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60|回复: 1

弟子规自由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子规自由问答

   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一章)  2005/10/18  马来西亚古晋  


  诸位老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就问题一个一个来讨论一下。
  问:第一个问题是提到有人提倡《弟子规》教学法,只背诵不讲说,久之孩子自然会懂;也有人说孩子背熟背完才给予解说,请问蔡老师的见解。
  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苏轼的名言。就是把书一直读,读了之后自有领会。以前的人有这个效果,但我们不一定有这个效果,为什么?因为古代人有很好的家教,他们《弟子规》不是到学校学的,是在家里三岁、五岁以前就学好了。他内心都有孝悌、都有仁爱,有这样的基础以后,他再去读这个经典,读熟了跟他的心性相应,他就有所体悟。假如我们的小孩现在很傲慢,没孝心,这书再怎么读应不起来,一定要补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基础所在就是这本《弟子规》。等孩子真正把《弟子规》落实了,确实他也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定要先把德基础打好。我们昨天也提到「行止不端」,林则徐先生说的,他的行为举止都跟经典不相应,「读书无益」,只会增长傲慢而已。
  另外又提到背熟以后才给予讲解。其实《弟子规》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在背「入则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句一句开始教导他。等已经读到「泛爱众」,背到「泛爱众」,我们「入则孝」讲完再接着讲「出则弟」,这不相妨碍。多背,背熟了,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他们的体会也比较深,因为那些句子他非常的熟悉,你一念出来他的注意力就集中了。
  问:个人对于蔡老师提及的中文字的奥妙有同样的感受,极为感觉骄傲,同时也体会把中文字拆开或画为图象教学,孩子可以很快掌握,进而喜爱学习中文。
  答:这确实是如此,这会意字、形声字都有它的来源,我们把这些造字的原理跟孩子讲,他的领会还有他的记忆也会比较深刻。教学很重要,也要常常感受学生怎么学才会进步。我们教书的人,所谓有百折不回的真心,就会有万变不穷的妙用。你这颗教学的心说,我这辈子除这个行业以外不干了,你这颗真心拿出来,你教学的妙用就会很多,而且会教学相长。很多时候我们教学的能力、教学的技巧都是拜学生之赐才得到的。
  问:下个问题,如何在教学上帮助纠正青少年的傲慢心?这个少年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师长,曾经私下跟他沟通,发现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对他严厉的管教,甚至鞭打,产生仇恨和不满,至今无法释怀;加上因为父母已学佛后,教学态度有所改变,因此弟弟犯了他以前的过失,却不受同样的惩罚,因而认为父母偏心。尽管父母有跟他道歉、说明,但效果仍不显著。请问应该如何给予协助?
  答:高中生已经十多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当父母的,最重要要尽心尽力用对的方法去爱护他,不要每天拿一个放大镜在看有没有效果,这样你会患得患失。而接触佛法以后,管教弟弟的方法不一样,也不可以太松。很多家长,第一个孩子管错了,太过了,第二个孩子变成什么?不及。第一个很凶,第二个很松,结果两个人都教得不好。教一定要依照真理,依照《弟子规》去教学,只要把《弟子规》变成自己的家风,每天你的身教;你言教就少一点,因为他对你有情绪上的反应,你就多做少说,让整个家庭都在圣教的熏陶之下,慢慢他就会改变。确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的社会比较冷漠,只要父母是真心爱护他,又在他的成长过程给予他真实的爱护提携,慢慢这个冲突也会化解掉,我们不要操之过急。
  问:第二个问题,请问对鞭打教学有何看法?
  答:我们马来西亚都叫鞭打教学,是不是叫体罚?有个小孩他对老师讲,他说我妈妈打我,我都忘记了;我爸爸打我,我每次都记得很清楚。下一次我爸爸假如再打我,我就要打一一0报警。我们从孩子这段话就可以了解到个中的玄妙在哪里,为什么妈妈打他,他都忘记了?重点不是打那个动作,重点在哪?在打孩子的那个存心,妈妈打他是为了教导他、是爱护他,他可以感受到,所以他忘了;爸爸打他是一不顺眼脾气来了,就给他来个两下,他当然会很不高兴,每次都记得很清楚。重点在我们用什么方法在对待孩子,自己这颗存心要很清楚。因为小孩他的性格都不一样,都应该因材施教。假如这个孩子你骂他两句,他眼泪就要掉下来了,你还要不要严格处罚他?掉眼泪就是有忏悔心之心,你根本已经达到教导他的目的。假如这个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一个东西叫棍子,那您就看着办吧,在这个时代讲话不好讲,只能点到为止。
  其实像我们在学校教书,小学的孩子个个都很机伶,你打他都很容易跟他结冤仇,那这时候已经不是用打可以教导他的时机。只要你打他会跟他结怨,那都已经太迟了。我们回想一下,你二岁、三岁的时候,爸爸打你,你还记得吗?都不记得了。但是很可能本来我们在那里胡闹,那一次打完以后就不敢再胡闹了,可是你已经忘记了。我们还是要记住慎于开始,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应该给予适时的教导。
  有个小孩他小学一年级,刚去上课拖拖拉拉的,他妈妈叫了他几声,他也是没什么回应,接着妈妈就想让他自己承受迟到的后果。后来到了学校,同学都已经去升旗了,他的母亲看到他上了教室,结果就待在教室没去升旗。妈妈想可能老师一定会责备他、批评他,回来再看看情况。中午(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妈妈看到这个小孩一点异样都没有,还是笑得很开心,代表没有被老师处罚、批评。下午他的母亲就打一通电话给他的级任老师,当打过去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对老师讲:今天我儿子迟到。当这句话讲出来,老师马上就说:没关系,没关系。接着妈妈就说:怎么会没关系?迟到是很严重的。这个老师为什么说没关系?因为老师认为一定又是家长打来做什么?又要替孩子解释一番。接着母亲就讲,我是希望老师狠狠的批评他一次,这样下次他才不敢犯。老师在电话那头笑了,他说现在还有家长来讨批评的、来讨责备的。从这个老师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的家长懂不懂得教小孩?都是一味的坦护、溺爱。
  后来那天下午他儿子回来,一看脸色臭臭的,其实孩子的情绪都写在哪里?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一进家门赶快去找了一样东西,叫闹钟,找好以后赶快调到六点,看他调完以后那个表情好像比较安心一点。接着他母亲就过来跟他说:儿子,你现在假如调六点,待会我们吃饭的时候闹钟就响了。他儿子才突然了解,对,一天有两个六点,同时也教他如何看时钟。他的儿子从那天以后都自己起床。你看一开始会教导,他以后就不会犯错。甚至于他的儿子出外去旅游的时候,这个闹钟都是随身携带,变得非常的守时;甚至于是晚上睡觉,刚好在学校,他的老师跟他说冷气只能吹二十分钟就要关掉,后来老师比较晚进房间,就发现确实他都把冷气调得很好。那他怎么办到的?也是因为他的闹钟办到的。孩子犯错只要我们给予适时的指导,都能够化危机为转机。
  问:我们接着看下一个问题。在一个家庭里为妻者扮演双重的角色,黑脸跟白脸,而为父者却没有扮演好严父的角色,因而形成孩子们误解父亲不关心他们。太太本身体弱多病,又得全权负责教育孩子的工作,面对孩子的教学无法和先生沟通,因而非常痛苦,怎么办?丈夫为人木讷,不爱说话,与他提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却依然故我,没什么反应,让我身心劳累。
  答:这段念完我都不敢结婚了。人生的际遇是我们自己下的抉择,自己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没有什么好埋怨的,那先生是自己挑的。现在了解如何教孩子,我们就从自身开始做起。虽然先生没有很多的配合,但是切记,在孩子的面前不可以数落,不可以毁谤自己的先生,这样他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就会愈来愈没有尊严。我们在家庭里面抓住隐恶扬善,先生有九十个不好,有十个好,你就用那十个去肯定他,在孩子的面前也赞叹他。慢慢孩子对他的优点会去欣赏,他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他就会觉得我应该要来当先生的榜样。我们要了解,这个大儿子是比较不好教的,要自己有心理准备。
  问:下个问题,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而自己的尊严与骨气如何面对?
  答: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磨擦,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他人做出什么行为能够让你生气?诸位朋友,他人做出什么行为会让你生气?假如你的心够宽容了,那哪来的磨擦,哪来的生气?你是要过与所有的人都没纷争的生活,还是要过处处看人不顺眼的生活?我们常念一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当我们念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内心向不向往?很向往,那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过?三十年以后,还是往生以后?这样的日子当下就可以过了,只要你有一分宽恕的态度。
  我们***字非常的微妙,发脾气叫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什么?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变什么?变奴才、变奴隶了,被你的习性使唤。有没有人发完脾气说我好高兴?没有,发完脾气都是精疲力尽,因为伤了身体。那你希不希望你的心去当奴隶?往往发完脾气,一发不可收拾,这句不好的话一出去,三年的交情都尽消了,这句话出去可是回不来了。有个父亲在教导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脾气特别大。这个父亲很有智慧,很善巧,当他儿子发脾气他就跟他儿子讲:儿子,你到后院的木柱上钉一根钉子,你下次再生气再去钉一根,每一次都钉一根。儿子一发脾气他就去做这个动作。做了一个礼拜钉满了铁钉,他的儿子才警觉到我的脾气这么差!
  后来儿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终于有一天不发脾气了,他很高兴跑去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今天都没有发脾气。他爸爸说,你只要有一天不发脾气,就去后院把这铁钉拔下来一根。儿子在拔铁钉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你看,我慢慢可以掌握我的脾气,就这样一根一根拔下来。突然有一天兴高采烈去找他父亲:爸爸,统统拔完了。他父亲就带着他到后院去,他说虽然你把铁钉都拔完了,但是你看看这根柱子已经成什么样子?已经是千疮百孔,对人家恶意的言语,绝对不是你对不起三个字就好了。那个伤痕、那个痕迹可能一辈子都抹不掉,要懂得掌握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要能把愤怒化解掉。
  怎么化解?这个玄机也在中国字里面,懂得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你就不会乱发脾气。而这个「恕」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叫如其心。你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着想,你的脾气几乎就发不起来。我们在教书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的行为比较偏颇,很多老师一看到他的行为就气得半死。那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他行为不好是结果,我会去找什么?找原因,后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一片混乱,我们不只气不了,还会特别关心这个孩子,因为他缺乏人的爱护,你就转怒为恕,甚至于是为关怀。
  当我们有这分宽容的心就没有所谓忍不忍的问题。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能听闻圣贤的教诲,我们就应该把圣贤的教诲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让人家感受到学圣贤的人都是大肚能容,都是笑口常开。这样子的话他们也会跟着你来学习圣教,也能慢慢把他的一些坏习惯根治掉。因为所有人的错误行为,大半都是因为失教了,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是愈来愈和谐,只要我们演得漂亮,所谓为人演说,你演得漂亮,就能让你的家庭、让你的公司团体愈来愈好。
  我有个长辈,他的同事其中有一个很嫉妒他。那我的长辈没有生气,他说就是有本事人家才会嫉妒,假如没本事,人家还嫉妒不起来。所以你看一个念头转了,哪会生气!但是他又接着想,一个人为什么嫉妒心很重?他的内心没有爱,内心有很多对立、纷争,这样的人其实很痛苦,我们应该找机会帮他,那你看有谁气得起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后来这个同事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没有人要帮助他。因为嫉妒心重的人很难有好朋友,所有的人都不帮他,结果是我的长辈主动去帮他。你看,他的同事会有什么感受?会觉得很惭愧,我这样流言蜚语攻击他,他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还主动来帮助我。后来他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根本缺乏人关爱,以后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这个长辈诉说,那你就转一个恶缘成为善缘!
  问:下个问题,有位同修不能来,要我代问一个问题。这一迭问题里面差不多有一半是代问的,我们可以了解到来上课的朋友都很有爱心,都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位同修已经跟前夫离婚,也有一个孩子,如今改嫁,又没办法照顾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跟前夫一起,不懂如何以《弟子规》方法教育这孩子。如今她很苦恼,恳请蔡老师替她解答这个问题。
  答:人与人当中讲一个缘分。什么叫有缘分?不是住在一个屋檐下叫有缘分。现在很多家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三年不讲一句话,有没有?有。我还遇过亲戚很多年都没有跟他哥哥讲过话,而且从来不叫他哥哥,这样也是有。你说他们有缘吗?要你讲话他能听,这叫有缘。你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你讲话他都不听,你跟他不算很有缘。那时候可能跟谁比较有缘?跟他那个死党比较有缘。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赶快把《弟子规》介绍给他的死党。因为你介绍给他,他觉得你唠叨的时候,你介绍的东西他都给它打叉叉,这个时候你要转一个弯,介绍给他的朋友,让他的朋友先学,觉得王妈妈这套东西很好,我很受益,那他就可以去影响你的儿子。
  俗话讲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要自己转,要自己造缘分,不要死脑筋在那里僵持不下。而这个孩子已经给前夫,你还每天在那里担心,这叫不理智。你应该好好学习《弟子规》,然后每天把你立身行道的功德回向给你的儿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把这个善庇荫你的儿子。由于你自己德行学得很好,纵使你只有一个月见你的儿子一次,他都会感受到母亲很爱我,母亲可以给我很多东西。我去教书的时候我都不担心我的学生不喜欢我,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个世间懂得爱人的人太少了,只要我全心全意对待他,时时刻刻都为他着想,他的心目当中一定会留一个深刻的印象,老师很替我着想。只要这个孩子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他人生出现问题了会找谁?就会找你。以后你在你孩子的心目当中非常信任,他纵使是跟他的父亲住一起,但是他只要有问题他会亲近你,他会跟你学习,那他就跟你有缘。要赶快提升智慧,在往后的人生岁月才有可能有助于你的孩子。
  问:下个问题,有位十岁的孩子母亲学佛,她的孩子性格顽劣,母亲责备他,他出言顶撞不受教;后来母亲采取打他的方式,他也不怕。常常跑到楼下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母亲在家听经、诵经,他都在身边捣乱,他的妈妈问我该用什么方法才有效?
  答:十岁的孩子就生性顽劣。教育孩子还是掌握长善救失,你愈让他的孝心提升,你愈去肯定他的好,他才能慢慢把这些坏习惯剔除掉。而有很多孩子为什么很顽皮?他是在要唤起家长对他的注意力,他是用这种手段、方法。为什么孩子会用这种手段?往往就是他觉得父母不够关心照顾他。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会有这些行为出现,应该从根源去下手。假如是因为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很多学佛的人,每天固定会读经典读个一、二个小时,但是每天不会固定陪孩子读一、二个小时的书。学佛首先从哪里下手?从敦伦尽分。敦伦,敦伦常大道,要先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好,要懂得父慈子孝,赶快来好好把《弟子规》学好,用《弟子规》的方法来教导这个孩子。
  从刚刚的叙述来看,这个小孩一定很聪明。很聪明的孩子你赶快用经典教他,赶快用经典肯定他,他慢慢方向就会抓到学习圣教上面来。教育没有什么捷径,重要的你要有恒心、要有爱心、要有智慧才行。绝对不要想说有特效药,一个方法下去三天就见效,这不可能。
  问:下个问题,小女现年十四岁,三岁时内人曾教她朗诵《三字经》,入学后没再学习。至小六方得知居士林有一耕心园教导《弟子规》、《孝经》,于是带她参与活动,学习背诵有年余。但今年她已升读初中二年级,带她到居士林参与活动她不太愿意。原因是她觉得她年纪太大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学很不自在,况且已会背诵,没什么新东西可学,但我觉得她未曾落实所学。近两个月在其班上同学的邀约下参与某基督教会之活动。我并不反对她参与,但怕她西化、洋化,未学好中国文化立身之本,仍未学到,该如何启示她?
  答:学习《弟子规》不是到居士林叫学习《弟子规》,是在哪里最重要?对!那家长的认知就有偏颇,要从家长先做,先当她的榜样开始。当她自己有落实,有在力行,而到居士林上课,老师又引导这个礼拜有做孝行的同学出来分享一下。她自己有做,站在讲台上她又是大姐姐,又把这些事例,我在家里帮妈妈做了什么,做了哪些家务,做了哪些孝行,让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学习,她也觉得很有成就感,这都可以看方法。甚至于她都已经十二、三岁了,自己看VCD学习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有提到她去参加基督教会的活动,参加基督教会跟西化、洋化不能画上等号。什么叫西化、洋化?西方有好的思想观念我们也要学习,重点就在中国人所学到西方的文化都不是好文化,都是很多暴力、色情的文化,都没有去跟华盛顿学,也没有跟富兰克林学,都跟麦克杰克森学,是不是?这都被污染了。而基督教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宗教,我自己的姑姑她有两个女儿,从小就是信基督教,都在教会长大,特别会关心别人,那是一个好的环境在熏陶她。他们常唱一首歌叫「爱的真谛」。基督教跟佛教是没有冲突的,现在孩子既然跟基督教有缘,那先去基督教熏习,你要顺势而为,但是你也要参与他成长。她从教会回来:你在教会学什么,跟妈妈说一说。肯定她的学习,肯定她在那里的付出,往后她这些教导又跟《弟子规》相应,你说我们中国文化也有教这个,她就会体会到英雄所见略同。有基督圣人指引你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好。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假如父母没和你在一起,那如何落实「晨则省,昏则定」?
  答:这个问题你就问对人了,因为我也没跟我父母在一起。我们学习中国文化要学习灵活。「晨则省,昏则定」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背后是什么存心?是希望透过我们晨昏定省让父母安心、放心,你早上去跟父母鞠个躬,爸爸、妈妈早上好,那父母看我们的气色,额头发亮,代表昨天睡得不错,他就很安心。下午下课回到家里来先跟父母问好,父母一看,今天气色很好,应该在学校学得认真,也没跟小朋友发生冲突,他就很放心。晨昏定省是让父母安心、放心。小朋友达到这个效果,那我们成人也要达到这个效果,纵使你没跟父母住在一起,你三天、五天固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虽然父母没跟我们住一起,但是他们会不会担心?应该都会,那你能固定打回去,把这几天的哪些事情,又把孙子的情况跟他说明白,他了解了就放心。可以固定时间打,最好达到什么默契?那个电话一响,你妈妈会说,儿子打回来了,女儿打回来了,这样就达到晨昏定省的效果。而当你在做这个晨昏定省的动作,你的孩子在旁边就在学习了,他会感受到我们为人父母也是常常打电话报平安,打电话问候父母的情况。
  问:第二个问题,我时常都对我供奉的弥陀像当作父母般的实习「出必告,反必面」,行吗?
  答:当然好,你还没到极乐世界,你已经是弥陀的孩子了。我们幼儿园里面都有个孔子像,这些孩子一进门都是第一个:孔夫子早,孔夫子好;要回去的时候都是:孔夫子再见。太好了!《弟子规》说的「事死者,如事生」,不要小看这一个躬、一个躬鞠下去,这个行为慢慢就内化了,他对夫子愈恭敬,往后「子曰」念起来效果就特别好。
  问:第三今早看了大方广的介绍片段,心里头很感动又惭愧,觉得我活了三十多年都没做好,我哭了出来。这样子是我们男孩子该有的吗?(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哭出来了)从小听人说男人流血不流泪。
  答:要记住「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感动的时候可以掉,还有忏悔的时候可以掉眼泪。这两种眼泪可以洗去你心灵的污垢,哭完以后会很痛快。但是哭完更重要的,是带着这分感动跟明白好好去过往后的人生,让影片的感动不只在影片出现,而是在你人生里面演出来,那就很痛快。
  问:我们接着看下一个,请问如何教导为人父母者,《弟子规》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答:这个问题应该是说,假如我是老师,我要怎么去引导孩子的父母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一定要先以欲勾牵,当你教他的孩子回去很孝顺,从来没帮他盛过饭突然给他盛饭,他就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就会主动的来跟你谈。这个时候你就说你的孩子学习特别快,假如我们两个好好配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他就很高兴了。这时候你再告诉他,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当老师的也是这样。你就讲给他听,慢慢他就会有那个使命感来做孩子的榜样。
  现在的家长比较现实,你只要把他的孩子教得愈好,他才愈有反应。你也不要期望二十个学生,二十个家长马上跟你都很好配合,我们随缘随分。二十个学生里面,有两个人很积极配合,你就用多一点的时间去辅导。诸位朋友,这样叫不叫偏心?这样不叫偏心,这样叫智慧。是!要在不平等当中看出平等,要在平等心当中演出不平等。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不一样,有一分的缘我们尽一分力,有十分的缘我们尽十分力。当这两个家长有十分缘你尽十分力,他的小孩进步就特别快。等这些小孩的行为又让其他的家长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这个小孩好,怎么做到的?因为他的家长很配合。那其他的缘分就能够间接受影响。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发心就可以来教儿童班,而不计较他的人品与背景?
  答:当老师是要当孩子的榜样,怎么可以不计较他的人品?不只人品要好,他各方面的生活习惯也要足以当孩子的榜样。发心是很好,而发心要做一件事也要先量力而为。我们念《弟子规》念一遍错二十个字,要不要去当老师?那也操之过急了。有这一分心,可以保证你的学习会很快,等学习的状态足以可以为人师表,我们再跨出去;在还不足以的时候,我们可以辅助在教学的老师,在旁边配合他,在旁边帮助他,顺便又跟他学,这叫循序渐进。假如你都还没准备好能力就上去的话,你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凡事要水到渠成。但是假如你遇到一些老师他是比较谦虚,比较不主动出来的,这个时候你们要联手把他拱出来,联手把他劝请出来。
  问:是不是该有正统的教师培训中心来培训好老师,来辅导下一代的正确思想?
  答:有多少缘做多少事,我们先从三、五个志同道合的老师,每个礼拜固定学习就好;等缘分成熟了,愈大的时候再做愈大的处理。杨老师总不会带着我,到了海口就说:来,我们现在来盖五栋大楼。不会吧?都是慢慢做了以后,因缘就会愈来愈成熟,先从眼前这一步跨出去再说。慢慢有发心的老师愈来愈多,力量一整合起来,之后再做更大的整合、发挥。不要走第一步就在烦恼第十步的情况。
  问:佛教会儿童班的目的是什么?
  答:这要问我吗?我都不知道佛教会是什么。
  问:家长送来的心态是什么?
  答:诸位朋友,你以为我有他心通吗?
  问:是不是该有一定的条规来约束,才能显示办儿童班的目的?
  答:诸位朋友,他肯把儿子送来就很难得了,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这么严苛,他肯送来就已经有不错的认知,我们好好教他的孩子。当然我们不可讳言,有些家长他是觉得放在你那里他不管。缘分会慢慢有转化,等他的孩子来了,你教他「入则孝」,回去他爸爸问他:你今天学什么?他说:孝顺父母。第二次回去就帮他倒水。家长就开始会跟你互动,你慢慢再去导引他,教育很重要的要亲师合作。你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家长一大堆,他就跑掉了。当然我们办儿童班的目的,不外乎扎孩子德行的根基。而扎德行的根基一定要引导孩子要把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家庭里。
  问:老师的发心与理事,还有家长的态度,要如何才可以达到共鸣?
  答:当大家聚在一起同样为教育好下一代努力,这就是共鸣!当然,我们也需要做中学,学中做,老师不只要教学,还要学习。我们团体里面的老师一定要有一起学习的时间,不只要一起学习,还要一起把教学的经验互相切磋,互相分享,所谓相观而善,这样彼此博览众长,他的提升就会比较快。而当你有持续办家长的课程,那家长的认知也会愈来愈提高,他也会不断来支持这个活动。只要你是真心要利益他人,相信这个力量会愈聚愈大。
  我们深圳的幼儿园现在很怕遇到礼拜五的下午、礼拜一的早上。为什么?因为礼拜五的下午家长来接学生,有的带油来,有的带米来,都会堆一堆;礼拜一带孩子来,又会带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米吃不完,还寄到北京给我吃。我们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你不要担心,确实爱人人爱,敬人人敬。首先从自己做,从自己当榜样,慢慢就能影响整体的风气。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身为外婆,眼见自己的女婿逼着小孩(这个小孩才一年级)读书至深夜十二点,有时甚至逼至小孩哭着入睡。女婿非常重视学校的功课成绩,常常会提前听、写学校未教的生字;如果小孩没得满分,他会用种种惩罚对小孩,如面壁思过,看了真叫人心疼。在此请问老师,我不与他们一家同住,只是偶尔会到他们家作客,看看女儿。外孙很可怜,我该怎么办才可以让孩子好过些?小孩不疯,我都快疯掉了。
  答:万法缘生,你跟这个外孙的缘还不够,你在那里干著急,要学习放下的功夫,再来要造缘。谁讲话你的女婿会听,你要用这个方法。那我们也不要只看不好,你看他爸爸这样逼他为什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就告诉他,有个老师讲的课还可以听,你听一听之后,以后可以把孩子教得很优秀,那就跟他产生共鸣了!在您这段叙述过程当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一直没有出现,是谁?他妈妈去哪里了?整个家庭有很多因素在影响,如何把这整个因缘往良善去走,你要从这去思考,不能每天在那里想我快疯了。其实这个父亲这样教孩子他累不累?我看他也可能快疯了,都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候要有好的缘进来,说不定您就是他最好的缘。以后您女婿会常常感谢你,谢谢你这个丈母娘。
  问:本人二嫂的孙子很顽皮,(你连二嫂的孙子都这么关心,不简单)不听话,讲他他就讲你,你讲他一句,他会回应你两句,不过这个小孩很聪明。请蔡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我很怕听到孩子说他很聪明,那么小的年纪聪明不是很好,年纪小应该是很忠厚老实。这个孩子会这么无理你要去找他的根源,看他的父母怎么对待他。他父母对他很娇惯,那你也使不上力。当然,你也可以把讲课的VCD送给他父母看,让父母学习。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讲,影响他最大的应该都是父母。凡事要从因缘当中去看,怎么样的缘才能成就他,就从这个方向去下手。
  问:我们遇到很多事,圣贤的教诲大家都认为很好,但却没有人付诸行动,只会有人说这是末法时期,这样做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作为一个标准参考和努力,要想真的做到不可能。请问这种想法对吗?如不是这样,该如何让他们明白真理是超越空间时间,无所不在,无所不通的?
  答:诸位朋友,这样想对不对?你们还怀疑吗?这样想对不对?当然不对。「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孟夫子鼓励我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末法时期有正法,正法时期有末法,万法从哪里?从心,他不肯认真努力,他可以找一百个借口、一千个借口,纵使他活在正法时期也在哪?也在末法的状态。而当我们有一颗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恭敬心,愿意依教奉行,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常常跟孔夫子、孟夫子学习,都来自于你的这一分至诚恭敬。所谓至诚能够感通,「至诚如神」。
  这位朋友也很难得,他后面提到,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明白真理是超越空间时间,无所不在?你有这样的爱心,相信透过你把真理演出来,他们就会相信了。我有一群朋友,也算七、八年了,他们后来都主动跟我一起学习圣教。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还没学习以前,人生诸多不顺,学完以后,有求必应,每次考试都很顺利,他们后来就跟上来了。所以人很现实,你要把它演出来,他们会相信。真的,处处积福报,那回报得很快;处处替人着想,人人就处处替你着想。师长常常说一句话,当你什么都不要了,你什么都得到了。诸位朋友,你相信吗?我们在这两年来经历过很多事情,确实,杨老师带领我们在做的过程什么都不要,对人一无所求,什么都不要,但是什么都得到了。
  我去到海口,前一个月我都是自己洗衣烧饭,自己打理家务。不过这个经历很好,因为我在煮饭的过程就会突然想起一条歌曲,叫「世上只有妈妈好」,突然了解当个妈妈真不容易,我要把这个家整理好已经累得半死了。我也自己去买菜、买水果,但是后来,一个月以后我从此没再买过水果,也没有买过蔬菜,也没有买过衣服、鞋子。我记得去了差不多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当地的朋友就拿了一双鞋子过来,他说:老师,你的鞋子太旧了,我们买了一双给你。从那一次以后,我都常常要把我的鞋子擦得很亮,我很怕他们又突然拿一双鞋子要来给我。
  然后上完课,下课了走进厨房里面,有好几包菜跟水果放在那,也不知谁拿来的。我在那一刻突然想到一幕,我们都看过一百零六岁的许哲女士的VCD,记者问她一些问题,她回答到我从来没有买过菜,因为也不知道谁拿来的,冰箱打开来就有菜。那时候听我还没有很深刻的感觉,突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不知道谁拿来的?因为拿来的人都不愿意让她知道,为什么?假如是谁拿来的她知道,对许哲女士的心里会怎么样?会有负担,某某某怎么又给我送菜来了。这送菜的人不愿意给她有一点负担,所以不愿意让她知道是谁送来的。但是为什么送菜来的人是这样的心境?因为许哲女士对他们也是一无所求。人心其实是非常微妙、非常善良,你用十分的真诚对他,会有十分的真诚回馈。
  后来我们开始办一些五天的课程,海口是第一期。五天我们本来要在中心里面办,但是中心没有冷气,海口又很热,属于热带地方,我正在那里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到时候开课,底下的人一边听课一边在那里搧扇子,那场面就有点混乱。正在担心的时候,刚好我必须回台湾一趟,回去前一天跟一位饭店老板吃饭。吃饭的当下他了解到我正好在讲一堂课,叫《朱子治家格言》。他听了以后很高兴,他说这篇文章他有背过,他还给我来了好几句。然后他就说你下次讲课一定要通知我去听,今天我送你回家,明天早上我送你去坐飞机。当这位老板开车送我回家的过程也挺有意思,他就跟我讲:你知不知道孔子为什么可以到处讲学?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学生叫子贡,那个子贡是个大商人,很有钱,可以支持孔夫子周游列国讲课。
  诸位朋友,你听完以后有什么想法?所以真的善心的人确实不少。接着他又说,我们饭店三楼有个会议室特别的舒服,特别适合上课,我还装了最新的冷气机,非常的凉爽。我一听完马上忍不住了,我说可不可以借我?他马上说没有问题,就借给我们了。结果那五天我们就在很豪华的饭店上课,坐的都是这种原木级的椅子,旁边还有穿着旗袍的小姐帮我们倒茶。五天办完,因为统统在这个饭店吃饭,我们就要去结帐。结果去结帐的时候那个小姐就说:钱统统都付完了,不用再付了。我非常惊讶就问她谁付的?她说老板娘付掉了。我们就去找老板娘了解情况,这位老板娘很善良,她接着说:我每天在后面听课听得很感动,我自己的孩子都很大了,他小学都没得学这个东西。而这次来上课的是海口很多幼儿园、小学老师,我希望这些老师学好以后能利益更多的学生。所以她每天都去把钱就付掉了。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你用一分无私的心,所感得的是众人无私对我们的回馈,这是真理。只要你有十足的信心,一定可以演出真理的人生。
  问:我在一家机关上班,是一个小职员。最近有个问题十分困扰,一间机关若上司讲的话下属不当一回事,甚至坚持自己的意见与立场,请问这家公司是否还有前途可言?它君不君,臣不臣,该如何处理?是否应该看情面做事,或依上司的指示一味真干?
  答:听起来满复杂的。我们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依循圣贤教诲处事做人,这样就是真正尽忠职守。我们人若无求品自高,我们不去巴结上司,他讲得对,我们尽心尽力去辅助他,他讲得不对,我们适当的给予他劝导、给予他意见。他能接受,就代表这个上司有雅量、有德行。只要他有德行,慢慢就能感化他整个公司文化气氛,这个时候这个公司就有前途。假如他不能接受,那你就随缘,能够在这个公司付出一天你就做一天。改天机缘不成熟了,你离开,但是你也会在上司跟这些同仁的心里留下一个非常好、非常正直的榜样出来。而一个企业里面要负最大责任的还是老板,一个家庭里面要负比较大责任的也是父母。
  孟子有一段话讲得很好,说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上司假如看待他的下属像手足兄弟一样,那下属就会把上司当作心腹一样看待。「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上司只把下属当作犬马一样的使唤,你给我干这个,你给我干那个,对他没什么恭敬,这个下属纵使在公共场合看到你,他还可能视若无睹,把你当平常人一样看而已。但「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根本不把你的员工当人看,「则臣视君如寇雠」,他把你当仇人。很多公司为什么会倒?是他的员工把它弄倒的。我就听过有一个餐厅的老板为什么会倒?因为他的员工在厨房里面都给它乱加东西,后来就撑不下去了。
  下属他对公司的整个态度跟上司爱护他们的程度有直接的关连性在。而我们当领导的人要记住,不是去要求下属要做什么,而是首先要要求自己,要反省自己我有没有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不是说我有一个经理、一个老板的头衔叫作之君,不对,这个君是代表要当好的榜样,要当好的身教,这叫君。我们思考一下,要求下属的,我自己有没有先做出来?要作之亲,把下属当亲人看,去爱护,那你整个公司就跟一个家一样,气氛特别好,员工在这个环境工作效率就高。君是身教,亲是境教,整个环境的影响,师是言教。下属还有很多不足、不了解的地方,我们要尽力引导他、教导他,这是作之师。有身教、有境教、有言教。我们能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君亲师,你这样的风范德行就足以让你的下属对你非常的爱戴。中国文化有一句心法一定要时时观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不顺利,首先第一个念头,是不是我还有哪里不足,才会造成这个结果。有了这样的态度,相信你要感动一家,感动一个企业,以至于感动社会,都不是困难之事。
  问:下一个问题,人的眼睛敏感容不下一颗别人的缺点细沙,人的心永远无法承担一句话的伤口(这是不是在看琼瑶的小说),面对这世上的平凡现象(应该是说比较平常的现象),我们承传圣教该如何去面对处理?当对象是自己的朋友时,我们应该给予当头一棒,或是有其他的方法?
  答:方法是没有一定的,你这一棒敲下去他就醒了,就敲!你这一棒敲下去,他说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那不能敲。诸位朋友,我们想一下,眼睛容不下一颗细沙,然后心里都承受不了一句话的伤害,这样的人人生快不快乐?那叫苦不堪言。假如你演出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他一定会常常来找你:你为什么可以笑得这么灿烂?哪有人容不下一颗细沙,然后说我好快乐!没这种人。你就把好日子演给他看,他就会来问你了。而且劝诫别人有一个前提,要信任够。交浅不言深,信任够了以后,他对你的话语就会听了比较重。当然,他愿意听你的话,你可不要一次就跟他讲两个小时,他一下子没有办法吸收这么多。你可以一次给他丢个二、三句,让他慢慢去感受,你跟他有一些互动,你说:你看,我告诉你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有没有体会了?他说:对,我不生他的气的时候,反而我自己比较舒服一点。你就慢慢一步一步把这个圣教融入他的人生当中。
  问:人说「人言可畏」,又说「谣言止于智者」,想请问面对谣言的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防卫?对于不甚熟悉圣贤教诲的我们,又是否应该先恶补一下自己,再出来做事?又或是一步一脚印的慢慢在泥巴中打滚,从错误中边学习边成长?
  答:这位朋友,学习《弟子规》没那么痛苦,还要在泥巴中打滚。人言可畏,这代表着因为人缺乏判断力,耳朵特别软,一句谣言一进来,很少人能抵挡得了,所以人言可畏。但是这些谣言面对有智慧的人不起作用,他会去看这个人我认识十多年了,他的人品我都很清楚,怎么会因为你一句、二句我就受影响。人要懂得去判断,而且要了解一个真相,真正有修养的人,他的内心时时祈求的是大家可以和谐共处,他绝对不愿他的一言一行是在破坏团体的团结,他就不会去讲一些谗言。我们的老祖宗讲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你三十岁体会,四十岁再体会,五十岁再体会,味道会很不一样。随着你经历的事,随着你的历练,你真的会察觉有修养的人绝对不会去批评别人,他会希望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别人,让团体更成长。
  我们是否应该恶补一下?确实需要恶补。为什么?因为你的小孩他的成长不能等,我们应该加把劲,赶快一句一句好好学习、好好落实,当他的榜样。那是不是要恶补完再出来做事?不用,你假如要恶补二十年,二十年再出来做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做中学,学中做。当然,我们有两分力做两分,有十分力做十分,你不能《弟子规》都很不熟,字都念不清楚你就跳到那个讲台上去了,那这样也不恰当。随着你在付出,在做事的过程,你也会解行相应,也会有所提升。
  这个朋友刚刚提到说在错误中边学习边成长。我们当然不可能一下就契入圣贤境界,不过假如你早晚有读一遍《弟子规》,你所犯的错误不会太严重,甚至于是坏的念头起来,坏的言语才要出来,马上怎么样?那句经文就突然像一道光芒一样射过来,很灵!你只要早晚读,保证会有这个感应。我们有一个朋友就说,他最难做到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有一次他要讲出来的时候,突然那句话就出来,他就把它塞回去了。塞二次、三次以后你就很敏锐了,你就会达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然,假如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你有非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互相提醒,我有什么言语不妥之处,你一定要帮我提出来,要互相成就。
  问:下个问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我们选定了一个老师,是否该只听他一个人的话?又若有人信心动摇,开始怀疑,甚至是批评自己的老师,这种人会有成就吗?又像老师说的,这种人就算周公、姜子牙在世,都没办法和他起相应,面对这种人该怎么办?他们是否有改过的机会,从哪里下手改过?
  答:从这里看得出来,我们炎黄子孙很有希望,确实都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都很害怕别人没有成就。不过害怕要知所先后,不要先害怕别人没成就,要先害怕自己没成就。我们不要看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到头来看自己不清不楚。其实当你有成就的时候就是给他最大的帮助,他对老师没信心,你对老师有信心,然后你三、五年就有大成就了,他就会从没信心变成有信心。
  确确实实我们选定了一位老师,就应该遵照他的教诲来学习,这我们要会运用。你不要只听这个老师的话,然后你太太要跟你讲话,你说我不能听你讲话。当你只听一个老师的教诲,你就会建立起正确的知见。这个知见建立好了,别人跟你讲什么你就懂得判断,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最少要守五年以上。不过说五年实在是不够,因为连我们的师长都守了几年?十年。那我们的根机跟师长比起来可能有点差距,我们可能要守个二十年。只要你保持每天都有听师长教诲熏习,你就很容易察觉自己的念头不对,或者是别人的言谈见解不对,你就很容易感受到。确实,我们一有时间也不要去跟人家聊天;除非是介绍圣教的机缘成熟,我们再花这个时间。大半的时间最好能够多读经典,多听经,多念佛,多修福。修福莫过于弘扬中国文化,弘扬圣贤教诲。当我们一天当中都是在这些正念里面,五年、十年以后你的知见就会很纯正,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分辨不出人家讲话的真伪。
  问:下一个问题,目前许多人在推动华文圣贤教育,往往会本末倒置,事实上在用民族的情绪挑动对华族文化的情操,这样做的利与弊在哪里?面对这样的问题,身为学生及领导层该有怎么样的心理建设及辅助工作?
  答:推动华文圣贤教育本末倒置,这我不是很了解他的意思。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推动华文教育,读华文是一个方法不是目标,读经典是手段也不是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要成就孩子的德行,这才是目标。很多推展华文到后来只是看着这个孩子能认多少华文字,这就已经是华文教育本跟末没掌握好。中国文化的可贵是文字背后的真理、的智慧,那才是最可贵的地方。民族的情绪,假如唤醒的是他懂得珍惜祖宗的教诲,懂得有一分使命感要承传文化,这样是很好的;让他了解到当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有的态度,假如是从这个方向,不会有什么弊病。
  而领导阶层在推展华文圣贤教育当中,我们还是要抓住以身作则,这是一个关键。领导者很容易落入我要学管理,管谁?管员工,其实他一开始就错了,一个人自己都做不好能管员工吗?那不可能的。《论语》有句话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你的晚辈、部属就跟着你做;「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虽令不从」。纵使学校校规订了二百条、三百条,学生也很难奉行,阳奉阴违。领导阶层最重要的,要自己先深入文化,然后把它做出来。我的记忆当中,在念初中,有天放假我到学校打球,走进校门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是我的初中校长,离我也有两百公尺左右,校长正绕着校园走,沿路捡起地上的垃圾。校长的这个风范留在我的印象当中很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从来没有丢过垃圾,因为当我要把垃圾丢下去的时候会浮现什么影像?那我太对不起我的校长了!你看,一个上位者的行为对底下的影响是很深的,慢慢的我们自己也会效法、也会学习。真正带一个团体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则是最好的。
  这里有个朋友非常好,他提出来我在讲课当中有一句讲错了,他不希望我以后再当公鸡。因为我讲课的时候引了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说他看《曾文正公全集》是讲「由奢返俭难」。没错,是讲返俭难。而这句也不单是曾文正公讲过,甚至于宋朝的司马光「训俭示康」就有这一句。我看司马光也不是原创者,这样的教诲可能已经承传五千年以上。在讲学当中我们依义不依语,依那个意思,不要执着言语。但是有一个情况必须执着,就是假如这句话是说「曾国藩说」或者「孔子说」,这时候就不能乱改了,那是对这些圣哲人的尊重,那就要一字不差说出来。只是诠释这个道理的时候,意思对就可以了。也很感谢他帮我提醒,下次我一定会说「由奢返俭难」。其实诸位朋友,我当时在讲那句话的时候我脑子是出现那个「返」字,但是讲出来是「入」字。
  问:下个问题,一个小康之家夫妻都很节俭,家中的老大、老二已成家,也过着简单的生活,就是小儿子今年二十五岁,还在念大学,可是却有爱花钱的习惯。虽然小时候也没有用名牌货,但会把自己在假期里所赚来的一千多元在很短的时间里花光,还说钱用了就别想它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位朋友,这个孩子你都带二十五年了,你还问我有什么原因,我实在不大敢回答这个问题,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他。孩子不只会受父母影响,我们注意去看,小朋友读小学以前都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了小学以后他最常讲的是「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以后最常讲的是什么?「我同学说」。上了中学以至于到大学以后,影响孩子的往往是他周围的朋友。那请问我们的孩子教什么朋友你了解吗?你清楚吗?中国常讲要「易子而教」,当你从小跟很多好朋友常常出去一起到野外去爬山,去做户外活动,你的孩子就会认识很多的长者,也会认识他们的小孩,就跟这些孩子打成一片,而这些长辈都可以是他人生很好的一个学习榜样。
  当孩子愈大,有时候我们讲的话会比较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孩子愈大我们的话愈起不了作用?这个现象在现代很明显,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不明显,在曾国藩那个时代,年纪愈大愈尊重父母,根源在一来父母确实当榜样,二来他又不断熏习圣教。孩子会不听我们的话,一来是我们的榜样做得不够好,二来是他接受圣贤智慧的熏习太少了。那你当然要帮他造缘,先了解一下他现在身旁朋友的情况。而当一个孩子很会花钱,代表他没有什么志向,对人生没什么规画,你再慢慢去给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过他有一点比你好,你看他花了钱以后就别想了,他放下的功夫比你还好。只要他人生有目标,懂得去规画的时候,慢慢这些习性才会有一些转化。不然你就祈求观世音菩萨,给他交一个好的女朋友,帮你好好管他,也可以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问:一个十四个月大的男孩,在他十个月大的时候至今,只要不顺他的意,不抱他出门去散步,他会发脾气而用手捏人或抓外婆的脸,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要如何教导他?
  答:有没有感受到现在的孩子都很有来历?我们都了解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他的先天都不大一样,他的整个根性也不一样。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你有没有用正确的智慧来教导他。假如你从小都是用正确的智慧教他,再顽劣的孩子,可能三岁、五岁以后就转过去了,所以不要急于现在在担心他的这些行为。我们思考一下,古代很少杀父害母的例子,为什么很少?因为纵使他的性格很顽劣,但是他出生在有圣教的地方,从小家庭教孝,整个社会教孝,他这个顽劣的个性慢慢就转化掉了。可是现在不然,不只家里没教孝,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教导孩子自私自利,那就推波助澜,所以孩子很多劣根性就出来。
  我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外婆写的,因为她说抓外婆的脸。当然这个孩子一定是跟父母住在一起,你要去影响他父母,让他的父母懂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就引导你的女儿来学习《弟子规》,引导你的女婿学习《弟子规》,那你看是女儿比较听话,还是女婿比较听,你就顺势而为就可以了。好,我们今天问题就回答到这边,谢谢大家。
采   集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07: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答问2

   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一章)  2007/3/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203-01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今天藉由这个机会跟诸位同修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在《弟子规》方面的一些修学体会。刚好有同修写了问题,我们做一下交流。
  问:第一个问题,男众想邀请女众照相,《弟子规》有何规范?
  答:这跟往生好像没什么关系。《弟子规》从头到尾讲一个孝字,《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敬字,对人的恭敬。我们所有处世待人能圆融,父母不担心,《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孝字。所以有孝心、有恭敬的心,要落实弟子规就不难,而且孝敬的心是我们本有,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修行人不能讲我的个性怎么样,我的个性怎么样,个性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本善里面跟圣贤、跟佛菩萨是无二无别。我们从心境上去学《弟子规》,落实起来就不困难。是一个孝字、是一个恭敬,也是一个忍字,忍住烦恼,伏住烦恼,放下过去错误的个性。修道人没有个性可言,个性就是贪瞋痴慢,叫个性,修道人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我记得二00五年一月一号到新加坡跟新加坡的同修交流中国文化,师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跟我们提到,「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我们是学佛、学儒,我们不是佛学、儒学,学佛、学儒最重要的就是从存心上去契入。存心上一定是不断的息灭我们自己的贪瞋痴,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切言行,跟佛菩萨、跟圣贤人相不相应。佛菩萨的行持是一切皆是孝敬的心,所以是礼敬诸佛。我们今天去邀请别人照相,要有礼敬的态度,但是我们想想,做任何事情有没有意义要先想。我们每天念着无常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精进就是跟了脱生死、跟往生无关的事就别干了。男众去邀女众照相,这个意义好像不大,真的照完相之后,照片怎么处理还真麻烦!到时候照完洗出来,又被太太看到问「这个人是谁?」那有什么意思?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先想想有没有意义?烦恼就不见了,有意义的事再做。
  那天悟道法师跟大家讲解一段《寒笳集》,蕅益大师的教诲,那段话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我们要深深记在心上。诸位同修们,法会结束了,它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让我们把从每个法师教诲当中给我们的启发,从此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落实下去,这才是真正对所有法师给我们的教诲,真正的供养、真正的回馈。而不是我们到法师面前说「法师,你们讲得太好了!」更重要的,诸位法师最欢喜见到的,还是我们依教奉行,佛菩萨最愿意见到的也是如此。诸位同修们,我们七天课程结束了,每位法师的教诲还有多少印在我们的心上?
  悟道法师那天提到的,「真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我们所有的规矩都是真为生死做的。从这段教诲,「真为生死营福」,我们做一切布施、一切服务大众的事,统统不求来生福报,也不求子孙发达,都不求,只求了脱自己的生死,只求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真为生死」四个字真留在我们的心中,这些问题不会问。佛陀说「系心一处,无事不办」,不管做任何事情,专注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为了这个目标,那一定成就。我们在家庭里面,我们在工作、在处世当中,统统为了广修供养,给世间人做好榜样,都是为了敦伦尽分,求生极乐,那每天的生活统统在积累往生的资粮。
  我们刚刚说到男众邀女众照相,《弟子规》有没有规范?《弟子规》是讲礼敬、礼貌,我们要去邀请别人,当然要对方同意才可以照,这就是「礼者,敬而已矣」,我们用恭敬的心去请教别人、去邀请别人。而且「人不闲,勿事搅」,人家在忙的时候就不要找他去照相,做什么事情。而且不认识的,找也不好,不是很熟的去找人家,人家要拒绝也不是,这就恼害众生。我们邀请他人做任何事,都要让对方感觉很自然、很舒服,这就是一颗柔软的心。
  问:第二个问题是女众不想个别跟男众照相,如何婉谢?
  答: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就直接说「对不起,阿弥陀佛,这个跟往生无关」,然后很恭敬。人跟人不是言语在交流而已,最重要是心境在交流。我们讲这段话说,「你昨天没听课!真为生死还照什么相?」这就跟他结怨了。但是我们是藉由这个机缘广修供养,「真为生死,我看就别照了」。言语「怡吾色,柔吾声」很重要。
  问:第三,优婆塞可否同优婆夷搭肩照相?
  答:有些问题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我们的敏锐度、感受能力就起来了。真的,我们看那个动作看起来不雅观、不文雅、不端庄。我们看到走在路上年轻男女搭着肩走路,他们不累,我都替他们很累,那走起路来多不方便。而且我们要了解,我们为什么出离不了六道轮回?男女的情欲是个大障碍。人跟人,男女没有接触都会生烦恼,更何况接触的时候还太过这种亲密,那对修道都是很大的障碍。我们学贵自知,修道人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任何动作会引起我们贪瞋痴慢这些念头的,尽量持戒,不要犯、不要做,戒是修个清净的心。像俗话讲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英雄,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哪有可能不是英雄还过得了!说实在的,这句话经典也没有,这句话谁说的?那个犯错的人找借口说的。自己都犯错了,还封自己一个英雄的名号,所以这叫「倘揜饰,增一辜」。讲这句话的人,果报要负很大的责任。倘揜饰这是我们时时要观照到,不能找借口,确实不能不谨慎。
  我们看到唐朝唐玄宗,唐玄宗帮《孝经》下注解,写得很好,也是很有德行。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治理国家是「开元之治」,是盛世。当然在那时候他旁边有好的大臣,有张九龄、有韩休两个大臣辅助他。唐玄宗当初还没遇到杨贵妃,治国很精进,韩休时时都会指出他的缺点,唐玄宗也很有雅量,接受他的劝谏。但是说实在的,听完劝谏之后还是很难受,直接批评他还是很难受,但是他点点头,也不敢生气,很有修养。大臣就进谗言,「皇帝,韩休对你讲话这么苛刻,你怎么对他这么有礼貌,还这么客气?」唐玄宗讲,韩休讲的话真正利益人民,虽然我听他的话可能三天吃不下饭,我的体重都下降,但是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值得!你看唐玄宗为了听这些直谏,这些好的言语,他自己承受直谏的难受。当然假如学过《弟子规》就不难受了,《弟子规》讲的「闻誉恐,闻过欣」,不只不会难受还高兴。
  我们上一次有提到,大禹为什么是圣人?他「闻善言而拜」,人家指出他的缺点,他给他顶礼道谢。子路是贤人,他「闻过而喜」,人家指出他的过失,他很高兴,道谢。但是我们这里要再往深处去探讨,为什么大禹、子路能闻过而喜,为什么我们不能闻过而喜?心境差别在哪里?差别在慈悲心。因为大禹想着,假如我有过失,我所影响的是整国的人民,他来是要造福人民,不是来障碍人民。他那颗为人民奉献的心,让他做任何事情战战兢兢,深怕自己没做好。有人能提出他的缺点,让他能把服务众生的事办得更好,他欢喜、他感恩。真的,我们修学最根本的还是慈悲心,慈悲为本。
  今天这些圣哲人,当他们被叫君王、当他们被叫老师的时候,他们深怕对不起别人对他们的恭敬,这分慈悲的动力,督促他们每天要「德日进,过日少」。我们今天对治自己的习气,假如悠悠放任,那就要再回到根本上,我们利众的心不够深切。我们今天假如早一天成就,很可能许多有缘众生就不会堕落。他们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不忍心看他堕落下去,时时抱持着「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境,相信这样的心量对治我们的习气不困难。因为当悲心起来,妄心就不复存在,圣狂之分在乎一念之间。下次他人指出我们缺点,我们欢喜、我们感谢。
  后来韩休死了,有两个大臣,一个叫张九龄,一个叫韩休,这两个是最好的大臣,一个老了,一个死了,没有办法帮助他。又出现杨贵妃来,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朝政。当时候的读书人感叹,因为当初韩休在的时候,唐玄宗只要贪玩乐的事情,他边做,很有意思,做了一下突然说「韩休知不知道我在玩?」他的话问完没多久,马上就会听到太监说「报」,韩休的奏折来了,开始批评他。所以他被韩休批评到只要玩乐,马上就想到韩休,就想到韩休知不知道。我们身旁有没有这么好的善知识?我们在浪费时光的时候,马上想「他知不知道?他知道了又会来批评我」,有这样的朋友是我们人生的大福。可是往往这么好的朋友,我们都离得远远,反而会巴结、谄媚我们的人,我们最喜欢跟他们讲话。这都是很值得我们从历史当中,观照自己的心境、心态。
  「福在受谏」,人生最大的福,面对善友、善知识的谏言,我们能欢喜的去领受。而且更重要的,领受完之后要后不再造,要依教奉行。所以当初杨贵妃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廷很感叹,「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再也没有忠臣的劝谏到朝廷来。唐玄宗的德行算是相当不错的,都抵不过女色这一关,我们男众更应该在修行当中要更注重男女的分寸。唐玄宗跟杨贵妃这段,对我们女众也要好好的有启发,你看写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话,女众招架不招架得了?这个时候要突然想到师父的一句话,「佛菩萨有真感情,众生都是虚情假意」。这句话要会听,谁虚情假意?我们一听完,众生都虚情假意,比半天都比别人,没比自己。其实说实在的,当我们这么一比,一只手指头对别人,几只手指头对自己?四只手指头对自己。
  杨贵妃没学《弟子规》,也不能怪她,她没有办法判断,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祖宗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尽心尽力,他已经没有孝道,没有孝道哪来的爱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学《弟子规》,判断婚姻大事、判断朋友、判断事业的合作伙伴,判断可以找到同生极乐国的这些同修们,都可以从孝道、从《弟子规》判断。杨贵妃她也没有判断,唐玄宗对她的爱是真的吗?所以后人写了一段话很感叹说到,「空忆长生殿上盟」,就想到他们在长生殿上不是在那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吗?「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就是后来逃难的时候,军队不愿意走了,说只要杨贵妃不死我们不走,整个军队统统都停下来。江山重要还是美人重要?「江山情重美人轻」。这个时候唐玄宗头低低的,一句话都没讲,「华清池水马嵬土」,在华清池帮杨贵妃洗澡的是唐玄宗,亲手把杨贵妃害死在马嵬坡,用黄土把她埋掉的也是唐玄宗。「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有真感情吗?假的!关键时期这个爱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当初假如唐玄宗说,这件事情不是杨贵妃的错,是我的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诸位同修,假如当时候唐玄宗是这么样提起一种气慨、一种理智、一种反省,历史会改写,很可能杨贵妃就很感动,之后也会转恶为善。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相信,精诚所至。但是这个时候亲手把杨贵妃给埋掉,缠绵悱恻的两个人的关系,下辈子还是来讨债。所以,我们没有真感情,没有真智慧,每天都在跟人家结恶缘,你看这么好的感情的缘,到最后还是这样收场。真正夫妻有这个因缘,男女有好的因缘、善缘,一定都要导归极乐,一定都要结法缘。
  问:我们接下来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个三岁的小外孙,在两岁时就曾教他背《弟子规.总叙》,但我探亲结束后返回大陆,今年再来雪梨时,他已经不会背《弟子规》了。
  答:你看我们觉得学《弟子规》,什么叫学《弟子规》?这段话就执着在「背」,他不会背了,背不是真学,要做才是真学。谁做?教育的「教」字,小篆的字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只手拿着一枝树枝。这个教字没有嘴巴,不是叫小孩做的,是我们做给小孩看的。所以那两个叉,第一个叉就是父母、老师做出榜样来,下面一个叉就是小孩模仿,这是教育。很多家长跟我们交流一些教育的问题,假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把它转成我们的家风、家道,我们的意念没有回到自己先做,这个问题无解。我们不先要求自己转,那叫心外求法。我们一切的亲朋好友是我们的依报,是我们的人事环境,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的心境真的转了,依报就会转。
  我们学的时候不是先改变自己,而是先要求别人,而是先看别人的过失,我们的心已经不平,心已经不净。边给孩子讲、边给孙子讲的时候还很急躁,还皱着眉头。他感觉到我们那种控制、那种占有,所以下次我们要找他谈,他马上「奶奶,我要上厕所」,他就走了;「妈,我还有事,我工作很忙!」所以,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家长听课听完很急促的来说「蔡老师,你多讲一些什么方法可以一下就让我的孩子变乖的方法,那个技巧、方法一定要告诉我们。」心态要观照,孩子行为的偏颇,那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有没有可能说用一个方法,马上让他整个人生态度完全转过来?我们这个心是贪心,贪快、贪好,我们没有反求诸己,原来都是我这三、五年在教孩子的观念当中偏颇了,我要赶快先修我自己。我们能回到先修自己的身,那个心才平得下来;都是要求他人,那个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定不下来的,定不下来一定生烦恼。
  闽南话说「吃快就撞破碗」,就是这个道理;孔夫子也说「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这都会给我们很好的省思。做任何事情,我们求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么是水到渠成?以身作则,水到渠成。从自己,这正报,从自己开始转变起,依报自然就转。今天只要身旁的亲朋好友没什么转变,一定是我们的问题,要用「一定」,不能用「说不定」,用说不定就有侥幸,任何侥幸的心态就不是真心,就不是真正的反省。所以,醍醐不能掺杂这些杂质、毒药进去,要真正反省自己,从我们自己身上找答案。
  有位女士她是在乌鲁木齐,她的学历挺高的,她的先生也很有成就,她先生底下的员工有几千人,她觉得先生对她不够尊重。诸位同修,我们起一个念头说别人不尊重我们,这个念头对不对?这个念头就是心外求法。自敬而后人敬,我们自己尊敬自己,人家才会尊敬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能真心恭敬别人,自然人家就尊敬我们。修道人,对任何一个人没有要求,只有要求自己,这个才是内学。我们起个念头,别人不尊重我们,那我们就没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她觉得先生不尊重她,她又顺着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为什么先生不尊重我。所以真的要随顺圣贤教诲,不能随顺自己的想法。她想因为是先生觉得她的工作能力不够好,赚的钱不够多,所以她就要跟先生比赚钱。对先生不了解,都错解、误会。自己跑到深圳去找工作,也找到不错的工作,一个月收入超过一万块钱,也是很高的收入,也是白领阶级。
  其实说实在的,先生是不是因为她赚钱少,不恭敬她?最主要的,很可能是先生工作这么繁忙,回到家里,家里也没安顿好,婆媳之间的事还让他生烦恼,孩子的教育让他不安心,所以他心里烦躁,他不是真正对你不恭敬。假如家里统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先生生欢喜心、生感恩心。错解之后又去工作,家里愈搞愈糟,有一天半夜一、二点,她的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给她,接起电话来,她父亲讲:「女儿,我不管你现在是赚一万,还是赚十万,我不管,你赚再多的钱,假如把你的孩子给毁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说着说着就说到,因为电话声当中传来哭闹声,她的父亲跟她讲:「你的小孩从九点多十点左右吵着要看电视,我叫他去睡觉,他不肯,哭到现在半夜一二点还在哭,这样的孩子我没有办法教,你自己看着办。」这位女士放下电话,隔天就辞职了,所以母爱还是非常有力量。
  她回来之后就用心的开始教她的孩子,人生的因缘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感应来的,烦恼就感应来业障;对孩子无私的爱心,对众生的愿心,就感来好的善缘。她这分要把孩子教好的心,很快的她就跟《弟子规》的缘接上来了,又听了我们一些老师们讲的课,开始反省自己。婆媳关系本来不是很好,就开始每天亲手打豆浆做早餐给她婆婆吃。第一天、第二天没什么反应,做了半个月、一个月下来,谁会不感动?所以婆婆就愈来愈欢喜,觉得媳妇很有孝心。有一天走在路上,回来的时候碰到媳妇,这个婆婆手上提了一些菜,一时间情绪也很感动,就把菜放下,就抱住自己的媳妇,对她媳妇讲:「你跟我年轻的时候真像,好强,不服输,但是心地很好。」你看婆媳之间都敞开心门来谈话了,那很愉快,完全就是自己的女儿一样。她的婆婆打电话给她儿子,还会跟她儿子交代,你可不能欺负我家媳妇。你看这个儿子听到这段话多安心,婆媳关系很好。
  她先生的事业,因为她放下了,回来照顾家庭,她的先生没有后顾之忧,事业如日中天,发展得很好。后来先生回来,在工作上有些无奈,因为年轻又发展得好,嫉妒就很多,所以她先生就生烦恼。她学了中国文化,当她先生讲到这些问题,她想都没想直接讲了一个字,让,把功劳要让出去,你的嫉妒、障碍就少了。她先生一听到这句话,楞了一下,你一个小女子怎么懂这么多!你看古圣先贤这些教诲都能解决人生的这些烦恼。我们让功于众,大家都欢喜;把事情做好了都往自己身上揽,那没嫉妒、障碍才怪。她回来之后对她先生也很用心、很照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在做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去敦伦尽分、去付出,在做的当下绝对不是说,我先生有没有看到我在做?刻意做给人看,人家会感觉到不真诚。
  有个太太听完课之后,也很勇猛精进,回去后真的很努力干,在那里拖地,做菜都加菜。做了一个礼拜,这个心快伏不住了,怎么连一点赞叹都没有?到了第七天,自己在那里拖地的时候,先生继续坐在他暖暖的沙发上,在那里看报纸,一动也不动。太太终于忍不住,把拖把一丢:「我做了那么多,你都没看到吗?」她先生挺有修养的,慢慢把报纸放下,然后对她说「你不是学《弟子规》的吗?怎么样?忍不住了吧!」因为我们做的时候不是打从内心去付出,愈刻意做,人家就愈刻意不看。所以一切都要从真实心中作。
  有个先生他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后,蔡老师讲「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有一天他太太在那里煮菜,忙得很,他就在厨房的门口说「太太,你好辛苦!」他太太说,知道辛苦,那就赶快进来帮忙。这先生说「蔡老师说做牛做马都愿意,没有说叫我进来干活。」这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在做,这不行;要打从内心看到太太的辛苦,彼此这种心境就传递了。任何事情夫妻相互的帮忙、协助,这时候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她付出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半夜突然觉得先生好像不知道怎么了,她就张开眼睛,她的先生半夜睡不着,坐起来。她问你怎么了?她先生讲「你每天帮我留的那盏灯,我都看到了,你有时候留的这些消夜,怕我肚子饿,我都感受到。」她先生是因为她做了这段时间太感动了,想得睡不着觉,坐起来。时间有限,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之后她在工作当中,一上台都是恭恭敬敬给底下鞠躬,她所有的员工都楞住了,敬人者人恒敬之。以至于到海外去跟这些外国的友人做报告,她一上去也是恭恭敬敬给大家鞠躬,她下台的时候,外国人跟她讲,你是真正的中国人。一言一行都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没有依照这些教诲、这些礼仪去做,我们是变成破坏自己民族的形象。
  我们要能让一切人生欢喜,最重要的要先从自己做起,正己自自然然能感化他人。很多我们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埋怨,都来自于我们不先要求自己,先要求他们。他们的内心明明知道我们说的也是对的,但心里不服,你都没做到还讲我,就有怨。怎么去怨?都要求自己的人没有怨,人家对他没有怨。师父在一把扇子当中写到「圣人常受天下之责」,常受天下人的责备,「而无责人之心」,却没有责备他人的心,「是以终无怨」。他的一生没有埋怨他,他的一生世世代代的子孙都怀念他,都缅怀他的德行。所以没有人骂尧舜,只有佩服他,因为尧舜治国的时候,任何人民的事他都是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诸位同修们,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不只自己无怨无悔,让我们一切的亲人对我们也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痛不痛快?痛快!我们往这个方向去走,就是反求诸己。
  其实在推广中国文化当中,我们前几天的课程跟大家也有分享到,确实我们在家里尽好先生的本分,尽好太太的本分,尽好为人父母的本分,尽好兄弟的本分,为人子女的本分,到公司里,尽好我们为人同仁的本分,已经在弘扬中国文化。因为我们尽本分当中,我们对《弟子规》、对佛法的体会就愈深,愈深都是自然感悟到的就流露出来,跟人家一起交流,真感情、好文章就能感动别人。很多人说我很想做,怎么做?从当下自己的每个角色先尽力做好。一般我们都不是先从自己修身做起,我们一听到这么好,马上想:我要去找县长,我要去找市长,我要去找哪个大官。当我们去找这些大官的时候,他对我们佩服吗?他从我们身上感悟到了《弟子规》、佛法的好了吗?唯有他从我们身上真正感悟到道德、学问的重要,他才会去推展圣教,所以还是皆以我们自己的修身为本。人对我们有信任,我们讲的话他才听得进去,这叫知所先后。劝诫别人,跟别人分享有一个基础,就是一定要取得人的信任。这个信任就看我们落实的程度到哪里,落实得愈好,人家对我们的信任就愈高,人家愿意听我们的话的缘就愈成熟。
  问:这位同修又提到,我如果没有再教他,有人说孩子太小,不要太早教他,要发展到四岁以后再教。
  答:这个说法不是真理。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爆炸,人云亦云,现在人讲话都不负责任,都没有对照讲出来的话跟真理相不相应?但是现在言论自由,也怪不得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判断力,真理才听。真理是什么?教育从哪里开始?不只从胎教,还没怀孕就决定了。孔老夫子的外公找女婿的时候怎么找?找看看这个家族祖宗有没有积德!孩子能不能教好,一开始,我们有没有德行感应来好的子孙,这就已经决定了。感来是来报恩的,感来是来为往圣继绝学的,他的根基就很好。因为我们中心很多老师,他们还没结婚的,或者已经结婚还没生孩子的,我都跟他们讲,要生就要生再来人,不然就不要在那里找麻烦。闽南话说「不要找麻烦」。要很坚定的信念,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就能感来这种好的子孙。至于怎么样感来好子孙,请看《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里面有对求孩子有很好的开示,包含「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这些,还有胎教,还有小时候的教育。
  「三岁看八十」,从怀孕到三岁以前,那是教育的关键,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父母做榜样给孩子看。我们这次到马来西亚去,遇到孔老夫子后代,这位老师说到他没读过《弟子规》。大家不要听到这里「没读过?」接着听下面的重点。虽然我没读过,但是当我把《弟子规》看一遍的时候,这每一句我都想起我小时候的情景。他一看到「置冠服,有定位」,爸爸、妈妈就是这么做的。他一看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马上想到父母的表演情境。《弟子规》真的是家教,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他虽然没读过《弟子规》,他已经学过《弟子规》了。他还提到他称呼自己的父母,绝对不可能用「你怎么样、他怎么样」,都是「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非常的恭敬。所以这不会太早,三岁以前、胎教都是关键。
  有一个孩子两岁,我们一位老师去他们家做家访,他的哥哥是这位老师的学生,这个孩子跟着父母、跟着哥哥,四个人陪老师在客厅坐。妈妈就把一盘葡萄端出来,葡萄水分很多很甜,看起来很甜。这个小孩拿着葡萄,第一个就拿给这位老师吃,你看他才两岁,他知道先给客人吃。拿给客人完之后,这个孩子又拿着葡萄去给爸爸、去给妈妈吃,接着他又拿着葡萄去给哥哥吃。当他要拿给哥哥的时候,他的口水太多了,已经滴下来滴到自己的手臂上,他还是拿给哥哥吃,最后才给自己吃。不得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你看他那种节制欲望的能力有多高。为什么他能节制欲望?他有孝悌的心,他先想父母、先想兄弟。他去公司工作他一定效忠领导,他一定友爱同仁,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往后事业的成就,也决定了一个人往后道业、学业的成就。因为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的人,对老师一定是孝敬,对于同参道友绝对是尽心尽力友爱。因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体会到老师最欢喜的,师父最欢喜的,是看我们同修之间互相扶持,勇猛精进。所以「入则孝,出则弟」确实是人生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好,今天就跟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交流到这里,有讲得不圆满、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13:37 , Processed in 0.1162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