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78|回复: 0

[转帖]汤池小镇—和谐社会的样板(文/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池小镇—和谐社会的样板


一,     文:

        在家乡安徽省庐江,著名的佛教高僧净空法师投入2.2亿元打造了亚洲最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前期投入7千万元建设的“多元文化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在汤池镇建立和谐社会示范镇。
     汤池镇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将儒家思想带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明确提出用儒家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不仅与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不谋而合,也是对儒家思想注重实用传统的一种呼应。同时,汤池模式也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儒家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张大树是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居民,现在位于该镇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工程部工作。走在汤池镇的街上,张大树会对每一个路过的人深深地鞠躬,谦和地说声“你好”,还会顺手捡起眼前的垃圾放进路边的垃圾桶。这时候,你会觉得他脸上的笑容和身上的唐装非常协调。
    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张大树会坚持给70多岁的父母洗脚,看到邻里闹纠纷,张大树会尽量过去调解,传播自己学到的传统伦理道德。
              
    张大树是受到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影响的众多该镇居民之一,而以孝道为重点的传统伦理道德则是该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居民又在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到来,使得汤池镇的和谐程度大大地提高了。” 儒家文化的积极推广者、汤池镇干疗所薛晓友所长说,“现在汤池的民风淳朴了,讲孝道、讲文明礼貌的多了,吵嘴打架、小偷小摸的少了,社会治安也比以前好多了。”
    汤池镇位于安徽中部大别山区边缘,风景秀丽,公元前164年汉朝时因温泉而得名。如今,这一拥有4.8万人口的古镇成为海内外众多儒家文化学习者心中的圣地,甚至是其他地方政府效仿的蓝本。
    “在汤池,如果你对别人礼貌地鞠躬,不会有人认为你是韩国人或是日本人。”一位潘姓居民自豪地说。而两年多以前文化中心的到来,对汤池来说多少有些意外和突然:小镇上的这一民办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产生居然与联合国和平大会密不可分,关键推动者则是文化中心的创始人、主任,出生于汤池的净空法师。
契合“和谐社会”
    81岁高龄的净空法师一直在全世界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和平的实现。他身兼澳大利亚净宗学院、澳大利亚格力菲斯大学、昆斯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印尼夏利西亚都拉回教大学等高校的院长、教授、荣誉博士,并以一生不建寺庙却潜心办教育而闻名。
    净空法师曾先后10次被邀请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会议。10次会议,历经30多年,净空法师发现,该会议始终“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少有能落实到实际行动的。此间,净空法师共作了8次主题发言,每次都提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世界和平。这一论题受到了各国专家、使者的赞许,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一理想很难实现。
    净空法师于是明白,如果不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并成功促成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此前,净空法师曾经试图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建立示范镇,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几年前回到故乡庐江汤池。
    “我们县受到清末桐城派文化影响,民风朴实,尤其是汤池镇。这一传统文化基础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主管文化中心工作的巢湖市(庐江县属于巢湖市)汤池镇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莫申伟说,“再加上县领导高度重视,汤池镇最终成为了用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试点镇。”
    “更大的背景则是恰逢党中央先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文化中心副主任倪敏达认为,“这些执政理念是没有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政府所难以提出的。而在我们看来,八荣八耻更是与传统伦理道德高度契合。于是这一示范镇落户中国就显得水到渠成。”
    2004年底,文化中心在汤池镇奠基,马来西亚华侨赖居士捐助了约8000万人民币,建成了现代化的教学场馆。来自海内外的志愿者进驻中心,以教授《弟子规》等儒家经典入手,试图使汤池镇逐渐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
    此前,国学、儒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风起云涌,读经运动也风行一时。但系统地将儒家经典用来改变现世,文化中心显然是第一个。“儒学具有崇实黜虚的优良传统。孔子特别强调‘躬行’,强调学以致用,《论语》第一句就是‘学时而习之’。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但要读书,而且要置身于实践之中,把所学的东西与改革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山东大学教授、《孔子研究》主编蔡德贵认为,“从国内方面来说,儒学在目前情况下的实用,就是要配合和谐社会的建设。”
    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曾肯定中国文化的传统是“言道德,唯重实用,不究虚理。”文化中心的努力显然与这一传统有更多的契合。
    此间,净空法师曾提出一个“三年目标”:三年之后,达到汤池镇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家家户户都能实践《弟子规》,都能讲《弟子规》。《弟子规》是仅次于《三字经》的儒家经典启蒙读物。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结合家庭教育与生活编纂,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的。
给父母洗脚
    张大树与文化中心的最早接触是通过文化中心免费发放的《弟子规》教学光盘。这时的他还在江苏昆山的一家台资企业上班。
    “对我震动很大,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太少了,心里非常不安。”张大树说,“之前从来没有人教育过我要遵守五伦关系,要孝敬父母。”
    “社会风气败坏、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离婚率节节攀升、青少年犯罪手段令人触目惊心。种种社会悖逆乱象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近百年来,人类普遍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文化中心的训导长蔡礼旭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关系在文化中心的教学中被赋予极高的地位。
  
    受到伦理道德教育的并非张大树一人。“文化中心在中小学甚至农户家里举办各种《弟子规》培训班,用传统道德教育净化汤池。”薛所长说,“再加上敬老尊贤茶话会,年终孝亲祭祖,结合相关节日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模范青年、好儿童、孝子孝女等各种道德文化活动,传统道德逐渐渗透到了镇民们心中。”
    绿色课堂被当地镇民津津乐道:该镇马槽河畔的树林里,一到开课的晚上,就会有三四百甚至七百多村民聚集在这里,与文化中心的老师们一起学习儒家典籍。
    文化中心还走村入户,每周两次分赴全镇的13个行政村,利用农闲时间与农民接触,教授《弟子规》和传统礼仪。而汤池镇的老政府办公楼也被文化中心用来开办镇民学校、快乐老人俱乐部等等,为儿童、家长开办编织、音乐、书法、篆刻等才艺班以及《弟子规》学习班。 “现在一到过年,四面八方的乡亲就会自动地涌向文化中心,学习《弟子规》。”薛所长说。《弟子规》的普及之外,文化中心老师的身体力行,则被认为是改变像张大树这样普通镇民的关键因素。
    “比如教育老百姓注意环境卫生,文化中心的老师就会穿着‘和谐马甲’上街捡垃圾。”薛晓友所长说,“起初老百姓不理解,都说,就凭你们几个老师捡,能有什么效果?看你们能坚持几天。而现在你再看汤池干净整洁的街道,已经很难找到垃圾。”薛晓友说着拿出了一个印着“和谐社会,礼仪之邦”的“和谐马甲”。
从捡垃圾开始
    张大树也曾经穿着这样的马甲和文化中心的老师、义工们一起上街捡垃圾。那时候的汤池街道上垃圾随处可见,路边的店铺、停下来的车辆都习惯了把垃圾往街道上丢。
    张大树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街捡垃圾是2006年12月25日下午。那天文化中心的皮晓琨老师带着他去看望该镇居民,路上看到垃圾就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张大树实在不好意思站在一旁看着,也就动手捡了。
    和老师们一样,张大树的行为刚开始并未得到居民的理解。有人打趣说:张老板,你学好啦!有人说,张老板你在捡黄金啊!
   
    有一户人家经常在门口丢垃圾,张大树就经常去他家门口捡。“第一趟去,他看我来了就拿话讽刺我,我忍着。第二趟去,他就不好意思说了,默默地望着我。到后来,不等我去,他自己主动就把垃圾清理干净了。”
    “刚开始垃圾实在太多,每天都能拉好几车。许多塑料袋和一次性纸杯被泥巴压在底下,清理很久才会慢慢露出来。”张大树说,“捡了一个礼拜,根本看不出来前后有什么区别。”
    军二路是很多中巴车的停靠点。以前中巴车一停车,就会把车上的垃圾直接扫到地上。张大树就一次一次地清理中巴车扫到路面上的垃圾。次数多了,如今当地的中巴车会把车上的垃圾扫进垃圾袋,再丢进垃圾桶里。
    20多天后,军二路上的垃圾才渐渐少了。一个月后,变化出现了:张大树再到军二路上转来转去居然捡不到什么垃圾,只好早早地回去了。
    “变化不只是在环境卫生上。镇上居民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 汤池镇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莫申伟说,“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大为改善,以至于各个村原有的民事调解员现在没事情干了。”
    众多的事例被用来说明教育中心对该镇居民产生的影响:“汤池镇有个温泉泉眼,冬天出水很慢,但去打水的老百姓很多,一直非常混乱。而现在即使无人值守,打水的队伍也能自觉排队排出几十米,却没有一个人插队。现在镇上不论是买东西还是车辆运输,排队都已经成为了自觉的习惯。”
    来自当地法院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与前一年相比,该镇2006年离婚率下降了48.5%。与此同时,派出所的数据表明,2006年该镇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也比去年下降了47%。
    “家庭、社会的问题,在中国,道德二字就可以解决了。恢复伦常之道,家庭内部就可以和睦,而家庭内部的处世态度则会自然扩散到社会上,于是社会就和谐了。”蔡礼旭说。
汤池模式“走出去”
    建设和谐汤池并非倪敏达和他的同事们唯一的任务,输出和谐则是他们更大的理想。汤池成功的同时,文化中心举办各种老师培训班和企业界、文化界甚至公安系统培训班,并派出老师奔赴全国各地讲学,意图在更多的地方用传统文化创造和谐。
    2007年7月17日,来自海南省监狱和劳教系统的40多名干警来到文化中心,参加为期7天的“构建和谐社会汤池示范镇——幸福人生讲座”。 约2000人报名参加了这次讲座,最终有700人得以参加。此前“幸福人生”讲座已经举办了十多期,旨在面向海内外华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海口监狱成为成功案例。他们已经将传统文化教育成功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中,帮助服刑人员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更好地驱除暴戾,恢复和谐。
    “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司法厅和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合作,进行传统文化进监狱的试点。在海口监狱取得成果后,2007年4月开始在各监狱铺开。”海口监狱副监狱长黄慈洲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现在我们已经由试点转入了示范,我这次带来培训的是我们监狱的业务骨干,包括监区长和医生。”
    为推广传统文化,海南省监狱管理局专门编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一书作为服刑人员的教材,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篇目。
    “传统美德那‘润物细无声’的润泽心田的教化力度很快显现出来:昔日的顽劣无礼之徒,今日也把敬语、谦辞挂在嘴边,学会了鞠躬、致谢……动辄挥拳头、吹胡子、瞪眼睛的‘闹汉’也学会了‘言语忍,愤自泯’……服刑人员中,暴戾之气少了,祥和之气浓了,看书学习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道。
    对和谐感兴趣的不只是监狱,山东省庆云县政府显然有更强烈的愿望。 7月23日,庆云县的客人再次出现在文化中心。此前,他们已经至少来过了12次。他们希望能和文化中心合作,将庆云县建设成和谐社会示范县,并筹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庆云书院。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审批、庆云县委县政府竭诚帮助,成立了以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民办学校——‘庆云书院’。
    “正式开学时,将由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派讲师团授课,讲师团的教师由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将全权负责所有课程。”
    2007年7月初,庆云书院的一份招聘材料上写道:对海外华人的培训也在筹划当中,8月初,文化中心将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机构签订协议,由教育中心派出师资队伍,在马来西亚全国所有的华文学校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此前的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纪念卫赛节活动的第三天,净空法师带领蔡礼旭等老师,应邀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了汤池镇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果,就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了两天的交流、汇报演讲与实践主题展览。国际代表团来汤池考察事宜也在磋商之中。 “192个国家的代表聆听了汤池的经验和成就,感到非常震惊。”蔡礼旭说。他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儒家文化不仅可以改变汤池,同样可以改变更多的地方,甚至带来世界的和平。
对话蔡礼旭:学儒,而不是儒学
采访对象:
    蔡礼旭,生于台湾,现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中国地质大学外聘高级讲师、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高级讲师。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人生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赴澳大利亚在净空法师主持的传统文化学习班进修。其间,认识了台湾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传统文化推广者杨淑芬,之后又受教于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徐醒民,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2003年随杨淑芬老师在大陆推广传统文化,被派至海南,其演讲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地成功举办过300余场传统文化讲演,获得国学名家的高度赞赏和推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记者:您最初在台湾从事教育的时候,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
    蔡礼旭:道德问题。孩子们的德行状况越来越差。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德行教育,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缺乏,以致孩子们没办法学到这些。
    其实孩子们的本性都是好的。你透过婴儿房的玻璃窗看过去,看着婴儿们天真的眼神,你不会觉得某个婴儿长大了会成为罪犯,而是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记者:于是您决心致力于德行教育?
  蔡礼旭: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和时代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下滑甚至堕落,你没看到还好,你如果看到了就不能无动于衷。社会是一个整体,风气不好是不会有人有幸福感的。
    记者:您是否从小接受儒家经典教育?
    蔡礼旭:我小时候书读得不多,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后来就受到老师的教导。
    记者:您指的是净空法师和杨淑芬老师吗?
    蔡礼旭:净空法师对儒、释、道三家达到了融通。而杨淑芬老师则是在台湾推广经典的鼻祖,至少有七八年了。她对民族文化的弘扬竭尽全力,不疲不厌。那种承担的气概让男士自叹弗如。
    记者:还记得在海南的第一次演讲吗?
    蔡礼旭:那次是针对小学老师的。我们有一些交流,和很多老师产生了共鸣,他们都很有爱心。现在的同仁中有好几位就是在那一次认识的。
    记者:那时候很苦吗?
    蔡礼旭:不觉得苦。苦乐在心中而不是环境。我骑着脚踏车送书,会了解路况,知道学生在哪里。一想到有200本书学生会读到,苦就不存在了。
    记者:您现在也在台湾讲学吗?两岸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蔡礼旭:在台湾我只是个小学老师。去年10月份,我才开始在桃园县孔庙大成殿前,每月讲两天的课,推广传统文化。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家长们最关切的都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没什么不同。
    记者:您觉得您是一名现代儒士吗?
    蔡礼旭:谈不上。我们是学儒,不是儒学,儒家文化我们是拿来身体力行的,而不是做研究。
    记者:有人批评儒家教育会使人软弱、谨小慎微,您觉得呢?
    蔡礼旭:不可能。勇不是匹夫之勇,是承担。为国家为民族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怎么会是软弱呢?(儒家思想)只是不和人起冲突。
    记者:有人觉得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简直就是现代的桃花源。
    蔡礼旭:我不觉得这里是桃花源。其实谁都可以做得到,没什么困难。
    记者:您觉得现在推广传统文化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吗?
    蔡礼旭: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德治国。中央对和谐的注重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智慧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理念后,我们也就能够尽点心力了。
                  
二,     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0:02 , Processed in 0.1131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