎。然天亦何心。岂愿以一人之枉。而殃及万民。只以怨气阻塞。致天地间阴阳之气。不能调和耳。然则平怨之人。其能感召和淑之气也明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东海地方。有一个姓周名青的妇人。丈夫死了。事奉婆婆。十分恭敬。婆婆说。我是衰老没用的人了。怎好再叫他年轻可怜的人。为着养我的缘故。吃尽苦辛呢。就自己在暗中吊死了。他的小姑控告周青谋害了母亲。就把周青捉进了官里。因为受不住刑罚的痛苦。只得屈招了。在他行刑那一天。用了十丈长的竹竿。上面挂了五面旗子。周青对着大众宣誓。他说。我倘然真个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下流。我倘然没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上涌。等到杀死以后。流出了青黄颜色的血。果然循着竿子涌到竹竿梢头。再从梢头循着竿子流下。从此以后。那一府的地方。就三年没有下雨。直到后任的贤明太守上了任。晓得周青的冤枉。就亲自到周青坟前者去祭祷。并且给他表扬了。果然天就马上下雨了。这一年的年岁也就很熟了。
  
  四、【梁嫕上书】
  梁嫕上疏。荣父之魂。还母万里。光大梁门。
  【原文】
  汉梁竦之女嫕。樊调之妻。和帝之姨。恭怀后之妹也。初、恭怀后宠于章帝。生和帝。立为太子。窦后母养焉。和帝之生。梁氏喜相庆贺。窦后闻之。诬陷梁氏。诏收竦杀之。家属移九真。和帝立。窦后崩。诸窦皆伏罪。嫕从民间上书。乞归母弟。收葬竦骨。和帝嘉之。悉如所请。称梁夫人。擢樊调为郎中。改葬恭怀后于西陵。
  
  梁夫人以哀辞开悟时主。卒使恭怀后得改殡于承光宫。葬西陵。父竦得追谥为褒亲愍侯。母及弟等得徵还而封侯。夫以一女子、而为家门开三国之祚。使天子成母子之礼。其孝也。亦即其忠也。
  
  【白话解释】
    汉朝梁竦的女儿。名字做主嫕。就是樊调的妻子。和帝的姨母。恭怀后的姊姊。当初时候。章帝对恭怀后很是宠爱。生了和帝。就把他封做了太子。窦皇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把和帝养作自己的儿子。梁家对于他女儿。生了一个儿子。是很喜欢的。就在和帝生的时候。非常高兴地庆祝着。那里晓得给窦皇后知道了。就遭了他的妒忌。妄造罪名去陷害梁家。于是皇帝下了命令。把梁竦杀死。梁氏的家属流配到九真。一直等到和帝做了皇帝。窦后死了。窦后的娘家人都犯了罪以后。梁嫕便从民间上了一份奏章到皇帝那儿。要求给他的母亲和弟弟赦了罪回来。并要收葬了父亲的遗体。和帝很钦佩他的孝思。都答应了他的请求。称他为梁夫人。并把他的丈夫樊调升做了郎中的官。又把恭怀后改葬在西陵。
    
  五、【卢李奔丧】
  卢妻李氏。孝事其姑。为母奔丧。号泣殒躯
  【原文】
  北魏范阳卢元礼之妻。赵郡守李叔徹女也。性至孝。父卒。执丧毁。归卢氏。念母不置。饮食为日损。遂以羸瘠。百方宽慰不能解。归宁。乃复初。元礼卒。李矢志不贰。事姑孝。母卒于洛阳。讣至。恸而绝。经宿乃苏。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力奔丧。姑虑其力微。亲送之至范阳。抵洛。攀榇号踊。卒。赐号贞孝女宗。易其里曰孝德里。
  
  卢李氏天性至孝。身虽离其父母。心实未尝一刻忘其父母也。观其父丧哀毁。母丧恸绝。苏而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尽力奔丧。攀榇号踊。皆男子之所难也。而李氏为之。孝哉女宗。千古下犹令人挥泪。
  
    【白话解释】
  北魏范阳卢元礼的妻子。是赵郡太守官李叔徹的女儿。天性是很孝顺。父亲死了。因为过于悲伤。就生了病。嫁到卢家以后。仍然念念不忘地记挂着年老母亲。饮食一天比一天减少。因此很消瘦了。虽然有卢家的人。多方的劝慰他。他的愁闷也不能够解脱。可是回到母家的时候。就一切都好了。卢元礼一死。他就立誓不再嫁人。侍奉婆婆十分孝敬。后来他的母亲死在洛阳地方。恶耗传来。痛哭了一番。昏厥不省人事。过了一夜。才苏苏转来。滴水不进口的有六天。还是要竭力去奔丧。婆婆恐怕他的精力衰弱。亲自送他到了洛阳。一进家门。便攀着母亲的灵柩号淘大哭。竟气绝了。后来赐号叫做贞孝女宗。他的乡里名称。也改称做孝德里了。
   
  六、【屠女守坟】
  屠女葬亲。孝感山神。治病皆愈。守墓终身。
  【原文】
  南齐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乡里不容。女移父母远住。昼樵采。夜纺績。以供养。父母卒。亲营殡。负土成坟。忽闻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当效驱使。汝可为人治病。必得大富。女谓是妖魔。不敢从。遂得病。积时。邻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试治之。病便瘥。遂为人治疾。无不愈。家产日益。乡里多欲娶之。誓守坟墓不嫁。
  
  许止净曰。以一弱女子。不见容于乡里。而能奉其父母。生养死葬。使无遗憾。才德兼擅。宜乎山灵愿效驱使也。至其乡里。初则陵人贫弱。终则涎人资财。小人无耻。可哂可叹。孝女守墓不嫁。尤足多也。
  
  【白话解释】
  南齐朝时候。有一个姓屠的女儿。他父亲双眼都瞎了。母亲永久生了病。并且时遭邻舍的厌恶。所以他把父母搬到远地方去住着。他日里在山中砍柴。晚上在灯下纺績。拿赚得来的钱。供养残废父母。后来父母都死了。亏他亲自掘泥土。才把父母安葬了。忽然听见半山空中有声音说。你的孝行是很可佩服的。山神愿效微劳。给你当着差。你可以替人家医病。那就可以大大的富起来。他以为是妖魔鬼祟。不敢去做。因此自己也生了病了。直到后来有一个邻人。中了射工的毒。他就试着给他医治。果然那邻人就病好了。于是他就替人医病。经他医治的。没有一个不好。从此他的生活。一天宽裕一天。乡村里有许多的人向他来求婚。他都拒绝了。终身守着父母的坟墓。不去嫁人。
  
  七、【无忌甓仇】
  卫女无忌。为父报仇。杀之以甓。诏徙雍州。
  【原文】
  唐卫氏女名无忌。绛州夏县人。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时无忌年甫六岁。又无兄弟。其母乃改嫁焉。及无忌长。志报父仇。会从父宴客。长则适在座间。无忌乃抵死以甓杀之。自诣吏称父冤已报。请就刑辟。巡察使褚遂良以其事上闻。太宗矜之。诏免其罪。给驿徙雍州。赐田宅。州县为择婿嫁焉。
  
  事与赵娥杀李寿。相似而不同。赵娥尚有昆第三人。卫女则终鲜兄弟。赵娥以刀剌仇。而卫女仅以甓杀之。一遇于都亭。一得于客座。相隔均已日久。谓非天赐其机乎。孝心所感。靡不如愿以偿也。
  
  【白话解释】
  唐朝卫家有个女子。名字叫无忌。是绛州夏县地方人。在六岁的那年。父亲就被乡人卫长则谋死了。他没有哥哥。也没有弟弟。只有一个母亲。不久也改嫁了。无忌年长起来。就立志要报父亲不共戴天的大仇。有一回。恰巧他的堂伯父招客人宴会。长则也在座上。他就举起屋瓦。猛力地击去。把长则打死了。他并不抵赖。就到官里去自首。说明我父亲的大仇已报。请把我杀了吧。那时候褚遂良正做巡察使。便把始末情由。详到皇上里去。太宗皇帝也很可怜他。吩咐免了他的罪。给他用马送到雍州。并且赐他田产房屋。州县官还给他物色了佳婿。很美满的结婚了。
  
  八、【饶娥浮父】
  饶娥父溺。不得其尸。绝粒哭死。雷震出之。
    【原文】
  唐饶娥、字琼真。饶州乐平人。生小家。勤织紝。颇自修整。父勣渔于江。遇风涛。舟覆。尸不出。时娥年十四。哭于水上。不食三日。死。俄大雷震电。水虫多死。父尸浮出。乡人异之。归赗。具礼葬其父及娥于鄱水之阴。县令魏仲光碣其墓。建中初。黜陟使郑叔则表旌其闾。河东柳宗元为立碑云。
  
  汉有曹娥叔先雄。均以父溺投江。负尸而出。已云奇矣。而饶娥痛哭三日即死。未及投江。乃天为大雷震电以出其尸。真奇之又奇矣。曹娥饶娥。均十四岁女子耳。后先辉映。与叔先雄。鼎足而三矣。
  
  【白话解释】
  唐朝的孝女饶娥。号叫琼真。是饶州乐平县人。生长蓬门。织布缝纫。都肯很勤劳的做着。并且自己很端庄整洁。父亲就叫饶勣。有一天。在江里捕鱼。风浪大作。把船打沈了。尸也不见了。那时饶娥只有十四岁。知道了恶耗。赶到江边去哭。绝食三天就哭死了。他死了不久。雷电交作。水虫都震死了。他父亲的尸首也浮了起来。乡里的人都觉得惊奇。备了送葬的东西。在鄱水北面用礼去葬他的父亲和饶娥。县官魏仲光在他的坟前。特地立了一块刻着这件事实的圆石。建中初年。黜陟使郑叔则在他的里门建了一座牌坊。去显扬他的孝思。河东柳完元也给他做了一篇文、立了碑。
  
  九、【郑杨求杏】
  杨氏访杏。易服改容。得愈姑病。又获金龙。
  【原文】
  唐郑邯妻杨氏。姑病。人言杏实可愈。杨谓邯曰。非时之物安可得。须访求。子其傭耕侍疾。吾当遍访之。乃易男服。至邻郡。忽于道旁莽秽中。得一杏实。洁涤取归。奉姑食之。疾渐瘳。一日、檐前风雷不断。杨以为秽杏绐姑之故。乃泣别其姑。伸臂立庭以待击。忽觉臂重。及霁、视之。有二金龙。长数尺。环两臂。自是家日丰。
  
  顾张氏孝其姑。应遭雷殛。而延寿三十年。郑杨氏孝其姑。自待雷击。而忽得二金龙。孝不特可以辟雷。更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秽中杏实。亦天赐之耳。否则不时之物。必已自腐。况在道旁秽中乎。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个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他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医他婆婆的病。他听了就对丈夫说。这时节、那里来的杏子呢。应该到各处去设法访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种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的病。我可以到四处去寻访那杏子。于是化装了男子。走到邻县去。忽然在那路旁瞥见烂草污秽里有颗杏子。他就拾了起来。洗净以后。很高兴的拿回来给婆婆吃了。婆婆吃了杏子。病就渐渐的好了。有一天、大风大雷在檐前不绝地震撼着。杨氏想起拿龌龊的杏子骗了婆婆的缘故。便流着眼泪去拜别婆婆。举起了两只臂。站在天井的当中。等候雷神来打他。后来只觉臂上重重的。在风平雷停时候一看。原来绕在两臂上的。是两条几尺长的金龙。因此家里很富有了。
  
  十、【妹妹殉母】
  唐高妹妹。年仅七龄。不肯为婢。殉母就刑。
  【原文】
  唐高妹妹父彦昭。事李正己。及正己子纳拒命。质其妻子。使守濮阳。彦昭挈城归河南都统刘元佐。纳屠其家。时妹妹年七岁。母怜其幼。请免死为婢。许之。妹妹不肯。曰、母兄皆不免。女生何为。母将就刑。遍拜四方。妹妹问之。母曰。神可祈也。妹妹曰。我家以忠义见杀。神尚何知。问父所在向之哭。哭已。再拜就刃。
  
  高妹妹、一幼女耳。已能知忠义所在。其不肯为婢。廉耻兼全。愿殉母兄。孝弟两备。问父所在。向之哭。再拜就刃。更明礼矣。惜不信神道。然未足以责之也。年仅七龄。焉知忠义每因见杀而益显哉。
  
  【白话解释】
  唐朝高妹妹的父亲。名叫高彦昭。在李正己的属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了朝廷。把高彦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头。然后叫他去镇守濮阳城。高彦昭的为人。很明大义。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统刘元佐。李纳便要杀他的家属。这时候高妹妹只有七岁。他的母亲可怜他这样小的年纪。也要被李纳惨杀。所以衰求李纳留着做了丫环。免他一死。李纳倒答应了。可是高妹妹不愿活着。他说。母亲和哥哥都不能免了。我还活着做什么呢。看到他母亲在将被杀的时候。还向四面拜着。高妹妹就说。这算什么意思呢。他母亲说。我们只能对着神明求救了。高妹妹说。我家这样的忠义。尚且不免一死。还有什么天道呢。接着便问父亲在什么地方。他就朝着指示的方向大哭。哭完了。拜了两拜。就叫他们杀死了。
    
  十一、【历女守柩】
  萧历女贫。随任丧亲。有能归葬。乃许以身。
  【原文】
  唐萧历与妻。并殁官所。女年十六。携婢毁容。载二柩还乡。贫不能给舟资。次宣州。舟子委柩去。女结茅水滨。穿圹纳柩。坟成。有驯鸟缟兔菌芝之祥。长老为立舍。岁时进粟缣。丧满不释縗。有请婚者。则曰、我弱不能北还。必能为我致二柩于故里葬之者。然后嫁焉。杨含以高安尉罢归。过宣。闻之。承其事。毕葬。乃归含。
  
  历女诚苦矣。父母双亡任所。既鲜兄弟。又乏资财。毁容奉归。中道又为舟子所弃。途次躬自结茅。穿圹纳柩。丧满不释縗。必能致二柩归故里毕葬者嫁之。以父母之遗体。葬父母之形骸。可谓务本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萧历和他的妻。都死在衙门里的。遗下了十六岁的女儿。就同了婢女。涂污面孔。运着父亲母亲的两具灵柩。回到故乡去。可是穷得没有船钱开发。到了宣州地方。舟子就把两具灵柩缷在半路上。竟自去了。萧女只得在水边搭起了茅蓬。掘了一个墓穴。安放了灵枢。等到做成了坟。就有驯鸟白兔菌芝等等的祥瑞的表现。那地方上的老者。很佩服他的孝顺。就给他造了一座屋子。时时节节把米榖和布帛送给他。三年丧满了。可是萧女还不脱去麻布的縗衣。有向他来求婚的人。他就说。我是一个弱女子。没有能力回到北方故乡去。必定要有人能够把我父母的灵柩运回故里。好好的安葬了。我才情愿同他结婚的。那时候有个杨含。正缷了高安的任回去。经过宣州。听得这个消息。就依了萧女的要求。等到安葬了以后。萧家女儿就嫁给杨含了。
  
  十二、【菊花无怨】
  菊花被鬻。遇父得归。劝留后母。孝养无违。
  【原文】
  宋张菊花七岁。后母潜鬻于范尚书家。绐其父曰。失之。父哭丧明。后数年。菊花与父遇于金宅。相持痛哭。遂辞主从父归。父欲逐后母。菊花曰。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儿归而母逐。儿心何安。乃止。父老无子。家贫。卒。菊花孝事后母。不能行。则每负之。后母卒。菊花傭作富家。忠勤和俭兼备焉。
  
  菊花为傭。每与女仆语。谆谆诲以忠勤。或不纳而诟之。辄谢不较。遇劳苦事。则以身先之。与以钱刀衣服。必固辞。不得已乃受。寸帛尺薪无敢弃。女仆之幼者。为栉沐隐(注:“隐”字原为“纟”旁)纫。视如己女。其令德不可胜数。
  
  【白话解释】
  宋朝张菊花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被他后母暗暗地卖到范尚书的家里去了。又骗着张菊花的父亲说。女儿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父亲听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哭得双眼都瞎了。过了几年。张菊花和他的父亲。恰巧在金姓的家里碰见。就大家抱着痛哭了一场。辞别主人。跟着父亲回家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出去。张菊花说。我没有母亲这一番行为。便不能跨进富贵人家去的。这样说来。母亲是对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况且我回来了。母亲就去了。我怎么可以安心呢。于是父亲也就罢了。后来父亲年纪老了。没有儿子。家境又穷。死了以后。张菊花侍奉后母。非常孝顺。后来后母不能行动了。张菊花背他行走。等到后母死了。张菊花就在富人的家里做工。他是又忠心又勤力、又和气、又俭省、样样都完全的。
  
  十三、【周徐同德】
  周徐二氏。相继孝姑。失子复得。同抚林孤。
  【原文】
  宋林侑妻周氏。事姑孝。子江妻徐氏。事周亦如之。徐生子定老。甫六月。元兵至。江负儿逃。寇追射。江弃儿走死。周徐往迹之。又遇盗。周祷神。同得脱。行失道。得所弃儿。弗怖弗啼。兵退。迹江尸。得焉。家毁。僦舍以居。妇姑相为命。时徐年三十。或劝再适。则以奉姑抚孤。为林氏留一脉辞。后定老举进士。追赠父母如其官。
  
  林门二贤母。孝慈同德。而徐氏尤甚。或劝再适。则指儿泣曰。林氏数十世。惟姑及此儿。吾何忍弃之。天未降割林氏。儿幸成人。异日持酒酹林氏先塚。姑之庆也。吾之愿也。即死瞑矣。闻此语、令人酸鼻。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林侑的妻子周氏。事奉婆婆非常孝顺。他所生的儿子就叫林江。娶了一个妻子徐氏。徐氏的事奉周氏。也像周氏侍奉婆婆一般的孝顺。徐氏生了个儿子。取名林定老。生下才六个月的时候。元朝的兵到了。林江就背了定老逃难。因为敌人追得紧。还在后面用箭射他。林江便丢了儿子逃走。竟死了。周氏和徐氏同去寻找他们的时候。中途又碰着强盗。周氏祷告神明。才得一同逃脱。可是又走错了路。却在这个当儿。寻得了林江丢下了的儿子。一些没有惊慌和啼哭的神气。后来元兵退去了。就寻到了林江的尸首。可是家里的房子已经烧毁了。只得租借人家的屋子住着。婆媳两人相依如命。那时候徐氏还只有三十岁。有人劝他再嫁。徐氏对人终是这样说。我要养婆婆、教孤儿。给林家留一线的命脉的呵。后来林定老中了进士。追赠他的父母、像他一样的官衔。
  
       十四、【彩鸾代父】
  徐氏彩鸾。救父代死。题诗桥亭。骂贼投水。
  【原文】
  元李景文妻徐彩鸾。浦城徐嗣源女也。略通经史。每诵文天祥六歌。必为之感泣。至正中。贼寇浦城。彩鸾从父逃。贼及之。欲杀嗣源。彩鸾前曰。此吾父也。宁杀我。贼舍父而逼彩鸾。彩鸾谓父曰。儿义不受辱。父可急去。彩鸾至桂林桥。拾炭题诗于亭壁。曰。惟有桂林桥下水。千年照见妾心清。题毕。厉声骂贼。投水而死。
  
  宋有詹氏女。计脱父兄。过市东桥。投水而亡。元有徐彩鸾。愿代其父。至桂林桥。骂贼以死。其题亭壁之诗。一字一泪。写出心情。何其从容不迫耶。要之以死全其父。且以死全父之遗体。其揆一也。
  
  【白话解释】
  元朝李景文的妻子徐彩鸾。是浦城徐嗣源的女儿。颇懂得经史。他每每读到文天祥的六首歌。必定为他生了感动。吊下眼泪。到了至中年间。强盗来抢劫浦城。徐彩鸾就跟了父亲逃难。那里晓得就被强盗们追着了,快要杀他父亲徐嗣源的时候。徐彩鸾就走上前去。很勇敢地对着强盗说。这是我的父亲。宁可杀了我罢。强盗们便放了徐嗣源去迫徐彩鸾。彩鸾就对他父亲说。我明白大义。决不受他们的污辱。请父亲快快逃生罢。徐彩鸾到了桂林桥地方。就在地上拾了一根炭。在壁上题了一首诗。诗里说、只有桂林桥下的水。一千年也照得见我的心肠清洁吓。写完了。把强盗大骂了一番。投河自尽了。
  
  十五、【朱寿诉冤】
  朱寿救父。效法缇萦。衰求恳切。冤狱以明。
  【原文】
  元朱寿父环。为奴诬其出资助反。将被刑。环子元病不能起。视寿而泣。寿曰。昔缇萦能救父。我独非人耶。乃走告法曹掾冯耿贤曰。妾父无罪。亡奴挟怨诬之耳。若事不得直。一家枉作泉下鬼矣。闻君素长者。故敢以闻。言与泪俱。冯叱曰。此岂汝女子所知。寿哀祈益切。冯心动。乃使吏鞫奴。得诬状。环乃获免。
  
  人当祸患之临。所为之竭力救援者。惟自家骨肉。为最切耳。此无子之所以可悲也。淳于意无子而缇萦救之。朱环有子而寿救之。存效法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个女子叫朱寿。他的父亲就叫朱环。被仆人诬告他是出了钱财、帮助人家造反。因此将要受刑。这时候恰值他的儿子名叫朱元的。正生了病。不能起身。于是只好对着女儿朱寿哭着。朱寿说。从前淳于缇萦能够救父。我难道不是人吗。就去对法官冯耿贤哭诉。说。我的父亲是没有罪的。不过是被恶仆怀恨。要陷害我的父亲罢了。假使奇冤不能伸雪。一家的老小就都去做地下冤枉的鬼了。你是一个贤明的长官。所以我敢来诉说。说话的时候。眼泪像水般的流出来。那时冯法官大声地喝着。说。这种大的案件。不是你们女子所能知道的。可是朱寿益发很悲哀地的哭求昭雪。于是感动了法官的心。就吩咐属员去穷诘那恶奴。便得了诬告的供状。后来朱环才得免了罪。
  
  十六、【韩刘刺血】
  刘氏姑病。拭粪啮蛆。臂血指血。屡进屡去。
  【原文】
  元显官韩太初妻刘氏。家徙和州。刘氏奉姑宁氏以行。姑仆地伤腰。刘氏刺臂血。和药以进。遂愈。至瓜洲。姑复病。再进再愈。至和州。姑患风疾。不能起便溺。刘氏亲手扶拭。时盛暑。日夜为姑捍逐蚊蝇。蛆生枕席。刘氏啮之。蛆不复生。姑病寻愈。一日、姑忽病危。啮刘氏手指。意欲永诀。刘复刺指血。和汤以进。病又愈。
  
  病、苦矣。夏间病尤苦。病至于不能起便溺。蚊蝇丛集。蛆生枕席。其苦不可胜言矣。若非有孝妇扶拭之。挥逐之。啮噬之。宁氏不几为齐桓公乎。最可奇者。臂血指血。屡进屡愈。益以见孝之无感不通也。
  
  【白话解释】
  元朝有个贵显的官姓韩名太初。他的妻子刘氏。当他搬到和州去住的时候。是陪伴婆婆宁氏同去的。婆婆一个不小心跌伤了腰部。刘氏便在自己手臂上刺出血来。拌匀在药里给婆婆吃。果然腰伤就好了。到了瓜洲地方。那里晓得婆婆的病复发了。他再刺血拌药去给婆婆吃。病又好了。最后到和州。婆婆生了风疾。就是大小便的时候。也不能起来。刘氏亲自替他去扶持、去揩拭。这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天。日夜替婆婆驱除蚊子苍蝇。见蛆虫生在枕席上。刘氏就用口把他啮死。蛆虫便不再生了。婆婆的病。不久也就好了。有一天。婆婆忽然病得很利害。咬着刘氏的手指。意思是要永诀了。刘氏又刺着手指。得了血。放在汤里给婆婆去吃喝。病又好了。
  
  十七、【诸娥钉板】
  诸娥八岁。为伸父冤。辗转钉板。配享曹媛。
  【原文】
  明诸士吉女娥。山阴人。士吉于洪武初。为粮长。有黠而逋赋者。诬士吉于官。执法论死。二子炳焕亦系狱。娥年方八岁。昼夜号哭。与其舅陶山长走京师诉冤。时有令。冤者非卧钉板。勿与勘问。娥辗转板上。几毙。事乃闻。勘之。仅戍一兄而止。娥受伤甚重而卒。里人哀之。为肖其像。而配享于曹娥庙中。
  
  是较之缇萦朱寿而更甚焉。娥年仅八岁耳。能与其舅走京师。诉父冤。已为人所难能。况以嫩肤弱肉。辗转于钉板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盖只知有父。而遑计其他。卒以得伸父冤。娥虽死犹生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诸士吉的女儿。名叫娥。是山阴地方人。诸士吉在洪武初年。主管着粮税的事务。被一个刁恶又欠粮的人。到官里去诬告他。照律要判死刑。并且把他两个儿子一个叫诸炳一个叫诸焕的。也都关到牢狱里。那时候诸娥只有八岁的年纪。见着家里弄得家破人亡。就日夜不绝地悲哭。后来和他的舅舅陶山长。同到京城里去诉冤。那时候有种限制诉冤的法令。要诉冤屈的人。应该先到钉板上去卧着。否则是不肯审问的。诸娥的志向很坚决。便在钉板上反覆打滚。险些儿死了。这个消息给官吏们听到了。就去推勘审问。结果只把他的一个哥哥充军到边疆上去。案子便完结了。后来诸娥因为受伤太重便死了。乡村里的人都很替他悲伤。就给他塑了肖像。供在曹娥的庙里。
  
  十八、【李甄拜道】
  甄氏姑病。沿道拜求。庐墓三载。懿德千秋。
  【原文】
  明栾城李大妻甄氏。孝于舅姑。夫与其弟异居。姑一日出往次子家。甄氏随侍不忍去。姑命之还。甫三日。甄氏忽心动。举身流汗。少顷。果有人来告其姑病笃者。甄氏沿途拜祷。往至姑侧。侍疾数日而愈。后姑年九十一以疾卒。合葬于舅墓。甄氏庐于墓侧三年。旦夕悲恸不辍。里人称为孝妇。洪武中。诏旌表其门。
  
  孝子之于父母。精诚所感。血脉相通。如啮指心痛者。亦不数觏。乃孝妇之于姑。亦心动汗流。我未之前闻也。沿途拜祷。迫切之至矣。庐墓三年。哀恸之至矣。尽养尽哀。尽心尽力。孝妇之道。于斯为极。
  
  【白话解释】
  明朝栾城地方李大的妻子甄氏。侍奉公婆十分孝顺。他的丈夫是和弟弟已经分居了的。有一天。婆婆出去。要到第二个儿子家里的时候。他很不放心的跟着婆婆去。后来婆婆叫他回来。他才回来了。不到三天工夫。甄氏觉得心惊肉跳。浑身出汗。感觉到不安。不多时候。果然有人来报告婆婆病重的消息。甄氏马上动身。一路拜着祷告神明保佑婆婆。他到了婆婆的身边。很小心的看护了数天。婆婆的病就好了。后来婆婆活到九十一岁生病死了。甄氏就把婆婆合葬在公公的坟里。自己在坟旁搭起了茅屋。住了三年。日日夜夜不绝地悲哭。所以乡村里的人。都称他是一个孝顺的媳妇。洪武年间。皇帝赐他一方匾额。挂在他门前。去表扬他的孝行。
  
  十九、【淑圆击鼓】
  淑圆七岁。击鼓伸冤。母病割臂。善护椿萱。
   【原文】
  明林时女淑圆。莆田人。时登永乐十三年进士。观政刑部。缘门籍事诖误系狱。例发北京营工。淑圆甫七岁。击登闻鼓。诉父冤。仁宗监国南京。矜其幼。赐以饭。遂宥时罪。后随任陕西。母王氏病。诸药勿效。其时淑圆年已十二。潜割左臂肉。和粥以进。母获全愈。长嫁西安左卫指挥使费铭。寿至八十余。
  
  七岁小女子、竟能击登闻鼓以伸父冤乎。是较之诸娥而又弱一岁也。宜仁宗之矜其幼。赐以饭。赦其父之罪矣。今之七八岁小女子为何如乎。至割臂以疗母。乃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明朝林时的女儿。名叫淑圆。莆田人。林时是永乐十三年考取的进士。在刑部衙门里做官。后来为着宫门悬挂册籍的事。受了罪。下在牢狱里。照例应该派到北京去做苦工。林淑圆这时候只有七岁。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到通政院敲打登闻鼓。诉着父亲的冤抑。那时仁宗皇帝正在南京治理国事。看他这样小的年纪。有这样的孝心。也觉得他可怜。所以就给他饭吃。又把他的父亲林时免了罪。后来他的父亲到陕西去上任。他也跟了去。母亲王氏不幸生了病。吃了各种药。都没有效验。那时林淑圆已经十二岁了。暗中割了左臂的肉。煮在粥里奉给母亲吃。果然母亲的病就好了。等到年长的时候。嫁给西安地方做左卫指挥使的费铭。死的那年。已有八十多岁了。
  
  二十、【桂李割乳】
  李氏疗姑。割乳昏仆。惊动全城。神明呵护。
  【原文】
  明桂廷凤妻李氏。其姑患痰疾。将不起。闻有言乳肉可疗者。李氏乃煮药爇香。祷灶神。自割一乳。昏仆于地。气绝。廷凤呼药不应。出视。见血流满地。大惊呼救。倾骇城市。邑长佐皆诣庐。命亟治。俄有僧踵门曰。以蕲艾傅之即愈。如其言。果苏。比求僧。不复见矣。乃取乳和药奉姑。姑竟获全。
  
  世皆知割股疗亲事。而王陈氏剖肝。桂李氏割乳。尤为闻所未闻。夫割股犹是亲之肉。然非所论于王陈氏桂李氏也。此二人者。皆疗其姑也。且前无成例。今偶有闻。即毅然为之。可谓奇孝格天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桂廷凤的妻子李氏。在婆婆生了痰疾。非常危险的当儿。听人说起人身上的乳肉。可以疗治的话。李氏一面煎药。一面焚香在灶神面前。很虔诚地祷告。自己便去割下了一只奶。因此在地上晕倒气绝了。等到桂廷凤唤他拿药没有回应。桂廷凤就出来看他的时候。见他已卧在满地的血泊里面了。便大声求救。城市的住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奇。县里的官长们也都亲自来慰问。吩咐给他快快医治。正在那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和尚。走到门前说。你们只要用蕲艾贴在受伤的地方。就会好的。后来依了和尚的话。果然苏醒了。等到想去谢和尚的时候。那知早已不见了。后来把乳肉和了药给婆婆去吃。婆婆的性命果然保全了。
  
  二十一、【庐吴寻骸】
  吴氏鬻女。孝义动天。二骸既得。夫丧亦旋。
  【原文】
  明庐清妻吴氏。潞州人。清以父母客死临洺。贫乏不能归葬。发愤死。吴氏叹曰。舅姑委骨于北。良人殒命于南。人伦巨责。集吾身矣。遂鬻女为旅费。独抵临洺。觅舅姑瘗处。不得。号泣中野。忽遇清所授徒。为指示收二骸以归。复冒暑至汴。负夫骨还。三丧毕举。忍饿无他志。学正刘崧。言于知州马暾。赎其女。厚卹之。
  
  庐吴氏可谓尽人伦之至矣。舅姑二丧。寄瘗临洺。其夫为廪生。岂不知尽人伦。尚以无法奉丧而愤死。况吴氏乎。况吴氏又加一夫丧在外乎。乃鬻女为资以求之。号泣中野以得之。谓非孝义动天欤。
  
  【白话解释】
  明朝庐清的妻子吴氏。潞州地方人。庐清因为父母都客死在临洺地方。穷得没有路费、可把遗骸迁回来安葬。自己很恨恨地死了。那时候吴氏叹息着说。公婆的枯骨还在北地。丈夫又死在南方。伦常上很大的责任。都归到我的身上了。因此把女儿卖掉。去做路上的川费。一个人独自到了临洺。寻不到翁姑埋骨的所在。正在田野大哭的当儿。忽然遇见了他丈夫的学生。亏他指示以后。他就运着两具遗骸回来。后来再冒着大暑。到了河南。背着丈夫的遗骨回转。他做完了这三桩丧事。自己只是忍了饥饿。苦苦地守了节。那时教官刘崧。对知州马暾去陈说他的节孝。于是就给他赎回了女儿。还好好的给了他一笔抚卹费。
  
  二十二、【陈高发鞍】
  高女觅葬。鞍重不前。遂开其塚。车辋宛然。
  【原文】
  明陈和妻高氏。早寡。奉翁姑孝。翁姑殁。葬毕。高年已五十。泣谓子刚曰。我父旅葬虞城北。母以枣木小车辋识之。比还。母亦死。弟懦。我三十年不敢言者。以汝祖父母在堂也。今欲往舁父遗骸。刚从之。至葬所。塚累累莫辨。高以发系马鞍逆行。自朝至夕。至一小塚。鞍重不能前。即开塚。车辋宛然。观者咸惊异。助之归。
  
  陈高氏之尽孝。可谓知所先后矣。盖女子出嫁。以事舅姑为主。舅姑老。夫又亡。不可一日离也。父丧未归。尚有懦弟。三十年后。翁姑丧葬事毕。乃觅父骸。两家子职。一身独当。诚孝所感。宜发鞍效灵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陈和的妻子高氏。年轻时候、丈夫就死了。侍奉公婆十分孝顺。后来公公婆婆都死了。又给公婆安葬好。这时候、高氏年纪已经五十岁了。对着他的儿子名陈刚的、哭着说。我的父亲先前客葬在虞城的北面。我的母亲特地用一块枣木的小车牙。葬在里面做记号。回到家里。母亲也就死了。我的弟弟非常懦弱。我隐瞒了三十个年头。不敢声张出来。因为你的祖父祖母还在堂上的缘故。现在我要去搬父亲的遗骨了。因此陈刚也跟了母亲一同去。到了葬地里。只看见许许多多的高坟。究竟他的父亲葬在那个坟里。已经辨不清楚了。高氏就把头发缚在马鞍的上面。向后倒走。从早晨到了夜里。走到一处小坟里。觉得马鞍很重。不能再向前走了。就开了坟。坟里的一块小车牙。还一点不改的放着。旁人看见的都觉得惊奇。大家用金钱资助陈高氏母子两个人。搬着遗骨回来。
  
  二十三、【刘女代耕】
  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
  【原文】
  明刘氏二孝女。汝阳人。父玉生七女。无子。家贫力田。尝至垅上叹曰。生女不生男。使我扶犁不辍也。其第四第六女闻之。恻然。遂立誓不嫁。着短衣。代父耕作。以菽水承欢。及父母相继卒。无力营葬。二女即屋为邱。日定省焉。隆庆四年。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诣其舍。请见。时二女年皆六十余矣。
  
  生女不生男一语。淳于意叹之。而缇萦上书。刘玉叹之。而二女代耕。谁谓生女无益哉。亦视己身德行何如耳。至于晨昏定省。始终无间。已可云孝。乃即屋为邱。六十余年来。定省未缺。其孝为何如乎。
  
  【白话解释】
  明朝汝阳地方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每日种着田。有一次、站在田里高的土堆上面。自己叹息着说。我只生了女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可是被他的第四和第六的两个女儿听得了。很可怜着年老的父亲。两个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着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年老父亲的欢心。等到父母先后死了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他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照生前一样的问安。隆庆四年的时候。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他们的家里去见他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二十四、【武江侍食】
  江氏每食。必先侍姑。甘亲污秽。勿使女奴。
  【原文】
  明武师端妻江氏。事父母以孝著。及归师端。其姑病痢。江氏为湔洗。邻妇曰。若岂无仆婢而亲污秽耶。江氏曰。仆婢以势使。虽不敢违。非所甘也。我则甘之。姑噤口二旬。医技穷。江氏割左膊肉。火干为末。讬药以进。姑服之渐愈。每食。必身侍姑。姑食讫。乃食。筹家事。则之他所。不令姑闻愁叹声。里党则焉。
  人每不甘为父母亲污秽。况为其姑乎。抑思我母、却为我甘亲污秽也。我姑却为我夫甘亲污秽也。仆婢亦人也。己受母姑深恩。而犹不甘。仆婢其甘之哉。非势使而何。孝妇推念及此。诚无微不至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武师端的妻子江氏。社会上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孝顺父母的。后来嫁给武师端。他的婆婆生了痢疾。他亲自替婆婆洗濯。有一个邻家的妇人对他说。你家难道没有婢仆的吗。怎么要你亲自洗濯着污秽的东西。江氏说。婢仆们因了主人的威势。虽然不敢违反。但是并非自己愿意的。我呢却是自己愿意的呵。后来他的婆婆、生了二十多天的噤口痢疾。医生没法医治。都回绝了。江氏就割了左臂上的肉。焙干做了末。假说是药。给他婆婆去吃。婆婆的病。果然渐渐痊愈了。每餐他必亲自侍奉婆婆。等到婆婆吃完。他才自己去吃。计划家事的时候。他一定走到别的地方去商议。不使他的婆婆听到愁叹的声音。乡里和亲戚的人。都佩服他的孝顺行为。做着自己的模范。
  
  【绪余】
  女子之孝。不仅温凊定省而已。凡各项事务。与父母舅姑。有切实关系。皆当挺身担任之。惟情有难易之不同。如未嫁时。倚父母以生存。则奋不顾身。以急父母之事。乃良知良能之发现。犹亲亲之本心也。迨既嫁以后。有夫与子以牵其情。此时对于父母。亦奋身急事。一如未嫁时。则其至性。不为私念所夺。若非有毅力者。曷克至此。至子妇对于舅姑。似无毛里之属。未蒙抚育之恩。无非敬夫所尊。爱夫所亲已耳。乃能推孝父母之心以孝之。修人补天。尤恒情所难。而至孝之人。则无所谓难者。由其深明夫妇一体之义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10:27 , Processed in 0.1096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