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4|回复: 0

第62讲《楞严经》视频+文字 印广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1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0-24 19:06 编辑





课程介绍







楞严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062讲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恡。

见听:是以二概六,有见精、听精、嗅精、尝精、触精、觉精。离于明暗、动静、通塞:以六概十二,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这十二个尘相。毕竟无体:离开这十二个相,这个根体或者叫形体就不足以显现出它的存在来,是一种世人认为的那种存在体。

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念心」是六识。六识如果离开前面的六尘、十二相也不存在。无论是意识心还是能见的见性,都是这样。而我们现在之所以六道轮回,就是依赖于外尘十二相和这个内六尘、六根,不懂得我们的心,这个灵体与肉团身、与外面的世界,是可以相互独立的。

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见精、六种见性,如果离开内六根外六尘,它就没有真实体。阿难把它怀疑为断灭空。佛的目的是讲离开有形有相而认识那种无形无相的那种存在,才是真正的我——这是从通教、别教方便说来分别。「以为修因」,作为因地修行的指导思想。

「欲获如来七常住果」,就是前面的菩提、涅槃……七种如来果位。佛讲,以生灭心修行,只能得有为的果报;以无生灭心修行才能得到如来果位。阿难把这个无生灭心、无形无相的真误解为断灭空。既然以断灭空修行,他也误解如来的那种次第。那个果地一定是得个断灭空,什么都没有,怎么得到七常住果?所以他这里是把这个根体和性体混淆了。佛破我们的根体是破色法,破根结,但真心是法尔如是。

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阿难虽然是世智辩聪,但思维逻辑还是比较紧密。「若离明暗」,见性如果离开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十二相。「见毕竟空」,见之前没有东西,是不是空了?他认为眼前没有东西了,这个见性没有了。那我们现在知道,如果眼前没有这个灯光,我能见的这个东西在不在?在呀。阿难在这里把毕竟空是说为断灭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他用六种意识心来打比喻。就等于离开了六尘十二相,六识也不存在。用世间法来讲,这个是不是很合情合理啊?

「进退循环」,进观六种见性,退观六种意识心。「微细推求」,这是他的一种世智辩聪。反过来推,正过来求。他发现什么东西呢?「本无我心及我心所」,从根本上来讲找不到我的心,这个心就是六种见性。「心所」就是六识。能见的见性在小乘法里被说为能缘,所见的六尘被说为所缘,产生的六识叫所缘缘。意识心也没有,外面的器世界也没有。「将谁立因,求无上觉」,那变成了断灭论,还要修行干什么?用谁来修行?修行的人都没有,还能不能成佛啊?

如来先说湛精圆常:佛在十番显见以及把二十五个法门会相归性,是不是一直在讲妙真如性啊?「湛精圆常」,包括了前面种种的描述,显见不动、显见无还、显见无失、显见无杂、显见怎么怎么样,然后到什么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皆如来藏妙真如性。都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法尔如是,灵明不昧。你先讲「湛精圆常」怎么样怎么样,可以回去复习那段经文。

违越诚言:先讲的是真呐,现讲的妄呢,就是你讲话不算数,把原来讲的东西给你否定了。终成戏论:从究竟义来讲,这个「终成戏论」倒也是戏论,但不是他所理解的戏论。佛这个戏论是用方便法,就是为了引导到我们见真。

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怎么样来证明你这如来是讲真话?《金刚经》讲,「如来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佛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一定要明白。真正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以后,十方如来戏论法是不是真实语呀?统统是真实语。歪门邪道的那些邪法是不是真实语呀?牛嘶马叫是不是真实语呀?这个时候万法平等。

惟垂大慈,开我蒙恡(lìn):「蒙恡」就是迷惑颠倒,吝啬小见,不肯放下。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00.png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汝学多闻:佛叹了一口气,你白白地被称为多闻第一。未尽诸漏:是没有懂得无漏之法,还漏在这个小乘法里。心中徒知颠倒所因:心里白白地懂得一点口头禅。一切法都是我,我就是一切法呀……但是我们现在把我当成我,把他当成他,这是颠倒。这口头禅会讲,讲口头禅的人可多得很呢!真正在身临其境的时候,他讲不出因为所以然来,用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吧……在猜谜语一样。就像佛在前面讲的,平时懂得这个药怎么长、那个药怎么短,真正病来了,他不知道怎么抓药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真倒」二字,既可以解释为真正的颠倒,也可以解释为真和妄这两种现前你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我担心你不能真心诚意地「信伏」我所讲的开示。我现在还以这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些事来考考你,看你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佛命令罗睺罗敲钟一声,然后问阿难和大众是否听到钟声,他们一起回答说听到钟声了。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这句问可有意思了。没有这一声问,我们就见不到阿难错在哪里,阿难也不会自己悟到自己的毛病。佛估计他们就是讲听不到,果然就是这么回答。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你既然讲这个不闻,你怎么知道不闻的?就算是听不到,那你是怎么知道听不到呢?是不是因为你耳朵听到了那个听不到啊?要不然你怎么知道听不到的声音。这一点把凡夫的心是不是变细啊?这是我们非常容易忽略的问题。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这一声又很重要,就是这一声来验证他那个不闻对不对?你如果讲不闻,没有闻了,再击一次他应该不应该听到呀?就不应该听到,可是他又听到了。所以你看看,这一步套一步,很有意思。

佛又问言:汝今闻不:这是第二次问。没有这一问,我们怎么来检验到底能不能听到啊?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俱闻:是不是把不闻否定掉了?如果前面不闻是没有闻了,那你就再也听不到东西了。这个能闻之性不管你有声音也好,没有声音也好,它都是现成的。有声有动就现动,无声有静就现静。它随着这个动、静二相来显现出闻性的不生不灭。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你怎么样就讲能闻?怎么样就讲不能闻?把这个概念搞明白。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阿难讲得很天真,不出佛所料。有声音叫有闻,没有声音叫没有闻。声音可以有可以无,但是闻性与声音有无有什么关系啊?它本来就是存在的。

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答言:无声。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阿难把这个有声跟有闻变成同一个概念了。有闻是心法,是灵知。声是色法,是顽物,它没有灵性。这两个东西不能混淆。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矫乱:就是讲话文不对题,含糊不清,莫名其妙。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接照无分别法来讲,闻和声是不是一回事呀?可是对分别法,你要弄清楚。所以在这里你能不能讲谁对?懂得了一心三藏,哪有什么矫乱不矫乱?哪有什么对不对啊?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

先前敲钟两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钟停止你说听不到了,无闻了,闻性没有了,那我再敲你怎么又听到了?所以他那个「无闻」是闻到静音。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01.png
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知」就是耳识。耳识或有或无,就是听到声音有或没有,是所听有没有的问题。岂彼闻性,为汝有无:怎么可以把能听的那个能缘说成你听到就有,听不到就没有啊?没有这个道理。闻实云无,谁知无者:假设确确实实没有闻性,你怎么知道没有闻性?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声于闻中,自有生灭:「声」是所缘,在能闻的闻性面前,有生有灭。「生」是动相,「灭」是静相。非为汝闻,声生声灭:并不是你的闻性随着声音有就有了,随着声音灭就没有了。没有这个道理。闻性是不生不灭之法,随有现有,随无现无,随静现静,随动现动。它随缘显现。

令汝闻性,为有为无:「闻性」不是生灭法。讲到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法是生灭法。生必有来处,灭必有去处。可是如来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那归到究竟法,是不是真心变来变去呀?是真心自己在「变现」。

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佛找到了他的病根,你连心法和色法都不能区别清楚。难怪啊!何怪昏迷,以常为断:你把那个真正存在不生不灭的本性作为断灭空。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到现在就总结一下,你阿难不能这样讲啊,什么离开了动静、明暗等六尘十二相,能闻之性就不存在,这是断灭空,不是真空。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佛在这里打了一个比方来讲。大概是说,睡梦的时候,六根由阳性功德转为阴性功德,休息了。既然休息了,是不是也离开了六尘?既然离开了六尘,是不是六识也没有了?这十八界都没有了?但他这个闻性都还存在。

重睡人:是这个人睡得比较沉。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chōng)米:过去洗衣服把衣服或布类放在石头上,用木槌子槌,叫「捣练」;「舂米」,用脚踩着石臼或木槌来打,是不是都有声音啊?

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以为那个捣练是在击鼓,以为舂米是在撞钟。即于梦时自怪:这做梦的时候他还怪家里人,不让他好好睡觉,捣什么乱?其钟为木石响:撞钟撞钟,怎么像木头锤石头的声音啊?他判断是错误的。判断错误与这个闻性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判断错误是意识心的问题。能闻的闻性是一个直觉、第一念分别,然后第二念、第三念分别就是意识心。

于时忽寤,遄知杵音:忽然醒来的时候,一下明白了,这是舂米的声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醒时人说梦中事,这是不是表明心见性呀?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东西不是我。当我明白这个东西不是我,这个东西当下就是我,而且其它东西也是我,而且我也是其它东西。佛法教育的目的,要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阿难,这梦中人在做梦的时候哪知道六尘十二相啊?

其形虽寐:他虽然在睡觉。闻性不昏:闻性还在,就是一个直觉。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形销」,是肉团身没有了,变成虚空身无色界的人,还有些那些鬼神也没有肉团身。「命光迁谢」,能看、能听、能吃饭这些功能作为全部没有了,就是所有的生命功能迁谢了。此性云何为汝销灭:能吃能看的那个东西怎么会销灭啊?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循」就是攀缘。「色声」包括色、声、香、味、触、法。「逐念流转」,一个念头跟着一个念头被境界所转,乃至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曾不开悟」,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什么呢?「性净妙常」,概括为一心三藏。「性净」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一个念;「妙常」是能变现出有形有相的万法即不空如来藏,也能变现出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也能变现出那种能量。空当下就是有,有当下就是空,但变来变去是不是能量呀?三身功德为妙,三身功德当下是一。时时事事处处,无非一心三藏。前面讲了四无碍法界,自己去回顾一下,这叫「性净妙常」。

不循所常,逐诸生灭:因为在迷惑颠倒中,不懂得「性净妙常」这个理。不依靠那个真常,叫背觉。「逐诸生灭」,叫合尘,背觉合尘。由是生生杂染流转:就是由于这样,所以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杂染」,是乱七八糟,做牛、做马、做猪、做羊、下地狱、做鬼,甚至做泥巴瓦块,而受生、住、异、灭有为之苦。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若弃生灭」叫背尘,「守于真常」叫合觉。这就叫知妄即真。常光现前:我们明白了一心三藏,明白了万法皆是我,这叫自性本定,这叫本具之光明。这种光明没有光亮,没有黑暗,它是真实存在。「常光现前」就是转识成智。有些同修听经后到现在想恨人恨不起来了,这叫「常光现前」。这就是证道位的功夫。对于一切的环境——帮助我的、关爱我的、伤害我的、赞叹我的、诽谤我的、欺骗我的、供养我的——统统生感恩之心,这种感恩之心叫「常光现前」。各自检点一下,你的常光现了没有?根尘识心应时销落:应哪个念销落啊?还应这个识心销落。销落了以后,根、尘、识心还在不在?当下即在。他已经是愿身再来的菩萨。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想相」,是外六尘,是我们心中的幻影;「识情」,是我们能想之心这个见性——注意,这是被局限于六根之中带妄的那种见性;「为垢」,他还有习气在。虽然离开了外尘,他心里还记着那些东西。所以有些人在定中,几十年前人家借他二毛钱,他还想起来了,他并没有刻意地去想。因为他离开了前尘,已经无所思了,所以他后面的东西自然露出来,这说明他心更加细了。「二俱远离」,粗重的烦恼习气和微细的烦恼习气都远离了。这里有没有讲二俱断灭呀?它能不能断灭呀?谁都不能断灭。你做的一切的好事、坏事,我跟你讲,永远永远都没有办法把它销灭。

懂得这一点,我们就要好自为之啊。动一个心,起一个念,都给你保存在这个历史档案里。到时候你自己去验收,在地狱门前有个孽镜台,你自己去看,你怎么想的都跑不掉。举头三尺就有神明,你到底乖不乖?所以命自我立,好自为之。

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明白一心三藏,就是法眼清*。*眼只能在有见空,见到空如来藏;法眼还能见到文字义理,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理,知道万法来龙去脉。

云何不成无上知觉:你明白这个道理了,怎么可能不成佛啊?「无上知觉」就是圆满的大菩提

楞严经讲记第五卷
48.《楞严经讲记》 第二次修订版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阿难讲的没错。找不到结的根本所在,看不到结怎么解啊?第二义门:前面讲的第二决定义。第一个决定义是审查因地心与果地觉是否一致;第二个决定义是审查烦恼根本。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他鉴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包括法会大众中跟他差不多的那些人。有学声闻:也就是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虽得如是多闻善根:他这个多闻第一连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都望尘莫及。这样的人真是绝无仅有。名为出家:名义上出家了。犹隔日疟:「疟」就是疟疾,过去这种病叫瘴病。怎么「隔日疟」?这是比喻。初果罗汉还要七返人天,才能断尽欲界九品思惑。也就是他们仍然有很大的束缚。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大慈」是对佛的敬称,「沦溺」是指六道众生,就是好像掉在苦海里一样。今日身心,云何是结:打开窗户说亮话,我当下这个心到底结在哪里呀?从何名解:又怎么样叫解,要怎么样个解法。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阿难虽然是世智辩聪,烦恼习气重,可是他无量劫以来不落三恶道,是他最大的优点保住了他——他特别有慈悲心。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特别是想到未来的众生。这在很多经典里阿难都是这样。「不落三有」,三有就是三界,欲界、无色界、有色界,分说为六道众生。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阿难请法感染了大众,那个眼泪流得像下雨一样。「翘诚」,我上次讲过这个法。老鸟寻找食物回来喂小鸟,小鸟那尾巴是不是翘得很有劲啊?尾巴翘起来了,脖子伸得长长的。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02.png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佛为他们这种诚心所感动,同时来讲,阿难都知道未来世,佛何尝不知道未来世啊?《楞严经》特别强调,在末法时代要读《楞严经》;《法华经》特别强调,在佛灭后第五个五百年要读《法华经》。好好想一想,我们在这个时候像这样大规模地弘扬《法华经》《楞严经》,这意味着什么。这个法已经再三再四讲过。

「出世因」,是不是指因地心(悟后进修)呐?「将来眼」,不要解释为未来眼。「将来眼」就是「出世因」,「出世因」就是「将来眼」。当然讲未来眼也能讲得通,做为未来人修行的指路明灯。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这是描述佛的相好。地球在南瞻部洲的一个小岛,南瞻部洲在海边有一个大陆与海水相接的部分,这个堤坝上长的都是阎浮檀树。流经阎浮檀树间的河流所产的金沙,在娑婆世界里最殊胜,其色赤黄,带紫焰气,以此光色来比喻佛的相好。在这里以金色来比相好,是比喻真实,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佛出世就是真理的化身,真理的标志。

摩阿难顶:这是表安慰,带有拔苦之义。没有关系,马上给你传大法,是起这个作用。但是现在这个摩顶竟被误解、误用、误信。如果摩下顶能成佛的话,谁来这修行干吗呀?那么多佛菩萨干什么睡大觉啊?观世音有千手,你十尊佛不就是万手了,何况无量佛?我们这里来几个佛摩一摩顶,当下不就成佛了?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有形有相的万法是不是无明妄想所变现的?有没有哪个世界不是佛世界啊?这就要用智慧来观照。「六种震动」,击、震、吼、动、起、涌。先有击,声音持久地回旋是不是震?那么越来越大,是不是就变成吼了?这是表力量,动、起、涌是表形相。起呢,动的力量更大了,往上升了,动是点,起是线。这涌呢,就是从中间往四面涌,从四面往中间涌。点、线、面、体发挥更加广大。表佛当时讲经的一种气氛,使大家生起殊胜心,也能得到一定的福报。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微尘如来」方便讲为已经成佛的古佛,究竟讲为十法界任何一法。「住世界者,各有宝光」,这就涉及到心电感应。有情与无情是不是互相都有吸引力啊?是不是各有宝光从头顶出呀?这表道交感应。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当下你这个宝光与万法都在道交感应。《妙法莲华经》讲,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有光对万法是自然的加持。大家明白了这个六种震动和现宝光吗?不要单纯地理解为当时无量的老古佛冒出到祇陀林来了。讲《楞严经》不能靠依文解义,异想天开,讲得天花乱坠的,到最后你还不能自圆其说。

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一即无量,无量即是一。无量的佛、无量的菩萨、无量的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树木花草,与佛都是道交感应。这是「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法会大众已经明白了一即无量这个法,并不是他们看到什么光来了。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03.png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这是诸佛在定中与阿难沟通。这表明什么问题呀?我们只是一个心。一切的万法心都是通的。佛为了教化阿难,还曾经神通加持阿难以天眼来看四天王天,去阅览这个娑婆世界。

在佛法里,不可以随便用神通来教人,但在关键的时候也不妨一试,该出手时就出手。包括我们有时在梦中、在醒中、在定中,我们会感受到佛菩萨来教诲我们,也感受到过去世中的亲人来跟我们沟通,也感受到过去世中的冤亲债主通过他的神通来干扰我们。这都很正常,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心。这样来讲,就使阿难更加坚信眼前释迦牟尼所传之法。诸佛异口同音讲这个法,坚定他的信心,破除他的疑惑心,减少他的逆反心理。

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使你轮回生死的就是你的六根,不是其它东西。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使你六道轮回的是六根,能让你成佛成菩萨的也还是六根。好坏都是一个东西。什么因缘法,什么自然法,是不是都是戏论法呀?其实就这么最简单的法,却搞得我们晕头转向。犯这样的错误是不是太低等了?我们犯了无量劫,你说冤枉不冤枉?「安乐、解脱、寂静、妙常」,这就是涅槃四德。安乐即乐德,解脱即我德,寂静即净德,妙常即常德。更非他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不要去心外求法,都是当下这个念做文章。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这段经文一目了然,不再解释。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根尘同源:六根与六尘就是一个东西。根就是尘,尘就是根。缚脱无二:「缚」为凡夫,「脱」为圣人。成圣成凡都是这个六根决定,都是它,没有第二个东西。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识性」,是指六根中之性。内六根、外六尘是不是都是识性在变化的?可是识性呢,现在要通过六根造成一种假相,六根对六尘而产生了六种意识心。「识性」就是见精、见性,到了这个境界它也是虚妄。「犹如空华」,「识性」也是一个念变出来的,它还在那里装模作样——我能变现出内六根、外六尘。其实这个识性跟内六根、外六尘都是平等的,它是因缘和合来乍现万法。我们讲心现识变带有别教的色彩,心现是讲圆顿大法,万法都是由心所现。识由何来变呐?佛为了开导众生,把第八识说为见相二分。我们的心法可以通过这种渐变的办法,由见分到相分,由细相无明再到粗相无明变出万法。但是我们的心法也可以突变,根本不经过三细六粗,还什么见相、转相。因为我们一切当下都是现成的。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04.png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由尘发知:由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这种因缘,而显现出我们能知的那个见性。

因根有相:由六根包含的那个见性而显现出六尘之相。所以见性与六根、六尘互显(注意,六根与六尘是一个说法),然后我们能见的见性、听性……等等这种见性再与六根、六尘互显。虽然它都是通过这个因缘和合而显现出来,但这些东西本来就存在。见性与六根、六尘是同一个水平线,没有谁是老子,谁是儿子;没有谁是能,谁是所;没有谁是先,谁是后;没有谁是大,谁是小,它是一种虚妄的因缘和合。要把这个道理刻骨铭心地搞明白,否则你就不懂得平等法。

相见无性:「相」就是六根、六尘;「见」就是见性。六根、六尘都是色法,在分别法里把它说为是无情。见有灵知,在分别法里说为有情。「无性」是没有自己的个别性,但是又有性,有什么性呀?共性。比如说地、水、火、风都有地性、火性,但地性、火性这是方便说,其实都是一个性。地性就是水性,水性就是火性,大家明白吗?地性、火性、水性都是假名,实体都是一个东西。

同于交芦:这是打比方。「交芦」是个什么东西呢?水里长出两根芦苇,但是它是连在一个根上,两根交芦之间是通的。如果把这一根砍倒的话,那根芦同时也倒。看上去是两根,其实是一根。所以这里比喻什么东西呢?六根、六尘都是相分,你能不能讲这个相分六根、六尘是见性变出来的?不能讲的,它们都是一个东西。我们在没成佛之前,包括阿赖耶识都是空中花,阿赖耶识清净了以后变成第九识,变成真,还是空中花。圆顿大法的真叫真真如性,包括妄在内都是。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四句话口头禅要记好,作为座右铭时时提起观照。

以气球手套为例(此处配合看光盘容易理解),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外面所有知道的东西是菩提知也好,是烦恼知也好,是不是都是这里(手套中间空性)来的?这个东西是不是知呀?没有这个东西,它知不知呀?所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虽然它不动心起念,但它无所不知。

比如,你头脑里没有想老爸老妈,虽然不想,你知道不知道你有老爸老妈呀?这就是般若,这就是心法。但由于总有那么个特定的时候,动了一下念,这个见分就跑出来了;那当这个见分跑出来的时候,它自己跟自己站到对立面了。如果是佛知佛见的时候,对立面就是我,我就是对立面。由于它第一次跑出来没有经验,结果反而自己造成了对立面。这个时候就看到这里(各个指头——万法万相),就忘记这里(手套空性——自性本心)了。它一直往外看,时间长了以后就忘记了回家的道路;然后它有了依赖性,依赖了它以后,是不是知见立了一个知了?它执著在这个知上,是「即无明」。无明从这里开始。

「知见立知」,「知见」是第九识,本知本见;「立知」是立了一个七识、八识,是无明之本。它本来跑出来好玩,结果执著在这里了。它现在只往外看,不往内看。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由这个无明本生了相分,进而现出了十法界万法。

「知见无见」,怎么「无见」呢?在这个东西(手指头)明白了,不往这里(手指头)看了,放弃了,要自发流出来的见。那「无见,斯即涅槃」,怎么涅槃了?它虽然无见了,我们那个见能没有吗?你有办法把自己的见灭掉吗?它这里(手指头)没有了,自然回到这里(手套空性)来。原来的时候是离开了这个涅槃山,来到了这个威虎山;现在离开了威虎山,是不是回到了涅槃山啊?涅槃涅槃,有没有哪一样不是我呀?在这里(手指头)是不是都是我?虽然「知见无见」,但它有没有把这个六根挖掉啊?当下这个六根、六识就转识成智,要明白。

无漏真净:有没有哪一样不是我啊?一人不舍,一法不漏,一丝不失,一时不缺。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十法界都是我们一个念,哪有其他人呢?自古以来佛门内部就有一种邪知见,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真心,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尊佛,而且振振有词——你看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日月灯明佛……告诉大家,无量的佛就是一个念,无量的佛就是一尊佛,无量的佛就是你,无量的菩萨也是你,无量的泥巴瓦块还是你,都是一个东西。但同时当下又是无量的你、我、他。






法华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5-5 09:32 , Processed in 0.1363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