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70|回复: 0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 第157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4 2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5-12-14 21:19 编辑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
---学习班 第157集
2015年7月21日讲于香港




l

    学生: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识中国文字,学东方智慧(节要)」,郭帅华老师。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有五千余年的历史,祖先的智慧,灿烂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相继灭亡,唯独中华文明延传不衰,而且愈来愈对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炎黄子孙随著时间的发展,也愈来愈昌隆。原因何在?据学者研究,第一,我们的古圣先贤、列祖列宗是遵天道而序人伦,为我们创造了博大的文化智慧,德荫子孙。中华民族重视孝道,孝道的体现就是家道的延续,所谓修身齐家。代代延续就使祖先的智慧得以保留。
  其次,在於文字的创造和传承。因为音声是言出即逝,而文字是经久不衰的,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能够做到亘古不变。那就使得祖先的智慧、社会经验,各种文明能够完整的记录下来,同时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这也是中华民族衍传不息的根本所在。
  文字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恢复民族信心,传承中华文明,延续祖先的智慧,就必须要从文字来入门,以便做到我们了解祖先、了解古代社会,如此,我们的信心才会油然生发,我们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够逐步提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二O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发言里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习主席为我们强调了文字的重要性。
  在古代,学习要有基础,基础是从文字开始,《三字经》中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所谓的小学,就是指文字之学。中国古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视先后次第,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次第,结果自然而成。依照传承下来的通行观念,学习次第依次是蒙学、小学、经学、史学。简略的来讲,是遵循这个次第。
  一、文字的来源
  中国的文字最初是如何来的呢?在《说文解字叙》中写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中国人凡事不忘本,都要追根溯源,从源头说起。文字也是如此,首先是伏羲画卦。伏羲是我们的始祖,为三皇之首。他观天象、观地文,然后再看鸟兽虫鱼、大自然万物的体现,总结出来规律。根据所看到的这种智慧用八卦表现出来。
  「以垂宪象」是什么意思呢?以八卦来彰示天地之道。八卦下面是坎,是北方。坎这个字,中间是一横,上面和下面是断开的两条直线,后人认为坎就像水一样。而且坎在五行当中是属水,在八卦当中坎属水。於是就认为这是文字的起源。黄侃先生提到,实际八卦是文字起初的符号,学生认为这是文字智慧的一种初始,文字传递智慧,所以彰示天道。
  到后来是结绳而治。在《说文.叙》中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学生认为,结绳而治是文字之用的一种体现,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具体表达。后来就促使文字,即有形、音、义,有记录作用的一种符号开始出现了。「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造字不是采取闻所未闻的事物,一定是取人们生活当中显而易见、容易明白的,文字有它的共通性,所以文字本来的创造并不高深复杂。「见鸟兽蹏迒之迹」,比如在中原地带冬天会下大雪,雪地里会有各种动物走过的脚印,比如老虎、梅花鹿。它的脚印是有区分的,看到相应的图案,就知道相应的动物了,这就是一种取向,根据鸟兽的足迹。所以,我们就能领会到,「初造书契」就是根据生活现象开始造一些基本的字。
  文字的创造是有规律的,文字的构形规律是什么呢?六书。最初记载六书的是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造字之本也。」许慎详细解释了六书的意义,我们学习汉字就有方法可以依循了。
  二、文字的演变
  最早的是殷商的甲骨文,刻在甲骨上;其次是钟鼎文,铸造在钟鼎器上面;然后是小篆,是秦朝的李斯根据前代的文字所创制的;然后是隶书,然后是楷书,就是我们现在的通行字体。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因为形体不统一、大小不一致,所谓文字异形,不方便记录,逐渐就演变改革,到小篆的时候达到成熟。小篆形体是长方形的字体,大小一致,笔画固定,同时也表现了汉字的造字意图,所谓的六书规律在小篆中也保留了下来,所谓是文字的成熟代表,是文字的分水岭。
  后来产生隶变,因为篆书是圆曲的笔画,书写就缓慢一些,后世为了书写的方便快捷,把圆曲的笔画改成了方正的笔画,形成了隶变。形成隶变之后,产生很大改变,文字由「表意系统」变成「表势系统」,就是文字不再通过形体来传递智慧了,相当一部分字很难睹其形而明其义,不能通过分析而了解。这就促使了《说文解字》的产生。所以《说文解字》的出现是为了正文字、正文义的。同时也是为了让人们对经典正确的理解,让人们认识到,识字然后能通经,通经然后能致用。所以学习文字就是学习经学的基础,而往往通达文字的人既是小学家,也是经学家。
  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家乡是河南郾城县,就是河南漯河。他曾经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一一O年),在当时的皇家图书馆(东观),与马融、刘珍等经学大师一起校对五经,校对史传,这就得以见到之前的很多秘籍,所以通达五经。《汉书》记载,「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汉朝只有五经,乐经亡佚了。五经统统通达,天下无双。所以我们知道《说文解字》的高度所在,通经致用也是《说文解字》的目的所在之一。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功课和入门功课。学习《说文解字》是要以学习「说文部首」为入门功课,因为部首是说文的纲领,所谓纲举则目张,自然就能通晓全书。《说文解字》一共是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许慎首创部首,把这些字分为五百四十大类,统领一切汉字。古代将说文部首称为字源,文字之本源。明其源才能知其流,这五百四十大类,是所有文字的体现和总结,而所有的文字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政治、智慧等等;换句话说,五百四十部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体现,也是整个文字学的集中体现。《说文解字》把这五百四十部首涵盖所有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后人把这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动物类、植物类、自然界类、器用类、数目类。这些类构成了整个世界、整个古代文化。
  三、自然界类的基础文字
  「一」,一就是一切,道生一切,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一才有一切,这是中国古人哲学观的体现,是对宇宙人生、世界万物看法的表示,所以学文字就是在学习文化和古人对於世界的认识。
  「天」,古文字的天,上面这个圆形就像人的头一样,所以天的本义就像人的头。头为人体最高,所以头有珍贵之义。人最高的就是头,世界万物最高的是天空,至高无上,引申为天空。天是尊贵的,古人敬重天。天是高大的,所以,以天比喻高大。
  「日」,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古文字就画成一个太阳的形状,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一只神鸟叫「三足金乌」,所以画象石当中,又画了一个鸟在圆形的太阳中。小篆是为了统一字形的需要,所以把圆形演变为长方形。「月」,月亮是阙的,所以直接画一个半圆形的字体,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字体。阙是月亮的常态,有明亮之意。
  「雨」,我们看了能体会到古人造字,字形体现如此丰富的内容,就像简笔画一样,小雨滴慢慢开始下,上面的一横代表天空,《说文》的雨字就像连绵不断的大雨,所谓见形知义。
  四、人体类字形分析
  「人」,就像一个人作揖之形,拱手作礼。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礼义之邦如何体现呢?写个人字就知道了,代表谦恭有礼之态。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为三才之一,是有尊贵的天性,这就说明古人认为人是高贵的,既然高贵就不能糟蹋自己,就不能不尊重我们的本性,所以人要学道德,这不就是一种造化吗?
  「化」,如何体现呢?倒立的人。人最大的变化莫过於头朝下,头朝下可以说是很不正常的,用此来表示巨大的变化,本质的变化。古人是崇尚教化的,所谓教学为先。所以,化,教行也。通过教育去变化气质、净化心灵。
  「大」,《说文》的解释,「天大地大人亦大」。大本身是什么?大就是人。人为大,所以人要修道德,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通过正面站立的人表示,人和天地一样都是大的,一定要好好的修身。
  「保」,养也,养育,母亲抱著孩子。几千年文字的表达,让后人如此直观的看到这种教化。母亲抱著孩子,也是父母之德的一种体现。我们说保养、保护、保持等等。周朝时代,成王年少时,「在襁褓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顺,此三公之职也。」所以能成就圣君,怎么体现的?三保。我们现在教导孩子,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身心健康,然后有好的德行智慧,又有好的能力,就能成才。
  五、动物类字形分析
  「马」,怒也,武也。怒是表示马的那种巍然的气魄。为什么小篆的马字和篆书的马字,取马站立的姿势?站立的时候,是不是威风凛凛?比如说千里马,跑著跑著长鸣一声,两脚抬起,正是这种最佳状态的描写。古人咔嚓一下把这个动作定形了,所谓的抓拍镜头,写成这种文字。比如唐朝的时候,国泰民安,马都低头吃草,养得很胖,唐朝尚肥,女子也都很胖,马也吃得很肥。
  「龟」,旧也。东西旧了,一定是用的时间很长才会旧,所以就和长久的久相通,意思就是龟最长寿。我们看古文的龟,俯著看乌龟,有侧面之形,又是它走路的样子,不同的表现。
  「象」,就是大象的样子,长长的鼻子,太形象了。象,南越之大兽也,那时候已经跑到南边去了,比如现在的泰国、印度。实际上大象就是在中国居住的,比如河南的「豫」,就是人牵著一头大象。大象比较怕冷,中原四季分明,所以南方冬天热,好过冬,就跑到南方了,这是一种自然的迁徙。大舜耕於历山,大象还帮他耕田。就说明当时中国有很多的大象。
  「鸟」,就是鸟在树上站著的样子,眼睛、翅膀、嘴巴都很明显。鸟本来是两只脚,隶变以后的字体,就是四只脚,说明隶变后的字体就不准了。
  「乌」,和鸟的区分就是中间少一横,为什么呢?眼睛是什么颜色的?黑色,乌鸦是什么颜色呢?黑色。浑身通黑,一下子来看,好像找不到眼睛一样,所以就把眼睛去除了,就体现到文字表现的精准。乌,孝鸟也,本义就是乌鸦。若只说乌,乌鸦也。乌鸦有反哺的这种特性,像人的孝道一样,乌鸦反哺,所以,乌,孝鸟也。这就是文字带来的教化,就是文化含义。
  六、植物庄稼类字形分析
  「艹」(草),艹往往是丛生的,我们很少会见到一棵小草,是吧?比较少见。往往是成片的,所以用两个屮字表示众多的艹之意。「茻」,众艹也。用两个艹字或者四个屮字表示茫茫的大草原。
  「莫」字,莫本身是暮的本字,暮就是夕阳落山的暮,傍晚的含义,像不像太阳落在草丛当中!上古洪荒之时,人都是在野外生活的,怎么表现傍晚呢?也没有表可看,当时也没有测日影的圭表,还是在远古时期。所以通过太阳的落山来表示。在草原上没有山怎么办?落在艹(草)中,所以就是暮的本字。
  「册」,符命也。在古代,文字是刻在竹简上,或写在竹简上。最早的时候,竹简可能是不平的,有长有短,中间有两根绳子穿起来,小篆册字是不是能够看得出来?象其札一长一短。我们说书册、画册,实际上就是古代以竹简为书的一种遗留。
  「典」,五帝之书也。这个典,就是五帝智慧的体现,承载大道,那是经典,要受到恭敬,所以要供奉起来。你看这个典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恭敬经典,要敬惜字纸!文字当中有教化,尊阁之也,所以中国古人自古就是尊重经典的。
  「来」,它的本意是麦字。所以来中间的一竖就是麦秆儿,两边就是麦芒。古人认为麦子是上天恩赐的,所以叫天所来也。古代和现代的中原地区都是以小麦做为粮食的。古人感恩天地,天地有大恩,赐这个麦子,是从天上下来的,所以引申为来往之来。
  七、宫室与数目类字形分析
  「宀」,从宀的字都是和房屋有关系,房屋的侧面之形。「家」,下面是豕,代表猪,这说明人已经定居了。最早的时候是居处不定的,已经定居了,说明已经逐渐发展农业了。
  「三」,天地人之道也,这是讲三的文化含义。从三数,就是说明它本身是数字。古人往往赋予汉字这种文化含义,三就代表天地人,中间那横就代表人道,人道居中;同时三代表多,事不过三,就是多的表示。比如,《曹刿论战》当中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三而竭就是鼓声太多,士气就没了。我们看森林的「森」,从三木,三木就代表多木,它有时候不是指具体的三这个数字。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三足就是下边三条腿儿,两耳就是把这个鼎挂起来用。和五味之宝器也,最初是煮饭用的。我们去博物馆参观,鼎都是很大的,这就说明古代家族、团体是注重和谐合作的,所以容器就很大。我们就知道古代的家是指家族,甚至古代的家就认为是天下,所以叫家国天下。比如周朝,有八百六十七年的历史,实际上最初不就是从一家开始的吗?后来鼎就做为王位权势的一种象徵,比如说定鼎。
  「玉」,石之美有五德,玉是晶莹剔透,光滑温润的,所以人们根据它的颜色、质地,赋予玉如同人一样的德行,有五德。用玉,提醒自己要像玉一样有仁、义、礼、智、信。比如在《白虎通》中说: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既然是珍贵的,凡是美好、珍贵的事物都冠以玉名,表示珍贵之义。比如说,琼楼玉宇,雕栏玉砌,这都是它尊贵的体现。《说文解字》玉部有一百二十六个字,比如说「理」,理是治玉也;「珍」,宝也。这么多的字都和玉有关系,说明对古人而言,玉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八、文字的功用
  文字到底有什么功用呢?学生根据前人的教诲、老师的教导总结:首先,文字承载文化,它是天道人伦的体现。比如「人」字,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比如「信」,人言为信。是不是天道的体现呢?第二,传递文明。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很多事物的情况,比如《说文》说:蒙恬制笔,蒙恬最先创造毛笔。第三,开启智慧,文字告诉我们种种道理,比如从「竞」这个字能看出人不能各自光顾著表达,要相互倾听、尊重、学习,能开启我们的智慧。第四,增进交流,当两地语言不通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文字,就可以用文字来沟通。比如说相隔千里的两个人可以通过写出来的文字交换思想,也能达到一见如故的效果。第五,通经致用,中国文化,儒家以经学做为主脉。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呢?原因之一就在於要通经,字解对了,经才能解对。所以说识字才能通经,经典通达了,才能善解古圣人之教诲,才能够正确的体现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当中,才能致用。第六,沟通古今。我们如何了解古代呢?通过这节课,我们是不是对古代有简单的了解?这就是沟通古代。第七,我们的先祖想把他的智慧经验传递下来,用文字记录。祖先知不知道后代子孙会看到、会认识到啊?一定知道。所以古今就相通了,心性就相通了。所以,我们真的是能体会得到,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和祖先是一脉相承。第八,存亡继绝。没有文字,经典传不下来,经典传不下来,文明就灭亡,乃至於国家就灭亡了。在《说文解字叙》中许慎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我们学到这里,对祖先的崇敬之心得到提升,得到更进一步的充实。因为我们加深了解,因为我们又深入受益了。祖先的苦心经营,就是为了让民族文化延传不息,乃至於说,要为世界的和平带来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如果世界各个国家都重视中国文字的学习,那么就都能够无国界、无宗教、无分别的同时吸收古圣先贤所带给我们的天道、人伦的智慧,能解决各种危机矛盾,以达到三皇五帝的大同之世,所谓的万邦谐和,天下太平!因此,中国文字不仅是属於中国的,是属於全人类的!
  老法师:我们看到郭老师这一篇文章,有什么感想?我们会不会想到,古圣先贤对於后人是多么的关怀热爱?为了把他们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传授给后一代的人,这很了不起,这让人真正感恩。用什么方法?就是发明这一套载具,文字。这个载体好,表意的,不是表音,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音声会变,表意就不变了。全世界,祖宗对於后代没有像中国这么厚,用心用得这么深,没有,他们的文字是拼音的,表音的文字,表音的文字顶多两百年,音变了就看不懂了,跟表意不一样。表意文字传几千年没变,再传千万年还是不变。唯有不变,古今就通了,我们后人跟前人通了,我们跟后世人也通了,这个工具到哪里去找?你要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对中国文字会热爱,你会认真学习。学习怎么?跟古人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就这样传给你了,你就得到了。得到真管用,帮助你身心健康,帮助你家庭幸福,帮助你事业顺畅,帮助社会和谐,帮助国家富强,帮助整个世界大同,起这么大的作用,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
  我在国外走的时间多,很多人问我,世界乱了,哪个地方安全?我都告诉他,中国。他们想不到,问我为什么原因?我说别看现在,往过去看,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族群老祖宗对待后代有中国这么厚道的?找不到。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宗,你细心去观察,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别看现在这一代,现在这一代不能看,也就是最近的这个一百五十年到两百年的历史,这个不能看,乱世。中国在古代有一次乱世,也是民不聊生,时间延续了五百年,周朝末年的五百年,春秋战国。这一次我们碰到了,在这个时代碰到了乱世,这个乱世经历,要从疏忽谈起的话,大概两百年。人有没有觉悟?看看现在的情形,好像开始觉悟了,好!那开始觉悟,不至於有五百年的乱世了。从哪里开始?从现在人意识到老祖宗东西好,有意思学了,不但中国人有意思学,全世界的人都想学,这是个好预兆。我看到伦敦传来的信息,在牛津大学,这一次有一个大规模的汉学的会议,几十个国家研究汉学的这些代表参加。在英国,过去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这是第一次这么大的规模,人慢慢省悟了。
  我们在这十几年当中,每一次在联合国的开会,我都会把这个提出来,向大家报告,希望大家能重视。《群书治要》我们编成《36O》,翻成英文本,现在有不少,有德文本、有法文本、有西班牙,好像日本人也翻译了,有日文的,好现象。联合国这个平台起作用,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大使,地区的代表。教科文组织,这里面一共有一百九十五个代表,比纽约联合国多,纽约的联合国只有一百四十多个代表,巴黎这边有一百九十五个代表。我们把这些东西资料介绍给他们,大会向他们做出报告之后,资料就分发给大家,特别是《群书治要》,唐太宗编的这一套,每一个人看到,没有一个不欢喜的。我们每年都在送,前年我们送第一册,去年送第二册,今年时间差一点,第三册现在才出来,明年办活动的时候可以送给他们,欢喜!
  我们要不要求这一生幸福美满的生活,希不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都有这个愿望,都认为这个做不到。我们跟大家说,做到了,中国几千年前就做到了,世世代代都有盛世出现,怎么会做不到?那怎么会做到的?教学为先,这中国古人懂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人相信,中国人一点都不怀疑,纵然生在乱世,也懂得怎样恢复秩序,有这个理论,有方法。中国人相信,但是外国人不相信,人性本善,人性真的是本善,你要是细心观察你会看到。我举例子,希望大家细心去观察,看什么?看婴儿,出生一百天,他还完全保持著天真,本善。你看他的眼睛,你看他的态度,他对待任何一个人去抱他,他还不认生,还不知道谁是他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不认识,完全天真。你去逗他,他喜欢,他没有分别心,他没有执著,这是天真,本善从这里看。到他有分别、有执著,知道谁是父母了,坏了,天真失掉了,本善失掉了。这个时候才有善恶之善,本善不是善恶,善恶都没有那是本善。在一百天的时候,三、四个月的这些婴儿最容易看出来,你不能不相信。
  古人讲的人性本善,还把它写在《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大学问。为什么?教育的宗旨就在你教科书上头一句话。宗旨是什么?希望我们都能回归本善,教育就圆满了。中国人讲本性本善,佛法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跟本性本善是一个意思,佛就是本善。佛陀的教育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回归本善,从一切不善省悟过来,觉悟过来。本善是自性,中国人叫本性,佛法里叫自性,是一桩事情。惠能大师开悟作佛了,凭什么作佛了?回归本善,宗门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这个意思。他开悟说了五句话,那就是本善,那五句。他回归本善了,他认清楚,认识了,五祖衣钵就给他。
  本善是清净的,没有污染,先天是清净的,人之初,性本善。后天染污了,「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惯,染污了,跟你怎么相远?跟自己的本性慢慢就拉远了。小孩天真,家庭要教得好的话,可以保持到二、三岁,那个天真,那是真幸福。为什么?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看到世间人都是好人,他不知道什么叫坏人,不知道什么叫坏事,这多幸福。一知道,就有分别、就有执著,这幸福就慢慢消失了。我很相信,古人,我们讲对小孩,小孩的天真可以保持到十年。十岁之后他知道分别了,他有分别、有执著了;在十岁之前没有,不知道什么叫好人、坏人,在他眼睛当中平等,个个都是好人,没有坏人,你给他讲,他也不相信。现在不行了,现在什么?现在很小就被染污了,小孩一出生,坐在电视机前,他眼睛睁开他就看,就开始染污了。我们细心观察现在小孩,三、四岁就严重染污,一般人讲他懂事了,懂事是天真失掉了,他懂得现在社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懂这些了,这句话不是好话。古时候小孩懂事是读圣贤书,家教,学校老师教,那个看法、想法跟著古圣先贤来的,一脉相承,那叫懂事。现在的小孩做出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没有成年就吸毒,竞争、斗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他学会这些东西。
  所以中国文化值得人尊敬,这篇文章要放在我们祭祖特刊里面,好!随著这个来流传,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有它的价值,重视汉字。我这次到英国去访问,主要就为这桩事情。我听说英国人,国家下令,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统统要学中文,但学中文是学的简体字,是一桩好事情,美中不足就是没有从中国文字学下手,我去的时候希望提醒他们这一点。这个当然很难相信,所以我希望学校,大学,大学里面成立一个实验班,我们做三年到五年的实验,也不希望有很多的学生,三、五十个学生,专攻文字学。三、五年之后,看看这个实验有没有效果。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读《四库全书》,通达汉字文言文,对中国古籍丝毫障碍都没有。将来这些老师可以在大学中文系里面教汉学,教这门课,让中国《四库全书》在这个时代起作用,目的在此地。这个里头,中国老祖宗,不仅留给中国人,他是留给全人类,这是心量大,慈悲心切,把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方法,这个方法从身心修养到治国平天下,都用文言文写在这部书里头。这部书真正是宝,世间任何宝物没有办法超过它,它是真的宝。汉字是一把钥匙,如果没有这把钥匙,这个书留下来一堆废纸,有什么用处?你拿到这把钥匙,这门就打开了,你就能享受古圣先贤给你最丰富的遗产,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到英国去考察、去参观,也就是希望提醒他这一点,研究中国文好,是好事情,但是要研究古文。古文比今文有价值,今文的范围不大,古文这范围无量无边,广大是无量无边,深,深没有底限的,这是珍宝,希望他们能觉悟。我们努力,也希望能合作这个事情。学校办实验专科这个科目,我们提供教材,我们提供老师,给它介绍老师。我说你们要做,我在这个专修班里面设立三十个奖学金,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我们来养三十个老师。希望的是学校能够收五十个,不要超过六十人,这么一个专修班。我们有这个奖学金,有些人他想学,缴不起学费,这个问题我们替他解决,我说至少我送你三十个人。现在我们还在研究怎么合作,这是好事情。好,我们看下面还有一篇。
  学生: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恭敬节录自蔡礼旭老师讲记。
  壹、释题
  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这两个身分,是天地间最尊贵的,我们对孩子的人生影响最大。
  「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人们不学,责任在谁?《三字经》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身分尊贵的背后都是要尽责任的。所以,我们一起探讨,也是一起立志,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我们要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什么时候开始做?现在就开始,当下就做。如何做?从根本开始做。什么是根本?身教是根本,格物是根本,改习性是根本,力行孝道是根本,从德行下手是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回到当一个学生开始,从心态归零,感念祖先、圣贤的恩开始做起。
  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事实上,真心去做就是圆满的,而不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孩子,是我们的小孩、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民族的下一代。我们学校做好了,再向各地推展宝贵的经验,那就利益了整个中国的孩子。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人恢复了伦理道德,恢复了孝道,全世界就效法,也救了下一代。全天下孩子的未来跟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这个「孩子」也是指天下的孩子。
  如何是「一生的贵人」?人为什么会尊贵?因为他念念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著想。人因为存心而尊贵、因为行为而尊贵,而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尊贵。我们由於这分信任而有一分道义,好好的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著想,有这一念心就是尊贵的人。我们所著眼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会伴随他一辈子。在小学、在初中就把这些影响一生的、最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深深扎在孩子心中,这一生他就是幸福的人。
  「学贵立志」,首先要立下跟孔老夫子同样的志向,因为孔老夫子是我们教育界最好的榜样。我们跟别人介绍自己在学校教书,会觉得「我跟孔老夫子同行」,与有荣焉。为此,我们的心行也要像孔老夫子,要效法他。
  现在,我们的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应该站出来,这才是道义的人生。该做的,九死一生都要做;不该做的,金山、银山在面前都如如不动。所以,我们要做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事情——教育。只有改善人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要做世间最不能少的人、做世人不愿意做的事。世人不愿意做什么?放下自私自利,从此牺牲奉献,这一般的人不愿意做。但是,我们就愿意做这样的人,去利益更多的学生。有这样的胸怀,一生就不会空过。
  谁来做?「君、亲、师」都要做。君,领导者;亲,长辈、父母、家人;师,老师,这三者都是重要的角色。再延伸开来,每个人都要做,因为我们对社会有责任,我们做了,社会风气就因为我们而改善,看到的人都感动。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地球人、每个华人、每个国人的责任。如何做?首先要做谁的贵人?要做自己的贵人。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人?不能自助,怎能助人?身修而后家齐,正己才能化人。怎么做?君子务本,所以先要从格物、修身开始做起。我们要做孩子的贵人,所以要先深入圣贤教诲、做个圣贤的好弟子。真诚心去做就是圆满,至诚感通。
  贰、生命的意义
  人活著的目标是什么?活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也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明明德,明德是自己的本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我们可以恢复到如孔子、孟子一般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
  有一个香港的华人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拥有全世界最悠久文化、智慧最高的民族,可是,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变成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为了几百块钱,就杀害自己的父母至亲。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文化断层、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承传下来。所以文化的价值、文化的重要性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就看得非常的清楚。问题的根本是缺了德行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
  参、人类的苦难
  现在人的浩劫就是圣人的教诲没有人听,愚昧的思想反而很多人都接受。天下就这样不吉祥了。因为现代人的思想偏颇而产生了种种的灾祸。从自身来看,身有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愈来愈多,而且发病的年龄一直在下降。心理也出问题了。现在全世界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忧郁症、躁郁症,这些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
  个人身心的问题延伸到家庭,家庭中的五伦,其中三伦都出了问题。夫妻一伦,现在离婚率是非常的高;父子一伦,现在懂得孝养父母的人愈来愈少。社会养老、育幼都成了问题。社会上黑心食品出现了,堕胎现象出现了,还有欺诈、失业率、犯罪率都上升了。这些都跟人心有关系。据医院的登记,全世界堕胎的人数一年就有五千万,这比任何一次世界大战都要惨烈,而且是杀自己的亲生骨肉。世界也出现问题,现在的水灾、风灾、地震、山崩地陷等灾害很常见。有没有发现,突然之间地面陷下一个大坑洞?这些情况发生频率都是愈来愈高。
  苦难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得把病根找到,才能对症下药。《孟子》讲: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孟子》又说:「饱食暖衣(一个人吃得饱、穿得暖),逸居而无教(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对父母家庭的责任心,没有教他做人),则近於禽兽」。禽兽欲望很重。欲似深渊。您看《孟子》这几段话,把根源都找到了——利欲。现在是全世界都急功近利,被功利主义所污染。人为了赚更多的钱,把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给忘记了,重利轻义!
  肆、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人类的苦难的原因是思想错了、利欲薰心了。转变思想要靠教育。我们重新找回东方中国的教育智慧,唯有教育才能根本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礼记.学记》就有一句话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我们老祖宗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一个人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再由父子之间亲爱的天性,延伸到爱兄弟、爱家人、爱邻里乡党、爱一切的人;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也皆须爱。因为「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自自然然孝心启发,去爱一切人),仁民而爱物(再去爱一切的生命、万物)」。而一个人若能终身保持对父母的亲爱,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所以,只要从利转成义,社会问题就解决了。《礼记.学记》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要改善整个社会风俗,必然要从教学下手才行。
  我们看这个「教()」字,,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第一个叉是父母、长辈和老师画的,小孩子模仿力很强,也跟著画,这是上行下效,是身教。右边是手拿著一支树枝,耳提面命,不厌其烦的耐心。老祖宗真是把宇宙天地之间的真理都融进了字里。「学」就是觉,是觉悟的意思。我们得先明理、觉悟,我们才能去教人。「育」字,「养子使作善也」。关键字不是养,而是「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明理、善良的人。教育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伦理是五伦;道德是八德,学了以后,人有羞耻心,耻於作恶,不愿意违背道德标准;学习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教育,人就不敢作恶。
  (一)五伦八德
  讲到伦理道德,很重要的是五伦八德。在《礼记》当中有讲到:「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这三个伦常在家庭当中,延伸开来就是整个社会,这就是「人无伦外之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不可能离开这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五种关系和谐相处了,人是幸福的,而且一定是有作为的。
  五伦关系最核心的是夫妇。「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而后才能「兄友弟恭」。夫妻之间吵吵闹闹,父子会亲吗?兄弟会友爱吗?每一个人都想赶紧逃出这个家。所以下一代人格要健康,最核心的就是夫妇的和谐,这就是整个五伦关系的核心所在。我们老祖先这么重视婚姻、婚礼,就是这个道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好,社会决定乱。「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所以,踏入婚姻就要为家庭、为社会负上责任。
  (二)教育的目标
  教学者期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代表教学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为家庭培养人才。「为天下得人」,这是教育者的使命感。从学生个人来讲,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我们《礼记.学记》的一句很重要的经句,可谓教育的核心点就是增长善心。
  读书志在圣贤
  学生的目标是成就德行,就是「长善救失」,而且还要不断提升成为圣贤人,这是读书志在圣贤。《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会愈来愈有智慧。要想做圣贤,「止於至善」就是人生的目标。你立定了志向,很清楚,心不会妄动,就静下来了。
  教育要防患於未然
  夫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所以,保护青少年的心灵非常重要,「非圣书,屏勿视」,现在全世界的青少年被这些邪恶的书籍、影视障碍了清净心。「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斗」是好胜心、嫉妒心、见不得人好。让他「见人善,即思齐」,就不斗了。「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的患得患失之心会随著年龄增长愈来愈严重。除非他活得很明白,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提升灵性、提升智慧,而不是去贪求更多的东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定到一定的程度,最后本有的明德就恢复了,智慧就开显了。
  伍、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一定要恢复,因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两股精神就是孝道跟师道。
  (一)教师的重要性
  师道尊严,要了解教师的重要性。《群书治要》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法律能将不孝的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他们的孝行,他们的情操;法能够处罚窃盗的人,但是却不能让人有伯夷、叔齐这样廉洁的德风。我们从中更明显的体会到,根本还是要靠教化。孔子培养了学生三千人,个个都可以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成为人们依循的做人准则,他们的行为都成为大众的表率,三千人都能影响一方、教化一方。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
  《礼记.学记》告诉我们:「玉不琢,不成器」。古人用玉来比喻,很具体。所以,人也要培养锻炼才能成才。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圣贤教育,都需要老师的教导。父母教孩子尊重老师,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是最关键的。有一句老话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汉朝的大儒杨雄说:「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这个孩子从小能否扎下伦理道德的根基,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二)尊师方能重道
  尊重老师才能尊重道德学问。《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重老师最难能可贵,它也是最关键的根本。老师受到尊重了,然后道德学问、真理才会受到敬重,人民才会认真恭敬的学习。「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也,尊师则不论贵贱贫富矣(《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为政是管理好众人之事,把国家治理好。每个人都尊师,都懂得伦常大道,都懂得自己的本分,家庭就安定了。而且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老师的身分、贫富贵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俗话说:「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状元学生是因为老实、听话、真干的态度超过老师。而且,「孝亲是尊师的基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很深刻了解这个真理。我们都希望孩子真正受益,那得他先尊重老师;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态度,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
  (三)振兴师道
  首先是「自重而后人重」。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这个「表」字就是表率,要自重。我们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把「师生如父子」做了出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不做出来怎么弘道?父母、老师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所以才受到尊重。
  《群书治要》说:「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我在后面加了一句,「知为圣贤学生,才能为老师」,我们学生都当不好,怎么可能当得了老师?我们有了这个认知,就会明白,要当一个好弟子,首先从尽本分做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的本分。所谓「道」,是指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不管是做人做事,它都是亘古不变的。遵守这个法则,做人、做事不违越这个法则,就是「德」,所以老师传道德,教道德。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道,它不离五伦关系。父子有亲中,父子是道,亲就是德。君臣有义中,君臣是道,义就是德。夫妇有别中,夫义妇德的夫妇关系就是道,别就是德。所谓「夫义」,义是德,是做一个丈夫的「夫德」。总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抓住了整个道德的纲领。其实,要把孩子教懂事不是很复杂,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认知到这十二德目,然后重视修德,尽力落实在生活中。
  传道授业的老师得自己真正去深入经典、去理解,然后自己好好去落实,绝不是把道理讲给学生听。因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落实得愈多,真心的流露就愈多,也就愈容易跟学生产生共鸣。解惑,要解别人的疑惑,首先要先解自己的疑惑,自觉才能觉他,自度才能度人。《尚书》讲:「先觉才能觉后觉」。所以,老师首先自己要有智慧,为此,就先要具备学习的弟子相,这样才能承传圣贤教诲。所以,老师要自我提升,尤其要提升智慧,就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陆、教育工作者的典范——至圣先师
  我们现在从事教育工作,见到社会大众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期许自己做现代的孔子,真正向孔子学习。
  (一)孔子之治学
  第一个,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子所讲一切经教,都是古圣先贤教导他的。一个人有这样的态度就谦卑,谦卑就能受教。
  夫子第二个求学的态度就是立志。孔子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习一定要先立志,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能知少而足,没恒心,不能遇到逆境就退缩、遇到顺境就贪著。志於学,学什么?就是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学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的学问。
  第三,夫子学习的态度是好学。「公冶长第五」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子是说:十个大家庭所居住的地方必定有好的德行特质者。但是,人虽然有很好的本质,还要后天勇猛精进用功才会有好的成就、学问。好学最主要体现在恒心,有恒为成功之本。「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一定可以做得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雍也第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这是夫子的好学的状态。
  第四、主动。《论语》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是说,别人能帮上我们多少忙,跟我们的态度成正比。
  第五、要不自欺。孔子对子路讲:「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学习态度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求学很重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师长要诚实、要不自欺。
  第六个学习的态度是「格物」。《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就是格除物欲,这是大根大本。
  第七、力行的态度很重要,学了要马上去做。夫子就是有这样的风范,才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第八、把义理贯通,把义理可以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中。因为夫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学了经典,去思惟它的义理,这叫深解义趣。
  第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学习态度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老师,只有自己是学生。
  第十、夫子治学是抓住纲领。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便是忠恕之道。其实,所有的学问离不开「忠恕」这两个字。所以,师长老人家到联合国去的时候,刻了一枚非常庄严的印章,送给各国的领导者。这个印章上有八个字,「仁义忠恕」(儒家),「真诚慈悲」(佛家)。儒、道、释三教的经典都不离这个纲领,没有一法不是从这里流出来的。「尽己之谓忠」,一个人可以时时想著尽其在我、尽己之力,那他能够反求诸己;「推己之谓恕」,他就能推己及人。所以落实忠恕,然后契入仁爱之道,这就是掌握纲领。
  (二)孔子为师之风范
  我们学孔子如何为师的风范。夫子在《中庸》当中有提到,「天下之达道五」,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这五种。真正要圆融、和谐这五个关系,就要靠三达德「智、仁、勇」去落实。其实,三达德也包含了师生关系,古代讲师徒如父子,现在的师生只能像朋友,这是缘分有浅深,但是一心一意成就学生的心是亘古不变的。
  1、智慧
  要圆满五伦、圆满师生关系,首先是智慧。智慧表现在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大根大本找到了,假如不从孝道开始教起,就不叫教育。这对我们太重要了。智慧在看得深远。「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在社会问题就出在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智慧还在於禁於未发。夫子说「少成若天性」,《易经》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教育的智慧就是「禁於未发之谓豫」,不只是教育他人,还要教育自己。自己没有染上的坏习惯,不能再习染了,已经染上的坏习惯,一定要把它马上改掉。智慧在於因材施教。你很了解他的程度、心态,才能很好的指导他。「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夫子的智慧体现在抓住机会教育上。时节因缘刚好发生了,学生也信任老师,这个时候可以指点他,他会印象深刻。
  再来,「相观而善」也体现了教育的智慧。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2、仁德
  仁德首先体现在以身作则。夫子为什么能影响这么长远,关键在於夫子所说的他自己都做到了。曾子说:「夫子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见到一个人的优点就肯定他这个优点,没有把他的缺点或者以前做错的事变成成见放在心上。这个叫厚道,这是给人信心。听闻到好的教诲、善言,看到人家的善行,必亲自去落实。为了早一点利益学生,自己不辞劳苦的用功提升自己,是仁爱的动力、利益人的动力。
  仁德的第二个体现是「耐性」。夫子在《论语》里展现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德的第三个体现是有教无类。只要肯学的,都尽心尽力教。仁德的第四个体现是,胸怀天下的苍生。我们看夫子在「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夫子一生不就是往这个目标去努力嘛!夫子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假如我们社会现在往这个方向,很多问题会慢慢解决。
  3、勇气
  勇气首先是改过。夫子强调,「过则勿惮改」,勿惮就是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要勇於改过。勇气表现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承担,所以叫「勇於承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要「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是老百姓,也时时关心著国家、民族的发展。勇气还表现在立志。人的心量要像虚空一样大,心愿要比金刚石更坚定、不改变。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一个人要有成就,要「发勇猛心,立决定志」。在行道的过程中,要「不顾生死,不计成败」。勇气的第四个体现是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敢反省自己的不足,敢向学生认错,这也要有勇气。
  夫子的行谊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远远看到夫子,他非常有威仪;亲近他的时候觉得好亲切;一讲话,震慑心灵,句句都是义正言辞。这是夫子真心对人们的护念、爱护流露出来的威仪,所谓「诚於中,形於外」。夫子这些行谊很值得我们去体会,从心地上去效法夫子的德行。
  「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孔老夫子是最好的学生,所以他才成为至圣先师。「自敬而后人敬」,老师不因身分而尊贵,而是因为他的行为而尊贵。为人师表者,自己做出来的行为值得人家尊重,自自然然实至名归。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知为圣贤弟子者、知为圣贤学生者,然后可以为人师。我们要当自己父母、自己师长、自己圣贤祖宗的好弟子,才能够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老法师:蔡老师讲这个题目也讲了很多年,这个题目很重要,永远没有过去,它都是站立在教学最重要的地位上。教育的成功失败完全在老师,在老师哪些地方?就是先行其言。过去我们汤池做的实验,做成功了。最初我召集这三十七位老师,种子老师,最初的三十七个人。我告诉他,我们今天做这个工作是个神圣的工作,是实验,中国传统文化还管不管用,成败在此一举。为什么要干这个?被联合国逼出来的。我移民到澳洲,有这个机缘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这也是一个很稀有的缘分。没有缘分,我们从来没动这个念头;有这个缘分,我们觉得应该要做,把中国古圣先贤的这些理念方法经验在大会报告。听众都是各国大使代表,他们听得很欢喜。我下台的时候,很多人就围著我,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这做不到。我那时就是一瓢冷水浇头,白讲了,他们不能相信,他们没听说过,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没见到过这些事情。那怎么办?他们要证据,看到证据他相信,没有证据他不相信。所以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做出来给他看,找一个小区来做个实验点。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很多地方,缘都不成熟。
  二OO五年回到老家去看看,离开老家七十年了,家乡还有些父老,堂兄弟、族兄弟,还有不少人。我们聚会,把我这些年在海外做的一些事情向大家做报告。他们听了之后很欢喜,告诉我回来做,这么一个缘分。汤池正好有一块地,地上还有房子,它要卖,三十亩地。房子不适用,房子拆掉了,地买下来,建立校舍。建好之后,招这些老师们,我告诉老师,我们的实验是关系传统文化的存亡,一定要做成功。我说世界上有两个老师做得最成功的,第一个,孔子;第二个,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教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秘诀就是他做不到的他不说,他所说的全自己做到了。我就提醒老师,我们要做不到的不能讲,做到了才说。做什么?做《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们要真正做到才能教人。不能做到光口说,没用,没有人相信。所以要学释迦、要学孔子,这最好的老师。
  我给大家四个月时间,没想到两个月就落实了,这三样东西分量不多,两个月落实。落实之后,这杨老师打电话问我,下一步怎么办?我说真落实了?真落实了。我不敢相信,真落实了。我说真落实了,下乡入户,表演给大家看,我们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出来,《十善业道》做出来,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到每个家庭去拜访,拜访就表演,看到人家家里老人,就是我们父母,做子女的看到父母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做出来。做了三个星期,向大家宣布中心开课,欢迎大家来学习,这样搞成功的。
  真没想到三个月,这个小镇风气转过来了,我们认为需要二年、三年才能够做到的,没有想到三个月,感到非常惊讶。我告诉老师,千万不要居功,不要认为这是我的功劳、我的智慧、我的才能做到的,我说这样做你们就全错了。谁的功德?祖宗之德,三宝加持,不是人能干得到的。我们怎么能冒祖宗三宝之恩?这个不可以的,这有罪的,所以大家要把这个降下来。谁的功德?我们地方领导的功德,还有小镇人民的功德。为什么?领导帮助我们成立这个学校,领导之德;人民欢喜,我们说的他都肯落实,都肯做到,人民合作,才成功的。所以一定要谦虚,不要忘记孔子、释迦一生怎么把人教好的,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如果有傲慢态度,有自以为是的态度,就失败了,那以后就不堪设想。
  今天这两篇文章都好,都非常难得,讲的是最重要的事情,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8:34 , Processed in 0.1329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