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7|回复: 1

终于找到渡江战役中著名的女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9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 07: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21-6-1 08:03 编辑

跨世纪追寻渡江战役摇船女英雄,著名的“背影小姑娘”



军博珍藏照片,国家一级文物,寻找渡江战役著名的“背影小姑娘”

飞花逐月大帝
发布时间: 01-2411:42历史领域创作者




看过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照片的人,无不被里面那张著名的小姑娘摇桨送解放军战士过江的照片所吸引。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梳着独辫子的小姑娘,拼着稍显单薄的身子,冒着前方的枪林弹雨,正奋力划动手中的船桨,把坐满了解放军渡江战士的木船向长江对岸划去。


渡江战役胜利之后,这张著名的照片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更对那位勇敢小姑娘的身份产生了好奇。




她是谁?又是怎么找到她的?她的命运如何?这张照片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今天就在这里娓娓道来,把“背影小姑娘”和她背后的故事说给大家。


老张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背影小姑娘”照片,正式名称是《我送亲人过大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可见它的珍贵与价值。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同样也是很不简单的,有着强烈的历史背景。


“背影小姑娘”出现的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借国共和平谈判之际拖延时间,加紧在长江南岸的军事部署,妄图以长江天险为界,抵挡解放军南下兵锋,实现其划江而治的政治企图。


蒋介石的意图,早就被我们识破,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计划与准备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当中,一旦双方谈判破裂,解放军百万雄师就会打过长江去,向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进军。




渡江战役前夕,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野战部队,已经根据战略需要行了改编。其中东北野战军改编第四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第二野战军。


这三支参与渡江作战的野战军部队,按照中央的部署,早已经开始了厉兵秣马的战前准备工作,尤其是直接在长江一线的粟裕三野部队,更是一马当先。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如果说三大战役最为精彩经典的淮海战役是解放区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话,那么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就是解放区人民用小木船划出来的,这话实际上一点也不夸张。


滔滔长江水,不尽东流去。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认为,解放军不可能突破长江天险,这也是他妄图实现划江而治的依据。


但蒋介石高估了长江天险的作用,更是低估了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解放区人民对解放军的大力无私支持。




得知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得到了位于江北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那种热情,那种无私,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是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体会不到的。


解放军讲究的是军民团结如一人,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自然是无条件提供对解放军的支持,“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渡江战役前,地方上光是民工,就动员起来了332万,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几乎是参战解放军的3倍。


这些民工们,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修路、修船、运粮,竭尽全力为战役做后勤保障。


还有许多民工和地方部队也就是民兵,也时刻准备着参加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船只是少不了的。为了解决船只问题,解放区沿江地区的人民把自己家里赖以生存的船只都贡献了出来,解放军很快就征集到了成千上万的船只。




许多战士们不会划船,解放区的人们就手把手地教战士们学习,许多人还亲自上船,驾驶船只参加渡江作战。出现了许多祖孙船、夫妻船、兄弟船、父女船、母子船、家族船等等,成为当时一大壮观风景。


老照片中出现的“背影小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解放军战地记者抓拍到的历史性一刻。


国共和平谈判破裂,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民众冒死为战士们划船,经典照片就在此刻诞生。


194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当晚午夜时分,早已经枕戈待旦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作战行动。


这张划船送解放军的“背影小姑娘”照片,就发生在4月22日傍晚时分的扬中市夹江岸边,由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邹健东先生拍摄。


据邹建东老先生回忆,当他在为即将出征的解放军战士拍照,照片上那位帽舌头翘着的山东籍的老班长,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对划船的小姑娘说:有人给你照相了。


老班长提醒小姑娘的时候,邹建东已经按下了手中的快门,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这张传世的经典之作。




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健东(1949年冬)


估计小姑娘以前还没有照过相,就兴奋地说,那什么时候给我一张?


老班长当即应承了下来,到时候会给你的。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到时候”,一下子就是等了50年的光景,想想,人生能有几个50年啊,何况是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邹建东从二人的对话里,能够感受到这个小姑娘特别希望能够得到这张照片,他也把这个事情一直留意在心里。


由于处于战争年代,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小姑娘划船随军出征,邹建东也一直在随军转战南北,把照片送给那位小姑娘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众里寻她千百度,锲而不舍追寻真相


解放后,生活安定了下来,寻找那位“背影小姑娘”,把照片亲自送到她的手中,就成了邹建东的一大心愿。


但由于当时处于战斗状态,根本不知道那位小姑娘的名字和其他具体情况,加上又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想要在茫茫人海里找到她,无异于大海捞针,但邹建东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她的努力。


转机出现在1998年,南京电视台拍摄庆祝建国50周年和渡江战役50周年的纪念影片《风雨钟山路》之时。




拍这个纪录片,这张老照片是必须要记述的内容之一,因为太经典太有代表性了。如果找不到当年的这位小姑娘,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于是,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人员们,开始了寻找“背影小姑娘”之旅。


但照片只有背影,没有正面,也没有相关的其它资料,在纪录片完成之前找到她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这件事不但是拍摄者邹建东老人非常关注,就连当年指挥渡江作战的三野老参谋长张震老将军也十分关心此事。老将军说:一定要把这个只留下背影的小姑娘找到。


尤其是江苏扬中党志办主任赵纪福和《风雨钟山路》编导吴建宁二人最为奔波。




一开始,赵纪福先是找到了一个叫“小鸭子”的渔民,和当时的情况有些类似,但找到以后遗憾地发现这个曾经获得渡江一等功臣光荣称号的“小鸭子”是个男的,自然不是那个“背影小姑娘”,线索一下子又断了,但人们并不气馁,继续探访寻找。


后来又找到一个年龄、经历相仿,当年也一样的扎着独辫子驾船送解放军过江的太婆,但老人家看了照片以后坚决否认自己就是那个女孩子。


这个最接近事实真相的线索又断了,大家白兴奋了一场。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就在大家实在没招的时候,《风雨钟山路》编导吴建宁打给赵纪福的一个电话,让这个大家苦苦寻找的“背影小姑娘”真人浮出了水面。


吴建宁在电话里是这样说的:背影小姑娘找到了,你赶快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背影小姑娘”终于现身了,赵纪福兴奋得一下子跳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风雨钟山路》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在节目里加了段寻找“背影小姑娘”解说词,恰好那天“背影小姑娘”的女儿董小妹也在看这个节目。当她看到那幅照片的时候,听到电视台的解说时,心里有一种预感,电视台要找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的母亲颜红英!


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颜红英就经常给她讲当年驾船送解放军渡江的故事,应该也提到了有人给她照相的事情。


董小妹马上联系了电视台,接上了自己的母亲和当年与母亲一起支前的姨妈颜根兄,三人一路奔波,来到了南京电视台,见到了导演吴建宁和赵纪福。


当《风雨钟山路》播放到那张照片时,颜红英和妹妹一下子激动了起来:这就是我!这就是我!


见得到了证实,吴建宁和赵纪福也非常开心,但为了谨慎起见,他们决定再仔细核实一下,以免出现意外。


他们发现颜红英老人确实是参加了当年的渡江作战,但在和颜红英老人核实的一些细节时,她的一些说法有些出入,他们决定暂时不对外公开,继续去核实。




那么,真相如何呢?颜红英老人到底是不是“背影小姑娘”呢?


随着赵纪福的进一步核实,真相终于大白,颜红英老人就是当年的“背影小姑娘”!


原来,当年在江都中闸小河夹的江面上搞渡江演习的时候,对岸一发炮弹落到了颜红英驾驶的小船附近,她被巨大的冲击波震坏了耳朵,听力受到了影响,脑子也有点影响,应该是得了脑震荡的后遗症。,所以有些细节在记忆里就出现了偏差。


另外,在颜红英生活的地方调查时,当地人提供的一个细节引起了赵纪福的注意。


当年播放《渡江侦察记》的时候,颜红英曾经高兴地说:我当时也参加了渡江战役,驾船送解放军渡过江。




通过和颜红英老人的接触,赵纪福又了解到了当天驾船护送解放军渡江时更多的细节。


据颜红英老人描述,4月22日傍晚,颜红英姐妹俩在父亲颜建发的带领下,驾驶自家的木船,搭载了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先从“小河”出发,然后进入长江渡江。


经过一个叫“铲头尖”的地方时候,一位战士问她们:“要打仗了,你们怕不怕?”颜红英一边使劲划桨,一边说:“不怕,我们弄惯了船,不碍事的。”父女三人通力合作,当晚9点钟,安全顺利地将战士们送到了长江对岸。


颜红英一家也因在渡江战役中作出的贡献荣立了二等功。1951年,21岁的颜红英随丈夫董培年迁居当时的吴江县菀坪乡,从此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




虽然更进一步确定了颜红英就是那位“背影小姑娘”,但老人口述情景时的几个地名赵纪福觉得还是要搞清楚。


他们找到了有“活字典”之称的镇党委顾书记,从他的口中了解到了颜红英老人口中的地名真相。原来,老人口中的“中口闸”,就是当年的渡江战役渡船集合点中闸,“小河”就是当年演习的小夹江。


“背影小姑娘”本人就是颜红英得到了彻底的证实,赵纪福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在北京翘首以待的邹健东老先生。


正在养病的邹建东老先生得到这个好消息,当即激动地对老伴说:快,快!把她赶快请到北京来,到我们家作客。




50年后,邹健东(左一)与颜红英(中)于北京相见时的合影


50年后,当年的拍摄者和背影小姑娘,在北京再次聚首


1999年5月22日,颜红英、颜根兄姐妹在扬中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在北京292医院的花园里,当年19岁,时年69岁的颜红英老人,与当年34岁,时年84岁的邹建东老先生,终于又相见了。


邹建东老先生也兑现了自己当年的诺言,亲手把那张照片送到了颜红英老人手里。


颜红英老人接过照片,紧紧地捂在自己的胸口,那一刻,终成经典!


当年的“八一”晚会上,颜红英和邹健东二位老人也被请到了晚会现场,歌手蔡国庆和张迈共同演唱了为摇船小姑娘所作的歌曲《背影》,用深情的歌声,演绎了这段军民鱼水情的传世佳话。




故事后续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军事摄影记者,邹建东老先生在战争中曾立二等功,除了本文所述的《我送亲人过大江》外,《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总统府》等历史名作,都出自他之手。


2005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在当年参加过渡江战役的20军老战士们关怀下,在扬中市企业家的运作下,2014年9月25日,《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广场在照片拍摄地,扬中市新坝镇栏杆桥码头落成。




1999年7月,吴江遭遇特大洪灾,颜红英老人坚持到抗洪一线看望官兵们,并亲手将自己带来的20多条毛巾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如今,当年的19岁小姑娘,现在也90多了,老人家在美丽的东太湖畔,吴江区滨湖新城松陵镇菀坪社区的家里,安享幸福的晚年,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颜红英老人的故事,只是当年千千万万个支前民众中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解放军才能够取得一往无前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5-7 00:04 , Processed in 0.1247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