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31|回复: 0

什么是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3 19: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9-5-13 19:09 编辑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一脉相承》之《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我们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做客我们今天的《一脉相承》。
  今天,我们将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向您请教如何去推动、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文章截自——【《群书治要》学习网】一脉相承,由于有些文字贴不出来,主持人的问题被我删了一些,有需要看全文的恭请移步网站浏览。感恩您!



       刘教授:
  “传”就是流传、传承的意思。这个“统”就是蚕丝的头绪,我们把它引申为源头。概括起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以儒、释、道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为补充的“志于道”的文化,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善道有统、源远流长的,不是无由、没有根的文化。
  “志于道”这个很重要,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虽然这个“道”在儒、释、道三家中表述不同,但是他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在《中庸》中说“天命之谓道”,这个天命就是道。在《老子》中讲“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就是我们讲的恒常不变的规律,他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圣人达到了一种程度,他对天命,对这个“道”有体悟之后把它揭示出来,这些“道”就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我们说,“经者,常也”,经典之中所记载的都是恒常不变的道理。所以我们读经典,经常说“文以载道”。
  为什么要读经典呢,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它就是可以让我们趋吉避凶,像《孟子》上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就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们顺着自然天理、天道去做,就会昌盛发达,而我们违逆了这个道,自然就会败亡。这个道虽然很深奥,就像老子所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的人听到这个道,他就立刻能体悟,他去身体力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的人闻到这个道,他半信半疑,他感觉说的有道理,但是又有所怀疑,所以犹豫不决。“下士闻道,大笑之”,而下等的人闻到了这个道就哈哈大笑,觉得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后面有一句话说得更好,“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人笑话他,大家都能够接受,这个东西就不是道了。
  孔老夫子他很难得,他采取了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他给你讲道,你听不懂,他就给你讲德;讲德还是听不懂,他就给你讲仁;讲仁还是不能够具体化,他就把这个仁给具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给你讲的太深奥的东西他不能够为世俗大众所接受,他不能够去身体力行,对他现实生活也没有益处,所以他就给你讲具体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这个“道”就是宇宙人生自然界的规律,恒常不变的规律。而这个“德”在《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他说这个“德”和得到的“得”是想通的,得到了什么呢?其实就是得到了道,得道之人在古人、儒家那里称为圣人;在道家那里称为真人;在佛家那里就称为佛。他们都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体悟通达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德行品质就成为有德的了。
  这个道、德具体化,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五伦八德”。所以说整个《四库全书》在讲什么呢?就是讲五伦八德。“这个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就是道。比如说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他们之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情,这个亲情不是圣人给我们规定下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顺着这个道去做,就是怎么使这种父子亲情维系一生而不改变。圣人去观察,只有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孝敬父母,也就是做到父慈子孝,这一个自然的亲情才能够维系,所以这个慈和孝就是德,这个是讲的父子之间的关系。
  下面讲君臣有义。君臣有义并不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而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要有仁爱之心,这个“仁”字是一个“亻”加一个“二”字,从人从二,告诉我们是两个人相处之道,要想到我们自己就要能够想到对方,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所以作为领导者就不能够对属下呼来唤去,要对他有关爱、有仁爱。所以孔老夫子就说,忠恕就是行仁之方,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从这入手就可以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作为被领导者应该怎么做呢?被领导者对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要尽心尽力地加以完成,所以这个“忠”古人解释为“尽己之位也”,就是你能够对领导交给的任务竭忠尽智,这样的话就是尽到了忠心。这种君仁臣忠的理念被松下幸之助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使他成为经营之神。而稻盛和夫也是把这种理念运用到管理中,使他创下了三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并且被称为经营之圣,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管理也被称为稻盛和夫的管理。
  第三讲夫妇有别,这个“别”并不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别,而是在职责上有分工,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因为一个家庭它有两个重要的职责,第一就是要创造经济收入,使家人衣食无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这个职责就是要教育儿女。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是“无后为大”呢?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儿子,那就是没有后代,实际上是指没有承传你良好的家业、家风、家道的后继的人才。比如说一家人生了七八个儿女,但是都是败家子、啃老族,不能把良好的家业、家风承传下去,还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这样的儿子就与其有还不如不有,这才是真正的“无后为大”。所以中国人把培养后代子孙,后继的人才这件事看的特别的重要,而这样重要的职责就不能够推给别人。像我们现代人把他推给电视、推给祖父母,还有推给小课桌,这个其实都不是很负责任的做法。其实对儿女最负责任、最有爱心的就无过于他的母亲,所以是母亲承担起教育儿女的责任。所以古人说“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正是因为有良好的母教才培养出了良好的圣贤的儿孙。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夫妻要互相配合,丈夫负责经济收入,而妻子负责相夫教子,这样两个人互相配合,这个家庭和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下面一伦讲长幼有序,就是一家的兄弟姐妹出生是有一个自然的顺序的,既然是自然的顺序,就应该给予尊重,而不能颠倒。从这个自然的顺序出发,就要求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帮助弟弟妹妹,所以古代的这个“友”它就是写做两只手互相搀扶,如果弟弟妹妹有了困难,做兄长的去帮助、去关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就不能再讲什么条件了。而弟弟妹妹们对于兄长要恭敬,要听从,兄友弟恭做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就和睦了,所以古人把兄弟之间的关系称作手足之情、骨肉之情。现在我们看到兄弟姐妹之间因为一点点财产的纷争就吵上了法庭,而且在二胎放开之后,母亲可以生二胎了,受到的障碍最大的就是来自于一胎,因为他不想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减少,自己不再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这个就是没有这种兄友弟恭的观念。
  《弟子规》上其实有两句话,对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特别的合适,有一句话就是“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姐妹之间更重视手足之情、骨肉之情,把那个财物看的淡一点、轻一点,这个怨恨又怎么可能产生呢?还有一句话说“言语忍,忿自泯”,说兄弟姐妹在相处的时候言语上互相忍让一下、少说一句,愤愤不平的心自然就泯灭了。这些话虽然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对于保持人际之间的和谐都特别的有效。
  五伦关系最后一伦是朋友有信,这个信字是“人言为信”,说明人所说的话必须是守信用的,否则都不是人所说的话了。而朋友关系就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他其实指的就是在社会上和我们平等交往的一些关系应该怎么处理,那就是要守住“信”这一个字。所以孔老夫子也说“信”这个字对于一个人而言就像一个车子的发动机,这个是我们现代的比喻,古代是牛车马车,他说“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用我们现代化的比喻就是说车子缺少发动机,就是车子缺少最关键的环节,你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来行走呢?所以一个人如果言而无信,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这个是五伦关系。
  “八德”,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朱熹所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一种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们把两种八德的说法重复的给去掉,后来就留下来十二个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所以你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这五伦八德,或者说十二德,这个是整个《四库全书》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30 17:57 , Processed in 0.1352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