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00|回复: 0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策划草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2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9-7-3 18:04 编辑

   
捕获.PNG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策划草案
感受佛教历史 体验佛教文化 重塑民族信仰  
打造二十一世纪佛教文化产业园
大投入     高起点
大制作 高效益
大视野  高价值
中亚佛教协会编制
   
第一节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建设契机和构想
建设和发展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正逢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现阶段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具有 的意义日益凸显,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此大形势下,作为具有深厚历 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的佛教文化不甘落后。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 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自《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发布以来,各部门相继出台本部门规划纲要,采取一系列重 点措施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这些规划的制 定和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使我国朝着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目标持续迈进。面向未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习近平主席对佛教的重视和国家中亚大文化发展 战略迫切需要,佛教文化必将成为重塑中国信仰和中亚大文化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佛教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长期 战略需要。这为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和有力的保障。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社 会影响。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是中国研究和推广佛教文化艺术的权威 产业园。为深入阐发和传播佛陀的和平理念、弘扬中华佛教文化,推 动世界佛教事业的整体发展,现由中亚佛教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联合 共同计划在全国每个省至少打造一个佛教文化产业园。
342ac65c103853431d73c84d9113b07eca80881a.jpg
       佛教文化产业园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希望能为各位企业家、社会名流和广大老百姓提供一个以广结佛 缘、净化心灵、礼佛、弘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培训为一体 大型权威的综合产业园。产业园就当前国内外宗教文化学者对佛教产 业园系统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搜集、整理、研究、论证而成。
  深入挖掘佛教文化艺术资源,探索佛教文化发展与管理之道。保护和 发展中国佛教艺术。为弘扬佛教文化,宣传佛学理论,引导信众净化 心灵、注重道德、服务社会、促进和谐,打造最具权威性的“佛教文 化产业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西汉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传承佛教随着朝代的兴衰更迭,几经起落,但 却留下了神圣的灿烂的佛教艺术遗产。 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已成为中 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的艺术 创造才能。

      不容置疑,佛教艺术是世界宗教艺术宝库中的灿烂瑰宝,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但是,当前国内外宗教文化学者缺少对佛教艺 术系统工程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足够重视,这一现象与当前我 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成果极不相称。 作为有着数 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有责任将这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式多 样的佛教艺术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收集、整理、研究,对 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世界佛教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事业神圣而宏伟,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 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爱教的伟 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大 力加强自身建设,谱写我国佛教事业新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佛教文化产业园是一次佛教文化展示与参与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大 型文化产业园。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以佛教文化艺术为主 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展示、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 通过一系列旅游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深挖佛教文化内涵,加强国际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佛教文化资源和旅游开 发价值,让佛教产业园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相信中亚佛教文化产业 园将对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佛教文化产业园来说,如何抢抓新一轮中国文化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找准切合实际的发 展方式,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佛教文化发展, 并破例三次接见星云大师,说明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领导人更加强调宗 教团结和大力支持宗教发展工作,新一轮中国文化大开发正是党和国 家持续加快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积 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 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打造中亚佛教文 化产业园的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文化政策为指导, 紧扣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定位,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以“中亚 文化”为精髓,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为主线,整合文化旅游资 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佛教文化品牌,加速产业振兴,促进全 国佛教产业大融合、大发展,逐步把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成为全 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timg (1).jpg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对重要项目要发挥政府主 导作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的同时,广辟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 金参与开发;
     (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各
类投资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项目,变民间资金 为民间资本,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三)“分步实施、项目招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 主体”的发展思路,可将园区整体招商,也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招 商,吸引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参与开发。
    (四)“全民参与、整体宣传”的原则。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 支持、配合项目开发,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协调和 管理,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园区的对外宣传。
timg.jpg
     三、园区定位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以佛教文化为核心,以中亚文化为精髓,涵 盖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旅游文化、佛教教学文化、养生 文化、养老文化等文化,着力整合各地文化、旅游资源,构筑集旅游 观光、礼佛、弘法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佛教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把产 业园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场所,树立“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 中的核心地位,把佛教文化产业园打造成民族信仰礼佛弘法的知名品 牌,使之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佛教文化 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推动地方经济跨越 发展

     四、园区内容

      “佛教”为主题,以“中亚文化”为主线,对园区进行科学规 划布局,整合佛教历史文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文化旅游内容, 牢固树立佛教文化的重要位置,“中亚佛教文化”在产业园文化中的 核心地位。佛教文化产业园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文化,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希望能为各位企业家、社会名流和广大老百姓提供一个以 广结佛缘、净化心灵、礼佛、弘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培训 为一体大型权威的综合产业园。

第二节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发展市场分析与战略规划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世纪的古印度,现在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初源泉之一。大约在纪元前后传人中国,至今已 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佛教与旅游历来便有着密切的联系,佛教旅游就 是以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配套相关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而开发 成的旅游产品。本次策划打造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的目的,是坚持以 礼佛弘法为主旨,以旅游效益为推进,并形成以佛教文化为主线,将 项目区建成既有鲜明特色又功能齐全,适应多种旅游需求的现代化佛 教文化旅游区。通过项目的分析,探询旅游开发中,佛教旅游资源与 地方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以期为我国今后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指明 方向。
u=3644879414,1657324614&fm=27&gp=0.jpg

      一、 市场分析

             () 佛教文化现状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 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 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 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在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 说“全民信佛”也不算夸张;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 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 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佛教思想和世人普遍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性格特征也非常相符,因此佛教被全 世界的人民接受也是迟早的事。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宗教活动场所 8.5 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 30 万人,宗教团体 3000 多个。而佛教在中 国已有二千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 1.3 万余座,出家僧尼约 20 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 12 万人,活佛 1700 余人,寺 院 3000 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 1600 余座。
    佛教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宗教信徒最多的一个教派,从古至今兴建的 寺庙也不计其数,甚至一村多寺的情况在我国为数不少,由于受重视 程度不够,其中很大一部分寺庙甚至属于国家文物级的相关建筑因年 久失修损毁严重,部分佛教瑰宝也面临盗毁,造成了我国文化遗产的 流失。为使我国的佛教文化瑰宝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拟在全国每个省 打造至少打造一个佛教文化产业园,使众多信徒多一个佛教研究与礼 佛弘法交流的活动场所,同时,也将带动旅游等各行业发展,造福社 会。

       () 旅游市场分析

       2007 1-11 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 39970340 人次,与 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3.37%。2007 12 16 日,全国年节及纪念 日休假办法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公布,意味着从 1999 年起在中国实 行的一年“3 个黄金周、1 个小长假(元旦)”,从 2008 年起将转变 为“两个黄金周、5 个小长假”。法定假期调整后,短途游即将成为市场新亮点。针对现在人们对佛教重视程度的加深,为中亚增加新的佛 教旅游线路,是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赢最为适合的投资项目。
u=3894819108,3967162391&fm=27&gp=0.jpg
      二、 项目体系、定位、理念、思路

      项目建设要挖掘旅游文化, 整合文化和生态一体化发展, 实现目标、 主题、文化、形象、产业的统一,依托人间佛教文化,塑造城市旅游 新的地标形象,构建泛旅游产业链,打造多功能的城市 TBD,引领新方 式,打造多层次佛学体验旅游方式,构建佛教文化的现代生活体系, 营造和谐文化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文化旅游发展大战 略规划,遵循“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围绕打造中国 AAAAA 级旅游 目的地为主线,坚持佛教文化和当地生态整合发展的“佛文化生态” 主题,着力恢复重建当地生态城市公园,开发观光游憩、文化生态体 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旅游,努力把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建设成全 国一流连锁经营的第一人间佛教文化旅游园区。

       (一) 策划体系

     基于上述对于佛教文化现状、地理位置、旅游市场的分析研究,为 更好地实现“兴佛教文化,创特色旅游”的概念,我们要在全国每个 省寻找合适地方构建佛教文化产业园。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产业园:最好选有遗址、遗迹的文化村落。在中国有相当一 部分村落有多座文物级寺庙,但由于资金和管理问题,经营不善、损 毁严重,甚至面临文物被盗的情况。选择这样的村落通过引资、融资、 募集等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即保护了文物,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 发展。
    风水佳:风水好的地方能聚人气、财气等; 环境好:好的自然环境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朝拜; 交通便利:交通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佛教文化产业园的兴 衰,所以对于选择交通的地区,不仅有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也可以 更为有效的吸引游客。
timg (5).jpg
          () 开发定位

         1、 主题名称定位
   经分析研究反复斟酌,主推旅游区名称为: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
         2、 功能定位——礼佛、弘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培训
          ● 朝拜与弘法——满足香客朝圣求佛与住持弘扬佛法的需求;
          ● 观光与体验——满足游客瞻仰观光、文化游憩与佛事体验的需求;
          ● 修学与交流——满足培养佛学与民族文化交流、研究的需求;
          ● 供奉与传承——满足供奉佛教舍利并世世代代传承的需求;
          ● 休闲与感知——对接休闲时代、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
          ● 传道与培训——为寺院培养佛教信徒,光大佛学。

         3、 风格定位

          ● 产业园以佛教庄园的构建模式进行建设,打造寺院、园林、农 田、养生、养老、教学于一体的佛教旅游圣地;
          ● 主体建筑采用**佛教寺庙建筑风格
          ● 环境建设体现当地特色,依托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 旅游区整体体现古典•佛教•生态•和谐的风格特征。

        4、 对象定位

      (1)佛教文化传播的主体:寺院、佛学大师、僧侣等;
      (2)文化传播的受体:知名企业家、佛学爱好者、普通信徒等;
      (3)各地游人。

timg (4).jpg
   () 策划理念

           1、以佛为尊:佛陀地位至高无上,佛教文化旅游区的性质决定了 “以佛为尊”的理念必须彰显。旅游区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不能 违背佛教的基本教义,更不能亵渎佛的尊严。
          2、以寺为体:寺院是佛与人之间的载体,寺院的兴建是为僧侣、 信徒们提供一个研究、交流佛学的一个活动场所。
           3、以人为本:以香客、游客、学僧为本,营造庄严肃穆的朝圣氛 围,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以及合理的线路组织,引导其“渐入佳境”, 并从中获得净化心灵与完善人格的体验,打造佛教文化精品旅游区和 佛学教育、研究基地。
         4、以游为上:佛教文化产业园的开发最终目的是实现礼佛弘扬佛 法与旅游促动的双赢局面。 本策划将深入挖掘佛教文化丰富内涵, “以 游为上”,打造旅游区核心吸引物——寺院、园林、农田、养生、养 老、教学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区,实现“佛游学互动”。
        5、挖掘旅游文化:佛教文化是产业园核心文化,人间佛教文化是 中国旅游的延伸文化。
                  一要突出人间佛教的创新思路;
       二是突出佛教 文化生态;
       三是突出佛教文化交流,打造中国第一“人间佛教文化旅 游地” 。
        6、整合文化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实现目标、主题、文化、形象、 产业的统一:结合当地地理开发实际情况,与佛教文化产业园整合, 使佛教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一体,相得益彰,创建人间佛教文化生态 旅游地。
        7、依托人间佛教文化,塑造城市旅游新的地标形象:每个佛教文
化产业园的开发,必须根据当地人文地标,树立当地作为佛教文化产 业延伸的核心形象,打造城市旅游新的核心吸引力,作为对当地文化 的补充,为改善当地旅游环境提供双核心产品支撑。
        8、构建泛旅游产业链,打造多功能的城市 TBD:每个项目最好选址 位于城市近郊地,生态环境良好,风水极佳的地方,项目开发必须集 合“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延伸产业链,形成为集养 生、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多层次旅游景区。
        9、引领新方式,打造多层次佛学体验旅游方式:项目在开发中必 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空缺,通过延伸佛学体验的深度、丰度 和广度,引领新型佛教旅游方式,令游客全方位多层次获得对佛学的 体验与感悟。
       10、构建佛教文化的现代生活体系,营造和谐文化社区:通过对传 统佛教文化符号、文化场景、文化氛围的移植,形成文化象征物,让 佛教徒、信众、佛学爱好者乃至于跟佛教没有关系的人,都可以在接 触佛的精神或具象中感悟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和谐,获得心灵的收获与慰藉。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成为人与人、人与 自然的和谐社区
u=2361905842,3404328525&fm=27&gp=0.jpg

          () 创意思路

         1、聚焦佛教:以佛教为依托,打造全国香客朝拜胜地;构筑中亚 佛教文化传播平台;强势推出“中国佛教文化”第一品牌。
         2、 联动发展: 通过区域联动、 游线联动及专业联动三大联动发展, 构想形成 “佛教互尊”、“拜学互用”、“香游互动”和“古今互融” 的“四大”动态发展趋势。 - 11 -  
         3、民生为本:大力宣传、推广活佛救苦救难、救民水火的功德; 弘扬佛法,放大至佛教文化范畴,将佛法与民生思想有机结合。
        4、提升放大:以各个神僧的史实为据,将佛教史实提升至民间观 音文化、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的高度指导项目策划;在国家宗教政策的指 导下,以众佛为主题,全面提升旅游区形象,放大所弘扬佛教在民间 的影响力。
timg (7).jpg

三、 产品开发及活动策划

          1、 产品开发

   佛教文化旅游区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促动、整体联动”,建立佛教产品体系,提升佛教产品竞争力,促进佛教文化旅游区的全面发展。
       (1)佛祖朝拜游:以当地文化遗产为资源依托,以此为旅游区的 特色和卖点,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旅游区的根本魅力所在,从而吸引 大量普通游客和虔诚的佛教信徒。例如:游人朝拜、进香、许愿还愿、 占卜开光、斋戒沐浴、佛经解说、赠送圣物等等。
     (2)法师修学游:深奥的佛学哲理,对于普通游客有着较强的吸 引力。法师讲经堂和佛学院是旅游区开发项目之一, 通过项目的建设 满足游客需求,打造佛学游特色旅游产品,同时也为准僧侣传道授业。
     (3)居士修行游:宗教文化旅游区的悠然意境,产业园专们为此修建居士林,共各地居士交流休憩,是众多现实生活中居士的理想选择。淡泊的生活,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是许多游客在短期内逃避繁杂 的城市生活,放松心情的理想选择。
     (4)放生游:结合民间传统放生活动,通过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 放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广大游客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呵护环境,激 发爱心。
       (5)银发养生游:利用佛教医学,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老年康体游。产业园建有养生苑,利用佛教医学及佛家养生思想,良好的生态 环境不仅可以开展老年康体游,也可提供老年人常年养生疗养之所。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佛家文化氛围为烘托,通过佛家养生药物、营养
品来开展老年体验游及开展购物活动,通过佛家养生思想来净化人的 思想灵魂。
     (6)隐士农耕游:佛教文化产业园一大特色旅游项目,通过与当 地村落的联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劳作,回归自然,体验农耕之乐。
     (7)素斋美食游:特色美食往往是旅游区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和提升旅游区品牌,提高知名 度,而且其本身亦是旅游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人气的重要吸引物。 依托当地的地方风味,通过对佛家美食(素斋)整合和创新,打造佛 教文化产业园的特色素食宴。
     (8)书画鉴赏游:佛教文化产业园建有藏宝楼,定期请各地书画 大师来此交流,游人可根据喜好求取字画,既可以传播禅理,也为中 国传统书画提供一个交流鉴赏的平台。
     (9)佛教婚礼游:近来很多名人都举行佛教婚礼, 所以亦成为大 家的焦点。 一般以佛教形式进行婚礼,婚庆活动全部有法师、居士主 办。
     (10)佛光普照:为使更多人了解、重视佛文化,也为使受众范 围更广,可对开光佛教用品进行开光认证后进入市场流通。珠宝有其 鉴定证书,所以真假有所保证,而对开光的佛教用品却没有确切说明, 佛教协会可制定佛教用品行业标准对开光物品进行认证,当开光的佛 教用品附带鉴定证书进入城市商场后,佛教用品会进入更多寻常百姓 家,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timg (6).jpg
          2、 活动策划

    (1)佛事活动:僧人可为有需要的施主或悔罪、或讨平安、或消 灾延寿而做佛事活动。
    (2)斋僧会:是中国汉语系佛教最早的法会,起源于汉灵帝时。 佛教以僧人为三宝之一,故在家信徒皈依三宝,必须供养僧尼。斋僧 会可为施主超度荐福,纪念报恩,祈求平安,求雨灭灾。斋僧一般视 施主的财力,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既有集体斋僧,又有个 人斋僧,全凭自觉自愿。
    (3)越度亡灵:超度亡灵的法会,兴盛于宋朝,可根据施主需要 由法师、僧人超度孤魂野鬼或自己的已故亲友。
    (4)节日纪念:纪念法会多为佛教节日与中国民间信仰相融合而 形成的岁时习俗,成为僧俗共同纪念的大型法会。主要有佛诞节、盂 兰盆节、腊八放生等。
    (5)临终关怀:在临终阶段,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 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对病人做好临终心理关怀是非常必要的。 印光大师言:“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 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产业园可专门安排法师、僧人对有 需要的患者进行临终关怀,为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工作。
     (6)佛经展示:可请佛学大师,有道高僧等撰写各式经文,让游 人参观,学习,佛经渡与有缘人。

          3、 其他项目分析

  (1)兴建佛学院:佛法的传播,不是靠一代两代人能够完成的, 同样,佛法的传播也不是靠一个地方两个地方能够传播的。佛教人才 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佛教事业发展的兴衰 成败。中国佛教协会鉴于发展佛教教育,培养佛教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在九十年代就提出了为适应用功佛教事业不断发展培养合 格佛教人才的论调。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可兴建佛学院,对有学佛欲 望的人可以定向委培。
  (2)网络传播:诸法因缘生,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佛教文化的网 络传播提供了特殊的机缘和方法。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佛法的需求与 日俱增,特别是社会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烧香拜 佛、祈愿求福,希望能透过佛法的学习和实践,解除人生困惑,实现 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佛教界有志于弘法利生的精英们,也希望透过更 为便捷的手段广结善缘、弘传教法;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宗教事 务条例》,使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有法可依。“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住 微尘里转大法轮”,可以说网络实现了这种境界。
      (3)其他媒体传播:通过电视广播的形式广开佛学课堂,在国 家著名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请高僧讲解经,传播佛音。
      (4)消灾解难:可为有需要的施主安排大师进行风水勘测、消 灾解难等活动。
      (5)佛教圣物巡回展出: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佛教圣物蕴含着 身后的佛文化内涵,举办相应的文物展是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径之 一。
  (6)大型佛事研讨会:定期邀请各地法师、僧人来此举办佛事 研讨会,以此吸引亚洲乃至世界对佛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视,从而有效 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的范围。
      (7)佛教医学论坛:此为大众化活动,让不同层次的游客了解 佛教医学,发表自己n对佛教医学的理解、体会和经验并从中受益,并 组建专门的佛教医学论坛 BBS,扩大参与范围。
  (8)动漫基地和影视基地:动漫基地是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佛 的景象,让礼佛者感受不一样的佛文化。影视基地可出租场地进行拍 摄,即宣传了佛教文化产业园,也可增加收入。
  (9)广传佛音: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 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 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现今,我国涌现出不少经典的 佛教音乐,并广为流传。发展佛教音乐,也是佛音传播的重要途径之 一。
  (10)塔林:给修行人提供的安葬地,高僧可入塔,甚至普通僧 人也可入塔,普通人有行善大功德者也可入塔。进入塔林是僧人的至 高荣耀,因为僧人是在世尊涅盘后代替世尊教化世人的,是世尊的代 表,其尊崇世间无人能比。就像古代的中国,连皇帝见了僧人都要行 顶足礼,而僧人不必向皇帝行大礼,仅低头合十即可。
u=3022174073,1338357566&fm=27&gp=0.jpg

      四、 小结

      在全国宗教旅游产品建设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佛教文化旅游区必须 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引入全新理念,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树立
      并强化大旅游意识,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支撑旅游业的发展;积极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打造有强大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佛文化旅 游品牌;注重产品创新,在传统的宗教朝拜、旅游观光的基础上,向 参与体验、佛教文化、生态休闲、修身度假等综合性旅游产品方向发 展。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发展要坚持走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道路,创建绿色佛教旅游圣地,开发佛教文化产品,加大对佛 教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投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区以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功能分明、内外 联动发展为目标,着力完善佛教旅游服务配套功能,改变当前单一的 观光型产品,规划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佛教旅游 综合服务园区,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产品,形成 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打造成为全国佛教旅游产业示范园区。 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区以佛教旅游综合服务区为龙头,充分利用中 亚佛教协会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整合全世界佛教旅游资源,在全 国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一批佛教旅游综合服务区,来满足全国年 接待国内外游客至少 2 亿人次的佛教旅游和消费需要,到“十三五” 初,力争把每个中亚佛教文化产业园打造形成营销收入百亿元的旅游 综合服务产业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6 10:36 , Processed in 0.1328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