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35|回复: 1

内心 的 平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4: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心的平静


  每个人都有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的基本愿望,但是只有很少的人真正了解痛苦和快乐的原因。通常我们相信外界的事物,比如食物、亲友、汽车和金钱会带来快乐,於是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它们。从表面上看,好像这些东西是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和烦恼。
  快乐和痛苦是相反的。因此,如果一种东西是快乐的真正原因,就应该不会引起痛苦。假如食物、金钱等等是快乐的真实来源,就永远不会成为痛苦的起因。然而由我们自己的经历可以知道,它们时常带来痛苦。例如,食物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乐趣,但是我们所吃的食物,也正是引发我们大部分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制造那些所谓带来快乐的事物的同时,我们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以至于现在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都在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状态;我们喜爱车子带来的自由和独立的感觉,但是车祸的代价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觉得金钱是享受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对金钱的追求带来太多的问题和焦虑;甚至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曾经与我们共享许多欢乐时光,也会引起许多的担忧和心痛。
  近年来,我们理解和驾驭外界的能力相对增加,目睹着物质世界的显著进步,然而这些并没有相应地了增进人类的快乐。相反,可以说当今世界的苦难没有减轻,问题没有减少;而实际上,现在我们有着比以往都多的问题和更严重的烦恼。这表明解决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问题,并不在於拥有对外界事物的知识或者控制。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快乐和痛苦都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因此它们的主要来源不可能在心外找到。其实,快乐真正的源泉是我们内心的平静------如果我们 的心态平和,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我们都能时时愉悦;如果我们的心态躁动散乱,不论外界条件多么丰厚,我们也不会感觉快乐。只有当我们拥有平和的心态,物质环境才能使我们快乐。由我们切身的经验,我们可以了解这一点。比如:即使在我们置身于最优美的环境,并拥有所需的一切,但是在我们发怒的一瞬间,我们所拥有的任何快乐都消失了-----因为愤怒摧毁了我们内心的平静。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希望获得长久真实的快乐,就需要发展并且保持这种内心平静的体验。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的方法是:用修行来训练我们的心,逐步减轻、消除我们消极散乱的心态,并代之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最后,通过内在平静的不断提升,我们将体验到永恒的内在平静,或称为「涅磐」。一旦证得涅磐,今生和来世我们都将享有无尽的欢乐-----不但解决了自身所有的问题, 并完成人生的真实意义。
  我们也许会疑问:既然平静快乐的源泉就在我们内心,为什么会这么难以持续保持平和喜乐的心境呢?这是因为烦恼时时遮蔽我们的心。烦恼使我们以扭曲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就象歪曲的镜子映射变形的世界。比如:嗔恨心使我们把他人当作坏人,而实际上没有人本性是坏的;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贪爱心,把欲望的对象视为本性美好,是快乐的真正来源。假设我们非常喜欢吃巧克力,那么巧克力就显得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但是一旦吃得太多而感到难受时,它便不再美味可口,甚至会对它感到恶心。这表示巧克力本身既不诱人,也不令人厌恶;而是我们的贪爱心,将一切美好的品质,投射到欲望的对象上,然后与这些投射发生关联,就象它真的具有这些品质一样。
  所有烦恼都是这样运作的-----将它们对现实扭曲的影像投射出去, 然后与这些投射相联系,就象它们是真的一样。我们的心在烦恼的影响下,就会脱离真相,不能如实地看待事物。既然我们的心总是受到至少是细微烦恼的控制,那么我们的生活充满挫折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就像不断地在追逐海市蜃楼,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感得失望了。
  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问题或是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认为是事情本身出了问题。事实上,我们经验到的任何问题,都来自於心。如果我们以积极或是平和的心态来应对,它就不是问题;甚至可以成为发展成长的契机或挑战。只有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些情境,问题才会产生。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转化人生,消除所有的问题,就必须学习转化我们的心灵。痛苦、困扰、忧愁、抑郁和疼痛,都是存在於我们的心里。它们是不愉快的感觉,是心的一部分。通过控制和净化心灵,就能够彻底地消除它们。
  要完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心灵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事物,无论是好的、不好的、还是中性的,都仅仅只是对心灵的显现而已-----就象梦中 经历的事情一样。刚开始理解这些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推理,来获得一些了解。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许多不同事物存在着;当我们睡着时,它们消失了-----因为使它们显现出来的粗心识消失了。当我们做梦时,唯一的显现是梦中的 事物; 之后我们醒来,梦中事物又消失了-----因为使它们显现的梦心识消失了。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认识到:仅仅通过消除不清净的烦恼心态,就能令所有我们不喜欢的事物消失;而发展清净积极的心态,将能令所有我们希求的喜悦事物产生。以这样的精神修行来净化我们的烦恼心态,便能够实现我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真正永恒的幸福。
  我们需要理解,虽然烦恼根深柢固,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的本心,因此能够把它们除去。烦恼只是心灵的恶习,就象所有的习惯,是可以破除的。我们当下的心,被烦恼所污染,如同污浊的水;然而,正如污水可以被净化,我们心灵中的烦恼也可以被清净。当我们的心灵中没有烦恼时,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扰动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无始以来,我们就象在线上被拉扯的木偶,受控於心灵而奴隶般地为它工作。无论我们的心想要做什么,我们都只能没有选择地服从。有时候我们的心就象一头疯狂的野象,为自己和他人制造许多麻烦。然而,通过诚恳地精神修行,我们能够扭转这种情况,具有控制心灵的能力。以这种方式转化我们的心灵,最终我们将体验真正的自由。
  为了使得修行获得成功,我们需要有获得甚深证悟的人的加持和启发,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如果我们都不能够自我激励,怎么可能指望别人做到?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内心的平静是快乐的真正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精神修行来不断深入地体验到内心的平静时,我们便能以极大的热忱来修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获得涅盘永恒的心灵平静,我们必须诚恳喜悦地进行修行。
  这并不表示我们忽略外在条件。我们需要内心的安乐,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物质条件,比如食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有许多人致力於物质的追求,完全忽略精神的修行,这是一个极端;然而,有另一些人只专注於精神修行,完全忽略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物质条件,这是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保持中庸之道,避免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极端。
  有些人认为,那些致力於获得解脱的人很自私,因为他们似乎只专注於自己的内在平静。然而,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我们获得永恒解脱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别人达到同样的境界。正如唯一能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的办法是,找到自己内在的平静。因此,唯一帮助他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鼓励他们进行修行,并且发现他们自己内心的平静。这是利益他人最好的方法,然而只有先从自心着手,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益他人。如果只是告诉别人克服烦恼有多重要,却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调服,这样不会有很大的利益。然而,如果通过修行而成功地平息、甚至完全消除了我们自己的烦恼,比如嗔恨,我们必定能够帮助他人克服他们的嗔恨。这样,我们的忠告就不仅仅是言语,而是含有个人实修经验的力量了。
  有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他人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要知道能够给予他人的最大利益是:帮助他们克服烦恼,并在内心找到真实永恒的快乐。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权平等,能够在某些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是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果。我们最多能够提供物质条件,缓解人们的问题和困难,却无法给予他们真实永恒的快乐。因为快乐的真正原因是内在的平静,这只能在心里,而不能外在的条件中找到。
  没有内心的平和,外在的和平是不可能的。我们都希望世界和平,但是如果我们不先在心中创建和平,世界和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派遣所谓的维持和平部队到战区;然而和平是无法以枪支强迫的。只有通过在我们的心中创造和平,并且帮助他人也这样做,世界和平才能够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4 04: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平静,才能“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3:00 , Processed in 0.1010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