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17|回复: 2

家风传世,佑子孙福德绵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0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8-8-13 06:30 编辑

家风传世,佑子孙福德绵长!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祖上传下来的某种风气、习俗,与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相辅相成。良好的家风,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无声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注重精神的传承,很多家庭都会有家风,这些家庭美德铭记在从这个家庭走出的每个人的心灵中,融入在他们的血脉中,是支撑这个家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也正因如此中华文化才能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家风家教也很重要,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习近平主席就曾经强调过,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
     反观历史上成功的人物,无不是出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例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一直秉承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再如出了众多著名文人、科学家的钱氏家族,提倡“读书报国”,正是这样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培养出了钱学森、钱三强等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们。
      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的确,家风对家族成员的影响就如同岁月对古董的影响一样,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会对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贵重的家产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从如何和谐自己、和谐家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夫妻关系几个方面作了生动的讲述,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设疑问答更博得了现场听众的掌声和笑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孟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但对于江南钱氏家族而言,
      这话似乎并不灵验。
      相反,钱氏家族在创造
       绵延千年、兴而不衰的奇迹——
       世代人才辈出,家族群星璀璨。
       “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族,能够绵延连续,才人辈出?前不久,新增两院院士名单相继出炉。
院士,象征着我国最高学术荣誉。
       当选是无上的荣耀。
        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家族,出了多位两院院士:国学大师钱穆,与吕思勉、
        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一生著作等身,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中国学术界尊他为“一代宗师”,
        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儒学大师 。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钱伟长的父亲早逝,
       钱穆便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由于钱穆的儒风熏陶,
       钱伟长对国文十分感兴趣。
       1931年,钱伟长考取清华大学时,他的文、史两科成绩均是满分。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以国语和英文全优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成为文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被称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天才”。
       钱钟书精通中外文学,一部《围城》圈住了世人的心,而《管锥编》堪称是文学史的代表作。除此之外,钱钟书还精通多种外文:
      人,生当有品
      钱钧夫、钱学森父子1935年8月,钱学森赴美国学习、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二十八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萌发了回国报效祖国的念头。
但却遭美国当局多次阻挠,美国一位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咆哮道: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当年钱学森赴美留学,钱均夫根据家训专门为其写了庭训:
       “人,生当有品:
        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
        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
        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的消息传到上海,钱均夫给儿子写信勉励道:
        “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
        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
        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
        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
         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
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觉醒……”
         两段训诫,寥寥数语,
         千年家风,已了然。
          以真诚为品格
         以报国为远志
         钱玄同、钱三强父子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从事原子能核物理研究,师从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10年后,钱三强学成回国,主持建立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任所长,主持并制成了共和国第一个核装置——原子能反应堆。
      钱钟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书堂弟)
      钱临照,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物理学家、教育家。
       钱令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工程力学家, 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先驱。
       钱逸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催化和固体化学研究。
       钱保功,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家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穆长女)
       钱鸣高,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镠是奠基人。
       从钱镠生前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要求子孙秉承祖训,清正躬谨。而这些后来也演变为宝贵的精神遗产——《钱氏家训》(由清末钱文选采辑整理)有评论称:
       正是这部宝典中的教育之理,造就了江南钱氏书香绵延、世代人才涌现的盛况。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钱氏的后世人才中,再苦再难也要读书的例子比比皆是。
       近现代,钱氏多出“父子档”式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为人处世、教育方法便是深受钱氏一族的家训、家风影响。钱伟长的父亲也是去世较早,当时有很多乡邻劝钱伟长的母亲,叫钱伟长早点去做手工,赚点钱来补贴家用,但她目光远大,十分坚定地说:“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我国著名外交家钱其琛之子钱宁也讲述:
“读书修身是钱家历来的传统。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也总是敦促我们要多读书,是他让我们继承了钱家的这个传统。”
      没有手不释卷,哪来洗尽铅华?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这便是钱氏的家风。不能走万里路,那便读万卷书。
       1947年,有人来到钱伟长家里拜访,带来美国有关方面对钱伟长全家赴美的邀请,并提出优厚的待遇,钱伟长明确填“NO”,予以拒绝。
       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先生曾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钱家的千年辉煌,并不在独特的生财之道,也不在一纸家训传久远。而在于钱家子孙世代传承的精神骨气——不拘小利,但求利国利民的大家风范;
             不谋一家,愿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所以,一个人的容颜,三十岁之前靠遗传,三十岁之后,靠的是自己。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无论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本好书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
         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就像清代姚文田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我们看看历史,很多家族富贵起来非常快,败亡也非常快。有些家族也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因为种种原因消亡了,这些现象非常频繁,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
       因为第一代往往很辛苦,很努力地去创造事业,等到第二代就已经没有奋斗的目标了,没有奋斗的动力,已经开始享福了,享受了,慢慢就滋养出各种骄奢淫逸的思想行为了。如果还有余力,福分还够,延续到第三代,必然感召的是更过分、更挥霍、更浪费的这些子孙。往往到第二代、到第三代基本就毁了。就因为不懂这个道理,往往人们重视的都是钱财,重视的事业,不重视教育。对家庭兴旺发达的因果原理搞不清楚,总是用世俗的这些东西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往往招致大的都是恶果。
       如何构建优良家风?徐洪磊院长以一个身家百亿的大富翁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在餐桌上不肯“放过”一个饺子的小故事为例,让大家看到家族兴盛的奥义,就在这些节约惜福的好习惯,老规矩之中。
古人为何强调百善孝为先?为何忠孝能传家远?做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徐洪磊院长围绕“孝”字,娓娓道来,情理结合,为大家诠释了孝的意涵。讲到孝不仅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更是人性的总开关。孝,决定着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更是一切福报的根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万个家庭和睦,自然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强盛。愿更多人能够学习国学智慧,以孝悌为传家之本,以谨慎为保家之法,以勤俭为持家之方。提升人生智慧,传承优良家风。
       真正的好教育,根本不需要智商,不需要耗费心神。
       而是家族文化精神、与思想力量的传承!
无非不过是,赋予家庭一种美丽的进取意志,以高质量的人生为目标,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永远尝试,永生进取。
        视任何艰难险阻为人生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花开花落,宠辱无惊。
        只为了让人生不再空虚,不再无聊,只为不让自己生命虚度,枉活一遭。
       人生的快乐与成就,与死板的智商没半点关系,有关系的只有人生态度,是逆流而上选择奋进?还是随波逐流选择颓废?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人生,你的决定就是你的基因,你现在所做一切,都将在你的子孙身上重现!
        一切的焦虑毫无意义,只有这种强悍生命意志的遗传,才是一切的一切!
        教育这种事儿,努力是没用的,要看遗传。
        遗传的,不是一个僵死固化的智力商数。
         ——而是你人生的态度,信念,意志与勇气。
         由古而今,万千之年,从没有哪个鸡窝里,飞出过金凤凰!
         最多飞出只华丽大公鸡,不管飞行多远,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
         永远也不可能!
          ——除非,你家不是鸡窝!
          ——除非,你如昆塔尼拉那样,将勇气、魄力、不屈服于命运摆布的意志,以及矢志挑战人生高度的这类鹰之基因,赋予家庭。
         ——纵然从你家的鹰巢里,飞出只烂鹰,一时之间飞得比鸡还低,但鹰终究是鹰,始终拥有着无垠的长空!
        孩子们说:我们始于弱智,却没有止于弱智,那是因为——妈妈给了我们爱、自信与勇气。
妈妈行,我们也可以!
        养孩子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细数起来,不外乎四种:
        养鹰为上,其下养猪,再下养驴,最差养狼。
       不同的喂养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我喜欢的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乔家大院,是清末山西首富乔致庸主持修建的家宅,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有313间房屋,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院内处处是精美的雕刻。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名扬三晋,誉满天下。
       中国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一、勤俭持家
       乔家大院内宅的门上有乔致庸亲书的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因此乔家大院里,各个院子每年的开支都有限额,而且由当家人统一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败家子的出现。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
       在“报本堂”有乔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边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来警示子孙,自己的先辈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过了几天富贵的日子,就忘了本。
      子孙一旦浪费粮食,都要被命令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才会放他们离去。
       也正是这样,乔家虽然富可敌国,却没有因为财富产生“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无论是本县的居民还是往来的客商,对乔家都是赞誉有加,乔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二、和顺齐家
       李鸿章曾经赐予乔家这样一幅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意思是说,子孙贤德,兄弟和睦,才能家族兴旺。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
而乔家“和为贵”的家风,与乔致庸也是密不可分。
乔致庸治家的规矩很严。其家规有六条: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三、诗书兴家
      乔致庸一生嗜好读书,案头常摆有《大学》《中庸》《史记》等书,每天按时起居,按时读书,数十年如一日,许多书要数十次上百次地阅读,对书中好的段落还要用红笔勾画出来。
乔家花费重金设立私塾,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论亲疏,一律上学读书。乔家对任教的老师十分敬重,每位老师都配书童伺候,伙食与主人相同,还让老师坐上席。老师回家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等老师上车以后才能返回。
       正是因为乔家重视教育,乔家的后辈人人都能识文断字,待人接物也是谦和有礼。直到今天,乔家虽然已经不再经商,但是家族七十余人,从未有过作奸犯科的记录,良好的教养传承至今。
        四、忠厚传家
      乔致庸曾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他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为帮助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傍晚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或者家境困难过不了年的,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以得到救济。
乔家的佣人有的不知检点小偷小摸被抓住的时候,乔致庸也极为宽容,他说:他总是凄惶得不行才偷呢,再说,在中堂的东西可多呢,丢上一两件也不觉少,由他的吧!”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来,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山西总督滥杀无辜,在太原逃出了七个修女,乔致庸冒了很大的风险,把他们藏在自己家的银库里,然后用粮车做掩护,把人运了出去。
       这七个修女是意大利人,意大利政府为了表彰乔致庸的行为,特地授予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
       在后来日军侵华的战争中,日本人看到乔家门口挂着盟友的意大利旗,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山西的其他大户,基本都被劫掠一空。
      俗话说,忠厚传家久,只有把厚道的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
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世。从一介儒生到晋商翘楚,一生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个朝代,乔致庸的人生浓缩着山西商人的传奇。
      他留下了一个巍峨精美的乔家大院,这是后人的物质遗产,而那些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则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它们和乔家大院一道,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不褪色,穿越百年时光,成为垂范后世的榜样。
       家教与门风,决定孩子的一生
       老子《道德经》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好的家教与门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主导孩子,这样的行为胜过千言万语。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
        “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
        一个孩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没有刻意教育,顺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一个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就变得没出息,找来找去,肯定能从他的家庭、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说到底,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远,跟成绩无关,跟父母金钱能力家境无关,重要的是家教与门风。
        最近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对两个人物的不同家教颇有感慨,一个是反贪局局长陈海,另一个是省委书记的儿子赵瑞龙。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陈老言传身教,对儿子陈海的教诲是,爱党爱人民,做人要正直。陈海大学毕业进入反贪局,成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6:28 , Processed in 0.1118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