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7|回复: 1

[楞严经] 【楞严经】讲记卷一(2019最新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8 06: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本文为旧版本,新版本请转到下面链接下载学习:
楞严经讲记

讲在前面………………………
经题……………………………
第一卷…………………………
序分……………………………
正宗分…………………………

嫩寒锁梦正初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讲在前面

这一次我们在扬州市文峰寺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样一部妙法,这是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盛事、妙事、微妙之事、殊胜之事。
大家知道,在佛门无量经典中,有两句自古以来为一切修行人所公认的说法,叫做「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读这两部经典的任何一部,都能叫你当下成就。诸佛出世,根据时间、空间、众生的习气等各个方面的特点,都讲出了无量的法门。但有一部经,是十方佛土共议、公认、共尊的标准经,这是道场经,这就是《法华经》。那么我们今天讲《楞严经》,怎么说到《法华经》了?告诉各位,《楞严经》就是《法华经》。这两部经呢,《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众目归纲。《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是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的方式,一点、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也可以,讲「开悟的法华、成佛的楞严」也是一样。我这是总讲、概讲,再具体到本土而言,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最后归宗到《法华经》。
佛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讲:「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不光是我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只有一部《法华经》,其它经是方便说,乃至喻其为「诸法戏论之粪」。这在《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有佛金口玉言(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那在《楞严经》第四卷讲出:十方如来宣讲了无量的妙法,如恒河沙,只是戏论(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唯有《楞严经》讲真实。
自古以来有言,「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讲到《楞严经》,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听了《楞严经》使人大开圆解,深叹一口气:哎呀!原来如此啊!我过去修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是白修了,我读了无量的经典都是白读了!因为这部经典彻法源底,把我们当人当下以及所面对的周边环境——从人事环境、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全部说个透彻明了。明白这个道理,深信不疑,你当下成就——不需要等一下,而是坐在这里成就,站在这里成就,跪在这里就成就!不需要离开讲经堂,不需要离开板凳,更不需要等临死的时候,更更不需要等什么来世、来来来世才能成就,诸佛菩萨异口同音。
那么,三藏十二部经大概可以归纳为「八大次第」。今天在这里各自对号入座:在遇到《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你属于哪一个次第?
第一个次第,是「人法」。这就是持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三宝,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你来世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身就很圆满;其中有差错,你的人身就不圆满。同为人道,为什么有些人富贵、健康、长寿,而有些人下贱、贫穷、短命、多病?这就是持五戒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个次第,是「天法」。二十八层天都是六道轮回中的凡夫。修天道是在五戒的基础之上加「十善」。十善是对五戒的进一步圆满——不犯杀、盗、淫这三戒叫「三善」;不妄语又分为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这「四善」。所谓「不恶口」,好话要好讲,有些人连好话到他嘴里都变味;所谓「不两舌」,不可以背后挑拨离间;所谓「不妄语」,不讲假话;所谓「不绮语」,不讲废话、不讲无聊的话。还有三善,不贪、不嗔、不痴。不贪名闻利养,不对人耿耿于怀,不以下劣心、牛羊眼看待一切的善人善事乃至坏人坏事。能做到这十善,你可以升到一层天、二层天。
十善再加未到地定——所谓未到地定就是禅定功夫没有圆满、达不到初禅的境界,你最高升到第六层天。这是在欲界天。如果再修禅定功夫,证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可以达到第二十四层天。在这四禅之外再加「四空定」可以达到二十五至二十八层天,叫四空天,属于无色界。二十八层天上上胜下下,一层比一层的生命和智慧要殊胜。
第三个次第,是「声闻法」。修证阿罗汉果位,永远超越六道轮回,连天道都不在。二十八层天的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小则往下界落,重则落到三恶道。它的代表作是《阿含经》,讲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门。这些圣人始终保持一个无色的命体,不愿意现肉团相再到六道中来教化众生。
第四个次第,是「缘觉法」,证辟支佛果位。辟支佛属于中乘,高于阿罗汉。他还可以从空出有,到世界上来度化一些有缘众生,但不像菩萨那样广度无缘众生。其代表作就是十二因缘。我们笼统地介绍就行,在这里不作详细分析。
第五个次第,叫「藏教」。一般说为是大乘法。藏教修行人发心要像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广度一切众生——发的是大乘心,修的是方便行。他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这种般若是小乘般若,从有形有相的法门下手。代表作有《地藏经》《无量寿经》等等。修这种法门呢,永远不能明心见性。修得非常非常非常好,也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证的是不了义的大乘果位,因为他不能明心见性啊!他可以像阿罗汉、辟支佛那样超越六道轮回。祖师说为,一万个人修这种法门,可能有个把人能成就。
第六个次第,是「通教」。通教比藏教有进步,就是常讲的禅宗,他是从空门入手,破除一切的有形有相——包括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统统判为无明相,是所谓的「见空性」。其代表作是《金刚经》《六祖坛经》《六百部般若》等等。这种法门修行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按照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这个法门「恒沙莫一,亿劫稀成」(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万劫中,稀有一人)。能修禅宗证果的人,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这样的根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亿劫稀成」,无量百千万亿年很少有人能成就。
那么与藏教法比较呢,通教修得不好容易落空,变成「空散销沉」,像萤火虫这样的一些众生。它的风险很大,《楞严经》后面讲了五十种阴魔境界。但是修得好也能明心见性。而藏教法门不会落空,最起码来世能得人天福报,但是永远不能明心见性。
禅宗五祖拜四祖拜了两世。第一世这个五祖已经到了八十高龄,打禅坐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的法号叫「栽松长老」。怎么得的这个雅号呢?因为他坐在那里端端正正,就像松树一样栽在那里。所以四祖逗他:「太老了!换一个身来!」实际上是看看他有没有这个功夫。好,栽松长老站在那里就投胎,而且投在一个大姑娘的肚子里——人家还没有结婚,你不是给人家惹祸?那个周姑娘因此而被家里扫地出门。那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在投胎,说走就走,而且不需要男女生活就能投胎,你说有多大本事啊!到第二世又来向四祖拜师,大概是七岁,四祖又逗他说太小了。这个时候他发脾气了:「我前世来你说我太老,今世来你说我太小,我到底什么时候来啊?」然后四祖给他剃度了,也就是说五祖是带着宿命通而来。就这样的人还必须来求大法才能成就呀!你说现在有些人,稍微有点神通就怎么样怎么样。鬼都有五种神通。到了阿罗汉才有六种神通——要加漏尽通。这是帮助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啊!
另外一个著名的公案呢,是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来到大雪山——玄奘法师也是开了天眼啊!看到雪山堆里埋了一个人,于是就把雪扒开,三弹指叫他出定。
那个人眼睛一睁:「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
玄奘法师跟他讲:「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一千多年了!」
「那好吧,我再等弥勒佛来!」说完马上又入定。可见他在雪山堆里少说已经埋了一千多年,多说千年、万年、亿年都有可能呐!而且他还准备再坐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吃不喝不睡,就在那里禅定,等弥勒佛下世。这种功夫都不过是个外道啊!你说修禅定的人能坐个几天、几年又怎么样?这些法门可难了!把这个难字讲在前面,你们学到后面就知道珍惜那个容易的法门,要不然你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啊!
玄奘法师再次叫他出定,说:「像你坐这个鬼窟窿,弥勒佛出世以后谁来叫你?」「那怎么办?」「怎么办?到唐朝去投胎,我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给你剃度,拜我为师。」
好,也是跟五祖一样说走就走。后来玄奘法师取经十七年回来以后,找到李世民要查问这个人,某年某月某日王宫里有没有人怀孕,他应该在什么时候生。李世民查了一下没有,最后查到了尉迟恭大将军府中,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花花公子了。所以叫他剃头,「我才不干呢!」唐太宗命令他「代朕出家」,他就不敢不出家,可是他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给我一车肉;第二,给我一车酒;第三,给我一车美女——不是要一个美女,而是要一车美女!所以皇帝也犯愁:出家人一个美女都不能有,还要一车美女?于是玄奘法师给皇帝使个眼色:你先答应他再说。就这样,「三车和尚」浩浩荡荡来到了白马寺,而白马寺早有众僧做好迎接准备。当他到白马寺听到钟鼓齐鸣以后,过去世修行的那种自性反应就出来了,当下将三车退回,当生因为受持经藏而成为法相宗一代祖师,此即窥基大师。你们看看受持经典重要不重要啊?
无独有偶,在终南山有一位道宣律师,持戒极其精严。修到什么程度呢?天人给他送饭。窥基大师就去度他:「听说天人给你送饭,今天我也来尝尝这个味道怎么样。」结果从早到晚天上人影也不见一个。吃不上饭就睡觉吧!可是那个窥基大师一睡觉就鼾声连天。
所以道宣律师——所谓「律师」,他是持戒第一啊!第二天早上轮到他做人了,说:「你怎么睡觉还打呼噜?」意思是你看我可是常年不倒单呐!结果窥基大师怎么讲的?「一个跳蚤飞到你身上你还想把它捏死了,你的嗔恨心从何而有啊?不过还好,最后想到没有伤它的命,你把它扔到外面去了,但是跳蚤给你摔断了一条腿啊!吵到半夜,我根本都没有睡好觉。」道宣律师听他一讲,呆住了:「他明明在打呼噜,我扔了一个跳蚤他怎么就知道了?」所以不敢再讲话了。然后窥基大师度他:「你坐这个鬼窟窿没有用啊!我前世在雪山堆里修了几千年,有什么用?」但是道宣律师还不太相信。等窥基大师走了以后,天人给他送饭来了,这时候他埋怨天人昨天不来送饭,天人跟他讲:「昨天来找你的法师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漫山遍野都是天人护法,我怎么敢来呀?」这下他反应过来了,方知窥基大师是来度他的。后来道宣律师为《法华经》写了一个《弘传序》,可见他是不是读《法华经》开悟的?
第七个次第,是「别教」。这是在禅宗明心见性的基础之上来修,只能破除十二分无明,不能究竟成佛。这是不是比通教更难修?其代表作是《圆觉经》《唯识》,以及《大方广佛华严经》,他是从亦空亦有双门而入。《金刚经》所讲的那种佛相当于《法华经》《楞严经》的初住位菩萨,与圆满佛相差四十一个等级;《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佛相当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比法华佛、楞严佛的境界要低三十个等级。
第八个次第,是「圆教」。代表作有《法华经》《楞严经》《涅槃经》《无量义经》,称为一乘大法。《无量义经》是为《法华经》打前阵,《涅槃经》是为《法华经》收尾,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说尽了宇宙万法来龙去脉--人怎么来的?佛、菩萨、天、人、鬼、畜怎么来的?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怎么来的?人我是非、香甜苦辣、种种妄想分别这种意识怎么产生的?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我们再进一步地归纳总结这无量的万法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尊菩萨、几个人、几个鬼、几个天、几滴雨、几片风……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当下了生脱死,成分真即佛,永远不落六道轮回;往上不封顶,从住位菩萨到地位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都可以当下一念就成就,乃至于个别的像龙女那样成为究竟圆满之佛。
修圆顿大法,无量劫无量次第之功德可以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就看听经闻法的思维观照如何、你的心态如何。而且,即使你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你只要一念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如恒河沙数的罪恶一笔勾销;即使地狱境界现前,你可以当下变地狱为佛土,这叫「带业往生」。只要悟了,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一个不漏、一个不卯,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法呀!
我写了四句诗,大家看到了吗?「稽首恭闻惊天法」,这是惊天动地的大法呀!「六动一时法眼明」,所谓「六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以后当下震动。震动什么?把我们的无明烦恼、邪知邪见震动为菩提,震动为佛知佛见。「法眼明」就是明心见性。这些是佛在《法华经》《楞严经》反反复复金口强调啊!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印广法师在这里说的法。我对天明誓,我讲一切法都有佛金口玉言为证,有疑惑者当场提问,当场质问,当场请法,我当场给你回答!要破除我们一切的怀疑心,把心定在楞严法会。
一定要十分地珍惜这场法会,《楞严经》《法华经》在十方佛土都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连佛都不轻易开示这样的大法。《法华经》讲,佛不轻易讲《法华经》;《楞严经》也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我们今天有幸在这里开讲《楞严经》,诸位要珍惜!你们可以把过去最恭敬的祖师大德也好,注解论著也好——你认为哪一个人讲《楞严经》讲得最好的版本,随身带过来。我讲到哪一段,你就对照哪一段,你看我讲错了没有。
由上看出,在前面讲的人、天、声、缘、藏、通、别这七个法,都非常非常难修难证!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可是你很难圆满。你要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更不要说阿罗汉身,更不要说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想想看,它那么难,《法华经》《楞严经》这么容易,一念就成就,是不是?前七种方便成功的比例那么低,万分之一、亿分之一、无量分之一,而《法华经》《楞严经》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万分之万,有些同修还带有各个法界里的众生——通常说为附体——这些众生来了也是当下成就!再从成就的时间来看,前者须历经无量百千万亿劫,后者则只需当下一念,这是帮我们选择最佳最快的法门来成就佛道。
毋庸置疑,《楞严经》的地位不可思议。有些同修可能要问:为什么佛没有一开始就讲《法华经》《楞严经》?为什么要绕大弯子?为什么绕大弯子的时候讲这部经也是第一,那部经也是第一?我们就要从中深刻地理解、体会佛的良苦用心。这是由于众生的福报所决定。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一般来讲,这片国土起码已经有几万年乃至几亿年的时间没有佛法了。你说佛一开始来讲:这个泥巴也是我,瓦块也是我,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你也是我,我也是你,泥巴也是瓦块,瓦块也是树木华草,树木华草也是风云雨雾,风云雨雾也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也是观世音,观世音也是白骨精,白骨精也是牛——谁相信啊?
有一个一百多年前的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越南的一个新科状元被派往西方去考察,回来以后向国王汇报了三件事:西方国家这个水很好玩,在墙上有个什么东西一拧,水就哗哗地流下来了——实际上他是不是讲自来水啊?可是当时越南没有自来水的概念呐!所以他没有办法打比方,他讲自来水国王也听不懂。国王一听就烦恼了:朕以为你是个老实人,叫你去考察,怎么还学会打妄语?水一定要从井里往上提,墙上怎么能有水流下来?他又讲第二件事:西方那个牛真是奇怪,人不是骑在牛背上,而是坐在牛肚子里,用脚一蹬,那个牛跑得比我们这个牛不知道要快多少倍。国王又不高兴了:人怎么可以钻到牛肚子里去?认为他这是打诳语。他实际上讲的什么?汽车。他又讲第三件事:西方人讲话可好玩了,对面看不见人,拿起个什么东西,对着它说话,里面还就有人讲起话来了。三件事情一讲完,国王下令把这个新科状元杀头。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
诸佛出世,如果一开始就讲一乘法,修行人可能要给吓死了。所以佛观机逗教,讲了无量的方便法。三藏十二部经,比如说行善积德、持戒,都叫世间善法。修世间善法能得人天福报,乃至能证阿罗汉果位。外道最高境界一念可以看到八万大劫内的时间、空间、万法的变化。比如天人鬼畜怎样变成树木华草,泥巴瓦块又怎样变成妖魔鬼怪,都可以看到。不要一提到外道就汗毛直竖,世间法讲外道特指强盗土匪、坏人坏事,佛法里讲外道仅仅是因为他不究竟而已。
佛法是讲真,不是讲善,不是讲恶,但是真已经包含善和恶。它圆融一切的万法,归于当人当下一念。简单说来: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无量的空间,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树木华草等一切的有情、无情万法,我们耳闻、目睹、身受,包括打妄想想像到的这一切的一切,你以为有多少人啊?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叫「一真之人」。
一个念可以变化出无量的万法。如人在梦,梦中境界千千万万,都是梦人一念变现而已啊!佛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从梦中醒来。你对此深信不疑,现在就了脱生死,不要等到下课。《楞严经》就是讲啊:「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卷七);「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卷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想成为像我释迦牟尼这样的圆满佛都易如反掌啊!有什么困难?!可是无量劫以来无数人修无量法门,把成佛看得比登天还难。不要说成佛,你说哪个明心见性了,他还要跟你拼命——他不承认,还攻击你,他不服气。这是众生本能的嫉妒心。所以诸佛感慨万分呐!众生都是冤枉受苦,冤枉轮回。众生本来是佛,跟佛一样——跟佛一样都还是方便说,所有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哪一个不是阿弥陀佛,没有哪一个不是牛魔王、乌龟王八蛋,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人,没有哪一部分人不是哪一部分人。这叫圆顿大法,无修无证,不立阶梯,一步登天。许多念佛人只知道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念佛法语,却不知道大师一生开示的精华就是四句话:「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以上讲了八大次第,讲了诸佛开示三乘法的良苦用心。那么该怎样受持《法华经》呢?有些修行人疑惑:佛当年是从小法讲起,再讲中法,后讲大法;你们凭什么上来就受持大法?《法华经》《楞严经》是大菩萨修的法门,你们有什么资格修行?这些话看着是不是很有道理?迷惑了许多人啊!这个问题要搞明白,不把这个预防针打好,很多人可能半途而废。
讲正法,必须据理力争。第一,《法华经》讲到,日月灯明佛出世是不是依次讲了三乘法呀?佛陀灭度以后,他的继承人是妙光菩萨,是不是像日月灯明佛一样依次讲三乘法?没有。他一开始讲的什么经啊?《妙法莲华经》。第二,大通智胜佛示现成佛以后也是先讲小法、中法,再讲大法;那么大通智胜佛入定以后,十六王子一开口讲的是什么经呐?还是《妙法莲华经》。第三,在《法华经·见宝塔品》讲到,释迦牟尼佛对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菩萨、天人大众发出了号召:在末法时代——特指末法时代,哪一个菩萨能够承担如来家业、弘扬《法华经》的,你给我站出来!是不是这样讲的?他有没有讲这个末法时代任何人都要像我一样,先讲小法、再讲中、再讲大?而且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嘱托药王菩萨护持《法华经》。
从这三段佛经的文字根据,我们是不是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诸佛出世就是为了《法华经》能够久住于世。所以他讲完《法华经》,即化缘已毕,最后嘱咐弟子继承下去,是不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意味着:我灭度以后,你们生生世世只可以弘扬《妙法莲华经》!就如同国家宪法一般——五十年代的宪法,六十年代修改了,你能不能再去翻五十年代的宪法?九十年代修改了,你能不能再执行六十年代的宪法?
所以,对于想要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来讲,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放下过去所修的一切法门,把《法华经》《楞严经》受持好!正如文殊菩萨在《楞严经》所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无非是受持「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在这个前提之下,把无量法门作为明心见性以后助修的高级法门,用来增上品位,成就圆满之佛。
下面简单地来介绍一下《楞严经》的来历。据记载,《楞严经》最早先是藏于龙宫。有一次,龙树菩萨到龙宫说法——龙树菩萨的记忆力跟阿难几乎是无二无别,他不多久功夫就看尽了世间所有的书——后来,他在龙藏中看到了《楞严经》,叹为稀有,便默诵而出,后传至皇宫。《楞严经》由此被古印度视为国宝,藏于国库,禁止外传。
后来,印度一位和尚见到智者大师,谈到一心三观,对此大加赞叹:你这个止观与《楞严经》的意旨非常相似。所以智者大师为此建了拜经台,每天都要跪在那里向西方祈祷,希望《楞严经》能够尽快传到中国。这一拜就是十八年,遗憾的是,智者大师往生前也没看到《楞严经》。
不久,印度有一位般剌密谛法师,想把《楞严经》传到中国,不料出关时被守边官员查获。但是,大师弘法之心反而更加坚决。他用一种极细的毛毡,把《楞严经》写在一种细布上,然后把胳膊剖开,把《楞严经》藏进去后再用线把胳膊缝合起来,方才得以出关。法师乘船来到广州,正好当时房融宰相被贬谪在广州,就和其他人等聚在一起把《楞严经》这部伟大的经典翻译了出来。
今天想一想《楞严经》的这个来历,我们应该作何感慨呀?!自古以来,《楞严经》被称为天书。现在世界上也有些人在讲《楞严经》,我没有全部了解,其中圆瑛大师、交光大师做的注解基本正确。那么关于《楞严经》呢,我给大家许愿: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懂,每一个人都能大开圆解!为什么?因为《楞严经》就是我,就是你,就是讲我们的心。真正把《楞严经》听懂以后,你才知道原来《楞严经》最简单,其它的经典最复杂。你过去认为其它经典简单、一读就懂;读懂了《楞严经》以后你才知道,过去都没有懂,都是打妄想,都是依文解字;你才知道你过去读了那么多经,一部经都不懂,一句经都不懂,一个字都不懂,你连一撇、一捺、一点都不懂!相信不相信?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吃饭、穿衣、走路你都不懂,你吃的是饭吗?你穿的是衣服吗?你走的是路吗?统统都是邪知邪见。我讲是饭在吃你,我讲是路在走你,对不对?你去想。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拒绝惊天动地的大法,而去打妄想。一个人这一生如果把一部《楞严经》圆满地听完,你生生世世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没有边没有际,十方佛土任你去留。
同时,听这样的大法人越多越好,来一个成就一个,来两个成就一双,只问你来不来。《法华经》讲了:你劝一个人来道场听经,哪怕听一会儿,功德智慧暂且不论,你来世的福报就是做天王,比我们现在当国王、将军、元帅是不是要美得多?比我们当大老板发大财是不是更美?何况有些人还在打工,先把大福报捞到手再说。你让半座:「哎呀,我们挤一挤,两个人位置三个人坐,坐这儿听经。」只让半座,你来世就是玉皇大帝。《法华经》是不是这么讲的?领众修行的人,功德不可思议!
在开讲这部经典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说明:古往今来的法师对于讲经都有一定的仪轨仪式,最典型、最著名、最普遍、流行最广的要算是贤首宗「十门开启」,以及法华宗「五重玄义」。跟大家讲,种种的开讲仪式,无非是为了作一个开堂白,介绍介绍所讲经典的大体情况、重点要害等等,而且这种仪式一般说来很细很长。
当年智者大师按照五重玄义讲《法华经》,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我看贤首宗的十门开启比五重玄义还要复杂。讲法要对机,根据末法时代众生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特点,如果按照祖师大德那种讲法,我怕一部经讲不了几天,人就都跑光了。因此,我们对佛法的教育也要来一场变革。你与圆顿大法见面,三两句话就成就,没有什么好拖泥带水。
那么,这次教学采取两重方针:第一条方针是横向综合。即法华道场以《法华经》《楞严经》《心经》和《阿弥陀经》作为道场指导经典;第二条方针是纵向综合,即采取教、禅、净这三个次第深入开展。
具体展开,从横向来看,这四部经典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一心三藏」的本体。《法华经》是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是纲举目张,一点一滴、一撇一捺、步步深入,展开《法华经》之纲,详细具体开示宇宙人生真理;《心经》是把《法华经》《楞严经》从性、从理这个角度,高度概括宇宙人生本体;《阿弥陀经》最滑稽,它是从相上秘密地、含蓄地、采取瞒天过海的方式来暗示「一心三藏」的本体。
《阿弥陀经》自古以来被说为「法华秘髓,华严小本」。我讲《阿弥陀经》跟任何人讲法不一样。什么叫「一心不乱」?什么叫「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什么叫「饭食经行」?你听了以后,思想会大解放!你到时会发现,三藏十二部经无非是一部《阿弥陀经》,无非是一句「阿弥陀佛」,无非是一个「如是我闻」。十方万法,上至诸佛菩萨,下及天人鬼畜,旁及泥巴瓦块、树木华草,无非是一个「阿弥陀佛」,无非是一部《妙法莲华经》。点点滴滴无非是一句「如是我闻」啊!
从纵向上来看,佛法里无量法门——自古以来有什么净土啊、禅宗啊、教下啊、密宗啊、相宗啊等等等等,堪为无量法门。其实,只要明心见性,一切法门都是一个法门!佛法就是万法平等,问题是你有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前你讲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统统是无稽之谈。小孩子哭着要吃一个饼饼,老妈到处找,怎么样都买不到一个饼饼,买了一个团团回来了。小孩子还是哭,老妈心生一计:把团团往桌上一放,用手一压,压成个饼饼,小孩子笑起来了,高兴了。饼饼和团团是不是一个东西啊?要明白。没有明心见性之人开口就是错,他还自以为是。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想成佛首先要明心见性,在此前提下一切法门都能成就。《法华经》《楞严经》采取欲高先低、欲擒故纵的方法,把其它一切的法门统统判为戏论法,看上去杀气腾腾、贡高我慢,其实真正听懂以后,你才知道这是个慈悲法门。你一旦明白了什么是牛屎狗粪,它当下就是诸佛菩萨,当下就是「妙法莲华」,你信不信?因为所有的万法都是我们当人当下一个念之所变现而已。
鉴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采取教下、禅宗、净土三位一体的方针,从教入禅,归宗净土,这是总体原则。我们这个「从教」不同于「教下」的专门把无量经典展开来研究;而是要利用教下的精华,把它最关键、最核心、最要命的部分提示出来,明白宇宙人生真理。很奇怪的是,当我们在教下的基础上明白了佛法真义,你当下就是禅定——把你禅在「一心三藏」,把你定在当下一念,叫即教、即禅、即定、即慧、即戒,这就叫「圆顿大法心地法门,一修一切修」。到了当下禅、当下定的时候,你当下即是「阿弥陀佛」,即是「极乐世界」,即是「往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千口共认。
印光大师讲:「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闻」,门字里面一个耳朵,这是表慧耳、表心闻,而不是耳朵听。也就是说,你真正听懂了《法华经》,当下就是佛,你的境界、你的地位可以跟等觉菩萨并论。
看上去教禅净是三个次第,其实教、禅、净可以成就于一时,成就于当下,成就于一念。圆顿大法心修法门历来为一步登天,不立阶梯、当下成佛。这是从纲领、原则上来讲;如果从方法上来讲,就是八个字:「依文解字,会相归性」。如果再加它的妙用,叫「立竿见影」,十二个字。
鉴于众生的习气和好奇心,我们讲经不能离开经典,离开经典他会怀疑你,不知你所讲从何而来。所以不仅不能离开经典,还要按照一般的凡夫的心态,按照世间人那种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解释表面文章,叫「依文解字」。你不这样的话人家会怀疑你是歪门邪道,即使你讲的是真的,人家没有办法相信。讲经说法的法师必须按照这样的原则:你讲任何一个法,必须要有佛之教诲为依据。
「会相归性」,是在依文解字以后,透过现相看实质。怎么看实质?我这个拳头变现为手掌以后,你讲一加一等于二,这就是依文解字,怎么叫会相归性呢?我讲一加一等于一、一加一等于五,对不对?这叫会相归性。你能不能归性?一是不是还是个拳头?二是不是还是个拳头?五是不是还是个拳头?你怎么样讲它都是一。整个宇宙万法就是拿手好戏。在梦中梦到老爸老妈,还梦到一条狗、一只猫,这四个东西是不是你一个人啊?这就是会相归性。明白这个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当下就成佛。这就叫「立竿见影」。
整个教学的次第、讲经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这样,大家能不能认可?这个方法至简、至易、至快。根据这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在座的各位,这一次来就是对这个法门以及它的教法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检验。


经题

这部《楞严经》前面有一段经序,经序相当于开堂白。那么这个经序呢,由于讲的一些内容太具体,它又不像开堂白,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来讲解。
下面开始讲经题。常流通于世的有三种:简称《楞严经》或者《大佛顶首楞严经》,全称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解释的时候按照全称展开,最后再总体概括。
第一个字:大。这个「大」字不可以用世间法、用对待法、用凡夫的心态来解释:哦,这个苹果比葡萄大,房子比苹果大,地比房子大,天比地大。讲真实义,这个「大」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大」。首先从大字的字形字相来观照。谈到字形字相又必须作一个重要的说明:中华民族的汉字是象形字发展而来,是结构形字——比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等等。那么这种结构形字真正体现了诸佛对汉字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大」字,「一」字加一个「人」字。一个人从相上来看,在宇宙连一粒小小微尘都算不上,可是它的字义是大。这也就回答了我之前提出的问题:十方三世森罗万相、千变万化,到底有几尊佛、几个人、几个天、几条狗、几个太阳、几个地球?这个「大」字就是在回答我们,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人,这叫「真人」,我们这里都是「假人」。你明白了假人的当下你就是真人。所有的假人都是一个真人,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都是一个真人,所有的真人都是一个假人,怎么样讲都是对。大根机之人、大智慧之人,就这么几句话他就成就,深信不疑。一个「大」字,一人之相虽微妙至小,其义其法却无量无边,遍周沙界,贯通三世,就是一个「大」。
下面我们再分别从时间、空间、万法之量、万法之相这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观照我们的本来面目怎样体现出一个「大」。
从时间上来讲,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的地球人是不是都认为一天比一个小时长,一年比一天长啊?这个时间呢,往过去世看无边无际,没有开始;往未来际看无穷无尽,没有结束。不要说凡夫,就是修行之人都还在执著时间。昨天就是昨天,过去了;未来就是明天,还没有到;现在就是当下,念念分别。这就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现代科学已经意识到,时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但没有办法突破时间的束缚,除非他变成明心见性的科学家。讲科学,是把它局限于世间法来认定。那么也有种种的奇迹出现,说明我们的心可以超越时间的束缚。
许多人往往在梦中、在定中就能知道未来几天、几年、几个月的事情;或者梦到未来的事情,几天以后、几个月以后、几年以后就真实发生了!我讲几个典型的事情。
在太原有一位居士梦到自己的嫂子死于车祸,梦到的事情她哪敢讲啊!半年以后果不其然,梦境成真。有一位比丘尼梦到娘家六个侄儿玩火,五个被烧死,一个人被烧伤逃出来,三个月以后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记得在学校的一次考试,大概是起床之前梦到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考物理啊,高中物理不是有一个加速度吗?梦到我把加速度后面的2(平方)忘记了,加速度变成了速度,老师咬咬牙扣了我五分,本来应该扣一分。为什么呢?他把我训了一顿,说我太狂妄,没做到十分钟就要交考卷,看起来不可一世的样子。我起床后,果然老师瞪着眼睛把我叫过去,旁边坐的其他几位老师一个都不少。我当时就感到奇怪,怎么提前梦到了?这都是提前梦到了未来的事情。你看这个妙不妙?
那么自我从登台讲经以来,在全国大概有五个道场,或居士,或出家人,提前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还有提前八年,或梦中、或定中,就看到我在这个道场讲经,什么样的寺庙、多少人参加,最后现实中所出现的场景竟然跟梦中所梦到的和定中所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样。五台山宝华寺一个寅林老和尚99年端午节往生,往生前他对弟子们讲:我往生以后三年,太原就有法师来传大法,讲《法华经》《楞严经》,你们要去护法。99年来讲我还没有剃度啊!我剃度很晚,我01年才剃度,是年老的小和尚。可是我就是02年去讲《法华经》《楞严经》的。当时太原地区还没有发现有第二个人讲《法华经》《楞严经》。你说这是什么问题?所以时间有没有一个准啊?没有呐!
我们一个念可以变现出过去现在未来。至于一个念怎么样变现出时间的,后面讲到「一时」的时候再解释,大家先不着急。
在盘腿打坐的过程中,一般地能够达到两个小时以上的人,他必有灵感爆发。几个小时感觉就是几分钟而已。窥基大师前世在雪山打坐,他眼睛一睁,就问玄奘法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实际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多年了,说明他在雪山里禅定最少一千多年。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当下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
从时间上来看,这个「大」是不是把大小、不大不小、无大无小、有大有小统统圆融为一个东西?它叫「大」吗?它当下就是小,它当下就是不大不小,它当下就是有大有小。有大有小、不大不小是不是都是它在变化?明白这个道理,我们首先解除对死亡的恐惧感。你懂得了有来世,懂得了不生不灭,你现在最起码是初果罗汉。初果罗汉永远不落三恶道,往上不封顶,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都说不准啊!
可见听经闻法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舍利弗、憍陈如大根机之人,耳朵过一下四圣谛,当下证四果罗汉!因为他就是修这个心,深信不疑。钝根之人修阿罗汉要七返人天,乃至证到三果罗汉以后,为了证四果罗汉还要修二十万大劫——一个大劫少说五十二亿年,多说百亿千亿万亿年。想想看,你要不要来听经闻法呀?从明心见性开始,才能真正上路,这是特对初根机之人而言。现在搞反了,认为初根机之人、刚修行之人要从方便法慢慢来,这是颠倒!《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成佛太简单了!这佛不是在鼓励我们,更不是在安慰我们,更更不是在恭维我们,佛是在讲真实语。真人讲真话,要明白啊!我们何必要去受冤枉苦啊?
第二,从空间来看这个「大」。你问一个凡夫,我们的心在哪?他会说:在我们的肚子里。没有哪个会讲在肚皮外面,或者讲我的「心」在这桌子上,谁会这样讲?人呢?人在房子里。谁也不会讲房子在我肚子里,我人在房子外面包着。房子在虚空里,是不是都这么认为啊?
有一位官员问禅师:「虚空包芥子」一听就懂,而「芥子包虚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呀!禅师反问他:你们读书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啊!你脑袋不就是这么大嘛,怎么装得下这么多书啊?官员很有智慧,一下明白了。现在坐在这里,你能不能把文峰塔想起来?可你脑袋只有这么大,文峰塔那么高大,怎么就装进来了?要开智慧啊!那么坐在这里,你能不能把家里一张沙发想起来?
世间有一句训斥:「你这个小东西没大没小的。」这叫歪打正着。就是没大没小啊!哪有大小?但是我们的心可以示现大小,这是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来观照这个「大」。
再从数量的多少来看。比如在梦中梦到无量的人、无量的事、无量的山河大地,那么做梦的你,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一斤一两啊?醒来以后梦境消除,你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一斤一两?多多少少都是我们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啊。我们往往把「多」与「大」联系在一起,把「少」与「小」联系在一起。可是以做梦为例,即可观照到大小、多少没有区别。
有的人对梦不敢相信,那么再以心为例。翻译《妙法莲华经》的法师鸠摩罗什七岁的时候随母进庙烧香拜佛,他在外面把大殿门口的千斤宝鼎一手托起,如同玩纸人一样,其他人吓呆了:哎呀!这个小孩力气这么大啊?这个大宝鼎我们十个人也抱不起啊!当鸠摩罗什听到他们的讲话后脑袋里就有了重量的概念,以致这个宝鼎也随即唰地一下落地。他这时再两个手来推宝鼎,它却纹丝不动。由此这个七岁的小孩当下开悟。重量大小是不是我们的妄想执著?那个重、那个轻,那个宝鼎是不是还是一个东西?一念前一念后,天地之别,天地之别的东西还是一个东西。
再从万法之相来看。大概是05年,我到山西阳曲县传法。一位69岁的老居士向我请法:「师父啊,有一个事情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我有一天按照墓林僧划道道念阿弥陀佛,念到九点多一片光亮。我老婆从门外进来叫了一声:黑咕隆咚的,你在干什么啊?」老婆这一叫着实把他吓了一跳,眼前当下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了。这也就是说,连白天和黑夜都是假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形有相啊?我们的心有没有白天黑夜?在《楞严经》叫「同分妄见」。在《楞严经》第五卷,二十五位菩萨各说圆通法门:月光童子修水观,进入禅定境界的时候肉团变成一团水;虚空藏菩萨修空观,到了一定的境界肉团销灭,变成无形无相的虚空。从这个肉团身就要明白,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想在起作用。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皮肉筋骨,所以要吃得好、要穿得好,这里还要描得好、那里还要挂得好;就是因为对这些东西的种种执著,所以叫我们不能出六道轮回啊!那么讲到这里就明白了,白天是不是就是黑夜?有形有相的肉团是不是就是无形无相的虚空?有形有相的肉团是不是就是有形有相的水火?全在我们一念心。
要开智慧啊!为什么顺治皇帝放下江山当和尚,能海将军放弃功名来剃头?因为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明心见性之人、破除烦恼习气之人,叫「那伽常在定」,他「和光同尘」,可以自在无碍地变现万法。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修行各种各样的法门,最后变成鬼、神、仙。即使二十八层天,层层天都会腾云驾雾、排山倒海,但是福报满了以后仍然要往下落。
我告诉各位一个秘诀:种种神通不需要修,都是各自本有。你一旦断气,在中阴身内,每一个人都可以上天入地、千变万化,无所障碍。但是好景不长,只有四十九天,对有些人可能只有几天、几个小时,此间他会被各种境界所转,不是落到鬼道就是神道。
看了《楞严经》后面讲的五十种阴魔境界,你会不寒而栗,倒吸一口凉气!那种神通还叫走火入魔。而现在所谓的那种小小的神通,讲你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你,可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修行人特别忌讳以神通来度人。但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可以示现神通,护法的正神可以用神通来帮助、成就人,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是从四个角度来观照这个「大」。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每一个人都能千变万化。梦中想要解手,就冒出一个厕所,是不是你变出来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变啊?因为做梦时,眼睛不看,耳朵不听,鼻子不闻,就剩下一个梦中独头意识在起作用。相对于白天无量的妄想,它就变成了一个妄想。所以,修行的目的是要去除纷飞的妄想,把我们的心由外到内归于清净。一旦归于清净,你就会灵感爆发。为什么道家能够肉团身飞天、腾云驾雾?无非是减少妄想,加上一定的功夫培训。
经题第二个字,佛。我们仍然先从「佛」字的汉字结构来看。讲到这里,为了防止有些同修讲:哎呀,你这个人真会强词夺理,真会狡辩!明明一个汉字,你怎么就变出那么多理来?大家要深信不疑:中华民族汉字传统得到诸佛特别加持。为什么这样讲?不是我们想当然呐!诸佛出世之前必须在兜率陀天内宫,也就是在弥勒内院观察四千年(人间几亿年)——就是观察佛将来在哪一片国土、在哪一个王宫投胎,出世以后哪些菩萨来护法,要组织多少场法会;再一个就是研究灭度以后佛法在哪一片国土生根、盛行,哪些菩萨来传什么法,无非是这些。也就是说佛准备第八千次于娑婆世界示现的几亿年之前,就早已经做好了种种安排。中国的汉字文化,据说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这是不是佛有备而来?那么建国以后又进行了汉字改革,有些汉字改革以后更加能够体现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是不是佛在冥中加持?要作这样的观照啊!
所以,要在这个前提之下,来开示这个「佛」字。「佛」字全称佛陀耶,由印度语音译而来。它的结构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佛的大弟子叫舍利弗,舍利弗又叫什么?舍利子。「弗」是梵语音译而来,就是「子」的意思。「人」字,一撇一捺,一撇就是我们的相,一捺就是我们的性,透过一撇之相你能看到一捺之性,一个真人、一个假人。而真假是一个人,是不是「人」呐?那么这个「佛」,「佛」是什么?「佛」是人子啊!单人旁那个「人」是无分别法,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人;单人旁这边「弗」表这个「子」,无分别不妨分别,这是表因缘法则——成佛要在人中修成,成佛必须在人道。所以,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那么这个「弗」,与「否定」的「否」是不是一个意思呐?这又涉及到一个修行次第的问题。怎么样修行?就是否定——否定错误的思想、否定错误的语言、否定错误的行为。成佛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把我们一切的烦恼习气破除,在佛法里叫一丝不挂、一无所有,你当下就成就了一切的所有,这是辩证法门。听经闻法就是破无明、证菩提,就是在「否」——我们要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破除我们的迷惑颠倒!
把这个「佛」字按照这种汉字结构这样解释,你们能不能认可?就是这样啊!不要有任何怀疑。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正法在中国。中国的正法在哪里啊?读了《法华经》你就懂了,在哪里啊?就在《法华经》。哪里有人受持《法华经》,正法就在哪里。除了《法华经》《楞严经》,任何一部经典不能代表正法。要「依法不依人」。
下面我们从如来十号来观照这个「佛」字。他不是讲一个释迦牟尼,也不是讲个什么阿弥陀、观世音,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理。你如果把「佛」就说成是个释迦牟尼,说成是阿弥陀,那我们是凡夫。《金刚经》怎么讲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见都见不到如来,能不能成如来?听经听到这里啊,你要倒吸一口凉气!我这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乃至生生世世都在干啥呀?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多如马毛」啊?不是多如马毛?讲错了,是「得道者凤毛麟角」。只有听闻《法华经》《楞严经》大法的人才是「多如马毛」!为什么?马比牛大嘛!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菩萨,我们承担着挽救如来家业的重担,都要发如此大心。
下面我们从如来十号来解释这个问题。有一本经叫做《佛说万佛名经》,在这本经里呀,佛列举了一万一千一百尊佛的名号,分别从一万一千一百种不同的角度来帮助我们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可是由于我们地球人的心量太小,所经历的时间、空间太小,他没有这个心量来观照。为什么这么讲啊?我们地球人寿命不过百岁、身材不过八尺。即使我们在人均寿命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身材可以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公里,但是与其它佛土的众生相比,我们仍然是个小爬虫、是个短命鬼。佛在《法华经》介绍其它佛土众生的寿命动不动就是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大劫,身高动不动就是几千里高、几万里高,乃至几千万里高。所以佛有一本经叫做《观无量寿经》,你地球人去观一观,十个人里有九个半人恐怕要观出心脏病来,你没有办法观。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时间、空间太小——时间来讲,寿命不过百岁;空间来讲,这么个小爬虫,他再蹦很少有能蹦出本省的人,更不用说能蹦出地球到太阳系。这个法是真的。有些人不相信:人均寿命还有八万四千岁啊?还有几公里高啊?这是真的。
大概在二十年之前我看到一本科学考古杂志,上面有一个考古之谜,是记载在四川青城山挖掘出一具古尸骨,大概长十几丈,相当于几十公尺长,旁边还有木头的痕迹。专家后来分析得出,在几千万年以前四川青城山是在海底,渔人出海打渔葬身海底,几千万年以后海底变成高山,那这个人尸骨变成了化石,但科学家很难分析出,那个时候人怎么那么高?可这是事实啊!那么按照佛法来观照,我们是不是应该相信那个时候可能人均寿命就是几万岁?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讲这一万一千一百种佛号。由于地球人心量小、见识短,所以佛把一万一千一百种佛号又浓缩概括为一千种佛号,也就是常说的将会在贤劫出世的千佛之名号,这本经叫《佛说千佛名经》。其实这一千种佛号也好、一万种佛号也好,都是佛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宇宙人生真理。现在有不少的寺庙在拜万佛忏、千佛忏——可能拜万佛忏的不多,我们慈航净苑是每年一度拜万佛忏。你即使不懂,只要能拜一次万佛忏,可能你这一生一世就会平平安安。唸佛、拜佛不能了生死、不能开智慧,但是能够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这个不要怀疑,它也是一种方便接引。可是这一千种佛号,特别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地球人仍然不能接受,佛一不做二不休,最后归纳为十号。
我们要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良苦用心、慈悲用心,以这十种佛号集中体现一万一千一百种佛号的精华。这十种佛号,你把其中的任何一种佛号搞明白,即当下成就,了生脱死!成佛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念悟而已!
如来十号,第一个就是「如来」。有些菩萨曾经问我:是如来佛大,还是阿弥陀佛大?我告诉他,所有的佛都叫如来佛,所有的众生都叫如来佛,所有的泥巴瓦块都叫如来佛,无非是迷悟之差——迷中的佛、悟中的佛、自在的佛、被束缚的佛而已啊!那么我们现在给「如来」来个一锤定音: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皆从「如」而来;十法界没有一法不是「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换句话说,从「如」而来,从「如」而去。既然是从如而来,从如而去,是不是没有来去?不动道场,周遍法界。
下面我们分别从打官腔、对比法、打比方这三个角度来理解「如来」。
首先打官腔。按照别教、通教的分别法,把「如」说为我们的本来面目,把「来」说为我们的假面具。在诸佛菩萨、天人大众乃至虚空世界、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出现之前,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个灵体,这个灵体无形无相,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没有,而又灵明不昧,他就知道自己可以现天、现人、现鬼、现畜生、现佛、现菩萨、现风、现雨。这个法在第四卷会作详细开示,这里只作简要概述。在万法假面目出现之前,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纵横方圆、大小多少就是这个东西,叫「空性」。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阴、非阳、非有、非空、非多、非少……非一切,在《楞严经》叫「离一切相」;可是它可以现阴、现阳、现有、现空、现多、现少……现一切,在《楞严经》叫「即一切法」。
那么,在天地万法出现之前,我在哪里,你在哪里,他在哪里?其实那时我们都共一个灵体,什么相都没有。可是他刻骨铭心地就知道我们是真实存在。这里没有飞机、大炮,没有坦克、汽车,没有电脑、沙发,可是我们心里有没有?对眼睛看来讲是「离一切相」,对心来讲是「即一切法」。这个法妙啊!禅宗就是强调破一切相见空性。他这种「见」是通过顽强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毅力就这么定在那,把对外面一切的观照全部收回,往里集中集中集中……把无量的空间就集中在这一个点,这一个点这个时候什么念都没有,但是就知道自己是存在的。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到最后灵感大爆发,风起云涌,见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自性本心所显现。「法」,毫无疑问是妙法;可是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妙人又当别论。法是妙法呀!可是这个法门百千万亿人难有一人,百千万亿劫难有一人成就。
这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把它方便说为「如」;我们现在的面目叫假人假相,把它方便说为「来」。注意,都有「方便」二字。这个「来」——尽虚空遍法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牛马猪羊等一切有情,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华草,乃至香甜苦辣之味,乃至是非好坏、种种种种的妄想心、意识心,乃至走火入魔出现种种的幻觉,凡是我们能够看到、能够听到的、能够感受到、能够想到、能够说出来的一切的一切,统统叫「来」。
那这些「来」是怎么样来的?从「如」变现而来。这些「来」都是以它的性具功德的无形无相的形式,本来就储藏在我们的心中。「储藏在」都是方便说,但是不这样说我没有办法开口。你可不要当真,等一下你就知道这是方便说,这些「来」在因缘特定的时候跑出来了。《楞严经》讲了,这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而有无明」。因为心里本来就存在的那些东西,我们随时可以变现出来。怎么变现?有两种情况,乃至三种情况,乃至无量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可以爆发、巨变、突现,一念变化出十法界花花世界无量万法;一种是渐变——怎么渐渐地变?我一念生出来个业相,马上又生出了虚空,依业相而起转相,转相反过来对业相打妄想,而后出现风、云、雨、雾等等那些胜义的色法,形成了「三细无明」(在第四卷会详细讲),然后再慢慢地由浅到深,由细到粗,由境界为缘而长出六种粗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形成了山河大地、人鬼众生,这叫渐变。我们现在是怎么变呢?既不是突变,也不是渐变,我们是中等变。通过男女生活来生儿育女,是不是也是一种变?那第六层的天人眼睛看一看、男女笑一笑他就能生小孩。所以我们将来到天上可要当心啊,你别对着他笑一笑,马上就有小孩喊你老爸、老妈。到了第七层天以上无男无女,自己生自己。既可以一对一地变,还可以自己变出无量的自己,你说好玩不好玩?
各种各样的变化不能一概而论,全靠我们自己的心力来主宰。佛法不可思议,心法不可思议。佛法是讲真,不是讲善,不是讲恶。但是讲真,真包括不包括善和恶?包括啊!讲真并不是不要讲善、不要讲恶,讲善、讲恶不能成佛,绝对不是不讲善、不讲恶,要搞明白。
回归无分别法,「如」即是「来」,「来」即是「如」。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才算懂得了「如来」。比如说,孙悟空摇身一变成了眼镜盒,那么大家能不能看到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如」,是不是?那孙悟空是「如」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变现出眼镜盒,他当下是不是就是眼镜盒?这个「如」当下是不是「来」?那么当孙悟空变成了眼镜盒的时候,虽然我们看不到孙悟空,这个眼镜盒当下是不是就是孙悟空?「来」当下是不是「如」?「来」和「如」是不是一个东西啊?这就是佛为了帮助我们开智慧,专门讲出了性和相、理和事、「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来引导我们。待会一一地来对照。
那么,孙悟空不仅能变成眼镜盒,还能变成茶杯,他还能变牛魔王,还能变铁扇公主,还能变白骨精,还能变风变雨,还能翻跟头。他一个人变了那么多东西,这是不是就是他一个人?告诉大家,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孙悟空。你们不是看过《西游记》吗?你游到哪里去啦?为什么西游?为什么没有东游?因为西游呢,西表西方,太阳落山表归宿、表秋天、表收获。所以《西游记》是不是《成佛记》啊?我们也研究《西游记》,这就是佛的智慧。
所以「来」有无量百千万亿个,无量的「来」就是一个「如」,其中一个「来」是不是一个「如」?那么其中一个「来」的那个「如」,跟无量「来」的那个「如」,哪个如大,哪个如小?都是一个「如」啊!佛法非智莫解,无智莫证。官腔暂时打到这里。这就是佛三转法轮中的第一转(示转法轮),把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直话直说,大根机之人一听当下明白,几句话就成佛。诸佛出世就是讲心法,仅此一举。
现在,从第二个角度来把「如来」二字与以往所学到的相关名相概念对号入座。最熟悉的就是阿弥陀佛,「如」就是「阿」,「来」就是「弥陀」。想一想,我们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你知道「阿弥陀」是谁吗?佛在《金刚经》讲: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怎么了?「行邪道」呀!你是不是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几十年我都在行歪门邪道啊!这可是佛讲的,可不是我给你们讲的。最后一句,「不能见如来」啊!如果以色见佛,以音声求佛能成佛,净饭王和他的夫人不知成佛多少多少万次了,你念几句佛号、拜几句佛就能成佛?儿子,你不要去念书,你只要一天到晚跪在那里「南无国家大总统、南无大将军大元帅」——他能不能当总统、当元帅?白日做梦吧!哪有这个道理?「南无汽车大司机、南无汽车大司机……」,然后,哦!我会开汽车了!会不会啊?没有这个道理呀!
我有一个开示叫做《念佛能不能往生》,我在这个光盘里讲了三段话。第一段话:唸佛不能成佛,唸佛不能往生;第二段话:念佛一定成佛,念佛一定往生;第三段话:念佛当下成佛,念佛当下往生。百分之九十五,乃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听得欢欣鼓舞,可是就有百分之一的人发生误解,说印广法师讲「念佛不能往生」,与一切祖师大德唱对台戏,与《阿弥陀经》唱对台戏。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这样的人从来不敢当着我的面讲,他站都不敢站出来,因为他讲的不在理。不管佛法、世间法,你不可以断章取义。你如果断章取义,《法华经》《楞严经》也都会成为歪门邪道!修行人更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实际上我是讲怎么样叫念佛、佛是什么,是不是啊?是提示这个问题。
在这个光盘里我提出:「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者,「阿弥陀佛」也;「闻」者,见道也;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这是对「如是我闻」高度的、精辟的概括。《法华经》《楞严经》无非是讲一句「如是我闻」,无非是讲一句「阿弥陀佛」。千经万论无非是讲一句「如是我闻」,无非是讲一句「阿弥陀佛」。
如果用《华严经》四无碍法界来讲,「如」即是「理」,「来」即是「事」,理事不二,法法圆融;如果用「如来藏」来对照,「如」即是「空如来藏」,「来」即是「不空如来藏」,「如来」即是「空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说「如」当下即是「来」,「来」当下就是「如」,所以这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念。如果用「性相」来对应,「如」即是「性」,「来」即是「相」,「如来」即是性相一如;如果用「一」和「多」来对应,「如」即是「一」,「来」即是「多」,一多不二,这叫不二法门。凡是涉及到的相关的名相概念,我们都要学会来对照,它都是讲同一个理。这是从第二角度来讲。
第三个角度,我们通过打比方来开示。我最常讲的一个比方,每个人是不是都会做梦啊?梦中有时梦到老爸、老妈、姥姥、姥爷;有时梦到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好友;有时梦到我们的仇人、怨人;有时梦到牛、马、猪、羊、鸡、猫、狗、鸭等这些畜生;也有时梦到泥巴瓦块、电脑、电话、沙发;也有时梦到人民币、金耳环、香蕉、苹果、牛屎、狗粪、小儿拉屎撒尿,是不是都有梦到?梦中的一切境界是「如」还是「来」?都是「来」。梦中那么多境界是不是就是做梦的人一个人那个一个念在打妄想?你在做梦的时候能不能知道自己在做梦,看到自己在做梦,听到你在做梦?(不能知道),虽然不知道,那个做梦的人在不在呀?(在),那就叫「如」。所以,梦人就是「如」,梦境就是「来」。如果没有做梦的那个人,有没有「来」呀?所以做梦的人当下是不是就是梦境?梦境当下是不是就是做梦的人?这叫「如来」。
你别认为做梦就是假的。《楞严经》讲「一真一切真」,梦中没有哪一样事不是真的。但是我们不要执著于梦,你不要老去打妄想。梦中的境界有种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境界是过去世中的事情在梦中再现,你忘记了,所以感到很奇怪;有些境界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不是也是过去世的境界再现?有些境界是未来世要出现的事情在梦中提前出现;有些境界是佛菩萨对你加持;有些境界是过去世的亲朋好友在天道、鬼道、神道,来梦中与你相见;有些境界是过去世的冤亲债主在鬼道、神道的,到梦中来干扰你;有些境界是你自己,比如有什么病马上要好,自己通过梦中的一些境界来告诉自己,然后病就好了;有些境界是因为你修行有了功德,而把本来这辈子该被汽车轧死的果报,在梦中经历一下,虚惊一场,给你重罪轻报了;有些境界是佛菩萨或者护法警告你,你修行中已经出了漏洞,再不注意就要招报应。我们不要单纯依靠周公解梦,那仅仅是一小部分。一般不重要的梦你不要把它当回事,醒了以后耿耿于怀、不能忘记的梦,你可以研究一下。
在春秋战国时候,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有一次在梦中,一个老太太毫不客气拿了一撮泥巴给他吃。后来大臣给他一解:哎呀!恭喜!恭喜主公,这次我们回去就要得到国家了。回去以后,晋文公果然复位。给他泥巴是表得到国土,这是护法神明示现。这就在告诉大家,梦中的事情也是真的。
可见做梦是不是「如来」?我站在这里讲话,是不是「如来」啊?我讲了这么一大堆的佛法,有声音大小、节奏快慢,是不是?还有字形、字义,这是不是「来」?那这么多话在讲之前,它在不在我心里?不在的话我讲不出来。虽然在,在我脑袋想、嘴巴讲之前它有没有形相?没有,那是不是「如」?那我给大家讲「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是不是「如来」?「一二三四五」本身就是「来」,在没有现「一二三四五」字形、字相、字义的时候,它在不在?那就是「如」嘛!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在日常生活中随拈一物,无非诸佛如来法身真常。那我讲出来了,你们耳朵听,听到的那个声音是不是「如来」?听到的声音有振动,是「来」,在你听之前,那个声音在不在你心里?(在),因为听了以后跟你心里道交感应了。
再来看这个眼镜盒是不是「如来」?有一个人读了十八年《金刚经》,也读过《法华经》《楞严经》。我说这是什么?他说这个是眼镜盒。我说这不是眼镜盒。他也知道万法一如,万法都是佛,但遇到具体问题就不明白了,他说这是眼镜盒。这是眼镜盒吗?那有的人很聪明:这就是佛,这就是我。那为什么它是佛啊?不知道耶。这是口头禅。
现在来分析一下,眼镜盒是塑料做的,它是不是「来」?它现眼镜盒之前,这个眼镜盒在不在?在哪里?(在心里)。这个塑料块是不是地、水、火、风四大?地、水、火、风四大是不是心变出来的?再讲复杂点,这个眼镜盒是工厂里造出来的;工厂从哪里来的?工厂是不是泥巴块堆起来的?泥巴块是不是地、水、火、风呢?是不是还是心变出来的?这是笨办法,因为地球人心力很低。天人用眼镜盒需要不需要造啊?他一想就有啊!哪只是孙悟空能变呐?天人都能变,更不用说诸佛菩萨。可是这些东西是我们的本能,与明心见性、了生死没有关系。不要把心用反了,人不做去做鬼。
再打一个常用的比方,就是手套大法(看视频更容易理解)。手套里面这个虚空是不是「如」?它没有形相;这五个指头是不是「来」啊?当下是不是一个「如来」?在这五个指头,实际上是表无量的指头、无量的法。比如说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王在不在这里(食指)?牛魔王、白骨精在不在这里(中指)?牛马猪羊、乌龟王八在不在(无名指)?张居士、李和尚在不在?风云雨雾在不在?香甜苦辣在不在?是不是都在?这所有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一个「如」把它撑起来的?如果把这里的猪八戒——这个东西那么好吃懒做,给我滚——砍掉,那释迦牟尼能不能在了?(不能),这叫一假一切假,一坏一切坏。那么释迦牟尼在这里,猪八戒在这里,从这个手套上来看,猪八戒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不是就是猪八戒?学生考试,一加一等于二是不是在这里?那么一加一等于八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不是也在这里?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里的一是不是就是这里的八?这里的三千是不是就是这里的六万?大小、多少、轻重、红黄黑白,这是白天、这是黑夜,是不是都是一个东西?要明白,这就是无分别法。但是我们可别闹笑话,佛法不坏世间法。你儿子总是考得不及格,你去找老师打官司:「印广法师讲的,错的就是对的!凭什么不给我儿子升大学?」
现在话说回来,既然大家都是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得到了大自在?为什么猪八戒还在这里搞贪、嗔、痴?为什么那个乌龟王八蛋还在这里受轮回?为什么?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在这里生嫉妒心:「老子修了无量劫好不容易有个今天,你那个猪八戒算老几,也能像我一样?」是不是牛魔王和白骨精生嫉妒心:「老子牛魔王好歹是大王,你猪八戒那么个懒东西算老几?我还没有成佛你怎么能成佛?」统统都不是。都是由我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释迦牟尼在这里,他知道回光返照,往里一看:哎呀!这个里面大虚空、大「如」现出无量的「来」,一切都是我。既然一切都是我,他这个心一亮,还有没有障碍?可是猪八戒在这里,他是往外看:哦,这是我猪八戒,这是白骨精,这是牛魔王那个坏东西啊,这个释迦牟尼,还可以。他在作种种的分别——谁是佛、谁是魔,怎么样怎么样……他被外面的境界所转,搞人我是非,所以他不得自在;虽然不得自在,他是不是释迦牟尼、是不是佛?虽然是佛,他自在不自在?(不自在),所以佛法里讲:成佛不从修得,他本来是佛,要修他干什么?但是不修也不得。不修的话他得不到自在,他得不到妙用。那怎么修啊?是不是叫你磕头?你只要往里一看,当下成佛!最近看了星云大师讲的《六祖坛经》,有一句话我很认可:禅不重成佛,只重开悟,开了悟的人没有不成就的道理。当然我最后还要讲为什么明心见性之人是当下成就。
那么,讲「如来」讲到现在,「所有的来」是不是「共一个如」?我在这里能讲的那个「如」,你们能听的那个「如」能不能分国界?有没有国界?(没有),因为「如」没有任何形相。比如这个蜡烛。蜡烛点亮之前,它的亮性在不在?那是不是就是「如」?那叫亮性。那么这个麦克风有声音的性能。它在发声之前,这个振动性在不在?那我讲法的这个人是不是叫人性?人性、声性、亮性能不能分开?是不是都是一个东西啊?它没有国界。你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不知道会高兴得怎么样。会在那狂呼万岁:「我解脱了!」吃了那么多苦,原来成佛这么简单!要么就顶风冒雨在扬州城先跑它个七天七夜再说。一个大解脱的人,你没有办法去衡量他的心态,他把整个世界看个底朝天,全部是我。所以我们该怎样珍惜这个大法呀!
把「如来」这个道理搞明白了,就叫「如是我闻」,借此劝大家都要学会讲经说法。讲这样的大法就跟讲故事一样,关键你懂不懂。你懂了以后不需要像师父这样讲,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你怎么样拐弯抹角都能拐到「如来藏」上来。这是佛给我们的特许:「依义不依语」。你哪怕讲得丢三落四、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只要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你就是如来使。告诉大家:越是真理越简单,越是愚蠢越成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有些聪明人只知道眼睛对着别人找人家的缺点,而不懂得反观自己,不懂得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还在那儿自以为是。一定要记好: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世间的智慧装得越多,离开真实智慧越远。
「如是我闻」,你闻不闻?「闻」了以后,吃饭、穿衣、走路、嬉笑怒骂,都是道场,明心见性的人才是真修行。怎么叫真修行啊?无师自通,他不需要问老师。他只要知道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即使讲第二义谛,生生世世谁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无论从第一义、第二义他都能成就,但是成就有大小——明第一义是大成就,无论何时遇到何事,他都知道该怎么办,怎么样修都可以,不修也是一种修。
如来十号第二,叫「应供」。应什么供?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叫「应供」。这是按照《楞严经》来解释。众生都是自己应自己的供养。到寺庙来供养三宝,去救灾放生,你供养哪个的寺庙?你放谁的生?救谁的灾?都是自己的。你心里怎么想,嘴巴怎么讲,手脚怎么动弹,都是自己受自己的果报。《楞严经》后面讲了六交报——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嗅到都要受报应,不是善报就是恶报,或者就是真报。修行人呐,抬腿走路、开口说话,要用心!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可是一般人怎么解释?「佛是十法界众生的老师,我们大家都应该供养他,这叫应供」。这种解法能使我们对佛升起恭敬心,能得到福报,但是不能开智慧,反而造成一种情执。可是那种解释人家还容易懂。
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本能地存在着心电感应,人与畜生,与无情物之间也是一样。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不是讲这个法?为什么?因为都是一个心,你没有办法不相互吸引。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鬼神之间、人与畜生之间、人与泥巴瓦块、风雨寒暑之间,乃至与一切万法的关系,就靠「应供」。两个人之间有了隔阂,有时候你浑身是嘴还越讲越糟糕,越讲误解越深。所以你不要去讲,你只管心里对他生欢喜心:他是谁啊?他就是我。要不了多长时间,那个人也莫名其妙地对你生欢喜心,你信不信?鬼神天人更是如此,他们有他心通,你对他生欢喜心他不会来害你,他只会恭敬合掌护持你。这就是佛讲的:我独无所畏,只看你会不会用心。
我原来在安庆地区一个肉联厂当厂长。有一次到副厂长家里去,还是第一次,我把后门打开到院里去洗手,有一条很大的狼狗过来,我还摸摸它的头。他们夫妻俩吓呆了:哎呀!这条狗你怎么敢摸?它咬人呐!因为平时人家从门外走,狗听到脚步声它就要叫。因为他没有听到狗叫声,便没有提醒我,这是一件事。我一个老同学是如皋市人事局的局长,他家里养了一条哈巴狗,连他儿子从南京上大学回去都咬个不停。我去了他们家进门的时候一点动静都没有,进门坐下来以后还把我的腿抱住,还要跟我亲嘴,他家人都呆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心已经跟一切的众生平等了,这里发出的信息都是平和的、平等的,众生不会受到刺激,他没有本能的那种逆反心理。
所以懂得心法重要不重要啊?你看起来一天到晚在念经诵经,结果还在搞人我是非,你能不能成就啊?有道无道,自己要知道,不是装模作样给人家看。你看我会念经、会诵咒,还会盘腿,一盘几百天呢!
两个弟子修行,一个在那盘腿,像金刚一样;一个在那儿睡懒觉,还打呼噜。师父跑上来对那个一本正经的拳打脚踢:你这个混账东西!看人家多会修行呐!修行不是看相,而是看你的心。你的心平等了没有?平和了没有?包括做梦都是在修行。这个心法妙啊!太妙啦!哪是叫你去装模作样?装模作样是对那些刚上路的人,他也不懂得什么法,叫他在相上约束约束也有好处,也能得到人天福报,但不能开智慧。那么我们跟这个泥巴瓦块能不能心电感应?照样心电感应呐!
无锡有一位老总叫朱斌,我给他传了这个法,即人与无情物相互之间怎样沟通。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告诉我:「哎呀,师父啊,太不可思议了!我跟儿子今天浇华儿,我们用心跟华儿沟通,每朵华儿都跟我点头,老婆在旁边看得发呆,这不是作怪了?」同理,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人生病,你们到他家里去是不是感到凉嗖嗖的不舒服?为什么?因为他家里的天花地板、桌椅板凳、电脑电话统统都在唉声叹气,这种气氛对你非常悲哀。如果一个家庭里和和睦睦,快快乐乐,我们到那里去是不是很自在呀?因为他家里的天花地板、桌椅板凳都在嘻嘻哈哈、快快乐乐。同样的两栋房子,一栋房子住人,一栋房子空着,哪栋房子容易坏呀?一定是不住人的房子容易坏。为什么?「你们都不来理我,我也破罐子破摔算了。」
要懂得,天地万物都是有情,都可以跟我们道交感应。成佛、成菩萨,做鬼、做畜生,上天堂、下地狱,命自我立,就看你怎么样用心。「修心」可以当下了生死,悟后「修行」可以成究竟圆满之佛。开悟以后的修行是不是还是修心?都是我们自性流露。这叫「应供」。
如来十号第三,叫「正遍知」。可以分说为「正知」与「遍知」。「正知」,知道万法都是一个念、都是一个心,在佛法里叫「总相智」。阿罗汉证得人我空的总相智;通教菩萨证得人我空、法我空的总相智。「遍知」叫「道种智」,知道万法的来龙去脉,也叫「差别智」。所以这个总相智、一切智,一般地是从总体上、全局上、根本上、战略上来对这个世间万法的观照、认知;差别智、道种智带有方法论,从具体、个别、局部、战术上来观照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总相智、一切智一般与世间法里的世界观相对照,差别智、道种智与世间法里的方法论相对照。这两种智慧圆融圆满,叫「一切种智」。这是圆顿大法的智慧,是如来果地的智慧。
举例子讲,我把手掌升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五个指头,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这就是叫道种智,或者叫差别智。我们眼看手掌,心是不是能看到拳头?你知道这些手指都是一个拳头变现出来的,这就叫一切智,也叫总相智。那么把道种智和一切智圆融以后,你不仅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而且知道一加一等于一,一加一等于八都是我,这就叫一切种智,圆融不二。
「正遍知」可与「如来」相对应。我讲了这么多话,是不是都是各种各样的差别智?讲之前在不在心里?那就是总相智。当我讲出总相智就是差别智,差别智就是总相智的时候,就讲出了一切种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无量的万法,我们随拈一法都能讲得清、道得明。提醒各位,你们要非常非常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这些说法你到哪里都找不到,佛学大辞典也找不到,这叫我们当下明心见性。
如来十号第四,叫「明行足」。可以分说为「明足」与「行足」。明足证菩提果,行足证涅槃果。也把它说为「两足尊」。两足尊可不是美国人理解的两足尊,说我们的脑袋拜倒在佛的两足之下,表示对佛的恭敬。这种解法能使众生对佛升起恭敬心,能得福报,但是与开智慧没有关系。「明足」,是明心见性,见「一心三藏」之法理法义;「行足」,菩萨万行,无量智慧德能来庄严,叫「行足」。「明足」实际上就是「正遍知」。怎么「明」?明白了道种智,明白了一切智,明白了一切种智,在佛法里也叫「智德」。「行足」在佛法里也叫「断德」——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习气而成为菩提,了生脱死,证如来果位。特别强调,没有明足,你行足不了。菩萨万行你怎么修?谁都没有办法修。
如来十号第五,叫「善逝」。「善」,在这里解释为善于;「逝」,就是逝世。善于干什么?善于死,也就是「死得好」。世间人讲死得好,认为你是骂人、挖苦人。在这里来讲啊,却是正法。怎么叫死得好?死得好的当下就是生得好,你没有死才叫死得好。凡夫死的时候很痛苦,来世还要下三恶道或者六道轮回,不叫「善逝」。
修方便法、修些外道法的人、升天的人,他死的时候没有痛苦,笑眯眯地走,可以坐在那里走,可以站在那里走,也可以躺在那里笑眯眯地走,但他修的是人天福报,修的是色身调整,在气功里叫坐化,也不叫死得好。
阿罗汉、辟支佛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证得一个人我空,他不敢再现人相、天相、鬼相来教化众生,也不叫死得好。为什么?他有恐惧心啊!生怕再现人相、天相再受轮回,他不自在。
通教菩萨证空性,他不能以无量的色身三昧像圆顿菩萨那样广结善缘,也不叫「善逝」。即使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在究竟圆满成佛之前仍然有生死来去之形,愿身再来的菩萨也投胎,他死了以后也不叫「善逝」。
唯有究竟极果如来方称「善逝」,不住生、不住死、不住中流,生当下就是死,死当下就是生。他证得一切的万法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息息相关;大至佛刹、小至微尘,有相无相,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叫「善逝」。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证得「善逝」。这个「善逝」用四种涅槃来讲,叫「无住大涅槃」。极果如来不住于一形一相,而住于一切形,住于一切相,这叫「善逝」。以此我们来观照,佛法不可思议,心法不可思议,众生法不可思议。
如来十号第六,叫「世间解」。这个「世间」包括世间、出世间以及器世间。世间、出世间是讲正报,讲有情,器世间是讲依报、讲无情。究竟成佛以后,对三千性相、三世间一切的万法全部见到、证到,然后以此教化众生,叫「世间解」。前面的「明行足」、「正遍知」都是「自利」,后面的「世间解」是「利他」,这是诸佛菩萨自利、利他的两种功德。圆顿大教的菩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世间解」。一切的万法随手拈来,你给我讲个一清二楚,叫「世间解」,与辩才无碍智相对应。
如来十号第七,叫「无上士」。这个「士」,在传统里是对那些有权威、有地位、有作为、有名望这样一些人士的尊称。「无上士」,不要理解为是世界冠军、是头等的大好人。那样的话,你把佛变成一个鬼王,变成一个英雄好汉,不能体现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没有上,没有下,没有前后左右,没有内,没有外,没有空,没有有,万法都是圆融为一个本体。
如来十号第八,「调御丈夫」。这是说,教化众生,我们要讲究智慧。「调」,一般地是指用慈悲、柔软、善良、耐心的方法去帮助引导那些比较正直、慈悲、善良的众生,或者一些胆小的众生。「御」呢,一般是指用恶劣、残忍、暴力、打击乃至伤害的手段去强制管理那些刚强、顽固不化的劣等众生。这是用方便说。用究竟说,残忍是特种慈悲。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下劣心、牛羊眼去妄加评测同修、同事和老师。
所以一个道场刚刚兴起的时候,一般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来的都是佛;人多了以后,就采取比较有压力的那种手段强制管理,否则要乱。有些佛呆子可多话了,你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的时候:「哎呀!这哪像个道场啊?慈悲出祸害!」;你采取一种暴力手段的时候:「哎呀!佛氏门中慈悲为怀呀!」总是他们有理,正法总是没有理。特别是大乘道场,我们以包容为主。不管你是强盗土匪、卖淫嫖娼,只要你来,都是我的老子,都是老佛爷,我都要帮助你!
老师对学生有的就要打,有的就要骂,有的还要哄,有的还要骗,无非是慈悲。任何人不可以去妄加评论,「哎呀,师父怎么不平等啊?」就是这种不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人怎么可以平等?因为人本身就不平等,你怎么用平等的办法对不平等的人?这叫平等吗?要明白。你不要说对别人怎么样,对你就怎么样。对你怎么样是你的问题,师父必须采取这种办法教化你。哪一个师父不想自己的弟子能成佛成菩萨?你不成佛成菩萨,老师要受你的牵连、拖累啊!你看那个天王殿,一进门是谁啊?弥勒菩萨。那就是「调」,挺着个大肚皮:「来啊!大家都来啊!」弥勒菩萨后面是谁?韦驮菩萨,拿着个大铁棍:「你给我老实一点!你不老实就对你不客气!」那就是「御」。
「丈」,就是丈量,带有权衡、比较、分析、测量之义。该调到什么程度,该御到什么火候,他要权衡比较。「方丈」,是教化一方的教主,不是山头王,不是庙主。后面的「夫」是感叹:「哎呀!你真是个调御丈啊!」在这里是个语气助词。
如来十号第九,叫「天人师」。顾名思义,佛是天人和俗人的老师。那人家就要问:佛是十法界一切众生的老师,怎么就只讲「天人师」?这就是佛的良苦用心。十法界是指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四圣法界,和天、阿修罗、人、鬼、畜生、地狱这六凡法界,加起来是十法界,其实是无量法界。佛对十法界的众生都有教化的责任和义务,为何对人道和天道情有独钟?
打个比方。一对父母生了一大堆儿女,其中总有一些比较富贵、比较健康的人,也有一部分比较贫穷、多病多难的人,是不是?你想父母如果有一点点能力的话,他应该帮助那些富贵、健康的儿女,还是帮助那些贫困、多病的儿女?一定是帮助贫困、多病的,是不是?这就是平等法。四法界的圣人已经解除了后顾之忧,而六道凡夫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佛应该是锦上添华,还是应该去雪中送炭?
那么六道凡夫里,如果仍然按照雪中送炭,就应该给予三恶道的众生帮助。可是佛心有余力也有余,问题是三恶道的众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太糟糕,他没有办法接受佛的帮助。佛也不度无缘之人啊,它没有这个福报。地狱道的众生一天一夜万死万生,枪打、炮轰、刀劈、下油锅、上刀山……你说:「阿弥陀佛!听我来传法。」他忙着受苦都来不及,如何能定下来?你把小孩子打得嗷嗷叫,还说:快点!跪下来念佛!他能跪下来吗?饿鬼道的众生惶惶不可终日,饱汉不知饿汉饥啊!那饿得浑身发抖啊!你叫他听经闻法,他能听吗?畜生道的众生不用讲了,它没有这个智慧。所以有根机的人情愿在地狱里受苦能听到佛法,也不愿意在天堂里享福而听不到佛法。因为听不到佛法就要堕落为畜生道,那些癞蛤蟆、那些青蛙,你讲法它能听得懂吗?它听不懂啊!所以佛对这一部分众生是爱莫能助,自然而然就在人道、天道里用功夫。不妨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在人道、天道的又是哪一道为主啊?人道。
由于天人只有福报,没有灾难;只有光明,没有黑暗——特别是从第三层天以上,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天人自己就是一团光,所以第三层天叫夜摩天。由于福报太大呀,他生不起精进心;由于只有光明没有黑暗,他没有办法通过分别比较来开智慧,所以在天道的人不容易成就。佛在人间讲法的时候,有智慧的天人会来听法。人道既有苦,也有乐;既有黑暗,也有光明;既有是,又有非,有利于我们通过分别比较来选择正法、善法,有苦有乐有利于我们奋发图强。
佛在《无量寿经》怎么讲?在娑婆国土修行1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100年。在另一部经讲,西方极乐1天的感受,相当于娑婆世界的1个大劫。1个大劫少说52亿年,多说百亿、千亿、万亿年。所以你看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及《楞严经》第六卷所讲观世音菩萨修行耳根圆通法门,其中就有一段讲,有些天人情愿舍去天堂的福报到人间来修行,还要求观世音菩萨帮忙。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正法难遇,即使佛陀在世,那么多剃度弟子没有听到正法;等他讲正法的时候,可能不少人就已经往生了。可是我们现在不仅闻到佛法,而且当下闻到正法,要作何感慨?全世界50亿人有宗教信仰,可是能够闻到正法的有几个人?要好好想一想啊!道场难逢今已逢,这是不是我们的正法道场啊?凡是讲解《法华经》《楞严经》的道场都是正法道场。
如来十号最后一个,叫「佛世尊」。你可不要像一般人讲:佛——世出世间最高贵的人,我们要尊敬他。你这样只能培养恭敬心,得到人天福报。这个「佛世尊」,它没有讲无量尊,也没有讲一尊,讲到「一」即已落入分别,「一」都是对待法。所以这个第十号最后带有总结性、概括性。「佛世尊」,没有一、没有多,就是这么个「尊」,就尊在这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多无量,其小也是无量,它没有量。
这十种佛号讲到现在,就好像是在讲科学,好像是在讲哲学,跟佛讲的其它无量的万法相同不相同?天地之别。可是真正明白这个法理,无量的万法你都可以讲成「妙法莲华」。一切的资生产业、人文科学、天文、地理、语文、数学,乃至泥巴瓦块、树木华草、黄金白银、臭狗屎臭羊粪,统统是「妙法莲华」呀!这一杯水,人喝了就是甘露,天人看到是块石头,鬼道的众生看到是一团火,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在作怪。讲是十方法界,其实是无量的法界。所谓「同分妄见」,是大家共有的、共同认为的一种妄想,它就能造成气氛。至于「别业妄见」,那更是五花八门。我们在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同学,大男孩,上街买了一双红布鞋回来穿到脚上,大家笑他:你这个东西,怎么男子汉穿女同学穿的红鞋?他说:不是啊!这是黑鞋,你们胡说!那就叫「别业妄见」,是他自己的业障。好,经题的第二个字「佛」,暂且讲到这里。
经题第三个字,顶。什么叫「顶」?每个人都有头顶,但是谁能凭空看到自己的头顶?看不到。虽然看不到,你有没有头顶?要深信不疑,明心见性即在于此——你看不到我们的真心,你就相信我们就是一个真心,就是一个「如」变出来的,就跟相信自己有头顶一样。有些人呢,你说哪个明心见性了,他要跟你拼命,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攻击你,诽谤你。这是众生本能的嫉妒心、下劣心,他不愿意别人明心见性;他认为自己不懂得明心见性,别人也跟我都是一个样。他哪知道人与人之间天地之别。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不可以以自己的下劣心去看待同修、同事、老师、伟人、圣人。这一点很重要啊!
我到太原去讲了一课,许多同修认为自己明心见性了,还有些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明心见性,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成佛。除了释迦牟尼佛和六祖慧能,没有一个人能够明心见性,能够成就。这不是弘扬佛法,这是取笑佛法,这是与诸佛如来唱对台戏!《法华经》《楞严经》讲任何人都能成佛,任何人都能当下成佛,一切众生皆能成佛,问题是你要遇到增上缘。包括天、人、鬼、畜,只要因缘具足,放下我执,都能成佛。所以「大佛顶」,是不是有智慧的人才能观照到?这是考察我们的根机。
如来密因:是对以上「大佛顶」三个字概括,这就是「如来密因」。「因」就是表真理,表本。没有「因」,什么都无从谈起。「因」之所以「密」,是迷惑颠倒的众生不懂。他本身就是「因」,本身就在「因」,他却不懂得这个「因」。「密」在哪里?「密」在其中,非经过来人指示而不可破密,不可见密。《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破天机之法,就是如来灌顶之法。
《楞严经》五种标题,其中一个就叫「灌顶章句」。我在这里传「一心三藏」是不是在给大家灌顶?是不是在给你们摩顶呐?佛给阿难摩顶:不要怕,我马上给你传大法了。而现在佛法里却搞得那么糟糕,一些歪门邪道随便来摩摩顶,就可能被糊弄得团团乱转。我跟你讲,凡是这些做怪的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讲错了,愿受恶报。哪有这个道理?谁给谁摩顶?我有时也给人家摩摩顶,比如看到小孩给他摩几下头顶,哄哄小孩:你真乖,来听经,来拜佛。那是安慰法呀!
「如来密因」:那个「如」是不是密因?「来」是不是相?通过相来破这个密,来解这个因。如果用因果关系来对照,「如」是不是因?「来」是不是果?因如而来,这叫「如来密因」。念佛拜佛是不是因?这不是因;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缘。「因」带有根本之义,「缘」带有方便、权宜之义。
修证了义:这是对「大佛顶、如来密因」的高度肯定。「如来藏」道理彻法底源、究竟圆满呐!《楞严经》被诸佛菩萨封为什么?降魔杵。一切的妖魔鬼怪,包括佛门内部的外道,在「一心三藏」面前统统原形毕露,都必须拜倒在「一心三藏」这个法理之下。《楞严经》也是试金石。你讲的到底是正法还是邪法?唯以「一心三藏」来检验。任何人不可以强词夺理,这是老佛爷金口玉言。《楞严经》还是照妖镜。你不要讲得天花乱坠,也不要以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能怎么样。只问你懂不懂「一心三藏」?
真正明心见性的菩萨没有我执,既可以把自己说得比天还大,也可以把自己说得连乌龟王八蛋还不如。明白吗?这是教化众生的智慧。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现相。我在这里是不是传大法呀?我们要把释迦牟尼佛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弥勒佛下世前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就要靠我们用各种善巧智慧。这也是佛的教导。
怎么叫「了义」呢?更妙了。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叫一了百了。「如来藏」心地法门是「全性起修」,叫果教派。怎么果教派?它是无华果,即因即果。按照印光大师所讲:「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听明白了就成佛了,最高一念达到等觉水平。「华开莲现」,有些人讲的可天真了: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派了一朵妙莲华把我们接到极乐世界,华一开,阿弥陀佛来跟我握手。华开莲现喽!其实不是的。「华开」是表因,「莲现」是表果。莲华开华,莲子当下现在其中。也就是说你明白了「如来藏」,你就是如来藏,叫「了义」。
《阿弥陀经》讲:「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就是「了义」之法。可不是像有些人讲的那么天真:极乐世界的菩萨呀,有神足通啊!吃饭前去供养了无量佛,回来的时候正好敲板子吃饭。极乐世界的菩萨还要吃饭吗?我们娑婆世界天上的凡夫都不要吃饭。「即以食时」是以吃饭打比喻——吃了甜食就是甜嘴巴,吃了咸食就是咸嘴巴,吃了苦瓜、辣椒就是苦嘴巴、辣嘴巴,吃了臭豆腐你就是臭嘴巴,表即因即果。比喻我们听了佛法,你把阿弥陀佛悟解为一个人,你就得人身;悟解为天,你就得天身;悟解为鬼王,你就得鬼身;把阿弥陀佛悟解为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人,就是一尊佛,你就得佛身。妄想心见到真心,妄想心当下就是真心,叫「还到本国」——「本国」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阿弥陀经》是讲这个法呀!
另外一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临」是表道交感应,「命终」的「终」表圆满。这是表妄心见到了真心,我们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命与不生不灭的法身慧命圆融为一个本命,叫「临命终时」。诸佛菩萨有没有讲哪个人死了以后往生?都是活生生地成就。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修行人跪在那里请一个法,佛再开示,然后给他摩摩头。好!成就了!往生了!有没有讲:「好,现在把他给我扔到火葬场去!」有没有这样讲?法华会、楞严会,无量的菩萨成了佛、成了菩萨,有没有讲当下来了几万部大卡车统统拉到火葬场去?你们可不要害怕,不要以为一提到往生就是死啊!不是啊!你连什么叫往生都不懂,还在那求往生,求什么往生?因为《阿弥陀经》被说为「法华秘髓」,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如来藏」心法来给予解释。这是不是在讲「修证了义」?就了在这里一了百了,没有什么好拖泥带水。
《法华经》也是这样讲:读一句《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即蒙佛授记。这个一念欢喜心,你可不要打妄想:我读了《法华经》,哈哈!《法华经》万岁!我生了五个欢喜心,成佛了。不是的。这个「一念欢喜心」就是懂得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一念之所变现。《大方广佛华严经》怎么讲?「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问题是「初发心」,你发了没有?「发」,就是成就的意思。「发心」,把这个心发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这个心」,这个心要达到这种境界。《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是不是三部王牌呀?这些法不需要老师来解释,一目了然,只是因为我们心不往那上面想而已。只要我们好好用心悟,这些法都不需要解释,一看就懂。为什么我们不敢相信?
在《佛藏经》倒数第三页,「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波旬魔王与魔子魔孙嚎啕大哭发恶誓,流着眼泪发恶誓是不是最毒啊?!我就是要叫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只知道读、只知道诵,而不懂。所以我们现在只读、只诵,而不解其义,多可怕啊!难怪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离开了这两部经,你怎么样修都不能成就。你能成就,那就是文殊菩萨在打诳语,诸佛如来在打诳语。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了义」法,了生脱死之法,唯有搞明白「一心三藏」,一了百了。
诸菩萨万行:这是虚晃一枪。一切菩萨,一切的行持法门,怎么了?
首楞严经:「首」表第一,「楞」表坚固。一切的无量的法门,《楞严经》是第一坚固之法,无法不破,还无法不收,无法不包,无法不我,无法不成。
所以「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就是在肯定「大佛顶」之法,肯定「一心三藏」之法是密因,是了义,是第一。古人说:「自从一读楞严经,不看世间糟糠书」。读了《楞严经》,整个天地万法一目了然,其它世间一切的法都是糟糠,没有必要读了。
那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在经题里属于别名,「经」属于一切经典的通名。对这个「经」字,真正明白了,也是当下成就。
经:梵语叫做「修多罗」。「修」就是「长」;「多罗」是印度的一种树木。这种树叶很大,很坚硬,有利于保存。那么把修多罗翻译成汉语,一开始叫「契经」。中国人图省事,简称「经」。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喜欢简明扼要。印度人喜欢重复啰嗦,各有各的特色,不可以厚此薄彼。中国人的简明扼要显示出中国人的刚强、干练、果断;印度人的重重啰嗦,表现出印度人耐心、细心、慈悲。你看佛讲经,本来前面长行讲了,后面短行里又在重复。但我们在解释的时候要按照「契」字来解,这个不可省略。怎么个「契」?「上契诸佛智慧,下达众生根机」。佛所讲的一切的经典,就像一条纽带,像一座桥梁,把佛、众生、万法连持为一个本体。自古以来的经家从「贯、摄、常、法」四义来解释「经」,无非是解释一个「契」。
所谓「贯」,就是贯通、连贯,而不会混淆、错乱。用方便法来讲,人之常情,一句话、一篇文章必须有条理性。比如说,「我刚刚吃好了饭」。你不能讲「好我吃刚刚」。这样讲,人家要笑话,老师要打病句。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今天是礼拜天,我和老爸到体育馆去看篮球赛。当我们来到了篮球场,那个游泳池里堆满了人。」这个文章行不行?老师肯定要说不及格,重写!佛法也是一样。当年就是用贝多罗树叶刻上《法华经》,叶子连起来据讲八里路长,你不可以有一点点混淆。这叫「贯」。
三藏十二部经都在讲「贯」。刚才讲的那种贯,贯通了世间法,还没有贯通佛法呀!三藏十二部经都是讲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都是讲要行善断恶,这是贯通了世间法。那么到了第一义法,没有善,没有恶;是非、好坏、黑白、正确错误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好也是我,坏也是我;一加一等于二是对的,一加一等于八万九千也是对的。叫糊涂官断糊涂案,统统都是对的,大哥、二哥、麻子哥都是我。这一贯,把一切万法统统都贯起来。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一心三藏」,佛法、菩萨法、天法、人法、鬼法、牛经、马经、狗经、泥巴经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经》。十法界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才叫「贯」。在读懂「如来藏」之前,佛把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说为戏论法,说为牛屎狗粪;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后,戏论法、牛屎狗粪统统都是诸佛如来法身真常,这才叫「贯」。贯也是贯,不贯也还是贯。说天道地、讲到底,十方三世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叫「贯」。要想一想,你平时的修行贯了没有?身、口、意这三业贯了没有?
所谓「摄」,凡是佛所讲之法一定能摄受人、摄受众生,凡是众生一定能够摄受佛法。被视为天书的《楞严经》为什么我们一听就能懂呀?因为我们就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就是我。除了《法华经》《楞严经》,其它任何一部经没有这样说法。在好几十部经典里,包括《圆觉经》等等都提到「如来藏」,但是详细解释「如来藏」的只有《楞严经》。所以「一心三藏」贯通万法,摄受万法,并且为万法之所摄受。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不是一个摄像机?要当心啊!《楞严经》讲了「六交报」,你这个摄像机摄到了真善美,你就是真善美;如果摄受到假丑恶,你就是假丑恶。世间法里讲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看到别人杀人放火,你受不到法律的惩罚,与你无关;但是在佛法里,你看到别人做坏事,听到别人说坏话,甚至怀疑别人做坏事,你都要受惩罚。
所以我经常告诫弟子,千万不要把别人往坏处看,不要把别人往坏处想,不要把别人往坏处说。你说了以后不仅自己受报,听你说的人还要受报,你罪加三等!在小乘法里跪在佛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老佛爷,我昨天做了个大坏事……用大乘佛法来讲,你本来做了一件坏事,忏悔一次你就变成两件,忏悔三次就变成四件,你试试瞧。我们的心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你输进了烦恼的种子,必受果报!现在修行人内部都喜欢搞人我是非,要明白呀!因为我们这六根就是六个摄像头,只要摄进去,就必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楞严经》就是传这个法。要好自为之啊!
所谓「常」,带有永恒之义。凡是诸佛所讲之法,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变一个字,擅自增加一个字,擅自减少一个字,否则你是大逆不道。诸佛金口玉言,无价之宝,无价就是无价,你不要有任何幻想,多大的价都不足以来衡量。真理是无价的。那么在有些经典中,有些段落、有些句读、有些文字确确实实很费解。为什么会费解呢?一个是由于时代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语言风格不同造成的障碍;一个是由于佛法文字在流通的过程中出于无意疏忽而造成差错。那怎么办呢?佛法里有特许,叫「存疑」。讲解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当时当地具体的情况适当圆通;但是在流通经文的时候,你不可以随便改动,这是一条原则。曾经有外道来问难佛法:还说什么常不常,你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文字,那些经典都是后人编写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我们对佛法的正信。
那佛在当年为什么不留一个文字?以佛的智慧和神通法力,他完全可以眼睛眨一眨,一本经书就出来了;手一拍,就可以把唐朝的经、秦朝的经、中文汉语的经、藏文的经、英语的经全部变现在各个国家的那个历史博物馆里,是不是啊?他完全有可能啊!为什么不这样干?是不是佛偷懒呐?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现在好像有点头绪了。佛就是要求我们不著文字相。讲经说法一定要变成自性流露,不可以像读报纸、念讲稿一样。所以我要求所有讲经说法的法师,一定要离开讲本,讲真实义。刚上台的同修情有可原,你要有笔记本有备无患;一般地讲过两三年以后,一定要离开讲稿,你才能讲出自性,你才能当下成就众生。可是没有一个语言文字来讲,何以叫后来人相信?所以无分别不妨分别,佛的弟子大众通过回忆,而把佛所讲法整理成文字经典,并且流传于后世。一定要注意,不要执著在文字相上,我们要看到文字以外的东西,我们的智慧观照要超过文字的层面。
佛灭度以后,由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五百阿罗汉组成集结经典的僧团,由博闻强记的阿难登台,将每一品、每一章、每一句、每一字当场说出,经五百阿罗汉百分之百举手表决通过,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句话就必须重写。古今中外有什么样的经典、文献能够做到如此地缜密?这是独无仅有。
那么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有些是由梵文直接译成汉文;有些是由梵文译成藏文,再由藏文译成汉文。佛法在中国的流传跟其它宗教不一样。其它宗教是随着外国人侵略中国,作为一种文化侵略强加给中国人,造成一种既成历史事实;而佛法的传承是由于帝王对佛法的恭敬迎请而来。
在过去清朝以前,那些大的寺庙、方丈就跟地主一样,都有田产,农民种这些地要交租。这足以证明中国历代帝王对佛法的恭敬。所以中国对佛经的翻译,同样体现出当年印度五百罗汉集经的那种气氛。由皇帝亲自任命当朝宰相或者状元协助,召集全国进士以上学位的才子和中外高僧大德,共同组成一个译经道场,一般都还是出家僧人为主译。
在清朝乾隆皇帝之前,出家人要经过严格地挑选。第一个条件:你必须具备进士以上的学位(到现在为止,一些南传佛教国家以及日本那些出家人,如果没有大学文凭是不能出家的)。进士学位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下面是举人,举人下面是秀才,考到举人就可以有官做。由于出家弘法是最伟大的事业,这种人连做官都不在话下。然而,放弃做官来出家也正显示出他的真诚。不光是具备进士学位,还必须经过地方政府考核、评审,左邻右舍来证明这个人在社会上很正直、很孝顺,再上报皇帝批准,朝廷发放度牒,他才能出家。唐朝皇帝李世民有评价:皇帝、将军、元帅不能称为大丈夫,唯有出家人才可以称为大丈夫。
乾隆皇帝看到出家这么好,何必来限制他们呢?他老人家做了一件好事,也做了一件坏事——坏在哪里?从今以后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造成当今社会上的人看不起和尚,他明明知道和尚高尚伟大,他都不愿意让家里人出家。为什么?他害怕更多的人来轻视出家人,他认为家里出一个和尚就丢脸。所以我们出家众要生惭愧心呐!我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和尚?和尚是来了生死的,要来受苦,要来受气,我们为了众生连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和尚如果为了钱,必下三恶道。做一个假和尚不仅仅是对不起三宝,更主要的是对不起你自己的法身慧命。
所以给我当剃度弟子,有两句话必须讲在前面:第一要来受苦,第二要来受气。我这个师父是不讲道理的师父。在道场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不要指望出了家就跟极乐世界一样,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你都要包容,都要忍受。忍下来了,你成就了。就是赵朴初老居士所讲: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再难你都必须要忍。因为我们修的是出世法,没有什么好强词夺理。这是修的没有道理的道理,你不要指望在这里还有什么道理好讲。什么道理都没有什么好讲的,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当下!天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鉴于社会上对出家人这种看法,是出家人自己把事情做差了,不能怪社会上的偏见。但是也不能千篇一律来看待,要么都好,要么都坏。一个宗教、一个团体其中都不乏有些败类,也不乏有许多正人君子。古今中外都是一样,没有哪一个团体是铁板一块。正法道场过去有些黑暗的事,今天有些黑暗的事,将来还不可避免会有种种黑暗的事,但是绝不影响正法道场的光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当然出家人要自尊自重,要不然怎么叫修心啊?
好,回过头来再来讲以出家人为主形成的这个译经道场,多达几百人、几千人在一起,也像当年印度那样,一人为主,二人为副,先把梵语翻译成汉语,当场宣布经全体通过了,再由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我们现在看的《乾隆大藏经》,就是经过乾隆皇帝批准的。所以我们对法宝啊,要恭敬!要相信!古今中外没有哪一部文献经典的整理像佛法这样慎重,这是出于对真理的崇拜,而不是个人崇拜。这是讲「常」。
再讲「法」。「法」跟「常」大同小异,都是讲在时时、事事、处处不可以离经叛道。「常」,是在文字上来约束,「法」,是在行持上来约束。凡是佛所规范的一切的行持——三皈五戒、菩萨戒、比丘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等等等,修行人都必须依教奉行。不管在哪一个时空点,我们都不可以违犯,特别是这些根本大戒。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般规范性的小戒我们可以通融。比较常见的,比如像佛当年在印度的时候,规定出家人只准穿三衣,超过第三件,半个月之内你要供养出去,否则视为破戒。那在我们这里不可能,我们身上可能十多件,像这些情况可以通融。
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假密宗吃肉的问题。这个不讲清,会使许多同修误入歧途啊!当年的西藏跟印度一样,也是盛行修行的国土,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种种宗教信仰,但大多数都是修外道。吃肉这个习俗的由来么,第一,因为当年的西藏只长草不长五谷,长了草喂动物,人再以动物为肉食,想吃五谷杂粮,谈何容易啊!第二,西藏属于高寒地区,没有足够的动物脂肪不足以补充热量。第三,西藏的习俗有天葬,人死了以后不是火葬或者土葬,而是人一死,就由天葬师把尸体用刀砍碎了,再扔到荒郊野外喂食动物,所以死者当生债务当生了。
但是,在今天来看,即使在藏地的密宗也不可以吃肉。可是现在有些喇嘛在藏地吃肉,到汉地还要吃肉;甚至有些居士还把那些喇嘛养在家里,陪着他吃肉,还大言不惭地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要赶快悬崖勒马呀!你说「佛祖心中留」,可以,你能把一个泥巴瓦块、钢钉铁块吃进去,我允许你吃肉,我顶礼你。你以为佛祖那么好做?当年莲池大师呵斥那些所谓的狂慧之人说「酒肉穿肠过」:好嘛!你去吃一口大便,我许你吃肉。
所以,今后再看到这样的修行人,不要看成是密宗和尚,看成是强盗土匪,你就不会造业,懂不懂?那是假和尚,要搞明白。如果说净土的和尚吃肉,那也是假和尚,他不是真修行人。我们看了以后心里不要受污染,可以生慈悲心:阿弥陀佛,希望上天不要惩罚他。你要帮助他消业障,不要生嗔恨心,不要生轻慢心,不可以轻慢假和尚。即使吃肉喝酒,他在这个时代种下一点善根,在将来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第三场法会他照样得度。不管怎么样,他种了善根了。但是假和尚自己也不要以此:「哦!那行啊!到那时得度也行。」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呐!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生之苦你要受啊!
因为我这个讲法是要向全世界流通的,我不怕得罪人,我也没有办法不得罪人。有些人讲:那个印广师?我知道,他胆子最大,什么都敢讲啊!其实我胆子最小,我是不敢不讲。别人敢不讲,我不敢不讲。因为这是佛法,我们必须讲出真理,我没有办法回避。大家明白吗?你回避不了要得罪人,也只有硬着头皮得罪啊!情愿得罪人,不能得罪佛菩萨、三宝和一切众生,是不是?我是权衡利弊。
这是讲「贯、摄、常、法」。这是不是都是在讲「契——契经」?离开「契」能不能讲?也有的把「经」说为「门」,不读经的人是门外汉,不读懂仍然是门外汉。也有解释为「径」,是成佛之路。也有说为「涌泉」,涌泉就是泉水洞。只有把经读懂,我们才能彻法底源,开智慧。也有把经说为「华蔓、华丛」。这是表想成圆满之佛要修无量法门。我们平时讲的「当下成就」是指成分真即佛;要成圆满之佛,无量法门都要修,即使魔讲的经典我们都要修。你以此方便教化无量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现天相、人相、鬼相、畜生相、泥巴相、瓦块相,三十二应身遍入一切国土。也有把经说为「绳墨」。过去有一种墨盒,那个小木盒里面有黑绳,木匠锯木之前先用墨盒里的黑绳在切割处打一个黑色线条状的印迹,然后沿着印迹的地方锯开——也就是把经典作为一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成佛,必须以经为师,来规范身、口、意这三业。
那么对于经典的翻译者,这里也作个简单的介绍。主译人是「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介绍译者,就是在与这些菩萨结法缘,在我们今后修持《楞严经》的过程中,还要拜托这些菩萨多多关照。「唐」,是唐朝,「中天竺」,是印度中部地区的国土。古印度疆土很大,分为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五大区,他出生在中印度。「天竺」,译作「月邦」,有圣贤继化,如月照临。「沙门」,这是对出家修行人的通称,翻译成汉语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菩萨的法号都带有教化众生的含义,不是介绍他因地修行的特征,就是对治众生的种种的习气。「般剌密谛」,翻译成汉语是「极量」,表才华、智慧到了极点。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乌苌国」,是古印度北天竺。「弥伽释迦」,译作「能降伏」。「译语」,般剌密谛法师不通汉语,那么弥伽释迦呢,精通两国语言,可以把梵文翻译为汉语,定言词,成章句,居功至伟。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罗浮山」是广东的名山之一。山上有南楼寺,怀迪法师住于此处。「迪」,是精进的意思,「怀迪」就是常怀精进。「证译」,是负责参详校正,对翻译进一步圆满。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这是一大堆的官帽子。「房融」,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个宰相,为在家居士,受过菩萨戒。「正议大夫」,是唐朝的一个官职,史称正谏,是言官之名;「大夫」,有举荐贤能,倡导正义的责任。「同中书」,同就是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在唐朝相当于宰相一职,主要负责处理政务,掌管王言,彰显法度等。「清河」,是房融宰相的出生地。「笔受」,房融也是状元出身,文采特别好,所以持笔记录译文并作润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楞严经》,语言非常精炼,文义俱佳。



第一卷


序分

下面我们来解释这段正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如是我闻:三藏十二部经每一部经典前面的第一句话必是「如是我闻」,包括《心经》。《心经》的译本有多种,其中一个是《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有「如是我闻,一时」,是全的。那么由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之所以不用「如是我闻」,也有他的道理。因为《心经》通篇二百六十个字就是在讲「如是我闻」。
它是千经万论开宗明义第一炮,不能小看呐!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在标题里就包含了这篇文章的主旨。那每一部经前面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它是不是三藏十二部经的总标题?不仅如此,它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万事万法的总标题、总纲领。纲举目张,不把这个纲举起来,你目张不开。把这个纲举起来,即是明心见性。文殊菩萨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如是我闻」,前面在讲「如来」的时候已经作了解释,同时,它还有几个重要的作用。佛在世的时候说法,从来没有讲过「如是我闻」,这是佛在灭度之前按照阿难的请法而规定的。当时阿难说:「佛啊,您灭度以后,我们整理您四十九年所讲之法,每一部经典之前第一句话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请这个法?印度民族盛行修行,当时的各家各派为了互相区别开各自教派内的经典,所以各自教派内的所有经典都必须用同一句开头语。那些自然外道,以「有」为宗的,每一部经开头必然用「吁」;以「空」为宗的,它一定是用「阿」,这是打比方。九十六种外道的经典开头语都各自不同。而佛法诠释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当然绝对不可以混同于外道。所以佛恒顺世间法,用「如是我闻」作为佛教经典的开头语。这是讲它的缘起。
那么这个开头语形成了以后,起到了四个作用:
第一,是断除众疑。怎么个断疑呢?阿难尊者无量劫以来,虽然没有成正果,但是他非常庄严,心地非常慈悲善良。据说佛有三十二大人相,阿难就有三十。所以当集结经典时,阿难当众复述佛陀四十九年所讲之法,第一句经文——「如是我闻」一出口,大家就明白了,这是阿难代佛传法。否则的话,大家会以为,佛不是灭度了吗?佛怎么又出世了?或者以为,现在阿难成佛了?或者以为,是不是又有佛到我们这里来示现?这也是干扰清净心。所以以「如是我闻」作开头语,大家就都会知道这是佛的临终遗嘱。
第二,息诤。参加收集整理经典的都是证四果的大阿罗汉。你说阿难是过目不忘,这些阿罗汉哪一个不是过目不忘、入耳成诵啊?谁不想登台像阿难那样统领大众,集结经典啊?!但是大家请不要误解,阿罗汉已经破除了我执,他丝毫没有名利之争;但是弘法利生,人人有责。阿难把「如是我闻」一说,这些阿罗汉自然也就解除了竞争的心态。阿难身为佛的侍者、佛的法藏,依佛的教诲讲出「如是我闻」,然后再把佛在各个时空点所讲之法复述出来,这是理所当然。
第三,区别于外道。有些人读经时,他首先要看这是哪一派的经典。所以这个「如是我闻」会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佛法经典。
第四,利于修行。「如是我闻」通大通小,各种不同层次的修行人可以以不同的观照,指导自己的修持。
跟各位讲,有了「如是我闻」以后,万法平等。不管是什么经,泥巴经、瓦块经,只要有「如是我闻」,它就是《妙法莲华经》。遗憾的是,许多人没有讲出「如是我闻」的法义。
比如说,「如是我闻,一时,印广和尚在文峰寺,与二百多四众弟子俱。尔时,印广和尚拿出一个眼镜盒,汝等当知,此即是释迦牟尼佛。说是法已,大众欢喜而去。」这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呐?这是不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呐?但是你必须把「如是我闻」讲清楚。你不把「如是我闻」讲清楚,即使是讲《法华经》,讲《楞严经》,仍然是讲的戏论法。《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如是我闻」。不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你讲万法平等,是诽谤佛法!万法平等,佛为什么讲《法华经》是「经王」?为什么讲《楞严经》是「首楞严」?
同样讲一句话,要看时间,看空间,看众生根机,要看你的境界。明白了「如是我闻」,万法平等也平等,不平等也平等,就是你一个人,有什么平等不平等?还用讲吗?就是这么妙,只看你闻不闻。不闻的人,你再怎么样讲,都是装模作样,不懂装懂,白白地造口业。我们要对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要对众生负责。一个人只要开口讲话就是在做宣传,不是吉祥加持就是恶意污染。言为心声,祸从口出,要好自为之!
至于怎么闻法,就是讲「如来」。把「如是我闻」讲成「如来我闻」是不是一样的?讲「如去我闻」是不是一样?讲「如非我闻」是不是一样?要学会举一反三。明白了「一心三藏」,你讲一切法都是如来正法,都能圆融、圆满、圆通。像这样讲法是不是很容易啊?每一个人都能讲,而且如数家珍。因为都是我们的自性宝藏。
一时:此二字是千经万论开宗明义的第二句。按照世间法来说,上来头三炮最厉害。第三炮呢,就是这个「佛」字。所以千经万论,前三句最重要。外道当年就讥笑佛法:你们释迦牟尼是讲迷信,讲经说法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时日;看我们讲法,在某年某月某日……乃至后来的修行人对这个问题也在含糊:怎么佛讲经没有个具体的年月日啊?他不知道这个「一时」啊,就是讲「如来藏」的真理,就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
「一时」这个「一」,按照分别法说,就是「空如来藏」,就是真心本来面目——这是无分别法。按照圆顿大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一根草、一片叶、一根丝尽足为一真法界,尽足为真心本来面目的全体。但是这样讲呢,很少有人能够接受。所以佛用通教、别教把它逐步开示引导。所以「一多无碍」——「一」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多」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千变万化为万法。「一」就是如来的「如」,「时」就是「来」。按照世间法来讲,时间是不是无量呢?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而这个时间呢,在佛法里又要注意它的特征。在佛法里,有时间必有空间,有时间、空间,必有十法界万法、万相。所以这个「一时」是不是「如是我闻」?「一」即是「阿」,「时」即是「弥陀」,你不要光把它看成是时间。时间、空间、万法、万相都在内。
可见这个「一时」,是继续从另外一种角度来开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这是总讲。按照世间法来说,也足以显现出佛的智慧和「一时」这个名相概念之殊胜。
第一,在佛当年,印度国土四分五裂,全国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纪年方式;即使从世间法来看,佛用「一时」是不是也是智慧啊!如果用什么晋文公八年,那么楚国人看,是楚国哪个王什么年,是不是浪费时间,节外生枝?干脆用「一时」。你们不用对此打妄想,时间并不重要,听法最重要,这不是搞考古研究——要不然三藏十二部经这一部经是哪一时,那一部经是哪一时,是不是又浪费我们许多的精力?正好给外道钻空子,把我们的注意力往那些无聊的地方给引导去。
第二,再从这个宇宙空间而言。第一层天过一天相当于人间过五十年,第二层天过一天相当于人间过一百年。往上数,第三层天一天是人间二百年,第四层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往上翻,八百、一千六、三千二、六千四,乃至一天等于人间几万年、几亿年。而诸佛出世说法是面对十法界,不光是人道。如果按照外道来讲,它是仅仅面对人道说法。就是对人道说法都不能圆通,何况对十法界说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是不是也可以打开你的心量?
尤其是在《法华经》以及其它很多经典,佛为了讲一个大,讲一个多,讲一个长,从空间到时间往往用许多大数字——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数、无量百千万亿等等;恒河沙数的国土化成微尘,每一个微尘又代表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数的国土;然后呢,那个数还是这个数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数的多少多少倍……那这些数字到底是不是这么多呢?也可能比这个还多,也可能比这个还少,并不重要。佛的良苦用心就是让我们随文入观。你这么想象想象想象想象……不知不觉你的心量就会变得宽广。心量宽广以后,同样来听经闻法,他容易明白。你这个心量不断地扩大扩大,自然而然心力是不是强了?心速度是不是快了?心速度快了,是不是亮了?不知不觉中那些烦恼习气不翼而飞。你就感到:哎呀!我现在怎么生不起烦恼来了?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过去你会耿耿于怀;那么现在呢,你心里压根就动不起念头来。这是不是妙法呀?要不然佛讲那么大数字有什么意思啊?我们也不要去计算。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在调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心调得很亮、很清净,并不是来图热闹,这是在讲无上心法。由时间到空间到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佛都是在拓宽我们的心量。
讲到这里,还是世间法意义上的殊胜,还没有讲到根本上去,还是在讲皮毛。那么这个「一时」,到底怎样进一步地来观照?殊胜意义上的方便是什么?
现代科学已经意识到,时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飞船进入太空以后,跟地球的时间差就出来了。我们在梦中、定中,乃至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个不定的量。有时候感到:哎呀!怎么又天黑了?啊!怎么又过年了?对于生活比较轻松的人是不是这样啊?在穷困潦倒、灾难重重、疾病痛苦的情况之下,是不是度日如年呐?两个人犯相思病,是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这是不是叫禅定呢?禅定在相思中,禅定在痛苦中,禅定在快乐中,都叫禅定。
至于我们在梦中梦到未来的事情变成现实,或者在定中、在梦中你会看到过去的事情,说明什么?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啊?就是当下一念。百千万亿年就是当下一念,无量百千万亿年就是当下的一念。时间只是我们的一种妄想。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当下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对时间的执著。这是我们从第二个殊胜的方面来观照时间。这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时间到底怎么来的?
打一个比方。有时候一个人在那里傻傻呆呆的,好像别人看了觉得他有点不正常,然后一拍:「嗳,老伙计,你在想什么?」他醒来了,想了下:「我刚才什么也没有想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告诉大家,这个时候就是「如是我闻」的「如」,就是「阿弥陀佛」的「阿」。你这个时候心里什么都没有。如果始终保持这种状态,你永远也不会老,永远也不会小,永远也不会生病,你就是停止在这种状态,这就是真空。









[tr][/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07: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其面门放种种光:这里的「面门」与后面的六种震动相对应。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都在「面门」?虽然讲意根在心脏,但真正起妙用的是不是在头脑里?这是表「始觉智」。六根对六尘、十八界开始觉悟,首先从六根觉悟,与下面「六种震动」相对应。佛在讲开示之前是从哪放光?是从这里(指头顶),是显现出「不空如来藏」——自己虽然眼睛看不到,心里就知道有头顶。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表根本智慧。在开示了一段法理以后,信众已经有所悟处,这个时候呢,就体现在「面门」,这六根也叫始觉智。「种种光」,是表无量的智慧德能。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这是打比喻,法力无边。你如果真的认为佛后面现许多许多光,不要说「百千日」,有两个太阳的话水陆空众生也统统会变成焦炭。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方便说为一佛出世,面对十方法界讲法,皆得受益。用四悉檀来讲叫「世界悉檀」,普遍能得到受用。讲究竟义,当人当下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就是完整的「普佛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叫「普佛世界」。
「六种震动」,同样作两种观照:先方便观照。哪六种震动?从声音上来讲,击、震、吼。比如敲桌子,这是「击」;那么击了以后是不是感到空气里有震动?量变引起质变,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吼」。我们境界总是不断地提升,定力总是不断地加深。这是击、震、吼。它是表修行中的一个次第过程——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外形变化而言,动、起、涌。我在这儿是不是在动?等站起来的时候,比「动」的幅度是不是要大?那「涌」呢,大家从中间往上涌、往四面涌,是表它波及的面越来越广。这是恒顺世间法,循序渐进,叫做六种震动。
它又分三个层次:动、遍动、等遍动。动,是指本方这一片国土在动;遍动,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说法遍动了全国;等遍动,遍动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讲「动」在地球,「遍动」是整个大千世界,「等遍动」是无量法界。这都是讲方便说。讲究竟说,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所以把这六种动呢,联系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震动。
师父每讲一句法,这六根是不是在震动?这个震动不是那个震动,动到最后牙齿动了,还要掉牙齿了(众笑)。是讲你这个心态在调整,这六根在动。大家明白吗?是这样的动这叫六「动」。动了以后,我们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遍动了没有啊?原来看到这就是茶杯,现在一看到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是不是六尘在动啊?叫「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然后我们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是不是都是我?然后进一步想到这个茶杯是由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有,地、水、火、风是由于我们的心变现而有,是不是动到六种意识界了?十八界整个都在动,叫「等遍动」。
可见,这六动是比喻明心见性的一种过程——第一「动」,首先破除我执,第二「遍动」,破除法我执、人我执;第三,「等遍动」,法我执破除了,变成空了,还要从空出有,一切的形形相相都是我,叫「等遍动」。
如是十方:这就是讲明心见性的境界。「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十方没有哪一方不是阿弥陀佛。在佛法里,有空间必有时间,有时间空间必有万法。所以这里的「十方」是表时时、事事、处处、法法,没有一法不包含其中。这就叫「如是我闻」,这就叫「阿弥陀佛」。也可方便说为佛的神通示现,度化下等根机众生。
微尘国土,一时开现:小至微尘、大至国土,表一切法;也可以讲像微尘数那么多的无量国土一时涌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法在我们心中当下显现。这个「一时开现」,就是华开莲现,即开即现、即悟即入。诸佛出世都是为了开示佛知佛见,令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在这里是预示着佛要开讲这样的大法,让大家明心见性呐!因为阿难跪地求法呀,阿难在七处征心的过程中做了种种的转计。这是一种瑞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里的「佛之威神」理解为我们的报身智慧妙用。通过肉身佛特别的加持力,使法会大众与正法道交感应。「威神」,在三德里是与般若德相对照。「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就是「一心三藏」。诸世界,就是三个如来藏;合成一界,就是一个念。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也不得。听经闻法就是借助佛法来化去我们的贪、嗔、痴种种的习气,而把整个的虚空法界一切的万法刻骨铭心地认识到都是我当下这一个念,把一切世界「合成一界」。这是打比喻表真实义——我们一切万法本来就是一个念。
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我们天天讲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我们不要杀生,每个人每一天讲一万遍,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叫扬汤止沸,说说而已。所以我们发大愿,肩担如来家业,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在这个地球上弘扬「如来藏」的道理,才能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才能拯救一切众生。这叫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发心把这个法要向全世界去流通。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这后面讲得更妙,「皆住本国」,怎么样?十方道场不动而至啊!
既可解释为:诸大菩萨,住持本地风光,而得全体照用。正显根性、尘性,一切诸法,皆是不动周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对显一切众生,皆具此光,昧而不知。若肯舍识用根,当下解脱。(引用自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也可以这样解释: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还有什么十八层地狱,在哪里呀?就在这个房间里,就在我们的毛孔里,就在指甲缝里!你信不信?下午五点钟以后,开了天眼的人好好看一看,大街上人鬼共行,人鬼并肩,你从他肚子里穿过去,他从你腋下穿过来,谁也不会把谁碰伤。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粒菜籽就是无量的虚空。
电视机这么大空间,有好几百个频道。好几百个频道就意味着可以变成无量的频道,无量的频道是不是就在一个空间?你开了二频道的时候是中央台,开了三频道的时候是江苏台;那开了江苏台的时候,二台没有开,中央台在不在里面?(在),但是你不开它,你能不能看到?(不能),虽然你没有看到,它在不在开?(在),这就叫明心见性。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佛讲众生可怜呐!他本来跟佛同样具足如来德性,无量智慧德能在圣不加一分一毫,在凡不损一分一厘,可是凡夫就是因为迷惑颠倒不能证得。「种种颠倒」,后面讲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概括说为「种种颠倒」——心颠倒想、口颠倒说、身颠倒行。
业种自然:起一个心,动一个念,讲一句话,永远永远都不会消失,会作为阿赖耶识的种子永恒地保存。你就是成了佛也不能消灭,叫「业种自然」。现在讲的这些话,做的什么事,在你无量百千万亿亿年以后成佛了,一念当下都能现前。
明白这个道理,要好自为之。我们过去做的种种的恶业,成佛以后也要受报。怎么报?报为与众生结法缘,你去度他,但是也很辛苦;或者生病,也很痛苦。没有解脱的人你要去还债呀!你杀生了,就要被别人杀去;你欺骗了别人,那这一世人家来欺骗你。凡夫的果报与诸佛菩萨的果报不一样:前者是轮回果报,后者是示现果报。
如恶叉聚:「恶叉」,树名,一个枝节必定结出三颗果实,在佛法里比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自从无始以来,一念生相无明为咎,继而三细六粗,渐次产生。我们由原始佛而背觉合尘,产生种种的颠倒分别,这是惑道。有惑便开始造业,有造业即有业种,为将来因,这是业道。有业,则必然受报,产生苦果。所以,惑、业、果三者俱生,缺一不可。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特指「一心三藏」,就是文殊菩萨在第六卷那首偈颂所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你不能究竟成佛。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在「无上菩提」与「声闻缘觉」之间还有不了义大乘。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这都是歪门邪道,但有别于世间法的歪门邪道。这里仍然是好人、善人、行善法,但是不究竟,他连人我空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说,有些人开了天眼、开了天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自以为是明心见性,这是诈骗佛法!鬼都有五种神通,二十八层天的人个个能腾云驾雾、排山倒海,都是外道。因为我遇到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些人手一伸,这个手上站了五尊阿弥陀佛;有些人口一吐就是一道金光、吐出一个阿弥陀佛相来;有些人坐到那里,开了天眼的人你看到他身上金光闪闪……这些与道行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色身调整,连鬼都有这种功夫。
那么作为我们修圆顿大法的同修,在离开这个道场以后看到人家搞舍利子啊、什么肉身佛啊,包括送往生的过程中出现的瑞相啊,我们一定要恒顺,并说:「嗯,功德无量!」这是怎么样怎么样……是要借此把那些不信佛法的人「骗」进佛门、引导进佛门。你不要跑到九华山去:「这个东西给我把他毁掉!是个妖魔鬼怪!」你罪过无量。在那里我们要恭敬虔诚地礼拜,做给人家看,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大乘佛法圆融、圆通。
包括送往生,死人笑起来了、骨头软起来了,与往生不往生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往生来宣传。我们不能以此作为往生的标准,只能作为一种法门方便引导他。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下面佛具体有讲,一个是「生死根本」,一个是「菩提涅槃」,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都叫「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你没有明心见性而在这里修行,等于用泥巴来煮白米饭、蒸馒头,这样行吗?不行,那不是煮饭的材料。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我们由大光明藏沦落到六道轮回有没有开始啊?这是一种没有开始的开始,所以叫「无始」。有开始的话,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永远讲不出来,它永远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就是没有边际,这是不可思议的开始,所以叫做「无始」。什么是「无始生死根本」呢?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今者」,是当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意识心,把它当成我,这是「攀缘心」。我看到这是电灯光,这是攀缘心;我听的你是讲话,这是攀缘心;我吃的这个饭很好吃,这都是攀缘心。把这个东西当成是我了,所以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里说菩提心还带有方便意义。怎么「菩提心」呢?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脑袋能想,那么,在我眼看、耳听、心想之前,这个能看、能听、能想的东西在不在?可以把它方便说为「菩提心」,也就是第七识,也就是意根。可是很少有人往这个方面想啊!注意,我这是方便引导,第七识后面还有第八识,第八识后面还有第九识,第九识后面还有第十识。现在呢,我需要画龙点睛:告诉各位,前面的六种意识心是攀缘心,后面第七识是菩提心,这是几个心啊?一个心。
(以下内容看光盘容易理解,看文字稍逊)
举例来讲,(伸手掌)我们前面的攀缘心在这个指头上。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我们在这里往外看、往外听、往外想、往外讲,这是攀缘心;但是来讲,在我们看、听、想之前这个心是不是在这里?(指根关节处)这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当我明心见性的时候,这几个心是一个心。我们本来是一个心,但是我们执著在前半段,就把后面的半段忘记了;当我们明心见性以后,后面也是我,这前后是不是一个本体呀?
在这段经文中,你不要把两种「根本」变成两回事,两种「根本」就是一种「根本」。比如说这个眼镜盒,你只知道用了前半截的心,而不是用后半截心,后半截是不是也是你呀?前半截后半截是不是一回事呀?只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由于这个浮躁,执著在粗浮的这种意识层面。
「菩提涅槃」这是两个概念:「菩提」,是智德,表见道;「涅槃」,是断德,表证道。把「菩提」与「涅槃」分开讲,这是就分别法而言。
那么,声、缘、藏、通、别的五个「菩提」是有漏菩提,明白以后还要修证涅槃。「菩提」,是觉悟,开了智慧;「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再生死轮回了,身心得到解脱;也可以讲「菩提」是心解脱,「涅槃」是身解脱。在圆顿大法而言,菩提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菩提。
星云大师也讲,修行贵在开悟,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成就的。尤其是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悟,即悟即证!在《法华经》《楞严经》这个法会上一次次地用这个菩萨当下成就的事实来奠定「华开莲现」、「即念即佛」的这个理论基础。要搞明白。《法华经》《楞严经》少则十几处,多说几十处,就是讲听经闻法当下了生脱死!
可是很多修行人就是不相信,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这是因为我们做贱人做惯了,本来当下得到无量珍宝是无比殊胜之事,但他一下受宠若惊,而不敢当真。就跟一个国王的儿子一样,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寄托在平民百姓家里,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是王子。等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接他回去,他受宠若惊。他过穷日子过惯了,根本不相信,「是不是要把我抓过去害我?我怎么可能是皇帝的儿子呢?」可他是不是皇帝的儿子?他就是啊!这是打比方(穷子喻)。
涅槃通常有四种:
一者,自性清净涅槃,也叫性净涅槃,一切众生当下即是涅槃。不管你是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你都是涅槃,不可否认。圆顿大法讲,牛屎狗粪、一粒微尘、一根草、一根丝,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当下就是圆满佛,是一个本体。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你都是一个性净涅槃,你都是阿弥陀,你都是观世音,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啊!你可以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你不懂不信就得不到当下受用。
二者,有余依涅槃。佛当年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讲经四十九年,成道后的这四十九年就叫「有余依涅槃」。「余」了什么?余了这个肉团,依靠这个肉团来讲经说法度众生。
三者,无余依涅槃。他已经成佛了,在八十岁时用三昧真火化掉自己,肉身已经不复存在,进入自性大光明藏。
现在一般人讲解「涅槃」大多按照「无余依涅槃」来讲,这是受禅宗的影响——「真佛无相」啊、「真法不可说」啊。《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几千年以来比较普遍的说法。
四者,无住大涅槃。这就是「一心三藏」,不住空,不住有,不住中流,一无所住而无所不住。有相、无相、是非长短都是我们的一念真心变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空,但是它可以现有、现空、现中,而且是即空、即有、即中,即一即无量。真正成圆满之佛,即当下具足四种涅槃。实际上第四种涅槃是不是就具足前面三种?统统具足了。
「元清净体」,这四个字是表述「菩提涅槃」的特征。所谓「元」,法尔如是,原来如此,本来就是这回事。有的人问到最后,那我们的真心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候来的?这个没有办法讲。它是个「元」,本来就是这样。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就是这样,叫「元」。不能按照世间人的逻辑推理来想,一个事情总有开始、总有结束。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这就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说。其实「没有办法说」是不是已经说出来了?圆顿大法就是这么妙,没有办法说,它也说出来了。
这个「清」呢,是表不夹杂。注意,不夹杂是特对夹杂而言。我们看到是非、好坏、长短、黑白、香甜、苦辣、天、人、鬼、畜,是不是无量杂七杂八的?黄金白银、臭垃圾、老鼠药……是不是夹杂?圆顿大法妙就妙在这里。这也是夹杂嘛,它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我经常讲,这一杯水对人是甘露,鬼看到是一团火,天人看是块石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你讲牛屎狗粪,鬼看了是美味嘉馔;那这个色身呢,修行人在定中可以变成一股风,可以变成一团火,可以变成一滩水,它到底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就是我们一念心变现。好好明白。世界上没有是非好坏长短,是非好坏长短都是我们的心在变现。当你看这个世界、看别人一片黑暗的时候,你赶快忏悔,要使自己的心转亮。那都是你的妄想心!心里黑暗之人往生的前景一定非常糟糕。
「清」,是这样清,在清为清,在浊也为清。这是「妙莲华」的本质啊——生于污泥浊水,妙莲华仍然清香、洁白、微妙。「净」,可以看成是「定」。十法界花花世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我们一定要明白变中有不变、动中有不动,动与不动都是我们的智慧德能。明白了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就是「首楞严大定」。这种大定绝对不是叫你坐在那里像个木头像个石头一样如如不动,你那是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仍然是有为法。用圆顿大法讲,叫「坐鬼窟窿」。
什么叫「首楞严大定」?一天到晚坐在那发呆,谁去教化众生啊?行菩萨道,是转妄想分别心为道种智、分别智,去教化众生。祖师大德到什么地方修禅定啊?最热闹的地方。不在于你事相上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样用心。
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吃饭、穿衣、走路无非念佛、拜佛,无非修禅、修密!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修任何法门,都是「错乱修习」。一定是先明心见性再修无量万法;不明心见性,修无量万法都是颠倒行事。佛在这里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不明心见性就是「错乱修习」。
几句话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怎么看得那么复杂啊?佛在世的时候几句话叫人了生死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要破除这个迷信。到这个道场来,你只要是很认真地听课,都能成就。讲两个半月,是要成就登台弘法的讲师;就成就了生死而言,几句话你就了了。这叫「石破天惊的大法」呀!老天爷听了都害怕,是不是《妙法莲华经》讲的?舍利弗再三请法,佛讲,「哎呀,这个法不能传!」传了以后天人、阿修罗都会害怕、吃惊,连通教菩萨、别教菩萨都不敢相信。不光石破天惊,连菩萨都吃惊。不要怕,瞪着《楞严经》,或者把一些你们非常崇拜的祖师大德、高僧大德的高论放在旁边对照,看我们讲错了没有。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识精元明」就是第八识。由八识中见、相二分而生诸缘。我在这里把《楞严经》的法理法义讲给大家,这些道理在我讲、在我想之前,在不在我心里?虽然在我心里,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有没有任何动静?这就是「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我这个「识精元明」生出什么「诸缘」呢?生出了声音之形,生出了文字相,生出了文字义。「缘所遗者」,当我生了这个诸缘以后,我们执著在外面声音的大小、文字的形相、文字的义理,我们都往外看了,却不懂得往里看,是不是把那个「元明」遗失掉了?
佛讲了,你如果只知道往外看,这是讲的什么什么理,不知道里面那个元明,叫「缘心听法法也缘」。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一定要懂得,讲出来的这个有文字相、文字义,有声音振动的这些东西,就是里面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是一个本体。你不懂这一点,你听法是白听呐!许多人打口头禅,那叫一知半解。
换句话说,你们能听的那个东西,在听之前它在不在?也在啊!那就是你们的「识精元明」。你那个「识精元明」跟我这个「识精元明」能不能分开呀?是不是都在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我在这里讲出来,你在这里(二指)听进来,能讲的、能听的是不是都在这里(中指)?所以我在这里讲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你们听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我讲是不是就是你们讲?你们听了是不是就是我在听啊?有没有老师和弟子?回答「没有」的扣十分。也有也没有。
所以拜我为师的人,第三个条件:你必须要发心来世你要做我的老师!要不然我每次都这么辛辛苦苦的,这个吃亏的买卖俺不干,大家轮流来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与燃灯佛,你们能不能搞得清谁是谁的师父?你根本都搞不清,他全部稀里糊涂的。有些人反而以此来诽谤:释迦牟尼糊里糊涂的,一会儿是燃灯佛的师公,一会儿又变成燃灯佛的弟子,一会儿是文殊菩萨的师父,一会儿又是文殊菩萨的徒孙,搞得莫名其妙。可有意思了!你以为佛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啊?他故意地讲乱,看你懂不懂。这就是叫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你本事再大都不要贡高我慢。
修行人不可以自暴自弃,那么根据众生的需要,有时候要示现尊师重道,并不是老师需要。分别法与无分别法我们都要次第圆融,只看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所以佛有时候慷慨激昂:「老子就是人天师!天人大众都来听我说法!」有时候又把自己装成个掏大粪的老头子、跟乞丐一样。
圆顿大法自在无碍,只是根据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同的形相、身份——你贡高我慢,我比你还要贡高我慢;你是军长,老子是元帅,老实一点;你感到自暴自弃的时候,我比你还要自暴自弃;你是小学毕业,哎呀,我斗大的字也识不到两篓筐,我都能听懂,你为什么不能听懂?大家明白吗?这要根据众生的根机。有时候你把自己讲得很下贱、很谦虚,人家看不起你,「谁听这个东西讲法?走,还不如去听我小孩子念三字经呢!」你有时候把自己说得贡高无比了,人家看着你:「这个人是狂人。走!不理睬他。」
所以我们讲经说法能够得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听众的认可,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讲经者;但你非要得到百分之百的人都来认可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自己要量自己的力,要有自知之明。菩萨说法,不拘一格。
那么「缘所遗者」,「遗」到哪里去了?就在我们迷惑颠倒之中。圆顿大法不是教你怎么念佛、怎么拜佛、怎么去打坐,而是告诉你:你是谁、你周边的环境是谁,告诉你这一切的一切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告诉你一切的一切的来龙去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一步登天。就是把这个「缘所遗者」找出来。把这个东西找出来是不是三句话、两句话就了了?哪有那么复杂的事啊?佛在《楞严经》就是讲啊:「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谁叫你去苦修?谁叫你去认真修?可我们有些现在认为自己能修苦行、能做许多许多事情的人,他听了马上就生烦恼。你想叫他做一本万利、万万利的事情他不愿意做,他只愿意去做一本十利、一本二利、一本三利的事情,慢慢地来。这是我们一种本能的下劣心。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是不是仍然讲的跟文殊菩萨一样啊?「归元性无二」,要成佛首先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路,明心见性以后再去修。那么这里呢,「由诸众生遗此本明」,不能明心见性,是不是?「虽终日行,而不自觉」,一天到晚「行」,你都不能觉悟,不能开智慧。「枉入诸趣」,是冤枉地受轮回。这个「终日」是表无量劫生生世世行都在六道轮回呀!这几千年是一个大颠倒。他不是先从「如是我闻」、从《法华经》《楞严经》明心见性再修无量法门,而是想通过修无量法门来明心见性。没有这个道理啊!事实胜于雄辩。「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是这几千年以来在修行人所公认的历史事实,而佛当年肉身在世,一场法会——楞严法会、法华法会中间几个阶段,每讲一段经、每讲一部经,佛马上宣布多少多少人成就!不离讲堂、不离板凳,当下成就。
有些人读《法华经》、读《楞严经》他是过过而已,要害的东西他是一点点感觉都没有。因为他是以浮躁的心读经,他认为读经诵经就能成就,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去理解去,所以他不懂。有一个人读《法华经》读了十几年,〈药王菩萨本事品〉里打了十个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讲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他还不知道有这个内容。而会读经的人,往往前面第二页不懂的事情,他往下来读到第一百页的时候,里面的人就会告诉他,帮助他读懂。你只要用心,总会有个悟处。
关于「听经闻法当下成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里根本都不要解释,是不是?所以这段经文大家要刻骨铭心。佛就讲: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终日行」还「枉入诸趣」,冤枉,怎么冤枉呢?他还自以为怎么样,到最后还要落入三恶道。有些人「枉入诸趣」太容易了——佛在《妙法莲华经》第三品讲啊,你对《法华经》以及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就会下无间地狱,不费吹灰之力就会下地狱,是不是?但是圆顿大法妙,你一念悟,当下变地狱为佛土!所以我们希望这样的同修赶快觉悟,你可不要恩将仇报。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

愿出生死:小则出六道轮回,中则出部分变易生死轮回,大则圆满地解脱两种生死。今复问汝:这是给他打预防针,你既然有这个心,要老老实实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阿难的第一个回答是含糊不清——他没有讲心见还是目见。
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是心目同时见。佛也不傻,非要问个水落石出。
汝将谁见:你到底用心见,还是用眼睛见?不能让他蒙混过关。
阿难言:我与大众:这就是他狡猾的地方,他把大众扛在前面,哪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在世间法里叫转移注意力。真理就是真理,不在于人多人少,真理就是讲真实。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啊!包括修行人队伍中也有这样。而且有些人下劣到什么程度?他说:「大家都这么认为。」我说:「你这个大家到底有几个人?」他硬着头皮举出来一个两个人,那正好跟他一样都是烦恼习气重的人。
同将眼见:马脚终于露出来了,他不讲心见,认为是眼睛见;到现在还没有转过弯来。前面佛已经讲了,窗户能见吗?实际上眼睛是窗户,心通过眼睛这个窗户来看。人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林泉,虽然是通过窗户,窗户自己能不能看?六根叫内六尘、内尘,跟外尘稍有区别,这个心时时在摆弄它。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佛继续追问。你既然是以眼睛来看到的,那么你「以何为心」?是以眼为心?以心脏为心?还是以什么为心?一直是追问,到底心在哪里?所以这里呢,相当于第二个阶段来征心。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就是前面的攀缘心、六种意识心。你如果能懂得意识心能见的话,相对而言,比眼能见是不是要稍微好一些呢?所以在佛再三追问之下,是不是有所进步啊?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佛在这里是棒喝,相当于现代人的:「胡说!这不是心!」带有一点咄咄逼人的气氛。如果我们听到这个话,是不是也害怕呀?这个心还不是我?能吃饭、能看、能思维、能讲话的这个东西还不是我?那我的心在哪里呀?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矍然:是害怕、惊慌不安的样子。想一想啊,阿难跟佛一起发菩提心,无量百千万亿年的老修行,遇到这样的大法尚且怀疑。所以我们对于身边的同修各种各样的误解,我们是不是应该发慈悲心呢?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即使他们诽谤甚至伤害我们,我们也要发慈悲心帮助他们。情有可原呐!连阿难都还在稀里糊涂,何况这些普通的凡夫?这些人并不是坏人,他们是一时糊涂。避座合掌,起立白佛:这里不是从座而起了,这叫慌乱而失常人之态。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前面刚讲了,攀缘心是生死根本,而阿难不往这方面想。他正是带有一定逆反心理。为什么?他的我执很重,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恨不得来战胜佛。他的悲剧就在这里,因为他太聪明了,脑袋转得非常快。所以佛法里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老实人呢,你讲一他就听一,讲二他就听二,他当下成佛。所谓的聪明人呢,你讲一句话他马上就反驳你,叫逆反心理。这点很重要啊!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这里是进一步解释六识妄心。
前尘虚妄相想:在六尘里属于什么?法尘,即前尘影事。什么叫「法尘」?比如说眼睛看到了灯光,灯光是色尘;耳朵听到声音,是声尘。当我们眼睛离开灯光、耳朵离开声音以后,在头脑里是不是留下色尘、声尘的影子?这个时候可以不经过具体的实际环境,在头脑里就出现这个东西,也可以称为「回忆」。这叫「法尘」,像影子一样;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头脑里再现,叫「法尘影事」。然后呢,大脑就可以不用再看电灯、不用再听声音、不用再闻香味,就可以闭门造车去想象,这叫「前尘虚妄相想」。凡夫在这六种前尘影事里反复地执著,张家长李家短……所以必然在六道里轮回。
惑汝真性:当后台老板的第七识,我们平时谁想得到它呀?虽然想不到它,它在不在?它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你,可我们就是不知道。这里把它方便说为「真性」,是步步引导啊。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我们一直就是这么认为能看、能听、能想的这个心就是我。当明心见性以后——阿罗汉都知道这个肉团身、这个妄想心是贼。佛把组成色身的地、水、火、风这四大说成是四条毒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说成是「家贼」;把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说成是「外贼」,把这六种意识心说成是「贼媒」——为家贼和外贼来搭桥、铺路、搞联系,叫贼媒。这三贼、四蛇勾结起来破坏我们的法身慧命,使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受报,我们却把这三贼、四蛇当成宝、当成我。想一想,我们有智慧没有?顺治皇帝懂了这三个贼,皇帝都不干,毅然出家修道。
失汝元常:「元常」,就是前面的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真性」和「元常」有不同的境界——阿罗汉的等级、通教菩萨的等级、藏教菩萨的等级、别教菩萨的等级,对这个「真性」和「元常」的解释都不一样。我们讲课以来这个问题已经强调过好几次了,不再重复。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说为第七识,比如像阿罗汉那样的「元常」、那样的「真性」,一步一步地引导。
故受轮转:自己的如意宝都忘失了,受轮转是不是很冤枉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当下能得到大福报。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明白,他当耳旁风,半明白半糊涂,他也不愿意去进一步地深究。于六道轮回而言,钱再多、官再大,这些都是虚妄,都是我们的贼。修行人要于此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呀!这是小乘方便引导,对于圆顿大法而言呢,看破放下的当下就要提起来。这四条毒蛇、这三个贼当下就是法器,自利利他。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是不是很可怜呢?讲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真心在哪里。阿难顽固地认为六识心就是我,他供养一切佛、做一切善事就是靠它;当然做坏事也是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有一句经文:「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意思就是讲,不明心见性的人修无量法门、行无量善,都不能成就。何况谁能修无量法门、谁能行无量善呢?佛的教诲啊,我们要刻骨铭心!
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这就是主观武断,他认为离开了这个能想的心哪还有什么东西啊?他看不到。稍微想一想,「我这个能想的东西,在想之前它在不在?」他就明白离开能和所还有一个东西在,一定要追根寻源。
我实惊怖:这是他讲老实话。检验一下,如果你们听了这个法,感到「哎呀!原来如此啊」,或者认为「哪有这么回事」——这是不是两种境界啊?佛讲了,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已经在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善根;而能够提起一句佛号的人,在《无量寿经》讲,是四百亿佛法中种了善根。四百亿跟十万亿是不是有天地之别?有些人你再怎么劝他念佛他也不相信。他自己不相信还好,别人要相信的他还感到怀疑:那些人怎么就相信?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根机。检验我们的根机可不是要贡高我慢——哎呀!我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菩萨——而是要我们去承担如来家业。
兼此大众,无不疑惑:这是他的下劣心。他认为自己疑惑,所以别人也疑惑,这是一种错误的估计。别人是这样也好,不是这样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讲你的想法,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你别开头结尾都要把大众拿起来给自己作掩护。真理与多数、少数没有关系。比如讲「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是一个人都不相信,影响不影响它是真理?你讲名闻利养,就算无量的人都相信,它能不能成为真理?不能。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无生法忍:在不同的次第含义也不一样。阿罗汉的无生法忍,是了脱肉团身分段生死,证得一个空性灵体;通教、别教的无生法忍是破一切相,见人我空、法我空;圆教的无生法忍,没有哪一法不是无生法忍,没有生、没有灭,随缘现生现灭,都是自性变现。我们成佛以后可以把过去死过的无量个身体一念现前;生过无数次的人、鬼、畜生,一念现前。有生、无生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同分妄见也是我。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生、非无生,可以示现有生和无生。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与唯心所造一样不一样?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与别教大法的根本区别,一字之别。孙悟空造出一个茶杯,他必定熟知这个茶杯是我造出来的;孙悟空如果现出个茶杯的话,你能不能看到孙悟空?是他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梦中儿子是不是妈妈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医院里生了个儿子,是变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要搞明白啊!往往一字之差呀,天地之别。所以别教叫「次第三藏」,它有次第性,有「能」与「所」;到了圆教,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真心变现出来的。这是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要讲清这个道理。至于「诸法所生」是先恒顺世间说法,然后以唯心所现来开示。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十法界的正报,凡、圣;染、净;因、果;与依报之大至世界,小至微尘,皆因心而能有体,而能存在。真心不生不灭,而随缘现生现灭,变现一切万法。真心既能变现万法,故真心必有体。真心有体,则其所变现之万法必有体。
草叶缕结:这把物体说到较小的地步。把草叶撕开以后,里面是不是还有一根叶脉,叫「缕结」。诘其根元:刨根问底,问清楚、查明白。咸有体性:有体有性。如果草有体,那就是长条的;有什么性呢?如果用方便法来讲,也有根、有种子,能发芽生长。当然这种「性」在佛法里仍然是相。纵令虚空,亦有名貌:这空旷通达也是一种相。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何况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怎么会无体呢?我们能看、能讲、能听,到底是谁在主宰?要把真面目找出来。清净、妙净就是以上所解释过的,这是讲两个「净」。「清净」,是讲如如不动;「妙净」呢,是讲我们一个念能够现空、现有、显现一切的万法。「妙」,在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佛就是人,人就是鬼,鬼就是天,天就是泥巴,泥巴就是风,风就是雨……世间人讲水火不相容,其实水就是火,火就是水,这就是「妙」。
举个例子:干柴、干煤掺一点水,火力是增强还是减弱啊?(增强)增强了是不是证明水就是火?把岩石放到炼钢炉里,化成了铁水;把一块铜、一块铁、一根金、一块银放在锅里,用火是不是烧出了铁水?(那本来是个固体的东西又没有掺水,完全是通过温度变成了水,证明那个火是不是就是水?即使在世间法里,只要我们细细地用心观照,就可以破除很多的邪知邪见。如果读过化学的同学就明白,在实验室里把一滴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本来就是着火,氧气是助燃。)所以「清净妙净明心」呐,就是要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这个妙心所变现而已。
性一切心:这就是「即一切法」,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自性。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真心当下变现,真心变现的万法当下是不是心?孙悟空变现了茶杯,茶杯当下是不是孙悟空?可是茶杯没有孙悟空的相啊,所以叫「离一切相」。为什么「离一切相」呢?我们的心不是任何一个相,但是它可以现任何一个相。
《楞严经》后面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实际上是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相」?也可以讲「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离相即相。没有哪一法不是心,没有哪一相不是心。那为什么佛有时候讲「离一切相」呢?因为凡夫执著我这个妄心,所以叫你找出来到底哪一个心是你。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之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那么佛在这里批判,说阿难你执著你这个「分别觉观」的「了知性」一定是心。对于明心见性的人,这个分别心、妄心是不是真心啊?就是真心。这是阿难在这个阶段来讲,他仍然有顽固的我执。
所以佛在这里是以邪对邪。因为前面讲了,妄心是前尘虚妄相想,是因尘而有,离尘无体的。既然你有一个真心存在,那它一定是离尘有体的。诸尘事业:「事」,是名词,表万法;「业」,是动词,表万相动静之相。这个「诸尘事业」说尽了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
别有全性:怎么「别有全性」?你说的这个「性」是离于一切的根尘而单独存在。比如说离开这个茶杯「别有全性」,一定有个东西站出来,有名有貌、有形状大小、有方位处所,看得见摸得着,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空如来藏」,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真心,离开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不是有「全性」?但就是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比如,我把拳头变成手掌了,你眼睛看不到拳头,心能不能看到拳头?心看到拳头是不是拳性呐?心能不能看到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与这个手掌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心看到的这个无形无相之性,跟眼睛看到的有形有相之相,有没有区别呀?(没有),这就更能显现出它的智慧。这个拳头就是真实存在,心就能看到。
比如嘴巴讲了「一二三四五」,心里想了「一二三四五」,那么没有讲、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它在不在呀?虽然无形无相,我们用智慧来观照,比有形有相还要真切,非常真切。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那你这个听法之心就是对境起念的,以此类推,见色、嗅香、尝味、觉触、知法,而产生的种种心是不是都是前尘虚妄相想?是不是前尘分别影事?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里的话讲到位了。即使不看、不听、不嗅、不尝、不触、不想,一切见闻觉知、六种意识心统统停止。「内守幽闲」,「幽」,是表无形无相,「闲」,是无动无静,在佛法里一般地把它说为后七转识。怎么后七转识呢?
我们刚才讲到,比如我讲「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头脑想了就变成第六种意识,头脑想之前是不是在心里啊?我们把它说为第七种意识。可是第七种意识来讲,一定要注意,第七种意识后面还有第八种意识。那么第七种意识这前半边的七转识,把第八识里的种子运输到这后七转识;后七转识再来通过六根来对外攀缘,集中在这里。到了这个位置来讲,看上去它是不是没有任何分别心?它时刻在这里等待使用。这叫「内守幽闲」,闲在这里。虽然没有动,它有一个所,「守」是不是还在用心?也有将之说为定中独头意识,也有方便说为第六识中的忘记功能。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我不是非要强迫你,把你这个妄想分别心说成不是真心。你对第六识心,包括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意识心,统统包括在内,自己细细思维揣摩。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如果离开前尘,离开这个灯光,眼睛有没有刺激?离开声音,耳朵有没有震动?离开脑子里那些回忆,你有没有思维?统统没有。这是按照凡夫思维来讲。离开前尘,如果还有分别性的话,也许是你的真心。这是佛再次退一步来讲。那么,再用智慧来观照,离开了前六尘,心有没有分别性?如果没有分别性的话,你怎么能想起来?如果是死东西的话,你前面六种意识心再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这里的「分别性」就是六识。你现在用来分别的这六种意识心如果「离尘无体」,那就是前尘影事。
尘非常住:六尘生住异灭,变化不停。风过去了就没有了,雨落地了就变成水了,整个世界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这是于分别法而言。用究竟法而言,没有哪一法不是永恒常住,它仅仅是示现种种变化而已。永恒常住是无始无终之义,它也生不出来,它也死不回去。在物理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开智慧:不管什么东西,作为一种能量的存在,它都灭不了,仅仅是变化。一碗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它真没有了吗?它只是变成水蒸气升到天上去了,仍然是在啊!一块木头烧掉没有了,它真没有了吗?有没有减少?它变成热量在虚空。虚空是不是仍然在我们心里?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消灭,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出生,示生示灭是我们心的这种妙用。
就像我们以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它就是拳头;拳头灭了没有?还在这里。张家生了一个小孙子,李家死了一个老爹爹,张家的小孙子生了没有?他就是前世的王老八来投胎的;李家死了个老爹爹,他死了没有?他又跑到赵八家里去做了人家个小外甥,是不是?都是不生不灭的。好好想想真心本来面目,我们还图什么呀?
那佛在这里讲「尘非常住」,这是以邪破邪。什么是「尘非常住」?一切东西都是一个念,一真一切真,一常一切常。《楞严经》很难讲的,它是权实并重,在立的当下你要能把它破掉,在破的当下你要能把它立起来。不把「一心三藏」的道理彻底掌握,你没有办法圆融。
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六种意识心离尘无体,离开前面的六尘是不能存在的。六尘如果变灭,那六识必然也不复存在。那你这个心跟「龟毛兔角」一样,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啊!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连心都没有了,法身是不是也不在了?如果用究竟法来讲,你一个人的心断灭了,所有人的心是不是都断灭了?叫一断一切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那我们还谈什么修证无生法忍啊?你讲六识是你的真心,那六识离尘无体,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都不存在,谁来修证成佛啊?在这里「无生法忍」呢,可观照为禅宗的见空性。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默然自失:怎么「默然自失」了?开不得口了,心里感到若有所失。佛讲的这些问题他们已经有所触动——这六种意识心,确确实实不能把它作为自己的真心;可是又不知道真心在哪里;虽然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但他知道自己真实存在。也就是说,自己明明是个真实存在,却找不到自己。因为他不明白真心、妄心当下是一个心,他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只在于他一念的转变。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九个次第之前八定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禅四定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修证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证第九个次第之定。四禅八定为凡夫定,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灭除烦恼。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证得阿罗汉。
不得漏尽,成阿罗汉:这里是什么「漏尽」呢?阿罗汉虽然解脱了分段生死,证到人我空,但是他还有个法我执没破。他与其他人还有你、我之别,虚空世界、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对他来讲还属于是外部的环境,他不懂得这一切的外界都是自己,所以「不得漏尽」。他还漏在人我空里,(证得人我空)还没有进入到法我空,所以只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不能成就菩萨果位。
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这里的「生死妄想」就是讲这个人我空它有一个「空」,是不是跟「有」还相对呀?它仍然是生灭法。这种生灭法只涉及到尘沙烦恼和无明微细烦恼这种变易生死。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这个「多闻」,注意,他是向外闻,而不是向内闻。这里的「圣果」最起码是四果罗汉,这是凡夫中的「圣果」。对于明心见性的菩萨来讲,这种圣果仍然是佛门内部的凡夫外道。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恃佛威神,常自思惟:仰仗佛是自己的老大哥,好像有种依靠,放松了自己的修行。阿难作为佛的堂弟,他有一种美好的妄想。
无劳我修:不需要我认真地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我是你的老弟,又是你的侍者,送还不送一个佛给我当当?这个「三昧」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证果位。佛也好,分真即佛也好,四果罗汉也好,总不会让我在六道里轮回,他是这样想。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却不懂得各人吃饭各人饱。
失我本心: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明心见性呐!知道一个心在,却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地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也就是始终把这个肉团当成是我,把心当成我心里的这么个东西。不知道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真正的出家是明心见性,出烦恼家。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虽有多闻:他是针对自己的特点。无量佛讲无量法,阿难看一次、听一遍,过目不忘,入耳成诵。摩诃迦叶感慨,「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在小乘法里「解行并重」,只解不行与不解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也有区别,真正解了可以永远不落三恶道,这是初果罗汉的境界。初果罗汉一般经过七返人天就能成就;可是阿难呢,别说七返,七万万万万亿亿亿返他还没有证四果罗汉,因为阿难的烦恼习气很重。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这是讲口头禅。现在口头禅很多啊!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修行人。他还能讲「如来藏」——千佛一如、万法皆是我。我有一次拿起一支笔,问他:「这是什么?」他讲:「这是笔呀!」我说:「这个笔难道不是我啊?」「这个笔是我写字的笔啊!」「你不是刚才讲万法皆我吗?」他这个时候不讲「万法皆我」了。这就是口头禅。也有的人口头禅又深一点,你若问他:「这支笔是什么?」「这笔就是我啊!」「那为什么讲笔就是我啊?」「不知道耶。」这叫「说食不饱」,很有意思。
现在这样的口头禅太多太多了。他对佛法没有系统地理解,就在那里随便打妄想,随便造口业,随便诋毁正法,这要受报应的。有些人讲:「那个印广师我知道,那个人胆大呀!什么都敢讲啊!」其实我胆最小,比老鼠胆还小。因为《法华经》《楞严经》讲的,你敢皱一皱眉头,你下无间地狱。你不如实地把《法华经》经理传出去,你将来是周利槃陀伽第二。所以我是最胆小,不敢不讲。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万法止于一朵「妙莲华」,止于「首楞严大定」。因为几千年以来没有人拍桌子、打板凳狂呼乱叫,所以我传这个法大家感到很奇怪。可这是佛的苦口婆心,金口玉言啊。两千多年前,魔王率领他的魔子魔孙,当面对佛发恶誓——他要让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只读、只诵而不懂。谣言重复三遍就变成真理,何况有些谣言重复了无量百千万亿遍?我们都已经麻木不仁。
在座的同修啊,个个都要发大心,要让正法久住于世,要把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弥勒佛下世前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只要我们发心真实,就一定能成就!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讲《法华经》《楞严经》,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敢出来横行霸道。
我等今者二障所缠:「二障」,就是指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种种的习气,障碍我们证涅槃、障碍我们了生死;所知障障碍我们证菩提,障碍我们开悟。就是我们自以为懂得了多少,那种所谓的世智辨聪障碍了自己,不愿意跨出雷池半步。他用已经知道的、既定的所谓的世间的学问把自己捆住了,不愿意再向外探求真理,叫所知障。所以往往世间的学问装得越多,离开真实智慧就越远,这些人也就越难度。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良由不知」,实在是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啊!「良」,是实在;「由」,是原因。「寂常心性」,「寂」,是本不动摇,「常」,是不生不灭,「寂常心性」,就是常住真心,就是「如来藏」。天天抱佛面,朝朝还共起,却不知道真我在哪里。这个肉团不是我,能看、能听、能讲、能吃饭的这个六种意识心也不是我;真正的我就藏在迷惑颠倒中。明白了真正的我,你这个六种意识心当下是不是我啊?就这么妙。明白了什么是真人,假人当下就是真人,从心起用。绝对不是像通教一样非要把这个假人破掉,然后两条腿一盘来证真人。能不能证到?能证到,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人成就。法是妙法,人未必就是妙人。可是圆顿大法通过「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当下即可明白。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穷」,就是迷惑颠倒,没有开智慧;「露」,就是在六道轮回,无处安身;求佛哀悯我这个没有解脱的众生。
发妙明心:既可以理解为求佛用你的妙明心来照照我,也可以理解为来成就我这个「妙明心」,让我知道它在哪里。「妙明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妙」就妙在「一心三藏」,三个东西当下是一。「妙」就妙在不二法门,你讲它是二呢,它性是一;你讲它是一,它是两个相。这个拳头妙不妙啊?眼睛看到拳头,心还能看到手掌,是不是?你讲它是一的话,它有拳头相,还有手掌相,还有锤子相、剪子相、扫把相……无量相,它是不是一?它是无量。你讲无量的话,它就是一个东西啊!这个锤子是不是剪子?剪子是不是扫把?扫把是不是拳头?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就妙在这里。不二法门讲,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同时性相不二、空有不二,叫「妙明心」。这一个拳头就是我们宇宙人生的本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拳头,还有其它什么东西?这是打比方。
开我道眼:就是开「奢摩他」,先从悟门而入。《楞严经》讲到现在少说讲了三次了,要从悟门而入。你不先开悟,不先明心见性,「虽终日行」,都是「枉入诸趣」!
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承担着挽救如来家业、整顿佛法的历史重担!我们不要怕人议论,不要怕人生嫉妒心,不要怕人说三道四,我们只看在如来家业的份上要敢于承担,忍受种种的一切误解、指责与诽谤,这是难免的。佛当年在世也在所难免。佛当年讲《法华经》还有五千人退席,何况我们现在讲这个法?
我们明明讲的是法我是非,但是由于众生的无知,他非要牵扯到人我是非。可是我们没有办法超越,因为众生这个习气在。我讲这个法,包括我自己的弟子曾经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师父都能理解。所以你们只有把这个法真正搞明白了以后,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师父。你们将来也要当师父,明白此法很重要。
所以「开我道眼」,关键性的一些名相概念我们可以用笔做一个小小的记号,便于将来容易找出来,帮助开导一些还在迷惑颠倒中的同修。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他读诵经典不是为了理解而读,他是为读而读,所以明明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法理,他却看不到,像这样的字眼太多太多。
就跟走路一样,你都不知道从扬州到南京怎么走,你不能看到一条路就走啊!人家讲:「那里不行,从这里才能到南京。」他说:「你胡说,我走惯了,是路就行。」他认为法法平等,都能成佛。结果你就跑到安庆去了。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这段经文我们不可以用那种神通的境界来说得天花乱坠,这是表万法同一个本体。
如来从胸卍字:「卍字」,表无漏性德,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卍,还比喻为法轮。这个「卍」字是不是像个轮子?它转转转,车轮转来转去是不是把地上高低不平轧平了?就是表证平等心,万法都是一体,把种种的迷惑颠倒妄想都推平。我们就是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万法都是我,是不是一个平等心呢?通过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我们由凡夫的生死彼岸而过渡到佛菩萨涅槃的彼岸。涌出宝光:表智慧。我们讲了「一心三藏」,破除了邪知见,是不是「从胸卍字涌出宝光」?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这是表我们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就是无量,我们不仅能做佛做菩萨,还能做鬼做畜生,做乌龟王八,做泥巴瓦块。如果一个人的心不能做泥巴瓦块,他能不能做佛?不能。圆顿大法,烦恼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业还是解脱。你信不信?地狱、饿鬼、畜生,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明白这个道理,只在于你感到哪一样自在你就往哪方面去用心而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这是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十方」,是无量的方向,按照世间人的习气把它说为东、南、西、北四方,再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以这十个方向代表无量的方向,向整个的宇宙空间扩散,无穷无尽。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时辰、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动作不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这是「遍灌十方所有宝刹」,所有宝刹表一切的万法。「诸如来顶」,任何一个法都是如来。这里的「顶」,表道交感应,表我们的智慧德能。
「遍灌」,无一不「遍」,不漏一法、不漏一人。只要有人讲「一心三藏」的道理,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加持。谁把这个问题观照得深刻,谁得大利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这一念已经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妙法莲华经》讲得更为具体: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佛并不是鼓励我们,也不是恭维我们,佛是讲真话,就看我们信不信。那么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心力大了,心里光亮了,所以包括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受益。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一念回归到大光明藏,叫「入流圣人」,你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个法要好好地往细处观照。
「所有宝刹」,粒微尘、一根草叶、一堆狗屎,都是「宝刹」。你们听我这样讲法,害怕不害怕呀?牛屎狗屎、黄金白银都没个真实,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真正一念信解「一心三藏」,你就是「从胸卐字涌百宝光,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你一念之中,你的心已经包容了整个宇宙太空一切的一切。要常作如是观照啊!祖师大德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这一只眼就是一念,就是我们的智慧眼,就是我们的法眼。我在法会第一天写的那首偈子:「六动一时法眼明」,就是讲这个法。
旋至阿难,及诸大众:上面是讲普遍,下面是讲特别,特别把「阿难」和「诸大众」点出来,表上齐诸佛,下至众生。生佛一如,无所欠缺。
吾今为汝建大法幢:非《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不可言「大法」,「大法」就是「一心三藏」。「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幢」,是条幅。名将出征时,军旗一竖,条幅一挂,既可鼓舞军心,又可震慑敌人。这是表一种力量。那么这个「大法幢」,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以「一心三藏」作为大法幢号令天下,不可思议。无量的法门、无量的经典都在这大法幢的统辖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纲举目张」——以「一心三藏」为纲,以无量法门为目,纲举目张。万法都要以《楞严经》为纲,它对一切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既是一个独立的法门,又是一个普遍的法门;它既能单独成就你,又可以先帮你开智慧,然后你任选一个法门都能成就。为什么?无量经典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如是我闻」?《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如是我闻」。
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妙微密、性净明心」,就像这样的名相概念在《楞严经》已经出现好几次了。「妙」就妙在「一心三藏」,即空、即有、即中;「微」就微在我们不容易感觉到。我们当下就是「一心三藏」,你之所以感觉不到,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你本身就是「一心三藏」,你却把自己当成了名闻利养、六道轮回。「密」在哪里?它就藏在你身上。一旦开了智慧,当下现成的,不劳修证。怎么不劳修证?我当下就是佛啊!圆顿大法一步登天,你懂得了你是佛,当下即是佛。
「性净明心」,「性」,分别法来讲,透过现相看实质,就是我们的空性、真心,就是「阿弥陀佛」的「阿」,是我们的本性;「净」,是来解释「性」和后面的「明」。怎么个「净」呢?性也好,相也好——后面的「明」就是相,就是「弥陀」——都是清一色,一个人一个念。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其它人,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心」呢,就是概括「性净明」,就是一个心,就是一个念。
得清净眼:「清净眼」就是法眼,就是智慧眼。我们以「清净眼」——以法眼、以慧眼,就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圆顿大教的明心见性只能从《法华经》《楞严经》来当下成就。佛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这样讲:阿罗汉、辟支佛的慧眼是肉眼——他那个慧眼虽然见到了人我空,能看到恒河沙数世界里的种种现相——但他是肉眼。为什么呢?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耳、目、手、足是怎么回事。而受持《法华经》《楞严经》大乘经典的人,肉眼就是佛眼。我们现在没有开天眼,也没有看到什么,但是我们能见到真心,能见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而且刻骨铭心、深信不疑。
这句话我们记好,往往有些人以外道神通来问难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人:你能看到天堂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看到两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开法会的场景吗?这是一种鬼神通,连阿罗汉的神通慧眼、天眼都是肉眼;可是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你就是佛眼。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佛在这里还在紧追不舍:到底你用什么东西来见?因为前面佛已经呵斥他了,说这不是他的心。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仍然是著相。那跟普通的凡夫回答没有二样,换作我们也是这样回答你说你那个光明怎么形成的?肯定是由身体放出的光。
阎浮檀金:「阎浮」,是一种树名,这里涉及到地球的地理情况。太阳系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脚有四大洲,南边的就是南瞻部洲,也叫南阎浮提,地球是南瞻部洲的一个小岛而已。南瞻部洲盛产阎浮树,故又被称为南阎浮提。「阎浮檀金」,是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此处用「阎浮檀金」来比喻佛的形体非常殊胜,也就是常讲的「紫磨金色」。
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他还在著相,认为是从皮肉里放出来的。「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都有光,这是真的。那么,这个光是由皮肤发出来的,还是由心发出来的?《阿弥陀经》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就是讲因果报应,依报随着正报转,那就是华开莲现。你是什么样的心,就放出什么样的光。
《楞严经》讲的一切法我们都可以自己去亲证,只要把心放细,从对名闻利养的执著来反观自性本心。将来在往生的过程中,就靠自性的光明来成就自己。你走到哪里,天上天下都有无量的护法来护持你。因为天人鬼神都开了天眼,谁的光亮怎么样他们都知道。要会用心,修持好自己的心性才能成就。这个不是可以装模作样的,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只要深信不疑:「我已经把我的整个身心奉献给如来家业」,你高枕无忧。别人再怎么吹捧你,你别当回事,大家明白吗?那都是假的。必须是自己知道自己。
那么,我们在对外界的回话要有智慧。比如说有些同修问我,「那你明心见性了没有?」因为我是个讲经的法师,我说,「我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与你没有关系,我也不会给你讲。」他问为什么?我说,「我为了保护你。我讲我没有明心见性你马上就轻慢我——你没有明心见性你讲什么经?我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你不相信,你说我吹牛。这个没有必要跟你讲,只有我自己知道。」各人管好自己就行,大家明白吗?心一回光返照,明白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深信不疑,你就是明心见性、你就是佛。这是不是佛在《法华经》给我们肯定了,给我们授记了?
我实眼观:我确确实实是用眼睛看到的。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五轮」,这是指五个手指,「五轮指端」,张开就是掌、捏起来就是拳,手不动的话不能称为拳。那么是手动了还是心动了?如果没有心,人死了以后你手会不会这样抓来抓去?不会的。我们要在这个上面细细地用心。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这是佛在套他。佛讲,如果没有这个手的话,能不能握成拳?那么因为阿难他执著用眼睛看,所以这个比喻就是在讲,如果没有眼睛能不能看。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看阿难多乖,「嗯,是的。」他毕竟比不上佛的智慧,一套就套住了。他肯定佛的说法是对的。他如果想一想,「这么个道理你还用问吗?」他也许就能开智慧。往往人家问你一个司空见惯的东西,这里面必然就有文章,你就要注意。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你觉得这个比喻合适,也就是说你认为没有眼睛不能见,这个道理不能成立。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为什么?如果没有手肯定不能握成拳。彼无眼者,非见全无:那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就没有见。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盲人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眼睛一闭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开眼看到灯光,眼睛闭起来能看到什么?能看到黑暗。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怎么「见何亏损」呢?因为眼睛是光明球,那个光明球没有了,现的是黑球,它就见黑球。它亏损了没有?没有亏损。天人、阿罗汉、辟支佛可以见好几个大千世界,那我们只能见十公里之内的范围,我们见亏损了没有?没有,我们的见跟他们的见一模一样,而且都是一个见。那为什么我们只能见十公里?是因为被我们自己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大家明白吗?所以我们就要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
所以见没有亏损,这个见,你烦恼习气来了它就见烦恼习气,在十公里范围中是不是烦恼习气?妙就妙在这里。佛来见佛,凡来见凡,因为万法都是一个念,都是一个见。所以「见何亏损」要这样理解。正因为见从来没有亏损,方能示现出它没有亏损。如果它只能见佛、不能见凡夫的境界,只能见万法的大千世界、不能见这小小的空间,那它还真成「亏损」了。它既能见大也能见小,证明它没有亏损。所以法就靠我们心里怎么想就能怎么讲。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他还在钻这个牛角尖,他认为暗就不是见。他这样认为。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暗有别?为无有别?

这第二个比喻是说,盲人看到的暗,与正常人在黑暗的房子里看到的暗,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都是黑暗,没有差别。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见眼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有意思?有一个盲人,只能看到黑暗,突然眼睛治好了,可以看到种种色尘了,如果这个叫做眼睛能见的话——那么在黑暗中的人因为开灯看到了光明,这个就应该叫做灯见了。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灯能看到东西还叫灯吗?那就叫眼睛了。又则灯观,何关汝事:那灯能看到与你有什么关系?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为什么眼睛能见呢?我们眼睛随着房子里的黑暗能够见到黑暗,随着房子开灯就能见到灯光,我们眼睛随缘显见,而不是灯能见。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盲人因为恢复光明而重见光明,不是因为开眼能见,闭眼就不能见了。开眼能见到明尘,盲眼能见到是暗尘。眼睛可以显色,而能见的是你的心,不是你的眼睛。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亦默然:阿难不敢犟嘴了。心未开悟:仍然不能明白真心在哪里。犹冀如来慈音宣示:他心态是好的,还要听佛继续详细的开示。我们「心未开悟」的同修也应该以这种心态来听法,你不要以嫉妒心、逆反心来对待师父的讲法。合掌清心,伫佛悲诲:对待善知识,对待大法,放下我执,以诚恳心随文入观。随着老师的教诲来观照自己的自性本心,千万不可以以逆反心理对待。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小棉华,白而嫩,极其柔软,以此来比喻佛手。「网相」,每个人都有手纹,不一样。手纹就可以揭示我们今生今世的智慧、福报等信息。看手相也是一门学问,但是不能执著。那么作为再来的佛,他那个手相是不是更加殊胜?佛的手端,皆有缦网之相,而且有金光,所以叫「兜罗绵网相光手」。
开五轮指:就是伸出手掌。讲经说法就是「演讲」——「讲」是用嘴巴,「演」是用身体。指手划脚是不是叫演?摇头晃脑是不是也叫演?声音的大小长短也叫演,这是用肢体语言配合声音语言,更好地传达信息,形成一种气氛。当你对法理法义非常圆融、圆满、圆通的时候,你不想手舞足蹈也做不到,明白吗?当你仍然心存疑惑,心里有拘谨时,你想挥手都不习惯。想有演讲能力,就要逐步使自己达到圆融无碍。演讲时,演讲者要观察整个的会场,一举一动就要把气氛调动起来。有的人好打瞌睡,他讲一个笑话,气氛就起来了。讲课是一门艺术,要让听众感到是一种享受——当然,个别的人会有各种心态,他看不惯,又当别论。只要能使大多数人欢喜,你这个演讲就是成功的。诲敕阿难,及诸大众:「诲」,是教诲;「敕」,是帝王法王的命令。
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关于「鹿园」的由来,有一个大因缘。往昔时,印度有一个国王,带领文武大臣去打猎,把一个地方围得水泄不通。这个树林中有两群鹿,一群由释迦牟尼带领,一群由提婆达多带领,各有五百只鹿。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都是两个老修行啊!这是他们过去世中就示现畜生相来教化众生。诸佛菩萨既可以示现人相、天相,也可以示现鬼相、畜生相。这两个鹿王就商量:这样下去到最后不就得被他们赶尽杀绝了?怎么办?后来商量了一个主意,一起来见国王。
国王一看到两只鹿来给他讲话,感到很惊奇。怎么鹿还会讲人话呀?鹿王就跟国王讲:「你把我们赶尽杀绝,你也只能快乐一时。不如你把军队撤回去,我们每天送一只鹿给你进贡,这样你每天都可以吃到鹿肉,我们又可以繁殖后代。」国王一想:哎呀,这个鹿还能讲人话,而且讲得很有道理,就撤退了。
过了几天,在提婆达多的队伍里派了一只母鹿要去送死。母鹿就流着眼泪跟提婆达多讲:「我不是怕死啊!我肚子里怀孕了,能不能先派其它的,等我把鹿生下了以后再去进贡吧。」提婆达多说:「不行,谁也不愿意早死一天,轮到你就派你去。」母鹿没有办法,就找到释迦鹿王把情况讲了一下:「我们的王不允许,你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释迦鹿王一想,达多鹿王讲的话也对,谁愿意去早死?然后说:「这样吧,我代替你去吧!」
释迦鹿王走到国王面前,国王感到很奇怪,说:「难道你们的鹿已经被吃完了,轮到你这个做王的来?」释迦鹿王把这个情况讲了以后,国王被感动,讲了四句偈:「汝是鹿头人,我是人头鹿,我从今日后,不食众生肉。」然后下令,从此以后不准打猎,而且保护鹿园。从那以后,这个鹿园就变成了修行的道场。
「阿若多五比丘」,「阿若多」就是大家熟悉的憍陈那,也叫憍陈如,也就是《金刚经》里的歌利王。太子刚出家时,净饭王命令憍陈那等五位大臣把太子找回去。他们找到太子说:「你若不回去,我们怎么敢回去交差?」但是,悉达多太子很果断,把自己的头发砍下来:「就说你们已经找到了太子,我坚决不回,与你们没有关系。」可是再怎么讲,这五个大臣也不敢回去,就跟在太子后面修行五年,这五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先后离开佛,去了鹿苑。
所以佛最初成道时,就考虑先度谁?然后在定中看到这五个大臣都是自己过去世中的仇人。所以佛发了一个愿心:成道以后首先度自己的冤亲债主,并不是首先度自己的恩人。我们想想,连冤亲债主都能度,还有谁他不能度?
「阿若多」,译作「最初解」,也叫「解本际」,因为憍陈那比丘是佛弟子中第一个证果的人。佛把小乘苦、集、灭、道四圣谛宣布了两遍,憍陈那当下证四果罗汉。他从听经闻法直证四果罗汉。舍利弗听马胜讲了四句偈,首先证初果罗汉;再听佛把苦、集、灭、道四圣谛讲完了,当下证四果罗汉。
这个法对我们也很重要。不仅是大乘法,即使是小乘法,你个人相信、悟解的程度不一样,成就的速度也不一样。他一听就明白,一明白就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证四果罗汉。钝根之人,对法存有怀疑、信得不深的人,从初果罗汉到证四果罗汉要七返人天——七次做人、七次升天,在人间的寿命很短,在天上的寿命很长啊,也不知道多少个百千万亿年。即使证到三果罗汉以后再证四果罗汉,就跳这一级,钝根之人还得多修二十万大劫——一个大劫少说五十二亿年,多说百亿、千亿、万亿。想一想,听经闻法何等重要!
佛讲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了义法,自古以来公认的就是《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劫的了生脱死的功德,修圆顿大法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只看你会不会用心,只看你认可不认可《法华经》《楞严经》。每当讲到这些问题,我们都感慨万分。为什么人家当下就能成就?就是他信得很真实。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客」,是执著于这个肉团身是我,其实它是我所;乃至六种意识心也不是我,也是我所,是真心示现出来的一个形相而已。实际上它是客人,不是主人。「尘」,是我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人事环境到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乃至在名闻利养里执著。因为这两个问题,使得我们不能成就菩提果,不能证得涅槃果。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这也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艺术。到一定时候,别开生面,不光是由自己在这里讲,这时如果再换一个人、换一种口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往往就能起到妙用。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憍陈那:就是前面那个阿若多。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解名」,就是阿若多。「长老」,我们在前面讲「上座」的时候讲了「四种上座」,也就可以叫「四种长老」,是一个意思。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这个不用解释。有没有人没做过行客的?去旅店也好,朋友家也好,住好了,就要离开。那毕竟不是你自己的家。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俶装」,就是把东西整理好;「前途」,就是奔向前途,离开。不遑安住:他不会安闲自在地住在那里。
若实主人,自无攸往:那么客人走了,那开店的老板会不会说「客人走了,我也走了」?会不会?走了谁赚钱?傻瓜。这是比喻法性常住不灭。「攸」,就是所的意思,自无所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打比喻,真心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主人,整个的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是不是都是我开的旅馆呢?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这是解释「尘」字。
新霁:雨过天晴以后,露出了太阳,叫「新霁」。这个时候空气比较清爽。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在过去人家一般住茅草棚,难免从墙缝里偶尔一下有光射进来。那么射进来的时候,家里那时候是不是还有微尘飞?
尘质摇动,虚空寂然:虚空之内森罗万相、千变万化,虚空有没有动啊?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变,你怎么样变他都不变,这是叫我们回归自性。所以在这里「尘质摇动」,首先抓住当下。「摇动」在哪里?在六道轮回受苦受难。所以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不是镇定自如?「虚空寂然」,虚空还一本正经。「寂」是如如不动;「然」,是这个样子。尘怎么摇动,虚空都不动。
澄寂名空,摇动名尘:这里的「澄」表清净心,这里的「寂」表自在身。以摇动者,名为尘义:憍陈如解释:「哎呀!这个肉团身这个妄心是客;见性才是主人,才是真我。本来我是虚空,我却只把摇动的浮尘当成自己。」把这个看破了,当下是不是就是主人了?当下是不是虚空了?憍陈如当下证四果罗汉。
证四果罗汉的时候到讲《楞严经》的时候已经好几十年了,他有没有当下就到火葬场去?是不是成佛、成阿罗汉都是活着走啊?可是我们现在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大倒退!以为到临死的时候请大家来助助念就可以送往生成佛。诸佛菩萨三藏十二部经没有这个说法。人都是活生生地证果、了生脱死,不是等死了以后去证果、去了生脱死。有些人把往生就理解为死。从开始讲《楞严经》,我们就已经往生,天天讲,天天在提高往生的品位。

佛言:如是!

佛予以印证。菩萨讲法,佛在场印证,此法就不叫「论」,叫「经」。如果讲这部经时佛不在场,是菩萨所讲,就是同样的话也只能叫「论」。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佛这个时候借机说法,等憍陈如这么开示以后就再来考阿难,看他怎么样。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拿手好戏?展来展去,你再看看怎么样。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他仍然讲「见」。佛呢,已经习惯了他讲见了,以前也讲见,现在也讲见,但现在境界已经不一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这个法问得多有智慧啊!到底是「我手」有开合,还是「汝见」有开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这下讲对了,「我见」没有开合。见性是开来现开,合来现合。我们的真心可以随缘显见,在当人当下你要找出你的自性。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不住」就是动。佛进一步地考核他,实际上开合是不是动静?防止他这里打口头禅,把同样一句话换一种说法来问一下。这就是帮助众生进一步来微细观照。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因为我们这个见性不动——「静」就是不动。一定要注意,动与不动、与静都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但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现动、现静、现不动。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搞明白。(阿难的这个回答稍微绕了一点。佛的手有动静开合,但是我的见性常住不动,所以谈不上动,谈不上静。)这个法佛花了好大的精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开示这个道理。在后面十番显见、八还辩见里讲得更为详细。

佛言:如是!

佛就好像松了一口气,阿难终于有点开窍了。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这是佛在示现神通相。每个人都有这个功能,晚上你就能看自己的手可以放光,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放光,也可以看到别人头上会放光。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经过三番五次,阿难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六种意识心有动、有止,而我们的见性不动。耳目手足都可以动,我们能见的心从来没有动过,也永远不会动。如果有动的话,谁都没有办法回到自性本心之中。虚空中万法都在动——风起云涌、鸟飞鱼跃,但是虚空从来寂然不动。以此来比喻、来观照我们的真心法尔如是。
以头摇动、以眼在动,比喻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沉沉浮浮、轮回受报,可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来没有动过。眼也动、耳也动、鼻也动,我们的见性不动。人也动、鬼也动、牛也动、马也动、风吹草也动,这个十法界一切的万法共一个念,这个念从来没有动摇,这就是法尔如是。按照分别法来讲,这就是空性、真空;而一切动,对明心见性而言,都是妙有。这里呢,阿难知道了我的见性没有动,他这个境界,很难把他的见性说成是人我空还是法我空,还是这两个空也空。但最起码在人我空,乃至法我空。

佛言:如是!

最起码他这里的口头禅已经正确。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很难讲,但是比过去有了进步。过去他种种的说法一再受到佛的呵斥,这里得到佛的肯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佛在这里适时地画龙点睛。
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这里的「客」,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摇」,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千变万化。我们看十法界花花世界无非是各种万法,无非是各种万法的千变万化,都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而真心不动。
手自开合,见无舒卷:怎么「舒卷」呢?变成手掌是不是叫舒开?变成拳头叫卷起来,叫「舒卷」;开拳为掌,收掌为拳,叫「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这段是正论。通过阿难头动、佛手开合,引导阿难和大众认识到动的是客,不是主;动的是尘,不是虚空。也就是说在我们无始以来把尘、把客当成了虚空,当成了主人。这是比喻我们把这个能动、生灭的肉团身、这个妄想心当成了真,这是我执——阿罗汉破此我执证得人我空;把我们所面对的周边环境——在生住异灭变化的环境,当成了真正的天地,这是一种法执——通教破此法执证得法我空。
实际上,用通教、别教的分别法,讲出一个如如不动的真心,这是帮助一切著相的众生破除我执、破除法执,回到我们的自性。这也是诸佛教人的一个手段。《楞严经》是通过权实并重,藏、通、别、圆这四个次第圆融起来,把我们引导到圆顿大法。
那么,讲禅宗的同修就执著在这里——佛讲的,你怎么可以以身为境呢?怎么可以以环境为境呢?他不懂得这仍然是佛的方便说,是通教次第,是不了义大乘,是权教大乘。圆教讲,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肉团身是不是我?山河大地是不是我?
往往有人讲《楞严经》悲剧就在这里,或者讲到这里以后,后面没有办法了,要哭了。哎呀,怎么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是那样,他没有办法了。你如果后面九卷没有把握,你前面第一卷讲的就全部是错误的,你那是依文解义了;你如果讲前面第一卷有把握的话,后面九卷你全部讲对了,全部能讲,就是这个道理。三藏十二部经你把一个字真正搞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就全部懂了;你一个字不懂,哪怕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不懂,你三藏十二部经统统不懂,讲出来的都是错的。
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是不能成就的。佛法里依法不依人,我们要用各种办法,把「如来藏」的道理渗透到每一块佛土。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肩上担子非常重。我们始终要发这个心,要度化天地万法一切众生。谁把这个心发得真实,谁得大受用。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这个生死的肉身为我。「以动为境」,以外部生住异灭的种种环境——天、人、鬼、畜、风、云、雨、雾等等,当成是他。这就是法执。「从始洎终,念念生灭」,生生世世从生到死都在这么样执著。「遗失真性」,众生认妄为真,便是遗失真性,其实遗而非遗。这个「真性」就是不动的见性。比如说,我在这讲「一二三四五」,在头脑想之前存在的那个「一二三四五」,在这里方便说为「真性」。只知道往前面开口讲话、张耳听话,却不知道里面能讲、能听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一切皆是由它变现出来的。
「颠倒行事」,明明一切的万法都是我,我们却认为万法中只有这个肉团身是我,其他都是别人,然后造种种分别妄想,行种种恶业,是不是「颠倒行事」?并不是说吃饭、走路就是颠倒;问题是看你把吃饭看成是什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再吃饭、再走路,颠倒不颠倒?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照样地念佛、拜佛——你念的是自性佛、拜的是自性佛。
所以同样念佛、同样拜佛,天地之别啊!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天天念佛,天天在骂佛;天天拜佛,天天在打佛。有人以为这是讲笑话。这可不是笑话。没有明心见性,你念「阿弥陀佛」,你是把他当成一个鬼王,当成一个神仙,当成一个救世主,当成一个英雄好汉,那是不是骂佛?是不是诽谤佛?那是阿弥陀佛吗?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拜佛的时候跪在拜垫上——有没有哪一个捧着这个拜垫:「拜垫啊!我的佛啊!」他会不会这样?「你是一块木头、是块布,我要靠你来拜佛。」他把头顶上的那个泥巴当成佛,把脚下的木头板子当成什么了?当成是无情。这是不是打佛?你跪的那个拜垫是不是佛?你说,「那我不跪拜垫,我跪在地上。」那地是不是佛?你真正知道什么是佛的话,没有你拜佛的地方,到处都是佛。早晚功课本前面你注意看,有一段小文字:要拜虚空佛、拜法界佛才有功德;拜佛堂上的雕像,用心不对还有罪过。你懂得虚空也是佛,泥巴瓦块也是佛,牛马猪羊都是佛,这叫拜佛。
「性心失真」,「性心」和「心性」,注意,这两个字在佛经里经常出现。提醒各位,这两个字其实是一个意思。那么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时候来讲,我们可以把它来分别解释一下。「性」表体,「心」表用;或者「心」表体,「性」表用,通用的。如果这两个字只出现一个,就按照体和用这两个法理来解释。
也就是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忘记了,把这个假人当成真的;把无量的智慧德能忘记了,而把能吃、能睡、能喝、能赚钱、能走路的当成是我了。现代科学都知道,人的潜能真正开发出还不到千分之四,其实还不到无量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过分依赖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在佛法里来讲就是「性心失真」,把我们的烦恼习气当真了。
「认物为己」,还有一个「认己为物」,这八个字要作为口头禅,经常提起观照。既然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那么茶杯是不是自己?刮风下雨是不是自己?我们却不认为它是自己,它是茶杯、它是风、它是雨;那是张三、那是李四;这是牛、这是马……这是不是叫认己为物?那么现在来讲,如果它是物的话,那四大和合的色身是不是也是物?可是我们却把它认为是自己啊!是不是「认物为己」?这就是众生的悲哀。如果我们懂得一切的万法都是自己,那你就解脱了。但是不能像那个走火入魔一样:「这都是我,你们都是我变出来的,我生出来的!」佛讲这是大我慢,成外道种。但这个念也有大福报,毕竟心量扩大了。
「轮回是中」,这一生做人、下一生做牛,再来世做马,乃至变泥巴瓦块。这个「是中」就是迷惑颠倒之中。讲话一定要讲得彻法底源、讲到根子上去。六道轮回是不是还是我?都是我的迷惑颠倒。
「自取流转」,至关紧要!是不是别人逼你流转的?佛法里上天堂、下地狱,成佛、成菩萨,做牛、做马,命自我立。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第一卷到这里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29 13:32 , Processed in 0.1807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