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08|回复: 0

弟子规示范教学(一)(二)陈亭君、陈瑞珠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2 2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21-6-12 12:30 编辑

弟子规示范教学陈亭君、陈瑞珠老师主讲
(一)

弟子规示范教学(一)
陈瑞珠老师、陈亭君老师主讲主讲 2014/8/27 台北市2014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 
 
  
  陈瑞珠老师:尊敬的上悟下道师父,尊敬的各位师长、各位贵宾们,大家早上好。末学瑞珠在此先以无限感恩的心,谢谢悟道师父给与耕心莲苑全体亲师生有这样一次分享学习的机会,末学在此至诚代表耕心莲教基金会向悟道师父行礼。今天这一会,对我们来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情,不管是瑞珠,还是我的协助伙伴,亭君老师,以及我们所有的孩子们,亦复如是。我们今天抱以抛砖引玉的心,来这边跟大家做一个学习的分享,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师长、学长们给我们指导批评。

  学习的事情是永无间断的,只带著一分虔诚的心、严谨的心,在此做报告。当我们要进入《弟子规》这样的课程之前,我们必须要谈“学”这个字,学这个字,又必须回归到《礼记·学记》。我们孔子常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乐,无以行”。在教学上,诗、礼、乐是一不是三,所以今天将要分享课程里面,我们会有礼、诗、乐的教学。

  今天在开始的第一会,我们先谈礼,谈礼就必须先谈学。所以请各位师长、学长们,我们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我们来谈《学记》。我们请亭君老师带著大家念,我们在《学记》里面有标重点的地方,因为这一篇的篇幅,说起来满长的,我们先重点式的提标。为什么要这么做?最主要希望大家了解今天耕心莲苑在家塾班所教导的方式是依何为凭。我们依的是古德所教导的教育法,这样的一个出处,我们必须先交代清楚。我们明白到底为什么这么教,才会知道说今天孩子们所呈现的这样教育法。好,我们现在先请亭君老师来带领大家读《学记》标黑线的地方,因为有些是古音,不容易习得,我们就一起来。亭君老师请。

  陈亭君老师:尊敬的师长,还有各位可敬的学长们,现在请大家看我们的讲义第一页,我们一起来恭读《礼记.学记》。每一段最上面都有括弧,里面标明它是第几段。现在我们从第一段开始,请大家我们这边读一句,接著也请大家读一句。我们从第一段开始:“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下面,我们请看第三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第五段:“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禁於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我们请大家看第四页,第九段:“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谢谢。我们今天在《学记》的重点学习上,我们用导果为因法来学习。我们先看到十三点,“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你看白话里面讲的是,尊敬教师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师被尊重了,道业才会被尊崇,这是果。我们现在都谈到是要孝亲尊师,孝亲报恩,尊师勤学,这谈的是果。导果为因,严师为难。当一个严父、严母、严师,首重在愿不愿意严格的要求自己在身口意上面下功夫,先以身作则。所以我们在第十三点,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所有的一个身为教导者、领导者,我们如何的来做为一个以心、以身、以口的领导者。所以严师为难在於我们愿不愿意严格的做一个师,这个师就是对的、不吝啬的传给所有一切与我们有缘的学习者;错的,我们勇敢的面对,甚至於勇敢的告诉所有的学习者,我曾经这样走过路,我曾这样子跌倒过,我曾这样子流血过,你们不要再像我这样走错路。学历史,看著长辈们,不就是如此吗?所以一个严师者,他能不能可以展现出尧舜禹汤跟著子民一起同甘共苦,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身口意,这样才能够真正把一个学习的目标教育给做出来。所以尊师而在於所有的体现,都在於自己先做出来。所以我们第三点谈到这里。

  在这里再倒过来看第十一点。一个真正会唱歌的人,他知道里面其中的奥妙,又加上学生愿意学习,他知道怎么样的延续他的歌声。同样的一个善教者,最重要是如何的激起一个学习者能够心怀天下,利益苍生,继这个志。所以一定是教导这个人他有志,他愿意严格的要求自己,而且是胸怀天下苍生,他的善意满娑婆,这样心念与宇宙之间无量无边,自然被教导者会慢慢的被他的言行举止感化而继其志。

  到第九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在谈到的,十一点是讲的笃行,就孔子讲的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到了第九点,谈的是明辨的教学法,这一点就非常有趣。“故君子之教喻也”,当老师的人他非常懂得比喻,不管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十岁的孩子,还是一个高中生、大学生,甚至一个长辈,到年老者,怎么样能够让他听懂我们的譬喻。就像今天各位,我们所要做教学示范的孩子里面,在这边九位孩子代表,有小学生、有初中生、有高中生,他们怎样的在同一会里面能够学习著《弟子规》、学习著古文,这是我们今天想要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报告的。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去想,我们讲的白话的部分(比喻里面),我们如何的能够诱导孩子,而不去逼迫他,学生就会和乐的学习。所以学古文的教育,现在很多人说,背经背到最后是陷入瓶颈。但是我要跟你们说的是,假如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背白话文,还是古文?孩子们请:

  孩子们:古文。

  陈瑞珠老师:他们喜欢背古文,他们觉得古文比白话文简单太多了。甚至於这里面有孩子说,老师我可以读《二十五史》的古文吗?我说《说文解字》的部分学习好之后再去读古文,才能够相应,读书有读书的次第。我们鼓励孩子,而不要压抑孩子。以目前瑞珠在教学上有遇到,在祖国中国大陆那边有一些校长也过来来问我,我们现在读经遇到瓶颈,为什么你们孩子们读经可以读得这么快乐?最重要是一个好学者,如何鼓励他,而不是去压抑他。而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吗?对不起,不是,是用古德的教育法。用古德的教育法,孩子会喜欢学习,我们可以慢慢来剖析,学生就容易的更有发展。当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引导他,告诉他大意,告诉他读书的方法,但是不要透彻的去解说,学生如何让他保留仔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当中自己找到答案。我们跟他说,对!你说的是真的,这在古德里面是这么样的去解释的,是这么样的告诉我们的。并不是老师说你对,而是古德说你对。孩子会觉得,原来我的想法,我所找到的答案是跟古德相应的,所以孩子会觉得很和乐的学习,自然而然会容易发展。

  孩子必须学会是明辨。以目前来讲,我们的教学方式里面,我们台湾的教育,我们台湾的教育包括到中国大陆华人地区,几乎都紧追著美国教育。可是美国教育到欧巴马上任之后,他开始做教改。怎么做教改?他们教改的方式是,希望老师们不要再给孩子出的考卷是选择题跟是非题。当选择题跟是非题这样的考试方式拿走之后,几乎所有的老师们都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教,无所适从。为什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整合全世界的教育里面是属於批判性的教育,你叫他批评,你叫他做一个判别还行。但是你叫他明辨,这个方法,很抱歉,只有从古德的智慧里面可以学到,因为是明辨。你不能明理,我们怎么去辨别?何来明辨的功能?谈不上。所以在美国里面,开始希望老师,就像我们第九段所讲的,是诱导孩子,让孩子们提示大意,让孩子保留思考的空间,再透过思辨、透过申论、透过提问,让孩子学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是一个资讯发达的世代,每个只要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解释;google一下,就可以看净空老法师怎么说、李炳老老师怎么说、徐醒民老师怎么说,都可以找到。事实上他不需要我们再从课堂上重复的说他找到的解说。所以很多孩子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甚至觉得你说的我都预习过了,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一点新鲜的。

  传道授业,传道授业这件事情,在google里面都找得到的时候,怎么办?就像孩子们学纸雕、学摺纸,甚至於他在学习怎么样的去写一份企划书,在网站上就找得到了。那到底我们要做什么?好,解惑。孩子没有惑是不需要我们的,他不知道这样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是开始就侃侃而谈,我们告诉孩子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大意,你有困难,你有疑惑,你来找老师,老师随时在这里。甚至於讲的是我们提问了,你答不出来,换老师来说,这个时候解惑他才听得进去。他无惑,他不需要长辈,因为他已经找到答案了。而且现在孩子们,因为透过知识的发达,所以容易长傲慢。我们怎样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美国的教育,遇到这样的瓶颈。可怕的是我们台湾的教育紧追著美国,所有一切都学美国,包括教改的方式,包括到二十年前的建构式数学,都是学美国,这条路美国都发现到行不通了。可是最可喜的是,末学去看了他们的教改,竟然回到了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教学方式,就是第九段这一段,这一段是明辨教学法。他们怎么教?他们强调是学生学会到深入细节的讨论,细节讨论之后,然后由老师来检验他说对了吗?他做对了吗?让学生本身成小组讨论。老师像个主持人一样,去了解学生讨论方向对了吗?讨论当中提出来的答案对了吗?再跟孩子解惑,让孩子心服口服,就是第九段这段经文。

  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整个全世界都在开始迎接的是亲师生如何面对分数惨跌的适应期,不再用选择题、是非题来考这个学生能力有多少。包括了这一次美国很有名的前三所大学,所有要申请硕士生、博士生的,他们的主考官严重的提出一个警讯,请特别注意亚洲学生。亚洲学生的知能考试偏高,但是在行动部分,如何的去跟人际关系合作,如何的去写出一份企划书,如何的去执行一个专案,这种能力是薄弱的,就是我们古人讲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以他们在去年,凡是亚洲学生分数偏高,但是在行动力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考试不合格的,一律刷下。这跟我们古德的智慧教学,“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他们意识到,不再接受这样的,所谓的学文考试分数偏高的孩子,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转变的潮流。可是我们台湾却紧追著美国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在另类教育里面走出一条血路,回归到古德的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救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这是末学在不断的鉴古知今当中,去学习出来一点心得报告。所以假如我们从单一的标准答案选择题和是非题,要马上跳到需要陈述主题、逻辑思辨的申论题,学生、教师、家长都必须经过测验分数的惨跌适应期,因为我们这一代的教育没有经过慎思、明辨的教育。待会我们做个示范,我们如何的慎思明辨,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请各位再翻回来第三页,第三页的第八大段,讲一个是教育生信的原因,这讲的是慎思。慎思在於哪里?就是他讲的,“禁於未发之谓豫”,预防法。可是现在我们所有教育里面不是从因下手,都是从分数,从教孩子成名夺利里面下手,一开始就错了。所以我们这一代已经面临到的,整个孩子教育是错误的,整个社会乱象是错误的,就是因为教育新制的原因,衰败、式微了,甚至於到了几乎难以见得了。所以如何慎思?第一个我们如何的学习古德的智慧来学习预防法。当一个孩子他满脑筋里面都装的是我要待人接物,所学习的一切都从因下手,这是预防法。所以因,因果教育预防法。

  再来及时法。我们现在教育,父母没办法跟孩子二十四小时相处,老师不可能跟孩子二十四小时相处。可是在我们古德的家塾里面是家长(大家庭),所有的在一个要让孩子读书的家庭里面,他的长辈们本身对诗书礼乐都有所涉猎的。再来,请来的老师是二十四小时跟著孩子在一起,所以当孩子一出现因偏离了,错了,他马上及时纠正。譬如你教的是晨昏必定省,他跟父母亲没有问好,你做爸爸妈妈常说:你要跟爸爸妈妈问好,又教你要跟爸爸妈妈孝顺,孩子觉得你烦。可是有个老师在家里面看到了,告诉孩子,父母如何如何的辛苦,你要略尽聊表孝心之意,就是一声问候。当做到的孩子,善根够的,给他勉励,给他鼓励;没有做到的,适时给他教训,就在及时法里面。所以因小果大,从小因就开始纠正孩子,但是不超越孩子的学习程度。

  再来是渐进法,一定要有循序渐进。所以“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就在於不揠苗助长。可是现在怎么可能?人家学珠算,孩子推去学珠算;人家学的是书法,推去学书法;人家是补数学,推去补数学,不问孩子他的步步踏稳了没有,孩子没有从容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学校教育里面适合的是一个中等学习的孩子。优势的孩子,智商高的,他老师讲头,他知道尾,他觉得你讲的我都知道了,他记性好,你讲一遍他就记住了,这是金字塔型的孩子。再来是属於金字塔下的孩子,你讲他必须的是:人一之,他十之;人十之,他百之,可是学校里面没有办法陪伴这样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他慢慢就在学校里面变成调皮捣蛋,甚至於自卑、懦弱、放弃,这种孩子太多太多了。这种孩子都是我们社会里面普罗大众的孩子,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可是这样的孩子都被牺牲了,要成为中流砥柱的精英也被牺牲了。所以现在是一个平庸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可以培养出一流人才,不可能可以培养出圣贤的教育,都是齐头式的。牺牲了尖端的、最底层的,所以这个世界怎么不乱?甚至於导致领导者不过是中庸之辈,不要说中庸,应该说平庸之辈,怎么不乱?所以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观机逗教,这个教育没办法快。

  再来是如何让孩子紧跟著父母的正确的身教,建立正确的观念。如果跟著一个老师是学习圣贤的身口意,而学习到观摩,他观摩是正确的,从先入为主里面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观念,他一生一路都好走。所以我们到年纪大了,除非是觉醒,除非是真的是觉得我一生的苦吃够了,我一生的错让我受够了,我到这个年纪,我要回头了,我不要再迷失了,才会愿意学圣贤之道,要不然真的很难。所以我们如何珍惜孩子的童年,这是我们在座,我们所有当今只要关心,真正关心教育兴盛的人,我们必须努力的。

  好,我们再看到第六段,第六段谈的是博学。现在很多人觉得说我让孩子一昧的读经,读到其义自见。怎么样?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能吗?对不起,读书千遍的前面原因是要先《说文解字》。净空老法师在告诉我们学习次第当中,他谈的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有家长告诉我,老师你看,老法师说要“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说请你再看到前面一条,是《说文解字》。古人在每个字里面,都先把它的哲学、它的义理了解,当你每个字的义理都了解之后,你再去读书千遍,自然会产生联结力,他才能够其义自见。一个字的意思都不了解,学是什么意思,教是什么意思,都不了解。它的意思的衍生太多太多了,因为中国每个字都是哲学,中国每个字都是含藏著圣贤的精神。所以《说文解字》里面,就如此的道破,每个字、每个字学了之后,我们再开始读书千遍,自然可以其义自见。这是小学。所以我们中国里面有小学教学法,有大学教学法。

  所以在这边要讲的是“时教必有正业”,所以“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这边讲的是要先让孩子广博的譬喻,讲广博譬喻不了解这里面含的意思,它的出处,它的譬喻,每一个经文里面都含有要教训人的意思,甚至於说它里面的典故,假如不了解,读诗没办法读通、读透。这就是博学。所以孔子说,他年少多学鄙事,所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再来讲,你不学习各种的杂事,你不了解其中的苦,你不能了解到这个当中的滋味。礼这个字是处处为别人著想的心念。假如我们不能够学会到原来煮饭是这么苦,做家事是这么苦,他们怎么知道母亲的辛苦?他不知道扛起木头那种沉重,他怎么知道父亲挑担子的辛苦?他不知道解惑是这么辛苦,他怎么知道老师能够解惑,是如何不断的参究、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挑灯夜战而剖析出来的学问,他怎么愿意认真的学习?就不能学好礼了。

  所以一个孩子,他不能够知道这个技艺里面,你去找到自己喜欢学的开始,有所谓的主产品带动周边产品。就像孔子他成功了,他带著弟子周游列国,到每个国家,当地的君主不敢用孔子,可是他说你的弟子留给我用吧!所以孔子的成功,这个主产品成功,而带动了弟子们到各国去出仕,去当官。所以一个领导者的成功,可以如何让一个世界能够再次的复兴,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讲的是,对於学问这件事情是如何的在这里就可以培养的是,所谓的“乐命篇”说,专心谦逊,时时主动积极,所学习就会成就,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希望孩子主动积极,乐观进取。但是要培养是诚敬谦和,这样心念才可以利益大众。所以第六段讲的博学的意义在此。

  好,再来我们讲第五段,第五段谈的是立志,从小让孩子建立的是立志。立志,而在这边看到的是,就让学生能够从容的学习。所以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可以随时去干扰他,他要背个二百遍、三百遍,你常去抽问他,你背熟了没有?背熟了没有?我们不做这个事。就像我们在家塾班里面教学,孩子们要进入古文的提问,我们一定要求孩子,你背熟了,你对每个字的意思了解了,你才可以进教室。假如不是的话,请你离开教室,先到大树下让树神陪你读书,先到另外的空间安静的去背书。所以我们讲的是,孩子你没有预习好,你没有准备好,你是不可以进教室的。可是现在的教学法不是,孩子脑袋空空进教室,昏昏沉沉在教室,然后老师有讲,有听没有懂,然后又面对考卷满天飞。请问孩子的学习时光,不断在浪费,不断在腐蚀,请问谁要来救他们?我真的要讲的是谁要来救他们?我们这个时代,美国在觉醒,一直紧跟著美国教育法的我们,他的觉醒就是看到这个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却是我们中华文化古德的教法。我们在跟他们学,为什么不回过头来,我们跟我们古德的智慧学?直截了当。我们认清归祖,我们不要再认外国人是爸爸了,我们自己该认清归祖的时代,就看我们了。

  所以在这里讲的,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让学生从容的学习。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不要过度的解说,是为了让学生保留一个存疑,有疑问了,我们再帮他解说,像初学者不让他随便的发问,让他有次第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要养他的志。所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样心念是在这个时候就养成的。所以士要先学立志,就在这个道理上。

  我们再看回来第四段,第四段就是“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当我们真正希望孩子是,当他学习好之后,他面对电脑,他会知道自己该搜集自己要搜集的资料,而不会随便的浏览在电脑上面上FB,不断的在打电脑而挑灯夜战,浪费青春。因为他已经知道我志在圣贤,他就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让自己满身的市井气,让自己流俗众,就不会了,因为他是个有志气、有格调的人。所以当有要这样的学习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让人形成一个善良的风俗。所以人看到就觉得你们这样学习这么好,像是一个桃花源,学习孩子这么的清雅,你们相处是这么的和谐,这样人家就会来归附了。就像商汤,就是会有人来归附他,所以他开始进行的就是安顿了每个子民。

  我们讲的是,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大学之道倡行了。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绝对不能够躐等。现在的学习真的最可怕的是不能一科一科来。我们教学上,目前家塾班的就是一科一科来,先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好之后再学数学,数学学习好再学自然、再学社会,到心性稳定了,他比较稳定了,开始让他们可以接触电脑。但是接触电脑的时候,是亲长、师长要坐在旁边,因为他还不稳。所以心心念念都会为了孩子的心性稳定而努力。所以这在第四段的一个主因。

  再看第三段里面,我们所有的人,假如今天我们愿意回过头来看古德的智慧,就会发现到我们自己是如何的困。我们现在都是大人了,都是领导者,都是一个教学者,都是为人亲长者。假如我们真正回过头来看到我教育孩子是错的,我是有困的,我们是不足的,我们才愿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心悦诚服的,五体投地的在圣贤、在佛菩萨的怀下,说佛菩萨、圣贤,我需要你的智慧。因为只有诚敬才能读懂经典之学,经典之学不是记问之学,都是在诚敬而入学。

  当入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又看到第二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现在孩子的教导是不可以打、不可以骂。很抱歉,孩子的根器有上善、有中善、有下善,甚至有劣根性重的孩子,劣根性的孩子屡劝不听,都不用打、都不用骂,不可能。很抱歉,这时候适时的必须拿出教鞭来,给孩子了解痛的滋味,他才会收摄。所以现在提倡,尤其外国人提倡不打孩子,现在我们所有教育现场的师长们不敢打孩子,父母过度的干预,都希望孩子快乐学习。老法师在剖析当中太透彻了,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

  可是我们在台湾的教育,对不起,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是少年培福,中年造福,老来享福。这个培福,一定要了解什么是苦,什么是磨。所以讲的是如切如磋,切,怎么不痛?如磋,凿子钉下去,怎么不痛?到了如切如磋之后,要开始如琢如磨,细细的精雕细琢。就像建一个房子的时候,大兴土木,你看那工程多大,铿铿锵锵的,什么堆土机、吊钢架都来了,可是到了里面要装潢的时候,你听不到声音了,装潢之后大家说真雅致,你家装潢得很有文化水平。就是这个理。所以我们的教育假如离开了天理、离开了人理,我们不可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子弟。

  最后是到第一段,我们所有一切的人,假如说我自己不想学,我想要任用善良的人,还是没有办法感动人的。那我这样子好了,我去礼贤下士,我找来做,我自己还是不做。对不起,还是没有办法达到效果的。所有一切真正的教育效果,“其必由学乎”。今天太多人是,我把我孩子送给老师:老师,你帮我教吧!然后爸爸说:孩子交给妈妈吧!妈妈说:我教不动,爸爸你来吧!你推吧!推啊推的,孩子的童年都推掉了,长大了都不成样。老来开始,我孩子怎么长成这个样子,怎么变成啃老族了?怎么变成宅男宅女了?尝受到这个果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现在都看到了,我们还要继续的沉迷下去吗?我们再不觉醒,我们老来怎么办?怎么可以享福?所以回到第一段,我们讲的是学,所有的一切,求不得也,反求诸己,只有不断不断的要求自己,学一句做一句,懂一句做一句。

  记得末学在跟老法师报告说要做家塾的时候,我也请教老法师,我说我们都是失教的一代,也没有看过家塾学校到底是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办?老法师说:你看看孟子。孟子的时候是战国,乱到不行,孔子不在了,他私淑孔子。这个时代要找到好老师不容易了,跟圣贤学,只要愿意真正下功夫,求佛菩萨、求圣贤加持,一定会能够心开意解。就带著这样的信念,撒下去,做下去。最后老法师用一句话,是瑞珠每天每天耳提面命的,就是“天天学,天天做,天天改,一定会天天进步”,还是一个学字。所以要好学,好学。这个好学在於自己意念上好学,言语上好学,行动上好学,都是学。所以今天里面先谈的是《弟子规》,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学。末学在这学当中,只能用简单时间跟大家做一个提纲挈领而已,不足之处,或是有言差的地方,还请各位师长、学长们给末学知道。

  我们现在进入到《弟子规》,大家请翻开《弟子规》。请大家先把《弟子规》的一之一,我们从“入则孝”开始,这段经文请一起来念一遍,请: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今天教这段经文,想跟各位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我遇到一位牧师跟一位神父,他们是教品格教育的。外国人品格教育怎么教?他教的是诚恳、负责、勤劳、服从、谦卑。他说你们的品格教育怎么教?我说我们教《弟子规》。他看一看,他说“父母呼,应勿缓”里面,这里面教什么品格?“父母命,行勿懒”又教什么品格?这样教出来到底可以培养怎样的一个德行?他这么一问,我就回去推敲推敲、参究参究。“父母呼,应勿缓”,这里面到底要教的是什么德性?到底培养的是怎样的德行?就好像过去小学都有中心德目,这里面德目德目,这个品德让人家来目,眼睛看得到的是什么?“父母呼,应勿缓”,整体要学的精神中心的体现是什么?我问了半天,想了半天,后来我剖析出来之后,我去找我们这个神父、牧师朋友,请教他,你说我们这样子,你觉得如何?他说,这样我就了解了,这《弟子规》很重要。所以现在《弟子规》已经在辅仁大学的,他们阿里山的山上有一群原住民的孩子,就在学《弟子规》,是用我们现在剖析出来的方式学,他们就这样学通,他们觉得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

  好,我想把这个时间交给亭君老师,你来剖析剖析,请你把我们“父母呼,应勿缓”里面的因果关系,由你来说明。我相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很多次了,也请你来复讲,交给您了,请。我想各位,因为我们今天年轻的老师也好,还有我们所有的孩子,今天坐在这里,坦白讲都很紧张,您愿意给我们掌声吗?谢谢!

  陈亭君老师:尊敬的师父,还有各位可敬的学长们,现在请允许亭君站著为大家来分享我们《弟子规》前面这几句它的含义。前面这八句,如果我们都可以听明白了,也都能够做到的话,其实《弟子规》的后边,它要做起来就很容易。我们现在先看开头,我们中间画一条红线,那是因为在红线以上都是因,而红线以下都是果,也就是当父母呼对了,孩子就能够应勿缓;当父母命对了,孩子就能够行勿懒;当父母教对了,孩子一定能够恭敬的听;而当父母责备对了,孩子一定能顺承。我想这边八句,刚刚经过我们这样一个很简要的说明之后,其实我们都会反推到现在的教育现场,不就是孩子当长上一给了呼唤之后,孩子的动作还是拖拖拉拉的,然后常常不管是老师或是父母都给气得半死。然后再来是父母或者老师给了一个任务之后,结果这个孩子他觉得最好不要找我,然后能推的就推,能拖拖拉拉的就拖拖拉拉。再来,我们会感觉现在孩子在礼貌上面很需要加强,然后现在的孩子,我们感觉怎么要让他听话这么困难?我们现在先看看在《弟子规》里头,它确实为我们现代的教育瓶颈找到了最好的一个,它算是最好的解药。

  现在我们看“父母呼”,呼,要必须要能够合乎天理,也就是父母的呼唤能够服天理的时候,孩子他的回应也就能够不缓慢。所以父母服天理,孩子就能够从仁心,仁心的仁是仁慈的仁。好,这是我们开头这两句。那透过这两句,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中心德目,孩子们,请问是什么?服从。父母服天理,孩子从仁心,培养出来的是服从。然后当一个人能服从的时候,他原来是从家教开始。所以在徐公泰老师他的讲课当中有提到,家庭是教育子弟最好的场所。就是所有的圣贤都来自於他有非常好的家教。那一个国家他的优秀人才能够非常多,也是因为他的家教给它打下非常扎实的根基。

  下面“父母命,行勿懒”,这个命我们通常会听到命令、命令。令这个字,我们在古代这个令字,它有美善的意思。所以当父母他的命令,他的命能够合乎天命,就是合乎大自然整个运行,合乎真理,而他的令又合乎一个美善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孩子他的一个行动,就会非常的积极。所以孩子们请问,这一条所培养出来的中心德目是什么?勤劳。所以当我们现在看到如果有年轻人,有孩子是,我们给他任务,他就能够立刻一肩承当下来,而且非常勤快的,甚至是能够提早就把任务确实做好,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父母教,须敬听”。这个“教”字在我们《说文解字》里头,它是这样写的。我们中国字,如果是在一个天真的孩子的眼睛里头,他会觉得这很像一幅画。确实中国文字它的美,就美在於它一开始是具有流线型,包含到现在也是如此。这个教的左上角,我们看到是两个叉叉,这两个叉叉其实就是代表著老师跟父母所教给孩子的东西。而左下角这是一个子字,我想这是大家很容易就明白。右上角我们看到很像一个攴字,它其实是一根棒子,也就是教鞭。所以也就是古人他们在教育的一个智慧里头,他们就认为夏楚收其威,刚刚在我们的《学记》里面也有谈到。右下角就是一只手,也就是爸爸、妈妈、老师手拿著教鞭教导孩子他应该学习的内容。还要一手拿著教鞭,代表孩子心性未稳,所以一定要能够透过一些处理。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处罚,其实我们把它讲成处理,是让孩子他后续还能够跟著明理。这个是一个教字,所以当父母他教导子弟的内容是正确之后,孩子就能够恭敬的聆听。

  我们刚刚谈到教导,其实这个“导”字,我们看它在最上边是一个首字,这个首代表的是我们的头脑,所以我们讲首领、首领。首在古代的意思是讲头,这个头代表的是我们教导孩子的过程当中,可以能够先建立他的正确观念,简单叫做正念。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听到正念分明,也就是不管是家教,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所有培养年轻人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从他的观念开始建立。再来是一个辵部,我们中国字凡是跟辵部有关的,都跟行动有关。也就是他有正念之后,他经而能够正行,他能够正确的去做。最后当他能有正确观念,然后又能够行动的时候,他还能够不断的回归到寸,这个寸就是分寸,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戒律,儒家讲规范。所以他所有的一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可以合乎礼,就如同我们在《论语》里头常常谈到的礼字,“克己复礼为仁”。

  这是我们刚刚谈到教导。导的话,其实现在我们如果要去细分,导,一开始是教导。教导的过程当中,其实现在因为在学校里头,它的课程确实很紧凑,所以老师很难耐心的引导,因为也没有那样的时间。引导之后,还得要训导。所以我们谈到这个训导的时候,现在如果学生是突然被训导处广播,说要请他到训导处去,一般的孩子是会觉得紧张的,我又犯了什么错?其实在中国古字里头,训这个字我们看,它左边是一个言,而右边是一个川,所以是代表在训导人的言语当中,他是能够川流不息的言语来启发引导一个人的内在智慧出来。所以能够真正懂得训导的人,他所教导的孩子,都能够很快的明理。因此这个训字又跟骂不一样,我们看这个骂字,骂人的骂,骂人的骂上面很像四,其实它是一个网子,一个网子下面又有一匹马,代表要把这一匹很不温驯的马,要把它活生生的控制下来。所以骂,其实会让人觉得不自在,会觉得他是被控制的,他不是心甘情愿、心服口服的,所以跟训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刚刚谈到教导,然后再来引导,接著是辅导,辅导之后接下来是训导,训导最后是督导,还得要确实去看他有没有做到。所以包含教年纪很小的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洗抹布,然后我们有家长就发现,这个孩子,特别是如果他本来规范的基础没那么好的,你可能做了示范,结果你转身一走之后,他所做的跟我们所教的是截然不一样的,哪怕只是最后两个动作,他能省则省。所以现在的孩子,确实要叫他老实,还真得要爸爸妈妈,还有老师,要下非常大的功夫。所以我们刚刚谈到导的艺术。我们再把它重复一遍,第一个是教导,再来是引导,接著是辅导,再来是训导,最后是督导。当父母他能够有正确的教导之后,孩子就能够恭敬的听。这个敬代表的是不草率、不随便,他能够非常严肃、庄严。我们常常谈到恭敬、恭敬,这个敬的本身还包含有严谨的意思在里头。

  下面,最后“父母责,须顺承”。这个责,我们常常听到责备、责备,其实责在它的本意里面,它有谈到的是要求,有本分的意思。所以当父母亲他在教导孩子,他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他所发出来都是孩子你要能够做到你的本分,他的责备是符合孩子的能力的,这时候孩子他就很能够去顺承。如果我们教导孩子的是不符合孩子现在的能力,这个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不免在无形当中,他的反弹就会出现。这里顺承,因此我们谈孝顺、孝顺,孝顺是整部《弟子规》在教导我们的核心。孝,最重要是要能够先懂得顺,而顺要回到前头来,是要能够先服。所以我们刚刚第一条谈服从,第二条谈勤劳,第三条谈的是负责。当孩子能够很恭敬的,听到指令了,然后能够立刻去做,又把它做到好,不是做完而已。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场状况,常常是孩子会跟爸爸妈妈或老师说,我的作业写完了。结果我们去检查的时候会发现,他十题里面可能错九题,因为他有时候可能赶著我要打电动,有时候赶著我要跟同学出去玩,所以他的写完不代表他写好。因此我们强调一定是他做到好,每一个细节都能够非常的注意,因为魔鬼藏在细节里。所以第三条谈到的是他能够培养出的中心德目是,孩子们是什么?负责。而最后一个是谦卑,当一个孩子他能顺了之后,他自然而然就能够非常谦卑。

  这四个中心德目,其实我们现在整个谈下来,会发觉古人确实他有他非常高妙的智慧,因为一个孩子又服从,又勤劳,又负责,这样的孩子,请问大家,有没有觉得他会人见人爱?对!那这样的孩子他出去一定会得到非常多掌声,这时候他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不长养傲慢之心?他就必须要能够时时拥有一颗谦卑的心,这样才能够护住他所有的福田。因为谦卦,在昨天各位师长跟学长们上的那堂课,《了凡四训》里头就讲到谦德之效,刚好跟我们今天《弟子规》一开始的课程,是也能够连上关系的。以上是这八句简单的说明,谢谢大家。

  陈瑞珠老师:好,谢谢。这边末学再次的把它做一个解析一下。就是说在读《弟子规》里面,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深信因果,因在这里,因对了,果一定好。所以父母呼唤的语言,有没有符合天理?有没有符合圣贤的教诲?假如我们呼唤是对的,孩子绝对是应勿缓,结果一定是美好。现在的《弟子规》确实面临到一个瓶颈,《弟子规》都是孩子做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们,像我们教的孩子们现在都大了,他说老师,为什么叫我们爸爸妈妈学《弟子规》?我说当然要学,他才会教你们。他说我每次要是没有做到,他说你《弟子规》学到哪里去了?结果变成又是一个新的压抑法出现。真正《弟子规》还是一样,教儿教女,先教己。所以,所有的一切,当我们在责备孩子的时候,我们在怒骂孩子的时候,这问题就出来了。所以因不对,果一定不对。

  命,我们讲命一定要命中,我们讲的话有命中孩子的需求,不是讨他的欢喜,讨他的欲望,而是为人子的天理的本分。所以我们在训导孩子的时候,我们让孩子明理、服理,他自然行动就会快。你看因,教,要敬听,因为教对,他的耳朵才会打开来,才会听得进去,听得仔细。当然有些孩子从小已经沾染了恶习,这部分就需要时间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个一磨,少说又是五年、十年。

  最后讲的是,这以上,假如责,你只是让孩子,知道是他本分,在他本分之内该做的,孩子觉得这是他可以承受的压力,他当然可以顺天理而承担。包括到我们后面的学圣贤教育,这是绝对顺天理,当然能够承担。所以我们在开宗明义里面看到的,孩子们学习的,到了父母愿意服,孩子一定可以从,从仁心。到了父母命的是对的,这是什么?勤劳,我们孩子的勤劳就会出现。再来这边“父母教,须敬听”,这里呢?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教出负责的孩子。再来是什么?谦卑。一个人他可以服从、勤劳、负责、谦卑,这在家庭里面就养成良好的德性。这四个德目可以做到,请问我们孩子有没有人见人爱?我们自己做到,会不会到哪里都受到人家尊敬?对不起,不可能。他不尊敬我们,我们怎么办?我们保持谦卑,至少不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君子远离我们;得罪小人,小人加害我们。所以这都是一个保命法。

  我们现在已经把德目都给整理出来了,请各位翻到我们的故事一。孔子教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所以我们在教导上非常注重,注重孩子的德行,注重孩子的言语。在您翻开故事第十页的时候,也请你们翻开《常礼举要》第十八页,我们先看第十八页。因为一个好弟子在家里面,到底服从什么,服从的范围是什么,我们必须回归到《常礼举要》。因为礼,我们讲礼仪,礼就是处处为人著想的心念。整个中华民族的礼,都是培养处处为人著想的心念,这心念都是我为人人。仪就是时时体现恭敬的态度,这个恭敬就是不草率、不随便。礼仪、礼仪,它的整个的本意在此。所以常礼,五常、五伦这个礼从哪里学起?从居家。

  各位看到“居家篇”里面一共有十二条,第一条到第三条讲的是如何为人子,如何当一个人的孩子,一到三条;四、五、六、七是讲如何的去跟长辈相处;到了八、九条,是如何显现你的威仪,你的礼仪;到了十、十一、十二是讲如何的饮食。饮食这件事情会觉得非常重要吗?对。在我们台湾,我曾跟一些有知名度的上市股票的董事长他们一起吃过饭,我请教过他们:你们注不注重饮食?他说:当然注重。我说:你们怎么注重?他说:我假如聘请高阶经理人的时候,我请他吃饭,吃饭的时候我就可以决定我要不要用这个人了。他专业度没有问题,都是硕士、博士,还有双博士,这有些都是在机构里面当到了副总、总经理的都有。他说吃一餐饭,我就决定这个人我能不能用。他怎么说?吃饭的时候,他看他会不会跟服务生说谢谢,然后他会特别刻意的交代服务生上菜上慢一点,然后再看说他能不能在这个菜上得慢当中,怎么跟他聊天。因为他是长辈,你这样壮年是要造福的时候,你懂不懂得怎么样跟我聊天;而再来,你懂不懂得,真的是愿意把耳朵借给我,仔细听。他在看这两个。另外他看菜没来的时候,他的焦躁态度,沉不沉得住气?所以发现到,然后有服务生,他就特别好像在,因为为了让长辈早点吃饭,他就会特别请服务生过来,请你们菜赶快出,过没多久又菜赶快出。他觉得这个人,他不适合在他机构里面工作。

  所以我看到的是,因为有这样机会,我可以有机会跟著台湾一些知名度这些上市股票老板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太有趣了。像我十一月会跟几个老板,我们去竹山,去看个小地方。我发现到他们现在注重是,你凭什么实力来告诉我你可以帮助这个社会。他会不断在观察我们所言所行,因为他希望把这样的棒子交给年轻人。所以他为什么会跟我说破?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到我会布菜,我会耐心的听他讲话,甚至於我会提出我的疑问。他甚至於说:瑞珠,我发现你很会提问。我说:对,因为我常常请教孩子,待会我们就要做一个请教孩子的学习法。所以饮食的十、十一、十二,绝对不容小覻。看似寻常,如何?孩子们大声说。是!培养一个好子弟,在一个家庭里面,就要培养出来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里头,当“父母呼,应勿缓”,呼唤是什么?都在十二条里面。第一条,“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养成什么?勤劳的习惯,养成了服从、勤劳。再来他自己会不晏起,一个孩子不偷懒、不晏起,会培养的是一个会控制欲望的能力。现在人都觉得懒睡没有关系。有关系,他连个自己准时起床都控制不住,后面不用讲了;他连自己的棉被、自己的衣服都摺不好,后面再说什么,对不起,天花乱坠。所以看一个人,他衣服有没有摺好?棉被有没有摺好?衣服能不能自己洗?东西有没有放好?所以物有定位,人有定性,这培养了敏锐的眼光。所以“少成若天性”,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这个自然练习是一心不乱。我上一次有缘分,听悟道师父介绍,认识了果清律师。他离开道场的时候,他是把棉被跟人家洗好来,衣服都把它摺好,干干净净的还给道场。这怎么不重要?从这些细节处,就看出这个人他到底是不是可以承担大任。

  所以在学习规矩里面,练习著收放,收敛跟放,所以收放自如,收放自如就在於做家事开始。现在孩子“执虚器,如执盈”,碗一拿,乱甩一通,砰,破了。像我们家塾班的孩子,都是用陶瓷的碗、陶瓷的盘子、陶瓷的碗公,为什么?打破呢?打破当然就有得练习了,就练习著执虚器,如执盈。可是现在教育现场,都是用钢碗,家里也是,小孩子怕他打破。打破才有危机感,打破才有学习的机会。都在怕孩子打破碗,愈怕孩子愈不能学会。我们从这十二条再慢慢的去玩味、去品嚼,这是好子弟从居家开始。

  好,我们现在就回到了故事,故事一这边。为什么我们耕心莲苑会花时间要编教案?因为我常常遇到很多家长很可爱,他说:老师,我怎么看你跟孩子讲话就有效,我跟他讲话就没效?我说:你是用比较是批评式的语言,比较指责式的语言,你用骂的,不是用训的。他说:骂跟训有什么差别?讲了之后还是不懂。我说好,所以我们就开始用《弟子规》来编言语,言语里面可以看到,它编当中有些透过戏剧来展现。现在看到附件一,故事的附件一,孩子们,我们要请开始了。因为孩子们在言语上必须先练习的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第一个让他练习这个。再第二,他练习如何把话说好,就是应对进退。孩子我们请翻到附件一,故事文本,孝悌传家的孔家。我想请同学来看看,一到三段,谁来朗读朗读?好,彩君,一到三段。四、五、六,谁来朗读?好,承志。到七、八段呢?好,咏馨。请。通常来讲,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口语的训练,现在的孩子们再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讲话比较容易模模糊糊的,甚至於含颗卤蛋,或是低声细气的,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请孩子们把孝悌传家的孔家,请示范。

  彩君:附件一,孝悌传家的孔家。放学的志和、明伦,进门就闻到阵阵菜香,三兄妹被菜香吸引到厨房。志和说:妈妈,我们到家了,饭菜闻起来好香哦!妈妈笑著说:肚子饿,吃什么都香!晚餐煮好了,你们先去洗手。德馨帮忙擦餐桌,志和端菜,明伦摆碗筷,然后去楼上请爷爷奶奶用餐。三兄妹:好的,我们马上去。晚餐后,爸爸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等等谁来洗碗?爸爸,包在我们身上。明伦接著说:爸爸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您跟妈妈在客厅休息吧!德馨说:爸爸妈妈请去休息。爸爸说:很好,你们真懂事。来到厨房,明伦问志和说,哥哥,请问我跟妹妹要做什么?志和说:粉红色的篮子给你放冲干净的碗,记得水不要开太大。德馨摇著志和的手说,哥,那我呢?志和摸摸德馨的头说:看到这条干毛巾了吗?德馨说:是这条吗?志和笑著说:没错,你先去把手洗香香,等等明伦哥哥把洗干净的碗放进粉红色的篮子时,你就来找明伦哥哥,明伦哥哥就会拿白色毛巾给你擦碗,懂吗?德馨说:哥哥,我知道了。那擦好的碗要放哪里?志和说:擦好的碗,先放在这个黄色篮子,等你都擦完了,我会帮你搬到桌上。

  承志:在大家的合作下,碗很快就洗好了。但明伦在递盘子时,没注意德馨还没接好,不小心盘子就掉到地上,德馨以为自己打破盘子,吓得哭了。而志和马上把妹妹跟弟弟带到安全的地方,并检查他们的手脚。本来在客厅喝茶的爸爸妈妈,听到德馨的哭声,就来到厨房。妈妈抱起哭泣的德馨,爸爸说:志和,怎么了?志和说:弟弟拿盘子给妹妹时,没注意妹妹还没拿好就放手,结果打破盘子,所以德馨被吓哭了。爸爸说:明伦,要等妹妹拿稳了再放手,知道吗?现在你先拿扫把来,爸爸扫一次碎片给你看。明伦说:爸爸,对不起,下次我会等妹妹拿稳再放手,我马上去拿扫把。爸爸说:志和,请去拿胶带来。

  咏馨:妈妈抱著德馨说:德馨乖,碗不是你打破的,明伦哥哥也不是故意的,原谅明伦哥哥,好吗?德馨点点头说好,德馨不会怪哥哥。爸爸说:爸爸教你们处理碎片,要注意看哦。三兄妹很认真的看著爸爸,扫完大碎片后,再用胶带把地板上看不到的小碎片黏起来,才不会受伤。妈妈接著说:虽然我们有穿拖鞋,但是碎片要清理干净才安全,懂吗?三兄妹齐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了。妈妈点点头说,能承认错误并改正过来,是很值得称赞的行为,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笑著说:你们把剩下的碗擦干、摆好,就到客厅。三兄妹开心的说:是的,谢谢爸爸妈妈的教导,我们会努力改进。

  彩君、承志、咏馨: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我们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因为孩子在学习当中,我们通常一堂课都九十分钟,那九十分钟的上课方式,当然会有一点小娱乐,娱乐方式我们都用五德掌声。什么是五德掌声?就一二、一二三,这是我们研发的五德掌声,五次,五德掌声就是温良、恭、俭、让。我们大家来玩一次五德掌声,请:一二、一二三。好,不够整齐,我们可以再一次,预备,请:一二、一二三。太棒了,我们今天就已经团结成一气了。各位可以看到,我们在这里面就可以看到的是服从、勤劳、负责、谦卑。我们把一个孩子假如犯错该怎么去指导他做对,这样的语言方式,我们编下来之后,因为目前来讲都是有人到我们莲苑来,我们就会把这套教学提供给他做参考。这是在言语上,这是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去编写出来的,希望能够融入到生活里面,练习著话能怎么讲得比较贴切一点。但是这篇这么浅白的课文里面,就是现在白话文学,白话文学里面,如何含藏著是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面有没有含藏著《弟子规》、含藏著《常礼举要》?

  现在我们又想,我们带孩子当中,他们把课文读熟之后,请他们反推,逆著推会讲这句话的人,他的人文底蕴是如何?他为什么想得通要这样的去讲话,要这样的教孩子,他态度是什么?所以我们从浅白的白话文里面,反推到充满著智慧的文言文。这部分是让孩子们自己来做,他们做了之后,他们提报,提报之后我们来检视对了吗?好,孩子们,我们先看一到四段,我希望各位也可以一起来跟我们做这样的一个研习,一个研讨。一到四段里面,这样的一个,这么平常的对话里,含藏著深厚的《弟子规》的智慧、《常礼举要》的智慧。孩子们,你们找到了吗?找到的请你们举手,来回馈给我们,我们来检视检视对了吗?好,我们请永全,请:

  永全:报告老师,永全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

  陈瑞珠老师:好。

  永全:报告老师,第一条是在第一段,“妈妈笑著说:肚子饿,吃什么都香啊!晚餐煮好了,你们先去洗手”,这符合到《弟子规》谨的“便溺回,辄净手”。当在学校里面有很多的细菌,所以吃饭前要先去洗手。所以吃饭前要先去洗手,这符合到《弟子规》的“便溺回,辄净手”。第二条,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明伦所说的话,明伦做到了《弟子规》有符合到信篇的“凡出言,信为先”。明伦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在第三段,明伦就有认真的去做,还去向哥哥请教该做什么事情。第三条是第一段,“放学的志和、明伦,进门就闻到阵阵菜香,三兄妹被菜香吸引到厨房。志和说:妈妈,我们到家了,饭菜闻起来好香哦!”这符合到《弟子规》入则孝的“出必告,反必面”,他们进家门有先向妈妈报告,没有进自己的房间里头去做自己的事。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永全,你现在讲到了这三段的三个经文的条文。谁可以来复讲一下?朋宣请,复讲经文。

  朋宣:报告老师,永全哥哥所讲的第一条经文是“便溺回,辄净手”。第一条的出处是在《弟子规》的谨。第二条是“凡出言,信为先”,是在二、三段,在《弟子规》里面的信。第三条是“出必告,反必面”,出处是在《弟子规》的入则孝。

  陈瑞珠老师:好,忠不忠?忠。好,给朋宣,她很紧张,我们给她一个五德掌声鼓励鼓励。

  朋宣: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朋宣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朋宣你先请坐。我们来看永全找的这三条,谁可以来说看看,你觉得他们忠不忠?承志请,为什么忠?

  承志:报告老师,承志觉得这三条都是忠的。因为永全所说的第一条,是在《弟子规》谨,“便溺回,辄净手”,这在第一段文句中就有说到,“妈妈说晚餐煮好了,你们先去洗手”,这条就有符合到《弟子规》谨,“便溺回,辄净手”。接下来第二条,在第二段以及第三段,明伦所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他们三兄妹在答应了爸爸,说要去帮忙妈妈洗碗,打理家事,在第三段就有说到三兄妹认真帮忙妈妈洗碗的状况,因此三兄妹有做到了《弟子规》信,“凡出言,信为先”,答应爸爸妈妈的事,就是努力的去做。接下来第三条是在第一段的,“放学的志和、明伦,进门就闻到阵阵菜香,三兄妹被菜香吸引到厨房。志和说:妈妈,我们到家了,饭菜闻起来好香哦!”这一条有符合到《弟子规》入则孝,“出必告,反必面”,三兄妹在一到家的时候,先会到厨房向妈妈报告我们回家了,让妈妈能够放心。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谢谢。大家假如觉得忠的,可不可以给他们五德掌声?大家说你们忠了,那我们就说忠吗?我们下堂课再来分解说他们不忠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这就是一个复讲的训练,慢慢所有的人多听几遍之后,就愈来愈熟悉,包括到运用。好,我们这堂课就分享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之后,我们下堂课继续分解,谢谢大家。
 


(二)


弟子规示范教学(二)
陈瑞珠老师、陈亭君老师主讲主讲 2014/8/27 台北市2014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 
 
  
  陈瑞珠老师:我们现在继续的进行,附件一,“孝悌传家的孔家”之前,我想来跟各位做一个进巾奉茶的探讨,这部分我想让孩子们来跟你们说明说明。请问哪位孩子愿意来说一说进巾奉茶的意义?彩君,好来,彩君,请。

  彩君:报告老师,还有报告各位尊敬的师长,以及可敬的学长们,我们每一堂上课以前,都会由我们的亲长或者是我们的学长们来为老师进巾奉茶。进巾奉茶在我们一般人眼里看来,进巾奉茶是尊敬老师,为老师奉上毛巾跟茶水。从老师那个方面来看的话,其实是学生处处在警惕著老师,要老师能够认真的教学。进巾,首先老师会拿到毛巾以后,会先擦眼睛。擦眼睛就是老师要仔细看,仔细看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他们有没有做得正确?做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如果做得不好的话要及时提醒修正,以免小错变成大错。再来,老师会擦耳朵,擦耳朵是老师会仔细听,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听学生的声音,不只是学生表面上面有表达出来的声音,更有学生内心里面的声音,有时候学生不会表达出来,但是老师要能够听出来。再来是老师会擦脸,擦脸是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要现出什么样的相。比如说孩子他难过的时候,老师要现出慈悲相来安慰学生;如果学生在高兴的时候,比如说什么事情得到肯定的时候,老师也要同样现出喜悦相来肯定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屡劝不听的时候,老师就要现出金刚相来训诫孩子,让孩子有所收摄。再来是老师会擦手,擦手是要提醒老师身体力行,老师要我们把桌上的东西摆正,那老师桌上的东西就一定是摆得很正;老师要我们把衣服穿好,老师就会自己先示现出身教让我们学习。再来是奉茶,奉茶是老师喝著清凉的水,然后要说出有智慧的语言来教导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谢谢。

  彩君: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彩君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请坐。我们在教学上,就像我们在整个道家所显现的,每一个理它有阳理跟阴理,明理、暗理。等於说在明里面,等於是学生对老师表达的尊敬之意。但是相对的,当一个老师在接受进巾奉茶的时候,都在提醒著自己要仔细听,倾听力;仔细看,观察力。这样仔细的脸容上所显现的是一个慈悲相,还是什么时候现金刚相。再来最后擦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是表法,就是要身体力行,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亲长的托付。所以当一个老师的是不断的时时刻刻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一分心。有人说那我不是老师吗?对不起!老师无所不在,只要你是年长的,你是一个长者,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老师。你是父母,又是孩子第一对的老师。所以每一个在人生当中,师者无所不在。所以以这样的心去看待中华文化的教导就知道,并不是只在课堂上是老师,因为只要是一个会做对事情的人愿意把对的事情布施给不会的人,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师者里面也有做错的时候愿意勇敢的认错,把错误的因缘告诉对方,不要再错了。所以师者无所不在。藉这样一个简短时间,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进巾奉茶在我们古代的教育法里面它表法的意义。

  好,刚才上一堂课里面,我们有让孩子们做一个从浅显的白话文里面去反推到符合《弟子规》、符合《常礼举要》的,当然因为他们现在也学古文,还会反推到古文里面,不管是“勤学篇”,还是“谋攻”,还是“鸿门宴”里面,都可以反推。这是很有趣的一个学习。好,刚才孩子们在说的这三条中不中?中。可是有泉,老师这边要提醒你,当你在讨论一个课文题次的时候,因为你先讨论的是第三、四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可是你又再跳回到第一段。所以老师要提醒你,你必须按次序,检视的时候,你要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这样跟著我们一起在学习的其他的伙伴他才能够循序渐进,这样你明白吗?好,请坐。接下来,我们继续在一、四段里面找到从浅显的文章里面反推到经文里面。谁来说说?好,修齐,请。

  修齐:报告老师,修齐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

  陈瑞珠老师:好,我知道你很紧张。我还是希望大家给他五德掌声,他的脸都红了,谢谢。

  修齐:谢谢大家。报告老师,修齐找到了第一条在第一段的第三行,妈妈说:德馨帮忙擦餐桌,志和端菜,明伦摆碗筷,然后去楼上请爷爷奶奶用餐。这一条符合到《弟子规.出则弟》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报告老师,修齐说错。

  陈瑞珠老师:没关系,错是很正常的。你这年纪什么都对的话,我们还怕你!来,请。

  修齐:报告老师,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妈妈是先请爷爷奶奶下来用餐,而不是直接他们三兄妹和妈妈他们自己先用餐。报告老师,这是第一条。第二条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符合的经文是《弟子规.出则弟》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里志和有照顾明伦和德馨,明伦和德馨问志和问题的时候,志和都有一一回答;而在第四段的时候,明伦和德馨不小心打破碗时,也有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并且检查他们的手脚。所以志和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报告老师,第三条是“亲所好,力为具”。在第二段时,爸爸问说:等等谁来洗碗?三兄妹就有立刻回答说,他们来洗碗。爸爸妈妈一定希望他们能主动帮忙,他们有立刻回答,并且在第三段、第四段时有确实做到。所以有做到“亲所好,力为具”。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先给你一个OK掌声。对不起,我们有个习惯,我们OK掌声,就三下,OK。所以缩短时间的掌声给法就是这样,还是给他肯定,但是OK掌声,好!给个OK掌声。

  修齐: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修齐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看到他找到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条里面就是我们做为人弟子,时时刻刻心中都有长辈在,“有酒食,先生馔”,“有事弟子服其劳”,就是有什么好吃的一定想到是先给长辈。所以在这个家教里面就看到母亲是这样教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一条就是请长者走,长者先行。可是这里面也有很有趣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适合是长者先行,怎么说?假如长者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那怎么是让长者先行?这时候就是我们年轻人要先带路。所以法无定法就是这里,看场合。再提到是“兄道友,弟道恭”,这里面看著志和是哥哥,带著弟弟妹妹怎么样的一起来洗碗。我们可以从第三段里面看到的是他洗碗的方式也教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教孩子是非常需要从细节著手。像碗打破了,去拿扫把来,扫完了,扫完了没了,下次就被刺到了,这种事情在我们生活当中常有。这里面就包括到教导他到母亲出现的时候怎么的去把它清干净。所以一篇文章里面看起来是白话文,像是教导孩子如何的细节的SOP的执行,这是我们在编这篇文章的时候的一个用意。当然最后孩子们也提到,就是只要父母嘱咐的我们都要做到,“亲所好,力为具”。这里面孩子不断的学习著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动,然后慢慢的内化到正确的观念。所以修齐找的这三条中不中?中。好,我们继续,再接下来我们就看到,这一到四段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表的?好,我们请孝德。你有找到哪些经文与之相应的?好,请。

  孝德:报告老师,孝德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首先,第一条对应的地方是在第一段,志和、明伦进门就闻到阵阵菜香,三兄妹被菜香吸引到厨房,志和说:妈妈,我们到家了,饭菜闻起来好香。这里对应到的是在《弟子规.谨篇》中的“将上堂,声必扬”,这是因为当妈妈正在厨房中忙著煮饭的时候,他们两兄弟从学校回来,后然一回到家就有“出必告,反必面”,然后就是有扬声的让父母知道他们回到家了,让父母安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对应的地方也是一样同一句话,妈妈,我们到家了,这句话有做到的是《弟子规.出则弟篇》中的“称尊长,勿呼名”。就是虽然我们在这里不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能够以妈妈来称呼他们的母亲,而不会像有些国外的或是现在一些状况是直接称呼他们父母的名字而不尊敬,这是第二条。第三条对应的地方是德馨帮忙擦餐桌,志和端菜,明伦摆碗筷,然后去楼上请爷爷奶奶用餐。他们三兄妹就回答说:好的,我们马上去。这边对应到的是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就是当妈妈在问他们谁可不可以帮忙的时候,他们是马上说:好的,我们马上去。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亭君老师,你来点评点评,你觉得我们孝德讲这三条中不中?

  陈亭君老师:老师,我们孝德刚刚这三条,他在解说的过程当中讲得非常的仔细,我想在场的学长们、还有师长们,请问大家觉得中吗?中,好,那我们是不是给我们孝德一个OK掌声。

  孝德:谢谢老师,谢谢大家的掌声,孝德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请坐。在这边确实,因为现在有很多孩子回到家就是没声没息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回来。可是这里面就不断的给孩子学习著,透过不管是剧本的练习,不断的反覆的练习怎么说话,“将上堂,声必扬”。这边你们都找到了,真的很微妙。最重要是我们找到了地方,孩子们看到是学著对尊长勿呼名,我也很高兴你们找到是,像外国人真的都不称呼,甚至於爸爸妈妈直接叫名字,当然长辈就更不用讲。假如有人问说,妈妈的姐妹的先生的爷爷,我们要叫什么?那就,啊!都不会叫了。我很抱歉,我问过大陆的家人,我问说这样叫什么?他说我们都已经不知道了。这很不容易,但是我们这边都一直不断,因为大家庭的结构已经瓦解了,但是如何把这样的文化给找回来,这是可以练习的,以前都搞得很清楚的。虽然是如何的“称尊长,勿呼名”,这一点外国没有这个文化,反正不管你长长幼幼、爸爸妈妈都叫名字。所以注意到这一点是非常的细微处,很难得。好,孩子们还有吗?一到四段再一个。好,育贤,请。

  育贤:报告老师,育贤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在第二段的晚餐后爸爸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一直到第二段的结尾,爸爸说:很好,你们真懂事。这里有做到《常礼举要.馈赠》的第一条“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因为爸爸说妈妈,你忙了一整天很辛苦,等等谁来洗碗?这里明伦接著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然后,爸爸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您跟妈妈在客厅休息吧!这里是爸爸对妈妈做了一个礼貌的表现,就是体谅妈妈的辛苦。这里志和也回了爸爸的礼,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到后面德馨也请爸爸妈妈先去休息,然后爸爸最后说:很好,你们真懂事。这个相继之间,他们都是互相给予礼的往来,所以有做到“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至於第二条,一样在第二段。爸爸说等等谁来洗碗?明伦马上说包在我们身上。这里有做到“亲爱我,孝何难”,因为看得出来爸爸妈妈平常都是很疼爱这三位小孩的。孩子们能够做到爸爸妈妈的请求,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明伦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所以这里有做到“亲爱我,孝何难”。第三条是《常礼举要》的居家第五条,“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在第二段的第二行,德馨说请爸爸妈妈先去休息,然后帮忙做家事,是有做到“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先给你一个OK掌声。我觉得,亭君老师,育贤讲这三条是有思辨的空间。

  陈亭君老师:老师,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陈瑞珠老师:好,育贤,你先请坐。

  育贤:谢谢老师。

  陈瑞珠老师:好,你们觉得这三条都中的请举手,三条都中,咏馨,你觉得都中吗?好,咏馨请。

  咏馨:报告老师,咏馨觉得刚刚育贤哥哥刚刚讲的那三条都是中的,但是可以把它讲得更完整一点。

  陈瑞珠老师:你把它整理整理,看怎么个完整,请说。

  咏馨:是。老师,刚刚育贤哥哥讲的第一条是在课文的第一段第一行的下面,志和说,老师,更正,应该是在,育贤哥哥讲的第一条是在第二段的开头,晚餐后爸爸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然后一直到这一段的最后,爸爸说:很好,你们真懂事。这一条是有符合到《常礼举要.馈赠篇》的第一条,“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刚刚老师有提到,礼是指处处为人著想的心念。所以在一开始爸爸说的话,他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那我们就可以思考到,为什么妈妈会忙了一整天?是为了让她的丈夫能在外面安心工作,让孩子可以在外安心的读书上学。所以是妈妈为孩子、为丈夫著想。在这里爸爸懂得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所以是回礼;也是为妈妈著想,觉得妈妈已经为他们忙了一整天了,所以在这边是爸爸的回礼。接下来志和与德馨也懂得体谅爸爸妈妈,就是他们再进一步懂得回礼爸爸,因为爸爸也是在外工作了一天,也是为了这个家计去打拼、去工作,孩子们也会体谅爸爸的辛苦。所以在他们这个家里是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或者是孩子对父母,都能够互相的体谅。所以这边都有做到礼尚往来,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育贤哥哥讲的是在第二段的前面,晚餐后爸爸说妈妈忙了一整天好辛苦,一直到后面,明伦回答的是爸爸包在我们身上。这一条是符合《弟子规.入则孝》的“亲爱我,孝何难”。那我们现在就要想,到底什么是亲长对我们真正的爱?如果是亲长什么事情(吃饭、睡觉)、什么事情(生活琐事)都为我们打点好的话,我想这个就是宠爱,这样子我们以后会变成什么事情都学不会。所以在这边爸爸懂得把问题抛出来,说等等谁来洗碗?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亲长自己做,而是用正确的爱孩子的方式,懂得让孩子培福、积福。所以在下面孩子们就懂得说,爸爸,包在我们身上,孩子就会听爸爸的话,这样就可以孝顺父母,而不是被父母宠著。这就是当亲长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可以去做到孝顺。所以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是在第二段的第二行。德馨说爸爸妈妈,请去休息,有做到《常礼举要.居家篇》的“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这边爸爸妈妈对孩子们来说是长辈,所以当爸爸妈妈去休息的时候,孩子算是晚辈,当然要请父母先去休息,然后自己把剩下的工作处理完,再去休息、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是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所以咏馨觉得这三条都是中的。以上。

  陈瑞珠老师:各位,你们觉得中不中?真的吗?真的,现在给一个五德掌声。好,咏馨,你先请坐。亭君老师,你觉得中不中?

  陈亭君老师:老师,我们必须说实话,经过咏馨姐姐的说明之后,是真正的中。以上。

  陈瑞珠老师:那你总要说个道理来,对不对?刚才育贤说的时候,我们两个看了一下,待会儿有商议的空间,为什么等到咏馨说了之后是中的?各位,很抱歉,这是一个示范教学,我们的教学当中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的听著孩子练习的说明,这不是一个表演,只是一味的、只是单方面的输送知识。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学了之后,他到底脑袋瓜里面能不能产生明辨?所以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个成果。为什么育贤说的时候我们觉得不中?有不中之处,然后等到咏馨说的时候是中的?请。

  陈亭君老师:好,我们在这边要再仔细去说明,刚刚的第一条跟第三条,原则上育贤哥哥在理的说明上面是中的。而第二条,他一开头提的是,“亲爱我,孝何难”,可是讲著讲著之后,他的条文变了,育贤,请问你跳到哪一句去?

  育贤:报告老师,是“父母呼,应勿缓”。

  陈亭君老师:是,所以这代表一个孩子,就像我们在写一篇论说文一样,他一开始如果是要谈勤劳的重要,可是谈著谈著后边去谈到一个人如何休闲,这时候就跟他的主题就不符合,不中了。所以育贤,这样你明白了吗?

  育贤:报告老师,明白。

  陈亭君老师:明白,好。老师,以上说明。

  陈瑞珠老师:好,谢谢。育贤,你请坐。我们讲的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学习当中会非常注重的是,假如孩子真的是能言善道的,他练习的是批判性很强。这批判性是说,他只要找到所有的理一起来支持他的理论是对的,就可以了。但批判性是对立的,我们讲明辨必须是整个是圆满的。所以“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听法也无法不圆。所以必须是这样子的一个因缘,我们才可以去认定他是对的。当然以目前来讲是我们两位教学者去认可,对,这是以我们所能。但是孩子他们也透过自己的学习,第二天会告诉我们说,老师,我觉得那一条还是有待商榷。我说,来说看看。在经文哪个地方如何、尔尔、等等。我们听了,你是对的。所以我们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当孩子的古文、圣贤的经典愈读愈饱满的时候,他们的辨正的能力会愈强。明辨度愈强是在哪里?是先读圣贤书,等於说满脑子的思惟都是以圣贤的言语做为他们思考的养分,他才有这样的能量。好,那我们就要继续了。五到八段呢?五到八段,好,孩子们请。彩君,请说。

  彩君:报告老师,彩君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报告老师,第一条是人不安,老师,对不起!第一条相应的课文是在,本来在客厅喝茶的爸爸妈妈,听到德馨的哭声就来到厨房,妈妈抱起哭泣的德馨,还有后面第七段,是妈妈抱著德馨说:德馨乖,碗不是你打破的,明伦哥哥也不是故意的,原谅明伦哥哥好吗?这里妈妈有做到出自於《弟子规.泛爱众》的“人不安,勿话扰”。因为当时德馨正在哭,如果妈妈过去只是一直问她说为什么你要哭的话,德馨不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而且还会害怕。所以妈妈过去的时候先是抱起她,然后先安慰她,等她情绪缓和一下之后再跟她讲理。所以妈妈这里有做到“人不安,勿话扰”。

  第二条是当爸爸妈妈看到他们打破碗盘的时候,有符合到“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出自於《常礼举要.处世》第十三条。爸爸妈妈看到他们打破碗盘,不是跟他们说你们把扫把跟胶带拿来,然后就叫他们站在一旁,爸爸妈妈就把它处理好,而是很耐心的请孩子们仔细的看,然后教他们怎么处理,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第三条是爸爸说,爸爸教你们处理碎片,要注意看。爸爸有做到《弟子规.泛爱众》的“己有能,勿自私”。爸爸他有能力处理碎片,他也懂得怎么处理碎片,而且把它处理到是一个最安全的状态。爸爸有去帮忙他们,并且去教导他们,而不会只是说,你们自己打破的,你们要自己负责任。因为如果照文中来看的话,他们三兄妹其实应该是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可能是不太懂怎么处理的。这时候爸爸有能力,就会过去教导他们,让他们以后都能学会自己怎么处理。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各位请问中不中?中。好,给个五德掌声。

  彩君: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彩君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亭老师。我们在从这里,学习乐就在这边,对不对?

  陈亭君老师:是。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么中?而且找的细微处这么的好?

  陈亭君老师:好,老师,这边我们特别要针对刚刚彩君所提出来的,爸爸妈妈在孩子他们不管是打破碗,乃至於生活当中,有些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其实孩子犯错,一开始心里面是害怕的。所以这时候如果父母亲跟老师可以耐心的在他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以后,他对於去认错,进一步去做对,这样的一个过程他就会更清楚明白。当一个人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他愈了解原来要勇於认错,到最后能够改过,他需要人的一个引导,还有包含自己要有勇气。往后当他也成为人家的长辈的时候,他也愿意用这样的耐心去对待他的属下,或者是他的子女、学生。这边同时还要提到是爸爸在教他们处理碎片的过程当中,他是说“孩子们你们要仔细看”,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在明伦园里头我们的教学有六仔细。好,孩子们,来,请,六仔细。

  学生: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想、仔细写、仔细做、仔细说,做出来才算数。

  陈亭君老师:这六仔细在我们整个去连结到现在的教学。第一个,仔细看。仔细看,培养的是孩子的观察力,一个孩子他的眼力好不好,其实在家里面就开始培养。所以有些人他出门,如果人家吃饭,他居然坐到主位去了,人家就觉得这真是贻笑大方。因此有一句话说,“不打勤,不打懒,专打没长眼”。一个孩子出门会被人家说,你这孩子没长眼,这真的我们也很不好意思这样去说,可是他真的确确实实就是在家庭里面没有培养好他的基础。而第二个,仔细听,是一个孩子他的倾听力,就是他的听力好不好?他能不能听出对方他这句语言所要传达出来的讯息,还有他接收讯息之后进一步去行动当中的一个积极度。

  第三个,仔细想,仔细想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思考力。我们现在的孩子,他脑袋瓜里面好像有时候是放空的,为什么?原来就是在家里面爸爸妈妈他们通常是给予直接的命令式的句子。所以像我们在面对很小的孩子,当他们问我们说,老师,你觉得我在画里面画什么?这时候一般我们当老师或当父母的就说,你画里面有画车子、有画很可爱的小花。可是,我们懂得用反问的时候,我们会反问,你觉得你画什么?这时候我们不仅让他去听懂我们的语言,而且能够促进他去思考,他能够正确的去表达。所以仔细想。

  下面就是仔细写,仔细写就是一个孩子的文字力。所以中国人说我们手上拿了这支笔杆子,上接天下接地,贯通天地正气,把中国人对於民族文化传承的豪情壮志就透过笔杆子,还有透过自己的行动力,把它表达出来、把它实践出来。仔细写之后还得要仔细做,仔细做就是执行力,这个人他的执行度到哪里?有前头的基础和后面的仔细做,当做到之后我们才说,所以最后是仔细说,说就是表达力。因此我们现在看孩子们有些是站起来,他通常都是不知道要说什么,这时候他满脑子或是满腹读过的书,其实是没有办法运用在他所面对的场合,这也是我们觉得可惜之处。所以我们强调六仔细的重要。因此最后说,做出来才算数。以上。

  陈瑞珠老师:谢谢亭君老师。确实我们希望教出来的孩子是学文力行合而为一,就像一艘船,两支桨同时划动才能迈向我们要到达的目标。教学的理是如此,我们如何在教学的执行现场也让我们教的孩子可以确实濡染这样的教学风,而学成有教养的孩子。那我们继续的来探讨了,好,接下来,哪个孩子继续来表达?好,安邦,请。我们安邦的名字取得太好了,以后希望他成为安邦济世的大贤才。

  安邦:报告老师,安邦找到两条,请老师指导。报告老师,在第五段,本来在客厅喝茶的爸爸妈妈,一直到所以德馨被吓哭了,有做到“见未真,勿轻言”,报告老师,“见未真,勿轻言”的出处是在“信”。爸爸当时是在客厅,后来是因为听到哭声才来到厨房,当时爸爸还不知道实况,爸爸先了解为什么会打破盘子的状况,没有直接先开始骂明伦为什么打破盘子,而是有先了解实况,再去教导。第二条是在第六段,爸爸说明伦要等妹妹拿稳了再放手,一直到爸爸说志和请去拿胶带来,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听”的出处是在“入则孝”。报告老师,就是明伦当时打破盘子,爸爸在教导他,明伦有听进去心里,最后向爸爸对不起。所以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有仔细把爸爸的话听在耳里面、记在心里。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安邦,老师先请问你,你在生活里面有没有遇过这样的遭遇?就是遇到你一做错事情先被劈口大骂,然后你感觉到也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被长辈骂的经验?还是过去有,现在愈来愈没有了?还是现在都忘记了?

  安邦:报告老师,忘记了。

  陈瑞珠老师:都忘记了,你是很宽谅的人。你不是常常说搞不清楚状况就骂人,这什么长辈?安邦是我们明伦园很可爱的意见领袖,他说他非常需要学会明辨。好,我们先给安邦掌声,谢谢。

  安邦: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安邦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事实上来讲,现在的孩子,因为资讯的发达,尤其是网路资讯的方便,绝对不要再以为孩子像我们那个年代,不可能了。所以有时候孩子在明辨事情的能力是真的超乎我们想像的。就像“见未真、勿轻言”这一点来讲,现在孩子因为他看到这些白话文,他读了《弟子规》,他因为愈来愈了解,所以他会找到相应的地方,是因为他已经能够辨别理。他既然能够辨别理,你还要再继续的去骗他等等,他只站在“亲有过”,我们隐忍,有机会就“谏使更”。这不断在练习,学《弟子规》,我们走到这个时代,因为《弟子规》我印象下来,从二OO五年华藏净宗学会主办,我们在善果林办了四梯的《弟子规》营到现在,你看几年了?这个真的是非常火红到整个华人区。但是《弟子规》到这个时间能不能再真的教出这个资讯时代的孩子懂得学《弟子规》、做到《弟子规》,这是我们下一个更重要的课题。亭老师,我们听安邦说这几样,几点?两点。你听下来,你觉得中不中?

  陈亭君老师:老师,安邦所谈的这两条,刚刚我们听到是“见未真,勿轻言”,还有“父母教,须敬听”,这整个在他所相印证的内容上是中的。

  陈瑞珠老师:好,大家觉得中不中?中。我很希望有人举手说不中的,那我们就可以来思辨。既然中,那我们就给自己明辨的能力也给一个五德掌声,谢谢。好,那我们继续了。请,还有没有哪个同学要来继续阐述的?好,孝德,请。

  孝德:报告老师,孝德找到三条,请老师指导。报告老师,首先第一条对应的地方是在第六段,爸爸说明伦要等妹妹拿稳了再放手,知道吗?现在请你先拿扫把来,爸爸扫一遍给你看。明伦说,爸爸,对不起,下次会等妹妹拿稳了再放手,我马上去拿扫把。这边他有做到“父母责,须顺承”,因为明伦在前一段中,他是因为没有等妹妹拿稳就放手,所以让妹妹以为她自己打破盘子,所以吓哭了。爸爸知道之后,就是以训导的方式来告诉明伦,下次该怎么做。这时候明伦他不是急著反驳、顶嘴,而是跟爸爸道歉,并且下次会改过,马上遵从父亲的言语话语。所以这边他有做到“父母责,须顺承”。

  第二段第二个地方是在第七段的妈妈抱著德馨说,德馨乖,碗不是你打破的,一直到德馨点点头说,好,德馨不会怪哥哥。这里它是对应到《常礼举要.处世篇》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每个人犯错的时候都希望别人能够原谅他,不希望自己被别人不喜欢、被别人厌恶,所以这时候当妈妈说,可不可以原谅明伦哥哥这个错误的行为的时候,德馨她是很宽宏大量的原谅了哥哥,而且不会再去责怪他,让明伦也能够放心。她有体会到其他人的心情,所以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后一个地方是在第八段,爸爸教你们处理碎片,要注意看,一直到妈妈接著说的那一句话,这里有做到的是“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是在《弟子规》的“泛爱众”。因为妈妈有提到,虽然他们有穿脱鞋,但是细小的碎片要仔细的打扫干净,避免有时候家里有人在玩,趴在地上就会被这些细小的玻璃碎片给划伤了。所以妈妈有善意的跟他们规劝,这样子的话,下次他们家人在玩的时候能够更安全。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我们可以感受到你找这个,因为听下来都对,你们听起来觉得有没有道理?有?真的有?好,孝德,你觉得你说的你有没有把握百分之百是对的?

  孝德:报告老师,有。

  陈瑞珠老师:真的吗?

  孝德:是。

  陈瑞珠老师:这么有把握吗?

  孝德:是。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先给OK掌声。

  孝德: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学长们的肯定,孝德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陈瑞珠老师:好,哪位同学可以来说,我绝对支持孝德是对的?谁可以来说说?有把握。咏馨,好,请。这不能比大声,不是比人多的。现在为什么大家都是“西瓜偎大边”,就是谁大声多,谁的选票多,那个人就出来当选了。要选贤与能。这是真的吗?好,请。

  咏馨:报告老师,咏馨在这边认为孝德刚刚讲的这三条都是中的,是。老师,刚刚孝德讲的第一条是在第六段,从爸爸说明伦要等妹妹拿稳了再放手,一直到下一行,明伦马上跟爸爸道歉,并且说他马上去拿扫把。这里孝德说有符合到《弟子规.入则孝》里面的“父母责,须顺承”。刚刚老师有提到,责是本分,所以当明伦没有小心的把盘子拿好,然后还让妹妹吓哭的时候,代表他的本分还没有做到很周到、很完全,所以父母责的是他的本分,他必须要做好的事。责不一定是严声厉色的责,也可以是轻声细语的训。所以在这边爸爸虽然没有很凶的去训斥明伦,但是他用这种柔声细雨的训去责备明伦,让他自己反省。所以明伦后面也看到他回应爸爸,他有道歉,而且也会知道下次怎么改正的方法。所以是“父母责,须顺承”。这是第一条。孝德讲的第二条是在第七段,从妈妈抱著德馨说德馨乖,一直到这段的最后,德馨说好,德馨不会怪哥哥。这一条是符合《常礼举要.处世篇》的第十四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这里是自己如果不想要的事情,也不会加诸在别人身上,所以德馨她虽然是被明伦吓哭的,但是她有想到自己的哥哥也不希望被别人憎恨、被别人怨恨、不被人原谅,所以她有同理到哥哥。所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第二条。

  最后一条是在整个第八段,从爸爸说爸爸教你们处理碎片,要注意看,一直到最后,三兄妹开心的说是的,谢谢爸爸妈妈教导,我们会努力改进。这一条是符合《弟子规.泛爱众》里面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这里爸爸是教他们怎么处理碎片,而妈妈是教导他们怎么样处理细节,并且能承认错误并改正过来是个好行为。所以在这边爸爸劝的是要细心的处理碎片,妈妈所劝的是要勇於承认错误。所以爸爸妈妈有对他的孩子“善相劝,德皆建”。这样子的话,孩子从小就会养成诚实,然后愿意在细节上下手的好品德。所以“过不规,道两亏”。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如此严谨的对待孩子,而是直接帮他的孩子处理他们所犯下的错误,然后也不告诉他们正确改过的方法的话,第一个是父母这样子就失职了,再第二个,孩子从小没有学好,孩子也没有办法学习到好的品德。所以是道两亏,父母跟孩子双方面的德行都是有缺失的。在这边,父母有善劝,而且孩子也有听进去、也有改正,所以是“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所以咏馨觉得这三条都是中的。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听了也给热烈的掌声,谢谢。

  咏馨: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咏馨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所以现在各位看到的,这是现在美国他们正要发展的教学法。当个老师他最重要的要能够,备课是什么?很清楚的知道教学的内容,然后再来让孩子们先去自修、自己去背读,然后让孩子们不断的透过思辨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在我们古德的对话里面太多太多了,不管是,比方说是子张问礼,还是曾子问孝等等,他问了,然后问,那你知道吗?不知道,那老师再说。甚至都是老师问,学生说。在《论语》里面太多太多了。在西方的哲学教育的里面也是如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教育法,这就是我们老祖宗在《礼记》、《学记》里面阐述的教育法。所以你觉得老师辛苦在哪里?要非常能够明辨孩子说对了吗?不是一味的在不断的说、不断的说。老师什么时候说?孩子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要说,所以现在我们的孩子,今天所示现的是已经学了有三年之后的一个方式,刚开始我们也是要说得满多的,但是都是用引导的方法。

  好,我想我们的第一篇先学到这里,我们再继续进到第二单元。请翻过来。也请亭君老师进行板书。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我们先把一之二的经文读两遍,请。好,我想这一段的消文,谁可以来做一个解释?哪位孩子愿意来做消文?好,育贤,请。

  育贤:报告老师,育贤现在来做消文。“冬则温,夏则凊”,是冬天寒冷时,我会为父母温暖棉被;夏天睡觉前,我会为父母铺床搧凉。“晨则省,昏则定”,早晨起床,我会先到父母寝处问安;晚上睡前,我总关心父母是否安睡。“出必告,返必面”,出门前,我必定会向父母告知去向;返家后,我必先面见父母,报到问安。“居有常,业无变”,平时生活起居我会依常规作息,学道修业的习惯我不会任意变动。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现在育贤所做的消文解释,就是目前学校里面的国文老师常常做的事。像这样的事情,在目前假如是大量阅读的孩子,他们能够了解这些解释,老师又在课堂上做这样的解释,对孩子来讲时间是重复的。好,育贤,你先请坐。好,孩子们,我们现在先把第二单元的附件,这边一共有四幕,我们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跟第四幕,我们也一样请同学们来朗读。第一幕,谁来承担?好,安邦,请。第二幕?好,育贤,请。第三幕?好,修齐,请。第四幕?彭宣,请。

  安邦:第一幕,奉茶。寒冷的冬天夜晚,晚餐过后,妈妈正在厨房洗碗,一旁的志和乖巧的帮忙把碗擦干,这时爸爸泡的乌龙茶正传来淡淡的清香。爸爸:太太,谢谢您呀,您辛苦了。等您碗洗好,我们来喝杯茶吧。明伦:爸爸,我可以帮忙吗?当然可以,你来跟爷爷奶奶奉茶,像爸爸这样子端,要小心烫喔。爸爸一边说,一边教著正确的端茶姿势。好喝的乌龙茶来了,爷爷奶奶,请喝茶。明伦小心翼翼的双手捧著茶杯,轻轻的将热茶递给爷爷奶奶,还不忘将茶杯的握柄调整好,方便爷爷奶奶拿。他们看到孙子这么贴心,不禁露出满足的微笑,虽然天气寒冷,心中却是温暖无比。

  育贤:第二幕,“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到了睡觉的时间,明伦和德馨一蹦一跳的跑进爷爷奶奶的被窝里。我的两个小宝贝,你们在做什么呀?怎么还不去睡觉呢?奶奶好奇的说。明伦:我们正在暖棉被。德馨:对呀,今天哥哥跟我们说一个故事哟,是什么香的。明伦:哎呀!是黄香啦。哥哥说黄香很孝顺喔,天气很冷的时候,都会帮他爸爸把棉被弄暖。德馨:所以我们也想要当黄香。明伦:嗯,这样等一下爷爷奶奶睡起来就会很舒服喔。奶奶呵呵的笑:是啊!今天寒流来,如果抱著你们两个小暖炉睡觉,那就更暖和了。德馨开心的笑著:哇!被子暖呼呼,爷爷奶奶可以来睡觉了。明伦:爷爷奶奶晚安,祝你们有个甜美的梦。

  修齐:第三幕,“出必告,返必面”。隔天早上,妈妈:爸妈,请问你们昨天晚上睡得好吗?爷爷:好好好,一钻进暖和和的被窝,心都暖起来了,真舒服。只见一旁的孩子们得意的笑了笑。用完早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德馨,我们去上学了,再见,志和与明伦异口同声的说。爷爷:路上要小心喔。奶奶:读书要认真喔。

  彭宣:第四幕,“居有常,业无变”。正当孩子去上学,爸爸也要出门上班时,爸爸烦恼的跟妈妈提起,最近老板脾气真大,同事们都很紧张。妈妈:不要灰心,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容易啊,你辛苦了。当一个老板养一个公司压力也很大。爸爸:对呀,所以我每次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任务。妈妈:相信他一定会看到你的用心与努力。爸爸:嗯!为了这个家也是真的很感恩老板给我这个工作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下去的。爸妈,那我们出门罗!太太,谢谢你给我的鼓励。

  陈瑞珠老师:好,那我也请大家给我们孩子们鼓励,谢谢。

  学生: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我们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请坐。所以各位当你看完这篇的剧本之后,应该经文就了解了,是不是?我们已经把整个经文的意思都融入在日常生活了,这样日常生活的展现就透过让孩子角色扮演,有人演爷爷,有人演奶奶,有人演孩子,有人演太太,有人演先生,就这样的方式里面,他开始在揣摩著爷爷的心情、奶奶的心情、太太的心情、先生的心情,透过这样的扮演里面他不断的在感受到。所以在外国人有一阵子非常流行的就是角色扮演,不管角色扮演的教学,还是他的心理辅导,还是心理的矫正,在监狱里面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一个教学法。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做的扮家家酒,可是现在却要拿到监狱里面去犯罪行为的矫正,拿到心理辅导的一个心理辅导的矫正。我觉得只要我们愿意让孩子从小正确的角色模拟扮演,他慢慢就学会到如何的内化到建立一个我该成为怎样的人。好,我们从这样的一个白话的故事里面,也请孩子们做一个反推,好,那我们继续。孩子们,从我们第一幕的奉茶里面,与经文相应的也请你们提出来,好,请。好,安邦,请。

  安邦:报告老师,安邦找到两条,请老师指导。

  陈瑞珠老师:你的声音可以勇敢的放大一点,不怕。

  安邦:报告老师,第一条是在第一段。寒冷的冬天夜晚,晚餐过后,妈妈正在厨房洗碗,一旁的志和乖巧的帮忙把碗擦干,有做到“亲所好,力为具”,有去帮忙妈妈洗碗,父母亲也很开心,所以有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好,力为具”的出处是在“入则孝”。第二条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明伦有做到“凡出言,信为先”,出处是在“信”。明伦答应爸爸说,他要帮忙跟爷爷奶奶奉茶,后面他就有跟著爸爸学习如何帮爷爷奶奶奉茶,所以有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报告老师,以上。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先给安邦一个OK掌声。

  安邦:谢谢老师的肯定,谢谢大家的掌声,安邦会继续努力。

  陈瑞珠老师:好。我们常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就像念佛一样,就像念圣贤的教诲一样,每天都告诉自己,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好,亭君老师,我看到你把第二段的经文已经写上了,我们先来做一个思辨,你觉得我们安邦说得中不中?请你来为我们把经文做个因果关系,里面含藏的德目,请你来做个解析,请。

  陈亭君老师:好,我们在这边跟各位师长还有学长们报告,刚刚安邦所提到的第一条,“亲所好,力为具”。当我们的孩子他们可以在我们忙了一天之后,晚上他回了家,他一方面也能够在家事上面同样尽他一分心力,而且是主动提出来,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孩子让人觉得好窝心。因此,刚刚我们孩子们在朗读这篇故事的时候,底下的学长们,我们也看到你们露出了你们灿烂的笑容,而且觉得好有趣,这两个小孙子跟爷爷奶奶暖被窝,然后说好像小暖炉一样。这样的一个情景,其实这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伦之乐本来就有的一个画面,只是我们已经久违了。好,这是安邦刚刚提到的第一个。

  第二条是“凡出言,信为先”。在这边我们特别要看的是,这里孩子答应要帮忙奉茶,果真爸爸也听清楚孩子他有这样的一个学习上的请求,爸爸也开始仔细教,教了之后,我们就看到孩子他怎么样把爸爸所教的把它呈现出来。我们看到包含要递茶、奉茶给爷爷奶奶的时候,还把它的茶柄调整好,这包含像刚刚我们孩子们在一上课在奉茶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们会调整茶杯,握茶杯茶柄的一个方向,这些处处都是为人著想的心念。

  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跟各位报告,在这八句它里头所含藏的中心德目。一开始“冬则温,夏则凊”。刚刚我们的育贤哥哥已经做了初步的消文,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延伸。这里的冬跟夏,其实像我们早期还有一句话,也是我们满熟悉的,叫做“心灵上的冬天”。我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听过这句话,就是不只是四季会有春夏秋冬,人的心灵上面也会有春夏秋冬,乃至於人的一生其实也是春夏秋冬。因此,这里的冬可以讲是季节上的冬,也更可以讲是心灵上的冬。当我们一个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他正在处於一个比较不如意、遇到瓶颈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旁边的人,尤其是家人跟老师,怎么样为他盖上心灵的暖被,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培养一个孩子他能够有非常好的眼力,他知道爸爸妈妈今天心情不好,然后他该怎么样去关怀爸爸妈妈,而不是视若无睹。

  下面,“夏则凊”,这个夏也可以讲做心灵很烦躁的时候。有时候孩子心灵很烦躁,尤其像小的孩子,他们情绪上的控制还没有学得非常恰当的时候,像我们有些小孩,他如果,尤其是现在我们在学习上面,有些像ADHD的孩子。当他情绪一起来的时候,可能是爸爸妈妈都会受不了的,因为他一哭闹可能就是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他用哭闹来要胁爸爸妈妈,达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候爸爸妈妈怎么办?这孩子心灵正烦躁,你跟他讲道理吗?他只有三岁,他只有四岁,你跟他讲的道理,他听得懂吗?我们就看到老师确实有这样的一个示范教学。就是当一个孩子他开始跳起来,很大声的哭嚷的时候,这时候妈妈就请他先到旁边,然后跟这个孩子说,对不起,现在如果你继续哭的话,妈妈会觉得很不安全、会觉得很害怕,如果你不哭,妈妈会过来。而且这句话要像念佛一样,不断的反覆念给他听,不断的反覆的,而且“凡道字,重且舒”的讲给他听。这个孩子刚开始他还是听不懂,一直跳,可是当我们讲三遍、讲五遍的时候,而且我们一样保持耐心。你这样哭,你这样闹,妈妈不会理你的,你只有静下来,妈妈才会过来,就让他开始学习自律。这是“夏则凊”。这时候他心灵里面、他的理性会开始能够提起来,他就不会再觉得我用哭闹会有效。

  当然这个夏还包含孩子在学习上有疑惑了,他有困惑了,这时候我们的教导才会产生真正的功效。所以在这边我们谈到“冬则温,夏则凊”,它培养出来的中心德目,孩子们,请问是什么?体贴。为什么用贴这个字?因为像我们刚刚看到剧本里面,两个小孙子在帮爷爷奶奶暖被,那是身子去贴著被子,因此我们用的是体贴。确实是将你心换我心,就是我们能够心心相印,这时候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对方他真正的需求,而这也是真正的爱。

  下面,“晨则省,昏则定”。我们会发现,前几天我们有探讨一个话题,就是我们中国圣贤所流传下来的经典确实是非常浩瀚的,我们也确实觉得孩子们趁年纪还很轻的时候多背一些书是有必要的。可是背了书之后该怎么办?书放在脑袋瓜,没有办法用在生活当中的时候,这些书它真的有它的功效吗?这是我们必须去省思的地方。因此,我们那天谈著谈著,我们就谈出了一句话,刚好符合孔老夫子所谈的,读了圣贤书之后,我们所教导出来的子弟学生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什么叫做有温度的人?他能够时时的去体贴人家,然后时时的在晨则省、昏则定当中能够去关怀人家。所以第二条我们谈的中心德目是关怀。而这个关怀从家教做起。“晨则省”,一个子弟能够一早就能主动跟父母亲道早安,这一定是“为人子不晏起”,那也就是《常礼举要》里头所谈的。“昏则定”,当黄昏的时候,这个定一开始它谈的是帮爸爸妈妈、帮长辈把他的床铺给安定好,把它铺好来让爸爸妈妈能够方便就寝。而这个定再延伸出来就是让父母亲对我们所在外的学习或者是事业、志业可以觉得非常的放心。这是关怀。

  第三行这边,“出必告,反必面”。我们要出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很仔细的告诉父母亲人、地、时、事、物?就是我跟谁出去、我去哪里、我什么时间出门、什么时候回来、我出门去做什么事、我出门会有哪些事物要去办理,这些事情能不能方方面面把它交代清楚。这也是在训练孩子他办事的能力。所以这整个出必告里面,它培养的不仅是孩子他对父母亲的孝顺,它还有包含做事的细腻度。而“反必面”,回来之后能不能去当面禀告父母,像现在孩子有些,甚至还有一则新闻,这孩子他已经放学回家好几个小时了,可是他的妈妈居然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去报警,说对不起,警察先生,我的孩子还没有回家。因为她已经打遍了她的孩子所有同学家的电话,也打去问过老师,都没有她孩子的消息。结果她报了警,回头往她孩子的房间一看,原来她的孩子窝在那打电动。这真的就是让警察觉得很荒谬的一件事情。因此这边反必面,谈的就是当面禀告,然后让父母亲觉得很有安全感。所以一个人跟人家相处,他是不是能够让人家很信任,也是从家里培养起。因此第三条,孩子们,请问培养的是什么?诚信。很诚实,守信用,很真诚。

  最后,“居有常,业无变”。居有常,生活起居有规律,这个常讲的是天理、是伦常,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大家今天早上有读经的部分,《常礼举要》。所以现在如果我们还在困惑著,我到底怎样去建立我们自己的家规,或者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班规,其实都可以把《常礼举要》化为我们教学的一个规范的内容。这时候我们教养出来的子弟,他都会无形当中,我们会感觉他愈来愈有规律,他的心愈容易定下来的时候,他的学习就会开始能够产生功效。最后,“业无变”。这个业的范围就很广,从我们年纪轻的时候的学业,然后到成家立业的家业,包含到事业,最后到我们的道业、志业,这些都算在业的范围里头。业无变,当我们能够有规律,我们的学业、家业、事业、志业、道业都能够让它很有规律的去经营、去学习,那我们的人生就会更上一层楼,都能够不断的脚踏在实地上,而且又不断的向上提升。因此,我们最后谈的这一条,它的中心德目是恒心。

  以上这是我们这八条所谈的内容,无外乎还是希望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子弟他是能够有出息的。因此在我们现在综观上一堂课所谈的八句,加上这八句,如果都做到了,《弟子规》的后头,它谈了很多,其实有它当基础,孩子就好教了。我们大人就会觉得很幸福。以上,谢谢大家。

  陈瑞珠老师:好,谢谢亭君老师的解说。我们在读经文当中,把经文开展是无量义的。所以不是那么表面,只看到冬天盖个棉被,夏天开个冷气,还包括到如何帮一个人他的心给他温暖、给他支持,让他从痛苦失意当中回到温暖的世界。一个烦躁的人、一个怒气冲冲的人,如何让他可以降温下来、可以变得冷静,这样的一个学习。所以我们看到这每个经文都有它教育的功能,事实上都是在家里面培养。《弟子规》小看了。一个人的体贴,这个动作可以培养;一个人懂不懂得关怀人家,晨昏定省可以培养;一个人出必告、反必面,可以培养诚信。所以你看现在,我们跟年轻人互动下来,现在年轻人让我们觉得用起来真的只能说很难过。交代一个任务给他,常常是我们长上去请问他,你现在进度做到哪里了?为什么是这样?因为现在的孩子回到家是不需要跟父母打招呼的,为什么?连打招呼都没有机会,因为他总是比父母先回到家,因为父母还在上班。他怎么练?能怪孩子吗?这整个大环境的,因为追求物质、追求科技的进步,包括到真的是双薪家庭,所以孩子回到家是没有亲人的。你没有这样的环境,像我们过去有个大家庭让他可以练习,妈妈不在,至少可以阿姨在、姑姑在,还是伯伯在,都没有。回到家是孤零零一个人,跟谁问好?跟遥控器问好,跟电视问好,开起来,开始跟电脑问好,这个生命怎么不会变得机械化?怎么不会变得冷漠?

  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能恢复到诚如我们师长在不断的鼓吹的企业家,企业家愿不愿意把每一个为他卖命的家庭团结起来,可以拨出一些经费,甚至说如果让一些妈妈们或是等等,如果建立这样家属学校的方式。像我们现在成立的家属学校的这些家庭,并不是手头上很宽裕,他们就是先生上班,妈妈跟著老师住在一起。妈妈学习怎么教养孩子,孩子当然更方便的是直截了当学习圣贤教育,所以心性有很大的一个的翻转。所以出必告、反必面,就在练习诚信。所以我从三年前看孩子,跟三年后,我真的看到希望,所以让我觉得愈来愈有安全感,也愈来愈让我感觉到孩子值得信任的。

  在居有常、业无变里面,现在又看到整个全世界的问题都在说,未来的职场年轻人在一个地方待著不会超过三年,为什么?因为是变的时代。所以他在一个地方待三年就觉得无趣了,因为他的心是没有恒心的、是没有用心的,他的生命是没有深度的。你说在一个地方待一待都看表相,他怎么待得住?当一个心是细腻的、是有感情的、是懂得符合天伦、伦理的,他怎么舍得随便轻易的抛弃老板?因为在我们企管学里面,一个人到一个职场去工作,前三年是公司在培养这个人才,到三年,慢慢的上手了,当中有做错事,有包括公司帮他买单,承担他错误的决定等等,三年后比较有一个样子了,正要重用的时候,他却要另谋高就,而且又到一个很陌生的地方,又是重新的摸索。

  所以这个时代里面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忠诚的时代,是一个没有恒心的时代,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时代,原因在哪里?都是在一个体贴的心、关怀的心、诚信的态度、恒心的毅力没有培养。可以培养这些德目就这么简单,从哪里练习起?从“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练起。所以叫因小果大。所以《弟子规》重不重要?这个声音,重不重要?重要,太重要了。所以以瑞珠来讲,从十八年前教《弟子规》教到现在,我遍遍读是遍遍不同,遍遍读是遍遍感受是感动的。非常感谢古圣先贤留下这么好的瑰宝,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可以教出好子弟。我们却大费周章,我们却不断的想用最庞大的资产,想尽了各种莫名其妙的花样,要把我们的孩子教出好子弟。做人第一,做人第一,做人第一,从哪里下手?从哪里下手?《弟子规》。

  好,今天《弟子规》的教学示范,只能用这样浅浅一点点学习的心得来供养大家,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给我们批评指教。最后的时间点,瑞珠在这边至诚的恳求,我们恭请悟道师父来为我们指导点评。我们掌声欢迎,谢谢。

  悟道法师:尊敬的陈老师,两位都是陈老师。尊敬的诸位老师、同学,大家中午好,阿弥陀佛。陈老师她们非常用心,自从学习了《弟子规》,这十几年,可以说全心全力都投入在《弟子规》教学上面。大家请坐。我们看了心里感到非常的安慰,每一次看到我们耕心莲苑的老师同学都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学习就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来反省,这样我们就会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进步。这些年这个教学,陈老师、余老师,他们几位老师非常辛苦的付出,可以说全部的时间都在陪这些学生。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也是我们佛法讲的内财布施,把自己的精神时间体力都奉献出来。

  今天的学习,我也是在学习,我也很紧张,我比你们更紧张,因为你们学的我都没学过。所以我今天在下面,我能够记的笔记我赶快记起来,现在年纪大了,脑力比较退化了。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反正有机会学多少,有因缘我们就尽量来学习。今天我们听到这个课,这非常好的,而且有一个示范,就是我们净老和尚讲《弟子规》不是只有背、不是只有读、不是只有讲,而是在生活当中你要去做的。很难得,我们莲苑的老师也陪这些学生生活上一条一条这样来做。我们有去行,行就是落实在行为上,有了具体的行动,去做了我们才会有心得。我们听到陈老师她们讲的,就是从这些年当中,就是这样去做,所供养大家的一个心得分享。没有做,我们只是停留在信解的阶段,佛法讲修学的四个层次有信解行证。信解,这个是在道理上的认识跟理解,解了之后在生活当中去行、去实行,实行才能证实经上讲的这些效果。如果没有透过行,停留在信解方面,那还是得不到经上讲的这些功德利益。

  昨天我们听陈老师上《了凡四训》,有一句话,我觉得也是我很有同感的,他说开始做都要很勉强,因为我们没做过,不习惯。现在我们净老和尚他都是有言教,也有身教,现在讲经他都是跟大家这样一鞠躬,以前师父讲经没有这样,大概师父看到我们四众弟子都不会鞠躬。所以他也不讲,他就是先向大家鞠躬。我们看到师父鞠躬,我们当然不好意思了,我们也鞠躬。但是我的鞠躬会比较快,有时候一鞠躬起来,师父怎么头还没抬起来,我赶快再下去。所以我现在鞠躬都不敢太快抬起来,有时候,干脆我趴下去好了。所以他这个也是一种身教,他也不讲,他老人家八十八了,给你鞠躬,你还站在那里如如不动吗?但是现在有人真的也是会如如不动的,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行很重要。之前我想了很久,其实我们这些生活就是一个表演,在大乘经典上讲“为人演说”,演就是你做给人家看,你示范表演给大家看,你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刚开始就是会很勉强,不习惯,也常常会忘记,做得也不到位,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刚开始勉强,如果你坚持下去,勉强久了,他就很习惯、很自然了。

  所以今天这个课提出《弟子规》、《常礼举要》,这个非常好。其实这两本书,我很早就想,其实可以编成剧本,剧本又有内容的,人家才会喜欢看,要加一点内容,然后编成剧本,就是在生活当中去表演。像刚才陈老师讲的,孩子回来几个小时,他妈妈还不知道,去报告警察局,这个都是很活生生的一个例子,这都是可以把它演出来。演出来告诉大家,《弟子规》它教我们什么,应该要怎么做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社会才会安定,国家天下才会太平。我们可以从这个方面,就是你们平常教学,其实可以把它拍成一个示范教育的连续剧,里面如果再加上一些剧情就会很活泼、很生动,一方面也是教育,一方面也有娱乐,我们也是可以从这个地方来研究。我现在是一直在找写剧本的,还有导演。导演要听我的,不能听他的,听他的他给你乱导。你剧本给他,他要不要这样给你导,权力都在他的手上。所以求佛菩萨加持,希望我们耕心莲苑大家可以当演员,但是不是去出名当影星,我们是教育的。刚才我听到同学,刚才你们说中是什么意思,我都听不懂?

  陈瑞珠老师:我们讲的中,中就是命中了,中就是合乎中道,中庸的中。

  悟道法师:打靶中到靶心。好,那我明白,谢谢。刚才我听了这个,我自己对这个内容上有一点跟大家参考一下,就是礼有分尊卑长幼、内外、亲疏远近。所以礼它是不平等的,分尊卑长幼、对内对外,还有亲疏远近,它有这样的分别。仪,刚才我看黑板写的,就是表现在外面恭敬的态度;礼就是念念为别人著想,就是通达人情事故,常常想到我们有没有去妨碍到别人?有没有造成别人的困扰?常常想到别人他的感受,这是礼,通达人情事故。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是对外,敬是内心的,内心对一切都是恭敬的、平等的,礼不平等,礼表现在外面不平等。所以总不能爸爸看到儿子给儿子顶礼三拜,好像怪怪的,这个不平等。所以礼有分尊卑长幼、亲疏远近、内外。

  刚才同学引用到“馈赠”这一条,套在对父母家人这一方面。馈赠这一条,我看那个内容似乎是对客人,对外。对家人的礼,跟对外客人的礼,在对象上有不同。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家人,像我弟弟,我们现在都不学礼,大家也不懂,反正不懂,大家统统不懂。照常理讲自己家人互相帮忙,这是道义,这是应该的。有时候我送东西给我弟弟,我弟弟跟我说谢谢,怪怪的,好像变外人了。所以我们现在人讲,你太见外了,就是你没有把我当自己人看。所以这个礼它有分内外的。对父母就不能用馈赠这样的一个态度来看待,因为对父母,大家互相帮忙,这是理所当然、应该要做的,都不能说谢谢的,谢谢是已经见外了,你是外面客人。但是现在大家也不讲,有说谢谢比没有说好,反正大家现在都没有学,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既然要学了,我想这个大家参考,我也不晓得我这个看法对不对,可以提供给老师同学大家参考一下。礼有分尊卑长幼、内外、亲疏远近,这样的一个对象不同。所以在用词上,这些态度方面也有所不同,因为礼是不平等的。这一点提供给大家参考,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老师、同学大家多多给我指导。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0:56 , Processed in 0.1311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