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7|回复: 0

历史不会被遗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3 18: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1-16 17:42 编辑

历史不会被遗忘
             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他的遗像出现在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队伍中。手持毛岸英烈士遗像的是他苏联时期的同学(东北抗联早期领导人李范五的儿子)。
微信截图_20231116172840.png

      毛岸英同志1937年从巴黎转道莫斯科,直到1945年回国。从15岁到23岁,他在苏联呆了八年,这八年正好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们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毛岸英同志在苏联并没有闲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但毛岸英坚决请战。不久后他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后来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担任过红军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苏联红军进攻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


回国前斯大林送给他一把手枪,解放后这把手枪随他到了朝鲜战场,直到牺牲时他也带着这把手枪。

微信截图_20231116173031.png

毛岸英同志有这样的经历,不管从那个角度看,他的遗像出现在红场大阅兵现场都再合适不过。


七十多年后,世界却变了不少。当今的世界依然纷纷扰扰,侵略战争还存在于人类的新世纪!


不管是苏联的卫国战争,还是我们的抗日战争,都是反侵略的战争。不管时代如何演进,任何侵略者都应当被赶出他们侵略的别国之土地!这才是真正的卫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精神!不容一些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容任何人颠倒黑白!






共青团中央2022-11-25 17:41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
1930年10月24日,是毛岸英的八岁生日。

八年前,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可作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却根本没时间陪妻子生孩子。时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罢工,与湖南军阀赵恒锡作斗争。
岸英出生当天,毛泽东不惧杀头的威胁,毅然担任了罢工首席代表,跟湖南省政府内务司长吴景鸿苦斗三小时。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目的很简单,就是为工友穷哥们争取每天三角四分(甲工)和两角六分(乙工)的工价。
以1918到1922,5年间的平均物价计算,小米每斤3分8厘,白面每斤5分8厘,麻油每斤1角3分,食盐每斤4分3厘。即便工资涨到毛泽东他们期望的目标,也仅仅是个很低层面的养家糊口,这还不算物价飞涨、银钱贬值。得亏此前,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泥木工人,成立了长沙泥木工会,毛泽东参与发起组织并起草了工会章程,团结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否则仅工头的层层盘剥,就很要命了!


国画《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人游行示威》,姜堃
为了这个很低层面的“温饱”,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还有六千四百长沙泥土工人,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天。
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关键时刻岂能掉链子?那不是毛泽东的风格。
虽然妻子杨开慧已经住进医院,随时就要生产,偏偏身体虚弱,又过了预产期,还不见动静,属于难产,但毛泽东却没时间顾小家。为大家的他,拖着因前一天在涝沱大雨中奔走呼号而疲惫不堪的身体,舌战之后又忙于笔耕,连夜撰写第二天要见报(湖南《大公报》)的《长沙泥木工人呈省长文》。



《长沙泥木工人呈省长文》,毛泽东
直到罢工胜利的第二天,即杨开慧生下毛岸英的第三天,毛泽东才赶紧把手头工作绾个扣儿,赶到湘雅医院探望妻子和孩子。幸好负责大夫是毛泽东的老朋友李振翩,才母子平安。李大夫曾是新民学会会员,和毛泽东一起参加过“驱张运动”,和杨开慧也很熟。
有多熟呢?
熟到俩人互相起外号,毛泽东叫李振翩为“水牛”,李振翩呼毛泽东为“水老倌”。
这次杨开慧生孩子,需要动剖腹产手术的时候,李振翩干脆当仁不让,直接作为“家属”签字,接着亲自接生。

作为革命家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从小就注定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1924年,两岁的毛岸英就随父母为革命奔波四方。先到上海,再回韶山,又赴广州、长沙、武汉等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完“八七”会议,秘密将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孙嫂(陈玉英),还有岸青、岸龙,送回长沙东乡板仓的杨开慧娘家安顿,他则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接着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
恼羞成怒的湖南军阀何健,抓不到又打不过毛泽东,一方面要挖毛泽东的祖坟,同时又把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毛泽东的老婆孩子。
就在毛岸英八岁生日那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杨开慧他们还没起床,何健的特务、湖南国术训练馆教员范瑾溪带着几十个人,闯进来五花大绑抓走了杨开慧、孙嫂和岸英兄弟。当天就过堂,当着孩子的面,对杨开慧、孙嫂各种严刑拷打,后来又加重刑罚,把警备司令部、清乡总署和陆军监狱署的各种花样酷刑来了个遍。
杨开慧坚贞不屈,1930年11月24日慷慨就义,走出牢门,她回头最后一眼看看自己的孩子们,对孙嫂交代:
“孙嫂,你带岸英打转,等他(毛岸英)长大以后,你们就会好的。”
孙嫂搂着孩子们嚎啕大哭,毛岸英也望着妈妈放声大哭,岸青、岸龙则不知所措,他们还小,不知道妈妈此去,再也回不来了……


杨开慧烈士和毛岸英烈士(右)
半个多月后,在各方营救下,孙嫂才带着孩子回到板仓。
次年二月,敌人又要斩草除根,孙嫂逃回老家宁乡,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去了上海。先在大同幼稚园(党领导下,后形势紧张撤销)和董健吾牧师(当时是地下党员)家生活,后流落街头成了流浪儿,长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为生,最小的弟弟岸龙夭折了(因细菌性痢疾死于上海广慈医院,即现在的瑞金医院),当时只有4岁。


1931年,大同幼稚园部分保育人员和幼儿合影于法国公园。二排左一、右一、右二分别为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1936年初,毛岸英兄弟俩才被地下党重新找回,通过张学良将军帮忙,由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送到苏联,进入共产国际儿童院,和来自2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共产党领导人、革命烈士的子女一同生活学习。
插班进入苏联十年制学校的六年级,毛岸英积极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俄语,还兼修了英法德语。学习成绩好,喜欢文体活动,人又善良直爽,有魄力和亲和力,所以号召力强,很快就跟各国同学打成一片,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大家都喜欢他,信任他。在这里,毛岸英加入了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当选团支部书记和国际儿童院所属团区委委员,后来又被批准加入联共(布),回国后转为中共党员。


身穿苏军军服,中尉军衔的毛岸英
毛岸英在苏联期间,正逢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他曾三次申请参战,要求不要特殊待遇,要和苏联人民并肩作战,消灭法西斯。斯大林批准后,毛岸英先后到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获得中尉军衔,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坦克连党代表,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来到延安,父子重逢分外高兴。可没多久,毛泽东就生气了。
中共中央办公厅未经汇报,擅自把毛岸英安排到延安交际处暂住,延安交际处的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的招待科,所以食宿标准相对较高。一天,毛泽东来交际处看望客人,正好看到毛岸英在交际处和其他客人谈话。了解情况后,毛泽东就让毛岸英搬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院内。联司当时有高、中、大三种灶,分别供领导和一般干部、战士用餐,依照贺龙司令员的意见,把毛岸英安排在中灶就餐。


毛泽东与回国初期的毛岸英
毛泽东知道后,坚决要求儿子按照战士的标准到大灶就餐,把毛岸英交给警卫员高富有,说:
“以后,岸英归你管。让他到机关大灶上吃饭,和你们一样!”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的儿子不搞特殊化。
从此毛岸英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学过种地,参加过土改,又在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毛泽东非常支持儿子。1950年春,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毛岸英来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厂党总支副书记。因为俄语好,还经常被各部门请去当翻译,临时救急,接待重要的苏联代表团。


1949年10月1日,毛岸英作为翻译陪同周恩来、邓颖超在北京会见苏联文化科学艺术代表团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响应党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直接向彭德怀同志报名,成为第一个报名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
这是毛岸英同志一生中,第一次“利用职权”,也是最后一次,他去争取的可不是什么个人好处,而是随时可能牺牲的“机会”。后来在朝鲜,彭德怀同志曾多次提起这件事,经常对志愿军司令部的同志们讲: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从报名参加志愿军,到最后牺牲在朝鲜,刚好五十天。告别父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毛岸英最后的生日是在朝鲜度过的,当然他并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志。32天后,1950年11月25日,由于美帝国主义投下的燃烧汽油弹,毛岸英牺牲在大榆洞“志司”作战室内。


毛岸英(二排左二)在安东镇江山(今丹东锦绣山)与战友合影,这是他在祖国的最后留影
硝烟燃尽,警卫战士们清理出两具忠骸,除了毛岸英,一同牺牲的还有高瑞欣参谋,毛岸英28岁,高瑞欣23岁。他们的忠骸都已碳化,很难辨别谁是谁,幸好毛岸英带着一块手表,才得以辨识。这块手表还是毛岸英赴朝参战前,向岳母张文秋借的。
多说一句,相较这份“厚礼”,毛岸英的父亲毛泽东送给儿子、儿媳的新婚贺礼是自己在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夹大衣。
毛泽东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上,你们俩都有份。”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毛岸英牺牲的噩耗传来,已经是1951年1月2日,时任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主任的叶子龙单独报告的。
后来叶子龙回忆当时说:“我小声叫了一声:‘主席’,把电报交给他,然后默默地站在那里。
毛泽东像平常一样,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起来。这时,我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他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向我摆了摆手,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岸英是毛泽东直系亲属中的第六位烈士,而实际上,除了毛岸英烈士和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烈士,大弟毛泽民烈士,小弟毛泽覃烈士、堂妹毛泽建烈士、侄子毛楚雄(毛泽覃之子)烈士之外,毛家的烈士名单中,还应该包括毛泽东的妹夫,毛泽建烈士的丈夫陈芬烈士,两位妻弟,即杨开慧烈士的堂弟杨开明烈士、表弟向钧烈士,及毛泽东的内侄女,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烈士,一共十位至亲烈士。


1919年,毛泽东与母亲和泽民、泽覃在长沙合影
毛岸英烈士牺牲后,忠骸埋葬在了朝鲜,和高瑞欣,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埋在了一起。妻子刘思齐,还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希望毛岸英烈士的忠骸能归国安葬,毛泽东却表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毛泽东的儿子凭什么搞特殊化?
中国人常说人生最悲莫过于老来丧子,有人可能会觉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对于长子毛岸英的牺牲,就这么无动于衷吗?
时任中共中央主任的杨尚昆,有当天的日记,为今天的我们记录下了历史细节:
“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得胜(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的化名)了!在他见了程颂云(程潜)等之后,即将此消息告他。长叹了一声之后,他说:
‘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朝鲜人民哀悼毛岸英烈士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也曾回忆说:
“当天晚上,主席要点烟,火柴盒明明就在面前,他却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又不想让人看出来他在哭。”
除了证言,还有证物。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批毛泽东悉心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
一件毛岸英在朝鲜穿过的棉布旧衬衣,一件鹅黄色短袖旧衬衣,一顶蓝色旧棉帽,一双灰色补丁袜,还有一条满是破洞,严重磨损的白毛巾。


毛泽东珍藏的毛岸英遗物
当时,大家都惊呆了,要知道到毛主席去世时的1976年,毛岸英烈士已经牺牲在朝鲜,整整二十六年了!
二十六年间,毛泽东一人承受着老来丧子的锥心之痛,毛岸英烈士牺牲后,他再不曾和任何人提到此事,只是把悲伤深埋在内心。
按照韶山的老规矩,人去世之后,遗物都应该烧掉,不做保存。毛岸英已经不在了,他的衣物也应该如此办理,但作为父亲,毛泽东终究还是难以割舍这份感情。毛岸英的衣物被父亲珍藏的二十六年,毛泽东就这样默默独守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位父亲不知道独自度过了多少个睹物思人的不眠之夜?这是怎样一份令人魂牵梦绕的父爱?
这中间隐藏的创痛与对儿子无尽的思恋难以言表,不是已为人父母者更难理解。我们可以想象——
多少个不眠之夜,毛泽东想念毛岸英的时候,都会让身边的同志离开,默默打开箱子,拿出压箱底的儿子遗物,看了一遍又一遍……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
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的老同学,两人私交深厚,毛岸英烈士牺牲后,周世钊有次单独和毛泽东在一起,谈起往事就说到了毛岸英的牺牲,周世钊埋怨说:
“如果您不派毛岸英到朝鲜战场上,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毛泽东回答说:
“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是,我是党中央的主席,在那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是极力主张发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个什么领导人呢?”


黄继光的母亲(左)与毛岸英的父亲,他们都是烈属
1953年4月,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出席第二次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邀请邓芳芝到中南海的家中做客。邓芳芝握着毛泽东的手,
毛泽东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得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
邓芳芝回答说:“你毛主席教育得好,培养得好。”
毛泽东说:“你生得好,养得好!”
然后毛泽东又说: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属。”
作为党和国家领袖,毛泽东把他的儿子送上前线,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贡献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毛泽东同志的表率,汇聚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毛岸英烈士牺牲的消息渐次传开后,当时就在志愿军和国内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震撼和洗涤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发起进攻前,向毛主席宣誓,请祖国人民放心!
1950年12月,志愿军二十七军与美军王牌的海军陆战队一师血战长津湖。围歼战的关键时刻,五连连长牺牲了,干部战士伤亡惨重,减员四分之三,活下来的仅有四十余人。敌人是现代化立体作战,火海钢雨,我军在五十年不遇的严寒中,缺衣少穿,装备不如人,这支连队难免有些士气低落。
可任务必须完成,背后就是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我们不顶上去,谁顶上去?让敌人跑了,他们还会继续来给我们捣乱,朝鲜人民付出的尸山血海,这些抗战时期出生的年轻人都见识过,同为侵略者,美国鬼子可比日本鬼子更毒辣。
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导员王保常向幸存的同志们作战前动员,激昂慷慨之余,竟然把当时还处于保密状态,只传达到军这一级,他偶然听到的,毛岸英烈士参战并牺牲的消息,说漏了嘴。
同志们,特别是普通战士们,都愣住了,面面相觑,沉默半晌,突然这个打残了的连队像火山爆发一样,大家都在嘟囔着一句同样的话:
“连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牺牲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牺牲的?”


无所畏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冒着漫天风雪,五连在王指导员的带领下,铁流滚滚,默默前行,最终战胜了强敌。胜利后,身负重伤的王保常荣立了二等功,总结此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他说:
“我们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这场恶仗之所以能打赢,主要是毛岸英的英雄事迹对部队产生了巨大效应。如果不是毛岸英光荣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发了部队的战斗力,要打赢这一仗是非常困难的。”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一位叫田仁海的志愿军基层干部,从朝鲜回山西交城老家探亲,老母亲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把你哥(志愿军烈士)的遗骨,从朝鲜搬回来,埋在咱家坟里,你爸的旁边?”
田仁海说不行,老母亲生气了,大声呵斥,“你忍心你哥的遗骨就在外国放一辈子吗?你哥年轻轻地走了,也没成家,留个一男半女给妈顶个门户。总该给娘留个念想,在身边为你哥立个墓碑,让娘有个祭奠的地方吧?让老田家子孙后代年年清明扫墓吧?”


1958年,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无名英雄”雕塑铜像安装现场
说到动情处,老母亲老泪纵横,站都站不稳了。

一时语塞的田仁海,突然想起了毛岸英烈士,于是跟老母亲提起了毛主席,说:

“您想想,人家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牺牲在了朝鲜,遗骨也埋在了朝鲜,毛主席的儿子也是他的亲骨肉,人家怎么就能舍得埋在朝鲜?”
田家兄弟俩都是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的,老母亲也是老军属,从来对毛主席的话句句都听,不管有什么问题,只要提到毛主席怎么说怎么做,老人家就信服。听完老二讲了毛主席和毛岸英烈士的情况,老母亲忽然止泪了,不再提这事了,她是打心眼儿里认可了,因为毛主席也这么做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黎民
从这个意义而言,“毛泽东的儿子”是种精神,是种激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踔厉笃行的精神,是种共产党人革命到底、无私奉献,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精神。
谁说共产党无情,谁说毛泽东无情?
毛泽东的情是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最大的情,真正的情义无价。

[backcolor=rgba(0, 0, 0, 0.5)]00:16




毛岸英和父亲毛泽东的二三事
毛岸英喜接毛泽东的复信
1936年6月,中共地下组织找到流落上海街头的14岁的毛岸英和13岁的弟弟毛岸青,并被安排去苏联学习。1937年初,兄弟二人进入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苏联第二国际儿童院。由于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1939年1月毛岸英当选为儿童院少先队大队长。
这年11月,时刻惦记两个儿子成长的毛泽东同他们有了书信联系。后来,在伊万诺夫市上中学的毛岸英,写了一封长信,将他在苏联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情况向父亲作了汇报。毛岸青也写了一封短信。毛泽东无奈工作过于繁忙,在接到他们来信很长一段时间后,到1941年1月31日才写了回信。
在信中,毛泽东认为,年轻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应该“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他说道:“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政治是要谈的”,但以“少谈些政治”为宜。他强调:“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他和蔼地告诫:“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同时,毛泽东以平等协商的恳切态度袒露自己的心声:“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
随信一道,毛泽东还给毛岸英、毛岸青和其他在苏联的革命家的后代寄去了包括中国小说、史地图书与哲学著作在内的21种共计60本图书,以期他们把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知识同中国国情融会贯通地结合在一起。

毛泽东送毛岸英上“劳动大学”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先后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校毕业后,毛岸英被授予中尉军衔,任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随后,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反攻,从白俄罗斯一路勇猛西进,直指德国法西斯老巢柏林。战争结束后,毛岸英受到斯大林接见,并受赠手枪一支。
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次年1月抵达延安。在延安王家坪,毛泽东和毛岸英这对阔别18年之久的父子终于团聚了。当毛泽东看到已经23岁、个头比自己还高的儿子时,心情大好,生病已久的身体顿时好了许多。
但是,毛泽东也敏锐地察觉到,近10年的苏联生活,儿子着装打扮、言谈举止已经较大程度俄化。于是他让毛岸英把穿回国的苏军军服、西装脱了,换上旧灰布军装。几天后,毛泽东不再让毛岸英在家里吃饭,让他到大灶跟普通干部、战士一道吃饭。

接下来,毛泽东着眼于儿子未来的成长进步,对毛岸英说:“你在苏联学习了一些文化,也参加过反法西斯战斗,但那是外国的,中国的事你了解很少,所以我让你上‘劳动大学’。”毛岸英疑惑地问道:“在苏联有‘红军大学’、‘莫斯科大学’,中国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劳动大学’。”毛泽东接过话茬:“对呀,正是你没听说过这个学校的名称,所以我才让你上这所‘劳动大学’。”感受到毛泽东的深层用意后,毛岸英爽快回答:“我听爸爸的话,当个合格农民。”
1946年清明节后,毛岸英自带行李和一斗多口粮,步行10多里地来到山大沟深的小村庄延安县吴家枣园,“师从”与父亲同庚的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劳动英雄、“劳动大学”校长吴满有。毛岸英睡吴满有家的土炕、吃他家的粗粮、干和他一样的农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入学第一课,就是在羊圈掏粪、垒粪,然后送粪。掏粪工具叫流子镢。毛岸英干劲十足,双手紧握流子镢猛掏了几下。由于用劲不得法,羊粪溅满全身,脸上也溅得斑斑点点。一同掏粪的吴满有的儿子吴仲贵见状,告诉毛岸英:掏粪用猛劲不行,应该不重不轻掏下去,然后再撬一下,粪才能起来。这是掏粪的窍门。逐渐掌握窍门的毛岸英,参与了掏粪、垒粪和送粪的全过程,直至完成掏粪任务。毛岸英感慨道:“‘劳动大学’这门学问真的很深奥!”
半年多后,在吴家枣园从事开荒、撒种、锄苗、收割、打场、交送公粮等一个庄稼季节劳动的毛岸英,回到延安王家坪父亲的身边时,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一身黄土,两腿泥,满嘴陕北口音,双手长满老茧。看着已经大变样的儿子,毛泽东喜滋滋地说道:这就是你上“劳动大学的毕业证”。
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决定由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7日晚上,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趁父亲在菊香书屋家里便宴招待即将出征的彭德怀叔叔之机,主动请缨参加志愿军入朝参战。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你就收下他吧!”

得知毛岸英要上前线的消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同意。因为他们清楚毛泽东已为中国革命失去了5位亲人,更何况这次参战要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当他们出来劝阻时,毛岸英的态度非常坚决,仍然坚持自己主张。同样,毛泽东也表示了坚决的支持:“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晚,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23日,抵达司令部驻地平安北道昌城郡大榆洞。这里原来是朝鲜的4大金矿之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才停产,地理位置比较隐蔽。
抵达大榆洞后,毛岸英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审讯志愿军入朝作战中第一个美军战俘、美军顾问团韩国第6师顾问莱尔斯少校。彭德怀看了审讯记录,认为莱尔斯供词中的有些内容对志愿军作战有参考价值,便由毛岸英执笔,很快写成《志司通报》,通过电台下发各军。
图: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
10月28日晚上,毛岸英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杜平关于“写份电报再动员一次”的指示,在昏暗的蜡烛光下写到第二天拂晓才写完这封电报。到这时,他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了。
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很快就熟悉了司令部机关业务。除了彭德怀等少数几位领导了解他的身世外,其他人只知道他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普通年轻人。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开始前后,美军侦察机侦察到大榆洞的电波信号持续不断,于11月25日派飞机前往轰炸。上午11时,4架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顿时烈焰腾空。仍在作战室的毛岸英和机要参谋高瑞欣不幸壮烈牺牲。
时隔38天才得到儿子毛岸英牺牲消息的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岸英的牺牲,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6位亲人。

后记
陈玉英同志,也就是“孙嫂”。


解放后的陈玉英(左)与孙燕
解放前一人在外帮工,丈夫已死,仅一小女儿名孙燕,住在宁乡亲戚家。解放时仅八岁,岸英到长沙后,代表毛泽东看望了陈玉英(此前曾复信孙嫂,并寄去了五百元),还帮助她们母子团聚,又委托舅母李崇德安排孙燕上了学。回到北京后,毛岸英接到了孙嫂的信,特意嘱咐:

“要好好在自己岗位上工作,不要使人家觉得解放后你似乎有了‘后台’就不听话了,不好好工作了,这是不对的。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以此而光荣,但因此我们永远应当是世界上最忠实、最纯洁、最勤劳、最朴素、最刚强而又善良的人。望你永远不失这种伟大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宝贵这种伟大的优良品质,去掉一切不好的非工人阶级的品质!”


毛岸英给孙嫂的信局部
1982年,孙嫂走了,病逝前告诉女儿:
“我要走了,我要去看开慧和岸英,还有岸龙了,要去和毛主席团聚了……”
和毛岸英烈士一起牺牲的高瑞欣烈士,是河北安国人,石匠兼贫农的儿子,抗战时期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
安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950到1953年,有一千多人参军,其中338人赴朝作战,86人负伤,94人牺牲在朝鲜战场。


高瑞欣烈士
高瑞欣烈士赴朝参战前,也是新婚不久,妻子李翠英已怀有身孕。高烈士牺牲后,李翠英与高瑞欣的战友杨守信重新组建了家庭,共同抚养烈士的遗腹女高彦坤,长大成人。
生逢天下乱纷纷
奠定乾坤有伟人
喜看故国换新貌
佳音频传慰生平

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工作、活动信息和青年关注的热点信息
50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24 15:46 , Processed in 0.1635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