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8|回复: 0

第65讲《楞严经》视频+文字 印广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1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1-13 22:12 编辑





课程介绍



楞严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065讲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根结若除,尘相自灭:「根结」,就是讲六根攀缘六尘。「若除」,并不是叫你把眼睛闭起来,耳朵就塞起来,不是的。只要不攀缘外六尘,六根形同虚设,不除自除,是这个除法。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同时再变换一种调节,转识成智,我不是不理睬它,而是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攀缘。
比如说这个苹果真香,你攀这个缘——这个香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苹果生的?还是我舌头生的?还是舌头与苹果共生的?还是天生的?当明白了这个香味就是由我们的同分妄见随这个缘显现出来的,这是不是转识成智啊?依此类推,对一切万法,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心三藏来观照。
诸妄销亡,不真何待:当我们的心性已经离开了六尘,这个时候回到你自己的本位中去了。佛在讲八还辩见的时候,已经说明它还不掉,是不是?我眼睛能看这个灯光,我不看了是不是就还掉了?但能看的那个东西能不能还掉啊?还不掉。
50.《楞严经讲记》 第二次修订版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这一条巾能不能同时把六个结打起来啊?你能不能同时把六结解除啊?不能。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不能。注意,解六结,这已经不是讲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能不能同时解除了,而是讲其中每一个根形成的次第,要明白。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段经文与这个后面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破六关相对应。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相当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前三关,第一关是解动结,第二关是静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解动静二结),其次是根结(闻所闻尽)。「闻」,就是能闻的六根已经解除了,那六根解除了,自然那个六尘之相也就再不会干扰我们的心性,叫「闻所闻尽」。相当于前面的「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到此时已经破除了人我执,证到阿罗汉的人我空。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相当于「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相当于破除了「觉结」,这是第四结。
解脱法已:见到了这个人我空、法我空以后。俱空不生:相当于「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这是破除了第五结——空结。是说菩萨从空出有,也不住法我空,也不住人我空。回空向有,从空出有证行位菩萨,进一步地破除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这个时候的无生法忍已经不是通教初住位的那个无生法忍。此时,包括对有生有灭的生住异灭法,他已经都证到这也是无生法忍。虽生不生,虽灭不灭。禅宗的那种无生法忍认为生了就是生了,不懂得生就是无生。
所以从这里明显的带有通教、别教的次第性。注意,圆顿大法的修行不需要这样,但是懂得这个道理也是至关重要。圆顿大教可以无量劫的功德智慧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乃至成就于一念。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16.png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
慧觉:跟前面的知觉不一样。直觉知觉是妄觉,用烦恼心来执著分别,是受五浊的影响,对整个当人当下以及我们周边的环境看法已经颠倒。到了「慧觉」呢,明白整个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
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皎然」,是清楚、明白,就是这样,有一种自在清凉解脱的感受。大众闻法欢喜,自然身心快哉。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从道理上已经清楚明白「一六亡义」,也就是一亡六亡,反过来六亡一亡。这句话怎么解释呢?我们从纵向和横向这两个角度来看。
所谓纵向,就是讲六亡一亡。根据观世音菩萨讲的解六结,依次是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经过这六关以后,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六结解了,一也亡了,还有我这个人吗?没有了,他已经回到大光明藏中去了。这个时候才明白——哎呀,我观世音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佛。以前还把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还当成我的师父,原来我就是他呀,原来所有的老古佛都是一个佛,原来所有的天人鬼畜都是一个念呐!这个一亡,注意,包括圆教菩萨初住位直至究竟成佛。在圆教菩萨初住位的境界就已经悟到这个道理——哎呀,还什么初住位的菩萨?我就是阿弥陀佛。还有什么牛马猪羊啊?它也是我啊。
所谓横向,就是讲一亡六亡。怎么一亡六亡呢?解六结的时候,是不是一关一关通过?比如修眼根,在动相亡了以后,那耳、鼻、舌、身、意这五个动相也同时亡了。在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个层次上是同时并进。
然犹未达圆通本根:这是在见道位还没有亲身体现现量功德。大家都能理解,一旦这期生命结束,在所谓的那个中阴身开始,我们过去听经所证得的比量功德当下现量现前。我们又能体会到,原来就是这样啊,发明便解脱啊。这个肉团身一结束就成就了。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这里就体现出一种感慨万分的心情。「我辈」就是我们这一类的人,「飘零」就是在六道里轮回,「积劫」是无量劫无量劫。怎么「孤露」呢?不能进入诸佛菩萨这个队伍,孤孤独独地在六道里轮回,见不到本性,没有出离之日。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也不知道我修了什么福报,能跟佛生在一起。「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阿难是佛最小的堂兄弟。
「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当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的感慨是不一样的。阿难把佛当成是慈母,其实这个出世法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父母儿女所不能比的。父母是给你肉身生命,师父是给你法身慧命,这不一样;父母只对你这一生负责任,师父负责你生生世世的解脱。世间法也是老师为贵,上至皇帝也有老师,出世间法更是这样。我们要好好珍惜啊!谁把这个问题观照得真切、观照得真实,谁得大受用。所以佛在《金刚心总持论》讲,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你不能成就。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这段话非常别扭,我们要绕很大的弯子。「若复」,如果说;「际会」就是「预佛天伦」这种缘分,相会在一起;「道成」是道有所成。下面就补一句,也不枉为师徒一场,是不是很自然呐?否则「所得密言还同本悟」。「所得密言」,是听了你几句开示。「还同本悟」,不过就是讲了我们自己本有的那些东西。
则与未闻无有差别:那么与不听相比,有没有差别啊?我听了你的,我明白了,那我是佛;我不听你的,我就不明白,那我是不是还是佛啊?所以你必须告诉我怎么修法。他非要强调有个修……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种心态。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17.png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我求你最后一次了。这个「秘严」带有修禅宗那种色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保持一种动静平衡的状态。有什么好「秘严」呢?真理就是要开示于大众,而阿难现在还以为有什么秘密在那里。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阿难请法后五体投地,并希望佛在定中跟他沟通。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佛没有在冥中跟他沟通,也没有公开来开示大众,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各大菩萨,让他们各人说明自己因地修行的法门。这就是佛的智慧,有比较才有选择。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是指四果罗汉。
生我法中:你们属于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代佛法中成就的,我们这些人都生在释迦牟尼佛法中。得成无学:等于是学生毕业了。没有毕业的还叫有学。
最初发心:因地修行没有成就的都叫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个法门,你以哪个法门作为修行的次第。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18.png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憍陈那五比丘:「憍陈那」,这位尊者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这一世是佛的表弟。在无量劫前,他曾经是《金刚经》讲的歌利王。那时佛在因地修行,法号忍辱仙人。歌利王伤害过佛,所以佛发愿,他成佛之后首先度那些冤亲债主。这一世,他做为佛的表兄弟,又做为五大臣之一随佛修行。憍陈那是听闻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当下证阿罗汉果位,在《过去现在因果经》有这段记载。包括当时的五比丘都是听闻四圣谛当下证罗汉果位。
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鹿苑和鸡园都是他们先后修行的道场,太子成佛之后首先度这五比丘,从此开始有了佛法僧三宝。
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讲苦、集、灭、道四圣谛之法,他感悟到了。比如,佛讲法的音声从哪里来的?是从佛的嘴巴里来的,还是从我的耳朵里来的?如果是从佛的嘴巴里来,到我的耳朵,其他人就听不到啊;如果是我的耳朵来,往佛的嘴巴那里去听的话,那佛讲话的时候我就不应该听到;其它的什么钟声、鼓声、牛叫声、马叫声没有来没有往,但是我就是听到了声音。所以「悟明」这个音声是随着我与佛——佛张口、我有耳这个缘起而显现出来,是这样来「悟明」音声。
我初称解:我是第一个被佛宣布为已经解脱。阿若多:就是最初解。妙音密圆:他已经悟到我们真心的那种音声。密圆密圆,遍于十方三世。所以悟得「妙音密圆」,这已经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我就是从这个音声而开悟证果。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你老人家问我是怎么样修证圆通的,根据我所修行的情况,就是以音声作为我的主修法门。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19.png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优波尼沙陀:解释成汉语叫「色性空」,这是根据他修行的法门来起的法号。佛教他修「观不净相」。可能因为他比较执著于男女之色。
生大厌离:对男女生活产生恐惧心、厌离心。悟诸色性,以从不净:悟到什么道理呢?他修的法门叫白骨观。白骨微尘:比如男人专门观美女,年轻的时候如何香艳,慢慢开始脸上有了皱纹,人老珠黄,老态龙钟,然后死了又是如何血肉狼藉,如何腐烂发臭,最终变成白骨,又化成微尘。通过这种不净观、白骨观,来抑制男女的欲望。
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无量劫以来,如果人啊、畜生啊那些尸骨不烂的话,我们这里还有没有空间啊?没有空间了。尸骨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化掉了?化为地、水、火、风。我们当下这个东西是不是生生世世的那些尸骨啊?吃的穿的是不是尸骨变成的?不难理解吧?这个道理对于不学习佛法的人,也能想明白。所以这里「归于虚空」,是他证到了「空色二无」。他这种「空色二无」区别于《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是从这个现相上观照,他这个「空」是指虚空。
成无学道:因为他这个证阿罗汉是从初果罗汉开始,证得一个独立的灵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佛印证他色心已经空了。因为阿罗汉在最后一生还是有余依。
尘色既尽:「尘色」包括三个方面,有男女之欲的那种欲漏、对六尘美景执著的那种色漏、虚空无色的那种无色漏。如果无色界的漏不除掉的话,你还在四空天。四空天的天人表面上看跟阿罗汉一样,没有色身拖累,但是他粗重的见思烦恼没有除掉,所以在二十万大劫福报圆满以后,还要落到有色界乃至落到欲界,乃至落到三恶道。
妙色密圆:阿罗汉在证到人我空以后,没有色身,他以定果色存在。他仍然有个我执在,所以无色也叫色,叫定果色。当然四空天的天人也叫定果色,是有漏定果色,他只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阿罗汉的定果色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是一种理解。
「妙色密圆」,也可以这样理解:他是在肉身现存的情况之下,已经证到四果罗汉,他虽然现了这个色,但是由他已经证得的空性而显出来。「密圆」,虽然我现在还有这个有形有相的肉团身,但是我已经证得人我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已经不会成为障碍。但是他还没有把那个人我空显出来,是不是「密」?但是已经不影响人我空的那种功德妙用,叫「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就是从对色尘的这个悟性而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你问我修行的什么法门呢?我就是从色尘这个法门开悟成就。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20.png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香严童子:就是香严菩萨。「童子」,男女未婚者剃度出家称为童子出家;那半路出家,持戒修行,已经破除了男女这种欲望的修行人也叫童子。「香严童子」,顾名思义,是他从香尘而开悟。香尘是通塞、香臭之相。
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谛观」是观空,不是跟着有为法转。观这个东西,就想它是空的,要把它观到空。怎么观呢?从因缘法来观照,查无来龙去脉,而归于空性。
我时辞佛:我跟佛告辞。宴晦清斋:「宴」是表安心;「晦」是默默无闻,无想;「清斋」是身、口、意三业保持清净。见诸比丘烧沉水香:「沉水香」是一种香料,比较贵重。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只闻到香气,并没有夹杂着那种呛人的烟气,也不是猛烈地冲进这个鼻孔中;是悄悄地进来这个香气,显得很轻安自在。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你如果讲这个香气是木头来的,那木头没有燃烧的时候它怎么不来呀?如果它是天空来的,那么不点沉香的时候,天空怎么没有香气?你如果说烟来的话,那为什么闻到香气的时候,烟气并不呛人?如果是火来的话,那么火不烧木头的时候,那个火怎么没有香气啊?
去无所著:香气没有了,我们看不到它到哪里去了。来无所从:上面讲的「非木、非空、非烟、非火」是不是「来无所从」啊?虽然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真实存在。当如是观照的时候,提起一个正念,心就安下来了,是保持这种心态。
由是意销发明:前面已经观照到位了,似乎明白这个道理了。保持这种境界,再也不要打妄想。这里「意销」跟前面一样,已经破除了色漏、欲漏、无色漏。在禅宗境界里,这叫三无为。提起这个正念好好用功。「意销」,把种种妄想已经排除了,意销以后是不是把心收缩到一点了?他自然而然要爆发,叫「发明」,这种境界唯有亲证才知道,不可以用语言讲明白。发明无漏:就是证到三无为的境界。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就以他观照香尘这个修行次第来给他印证。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尘气倏灭」就是三无为,「倏灭」是当下消除。「妙香密圆」,对通塞二尘、香臭二气已经没有分别执著,体现出这种自在本性。他证到一切的外尘境界都是「妙香」道,周遍法界。任何一法,不从他得,不从自得,不从天得,也不从和合而得,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自然体现。他有一个香气,那是不是悟到臭气啊?所有的法都是这样,都是我们的自性。你不能说香气是妙香,是我的自性,那臭气就不是我的?那么他到了这种程度,对香臭苦辣、甘露水、老鼠药,没有区别了。他是从观照「香尘」而成就道行。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佛问我因地修行的法门,我就是从观照香尘起修证果。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27924/wps121.png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药王药上:这是弟兄二人两个菩萨。法王子:一般是指到等觉位以上的菩萨,或者已经到妙觉菩萨,仅仅是还没有去佛位。广义来讲,所有的众生都是法王子。五百梵天:都是跟随药王药上的这些学生弟子。
我无始劫,为世良医:注意,为什么文殊菩萨把前面的二十四个菩萨的法门否定,不适合初机修行呢?这二十四个菩萨修行的法门,各有他的特殊性,这不是一般人所能修行的。如果说你跟药王菩萨一样,无始劫都是为世良医,那你修味尘这个法门也能成就。
据《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记载: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本是一对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电光明。星宿光长者在过去世琉璃光照如来像法时期,因听闻日藏比丘广赞大乘菩萨本缘,演说如来无上清净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如闻甘露药,因此而以各种雪山良药供养诸比丘众,发菩提心,作菩萨愿;电光明长者亦心生随喜,效学兄长。众僧服良药已得闻妙法,以药力故除去四大增损及烦恼嗔恚二种病,因此药故,大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未来世悉当成佛。释迦牟尼佛知道以后,还告诉弥勒菩萨说:这位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药上菩萨也将在药王之后成佛,号净藏如来。
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这两个菩萨无始劫以来都是发心救苦救难,娑婆世界所有的树木花草、泥巴瓦块,他们全部要尝到,而为此更是不知道多少次牺牲生命。他们生生世世都是发的这个大愿。一人果真发大愿,十方何处不加持?如果我们发愿生生世世受持弘扬《妙法莲华经》,我跟大家讲,你生生世世都有诸佛菩萨、护法神明神差鬼使让你能遇到正法,让你能有法缘,让你能有弟子眷属,就看我们的愿发得真实不真实。若发愿真实,我们就一定能够力随愿来。你打一个妄想都会受报,何况我们发大心?发菩提心是金刚种子,但是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并诸和合俱生变异:不仅各种味单尝,然后还要把各种味配合起来,互相之间搭配,看和合起来以后它又会怎么变、怎么异。这里还有许多学问。有毒无毒:有时候比如治肝的药可能伤到肾,这些东西怎么样搭配?悉能遍知:为什么能遍知啊?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干这个事。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因为生生世世当名医这个原因,能够得到如来的指导。「了知味性」,明白了这个味性的本来面目。
非空非有:这个味道如果从食品来的,食品自己知道与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从空来的,应该常有啊,事实不是这样。如果从你舌头来的,你只能尝一种味道,苹果只能生一种味道,你舌头还能生多种味道吗?可事实上能啊。这个味道不是舌头来,不是药品来,不是天空来。所以叫「非空非有」。
非即身心,非离身心:这个味道不是我们自己生出来的,但离开身心你能不能知道啊?非因缘非不因缘。
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这个味道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着种种缘分变现而已。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昆」就是老大药王菩萨,「季」就是老二药上菩萨。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在释迦牟尼佛法中,我们已经证到法王子的位置。因味觉明:因为观照味性而得觉悟明理。位登菩萨:起码是等觉位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佛问我因地修行的法门,我就是从药品的味性而开智慧。






法华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5-5 05:40 , Processed in 0.1395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