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52|回复: 0

德育故事:《二十四義》【三集卷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2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育故事:《二十四義》【三集卷六】--學佛網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推荐给朋友



三集卷六 《二十四義》    
  義篇
  
  一、【杵臼救孤】
  公孫杵臼。保趙良圖。使嬰謬首。死義全孤。
  【原文】
  周晉公孫杵臼與程嬰為趙朔客。屠岸賈殺朔。復索朔之遺孤。程嬰欲保之。杵臼乃取他人兒匿山中。使嬰謬首曰。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賈諸將隨嬰攻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也。縱不能立孤。而忍賣之乎。遂殺杵臼及孤兒。其趙氏真孤。乃在程嬰處也。
  
  杵臼死後。程嬰匿真孤山中十五年。韓厥言於景公。立趙氏後。是為趙武。遂攻屠岸賈。滅之。武既冠。嬰曰。昔下宮之難。我非不能死。欲存趙後。今宜下報宣孟杵臼。遂自殺。武號泣。齊衰三年。奉祀不絕。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的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後來屠岸賈把趙朔殺了。又去搜尋趙朔遺下的孤兒。程嬰想要把孤兒保全。於是公孫杵臼就抱了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子躲在山裡。叫程嬰假去告發。說、你們只要給我一千金子。我就對你們說出趙氏孤兒所在的地方。屠岸賈就派了將官帶了兵、跟了程嬰去攻打公孫杵臼。公孫杵臼又假裝著很恨程嬰的樣子。說道。程嬰真是個小人呵。就算你沒有能力去扶養孤兒。難道還忍心去賣他得錢嗎。於是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和孤兒殺了。可是真真趙氏的孤兒。卻仍在程嬰那兒。
  
  二、【干木逾垣】
  干木富義。高臥草廬。逾垣而避。文侯式闾。
  【原文】
  周魏段干木高尚不仕。師事卜子夏。文侯欲見之。造其門。干木逾垣而避。文侯過其闾。必式。御者問曰。干木、布衣也。君式其廬。不已甚乎。文侯曰。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安敢不式。嘗高臥原上草廬中。秦人侵魏。聞其行誼。不入而解兵。
  
  逾垣而避。古者不為臣不見之義也。賢者以道自重。以義自處。未嘗不願見諸侯。亦未嘗不欲為諸侯所見。惟於義當見即見。不當見即不見。非故意自高也。文侯式其闾。秦兵避其境。皆欽其德義爾。
  
  【白話解釋】
  周朝魏國的段干木。品行很高尚。不肯做官。拜卜子夏做老師。有一次。魏文侯要去見他。已經走進門來了。段干木就跳過牆逃了去。魏文侯經過段干木的門口。一定行一個敬禮。替魏文侯駕車的人問道。段干木是個平民百姓。你做諸侯的是一國的君主。你在他家的門口行著敬禮。不太過份了麼。魏文侯說。段干木的光榮是道德。我的光榮是土地。段干木所富有的是義。我所富有的是財。這樣兩兩比較起來。那末我真及不來他多多了。怎麼敢不去敬禮他呢。段干木有一回、很高傲地睡在高原上的一個茅捨裡。這時候、秦國的軍隊來攻打魏國。曉得了段干木的品行操守。於是就退了兵。不到魏國來了。
  
  三、【王蠋自經】
  王蠋耕野。義不就燕。自經以死。齊國保全。
  【原文】
  周齊王蠋屢谏湣王不聽。退而耕於野。燕破齊。樂毅聞其賢。備禮請蠋。蠋謝不往。燕人曰。不來。吾屠其邑。蠋曰。國破君亡。吾何以存。與其不義而生。不如死。遂自經。齊士聞之曰。蠋、布衣也。義不北面於燕。況在位食祿者乎。乃求湣王子法章立之。毅封表其墓而去。
  
  仲連義不帝秦而蹈海。秦軍遂解趙圍。王蠋義不就燕而自經。燕軍難滅齊國。干木高臥。秦軍聞義而解兵。魯婦棄兒。齊軍見義而返國。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民好義。敵國且服之矣。
  
  【白話解釋】
  周朝齊國裡有個王蠋。屢次去勸谏齊湣王。可是齊湣王老是不肯聽他。於是他就隱下了。在郊野裡種著田。後來燕國攻破了齊國。燕國的大將樂毅。曉得王蠋人品的賢良。就備了禮去請他出來。王蠋辭謝了不肯去。燕國的人說。若是不肯來。我們就要把他住著的地方上人民、都屠殺了。王蠋聽了就說。國家已經破了。君王已經死了。我還要活著做什麼呢。與其不義的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於是就自己吊死了。齊國做官的人。得知了王蠋吊死了這回事。都說。王蠋是個不做官、不要負責任的人。尚且不肯去侍奉燕王。何況我們是做了官吃了俸祿的人呢。於是訪求了湣王的兒子名叫法章的。把他立做了國君。這時候、樂毅曉得王蠋死了。就給他封表了墳墓才去。
  
  四、【栾布就烹】
  梁臣栾布。痛哭彭王。捨生取義。就烹何妨。
  【原文】
  漢高祖誅彭越。枭首洛陽。令曰。敢有收祀者捕之。栾布使齊還。收越頭。哭之。被捕。上欲烹之。曰。願一言而死。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於荥陽。越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今因征兵。王病未至而誅之。臣恐功臣皆自危矣。彭王已誅。生不如死。請就烹。上壯其義。授都尉。
  
  栾鄃侯少窮困。賣傭於齊。為酒家保奴。於燕為其主家報仇。其義已足多矣。燕王荼反。布為將。被虜。梁王彭越贖為梁大夫。越死。布獨慷慨言之。其義又何壯也。燕齊之間。皆為立栾公社。義聲昭著矣。
  
  【白話解釋】
  漢高祖殺了彭越。把他的頭掛在洛陽地方示眾。並且下了一個命令。說、敢有來收領彭越頭的人。就把他捉了起來。有個栾布正差到齊國去。回來的時候。就收了彭越的頭哭著。於是就給他們捉了去。皇帝就要把他放在鐵镬裡煮了。栾布說。在未死以前。請求讓我講一句話。當皇上受困在彭城。和在荥陽地方打了敗仗的時候。彭越倘若投降了楚國。那末漢朝就破了。投降了漢朝。那末楚國就破了。這樣說來。他的功勞是很大的呵。可是現在為了去征召他的兵。他因為生著病。沒有來。你為了這個緣故。就把他殺死了。我恐怕一班有功勞的臣子。大家都覺得很危險了。現在彭王已經殺了。我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就請你把我煮了吧。皇上很佩服他的義氣。叫他做了都尉官。
  
  五、【魏譚請食】
  魏譚被獲。以次當烹。義不獨免。得保群生。
  【原文】
  漢魏譚。少時逃亂。為饑寇所獲。同被擒者數十人。皆索縛。以次當烹。賊見譚似謹厚。獨令主爨。暮辄就縛。賊有夷長公者。特哀念譚。密解其縛。語曰。汝曹皆應就食。急從此去。對曰。譚為諸君爨。恆得遺其余。余人皆如草萊。不如食我。長公義之。相曉赦遣。並得俱免。
  
  義不獨生。一言而保全城。於章練夫人見之。然練夫人之於建封。以舊恩激其義也。魏譚之於長公。無恩可言。殆以義激義乎。非也。譚未有意激之也。第以惟義所在。不忍獨免耳。而饑寇且因此化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有個姓魏名譚的人。幼小時候逃難。給一班饑餓的強盜捉去了。一同捉了的有幾十個人。強盜就把他們用繩子縛住了。預備一個個挨次烹了充饑。強盜看了魏譚像很忠厚老實的樣子。就叫他管著燒火的事。到了晚上再把他縛了起來。這時候強盜裡面有一個叫夷長公的。特別的可憐魏譚。暗地裡給他解除了束縛。對他說。你們將來是都要煮了吃的。還是在這個時候快點逃吧。魏譚回對道。我替諸位燒著火。常常吃著諸位吃剩了的東西。同我一同捉來的。都餓得很瘦了。差不多像荒草一樣了。要吃他們。還不如吃我。夷長公聽了。很佩服他的義氣。就對強盜同伴勸解明白了。把他們放了。於是一班被捉去的人。都得免了性命。
  
  六、【鄭弘上章】
  鄭弘詣阙。為師訴冤。護其家屬。得返故園。
  【原文】
  漢鄭弘師同郡焦贶。楚王英案引贶。被捕。於道病亡。妻子系诏獄。諸生故人。皆變姓名以逃禍。弘獨髡頭負鈇锧。詣阙上章。為贶訟罪。顯宗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贶喪。及其妻子還鄉裡。由是顯名。拜為驺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遷淮陰太守。後拜尚書令。為太尉。
  
  弘之於師也。不獨白其罪。雪其冤。且救其家屬。不特救其家屬。且躬送其喪。並躬送其家屬還鄉裡。可謂仁至義盡矣。宜其隨車致雨。白鹿夾毂而行。黃國賀之曰。三公車轓畫鹿。明府必為宰相。信然。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鄭弘拜同縣人焦贶做老師。在他那兒讀書的。楚王英的案件發作了。牽累了焦贶。就把焦贶捉了去。在半路上死了。於是焦贶妻子們。也下在牢獄裡了。凡是他以前的朋友學生等。恐怕連累了自己。都改換了姓名去避禍。只有鄭弘剃去了頭發。背了斬腰的刑具。到了皇帝的宮殿裡。上奏章去給他的老師焦贶伸冤。於是顯宗皇帝就饒了焦贶的家屬。鄭弘親自去送焦贶的喪。又送了老師的家小回到家裡。鄭弘做過了這件事以後。由此就出了名。做了驺地方的縣官。他的政治很仁慈惠愛。人民疲倦的精神也得蘇息了。升做淮陰的太守官。後來做了尚書令。又做了太尉官。
  
  七、【廉范獄卒】
  功曹廉范。侍奉鄧融。變為獄卒。養病送終。
  【原文】
  漢廉范受業於薛漢。為鄧融功曹。融為州所舉案。范知事譴難解。托病去。融恨之。范至洛陽。變姓名。為獄卒。融下獄。范侍左右。盡心勤勞。融怪其貌類范。曰、卿何似我故功曹耶。范呵之曰。君瞀亂耶。融系出困病。范隨養之。及死。竟不言。身自送喪。致南陽。葬畢。乃去。
  
  范之於鄧融。義矣。而其於薛漢。亦足述焉。漢坐楚王事誅。故人門生莫敢視。范收斂之。後為蜀郡太守。民歌曰。廉叔度。來何暮。許止淨謂其笃於師資之情。深於知己之感。故能上不負國。下不負民也。
  
  【白話解釋】
  漢朝有個廉范。從前在薛漢那兒讀書。後來做了鄧融的功曹官。鄧融被州裡告發了。廉范曉得這件事很難解決。就推托著有病去了。鄧融以為他看見人家有了急難就去了。心裡非常的恨他。那裡曉得廉范先到了洛陽地方。改換了姓名。做了一個牢獄裡面的小卒。等到鄧融下了獄以後。廉范服侍他非常盡心。非常勤勞。鄧融非常奇怪。看獄卒的相貌好像廉范一般。就說。你的相貌。怎麼這般的像我以前部下的廉功曹呢。廉范就喝著他說。你難道精神錯亂了麼。後來鄧融出了牢獄。可是病已經很重了。廉范就跟著去侍養他。等到鄧融死了。廉范終於不對他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親自送了他的靈柩到了南陽地方。安葬完畢。才去的。
  
  八、【臧洪死友】
  臧洪救友。跣泣請兵。被執不屈。重義輕生。
  【原文】
  漢臧洪、字子源。為東郡守。曹操攻張超急。超曰。唯臧洪當來救我。眾曰。袁曹方睦。洪為袁所表用。必不敗好以招禍。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洪果徒跣號泣。從紹請兵赴難。紹不從。超遂自殺。洪由是怨紹。不與通。紹舉兵攻之。城陷。執洪。欲服之。不屈。遂被殺。
  
  當袁紹殺洪時。陳容謂紹曰。將軍為天下除暴。而先誅忠義。豈合天意乎。紹慚。謂曰。汝非臧洪俦。何言為。容曰。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死。不與將軍同生也。遂亦被殺。
  
  【白話解釋】
  東漢末年的時候。有個臧洪。表字子源。在東郡地方做了太守。這時候。曹操攻打張超非常危急。張超說。只有臧洪一定是來救我的。一班人說。袁氏和曹氏現在非常和睦。臧洪又是為袁氏所提拔的人。一定不肯傷了那邊的情面、來救你的呵。張超說。子源是天下有義氣的人。終是不肯忘記了根本的。果然臧洪得知了曹操攻打張超的事。他就赤了腳步行號哭到袁紹那兒。要請求帶了兵來救張超的難。袁紹不聽。後來張超自殺了。從此以後。臧洪很怨恨袁紹了。不和他往來。袁紹就派了兵去攻打他。城頭破了。把臧洪捉住。要叫他投降。可是臧洪不肯屈服。於是被袁紹殺死的。
  
  九、【王修哭譚】
  王修高義。痛哭袁譚。若得收葬。全戮亦甘。
  【原文】
  漢王修為袁譚別駕。勸譚兄弟相睦。譚不從。及曹操殺譚。號其首於北門。令曰。有敢哭者滅三族。修布冠衰服。哭於頭下。左右擁修至。操曰。汝不顧三族耶。修曰。生受恩命。死而不哭。非義士。吾受袁氏厚恩。若得收屍殡葬。雖全家受戮。亦無恨矣。操歎其義而禮之。
  
  王修之哭譚。出於至情。其哭母則出於至性。故鄉裡為之罷社。孔融以修為膠東令。融在北海。修聞北海有反者。星夜往視。融初謂左右曰。能冒難而來者。唯王修耳。言未卒而修至。其孝義有如此者。
  
  【白話解釋】
  東漢末年有個姓王名修的。在袁譚那兒做了別駕官。勸袁譚兄弟們大家要互相和睦。袁譚不肯聽從他。等到後來曹操把袁譚殺死了。拿他的頭掛在北城門上示眾。並且下個命令說。有敢來哭的人。就要殺了他的三族。王修戴了布帽。穿了麻衣。在頭下哭著。曹操的手下人。就把王修捉到曹操那兒。曹操對他說。你難道不顧全你三族人的性命麼。王修說。活著受了人家的恩義。人家死了。不去哭他。這不是有義氣的人所做的。我受了袁氏的厚恩。若能夠收了他的屍首去安葬。就是一家老小都殺死了。我也沒有什麼遺恨的。曹操很歎息他的義氣。就用禮對待他。
  
  十、【張飛斷橋】
  桓侯護主。瞋目橫矛。義聲昭著。長阪橋頭。
  【原文】
  漢張飛、字翼德。涿郡人。少與關羽同事先主。羽年長。飛兄事之。曹操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操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棄妻子而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立長阪橋頭。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決死。敵無敢近者。先主以是得脫。
  
  桓侯雄壯威猛。亞於關公。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為萬人敵。至其精忠大義。婦孺皆知。其破巴郡。獲守將嚴顏。欲降之。顏曰。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侯義而釋之。且引為上客焉。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蜀漢的張飛。表字翼德。是涿郡地方的人。少年時候。就同關公一同事奉劉先主。關公的年紀比較大一點。所以張飛用對哥哥的禮節待他。曹操的軍隊到了荊州。劉先主就逃到江南去。曹操就派了精兵去追他。追了一日一夜。就在當陽的長阪地方追著了。劉先主就拋棄了妻子逃走。叫張飛帶領了二十個騎兵。在後面抵抗追兵。張飛立在長阪橋頭。占據了水勢。把橋弄斷了。怒目橫矛。說道。我就是張翼德。那一個敢來和我拚個死活。敵人沒有一個敢走近去的。因此劉先主能夠逃脫了。
  
  十一、【敏元奮劍】
  敏元仗義。願代管平。奮劍告盜。吾豈望生。
  【原文】
  晉劉敏元、字道光。勵己修學。好星歷陰陽術數。永嘉之亂。同郡管平。以年老從敏元西奔。為盜所劫。敏元謂賊曰。此公余年無幾。願以身代。盜長欲捨之。內有一盜不聽。敏元奮劍前曰。吾豈望生耶。願與諸君除此人。盜長遽止之。曰、義士也。俱免之。後為太尉長史。
  
  荀巨伯遇寇。願代友死。以其病也。劉敏元遇盜。願代管平死。以其老也。巨伯尚為其友。而敏元僅為其同郡。盜長且欲捨之。而一盜弗聽。此不義孰甚。敏元竟奮劍欲為盜長除此盜。其義尤不可及。
  
  【白話解釋】
  晉朝的劉敏元。表字道光。修身好學。喜歡研究星歷陰陽術數。在永嘉年間天下大亂的時候。同縣人管平、因為年紀老了。就跟了劉敏元一同朝西方逃難。可是在路上給強盜搶了去。劉敏元對強盜說。這位先生年紀很大了。所活的年代也有限了。我情願自己代了他。強盜的頭兒倒也肯了。就想放他。可是內中有一個強盜不肯。劉敏元就奮力拿起了寶劍趕上前去。對他們說。我並不是希望生存的人。請替諸位把這個人除掉了。強盜的頭兒就勸住了。說這個是有義氣的人。就把他們兩個人都釋放了。後來劉敏元做了太尉長史。
  
  十二、【溫峤求糧】
  溫峤討賊。向侃求糧。義旗所指。決勝疆場。
  【原文】
  晉溫峤、與陶侃共起兵討蘇峻。求糧於侃。侃不與。峤曰。師克在和。古之善教也。峤與公俱受國恩。若濟、則主臣同祚。如不捷。當灰身以謝先帝。今事勢又無旋踵。譬如騎虎。安可下哉。公若沮眾敗事。義旗將回指於公矣。侃悟。分米饷峤。遂水陸並進。斬蘇峻於白石。
  
  溫太真聰明有識。博學能文。豐儀秀整。其力護太子。版擊錢鳳。疏奏王敦。皆忠義之氣為之。陶侃雖為盟主。規略一出於峤。卒斬蘇峻。惟絕裾一事。不無短處。然既受使命。殆亦忠義之氣激之使然爾。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溫峤和陶侃一同起兵去討伐蘇峻。溫峤就向陶侃那兒去借糧草。陶侃不肯給他。溫峤說。軍隊的所以能夠打勝仗。就是在和氣上。這是古人的好教訓。我和你大家受了國家的恩典。若是事情成功了。那末君臣都可享著太平。如若大事不成。那末只有大家殺了身子去謝先皇。現在的事情。並沒有可以轉方向的余地了。譬如一個人騎在老虎的背上。那裡可以跳下來呢。你若沮了眾人。敗了事。那末我們起義的軍隊。就要轉了方向。向著你這裡來了。陶侃聽了這番話。就覺悟了。於是分了米糧去給溫峤的軍隊。水軍陸軍一同進去。把蘇峻殺死在白石地方。
  
  十三、【世期義行】
  世期義行。饑歲解推。露骸悉殡。復育其孩。
  【原文】
  南宋嚴世期好施慕善。同裡張邁等三人。各產子。歲饑。欲棄不舉。世期往救之。分食解衣。以贍其乏。三子並得長成。宗親嚴宏、鄉人潘伯等十五人。荒年餓死。露骸不收。世期買棺以殡埋之。復存育其孩幼。事聞。诏榜其門。曰義行嚴氏之闾。復其徭役。蠲租稅十年。
  
  嚴氏之義行多矣。時逢饑馑。張邁等三人。產子欲棄。即往救之。一也。推食解衣。以贍其乏。二也。嚴宏等十五人。餓死露骸。悉買棺以殡埋之。三也。復存育其孩幼。四也。恩逮冥陽。存沒均感矣。
  
  【白話解釋】
  南宋時候。有個嚴世期。喜歡布施。好行善事。他的同村居住的人張邁等三個人。都生了兒子。可是因為年成很荒。就要丟棄了孩子不養。嚴世期把三個孩子救了。分了自己的吃食。解下了自己穿著的衣服。去救濟他們的缺乏。於是這三個孩子才得長成。他族裡的人嚴宏、同鄉人潘伯等十五個人。在荒年餓死了。屍首拋露著、沒有人收斂。嚴世期就買了棺木。給他們安葬好了。又撫養他們遺下的小孩子。這種事情。給朝廷裡得知了。就在他的門口表了六個字。說、義行嚴氏之闾。免了他的工役。又免了十年的租稅。
  
  十四、【禹鈞義方】
  禹鈞設塾。教子義方。眾善畢舉。五桂聯芳。
  【原文】
  後周窦禹鈞三十無子。夢祖父告曰。汝命無子。且壽促。速行善事。乃置義塾。延名儒。給衣食。以教四方游學之士。凡宗戚有喪不能舉者。葬之。孤貧不能嫁者。嫁之。後連生五子。皆顯。壽至八十二歲。馮道贈詩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許止淨謂窦公感祖父夢示。眾善並舉。遂反夭為壽。轉無子為多男。不惟壽考。且登仙箓。不惟多男。且皆榮顯。古訓雲。命由己造。不誠然乎。若知而不行。如入寶山空手歸。其亡祖父。亦末如之何矣。
  
  【白話解釋】
  後周有個窦禹鈞。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兒子。有一回做夢。看見他的祖父對他說。你命裡注定沒有兒子。並且壽算也很短促。要快點行善事才好。於是窦禹鈞就辦了一個義塾。請了有名的先生。供給他的衣食。叫他教導一班四方來游學的讀書人。凡是宗族親戚人家有喪事。沒有錢舉辦。他就替他們安葬。孤苦貧窮無力嫁人的。他就替他們出嫁。後來一連生了五個兒子。個個都很顯貴。他自己一直活到八十二歲。馮道送他一首詩。說、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十五、【龔穎端公】
  端公龔穎。為叔報仇。廷擊盧绛。直奏緣由。
  【原文】
  南唐龔穎隨主歸宋。其叔為同朝盧绛所害。穎曰。古之殺人以義者。令弗仇。今绛不義殺無辜。若不以為仇。非所以盡忠孝之義也。乃袖鐵簡入朝。會绛陛見。穎遽前擊之。太祖驚問故。穎以狀對。上歎曰。江南小國。有義士若是耶。遂誅绛。世以忠義稱之。號曰端公。
  
  龔穎歸宋後。被擢為御史大夫。廷擊同朝盧绛。其言曰。一為國家除害。二為叔父報仇。且極言绛之狼子野心。不可畜於朝中。其義也。即其忠也。亦即其孝弟之道也。故雖自請待罪。而太祖釋之耳。
  
  【白話解釋】
  南唐的龔穎。跟了李後主投降宋朝。他的叔父是給同在一個朝廷做官的人、姓盧名绛的所弄死的。龔穎說。古時候的定律。殺人是因為義的。那就不能報仇。現在盧绛用不義的手段殺了無罪的人。若是我還不去報仇。那就不是盡忠孝的意義了。於是暗地裡在袖子帶了一塊鐵的簡版。到朝堂裡。剛巧盧绛也來上朝。龔穎就趕上去打他。宋太祖皇帝見了他這樣的舉動很驚奇。就問他是什麼緣故。龔穎就把這件事的原委都說了。皇上歎著說。江南小小的國家裡。竟有這樣的義士嗎。於是就把盧绛辦了罪。當時的人。以忠義稱呼他。另外給他取了一個號名。叫做端公。
  
  十六、【蘇轼還屋】
  蘇轼夜行。聞妪悲聲。焚券還屋。義重缗輕。
  【原文】
  宋蘇轼、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嘗居陽羨。以五百缗買一宅。將入居。偶夜行。聞老婦人哭極哀。公問妪何為哀傷如是。妪言舊居相傳百年。一旦訣別。所以泣也。問其舊居所在。即己五百缗所買之屋也。乃取券焚之。不索其值而還其屋。遂歸毗陵。不復買地。
  
  世之賣屋者多矣。然非至必不得已之時。孰肯將其百年祖產。委之他人乎。而買屋者不計也。蘇公固嘗聞其母讀范滂傳。而欲效滂之忠義也。一旦聞妪哀哭。毅然焚券歸屋。蓋亦義之所至爾。
  
  【白話解釋】
  宋朝有個大文學家。姓蘇名轼。表字子瞻。自己取了一個別號。叫做東坡居士。他曾經住在陽羨地方。用錢五百千文買了一座房子。快要搬進去了。偶然在晚上走路的時候。聽見有一個老太婆哭得非常悲哀。蘇東坡就問他。你為什麼悲傷到這般田地呢。老太婆說。我的老房子自從祖上傳下來。已經有一百年了。現在要離開了這座房子。所以悲傷的呵。蘇東坡又問他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原來就是自己用了五百千錢、買來的那一所房子呵。於是就把契紙燒了。不向他追還契價。把房子還了他。自己回到毗陵去了。不再買地了。
  
  十七、【文之不屈】
  文之抗敵。孤守兼旬。乏援被虜。義不屈身。
  【原文】
  宋張文之通判濠州。金兵至。守孔福謀夜逸。文之曰。果爾輕動。奈城何。因提兵。與敵持十余日。經二十余戰。卒以無援被虜。執送燕山。欲授以官。義不屈。將囚之土窟。曰。吾世受宋恩。豈忍負國。虜重之。稍寬桎梏。後王忭申和議。見狀還奏。上為歎惜。給其家。官其子。
  
  食其祿。守其土。聞寇自逸而棄其民。則不義孰甚。文之有鑒於此。故明知事不可為。而提兵抗敵。義也。被虜不屈。義也。授官不受。亦義也。金虜重之。王忭奏之。宋主歎美之。彼孔福輩。當愧死無地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張文之在濠州地方做通判官。金國的軍隊打進來了。濠州的太守孔福就預備在晚上逃了。張文之說。倘若這樣的輕舉妄動。那末把城池放棄了怎麼樣呢。就帶了兵和敵人抵抗了十多天。經過了二十多次的戰爭。終於因為沒有救兵。就給金人虜了去。把他送到燕山。要給他做官。張文之不肯屈服。要把他關在地穴裡。張文之說。我世世代代受了宋朝的恩典。那裡肯負了國家呢。金人也很敬重他的義氣。給他腳缭手械稍稍地寬松了一點。後來王忭到那兒去議和。看見了這般情形。回去就奏明皇上。皇上聽了。也非常歎惜。就接濟他的家裡。並且給他的兒子做了官。
  
  十八、【蔡伸發廪】
  蔡伸義赈。辟宇發倉。守者不可。得咎獨當。
  【原文】
  宋蔡伸、字申道。政和進士。歷太學博士。遷通判真饒徐楚四州。在真州日。火延燒千余家。州民露處雪中。老幼號呼盈道。伸辟寺宇官廨分處之。且發常平廪以赈給。守者不可。伸曰。此國家所以備非常也。如得咎。請獨當之。事聞。朝廷釋不問。改知滁和等州。
  
  天下親民之官惟守令。故一邑有循吏。則一邑受澤。一郡有循吏。則一郡受澤。雖聖明在上。而距離較遠。設當危急非常之際。見義而不行權。則民不得其所者多矣。得咎即獨當之。有何不可乎。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蔡伸。表字申道。是政和年間中的進士。做過太學博士。後來又升做真州饒州徐州楚州四處的通判官。在真州的時候。大火延燒了一千多人家。那地方的百姓。沒有房子住了。只得露居在雪地裡。老老小小的人。都很悲慘的哭著。道路上充滿了這種聲音。蔡伸就命開放了庵廟寺院。和衙門的房子。分著給他們住了。並且一方面又發了倉谷去赈救他們。管倉的人不肯。蔡伸說。這個是國家預備了、在有重大事故發生的時候用的。現在正是用的時候呵。倘若有罪。那末由我一個人擔當吧了。這件事奏了上去。朝廷裡饒了他不問。把他改到滁州和州等地方做州官去。
  
  十九、【南疆伸冤】
  南疆救亮。怒發沖冠。義責同學。不避艱難。
  【原文】
  宋喻南疆。少負氣節。從陳亮游時。當路欲排善類。指亮為叛首。鍛煉刺骨。門人噤不敢言。南疆義責同門。謂吾師無辜蒙罪。吾曹為弟子。當怒發沖冠。乃影響昧昧。是為人類乎。亟走見葉適。適曰。子真義也。即秉燭作數字。南疆持之去。伸訟諸公卿間。亮冤遂白。
  
  雲敞之於吳章。鄭弘之於焦贶。廉范之於薛漢。漢代之尊師重義者多矣。然皆於師死後。門人不敢葬。而獨冒死葬之。乃喻南疆之於陳亮。竟義責同門。怒發沖冠。救師於生前。尤足為事師者法。
  
  【白話解釋】
  宋朝有個喻南疆。幼小就很有氣節。跟了老師陳亮求學的時候。當朝做官的人。要排斥一班賢良的人。說陳亮是叛逆的首領。非常痛恨他。就把他陷害在罪人的裡面了。陳亮的許多門人。都怕得不敢說話了。喻南疆仗了義對同學們說。我們的先生無緣無故的辦了罪。我們做了他的學生。應當怒氣沖天的去替他辯白。現在大家卻糊糊塗塗。一聲不敢響的。這樣難道還是人嗎。於是他立刻去見葉適。葉適說。你真真有義氣呵。就點了燭。寫了幾行字。喻南疆拿了去。到朝中公卿裡去辯白。於是陳亮的冤枉才得明白了。
  
  二十、【有俊贖女】
  宋豐有俊。偶登青樓。故人之女。貸嫁彌周。
  【原文】
  宋豐有俊登青樓。見幼妓疑為故人女。屢目之。女亦悟。酒罷。羞澀留宿。豐诘之。果故人女。豐曰。某所以留者。以席間不得問也。宜各寢。必有以處汝。豐與京尹有舊。翌日。以白尹曰。某僅有錢八千。從公更貸二百千。嫁之。尹嘉其義。即載入府。厚具奁。為擇良士嫁之。
  
  墮落青樓。至可哀也。況故人之女乎。贖之不容緩矣。乃僅有錢八千。竟向王佐貸二百千。以贖而嫁之。其義誠可嘉焉。而佐亦唯命是聽。一以有舊而贖其女。一以有舊而貸其赀。佐之義亦未可沒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豐有俊。有一次、到妓院裡去。看見有一個年紀很青的妓女。很像他老朋友的女兒。他心裡覺得很疑惑。屢次去看他。那個妓女也有點覺得了。席散以後。就很羞澀地留他過夜。豐有俊也就答應了。就盤問他。果然就是朋友的女兒。豐有俊說。我所以留著過夜的緣故。就是因為在席上不好問你。我們現在應當大家各自睡了。將來我必定有個辦法給你的。豐有俊和京城裡的地方官是有交情的。到了第二天。就去對官說。我只有八千個大錢。向你這裡再借二百千給他嫁了。地方官很稱美他的義氣。就把那個女兒接進到衙門裡。辦了一副很好的妝奁。再給她選擇了一個品行良好的讀書人。嫁給他了。
  
  二十一、【留台拾金】
  留台貧困。浴室拾金。見得思義。不肯欺心。
  【原文】
  宋劉留台家貧。在浴堂中拾一金袋。托疾不去。翌晨。有商人號泣尋至。劉悉付還。不受酬。人責之。答曰。掩他人物以為己有。是欺心矣。況商人辛勤所積。失之必痛。苟或不得。必死於非命矣。人皆服其義。後一舉登第。官至留守。五十年間。子孫在仕途者。二十三人。
  
  劉留台自少極貧。專事趨谒。鄉人且無不厭之。乃至貧不能自存之際。驟得八十五片之金。悉數還之。蓋其不忍人之心。與羅倫之命僕還钏無異。彼好取不義之財者。讀此傳能無愧也否耶。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劉留台。家裡非常貧苦。有一天、在浴堂裡面拾到了一只金袋。他就推托有病不去。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有個商人哭著尋來了。劉留台就全數還給了他。不肯受他的酬謝。人家責問他。他回答說。拿了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這就是欺騙了自己的良心了。況且生意經人辛辛苦苦、勤勤儉儉、積蓄下來的錢。失去了一定是很悲痛的。假使尋不到。一定要尋短見了。人家都佩服他的義氣。後來劉留台一次就考取了進士。官做到了留守。五十年裡頭。子孫做官的有二十三個人。
  
  二十二、【道明危坐】
  羽士道明。不拜元兵。讀書危坐。死義殉城。
  【原文】
  宋徐道明、常州人。為天慶觀道士。德祐初。元兵圍城。道明晉谒郡守姚訔。請曰。君侯計將安出。訔曰。死守而已。道明亟還。告其徒曰。姚公誓與城俱亡。吾屬亦不失為義士。城破。元兵屠城。道明危坐。焚香讀老子書。兵使之下拜。不顧。以刀脅之。亦不為動。遂死焉。
  
  守土之士。與城俱亡。義也。若方外之士。到處為家。似無庸死義矣。然其時、元惡大狾。至一州則一州破。至一縣則一縣殘。國之將亡者幾希矣。與其不義而降元。孰若死義以殉國。錄道明以概其余耳。
  
  【白話解釋】
  宋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徐道明。常州地方人。是天慶觀裡的道士。在德祐初年的時候。元兵圍了常州城。徐道明去見太守姚訔。並且問道。你預備怎樣的計劃呢。姚訔說。死守吧了。另外還有什麼法子呢。徐道明聽了就立刻回去。對他的徒弟說。姚公發了咒。和城池一同亡的。我們應當也不失做一個義士才好。後來城頭攻破了。元朝軍隊就屠殺城內的百姓。這時候、徐道明很恭恭謹謹地坐著。燒了香。讀著老子的書。元朝兵要他下拜。徐道明不去理他。兵又用刀去嚇他威迫他。徐道明仍然一點也不動。於是元朝兵才把他殺死了。
  
  二十三、【世傑拒招】
  宋張世傑。元將招之。三使三拒。義不可移。
  【原文】
  宋末。張世傑奉帝昺駐厓山。元將張宏范襲之。世傑力戰。弘范無如之何。世傑有甥韓某在元軍中。弘范三使韓招之。世傑不從。曰、吾知降且富貴。但義不可移耳。厓山破。陸秀夫負帝投水死。世傑以小舟奉楊太後脫去。太後聞帝昺死。亦赴海死。世傑葬之海濱。
  
  世傑之為宋室也至矣。恭帝被執。即立端宗。端宗崩。又立帝昺。昺死。又擬別立趙氏以存祀。至海陵山下。飓風大作。乃登舵樓。露香祝告。仰天呼曰。天不欲存趙氏。則風覆吾舟。舟遂覆。世傑死而宋亡。
  
  【白話解釋】
  宋朝末年的時候。張世傑侍奉了帝昺。駐扎在厓山地方。元朝的將軍張宏范來攻打厓山。張世傑盡力對他戰爭。張弘范也沒有法子可想。張世傑有個外甥姓韓的。在元朝的軍隊裡面。張弘范差了姓韓的去招張世傑來投降。這樣的有三次。可是張世傑終於不肯。他說。我曉得投降了以後。可以富貴。不過從義氣上說。是不可以的呵。後來厓山攻破了。陸秀夫背了皇帝投在海裡死了。張世傑用了一只小船。救了楊太後逃去。楊太後得知帝昺死了。於是自己也投在海裡死了。張世傑就把他葬在海岸裡。
  
  二十四、【敬益歸田】
  元魏敬益。好義憐貧。買田十頃。復歸莊民。
  【原文】
  元魏敬益。好義博施。有田十六頃。一日、語其子曰。吾買四莊村之田十頃。環村之民。不能自給。吾深憫焉。今將以田歸其人。汝等謹守余田。可無餒也。乃呼四莊民谕之曰。吾買若等田。使若貧不聊生。吾不仁甚矣。請以田仍歸若等。眾皆愕眙不敢受。強與之。乃受。
  
  先是有王薦者好義。遇歲旱。盡出儲粟赈之。粟竭。即以己田易谷百石。分給之。而敬益、則凡男女失時者。出資嫁娶之。老弱之饑者。為糜以食之。甚至盡歸所買之田。丞相賀太平歎曰。世乃有斯人哉。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個魏敬益。做人很有義氣。喜歡施捨。家裡有一千六百畝田。有一天、對他的兒子說。我前次買進了四莊村的田一千畝。可是四莊村四周圍住著的百姓。就不能給養他們的口糧了。我非常地可憐他們。現在要把那些田歸還給他們了。你們只要很謹慎的、保守著余下的田。那末也不致於凍餓的呵。於是就叫了四莊村的人來。對他們說。我買了你們的田。以致你們窮得不能生活。我這種行為。真是不仁極了。現在仍舊把田還歸了你們吧。這一班人聽他這一番突如其然的話。很驚奇的大家互相看著。不敢收受。魏敬益一定要還給他們。他們才受了。
  
  【緒余】
  孔子曰。君子喻於義。見義不為。無勇也。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呂蒙正曰。五倫八德。非義莫能成。父子無義。則渎倫之事興。君臣無義。則僭竊之亂作。兄弟無義。則蕭牆之禍起。夫婦無義。則離異之端兆。朋友無義。則傾陷之機伏。故義者。至剛至正。有嚴有法。無偏無黨。義之所在。懔若春雷。肅若秋霜。而不可犯。其規矩至嚴。准繩至正。無物不可。無時不然。義固不止於一二端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00:12 , Processed in 0.1183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