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10|回复: 0

净空法师:净宗同学必须要遵守五个科目,作为我们行门的标准,也就等于戒律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4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15-5-25 09:36 编辑

净空法师:净宗同学必须要遵守五个科目,作为我们行门的标准,也就等于戒律
净土的五个科目,是净土宗学人修行的五个内容。南无阿弥陀佛!
(2014-01-08 10:56:21) 作者:
河流e家

来源:净土释疑网
   恭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70集
    2014年1月5日
4d895efdt8355c7b27b79&690.gif
净宗同学必须要遵守五个科目,作为我们行门的标准,也就等于戒律
  [解]本品广明善恶果报。《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故诸经中,反覆教诲也。又《吴译》曰:“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
  我们念到此地,这是五种原译本《吴译》的原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净业三福”这一段,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净宗学会“当年在美国成立,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净宗同学必须要遵守五个科目,作为我们行门的标准,也就等于戒律。
  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一般同学都能够记得住,希望时时刻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这五科。
  第一科,“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落实在《弟子规》。把《弟子规》做到了,这两句就算是及格了。下面一句“慈心不杀”,最后一句“修十善业”,“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我们把这三桩事情称它为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理念就是从“净业三福”来的。佛提出来了,我们怎么落实?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必须学习的功课,那是做人的根本。

要想成佛,必须先得把人做好
  “净业三福”第一福是人道。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所以要想成佛,必须先得把人做好。标准的人,佛心目当中就是做到这四句,所以这是第一福。
从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才可以入佛门
  人不能没有福!从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才可以入佛门。入佛门,先要接受“三皈”、“五戒”,所以第二福里头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三句现在没有了,“三皈”也没有了。
  “三皈”也造成严重的误会,“皈依佛”,以为佛像就是佛、经典是法、出家人是僧,这“三皈”意思错了!这个形式上的三宝,它有作用,它的作用是提醒我们;真正的皈依是自性三宝,就是本性。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就是那个自性,那个自性是三宝。
  “自性觉”是佛宝,“佛”是觉的意思。自性觉”,自性不迷;阿赖耶迷,自性不迷,我们要从阿赖耶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
  “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自性正”。正知正见的标准是佛经,佛所说的是正知正见,没有一字一句是说错了的,所以我们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地来读诵经典,希望经典帮助我们开智慧。没有智慧不要紧,记住!依教奉行,久久自然能生智慧,这个是性德,这叫“归依法”。
  “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净而不染。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净、我要不受外境干扰、不受外境影响,这真正“皈依僧”,是这个意思。
“灌顶”不是洒水,把最高的佛法传给你叫“灌顶”
  惠能大师那个时代,去释迦牟尼佛大概一千六百多年。我们从《坛经》上看到,能大师跟一般人说“皈依”,他就不说“佛、法、僧”。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要认真思考,为什么他改了?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不说“佛、法、僧”;说“觉、正、净”,然后再加以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由此可知,在唐朝这个时候,佛教传到中国来几百年了,一般世俗对佛法已经产生误会,把意思解错了,他为了纠正,所以不用“佛、法、僧”,用“觉、正、净”。何况六祖到我们现在又一千多年了(汉到唐大概七百年),越传越讹。现在人不肯深入经藏,不研究这些东西,以讹传讹,外面人看出家人这样,他就信以为真了。我还有年轻人到香港来看我,出家人,跪在地下要我给他“摩顶”,这就是对“摩顶”真正的意思不懂。
  摩顶加持,我用什么加持你?摩个顶就算加持,那不太简单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密宗“灌顶”加持,这个注解前面有详细说明,黄念祖老居士讲的。他本人是密宗金刚上师,传秘法的,为我们解释“灌顶”的意思。“灌”是什么意思?“灌”是授予,传授给你;“顶”是最高的佛法,人头顶,“顶法”。把最高的佛法传给你,这叫灌顶;不是用几滴水洒到头上,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形式。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现在人“重形式不重实质”,这是可悲的现象!

“止于一”学习,定能成就,就是顶法,就是正法
  什么法是如来的“顶法”?《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既然平等了,哪个是“顶法”?法是“正”,“皈依正,正而不邪”。你看“正”什么意思?中国的文字,上面是个“一”,下面是个“止”,你受这一法,你一生学习,不能改变,这叫“顶法”。法是平等的,选择之后一生不改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就得定,他就开智慧;开智慧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法法都是“顶法”,这个一定要知道。
   
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我们示现了,每一位善知识他专修一样,善财童子去参访,他自己非常谦虚:在一切法里头,我只懂这个法门,其他的我不懂,你到别处去参访。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贡高我慢的,没有称自己是第一的。所以“止于一”就是正法;同时学两样、学三样,就不是正法。为什么?你的心力、精力分散了,不能集中。分散了,就会产生妄想、产生杂念,你就起疑惑。两个可以比较,一个没比较的。成佛之道决定是“因戒得定”,“戒”就是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你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教下所说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称它做“理一心不乱”。各宗用的名词不一样,境界完全平等。
  
念一部《无量寿经》,就灌顶一次;念N部,就灌顶N次
  今天我们得到这部经、得到这个法门,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我最高的法门。我能接受,我能理解,我能修行,我一门深入,就有“得定”的可能;得定之后继续修学,就有开悟的可能,这叫“顶法”。老师把这个传授给我,这叫灌顶。传授之后,你每一天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那是谁?那是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念一遍就是灌顶一次,念十遍就是灌顶十次,那是真灌顶,那不是假的,实质的灌顶,不是形式灌顶。
  名词、术语的含义要搞清楚,不能囫囵吞枣、不能人云亦云,自己有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净业三福”第二福是入门,一定“受持三皈”,“三皈”是你进门,把佛法最高的修行原则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不可以违背“觉、正、净”。“觉、正、净”的反面是“迷、邪、染”,“迷、邪、染”是制造六道轮回;“觉、正、净”是制造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称为净土,娑婆称为秽土。
从“五戒、十善”下手修学“觉、正、净”
  用什么方法修“觉、正、净”?从哪里下手?从“五戒、十善”下手。“五戒、十善”,我们这个经上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都是细说“五戒、十善”,就是古大德所提倡的持戒念佛。如果受了“三皈”,还是“迷、邪、染”,没有“归”,你没有回头。“五戒、十善”没有断,你还是造轮回业,你不能往生净土。第二福是入佛门。第三福是大乘菩萨道,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小乘成就了,回小向大。大乘第一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本经这几品,三十二到三十七,六品经,因果讲得最多。要深信因果,从因果里头产生畏惧之心,决定不能作恶、不能违背自性。
自然法则是最健康、最好的;违背自然,问题就出来了
  “自性”,现在一般人称为“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最健康的、是最好的;违背自然,问题就出来了。古人随顺自然,现在人要创造、要革新、要改变自然,观念不一样!自然是被改变的了,怎么改变的?破坏自然!破坏自然环境,带来的就是灾难。有科学的工具,古时候破坏自然没工具,现在有工具,真的可以移山,真的可以填海。山移开了,海填出来了,一个海啸来了怎么办?后悔,迟了!人要过得幸福美满,还是随顺自然的好。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连科学家也提倡恢复自然的农耕,我们才有健康的食物。破坏大自然的规律,稻米,养人最重要的物质出问题了;蔬菜出问题了;水也出问题了,这里面都有对人不利的一些毒素在里头。佛在这个经上所讲的“饮苦食毒”,这句话在过去我们看不懂,现在完全明白了。三十年前,我们在香港吃东西,小摊子上,随便哪个小摊子坐下来吃,没有问题;现在不敢了,怕什么?怕饮食中毒。你说人活得多可怜、活得多苦!深信因果,那就好了,不敢作恶,恶有恶报,恶报太可怕了。可是今天没有因果教育、没有宗教教育,一般人把因果,谁一说因果,“这是宗教!”,后头接着“这是迷信!”迷信就是“拨无因果”,狂妄到极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5:33 , Processed in 0.1083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