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7|回复: 0

上慰祖宗 下惠子孙——故乡《金紫林氏家乘》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4 2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2-6-4 21:51 编辑


上慰祖宗 下惠子孙——故乡《金紫林氏家乘》序

【发布日期:2018-01-16】 【来源:本站】


    人所共知,家谱(族谱)和正史、方志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下文要做好搜集整理家谱工作,给今人和后人提供寻根谒祖的精神财富。
  修谱旨在于上承祖泽,下启子孙,叙世系、记人物、知家源、明祖德、继祖训、展未来,让炎黄子孙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增强生生不息的思乡怀亲意识,使我们的民族更增团结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林氏重美德,百善孝为先。”林氏家训:“传家至宝,惟有孝与忠。”“忠孝”是历朝治国安民之本。“忠”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孝”即为人立身之本。如果不孝于亲,岂能忠于国、睦于亲。林氏太祖比干公忠谏而死,为国为民尽忠,成为林氏裔孙之楷模。唐林蕴为官日不离“远祖比干”,成忠烈之臣。唐林欑侍母尽孝,成有口皆碑的孝子。宋侍御史林英向仁宗皇帝告假回莆祭祖,乃表孝之心,仁宗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英呈《家乘》进奉御览,宋仁宗皇帝龙颜大悦,即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钤为御宝,并赐诗二章。
   笔者祖籍埭头英田,欣闻宗内一批老人对祖先流传至今的“古祖祠”、“唐古墓葬”、清乾隆间续修的“英田林氏谱牒”视为民族传统文化,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应得于承传和保护。修谱贵在一丝不苟、必须认真谨慎,特别是林金发宗长,率各支派有识之士,尊祖睦族,走访省内外,串村入户,询访记录,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仔细考证,汇总成系。曾于2000年,主编《林氏梨岭英田族谱》,2006年主编《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2015年,同林育材、林春明一起主编《莆田林氏谱牒》,在这二十年间又发现属莆田金紫林中科第人文、衍派居籍地、名人秀士墓志铭等族史资料。2017年,编“金紫家乘记要”一书补缺补漏,逐步完善,洋洋大观,数百万言,可谓不惜艰辛,劳苦功著。这是上慰祖宗,下惠儿孙,利在当代,功益千秋的义举。
   2000年,乡亲曾请我题词、并撰《跋》,今又请我为“家乘”写前言。写什么呢?我想就在“意义”和“实用”方面谈谈。
   莆田市政协原主席林文豪先生曾为《林氏梨岭英田族谱》写序,莆田市原副市长、林氏委员会首届会长林春连先生曾为《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写序,莆田市人大原副主任、林氏委员会二届会长林育材先生曾为《莆田林氏谱牒》写序,都写得有枝有叶,有血肉相连,富于实用。具体介绍了莆田林氏形成金紫、阙下、九牧、游洋等诸大支系的来龙去脉,说明由于子孙繁衍,各支派裔孙或因为官,或因避乱,或因商贾谋生,播迁于兰溪上下,五湖四海、五洲四洋,即所谓“延绵昌盛,遂成阀阅,奕世簪缨,显贵南国”,莆田遂成为中华林姓播迁的第三个中转站。因年代久远,支分星布,繁衍昌盛,人多地广,故闽台粤素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突出介绍长城林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的情况:北宋林英(悦)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尚书赠少卿。仁宗皇帝御书“忠孝”二字赐予。林旻曾孙起至十世,出有十八名登榜进士,“文革”前,这十八进士牌匾均挂英田祠堂里,一直鼓舞着代代族人。
    十八进士名为:
   林徽、林茂先、林袭明、林程、林穥、林植、林利、林伯显、林伯兴、林十全、林公望、林深之、林冲之、林震、林霆、林郁、林訔、林拱辰。而林光世以《易》学恩赐进士。
  南宋有理学大师林光朝等,明代有礼部侍郎赠尚书林文俊等,清代有陕甘总督林扬祖等。当代有东峤珠江林氏后裔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15烈士,其中林汝楠(曾任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副政委、“文革”前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一宗就有5名亲人献出生命。度尾后埔林氏后裔为革命也献身有4烈士等。莆仙林氏后裔被收入《闽中革命烈士传》一、二集就有林植(林振中,仙游龙华)、林春晖、林权民、林亚郞(梧塘)、林金煦(榜头)、林锦棠(游洋)等12名。实是“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涵江方志林祖泉先生曾在《莆田林氏科弟录》中介绍: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1千多年间,莆田共出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2400人、明经17人和举人2255人,其中林姓文武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就有308名、明经14名、举人458名,分别占莆田总数的13%、82%和20%,蔚为奇观。高居诸姓之首,故有“无林不开榜”俗语传世。莆田林氏还出现有一批科甲世家的奇观。兴化军曾有20对亲兄弟同科及弟,林氏占三对,即1024年林袭明、林茂先,1132年的林宋臣、林宋弼和1160年的林岳、林准。还出现有父子同科及第,即1271年的林汝大、林栋父子进士。宋代莆田林氏出仕官员中,官至六部尚书者有林英、林大鼐2名,官至六部侍郎有林光朝、林彬之2名。并且林氏进士著书立说也名列诸姓前茅,如有林瑀、林英、林伸、林豫、林冲之、林震、林宋卿、林大鼐、林枅、林一鹗、林虙、林光朝、林榕、林井、林磻、林彬之、林成季、林自、林彖、林光世等均有著书。
   出状元,自古以来,被称为无尚光荣。莆田林氏状元、探花(进士第3名)有4名:即元至元六年(1340),仙游林济孙,官六府通议;元至正三年(1343),仙游林亨,官朝奉大夫;明永乐四年(1406),莆田林环,官翰林院侍讲;明宣德五年(1430,探花),莆田林文,官太常寺少卿。
   当代院士,对国计民生的贡献,当然是过去状元无法比拟的。“文革”后至今,莆田出15名两院院士,其中林姓有5名,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即1980年中国科学院士(学部委员),荔城林兰英,专业半导体、太空材料;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涵江林秉南,专业水利学、河流动力学;1996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士、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秀屿南日岛林华宝,专业返回式卫星、首席专家;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林其谁,专业生物化学;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荔城西天尾林元培,专业工程设计、桥梁专家。
  如今,高考第一名,人们也喜欢称“状元”。经许阿琼奖学委员会秘书长黄波生先生提供的名单等查,从1987年至2017年的30年间,莆田林氏子女获高考理科、文科、外语等市“状元”的有15名。说明智力超常,值得引以为荣。其15名如下:
   198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韶婷,考厦门大学;1993年理科,莆田一中林国龙,考清华大学;1998年外语,莆田一中林建绛,考厦门大学;2000年文史,莆田侨中林建武,考北京师大;2000年体育,莆田二中林建萍,考北京师大;2001年艺术,莆田五中林洁,考福建师大;2002年文史,莆田一中林卉,考北京大学;2003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凌云,考北京大学;2004年文史,莆田二中林凡彬,考北京大学;2006年美术,莆田一中林蜜,考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文史,擢英中学林忱恺,考中国人民大学;2012艺术,莆田十中林晓薇,考厦门大学;2013年文史,莆田一中林逸舒,考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理工,莆田一中林仲航,考清华大学;2016年体育(理工),莆田二十七中林輝,考北京体育大学。
   再说林氏宗祠,已成传统教育基地。珠江林氏宗祠,曾是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2000年7月,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下文确定为“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田林氏宗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原称祠堂,从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夕,一直为英前小学(含幼儿园)使用。1952年至1958年,笔者在莆田一中和仙游师范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返乡,均被邀来此教夜校,学员多时超百人。1997年始,在市“两基”(即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战时,小学迁建至村部前,这里恢复为宗祠。原该祖祠始建于梨岭。元至正间裔孙若龙公率族众移建于今址,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分上下两厅,中有天井,两边建有厢房,为土木砖瓦结构,南为埕场,面积190平方米,供演戏聚会用。明清时裔孙建爵公、之牧公、元汉公、清伯公等几经重修,民国至今亚涌、金森、金美、金发、国侯、玉琰、玉树、金火、亚杰、珍孙等人又率族人重修,今为市级文物。宗祠内供奉先祖旻公、二世祖德孙公、三世祖辅公、四世祖谠公、徽公、五世祖茂先公、嗣先公、继先公、六世祖伯显公、伯兴公,并立列代神板。
   一言以蔽之,读史可以明志,学志则能鉴今。盛世修谱贵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祖辈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促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促“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一起为振兴中华写出新篇章。
今《金紫林氏家乘》(这里“乘”音同“盛”sheng,意史谱)出版面世,编者有成蹊之功,读者有开卷之益,故不辞为序欣然命笔。(林闻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20 12:16 , Processed in 0.1509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