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4|回复: 0

《道德经》第30章 不以兵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8 16: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5-19 21:25 编辑

第30章 不以兵强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②,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③,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④。

【注释】

①焉:兼词。

②果:达到目的,取得成功。而已:罢了。

③伐:夸耀功绩。

④已:停止,这里可译为“死了”、“死亡”。

【译文】

按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到过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算了,不会以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自尊自大;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夸耀;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骄傲;即使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

【导读】

春秋战国之时,天下纷争,战事频起。老子认为有道之君,不会肆起战事以求功名利禄,也不会通过战事而称雄称霸,逞强于天下。战事是不得已为了渡过灾难,达到目的才会使用的。一味穷兵s武,最后只会给国家带来破坏,给百姓带来灾难。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强力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解析】

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勿强”二字,前半部分讲有道之人辅佐君主,不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因为战争不论胜负,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后半部分讲真正完美的方式像树上结出果实一样,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强求出来的。不能骄傲自满,要认识到是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的,结出了果实,已经是强壮了,就不要再增强它了,如果过于强壮,就会走向反面,背离了道。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这一章和下一章中,尽管老子都重点论述了战事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老子兼治兵家,因为老子之所以论兵,只是想阐释哲学问题,而不是为了阐述兵家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君王在治理天下时,周围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辅佐他,这些人不但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万民,也操纵着军队,如果这些人过分夸大军事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治国策略,甚至会导致君主穷兵黩武,滋生独霸天下的野心,最终酿成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定祥和了。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几句话揭示了逞强带来的恶果:征战之地,荆棘丛生,战争之后,必然会出现大灾荒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老子认为,用兵之道不是为了发起战争,而是为保家护国,只要能够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就可以了,不可以逞强于天下。一旦遇有战争,到了必须用兵的时候,也要遵循大道的原则,不宜过分用兵逞强,只要能够保全自身就足够了;而且在使自己保全之后,也不要自满,不要骄纵,这样才合乎自然规律。如果不这样做,势必会引起别人的妒恨,也会使自己放松警惕,致使自己堕落和腐化,这样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会瞬间化为乌有,同时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用兵之道要讲求一个合理的度,这就要求统治者在用兵时应当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而不采取过激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治民安。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在本章中,老子借战事的问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头,太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当我们获得成功或是取得成绩时,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狂妄自大,而要掌握适度原则,否则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经常所说的“乐极生悲”一词,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得意忘形之人的,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现实生活中,快乐得忘了形的人随处可见,而悲伤过度的人也不在少数,人们为何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老子给出了我们答案,即我们远离了大道,不能和大道合二为一。

在情绪的掌控方面,老年人要比年轻人做得好些。一般而言,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大风大浪要比年轻人多得多,所以不易冲动,不会感情用事。而年轻人则不同,年轻人在感情方面经历的事情太少,一旦遭遇挫折,便会失落不已。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都或多火烧遇到过烦恼和痛苦,但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只是一味地忍着伤痛,而不是把挫折作为一次经验和教训,就不会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如果能够克服挫折,就会慢慢走出阴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失败和痛苦在很大程上能促使人取得成功。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和乐观的心情对待挫折,决不能让坏情绪毁了自己的一生。

王弼《道德经注》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们,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

用道来辅佐君主,尚且不敢以武力在天下逞强,何况遵循道的君主自己呢?想要通过自己的作为造成改变、影响的人努力想要创立功勋、创造新事物,而有道的人努力想要无所作为,所以说做事返还到最初什么都没做的状态为妙。军队是凶恶、有害的东西。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好处,却一定会带来伤害,对百姓造成损害,使田地荒芜,所以说打仗的地方就会生出荆棘。

果,犹济也。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吾不以师道焉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用兵虽趣功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后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焉强也。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果,就是达到目的的意思。善于用兵的人,缓解了危机就停下来,不以武力在天下逞强。我不崇尚武力,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怎么会自大自傲呢?用兵是为了取得战功、缓解危难,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只应该用来消除暴乱,不能用战果来炫耀武力的强大。壮,是说武力强盛,用来比喻以武力在天下逞强。疾风暴雨不会长久,所以短暂的勃兴必然不符合道,很快就会衰败。

苏辙《老子解》

圣人用兵,皆出于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楚灵、齐湣、秦始皇、汉孝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于孙,人之所毒,鬼之所疾,未有得免之者也。兵之所在,民事废,故田不修;用兵之后,杀气胜,故年谷伤。凡兵皆然,而况以兵强者耶!

圣人用兵,都是因为形势所迫。如果不是不得已,那就是想以武力征服天下,或许能够一时得胜,之后必然受到灾祸的报应。楚灵、齐湣、秦始皇、汉孝武帝这些穷兵黩武的君王,不是受到杀身之祸,就是灾祸临到子孙的头上,战争是人和鬼都极端厌恶的,兴起战争的人没有能得以幸免的。发生战争的地方,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田地也得不到修整。战争之后,杀气能使谷物受到伤害。凡是用兵都是这样的,何况是以武力逞强的呢?

果,决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后以兵决之耳。勿矜、勿伐、勿骄、不得已,四者所以勿强也。壮之必老,物无不然者,唯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未尝老,未尝死。以兵强天下,壮矣,能无老乎?无死乎?

果,就是决断的意思。给予恩德不能安抚,通过行政手段不能使之服从,迫不得已才以武力作决断。不自大、不自夸、不自傲、迫不得己,说的都是不让人以武力逞强。事物壮大了之后必然衰退,没有不是这样的,只有有道的人完成了却像没有完成一样,丰富反而就像空的一样。不曾壮大,也不会衰老,也就不会死亡。用武力逞强,很雄壮、很强大,但是能够不衰退、不灭亡吗?

【经典解读】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礼乐崩乱、战火纷飞的年代。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相互攻伐,小的诸侯为了维护社稷也兴兵演武。老子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灾害,田生荒草,民无归宿,百姓离乱,兵将战死。于是,他提出“不以兵强天下”的反战口号,强调兵力、战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强大,只会导致灾难。战争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不得不采用的,那些战胜而自矜、自傲者,必将受到惩罚,尝到战争的恶果。

孙子兵法》开篇即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后又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可见即使是对战争理论最了解的人,也认为兵事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以不慎重对待。陆贾就曾劝谏汉高祖刘邦说:“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范蠡劝谏勾践说:“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然而很多人却认识不到这个道理,妄想通过武力征伐而取得天下,最后只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被后世人耻笑。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无论什么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强盛,盛极而衰,泰过则否是万物发展的规律。越强大的事物衰亡得就越快,正如王昶所言:“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战争之势亦是如此,所以兵法上说:“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可谓屡战屡胜,然而仅垓下一围就落得了败亡身死的下场;夫差西败楚,南败越,北败齐,迫使晋国让步,兵力强盛到极点,可是被勾践一举击败,国破身死;智伯在外臣服诸侯,在内挟韩魏之师围困赵氏于晋阳三年,可惜一旦失败连脑袋都做了别人的夜壶;隋炀帝兴兵四处攻伐,屡次远征高丽,结果天下大乱,自己也埋骨江南……如此事例,历史上层出不穷。这些“悲剧”产生的根源就是统治者自以为是,滥动干戈,以为武力可以征服天下。殊不知,如果违背了“道”,不能顺应天下人的本性,没人会追随他,即使强盛一时,也不可能长久保持。

国家、统治者如此,那些依靠武力来侍奉君主的谋臣、将领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古人云:三世为将后必衰。赵国赵奢为天下名将,他的儿子赵括却身死长平;秦朝王翦为秦国统一立下赫赫功勋,他的孙子王离却被项羽斩杀;李广为西汉名将,但后代却下场凄凉。那些因战事而功高震主、位失身死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无论是统治者本人还是辅佐他们的人,都应记住:强权,不会永远持续。兵者,凶器也!

【哲理引申】

舂秋时期,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与楚国争霸,但因为不懂兵事而失败身死,霸业化为美梦。此后宋国这个殷商后裔在春秋时期的争霸舞台上一直默默无闻,只能跟随在大国身后。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宋国却又出现了一位想通过武力夺取霸主地位的君主,就是后来被称为宋桀的宋康王。

公元前329年,正是战国七雄相互争霸的激烈时候,这时一直默默无闻的宋国,公子宋偃发动政变,登上了宋国王位。史载他相貌堂堂,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同时他还是个极有抱负,也极度相信强权的人。看到大国们相互争霸,宋康王也十分不甘心,于是扩展武力,修兵备战。

公元前286年,宋国首都睢阳城墙拐角处麻雀巢里,发现一只刚孵出来的雏鹰,对这个异乎寻常的现象,巫师占卜说:“小生大,乃反弱为强,成为霸主的先兆。”一直蠢蠢欲动的宋康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兴奋,立刻挥军出击,把周边的小国滕国灭掉,并顺道攻打薛国。灭掉了两个小国,不仅没使他满足,反而让他信心大增,更加相信了那个预言。于是宋康王准备向天下宣示他的武力,让那些轻视宋国的人看到他的实力。

当时,秦、楚、魏、齐等互相抗衡,谁也没有注意到宋国。宋康王首先将当时势头正劲的齐国当作了目标,率军向东攻打齐国。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治理,正是国力强盛时期,没想到竟然被宋国打败了,还被占领了五个城镇。这样一来宋康王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了,于是调转枪头向南,一口气攻占了楚国三百多里的土地,继续向西打败了魏国。这一连串胜利不仅令诸侯大吃一惊,连宋国人都昏了头了。宋康王更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几斤几两了。他于是想到了自己祖先武乙射天的故事,于是他用弓箭射天、长鞭扑地,表示敢向神灵挑战,把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坛摧毁,表示他连鬼也不在乎了。继而在王宫中长夜饮酒,房子里侍从人员都呼喊“万岁”,大厅中官员们随口响应,宫门外的人群也同声高呼,霎时间全城一片“万岁”之声。

是想到了自己祖先武乙射天的故事,于是他用弓箭射天、长鞭扑地,表示敢向神灵挑战,把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坛摧毁,表示他连鬼也不在乎了。继而在王宫中长夜饮酒,房子里侍从人员都呼喊“万岁”,大厅中官员们随口响应,宫门外的人群也同声高呼,霎时间全城一片“万岁”之声。

开始因为大国相互牵制没人理他,很快被他击败的齐国就腾出了力量,齐闵王下令大举伐宋。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相信这是事实,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很快,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么会这样呢?”宋康王听罢大怒,以为侦察的人在说谎,就将其杀死了。他接着又派另外的人去察看,没想到回报还是那样,结果这个人也被杀了。第三个人依然如此。第四个人被派去侦察的人看到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但他想到前几个人的遭遇后,知道说真话一定会惨遭刑戮,还不如投宋王之所好,于是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也是非常地安定的。”宋康王听罢非常高兴,对左右的人说:“看来那三个人我没有杀错。”还赏赐了这个侦察的人很多钱财。因为宋康王的昏聩,宋国军队没有采取任何抵抗措施,齐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恍然大悟,但已经晚了,骄傲自大的他只能逃到魏国去了,最后病死在那里,宋国也被灭亡了。

《吕氏春秋》上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宋康王的典故:

惠盎是个书生,一次他去拜见宋康王的时候,康王对他的谈话极不感兴趣,不时跺脚,大声咳嗽,最后康王终于忍不住了,说:“我喜欢的是勇武有力的人,不喜欢行仁义的人,你快走吧,我不想听你的废话。”惠盎说:“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乐意回答吗?”康王说:“你问吧。”

惠盎说:“我有这样的道术,使人虽然勇猛却刺不进你的身体;人虽有力,却击不中你。大王你难道无意于这种道术吗?”康王说:“好!这是我想要听的。”惠盎说:“虽然刺不进你的身体,击不中你,但你还是受辱了。我有这样的道术:使人虽然勇武,却不敢刺你,虽然有力却不敢击你。大王你难道无意于这种道术吗?”康王说:“好!这更是我想知道的。”惠盎说:“那些人虽然不敢刺,不敢击,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啊。我有这样的道术:使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大王难道无意于这种道术吗?”康王说:“好!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惠盎说:“那些人虽然没有攻击你的想法,但是能够使他们爱你则更好了。使他们爱你胜过了孔武有力,居于上面说到的三种有害行为之上了。大王你难道无意于这种道术吗?”康王说:“这是我想要得到的!”

惠盎说:“孔子、墨子的品德就能这样。孔子、墨子他们没有领土,但却能像君主一样得到尊荣;他们没有官职,但却能像当长官一样受到尊敬。天下的男子、女子没有谁不伸长脖子,踞起脚跟盼望他们,希望他们平安顺利。现在大王你拥有兵车万辆,如果你是想使百姓爱你却不是想靠用武力征服四方之敌,那么,百姓对你的爱戴就能远远超过孔子、墨子了。”宋康王无话可答。

可惜,宋康王虽然被辩倒了,却没有采取惠盎的政策,而且他完全不知道用兵的害处,只想着依靠武力来取得霸业,这连大国都很难做到,更何况一个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呢。宋康王穷兵旧武,四处征伐,取得一点小成就后,不防患即将到来的灾难,反而骄傲自矜,最后也只能是国破梦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0:00 , Processed in 0.1058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